fbpx
维基百科

石油峰值

石油峰值(英語:Peak oil)是種假設時間點,屆時全球石油開採英语extraction of petroleum達到最大數量,之後會開始發生不可逆轉的下降。[2][3][4]這與石油枯竭英语oil depletion終會發生的概念有關聯;雖然全球石油儲量有其限度,但限制因素並非石油是否仍有,而是在給定的價格之下仍能從事有經濟利益的開採。[5][6]長期而言,石油產量下降是由於可開採儲量的枯竭,以及因為開採成本升高(為減少碳排放的緣故)所導致的需求下降。[5][7]

金·哈伯特英语M. King Hubbert在1956年提出的世界石油產量曲線圖(包含歷史記錄及未來預測產量),並預測約在2000年會以125億桶產量達到頂峰。但世界實際產量在2016年為294億桶(8,060萬桶/天),[1]並在2014年到2018年間發生生產過剩英语2010s oil glut情事。
哈伯特在1956年對於美國石油產量線圖(紅色),與美國本土到2014年的實際產量線圖(綠色)比較。

人們在前個世紀裏曾對石油峰值的發生時間做出許多預測英语Predicting the timing of peak oil,但均被隨後的開採率增長所推翻。[8][9][10][11][12][13]石油峰值的概念通常被認為是由金·哈伯特英语M. King Hubbert在1956年發表的論文所引入,這篇論文提出的的理論是美國的開採數量將在1965年至1971年間達到頂峰。[14][15]但哈伯特最初對世界石油產量峰值的預測被證明為時過早,[15]截至2021年,這種峰值發生的年份從2019年至2040年都有。[16][17]這些預測是依照未來經濟發展、技術能力以及社會和政府為緩和氣候變化所做的努力而進行。[7][16][18]

在2007年和2009年所發表的石油產量預測顯示的是峰值已經出現,[19][20][21][22]石油產量正處於頂峰狀態,或是即將出現。[23][24]但到10年後的2018年,世界石油產量又創下新高,原因是開採技術(水力壓裂)精進,讓美國緻密油產量擴大。[25][16][26]COVID-19大流行開始時期石油需求暴跌,以及2020年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價格戰之後,許多組織預測石油峰值將在未來10到15年發生。[27]

全球石油生產建模 编辑

這種石油生產率將達到峰值,之後會不可逆轉地下降的想法由來已久。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首席地質學家戴維·懷特英语David White (geologist)在1919年談到美國石油時,曾寫道:“……生產高峰期很快就會達到,可能在3年內。”[8]一位在海灣石油英语Gulf Oil服務的研究員尤金·艾爾斯 (Eugene Ayers)在1953年預計,如果美國最終可開採的石油儲量為1,000億,那麼美國的產量最遲會在1960年達到峰值。如果最終可採儲量有2,000億桶(他警告說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峰值將會不遲於1970年發生。他對於世界產量的預計峰值會在1985年出現(基於最終可採儲量為1兆桶的假設)和在2000年出現(基於2兆桶的假設)。但此為艾爾斯未利用數學模型所做的預測。他寫道:“要讓曲線看起來合理,是可用數學模型來配合,並做出各種最終可採儲量的對應峰值日期”[28]

哈伯特在1956年透過觀察過去的油礦發現和生產水準,加上預測未來的發現趨勢, 採用統計模型,預測美國的石油產量將在1965年至1971年之間達到峰值。[29]這一預測曾在一段時間內看似準確無誤,[30]但到2018年時,美國的石油日產量已超過1970年者(之前峰值發生時間)。[31][32]哈伯特使用的是種半羅吉斯分配英语logistic distribution模型(有時會誤將之比擬為常態分佈)。他假設有限資源的生產率將遵循大致對稱的分佈。根據可開採性和市場壓力的限制,產量隨時間的上升或下降可能會更尖銳或更穩定,呈線性或是曲線性狀態。[33]這模型及其變體,現在被稱為哈伯特峰值理論;這類理論被用來描述和預測地區、國家和多國地區生產的高峰和下降。[33]同樣的理論也應用於其他有限資源的生產預測。

“石油峰值”一詞在2002年經由科林·康寶英语Colin Campbell (geologist) 和謝爾·阿勒克萊特(Kjell Aleklett)推廣而廣為人知,他們當時協助成立石油和天然氣峰值研究協會 (Study of Peak Oil and Gas,ASPO)。[34]哈伯特在其作品,採用的名稱是“峰值生產率”和“峰值發現率”。[29]

有人在2006年在對哈伯特理論所做的分析中指出,現實世界石油產量具有的不確定性和定義混亂,更增加產量預測的總體不確定性。通過比較各種其他模型的擬合度,哈伯特的方法在總體上有最接近的擬合度,但沒一個模型非常準確。[33]哈伯特本人在1956年建議在預測生產高峰和下降曲線時,要使用“一系列可能的生產曲線”。 [29]

英國能源研究中心英语UK Energy Research Centre在2009年發表的石油枯竭綜合研究報告中指出:[35]

現在很少有分析師會堅持採用對稱的鐘形生產曲線。這種想法正確,因為沒自然物理原因會要求資源生產應遵循這樣的曲線,且幾乎沒經驗證據顯示它是如此。

——Bentley等作者,全球石油供應預測比較

報告指出,哈伯特使用羅吉斯曲線是因有數學上的方便性,而不是因為他相信這就是正確的。這項研究觀察到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對稱指數模型會提供更好的擬合(如塞內卡效應英语Seneca effect模型,又稱塞內卡懸崖模型或塞內卡崩塌模型,[36])而且峰值往往出現在石油的產量達到儲量一半之前。幾乎在所有情況下,過了峰值後的下降趨勢會比峰值出現前的上升更為平緩。[37]

需求 编辑

 
全球石油消耗量(1980年-2013年,資料來源:EIA。

隨時間演進,石油峰值需求面與全球在任何給定市場價格下,與消費的石油總量有關。假設石油峰值會因易於開採的石油減少,為配合市場需求,價格會隨時間上漲。自2010年以來的發展催生出由需求驅動石油峰值的想法。其核心思想是為應對技術發展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壓力,在任何給定價格下對石油的需求都會下降。在這種背景,電動汽車的發展創造出一種可能性,即隨著時間演進,石油的主要用途 - 即用於交通運輸的重要性將逐漸減弱。

對石油的需求歷經穩步增長後,在2006年前後出現波動,於經濟衰退期間下降,然後復蘇,但增速較過去為低。在COVID-19大流行初期,石油需求急劇下降,全球石油需求從2019年的每天1億桶下降到2020年的9,000萬桶。[38]此下降預計最早要到2022年才會恢復,[39]BP公司預測,由於電動汽車開始普及,和更強有力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石油需求永不會恢復到大流行前的水準。[40]埃克森美孚雪佛龍殼牌在2021年的發展也進一步證實石油峰值已在2019年出現的觀點。[41]

世界對能源的需求有4大領域:交通、住宅、商業和工業。[42][43]就石油消費而言,交通運輸是最大的區塊,也是近幾十年來增長最快的部門。這種增長主要來自對內燃機驅動的個人用車輛的新需求。[44]這個區塊的消費率也最高,在2013年約占美國石油用量的71%。[45]以及赫希報告英语Hirsch report中刊列的全球用量中的55%。因此那些尋求減輕石油峰值影響的人會對交通運輸區塊特別感到興趣。

 
世界每天人均石油消耗量(桶)(顏色越深表示消耗量越高,灰色代表無資料,資料來源NationMaster statistics, 2007年1月13日)
   > 0.07
  0.07–0.05
  0.05–0.035
  0.035–0.025
  0.025–0.02
  0.02–0.015
  0.015–0.01
  0.01–0.005
  0.005–0.0015
   < 0.0015


雖然開發中國家的需求增長最快,[46]美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在1995年至2005年間,美國的消費量從每天1,770萬桶增加到2,070萬桶(從2.81到3.29百萬立方米)。相較之下,同一時期的中國每天的消耗量從340萬桶增加到700萬桶(從54萬到111萬立方米)。[47]EIA表示,美國的汽油使用量可能在2007年達到頂峰,部分原因是人們對使用生物燃料和能源效率的興趣和要求在不斷增加。[48][49]

隨著國家發展,其中工業化和更高的生活水準會拉高能源消耗,而石油佔有主要部分。如中國和印度等蓬勃發展的經濟體正成為石油消費大國。[50]例如中國在2015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51]預計中國石油消費增長將繼續;但因預計的經濟增長將從21世紀初期的高速度下降,不復以往。[52]預計印度在2020年的石油進口量將比2005年增加兩倍以上,達到每天500萬桶(790,000立方米)。[53]

人口 编辑

影響石油需求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人口增長。美國普查局預測,2030年的世界人口將幾乎是1980年的兩倍。[54]人均石油產量在1979年達到5.5桶/年的峰值,但此後會下降,在4.5桶/年左右波動。[55]由於1970年代以來,人口增長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有緩和人均石油產量下降趨勢的作用。[54]

經濟增長 编辑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石油成本對經濟增長有深遠的影響,因為它在開採,以及貨物加工、製造和運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56][57]隨著開採非常規石油的增長,升高的成本將會對所有經濟部門產生複合式的負面影響,導致經濟停滯甚至會收縮。這種情況將導致國家經濟無力負擔高漲的油價,接著可能會發生需求下降和價格崩潰。[58]

供應 编辑

 
全球液體燃料產量(2000年-2015年,紅色部分是美國的佔比,資料來源:EIA)。

我們的分析顯示在可預見的未來,仍有充足的石油和液體燃料資源。但新資源的開發速度和新資源的損益兩平點正在發生變化。

石油來源 编辑

石油可由傳統,或是非常規來源產出。這些用語沒嚴格定義,並且定義往往會隨時間,因新技術而改變,而在文獻中有不同表達。[60]因此,不同的石油預測會包括不同類別的液體燃料。有些人對模型中包含的燃料採用“常規”石油的名稱,對不包含在內的就說成是“非常規”石油。[61]

 
美國整體石油(綠色實線)及非緻密油的產量(綠色虛線),與哈伯特曲線的對比(資料來源:EIA網頁)。

哈伯特在1956年將其石油峰值預測限制在“可利用既有方法所生產”的原油。[29]但到1962年,他的分析則包括未來經改進的勘探和生產方面所生產者。[62]哈伯特對峰值的所有分析都明確未包括從油頁岩油砂中開採的石油。有項在2013年所做對早期峰值預測的研究,把深海油、緻密油、API比重小於17.5的油以及靠近南北兩極生產的石油(例如在阿拉斯加北坡英语Alaska North Slope生產的),都定義為非常規油。[63]一些常用的常規和非常規石油的定義詳如下述。

常規來源 编辑

常規石油是使用“標準”(即2000年之前普遍採用的)技術在陸地和海上所開採者,[64] 分為輕質、中質、重質或特重質。這些等級的確切定義因石油產地而異。[65] 輕質油是可自然流到地表,也可簡單地將其由地下抽出者。重質油是指密度較高,而API比重較低的油,[66]它不易流動,稠度類似糖蜜。雖然其中有些可用傳統技術生產,但採用非常規方法的採收率會更高。[67]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資料,常規原油(當時的定義)的產量在2006年達到頂峰,創下史上最高的7,000萬桶/天。[68]

  • 約在2006年之前,緻密油通常被歸類為“非常規”,但隨著這類石油的開採變得日益普遍,讓最近的分析將其視為“常規”。這種石油是由低滲透性岩石(有時是頁岩,但通常是其他類型的岩石)沉積物中透過水力壓裂的方式開採而得。[69]人們經常把緻密油與頁岩油混淆,頁岩油是從油頁岩中的油母質生產的石油(見下文)。美國近年由於生產緻密油而導致石油產量回升。而緻密油產量在2015年3月達到頂峰,[70]在接下來的18個月中卻下降12%。但隨後產量再度上升,到2017年9月已經超過之前的峰值,截至2017年10月,這種石油的產量仍在上升中。[71]整體緻密油在2019年底達到頂峰,尚不清楚這是否是由於COVID-19大流行所造成;但鷹津頁岩英语Eagle Ford Group地層似乎已在2015年達到頂峰,而在巴肯地層英语Bakken Formation的頂級產區中,油井數量已趨飽和。[72]
 
美國本土鑽探的油井數目及預期產量下降(2012年-2017年,資料來源:EIA)。

非常規來源 编辑

截至2019年,被視為非常規的石油有好幾種來源。

  • 油頁岩之名經常被用來稱呼沉積岩(如頁岩泥灰岩,含有油母質(是種蠟質的油前體,尚未受深埋造成的高壓和高溫轉化為原油)。 “油頁岩”的名稱有點令人困惑,因為在美國被稱為“油頁岩”所包含的物質並非石油,而其存在的岩石通常也非頁岩。[73]由於頁岩或泥灰岩靠近地表而非深埋在地下,因此通常是對這類岩石進行開採、壓碎和乾餾,再從取得的油母質生產合成油。[74]這種物質的淨能量遠低於常規石油,所以對頁岩礦藏淨能量的估計被認為相當不可靠。[75][76]
  • 油砂是鬆散的砂岩礦床,含有大量非常粘稠的瀝青(或稱超重油),可透過Surface mining,或者使用蒸汽注入法英语Steam injection (oil industry),及其他技術,進行原位油井採收。它可通過升級、與稀釋劑混合或是加熱予以液化;然後交由傳統的煉油廠加工。採收過程需用先進的技術,但比從油頁岩的採收效率更高。原因是加拿大的油砂與美國的油頁岩比較,實際上含有石油,而且從這種砂岩生產石油遠比從頁岩或泥灰岩容易。美國英語通常把這類地層稱為“焦油砂”,但其中物質並非焦油,而是一種超重和粘稠的原油,技術上稱為瀝青。[77]委內瑞拉的油砂儲量與加拿大相似,約等於世界常規石油儲量。該國奧里諾科帶英语Orinoco Belt油砂的粘度比加拿大的阿薩巴斯卡油砂英语Athabasca oil sands為低,表示可利用更傳統的方式生產,但因埋太深,無法使用露天開採的方式生產。奧里諾科帶的可採儲量估計為10,00億桶(16×109立方米)至2,700億桶(43×109立方米)。 USGS在2009年把估計數值更新為5,130億桶(8.16×1010立方米)。[78]
 
美國本身在2014年的原油產量首度超過進口量,是1900年代以來的首次。
  • 煤液化液化天然氣英语Gas to liquids是通過費托合成貝吉烏斯法卡利克法英语Karrick process把煤或天然氣轉化合成的液態碳氫化合物。目前薩索爾和殼牌兩家公司的合成油技術已被證明可做商業運作。薩索爾的主要業務是CTL(coal-to-liquid,煤轉化為液態)和GTL(natural gas-to-liquid,天然氣液化),收入達44億美元(2009財務年度)。殼牌利用這些工藝把原本要廢棄的火炬氣英语gas flare(通常在油井和煉油廠內燒掉)回收,製成可用的合成油。但憑CTL的方式,煤炭儲量可能無法滿足全球對液體燃料和發電的需求。[79]
  • 次要來源包括有熱解聚英语thermal depolymerization,《發現 (雜誌)》在2003年有篇文章提出看法,認為此法可無限期地從垃圾、污水和農業廢料中製造石油。文章聲稱這種過程的成本為每桶15美元。[80]在2006年的後續文章則指出實際成本是每桶80美元,原因是可用作原料的危險廢棄物如今已具市場價值。 [81]Y計畫英语Project Y(即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在2008年發布的新聞公告中提出氫氣(可能是使用核子反應爐的熱流體把水電解氣和氣兩種)與封存的二氧化碳結合可生產甲醇 (CH3OH),然後再轉化為汽油。[82]

發現 编辑

世上易於開採的石油和天然氣幾乎已全被發現。而要從更具挑戰性的環境和工作區域中尋找和生產石油,工作將更為艱鉅。

——埃克森美孚公司發言人William J. Cummings,2005年12月[83]

很明顯的,要找到大型新的廉價石油的機會不大。任何新的或非常規的石油都會很昂貴。

——殼牌前董事長羅恩·奧克斯堡勳爵英语Ronald Oxburgh, Baron Oxburgh,2008年10月[84]
 
世界石油發現量在1960年代即達頂峰。

世上發現石油儲層的頂峰出現在1960年代,[85]約為550億桶/年(8.7×109立方米)。[86]據ASPO稱,此後發現率一直穩步下降。 2002年至2007年間,每年發現的石油不到100億桶。[87]根據路透社在2010年刊出的文章,新石油儲層的年發現率一直保持在150-200億桶,非常穩定。[88]

 
美國探明石油儲量在2011年增加38億桶(已扣除20.7億桶的產量),在總增加的58億桶中,僅有8%是來自新發現的油田(資料來源:EIA)。

雖然新儲層發現減少,生產率卻創歷史新高,但2014年顯示的地下原油探明儲量總計14,900億桶(不包括加拿大油砂)是1965年探明儲量3,540億桶的四倍多。[89]EIA的一位研究人員指出,在首度發現後,大多數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的增長不是來自新發現的儲層,而是在既有儲層中發現延伸和額外的資源。[90]

英國能源研究中心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發現”經常被模糊使用,並對自1960年代以來發現率下降與儲量增加之間,看似矛盾的現象提出解釋。報告指出,在最初發現數年或數十年後,利用新技術會發現或開發油田內的新增儲量。但由於“追溯”的做法,一個油田內的任何新儲量,即使是在油田發現後幾十年才新發現的,都被歸入最初發現的年份,而造成發現趕不上生產的錯覺。[91]

儲量 编辑

 
世界探明石油儲量(2013年)。

常規石油總儲量包含有90%是確定技術上能從儲層中開採到的原油(同一油井,使用初級、二級、改進、增強或三級方法)、未來有50%可能性可開採到的原油(以possible表達)及未來有10%可能性(以probable表達)可開採到的儲量。基於這些估算,已探明(至少90%的概率)稱為1P、已探明(至少50%的概率)稱為2P和已探明(至少10%的概率)稱為3P。[92]但不包括由開採而得固體或氣體(油砂、油頁岩、液化石油氣或煤液化)中提取的液體。[93]

哈伯特在1956年對美國的峰值預測是基於最終地質中可採石油的估計,但他從1962年起發表的報告,其中最終石油採收率是他的數學分析的演算結果,而非假設。他認為他的石油峰值計算與儲量估計無關聯。[94][95][96]

許多當前的2P預測儲量在11,500到13,500億桶之間,但有些作者說,由於對儲備計算有錯誤信息、隱瞞信息和誤導信息,2P儲量可能較接近8,500-9,000億桶。[20][24]由科學家和幾國國會議員組成的國際網絡能源觀察小組英语Energy Watch Group寫道,實際儲量在1980年達到頂峰,當時產量首次超過新發現,此後儲量的明顯增加是虛幻的,並在2007年提出結論:“世界石油產量可能已達頂峰,但我們尚不能確定。”[20]

對報導儲量的擔憂 编辑

[世界]關於石油儲量估計混亂,實際上數字有膨脹的問題。許多所謂的儲量實際上是尚未探明的資源,只是種描繪,無法觸及,無法開採。薩達德·易卜拉欣·阿爾·侯賽尼英语Sadad Ibrahim Al Husseini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前副總裁)於2007年10月在石油與貨幣會議(Oil and Money conference)上的演講。[21]

薩達德·易卜拉欣·阿爾·侯賽尼估計,全球12,000億桶(190×109立方米)已探明儲量中,有3,000億桶(48×109立方米)應重新歸類為投機資源。[21]

 
OPEC會員國報告顯示其共同儲量,在無新發現油田,以及經年生產又沒減少的情況之下,突然躍升。

預測石油峰值日期的一個困難是被歸類為“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存有不透明度。在許多主要生產國,大部分儲量聲明都未經外部審計或是檢查。 [83] 大約在2004年曾出現一些關於探明儲量枯竭的令人擔憂跡象。[97][98]殼牌在2004年發生20%儲量“蒸發”的醜聞就是最好的例證。[99]

大多數情況下,已探明儲量是由石油公司、生產國和消費國所公佈。這三者都有理由將其探明儲量誇大:石油公司或希望增加其潛在淨值、生產國提升其國際地位及消費國政府則設法促進其經濟和消費者的安全和穩定感覺。

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自我報告的數字存有重大差異,有準確性問題。除這些國家出於政治原因(在沒有重大發現期間)而誇大其儲量的可能性外,70多個國家還採雖有生產,但不減少其儲量的做法。分析人士認為OPEC成員國有誇大其儲備的經濟動機,因為配額​​制度允許擁有更多儲量的國家可生產較大的數量。[100]

科威特為例,據《石油情報周刊(Petroleum Intelligence Weekly)》2006年1月號報導,其儲量只有480億桶(7.6×109),但其中只有240桶是完全探明。這份報告是根據一份從科威特洩露的機密文件得出的數字,未被科威特當局正式否認。這份洩露的是2001年的數字,[101]未包括自那時起發生的修訂或是新發現。此外,據報伊拉克軍方在波斯灣戰爭中燒掉15億桶(240×106立方米)的石油,[102]但很明顯的科威特並未將此列入。

另一方面,調查記者格雷格·帕拉斯特英语Greg Palast認為,石油公司有興趣讓石油看起來比實際上更稀有,以證明更高的價格屬於合理。[103]這種觀點受到生態記者理查德·海因伯格英语Richard Heinberg的質疑。[104]其他分析家則認為,產油國用低估其儲量的方式以推高價格。[105]

USGS在2000年發佈的報告中,認為預期最終採收量英语Estimated Ultimate Recovery(EUR)為23,000億桶(370×10109),假設中由於對未來20年的發現趨勢,把過去40年的觀察趨勢逆轉而受到批評。報告中對23,000億桶假設認為發現水平將保持穩定(置信水準有95%),但全球從1960年代以來新油田發現率事實上已經下降。同時自USGS做出假設後的10年裡,這種發現下降的趨勢仍在持續。USGS的報告中還因其他假設,以及假設2030年生產率與預計儲量不一致而受到批評。[20]

非常規石油儲量 编辑

 
位於加拿大艾伯塔省麥克墨雷堡,能源公司Syncrude英语Syncrude的Mildred Lake油砂提煉廠。

當常規石油變得越來越少,有各種非常規來源的液體有機會取而代之,例如緻密油、油砂、超重油、煤液化、液化天然氣、生物燃料和頁岩油。[106]在2007年及隨後國際能源署出版的《國際能源展望英语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版本中,世界能源生產與消耗圖表中的“石油”被“液體”取代。[107][108]生物燃料在2009年被包含在“液體”中,而非“可再生能源”中。[109]天然氣凝析油英语Natural-gas condensate(開採天然氣的副產品)因包含在“液體”中而受到批評,因為它主要是種化學原料,通常不用作運輸業的燃料。[110]

 
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石油產量在1972年抵達頂峰後即開始下降,但產量在2010年代開始因緻密油的生產而再度升高。

做儲量估算時是基於其盈利能力,而盈利能力取決於油價和生產成本。因此隨著新技術把開採成本降低,重質原油、油砂和油頁岩等非常規資源都有機會被包括在內。[111]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把規則更改後,[112]石油公司可在設立露天採礦場或利用熱能進行開採時,把蘊藏記載為探明儲量。這類非常規生產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和資源(需要額外的能源來提煉)來開採,導致生產成本更高,並且在“油井到油槽(開採到成品)”的基礎上,每桶(或桶當量)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高達三倍或在“油井到車輪(開採到消費)”的基礎上(包括最終產品燃燒排放的碳)增加10%到45%。[113][114]

雖然開採非常規資源所使用的能源、所需資源和環境影響一直高得令人卻步,但算得上大規模生產的非常規石油作業已有委內瑞拉奧里諾科帶的超重油,[115] 位於加拿大西部沉積盆地阿薩巴斯卡油砂,[116]和美國科羅拉多州猶他州懷俄明州格林河盆地的油頁岩。[117][118]大型能源公司如加拿大的Syncrude英语SyncrudeSuncor英语Suncor等幾十年來一直在開採瀝青,但因近年來隨著蒸汽輔助重力流放英语steam-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和其他開採技術的發展,產量得以大幅增加。[119]

於USGS服務的的查克·馬斯特斯(Chuck Masters)估計,“整體而言,這些在西半球的資源儲量大約相當於中東的常規原油探明儲量。”[120]對於資源熟悉的當局認為,世界上非常規石油的最終儲量是常規石油的幾倍,由於在21世紀的價格上漲,業者將獲得高額利潤。[121]USGS在2009年10月將奧里諾科油砂可開採的“中位數”更新為5,130億桶,具有90%機率的儲糧在3,800-6,520億桶之間,讓該地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可採油藏之一”。[78]

 
非常規石油的儲量遠高於常規者。[122]

雖然非常規資源中存有大量石油,但馬修·西蒙斯英语Matthew Simmons在2005年指出,生產條件限制會阻止它們成為傳統原油的有效替代品。西蒙斯表示,“這些是高能源強度項目,永遠無法達到高產量的程度”,而足以抵消其他能源的巨大減量。[123]另一項研究聲稱,即使在高度樂觀的假設下,“加拿大的油砂到2030年在“緊急計劃”開發中產量可能達到5,000,000桶/天(790,000立方米/天),也無法阻止石油峰值出現”。[124]

況且這樣開採的石油通常含有重金屬等污染物,把這些污染物分離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並在某些情況下會留下尾礦及含有碳氫化合物污泥的水池。[113][125]同樣情況也存在中東許多未開發的常規石油儲量,其中大部分是重質、粘稠,並且含有過多的硫和金屬,到無法利用的程度。[126]但高油價會讓這些來源更具有經濟吸引力。[100]全球研究和諮詢集團Wood Mackenzie英语Wood Mackenzie發表的一項研究說到2020年代初,世上所有額外石油供應都會來自非常規來源。[127]

生產 编辑

石油峰值的定義就是全球石油產量達到頂峰的時點。有人認為,越來越多的工業化開採石油的做法會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導致需求收縮和價格暴跌,[56][58]由於一些非常規來源變得不夠經濟,而造成產量下降。有人認為,峰值在某種程度上是由需求下降所導致,因為新技術和效率的提高,人們會以其他能源取代石油。

全球石油發現量自1980年以來一直低於年產量。[20]而世界人口增長速度又快於石油產量增長速度。正因如此,人均石油產量在1979年達到頂峰(在1973-1979年期間的增長呈平穩狀態)。[128]

 
2013年世界各國產量:桶/天(資料來源: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
 
各國石油產量列表顯示的各國產量(2006年到2012年)。

據說石油公司自2005年起對更難開採的石油的投資不斷增加,即表示它們相信易於開採的來源已近盡頭。 [83]雖然人們普遍認為油價上漲會刺激產量增加,但在2008年,有日益增加的行業內人士認為,即使油價上漲,產量也不太可能大幅增加。在引用的原因中,有地質因素,也有因“地上”因素(如戰爭、智財、投資不足以及既有油田產量下降)而進入生產高原期。[129]

《能源安全雜誌(Journal of Energy Security)》在2008年對美國鑽探工作的回報(能源投入回報英语Energy return on investment,簡稱為EROEI)分析,結論是能增加天然氣,和尤其是石油產量的潛力極其有限。通過觀察歷史上產量源自鑽探工作變化的反應,顯示因鑽探增加而導致的產量增長非常小:隨著鑽井工作量的增加,每個鑽機開採出的能量有嚴重的冪定律遞減。

結論是即使鑽探工作量大幅增加,也不太可能在美國成熟區內顯著增加石油和天然氣產量。 [130]然而自該分析於2008年發表以來,美國2018年的原油產量反而增加一倍多(119%),乾天然氣產量增加51%。[131]

先前對美國每單位生產的石油和天然氣量會不可避免下降的假設與最近的經驗相反。截至2017年,美國所有主要緻密油氣田的石油和天然氣鑽井生產率都持續長達10年的增長。例如EIA報告稱,在北達科他州的巴肯地層產區,2017年1月鑽井平台每天的石油產量是5年前的4倍, 2012年1月的日產量是2007年1月的近10倍。在東北部的瑪西勒斯地層英语Marcellus Formation產區,2017年1月鑽井的日產氣量是2012年同期的3倍,是2007年同期的28倍。[132]

新的研究估計,今天生產所有石油液體所需的能源(不包括運輸、精煉和分銷所需)相當於產量的16%,到2050年,則需要耗用相當於能源總產量的一半。[27]對於氣體,生產所需的能源估計相當於今天生產總量的7%,到2050年會增加到24%。[133]

主要機構發表的預期產量 编辑

 
世界各國原油輸出矩形式樹狀結構圖(資料來源:哈佛大學Harvard Atlas of Economic Complexity)。[134]

從1987年到2005年,全球供應量平均每年增加120萬桶/天(190×103立方米/天)(1.7%)。[135]國際能源署( IEA )在2005年預測2030年的產量將達到1.2億桶​​/天(1,900萬立方米/天),但這一數字逐漸降至1.05億桶/天(1,670萬立方米/天)。一份在2008針對對IEA預測的分析,提出幾個對基本假設的質疑,並聲稱2030年的產量水準在每天75,000,000桶(11,900,000立方米/天)(包括55,000,000桶(8,700,000立方米)的原油和20,000,000桶(3,200,000立方米)的非常規石油和天然氣凝析油),會比IEA的數字更符合實際。[22]EIA發表的2015年年度能源展望顯示到2040年,生產不會達到峰值。但屆時布倫特原油價格會達到144美元/桶(2013年美元),“因為不斷增長的需求導致資源的開發成本更高”。[136]

油田衰退 编辑

 
美國阿拉斯加州的石油產量在1988年見頂,到2007年已下降70%。

在2013年有一針對733個巨型油田的研究,發現最終可採油、凝析油和天然氣只剩下32%。 [137]沙烏地阿拉伯加瓦爾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在過去50年中佔該國產量的一半左右,但在2009年之前的產量則開始下降。[138]世界第二大油田,科威特布爾甘油田在2005年11月進入衰退期。[139]

墨西哥宣布該國的大油田坎塔雷爾油田的產量從2006年3月開始下降,據報導每年下降13%。[140]同樣在2006年,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高級副總裁阿卜杜拉·賽義夫(Abdullah Saif)估計其擁有油田產量正以每年5%至12%的速度下降。[141]根據美國顧問公司劍橋能源研究合夥公司英语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 Associates(CERA)在2008年初對全球最大811個油田進行的研究,平均油田衰退率為每年4.5%。ASPO同意劍橋能源(CERA)所提的下降速度,但認為該公司對新油田上線速度的預測過於樂觀。[142]IEA在2008年11月表示,在對800個油田的分析後顯示當油田的產量到峰值後,每年會下降6.7%,到2030年,其下降率將增加到8.6%。[143]IEA在其《2008 年世界能源展望》中報告說,世界上800個最大油田在其整個生命週期中的加權年產量下降率為5.1%。[144]而之前在2013年對733個大油田的研究,平均遞減率為3.83%,但此數字被描述為“保守”。[137]美國石油產量在2020年2月達到頂峰,約為每天18,826,000桶。[145]

控制供給 编辑

政府或卡特爾等組織可通過石油國有化、減產、限制鑽探權和徵稅等方式限制供應,而減少對市場的供應。國際制裁、腐敗和軍事衝突也會減少供應。[146]

石油國有化 编辑

影響全球石油供應的另一因素是產油國對石油儲量的國有化。石油國有化發生在各國開始將石油生產收歸國有並停止出口的時候。標普全球普氏英语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的中東編輯凱特·杜里安 (Kate Dourian) 指出,雖然各國對石油儲量的估計可能有所不同,但現在政治已在石油供應上成為不可或缺的因素。“一些國家正成為禁區。在委內瑞拉運作的主要石油公司發現自己處於困境,因為當地國有化程度越來越高。這些國家現在不願與人分享他們的儲量。”[147]

根據諮詢公司PFC Energy英语PFC Energy的數據,全球各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中,只有7%允許像埃克森美孚等公司自由發揮。整整65%是掌握在如Saudi Aramco等國有企業手中,其餘的位於如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國家,西歐北美的公司很難進入。 PFC Energy研究顯示政治因素限制墨西哥、委內瑞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俄羅斯的產能增長。沙烏地阿拉伯也在限制產能擴張,但與其他國家不同,它是自我設定上限。[148]埃克森美孚因無法進入適合石油勘探的國家,所以花費在發現新油源的金額比1981年還少。[149]

OPEC對供應的影響 编辑

 
OPEC會員國的超額石油產量(2002年-2012年,資料來源:EIA)。

OPEC是個由14個產油國組成的聯盟(截至2019年1月的會員國為: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厄瓜多爾赤道幾內亞加彭、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亞奈及利亞剛果共和國、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委內瑞拉來管理石油供應。OPEC的權力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因各國將其石油資產國有化,並從稱為七姊妹的“石油巨頭”(盎格魯-波斯石油(今BP)、荷蘭皇家殼牌海灣石油德士古(今雪佛龍石油)、加州標準石油公司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今埃索石油)、紐約標準石油公司(今埃克森美孚石油))手中取得決策權,及建立自己的石油公司來控制生產。OPEC經常通過限制生產來影響價格,利用在會員國中分配生產配額來實現此點。成員們同意通過壓低產量維持高價格。但並無強制遵守的辦法,每個成員各有其“欺蒙”的動機。[150]

大宗商品交易員雷蒙德·里爾西 (Raymond Learsy) (著有《越過石油:擊潰中東石油卡特爾(Over a Barrel: Breaking the Middle East Oil Cartel)》認為OPEC讓消費者相信石油是種比實際更為有限的資源。為支持他的論點,他指出成員國在過去發出的失真警訊和明顯的合謀。[105]他還認為石油峰值分析師與OPEC,以及石油公司合謀,推出“捏造的石油峰值戲碼”,以推高油價和利潤;當時油價已經漲到稍高於30美元/桶。 他在2007年6月與ASPO的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安德魯斯 (Steve Andrews) 在CNBC上辯論後,《哈芬登郵報》提出反駁意見。[151]

2000年後的生產數據 编辑

2000年之後,全球石油開採的特點是具有相對穩定的數據年份序列(7,500萬桶/天(2000年-2002年),8,200-8,300萬桶/天(2005年-2010年),9,200-9,500萬桶/天(2015年–2019年),和其間兩次9-10%的增長。2019年產量為9,496.1萬桶/天(347億桶/年,550萬立方米/年),僅比2018年高出0.1%,[152]而被列為石油峰值的候選年份,因為2020年的產量下降7%,而在2021年有部分反彈,預計在2022年也會有部分反彈。

預測 编辑

發表年份 發表者 峰值出現 年/範圍 發表年份 發表者 峰值出現 年/範圍
1972 埃索 約2000年 1999 Parker 2040年
1972 聯合國 迄2000年 2000 Albert Allen Bartlett英语A. A. Bartlett 2004年或2019年
1974 金·哈伯特英语M. King Hubbert}哈伯特 1991年–2000年 2000 Duncan 2006年
1976 英國能源部英语Department of Energy (United Kingdom) 約2000年 2000 美國能源信息署 2021年–2067年之間,2037年為最可能
1977 哈伯特 1996年 2000 美國能源信息署 (世界能源展望) 2020年以後
1977 保羅·R·埃利希 2000年 2001 Deffeyes 2003年–2008年
1979 殼牌 迄2004年呈高原期 2001 Goodstein 2007年
1981 世界銀行 約2000年呈高原期 2002 Smith 2010年–2016年
1985 J. Bookout英语John Frank Bookout Jr. 2020年 2002 科林·康寶 2010年
1989 科林·康寶英语Colin Campbell (geologist) 1989年 2002 Cavallo 2025年–2028年
1994 L. F. Ivanhoe OPEC生產於2000年–2050年間呈高原期 2003 Greene等 2020年–2050年
1995 Petroconsultants英语Petroconsultants 2005年 2003 吉恩·拉埃雷 2010年–2020年
1997 Ivanhoe英语Ivanhoe Mines 2010年 2003 Lynch 未有峰值跡象
1997 J. D. Edwards 2020年 2003 殼牌 2025年之後
1998 國際能源署 2014年 2003 Simmons 2007年–2009年
1998 科林·康寶與吉恩·拉埃雷英语Jean Laherrèr 2004年 2004 Bakhitari 2006年–2007年
1999 科林·康寶 2010年 2004 劍橋能源研究合夥公司英语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 Associates 2020年以後
1999 Peter Odell 2060年 2004 PFC Energy英语PFC Energy 2015年–2020年
資料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署。有部分訊息僅涉及常規石油。

哈伯特在1962年預測世界石油產量將在2000年左右達到峰頂,當年的峰值為125億桶。[62]哈伯特在1974年預測“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石油峰值將在1995年出現。[153]這些預測都被證明是錯誤的。許多行業領袖和分析人士認為世界石油產量將在2015年至2030年之間達到峰值,並極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達到。[154]他們認為極不可能發生在2030年之後。[155][156]而在2014年對生產和儲量數據的分析,預測產量將在2035年左右達到峰值。[157]由於對世界石油的實際儲量無法確定,因此很難確定更具體的峰值發生時段。[158]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非常規石油也預計無法滿足預期的短缺。[155]要想用非常規石油填補缺口,而免除“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石油產量必須在峰值後維持穩定最少到2035年。[159]

2010年之後發表的論文持相對悲觀的看法。科威特大學英语Kuwait University在2010年從事一項研究,預測產量將在2014年達到頂峰。[160]牛津大學在2010年從事的一項研究,預測產量將在2015年之前達到峰值,[24]但預測很快就會發生變化“......從需求主導的市場到供應受限的市場......”是不正確的。 在2014年對《能源(Energy)》雜誌2004年一項重要研究的驗證表明,根據各種定義,常規石油產量很可能會在2005年至2011年之間達到頂峰。在2014年發表的一篇博士論文中有組模型,預測油價在2012年見頂後會出現下跌,在某些情況下,此後可能會轉為價格快速上漲。[161]據能源部落格作者羅恩·帕特森 (Ron Patterson) 稱,世界石油產量的峰值可能會在2010年左右發生。[162]

一些主要石油公司在2005年達到生產頂峰。[163][164]在2006年和2007年的一些消息來源預測全球產量已達到或超過最大值。[19][20][21][23]但2013年的OPEC數據顯示,世界原油產量和剩餘探明儲量均創歷史新高。[165]根據石油服務公司Simmons & Company International英语Simmons & Company International前董事長和《沙漠中的暮光:即將來臨的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危機和世界經濟》一書的作者馬修·西蒙斯的說法,“見頂是種模糊事件,只能在後視鏡中看得清楚,到時提出甚麼解決方案通常都為時已晚。”[166]

可能後果 编辑

Template:Further infpormation

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廣泛使用化石燃料一直是刺激經濟增長和繁榮的最重要因素,它使人類在開採,或以替代技術均無法趕上的速度而消耗能源。有人認為當石油產量下降時,人類文化和現代技術會被迫發生巨大變化。石油峰值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下降的速度以及有效替代品的即時開發和採用。

美國能源部在2005年發表一份名為《世界石油產量達到峰值:影響、緩解和風險管理》的報告,[167] 此報告稱為赫希報告,報告稱“世界石油產量的峰值給美國和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風險管理問題。隨著峰值愈發接近,液體燃料價格和價格波動都會急劇增加,如果不及時緩解,所造成經濟、社會和政治的成本將為前所未有。供需兩面都有可行的緩解方案,若要產生實質性影響,就必須在峰值發生前十多年就啟動。”報告中部分信息於2007年被更新。[168]

石油價格 编辑

歷史油價 编辑

 
長期原油價格(1861年-2015年,棕線為通貨膨脹因素調整後的數字。

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和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發生之前,世界歷來的油價均相對較低,在這6年期間內則上漲10倍以上。隨後幾年中油價雖曾大幅下跌過,但再也沒回到從前的水準。石油價格在2000年代再次開始上漲,到2008年6月30日達到每桶143美元(2007年通貨膨脹調整後的美元)的歷史高位。[169]由於這些價格遠高於1973年和1979年能源危機時期的價格,而加劇人們對會發生類似於1980年代初期經濟衰退的擔憂。[170]

人們普遍認為那2005-2008年間價格飆升的主要原因來自強大需求壓力。[171]例如全球石油消費量從2004年的300億桶(4.8×109立方米)上升到2005年的310億桶,消費量遠高於同期的新發現量,對2004年的儲量而言,新增儲量僅為80億桶。[172]

 
2015年石油公司報告的資產減損數字。

石油產量處於[19][20][21]或是接近滿負荷的報導,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油價上漲。[23][173][174]OPEC在2005年6月表示他們將“努力”開採足夠的石油以滿足當年第四季度的價格壓力。[175]從2007年到2008年,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貶值也被認為是油價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176]因為從2007年5月到2008年5月,美元兌換歐元的匯價大約貶了14%。

除供需壓力外,安全相關因素有時也會導致價格上漲,[174]包括反恐戰爭北韓發射導彈、[177]以黎衝突[178]伊朗及美國間核子邊緣政策,[179]以及美國能源部和其他機構的報告,顯示石油儲量下降。[180]

 
EIA對2016年-2017年西德州原油(WTID)的預測價格。

在2011年至2014年之間,原油價格相對穩定,在每桶100美元左右波動。而在2014年底急劇下跌至70美元以下,並在2015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維持不變。2016年初的交易價格低至27美元。[181]下跌的原因是全球經濟放緩,導致供應過剩和需求減少、[182]OPEC不願放棄市場佔有率[183]以及美元走強。[184]這些因素會因貨幣政策和石油生產者債務增加而加劇,生產者會增加產量以維持財務流動性。[185]

COVID-19大流行爆發後,導致油價在2020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間從每桶約60美元下跌至20美元,[186]市場價格甚至短暫變為負值。[187]2020年4月22日,北達科他州的威利斯頓低硫原油(Williston Sweet)現貨價格為-46.75美元,威利斯頓含硫原油(Williston Sour)現貨價格為-51.31美元(oilprice char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而西德州原油(WTI)的交易價格為6.46美元。2020年4月20日,WTI期貨最低價格為每桶高於-37美元。到2021年,隨著世界擺脫COVID-19造成的經濟衰退,特別是由於強勁的經濟增長,全球需求激增,特別是在亞洲,造成2021年-2022年全球能源危機,推動創紀錄的能源價格。[188][189][190]到2021年10月,石油價格約為80美元/桶,為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準。[191]

史上油價上漲的影響 编辑

 
世界對不同一次能源的消耗數量。[192]

在過去,石油價格突然上漲會導致經濟衰退,例如1973年和1979年的兩次能源危機。石油價格上漲對經濟的影響被稱為價格衝擊。在許多對燃料徵收高額稅收的歐洲國家,對上升的燃料成本,可通過暫時或永久停止徵稅來降低衝擊的影響。[193]但對美國等汽油稅低得多的國家卻不太管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發表文件中的基準情景發現,石油產量增長0.8%(相對於1.8%的歷史平均水平)會導致經濟小幅下降0.2-0.4%。[194]

史丹佛大學能源建模論壇英语Energy Modeling Forum的研究人員發現,經濟可適應原油價格的穩定、逐步上漲,但無法應對巨幅波動。[195]

一些經濟學家預測,替代效果會刺激對替代燃料(例如煤炭或液化天然氣)的需求。但替代僅為暫時的,因為煤炭和天然氣同樣也是有限資源。[196]

在燃油價格上漲之前,美國、加拿大和其他國家/地區的許多駕車者會選擇更大、燃油效率更低,例如休旅車和大型皮卡車。由於燃料價格持續停留在高位,這一趨勢也遭逆轉。所有汽車供應商在2005年9月的銷售數據均顯示休旅車銷量下降,而小型車銷量增加。混合動力車輛柴油車輛也日益受歡迎。[197]

EIA於2005年11月發布報告:《家用車輛能源使用:最新數據和趨勢》,[198]說明2004年石油價格每桶20-30美元,人民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報告指出“平均每個家庭花費1,520美元購買運輸燃料”。據CNBC稱,2011年的同類費用攀升至4,155美元。[199]

CERA在2008年發佈的報告中指出,2007年是美國汽油使用高峰年,創紀錄的能源價格將導致能源消費發生“持久性轉變”。[200]美國的車輛總行駛里程在2006年達到頂峰。[201]

出口地模型英语Export Land Model指出,在石油峰值發生後,石油出口國由於內部需求增長,會被迫減少出口,速率快過石油生產數量減少的程度。因此,依賴進口石油的國家將比石油出口國更早以及更嚴重地受到影響。[202]

墨西哥已處於這種情況。 在2006年,5個最大石油出口國的國內消費增長5.9%,而其出口下降3%以上。估計到2010年,這種內部需求會讓全球石油出口每天減少2,500,000桶(400,000立方米)。[203]

加拿大經濟學家傑夫·魯賓英语Jeff Rubin曾表示,高油價可能會通過部分製造產品貿易的去全球化,導致已開發國家的消費增加。貨品生產將發生在更接近最終消費者處,以盡量降低運輸成本,因此需求會與國內生產總值脫鉤。較高的油價將導致運輸成本增加,而超過開發中國家的較低工資優勢,促使製造業返回高所得國家。[204]IMF所做的經濟研究顯示,石油總體需求價格彈性為-0.025(短期)和-0.093(長期)。[205]

對農業影響和人口限制 编辑

由於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對現代集約農業非常重要,全球石油供應下降可能會導致未來幾十年發生食品價格飆升和前所未有的飢荒[206][note 1]

現代農業中使用最大數量化石燃料的是通過哈伯法產出的(作肥料用),對於具有高產量的集約農業很重要。而用到的特定化石燃料主要是天然氣,通過蒸汽重整產生氣。如果有足夠的再生能源,可改用水電解等方法來產生氫氣。例如挪威Vemork英语Vemork水力發電廠從1911年到1971年利用其剩餘電力產生氫氣,再用於生產氨。 [207]

冰島目前有豐富的電力資源,可用其水力發電廠和地熱發電廠的電力來生產氨,繼而生產所需的碳氫化合物。[208]

對生活方式的長期影響 编辑

 
世界交通運輸耗用不同石油產品的佔比(2012年)。

大多數美國人住在郊區,這是種圍繞廣泛使用個人汽車而設計的低密度居住區。 如詹姆士·霍華德·昆史特勒英语James Howard Kunstler等評論員認為,為住郊區而仰賴汽車是種不可持續的生活方式。石油峰值會讓使許多美國人負擔不起汽車所需的石油燃料,並迫使他們使用其他形式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車或電動汽車。他種選擇還有遠距工作、搬到農村或是搬到人口密度更高的地區,在那兒採用較可行的步行和公共交通。當後兩者發生後,郊區可能會成為“未來的貧民窟”。[209][210]石油供需問題也是開發中國家發展城市時需要關注的問題(到2050年,城市地區將吸收世界預計新增的23億人口中的大部分)。在未來發展計劃中,能源部分是個必須強化的重要目標。 [211]

當油價上漲,食品、供暖和電力的成本均會受到影響。隨著經濟因過剩資金減少以及就業率下降而收縮,中低收入家庭將承受巨大壓力。赫希報告在結論時提出,“如果不及時緩解,世界的供需之間將發生大規模需求破壞(供應不足),伴隨著油價大幅上漲,這兩者都會對全球造成長期的重大經濟困頓。 “[212]

為緩解這些城市和郊區問題,建議的方法中包括多項,如使用非石油車輛,如電動汽車,加上自行車及步行,建設大眾運輸系統無車城市輕軌運輸系統,採用明智開發共享空間城市整合城中村新都市主義

美國國家學院的國家研究委員會受美國國會委託,在2009年發布一份關於密集型城市發展所產生影響的廣泛報告,其中陳述6項主要發現。[213]首先,密集型開發將會減少全國的“車輛行駛里程”(VMT)。其次,如果同時增加就業密度和改善公共交通等,而把給定區域的住宅密度增加一倍,可將VMT降低多達25%。第三,更高密度的混合開發可直接(少駕車的結果)及間接減少(例如減少每個住房單元使用的材料、更高效的氣候控制、更長的車輛使用壽命,以及改進的貨物和服務交付效率)。第四,雖然在短期的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看似改善不大,但隨著時間演進,減少會變得更為顯著。第五,在美國進行更密集開發的主要障礙是當地分區監管機構的政治阻力,而阻礙州和地區政府參與土地使用規劃的工作。第六,委員會一致認為,改變駕駛模式和建築效率的發展會產生各種難以量化的二次成本和收益。這份報告建議支持密集型發展的政策(尤其是其在減少駕駛、改善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功效)應得到鼓勵。

有種經濟理論是引入穩態經濟英语steady state economy作為補救措施。這種系統包括從所得稅轉向依據消耗自然資源(和污染)來徵稅,以及限制刺激需求和人口增長的廣告。它還包括從全球化轉向本地化的政策,以節約能源、提供本地就業機會和維護本地決策權。可透過調整分區政策以促進資源保護和消除都市蔓延[214][215]

由於航空業主要依賴從原油中提煉的噴氣燃料,因此商業航空預計將會隨著全球石油產量下降而下降。[216]

緩解 编辑

為避免石油產量下降而帶給全球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影響,赫希報告強調需要在峰值出現前至少10到20年尋找替代品,並在此期間逐步停止使用石油。[167]這類似於同年為瑞典提出的瑞典邁向無石油社會計畫英语Making Sweden an Oil-Free Society。緩解措施包括節能、燃料替代和使用非常規石油。啟動緩解的時機甚為重要。過早不可取,但如啟動太晚,可能得付出更高的代價,並產生更多的負面經濟後果。[217]

全球原油年產量(包括頁岩油、油砂、天然氣凝析油和天然氣廠凝析油,但不包括來自其他來源的液體燃料,如液化天然氣生物質以及煤和天然氣的衍生物)從2008年的每天7,586萬桶(1,210萬立方米)增加到2018年的每天8,316萬桶(1,320萬立方米),每年增長率僅為1%。[218]許多已開發國家已有減少消費原油產品的能力。石油輸出國(包括OPEC和非OPEC國家)、中國和印度的原油消費在過去十年有所增加。[219]中國(全球第二)和印度(全球第三)這兩個主要消費國正採取許多措施,透過鼓勵開發可再生能源而不增加原油消費。 [220]這些明確的跡象顯示由於原油消耗量下降(並非由於可開採數量下降)導致的石油產量峰值或會在近期內發生,這是由更便宜的替代性能源手段/資源所促成。[221]由於COVID-19大流行,在2020年的原油消耗量將比前一年減少。[222][223]

積極面 编辑

樸門(永續農業)認為,假設各國具有遠見,並採取行動,石油峰值有產生積極效果的大潛力。重建當地食物網絡及能源生產,以及普遍實施“珍惜能源英语energy decent文化”,被認為是承認化石資源有其限度的倫理反應。[224]

轉型城鎮英语Transition Town運動始於英格蘭德文郡托特尼斯[225]並通過“轉型手冊(The Transition Handbook)”(由羅伯·霍普金斯英语Rob Hopkins撰寫)和轉型網絡(Transition Network)在國際上傳播,將社會重組,以提高當地的恢復力和生態管理,視為對石油峰值和氣候變化的自然反應。 [226]

批評 编辑

一般論證 编辑

石油峰值理論存有爭議,並在2000年代中期成為美國和歐洲的政治辯論議題。批評者認為,新發現的石油儲備會阻擋石油峰值發生。有人認為新發現的石油儲量和現有油田的石油產量將繼續以超過需求的速度增長,直到發現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為止。 [227][228]石油和金融行業的分析人士在2015年稱“石油時代”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2014年底出現的供應過剩看來仍會持續。[229][230]目前各方正在形成一種共識,即參與國際協議的締約方將採取措施來限制燃燒碳氫化合物,努力把全球溫度上升的程度限制在2°C以內,科學家預測這種增溫程度可把環境危害限制在可容忍的水準。[231]

反對石油峰值理論的另一種論點是各種替代燃料正在減少石油的需求。[232]由於石油燃料價格上漲,美國聯邦政府自2000年起在資助開發藻類生質燃料的經費已經增加。[233]許多其他替代燃料項目正在澳大利亞紐西蘭、歐洲、中東和其他地方獲得贊助,[234]私營企業也進入這個領域。[235]

石油行業代表 编辑

殼牌在美國業務總裁約翰·霍夫邁斯特(John Hofmeister)雖然同意常規石油產量會很快開始下降,但批評馬修·西蒙斯對石油峰值理論的分析“過於關注一個國家:沙烏地阿拉伯 -世上最大的出口國,OPEC中的舉足輕重生產者英语swing producer[236]霍夫邁斯特指出美國外海大陸棚的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估計有1,000億桶(16×109立方米)。但這些儲量中只有15%能以目前的技術來開採,其中很大部分位於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的海岸。[236]

霍夫邁斯特還指出有非常規石油資源,例如加拿大的油砂,殼牌在當地甚為活躍。加拿大油砂 - 主要位於艾伯塔省薩斯喀徹溫省 - 據信含有一兆桶石油。據說還有一兆桶石油以油頁岩的形式存在科羅拉多州、猶他州和懷俄明州。[237]環保主義者認為潛在的環境、社會和經濟障礙會讓在這些地區開採石油變得極其困難。[238]霍夫邁斯特認為,如果允許石油公司在美國進行更多鑽探,足以每天再增產200萬桶石油(320×103立方米),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就不會像2000年代後期那般高。他在2008年認為高能源價格會導致社會動盪,類似於1992年洛杉磯暴動[239]

BP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夫·呂爾博士(Dr. Christof Rühl)在2009年對石油峰值假說表達反對:[240]

無論是在理論、科學還是意識形態的基礎上,我都沒理由接受石油的峰值會對價格不敏感。 ……事實上,石油峰值的整個假設 - 地下有固定數量的石油,以一定的速度消耗,然後就用完了 - 對任何事情都不發生反應……因此永遠不會有世界上石油用盡的時刻,因為總有個價格可讓最後一滴石油產生供需定價。如果人們願意付出經濟和環境的代價,就可把任何東西變成石油……(全球變暖)看來更像個自然極限,遠超過石油峰值理論的總和。 ... 在過去150年已不斷有石油峰值預測出現,卻從來沒發生過,而且也永遠不會。

——BP公司克里斯托夫·呂爾博士

呂爾博士認為,石油可得與否的主要受限因素是在“地上”,例如人員、專業知識、技術、投資安全、資金和全球變暖,石油問題是價格問題而非實體的可得性。

CERA的創始者丹尼爾·耶金英语Daniel Yergin在2008年表示,最近的石油高價可能會為石油行業未來的消亡添一份助力,石油產業消亡並非由資源完全耗盡或災難式巨大衝擊造成,而是替代品的及時和順利到位。[241]耶金接著說,“這是世界上第五次被說是石油枯竭發生。每次 - 無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汽油飢荒(gasoline famine)還是1970年代的永久短缺(permanent shortage) - 技術和開發的新前沿會把衰落的幽靈驅散。沒理由認為這次是技術已無力應付。”[242]

2006年,加拿大殼牌公司首席執行官克萊夫·馬瑟英语Clive Mather表示,地球的瀝青碳氫化合物數量“幾乎是無限的”,他指的是油砂中的碳氫化合物。[243]

其他 编辑

律師兼機械工程師彼得·W·胡博英语Peter W. Huber在2006年曾斷言世界上的“廉價石油”即將耗盡,並解釋說隨著油價上漲,生產非常規資源在經濟上變得可行。他預測,“僅阿爾伯塔省的油砂就藏有足夠的碳氫化合物,可整個地球繼續使用100多年。”[243]

專攻環境議題記者喬治·孟畢爾特英语George Monbiot針對李奧納多·莫基利英语Leonardo Maugeri在2012年發表的的報告(支持世界並無石油枯竭的風險)[244]時表示,(來自非常規來源的)石油已經足夠用氣候變化來“烤焦”地球。[245]蘇塞克斯大學能源集團科技政策研究高級講師、以及為英國能源研究中心撰寫全球石油枯竭(Global Oil Depletion)報告的主要作者斯蒂芬·索雷爾(Stephen Sorrell)和倫敦大學學院能源研究所博士研究員克里斯托夫·麥克格拉德(Christophe McGlade)則對莫基利有關遞減率的假設提出批評。[246]

哈伯特最初的鐘形曲線概念與個別油田或開採區域有關。哈伯特發現,與開採量的急劇增加相比,枯竭的下降速度較慢,這主要取決於地質特性。開採量急劇增加在投資之後開始,即油田被發現,並且開採能產生經濟利益時,但急劇增加也可能是因“開放”油田而興建特定基礎設施(例如輸油管道)而產生。在全球的增長,會比特定個別領域以較為漸進方式呈現,但並不一定表示全球下降也將同樣是漸進式。

峰值主義者 编辑

在21世紀的頭十年,主要是在美國,發生對石油峰值迫在眉睫的普遍信念,而形成一個龐大的“峰值主義者”亞文化,他們根據供應驅動的信念和期望(即資源受限)而改變生活方式。這些人就峰值議題舉行國家和地區會議,早在石油峰值成為氣候變化的常規討論話題之前,就討論以及計劃石油枯竭之後的生活。

研究人員估計美國在這種亞文化的極盛時期,有超過100,000名死硬“峰值主義者”。[247]但此亞文化的受歡迎程度在2013年左右開始轉弱,原因是戲劇性的頂峰並未出現,而且“非常規”化石燃料(例如從油砂取得的石油,及透過水力壓裂而得的天然氣)似乎在“常規“石油來源轉弱時,開始填補空檔。[247]

人們對石油峰值的興趣,在科林·康寶所預測的石油峰值尚未發生之前,就已開始下降。[248]

參見 编辑

生產
  • 生態通膨英语Ecoflation
  • 哈伯特線性英语Hubbert linearization
  • 石油風暴英语Oil Storm》,美國2005年電視模擬報導
  • 奧杜威理論英语Olduvai theory
  • 增長的極限
  • BP#Climate policy
能源政策
  • 能源開發
  • 能源發英语Energy law
  • 能源安全
  • 戰備儲油
  • 核動力倡導運動英语Pro-nuclear movement
  • 頁岩氣
  • 軟能源之路英语Soft energy path
  • 美國能源獨立英语United States energy independence
  • 美國相關能源法案英语United States energy law
經濟學
其他
  • 非傳統油氣儲藏英语Unconventional (oil & gas) reservoir
  • ACEGES模型英语ACEGES模型能源政策採用的電腦決策支援系統
  • 石油時代
  • 魔術數字(石油)英语Magic number (oil)
  • 石油衝擊波英语Oil Shockwave]]]
  • 過度消耗
  • 人口過多
  • 人口過度增長英语Overshoot (population)
  • 汽車峰值英语Peak car
  • 煤炭峰值英语Peak coal
  • 銅峰值英语Peak copper
  • 天然氣峰值英语Peak gas
  • 黃金峰值英语Peak gold
  • 礦物峰值英语Peak minerals
  • 磷峰值
  • 水峰值英语Peak water
  • 小麥峰值英语Peak wheat
  • 資源枯竭
  • 碳問題英语The Coal Question

參考資料 编辑

附註 编辑

  1. ^ A list of over 20 published articles and books from government and journal sources supporting this thesis have been compiled at Dieoff.org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07-09-27. in the section "Food, Land, Water, and Population."

參考文獻 编辑

  1. ^ Production of Crude Oil including Lease Condensate 2016 (CVS download).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7 May 2017]. 
  2. ^ Peak oil theory.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1-08-04]. (原始内容于2023-09-13) (英语). 
  3. ^ Kenton, Will. Peak Oil. Investopedia. [2021-08-04]. (原始内容于2023-08-17) (英语). 
  4. ^ Lynch, Michael. What Ever Happened To Peak Oil?. Forbes. [2021-08-04]. (原始内容于2023-09-04) (英语). 
  5. ^ 5.0 5.1 Petroleum - Status of the world oil supply.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1-08-04]. (原始内容于2015-04-29) (英语). 
  6. ^ Clemente, Jude. U.S. Oil Reserves, Resources, and Unlimited Future Supply. Forbes. [2021-08-04]. (原始内容于2023-05-09) (英语). 
  7. ^ 7.0 7.1 Wells, Wires, and Wheels - EROCI and the Tough Road Ahead for Oil. Investors' Corner. 2019-08-02 [2019-09-25]. (原始内容于2020-04-26) (美国英语). 
  8. ^ 8.0 8.1 David White, "The unmined supply of petroleum in the United States," Transactions of the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1919, v.14, part 1, p.227.
  9. ^ Hubbert, Marion King. (PDF). Spring Meeting of the Southern District. Division of Production.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San Antonio, Texas: Shell Development Company: 22–27. June 1956 [2008-04-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5-27). 
  10. ^ Noel Grove; reporting M. King Hubbert. . National Geographic. June 1974 [2007-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11. ^ Kenneth S. Deffeyes, Hubbert's Peak: The Impending World Oil Short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12. ^ UK Industry Taskforce on Peak Oil and Energy Security. .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5). 
  13. ^ Daniel Yergin, “There will be oi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all Street Journal, 2011-09-17.
  14. ^ Hubbert, Marion King. (PDF). Spring Meeting of the Southern District. Division of Production.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San Antonio, Texas: Shell Development Company: 22–27. June 1956 [2008-04-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5-27). 
  15. ^ 15.0 15.1 Miller, R. G.; Sorrell, S. R. The future of oil supply.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A: 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2013-12-02, 372 (2006): 20130179. Bibcode:2013RSPTA.37230179M. PMC 3866387 . PMID 24298085. doi:10.1098/rsta.2013.0179. 
  16. ^ 16.0 16.1 16.2 Global oil demand may have passed peak, says BP energy report. The Guardian. 13 September 2020 [2020-09-16]. (原始内容于2023-05-17) (英语). 
  17. ^ Factbox: Pandemic brings forward predictions for peak oil demand. Oil & Gas 360. 2021-04-21 [2021-05-03]. (原始内容于2023-03-20) (美国英语). 
  18. ^ . Sustainability. 2018-10-02 [2019-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5) (美国英语). 
  19. ^ 19.0 19.1 19.2 Deffeyes, Kenneth S. Current Events – Join us as we watch the crisis unfold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Beyond Oil. 2007-01-19 [2008-07-27]. (原始内容于2016-04-09). 
  20.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Zittel, Werner; Schindler, Jorg. Crude Oil: The Supply Outlook (PDF). Energy Watch Group. October 2007 [2008-07-27]. EWG-Series No 3/2007. (原始内容 (PDF)于2016-04-16). 
  21. ^ 21.0 21.1 21.2 21.3 21.4 Cohen, Dave. .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eak Oil and Gas. 2007-10-31 [200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7). 
  22. ^ 22.0 22.1 Kjell Aleklett; Mikael Höök; Kristofer Jakobsson; Michael Lardelli; Simon Snowden; Bengt Söderbergh. (PDF). Energy Policy. 2009-11-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  已忽略未知参数|-07-26access-date= (帮助)
  23. ^ 23.0 23.1 23.2 Koppelaar, Rembrandt H.E.M. (PDF). Peakoil Nederland. September 2006 [2008-07-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6-25). 
  24. ^ 24.0 24.1 24.2 Nick A. Owen; Oliver R. Inderwildi; David A. King. The status of conventional world oil reserves—Hype or cause for concern?. Energy Policy. 2010, 38 (8): 4743. doi:10.1016/j.enpol.2010.02.026. 
  25. ^ Johnson, Keith. Oil Production Is at Record Levels. So Why Are Oil Prices Heading Higher?. Foreign Policy. 2018-09-13 [2018-12-27]. 
  26. ^ How much shale (Tight) oil is produced in the United States? - FAQ -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23-05-31). 
  27. ^ 27.0 27.1 L. Delannoy et al., "Peak oil and the low-carbon energy transition: A net-energy perspective" Applied Energy, 2021, v.304, 117843.
  28. ^ Eugene Ayers,"U.S. oil outlook: how coal fits in," Coal Age, August 1953, v58 n.8 p 70–73.
  29. ^ 29.0 29.1 29.2 29.3 Hubbert, Marion King. (PDF). Spring Meeting of the Southern District. Division of Production.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San Antonio, Texas: Shell Development Company: 22–27. June 1956 [2008-04-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5-27). 
  30. ^ Deffeyes, Kenneth S (2002). Hubbert's Peak: The Impending World Oil Shortag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0-691-09086-6.
  31. ^ US oil production tops 10 million barrels a day for first time since 1970. CNBC. 2018-01-31 [2018-07-24]. (原始内容于2023-03-07). 
  32. ^ New Record For US Oil Production. ETF.com. [2018-07-24]. (原始内容于2021-12-05). 
  33. ^ 33.0 33.1 33.2 Brandt, Adam R. (PDF). Energy Policy. May 2007, 35 (5): 3074–3088 [2009-07-11]. doi:10.1016/j.enpol.2006.11.0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2-18). 
  34. ^ Wakeford, Jeremy. Peak oil is no myth. Engineering News. [2014-04-08]. (原始内容于2023-03-11). 
  35. ^ Roger Bentley et al., “Comparison of global oil supply forecasts,” UK Energy Research Centre, Review of Evidence for Global Oil Depletion, Technical Rept. 2009-07-07, p.25
  36. ^ Bardi, Ugo. The Seneca Effect: Why Growth is Slow But Collapse is Rapid. Springer, 2017.
  37. ^ Adam Brandt, “Methods of forecasting future oil supply,” UK Energy Research Centre, Review of Evidence for Global Oil Depletion, Technical Rept. 2009-07-06, p.21
  38. ^ Meredith, Sam. IEA sees lower oil demand in 2020, 2021 on upsurge of coronavirus cases and stalling mobility. CNBC. 2020-08-13 [2020-10-03]. (原始内容于2023-01-07) (英语). 
  39. ^ Major forecasters agree: No oil demand recovery until at least 2022. www.worldoil.com. 2020-08-14 [2020-10-03]. (原始内容于2023-05-28). 
  40. ^ BP Says We've Already Reached Peak Oil. Earther. 2020-09-15 [2020-10-03]. (原始内容于2021-04-17) (美国英语). 
  41. ^ Amid Troubles for Fossil Fuels, Has the Era of 'Peak Oil' Arrived?. Yale E360. [2021-08-07]. (原始内容于2023-08-25) (美国英语). 
  42. ^ Annual Energy Review 2008 (PDF). United State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09-06-29 [2009-07-11]. DOE/EIA-0384(2008). (原始内容于2013-06-18). 
  43. ^ Global Oil Consumption. United State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0-07-27]. (原始内容于2008-07-27). 
  44. ^ Wood, John H.; Long, Gary R.; Morehouse, David F. Long-Term World Oil Supply Scenarios: The Future Is Neither as Bleak or Rosy as Some Assert. United State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04-08-18 [2008-07-27]. (原始内容于2008-08-04). 
  45. ^ David, Evans. Transport sector set to give big lift to oil demand. Reuters. 2015-03-17 [2015-11-18]. (原始内容于2023-01-07). 
  46. ^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Oil) Consumption Data. United State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07-12-20]. (原始内容于2007-12-12). 
  47. ^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Energy (PDF). BP. June 2008 [2008-07-27]. (原始内容 (PDF)于2008-06-25). 
  48. ^ Gold, Russell; Campoy, Ana. Oil Industry Braces for Drop in U.S. Thirst for Gasolin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9-04-13 [2009-04-21]. (原始内容于2023-04-02). 
  49. ^ Associated Press. US Gas Demand on Long-Term Decline After Hitting '06 Peak (Obsolete link, page error 404 31.7.16). Jakarta Globe. 2010-12-21 [2011-01-10]. (原始内容于2012-09-20). 
  50. ^ Oil price 'may hit $200 a barrel'. BBC News. 2008-05-07 [2009-07-11]. (原始内容于2009-04-11). 
  51. ^ McSpadden, Kevin. China Has Become the World's Biggest Crude Oil Importer for the First Time. TIME (Time Inc.). [2015-08-16]. 
  52. ^ Davis, Bob. IMF Warns of Slower China Growth Unless Beijing Speeds Up Reform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News Corp). 2014-07-31 [2015-08-16]. (原始内容于2023-03-20). 
  53. ^ Bush, Jason. China And India: A Rage For Oil. Bloomberg.com (Bloomberg L.P.). 2005-09-05 [2008-07-25]. (原始内容于2016-03-04). 
  54. ^ 54.0 54.1 Total Midyear Population for the World: 1950–2050.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008-06-18 [2007-12-20]. (原始内容于2017-04-17). 
  55. ^ Nelder, Chris. The 21st century population crash. ZDNet. [2015-08-16]. (原始内容于2023-03-20). 
  56. ^ 56.0 56.1 Tverberg, Gail. How Economic Growth Fails. Our Finite World. 2015-08-10 [2016-01-10]. (原始内容于2023-06-01). 
  57. ^ Giraud, Gaël. How dependent is Growth from Primary Energy (PDF). 2014-04-10 [2023-04-19]. (原始内容 (PDF)于2023-03-01). 
  58. ^ 58.0 58.1 Tverberg, Gail. What's Ahead? Lower Oil Prices, Despite Higher Extraction Costs. Our Finite World. 2013-11-15 [2016-01-10]. (原始内容于2023-05-30). 
  59. ^ FAQs Oil. IEA. [2013-06-11]. (原始内容于2017-05-08). 
  60. ^ Steve Sorrell and others, Global Oil Depletion, UK Energy Research Centre, ISBN 1-903144-03-5, p.xiii, 9, 124.
  61. ^ Colin J. Campbell and Jean H. Laherrere, The end of cheap oil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07-09-27., Scientific American, March 1998, p. 78–83
  62. ^ 62.0 62.1 M. King Hubbert, Energy Resources(Washington: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62)Publication 1000-D, p. 73–75.
  63. ^ Hallock, John L.; Wu, Wei; Hall, Charles A.S.; Jefferson, Michael. Forecasting the limits to the availability and diversity of global conventional oil supply: Validation. Energy. January 2014, 64: 130–153. doi:10.1016/j.energy.2013.10.075 . 
  64. ^ . Crude Oil. 2014 [2014-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3). 
  65. ^ API Gravity. An introduction to Petroleum. 2015 [2015-11-04]. (原始内容于2022-07-11). 
  66. ^ . Schlumberger. [2015-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5). 
  67. ^ Heavy Crude Oil. An introduction to Petroleum. 2015 [2015-11-04]. (原始内容于2023-04-01). 
  68. ^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0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6-01-29., pages 48 and 125 (ISBN 9789264086241).
  69. ^ The Schlumberger Oilfield Glossary. Schlumberger. [2015-09-06]. (原始内容于2021-06-14). 
  70. ^ Mushalik, Matt. US shale oil peak in 2015. Crude Oil Peak. [2016-04-21]. (原始内容于2023-01-31). 
  71. ^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stimates of tight oil produ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2017-12-09.
  72. ^ Hughes, J David. Shale Reality Check 2021. 800 SW Washington Ave., Suite 5, Corvallis, Oregon 97333: Post Carbon Institute. Fall 2021: 167. 
  73. ^ Oil Shale. An introduction to Petroleum. [2015-11-19]. (原始内容于2023-03-20). 
  74. ^ The Schlumberger Oilfield Glossary. Schlumberger. [2015-09-06]. (原始内容于2021-06-18). 
  75. ^ McGlade, Christophe; Speirs, Jamie; Sorrell, Steve. Methods of estimating shale gas resources – Comparison, evaluation and implications. Energy. September 2013, 59: 116–125. doi:10.1016/j.energy.2013.05.031 . 
  76. ^ Philipp, Richter. From Boom to Bust? A Critical Look at US Shale Gas Projections (PDF). IA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Lisbon. 2014-02-13 [2014-12-29]. 
  77. ^ Bitumen and Oil Sands. An introduction to Petroleum. [2015-11-19]. (原始内容于2023-03-20). 
  78. ^ 78.0 78.1 Christopher J. Schenk; Troy A. Cook; Ronald R. Charpentier; Richard M. Pollastro; Timothy R. Klett; Marilyn E. Tennyson; Mark A. Kirschbaum; Michael E. Brownfield & Janet K. Pitman. An Estimate of Recoverable Heavy Oil Resources of the Orinoco Oil Belt, Venezuela (PDF). USGS. 2010-01-11 [2010-01-23]. (原始内容 (PDF)于2011-03-01). 
  79. ^ Hook & Aleklett. A review on coal-to-liquid fuels and its coal consump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 2009-07-30, 34 (10): 848–864. S2CID 52037679. doi:10.1002/er.1596. 
  80. ^ Lemley Brad. Anything Into Oil. Discover Magazine. 2003-05-01 [2009-07-11]. (原始内容于2019-11-18). 
  81. ^ Lemley Brad. Anything Into Oil. Discover Magazine. 2006-04-02 [2009-07-11]. (原始内容于2019-11-20). 
  82. ^ Ambrosiano, Nancy. .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2015-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7). 
  83. ^ 83.0 83.1 83.2 Donnelly, John. Price rise and new deep-water technology opened up offshore drilling. Boston Globe. 2005-12-11 [2008-08-21]. (原始内容于2016-03-03). 
  84. ^ "The Next Crisis: Prepare for Peak Oi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0-02-11.
  85. ^ Campbell, C. J. Peak Oil Presentation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Clausthal. energycrisis.org. December 2000 [2008-08-21]. 
  86. ^ Longwell, Harry J. (PDF). World Energy Magazine. 2002, 5 (3): 100–104 [2008-08-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0-03). 
  87. ^ (PDF) (80). Ireland: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eak Oil and Gas]: 2. 2007 [2008-08-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3-19). 
  88. ^ Christopher Johnson. Oil exploration costs rocket as risks rise. Reuters. 2010-02-11 [2010-09-09]. (原始内容于2023-04-11). 
  89. ^ OPEC, Annual Statistical/ Annual Statistical Bulletin 2014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4-04-23..
  90. ^ David F. Morehouse, The intricate puzzle of oil and gas reserve growth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0-08-06.,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Natural Gas Monthly, July 1997.
  91. ^ Steve Sorrell and others, Global Oil Depletion, UK Energy Research Centre, ISBN 1-903144-03-5, p. 24–25.
  92. ^ Etherington, John; et al. Comparison of Selected Reserves and Resource Classifications and Associated Definitions (PDF).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2016-09-26]. (原始内容 (PDF)于2018-05-17). 
  93. ^ Herbert, Jozef. Oil industry report says demand to outpace crude oil production. BLNZ. Associated Press. 2007-07-16 [2009-07-11]. (原始内容于2014-03-26). 
  94. ^ M. King Hubbert, 1962, "Energy Resourc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ublication 1000-D, p.60.
  95. ^ M. King Hubbert,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Report on Energy Resources: reply," AAPG Bulletin, Oct. 1965, v.49 n.10 p.1720-1727.
  96. ^ M. King Hubbert, "Degree of advancement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United States," AAPG Bulletin, Nov. 1967, v.51 n.11 p.2207-2227.
  97. ^ Boxell, James. . The New York Times. 2004-10-10 [200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1). 
  98. ^ Gerth, Jeff. . The New York Times. 2004-02-24 [200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09). 
  99. ^ Morsfeld, Carl. How Shell blew a hole in a 100-year reputation. The Times (London). 2004-10-10 [2008-08-26]. (原始内容于2023-05-18).  
  100. ^ 100.0 100.1 Maass Peter. The Breaking Point. The New York Times. 2005-08-21 [2008-08-26]. (原始内容于2015-05-21). 
  101. ^ Kuwait reserves. Crude Oil Peak. [2015-11-16]. (原始内容于2015-11-17). 
  102. ^ Javed, Ali.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Gulf War on Kuwait and the Persian Gulf. American University Trade and Environment Database. 2000-12-01 [2007-11-18]. (原始内容于2015-08-02). 
  103. ^ Palast, Greg. . Guerrilla News Network. 2006-05-23 [2010-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8). 
  104. ^ Heinberg, Richard. An Open Letter to Greg Palast on Peak Oil. July 2006 [2010-07-14]. (原始内容于2023-04-02). 
  105. ^ 105.0 105.1 Learsy, Raymond J. . National Review. 2003-12-04 [200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9). 
  106. ^ IEO 20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g. 37
  107. ^ IEO 20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igure 3. pg. 2
  108. ^ IEO 20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igure 3. pg. 2
  109. ^ IEO 20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igure 2. pg. 1
  110. ^ Mearns, Euan. Global Oil and Other Liquid Fuels Production Update. Energy Matters. 2014-11-03 [2015-08-21]. (原始内容于2023-04-19). 
  111. ^ Owen, Nick A.; et al. The status of conventional world oil reserves—Hype or cause for concern?. Energy Policy. 2010, 38 (8): 4743–4749. doi:10.1016/j.enpol.2010.02.026. 
  112. ^ Modernization of Oil and Gas Reporting (PDF). 2010-01-01 (Rule changes effective). SEC. [2010-03-29]. (原始内容 (PDF)于2017-08-30). 
  113. ^ 113.0 113.1 Bob Weber. Alberta's oilsands: well-managed necessity or ecological disaster?. Moose Jaw Herald, The Canadian Press. [2010-03-29]. [永久失效連結]
  114. ^ Duarte, Joe. Canadian Tar Sands: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RigZone. 2006-03-28 [2009-07-11]. (原始内容于2017-07-02). 
  115. ^ Schenk, C.J.; et al. An Estimate of Recoverable Heavy Oil Resources of the Orinoco Oil Belt, Venezuela (PDF).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15-11-16]. (原始内容 (PDF)于2017-02-24). 
  116. ^ Sexton, Matt. Tar Sands: A brief overview. 2003 [2009-07-11]. (原始内容于2023-03-20). 
  117. ^ Dyni, John R. Geology and resources of some world oil-shale deposits (Presented at Symposium on Oil Shale in Tallinn, Estonia, 18–21 November 2002) (PDF). Oil Shale. A Scientific-Technical Journal. 2003, 20 (3): 193–252 [2007-06-17]. ISSN 0208-189X. doi:10.3176/oil.2003.3.02. (原始内容 (PDF)于2022-08-07). 
  118. ^ Johnson, Harry R.; Crawford, Peter M.; Bunger, James W.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America's oil shale resource. Volume II: Oil shale resources, technology and economics (PDF). Office of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Petroleum Reserves; Office of Naval Petroleum and Oil Shale Reserves;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2004 [2007-06-23]. (原始内容 (PDF)于2008-12-17). 
  119. ^ Qi Jiang; Bruce Thornton; Jen Russel-Houston; Steve Spence. Review of Thermal Recovery Technologies for the Clearwater and Lower Grand Rapids Formations in the Cold Lake Area in Alberta (PDF). Canadian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Conference. Osum Oil Sands Corp. [2016-12-02]. (原始内容 (PDF)于2021-12-03). 
  120. ^ Kovarik, Bill. The oil reserve fallacy: Proven reserves are not a measure of future supply. [2009-07-11]. 
  121. ^ Dusseault, Maurice. (PDF). Alberta Department of Energy. 2002 [2008-05-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5-27). 
  122. ^ Alboudwarej, Hussein; et al. Highlighting Heavy Oil (PDF). Oilfield Review. 2006 [2008-05-24]. 
  123. ^ Wood, Tim. Oil Doomsday is Nigh, Tar Sands Not a Substitute. Resource Investor. 2005-11-05 [2009-07-11]. (原始内容于2017-06-30). 
  124. ^ Söderbergh, B.; Robelius, F.; Aleklett, K. A crash programme scenario for the Canadian oil sands industry. Energy Policy. 2007, 35 (3): 1931–1947. doi:10.1016/j.enpol.2006.06.007. 
  125. ^ Weissman, Jeffrey G.; Kessler, Richard V. Downhole heavy crude oil hydroprocessing.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1996-06-20, 140 (1): 1–16. ISSN 0926-860X. doi:10.1016/0926-860X(96)00003-8. 
  126. ^ Fleming, David. . Prospect Magazine. 2000 [2009-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0). 
  127. ^ Hoyos, Carola. Study sees harmful hunt for extra oil. Financial Times. 2007-02-18 [2009-07-11]. (原始内容于2012-03-08). 
  128. ^ Duncan, Richard C. .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November 2001, 22 (5): 503–522 [2009-07-11]. ISSN 1573-7810. S2CID 150522386. doi:10.1023/A:10107930214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4). 
  129. ^ Mackey, Peg; Lawler, Alex. Tough to pump more oil, even at $100. Reuters. 2008-01-09 [2009-07-11]. (原始内容于2023-04-12). 
  130. ^ Kailing, Timothy D. Can the United States Drill Its Way to Energy Security?. Journal of Energy Security. 2008-12-14 [2009-07-11]. (原始内容于2009-06-23). 
  131. ^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US crude oil produ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2019-04-07.
  132. ^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Drilling productivity repor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7-05-15, (see “Report data” spreadsheet).
  133. ^ L. Delannoy et al., "Assessing Global Long-Term EROI of Gas: A Net-Energy Perspective on the Energy Transition" Energies, 2021, v.14, 16.
  134. ^ Who exported Petroleum oils, crude in 2012? – The Atlas Of Economic Complexity. harvard.edu. 
  135. ^ (PDF).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7-01-18 [2009-07-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0-19). 
  136. ^ Annual Energy Outlook 2015 (PDF). EIA.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16-04-21]. (原始内容 (PDF)于2023-01-07). 
  137. ^ 137.0 137.1 Patterson, Ron. JODI Data and Giant Field Depletion. Peak Oil Barrel. [2015-11-18]. (原始内容于2023-03-20). 
  138. ^ Patterson, Ron. A Closer Look at Saudi Arabia. Peak Oil Barrel. [2015-11-17]. (原始内容于2023-01-07). 
  139. ^ Cordahi, James; Critchlow, Andy. . Bloomberg. 2005-11-09 [2009-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4). 
  140. ^ Arai, Adriana. Mexico's Largest Oil Field Output Falls to 4-Year Low. Bloomberg. 2006-08-01 [2009-07-28]. 
  141. ^ . United State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August 2008 [2008-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12). 
  142. ^ Aleklett, Kjell. Review: CERA's report is over-optimistic (DO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eak Oil and Gas. 2006 [2009-07-29]. (原始内容于2022-12-19). 
  143. ^ (PDF).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15-11-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2-23). 
  144. ^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8 Executive Summary (PDF).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8-11-12 [2008-11-24]. (原始内容 (PDF)于2017-05-26). 
  145. ^ U.S. Filed Production of Crude Oil. United State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22-05-31 [2022-06-06]. (原始内容于2018-02-07). 
  146. ^ Bartos, John. (PDF).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15-11-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11-17). 
  147. ^ Non-OPEC peak oil threat receding. Arabian Business. 2007-07-06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21-05-03). 
  148. ^ McNulty Sheila. Politics of oil seen as threat to supplies. Financial Times. 2007-05-09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21-05-05). 
  149. ^ Fox Justin. . Time magazine. 2007-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9). 
  150. ^ Gaurav Sodhi. .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 2008-06-24 [2008-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151. ^ . Huffington Post. 2007-06-29 [2007-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4). 
  152. ^ Oil production worldwide from 1998 to 2020. July 2021 [2022-02-07]. (原始内容于2023-06-06). 
  153. ^ Noel Grove; reporting M. King Hubbert. . National Geographic. June 1974 [2007-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154. ^ Strahan, David. Peak oil before 2020 a 'significant risk', say experts. Ecologist. [2015-08-26]. (原始内容于2023-02-07). 
  155. ^ 155.0 155.1 Madureira, Nuno Luis. Oil Reserves and Peak Oil. Key Concepts in Energy. London: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4: 125–6. ISBN 978-3-319-04977-9. doi:10.1007/978-3-319-04978-6_6. 
  156. ^ Sorrell, Steve; Miller, Richard; Bentley, Roger; Speirs, Jamie. Oil futures: A comparison of global supply forecasts. Energy Policy. September 2010, 38 (9): 4990–5003. doi:10.1016/j.enpol.2010.04.020. 
  157. ^ Henke, Petter. IEA and Oil : Track record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oil supply scenarios in WEO 2000–2013 (报告). Digitala Vetenskapliga Arkivet. 2014. 
  158. ^ Chapman, Ian. The end of Peak Oil? Why this topic is still relevant despite recent denials (PDF). Energy Policy. January 2014, 64: 93–101 [2023-04-19]. doi:10.1016/j.enpol.2013.05.010. (原始内容 (PDF)于2023-08-11). 
  159. ^ Miller, R. G.; Sorrell, S. R. The future of oil supply.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A: 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2014, 372 (2006): 20130179. Bibcode:2013RSPTA.37230179M. PMC 3866387 . PMID 24298085. doi:10.1098/rsta.2013.0179. [W]e estimate that around 11–15 mb per day of non-conventional liquids production could be achieved in the next 20 years ... If crude oil production falls, then total liquids production seems likely to fall as well, leading to significant price increases and potentially serious impacts on the global economy. 
  160. ^ Sami Nashawi, Adel Malallah & Mohammed Al-Bisharah. Forecasting World Crude Oil Production Using Multicyclic Hubbert Model. Energy Fuels. 2010, 24 (3): 1788–1800. doi:10.1021/ef901240p. 
  161. ^ McGlade, Christophe. Uncertainties in the outlook for oil and gas (学位论文).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4. 
  162. ^ Patterson, Ron. US Oil Production Nears Previous Peak. Peak Oil Barrel. [2015-09-04]. (原始内容于2023-05-07). 
  163. ^ Auzanneau, Matthieu. Nouvelle chute en 2013 de la production de brut des " majors ", désormais contraintes à désinvestir. Le Monde. 2014-03-17 [201-04-264]. (原始内容于2019-06-14). 
  164. ^ Oil and Economic Growth: A Supply-Constrained View (PDF). [2023-04-19]. (原始内容 (PDF)于2014-12-22). 
  165. ^ OPEC Annual Statistical Bulleti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4-04-23[日期不符]., 2014.
  166. ^ K., Aleklett; Campbell C., Meyer J. Matthew Simmons Transcript.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Oil Depletion. Paris, France: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eak Oil and Gas. 26–27 May 2003 [2008-05-24]. 
  167. ^ 167.0 167.1 Hirsch, Robert L.; Bezdek, Roger; Wendling, Robert. (PDF). Science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February 2005 [2009-11-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12-15). 
  168. ^ Hirsch, Robert L. (PDF). Science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U.S.Department of Energy, 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Laboratory. February 2007 [2013-02-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8-13). 
  169. ^ What is driving oil prices so high?. BBC News. 2007-11-05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09-04-11). 
  170. ^ Bruno, Joe Bel. Oil Rally May Be Economy's Undoing. USA Today. Associated Press. 2008-03-08 [2009-07-11]. (原始内容于2012-01-04). 
  171. ^ Hamilton, James D. Historical Oil Shocks. Parker, Randall E.; Whaples, Robert (编). Routledge Handbook of Major Events in Economic History.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 and Francis. 2013: 239–265. ISBN 978-1-135-08080-8. S2CID 129123578. doi:10.3386/w16790. 
  172. ^ Oil Market Report – Demand (PDF).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6-07-12 [2023-04-19]. (原始内容 (PDF)于2013-10-19). 
  173. ^ Gold, Russell & Ann Davis. Oil Officials See Limit Looming on Producti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7-11-19 [2009-01-28]. (原始内容于2023-03-28). 
  174. ^ 174.0 174.1 . Petroleum World. Agence France-Presse. 2007-07-09 [2007-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6). 
  175. ^ Oil prices rally despite OPEC output hike. NBC News. 2005-06-15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17-07-07). 
  176. ^ Tokic, Damir. The 2008 oil bubbl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Energy Policy. 2010, 38 (10): 6009–6015. doi:10.1016/j.enpol.2010.05.056. 
  177. ^ Missile tension sends oil surging. CNN. [2011-04-26]. (原始内容于2009-12-24). 
  178. ^ Oil hits $100 barrel. BBC News. 2008-01-02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09-12-13). 
  179. ^ Iran nuclear fears fuel oil pri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News
  180. ^ Record oil price sets the scene for $200 next year. AME. 2006-07-06 [2007-11-29]. (原始内容于2007-12-14). 
  181. ^ Oil price: 'remain wary of possible rallies'. The Week UK. 2016-03-03 [2016-03-04]. (原始内容于2016-03-06). 
  182. ^ Baumeister and Kilian. Understanding the Decline in the Price of Oil since June 2014.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2015-02-22,. CFS Working Paper No. 501. SSRN 2557316 . 
  183. ^ McEndree, Dalan. The Hidden Agenda Behind Saudi Arabia's Market Share Strategy. Oilprice.com. [2016-03-12]. (原始内容于2023-03-21). 
  184. ^ McEndree, Dalan. The Hidden Agenda Behind Saudi Arabia's Market Share Strategy. Oilprice.com. [2016-03-12]. (原始内容于2023-03-21). 
  185. ^ Caruana, Jaime. Credit, commodities and currencies (PDF). 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2016-02-05 [2016-03-12]. (原始内容 (PDF)于2023-04-13). 
  186. ^ Franza, Luca. Power Shifts and the Risk of a ʺCrisis Within the Crisisʺ:: COVID, Oil and the MENA Region. Istituto Affari Internazionali (IAI). 2020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23-01-07). 
  187. ^ Negative Oil. NPR.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23-08-04). 
  188. ^ Energy crunch: How high will oil prices climb?. Al-Jazeera. 2021-09-27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21-10-28). 
  189. ^ Oil analysts predict a prolonged rally as OPEC resists calls to ramp up supply. CNBC. 2021-10-05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21-10-26). 
  190. ^ OPEC-Plus in Driver's Seat As Global Energy Crisis Intensifies. Natural Gas Intelligence. 2021-10-06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21-10-28). 
  191. ^ U.S. crude oil price tops $80 a barrel, the highest since 2014. CNBC. 2021-10-08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21-10-19). 
  192. ^ BP: Workbook of historical data (xlsx), London, 2012
  193. ^ James Kanter. European politicians wrestle with high gasoline prices.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07-11-09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08-12-06). 
  194. ^ IMF study: Peak oil could do serious damage to the global economy.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14-07-17). 
  195. ^ Plumer, Brad. Rick Santorum thinks gas prices caused the recession. Is he right?. The Washington Post. 2012-02-28 [2012-02-29]. (原始内容于2023-03-20). 
  196. ^ Brandt, A.R.; et al. Peak oil demand: The role of fuel efficiency and alternative fuels in a global oil production decl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47 (14): 8031–8041. Bibcode:2013EnST...47.8031B. PMID 23697883. doi:10.1021/es401419t. 
  197. ^ Fildes, M.; Nelson, S.; Sener, N.; Steiner, F.; Suntharasaj, P.; Tarman, R.T.; Harmon, R.R. Marketing Opportunity Analysis for Daimler Chrysler's Sprinter Van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ortland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2007: 1797–1810. 
  198. ^ Household Vehicles Energy Use: Latest Data and Trends. US Government. Nov 2005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23-01-08). 
  199. ^ Missing $4,155? It Went Into Your Gas Tank This Year. CNBC. Associated Press. 2011-12-19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23-08-20). 
  200. ^ Ana Campoy. Prices Curtail U.S. Gasoline Us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8-06-20: A4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18-05-01). 
  201. ^ Clifford Krauss. Driving Less, Americans Finally React to Sting of Gas Prices, a Study Says.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6-19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23-01-07). 
  202. ^ Export Land Model discussion archiv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OilDrum.com.
  203. ^ Clifford Krauss. Oil-Rich Nations Use More Energy, Cutting Exports. The New York Times. 2007-12-09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23-05-14). 
  204. ^ Allan Gregg. Jeff Rubin on Oil and the End of Globalization. YouTube. 2009-11-13. Template:Dead Youtube links
  205.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Oil Demand Price And Income Elasticities. The Oil Drum. 2011-05-07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23-04-05). 
  206. ^ Goodchild, Peter. Peak Oil And Famine:Four Billion Deaths. Countercurrents.org. 2007-10-29 [2008-08-21]. (原始内容于2023-03-20). 
  207. ^ Bradley, David. (PDF). Buffalo's Green Gol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2004-02-06 [2008-10-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3-25). 
  208. ^ Hirsch, Tim. Iceland launches energy revolution. BBC News. 2001-12-24 [2008-03-23]. (原始内容于2008-04-07). 
  209. ^ Kunstler, James Howard (1994). Geography of Nowhere: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America's Man-Made Landscape.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ISBN 0-671-88825-0
  210. ^ James Howard Kunstler. The tragedy of suburbia. Monterey, California: TED: Ideas worth sharing. February 2004. 
  211. ^ Vittorio E. Pareto; Marcos P. Pareto. The Urban Component of the Energy Crisis. August 2008. SSRN 1221622 . 
  212. ^ .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213. ^ Committee for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Development Patterns, Vehicle Miles Traveled, and Energy Consumption. Driving the Built Environment: The Effects of Compact Development on Motorized Travel, Energy Use, and CO2 Emissions – Special Report 298.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9. ISBN 978-0-309-14422-3. doi:10.17226/12747. 
  214. ^ 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 Steady State Economy.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13-03-17). 
  215. ^ . [2011-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2). 
  216. ^ Emma Nygren. Aviation fuels and peak oil (thesis). Uppsala University, UPTEC ES08 033. 2008. 
  217. ^ Hirsch, Robert L.; et al. Peaking of World Oil Production and Its Mitigation. AIChE Journal. 2006, 52 (1): 2–8. doi:10.1002/aic.10747 . 
  218. ^ Full report –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9 (PDF). [2018-12-29]. (原始内容 (PDF)于2019-12-26). 
  219. ^ The Two Countries Dictating Oil Prices In 2020. [2019-12-16]. (原始内容于2023-02-04). 
  220. ^ Decisive Steps Being Taken To Reduce Crude Oil Import: Narendra Modi. [2019-12-16]. (原始内容于2023-03-20). 
  221. ^ Everything Has Changed: Oil And The End Of OPEC. [2019-12-16]. (原始内容于2021-02-24). 
  222. ^ When oil became waste: a week of turmoil for crude, and more pain to come. [2020-04-27]. (原始内容于2020-10-25). 
  223. ^ BP Boss: We May Have Already Hit Peak Oil Demand. [2020-05-12]. (原始内容于2023-03-30). 
  224. ^ Future Scenarios – Introduction. [2009-02-13]. (原始内容于2017-12-14). 
  225. ^ Totnes | Transition Network.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16-03-17). 
  226. ^ Rob Hopkins' Transition Handbook. YouTube. [201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227. ^ Business Insider – Death of peak oil – March 2013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death-of-peak-oil-2013-3
  228. ^ Golden, Mark. Stanford researchers say 'peak oil' concerns should ease. Stanford Report. 2013-07-09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22-09-11). 
  229. ^ Dale, Spencer. New Economics of Oil (PDF) (报告). BP. 2015-10-13 [2015-11-06]. 
  230. ^ Shilling, A. Gary. 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80 Oil. Bloomberg News (Bloomberg L.P.). 2015-08-20 [2015-11-06]. (原始内容于2016-04-12). 
  231. ^ Kolbert, Elizabeth. The Weight of the World. The New Yorker (Condé Nast). 2015-08-24 [2015-11-06]. 
  232. ^ Forbes – No peak oil is really dead 2013-07-17 https://www.forbes.com/sites/modeledbehavior/2013/07/17/no-peak-oil-really-is-dea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33. ^ "National Algal Biofuels Technology Roadmap" (PDF).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Office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Biomass Program. Retrieved 2014-04-03.
  234. ^ Pienkos, P. T.; Darzins, A. The promise and challenges of microalgal-derived biofuels. Biofuels, Bioproducts and Biorefining. 2009, 3 (4): 431 [2023-04-19]. S2CID 10323847. doi:10.1002/bbb.159. (原始内容于2023-06-02). 
  235. ^ Darzins, A., 2008. Recent and current research & roadmapping activities: overview. National Algal Biofuels Technology Roadmap Workshop, University of Maryland.
  236. ^ 236.0 236.1 Stier, Kenneth. The 'Peak Oil' Theory: Will Oil Reserves Run Dry?. CNBC News. 2008-03-20 [2015-11-16]. (原始内容于2023-03-20). 
  237. ^ Kenneth Stier. The 'Peak Oil' Theory: Will Oil Reserves Run Dry?. CNBC. 2008-03-20 [2011-04-26]. (原始内容于2023-03-20). 
  238. ^ John Laumer. . TreeHugger. 2007-12-26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3). 
  239. ^ Charlie Rose. . PBS.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7). 
  240. ^ BP: Preisschwankungen werden wahrscheinlich zunehmenen, Interview (in English) mit Dr. Christof Rühl, Mittwoch 1. Euractiv. October 2008 [2009-07-11]. (原始内容于2023-05-14). 
  241. ^ Financial Times Germany, 2008-05-29 Daniel Yergin: Öl am Wendepunkt (Oil at the turning point)
  242. ^ Al-Naimi, Ali. Out of the Desert. Great Britain: Portfolio Penguin. 2016: 244–246. ISBN 9780241279250. 
  243. ^ 243.0 243.1 Myth: The World Is Running Out of Oil. ABC News. 2006-05-12 [2011-04-26]. (原始内容于2023-01-27). 
  244. ^ Maugeri, Leonardo. "Oil: The Next Revolution" Discussion Paper 2012–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Harvard Kennedy School, June 2012. Retrieved 2012.-07-13
  245. ^ Monbiot, George. "We were wrong on peak oil. There's enough to fry us al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Guardian,2012-07-02. Retrieved 2012-07-13.
  246. ^ Mearns, Euan.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Leonardo Maugeri's Decline Rate Assumptions" The Oil Drum, 2012-07-10.
  247. ^ 247.0 247.1 Schneider-Mayerson, Matthew. Peak Oil: Apocalyptic Environmentalism and Libertarian Political Culture. 2015-10-14. ISBN 9780226285573. OCLC 951562545. 
  248. ^ Bradi Ugo, Peak oil, 20 years later: Failed prediction or useful insight?, September 2020 [2023-04-19], (原始内容于2023-08-24) 

進一步資訊 编辑

參考書目 编辑

  • Aleklett, Kjel. Peeking at Peak Oil. Springer Science. 2012. ISBN 978-1-4614-3423-8. 
  • Campbell, Colin J. The Essence of Oil & Gas Depletion. Multi-Science Publishing. 2004. ISBN 978-0-906522-19-6. 
  • Campbell, Colin J. (2005). Oil Crisis Multi-Science Publishing.
  • Campbell, Colin J. (2013). Campbell's Atlas of Oil and Gas Depletion ISBN 978-1-4614-3576-1
  • Deffeyes, Kenneth S. Hubbert's Peak: The Impending World Oil Shortag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978-0-691-09086-3. 
  • Deffeyes, Kenneth S. Beyond Oil: The View from Hubbert's Peak. Hill and Wang. 2005. ISBN 978-0-8090-2956-3. 
  • Goodstein David. Out of Gas: The End of the Age of Oil. AGU Fall Meeting Abstracts 2004. WW Norton. 2005: U21B–03. Bibcode:2004AGUFM.U21B..03G. ISBN 978-0-393-05857-4. 
  • Greer, John M. The Long Descent: A User's Guide to the End of the Industrial Age. New Society Publishers. 2008. ISBN 978-0-865-71609-4. 
  • Greer, John M. Not the Future We Ordered: The Psychology of Peak Oil and the Myth of Eternal Progress. Karnac Books. 2013. ISBN 978-1-78049-088-5. 
  • Herold, D. M. Peak Oil. Hurstelung und Verlag. 2012. ISBN 978-3-8448-0097-5. 
  • Heinberg, Richard. The Party's Over: Oil, War, and the Fate of Industrial Societies. New Society Publishers. 2003. ISBN 978-0-86571-482-3. 
  • Heinberg, Richard. Power Down: Options and Actions for a Post-Carbon World. New Society Publishers. 2004. ISBN 978-0-86571-510-3. 
  • Heinberg, Richard. The Oil Depletion Protocol: A Plan to Avert Oil Wars, Terrorism and Economic Collapse . New Society Publishers. 2006. ISBN 978-0-86571-563-9. 
  • Heinberg, Richard & Lerch, Daniel. The Post Carbon Reader: Managing the 21st Century's Sustainability Crises. Watershed Media. 2010. ISBN 978-0-9709500-6-2. 
  • Herberg, Mikkal (2014). Energy Security and the Asia-Pacific: Course Reader. United States: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 Huber, Peter. The Bottomless Well. Basic Books. 2005. ISBN 978-0-465-03116-0. 
  • Kunstler James H. The Long Emergency: Surviving the End of the Oil Age, Climate Change, and Other Converging Catastrophes. Atlantic Monthly Press. 2005. ISBN 978-0-87113-888-0. 
  • Leggett Jeremy K. The Empty Tank: Oil, Gas, Hot Air, and the Coming Financial Catastrophe. Random House. 2005. ISBN 978-1-4000-6527-1. 
  • Leggett, Jeremy K. Half Gone: Oil, Gas, Hot Air and the Global Energy Crisis. Portobello Books. 2005. ISBN 978-1-84627-004-8. 
  • Lovins Amory; et al. Winning the Oil Endgame: Innovation for Profit, Jobs and Security. Rocky Mountain Institute. 2005. ISBN 978-1-881071-10-5. 
  • Pfeiffer Dale Allen. The End of the Oil Age. Lulu Press. 2004. ISBN 978-1-4116-0629-6. 
  • Newman Sheila. The Final Energy Crisis 2nd. Pluto Press. 2008. ISBN 978-0-7453-2717-4. OCLC 228370383. 
  • Roberts Paul. The End of Oil. On the Edge of a Perilous New Worl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2004. ISBN 978-0-618-23977-1. 
  • Ruppert Michael C. Crossing the Rubicon: 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Empire at the End of the Age of Oil. New Society. 2005. ISBN 978-0-86571-540-0. 
  • Simmons Matthew R. Twilight in the Desert: The Coming Saudi Oil Shock and the World Economy. Hoboken, N.J.: Wiley & Sons. 2005. ISBN 978-0-471-73876-3. 
  • Simon Julian L. The Ultimate Resourc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978-0-691-00381-8. 
  • Schneider-Mayerson Matthew. Peak Oil: Apocalyptic Environmentalism and Libertarian Political Cultur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5. ISBN 978-0-226-28543-6. 
  • Stansberry Mark A; Reimbold Jason. The Braking Point. Hawk Publishing. 2008. ISBN 978-1-930709-67-6. 
  • Tertzakian Peter. A Thousand Barrels a Second. McGraw-Hill. 2006. ISBN 978-0-07-146874-9.
石油峰值,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1年3月21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标签, 英語, peak, 是種假設時間點, 屆時全球石油開採, 英语, .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1年3月21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a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a 标签 石油峰值 英語 Peak oil 是種假設時間點 屆時全球石油開採 英语 extraction of petroleum 達到最大數量 之後會開始發生不可逆轉的下降 2 3 4 這與石油枯竭 英语 oil depletion 終會發生的概念有關聯 雖然全球石油儲量有其限度 但限制因素並非石油是否仍有 而是在給定的價格之下仍能從事有經濟利益的開採 5 6 長期而言 石油產量下降是由於可開採儲量的枯竭 以及因為開採成本升高 為減少碳排放的緣故 所導致的需求下降 5 7 金 哈伯特 英语 M King Hubbert 在1956年提出的世界石油產量曲線圖 包含歷史記錄及未來預測產量 並預測約在2000年會以125億桶產量達到頂峰 但世界實際產量在2016年為294億桶 8 060萬桶 天 1 並在2014年到2018年間發生生產過剩 英语 2010s oil glut 情事 哈伯特在1956年對於美國石油產量線圖 紅色 與美國本土到2014年的實際產量線圖 綠色 比較 人們在前個世紀裏曾對石油峰值的發生時間做出許多預測 英语 Predicting the timing of peak oil 但均被隨後的開採率增長所推翻 8 9 10 11 12 13 石油峰值的概念通常被認為是由金 哈伯特 英语 M King Hubbert 在1956年發表的論文所引入 這篇論文提出的的理論是美國的開採數量將在1965年至1971年間達到頂峰 14 15 但哈伯特最初對世界石油產量峰值的預測被證明為時過早 15 截至2021年 這種峰值發生的年份從2019年至2040年都有 16 17 這些預測是依照未來經濟發展 技術能力以及社會和政府為緩和氣候變化所做的努力而進行 7 16 18 在2007年和2009年所發表的石油產量預測顯示的是峰值已經出現 19 20 21 22 石油產量正處於頂峰狀態 或是即將出現 23 24 但到10年後的2018年 世界石油產量又創下新高 原因是開採技術 水力壓裂 精進 讓美國緻密油產量擴大 25 16 26 在COVID 19大流行開始時期石油需求暴跌 以及2020年俄羅斯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價格戰之後 許多組織預測石油峰值將在未來10到15年發生 27 目录 1 全球石油生產建模 2 需求 2 1 人口 2 2 經濟增長 3 供應 3 1 石油來源 3 2 常規來源 3 3 非常規來源 3 4 發現 3 5 儲量 3 5 1 對報導儲量的擔憂 3 5 2 非常規石油儲量 3 6 生產 3 6 1 主要機構發表的預期產量 3 6 2 油田衰退 3 7 控制供給 3 7 1 石油國有化 3 7 2 OPEC對供應的影響 3 8 2000年後的生產數據 4 預測 5 可能後果 5 1 石油價格 5 1 1 歷史油價 5 1 2 史上油價上漲的影響 5 1 3 對農業影響和人口限制 5 2 對生活方式的長期影響 5 3 緩解 5 4 積極面 6 批評 6 1 一般論證 6 2 石油行業代表 6 3 其他 7 峰值主義者 8 參見 9 參考資料 9 1 附註 10 參考文獻 11 進一步資訊 11 1 參考書目 11 2 相關文章 11 3 紀錄片 11 4 播客 12 外部連結全球石油生產建模 编辑主条目 哈伯特峰值理論 英语 Hubbert peak theory 這種石油生產率將達到峰值 之後會不可逆轉地下降的想法由來已久 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首席地質學家戴維 懷特 英语 David White geologist 在1919年談到美國石油時 曾寫道 生產高峰期很快就會達到 可能在3年內 8 一位在海灣石油 英语 Gulf Oil 服務的研究員尤金 艾爾斯 Eugene Ayers 在1953年預計 如果美國最終可開採的石油儲量為1 000億桶 那麼美國的產量最遲會在1960年達到峰值 如果最終可採儲量有2 000億桶 他警告說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峰值將會不遲於1970年發生 他對於世界產量的預計峰值會在1985年出現 基於最終可採儲量為1兆桶的假設 和在2000年出現 基於2兆桶的假設 但此為艾爾斯未利用數學模型所做的預測 他寫道 要讓曲線看起來合理 是可用數學模型來配合 並做出各種最終可採儲量的對應峰值日期 28 哈伯特在1956年透過觀察過去的油礦發現和生產水準 加上預測未來的發現趨勢 採用統計模型 預測美國的石油產量將在1965年至1971年之間達到峰值 29 這一預測曾在一段時間內看似準確無誤 30 但到2018年時 美國的石油日產量已超過1970年者 之前峰值發生時間 31 32 哈伯特使用的是種半羅吉斯分配 英语 logistic distribution 模型 有時會誤將之比擬為常態分佈 他假設有限資源的生產率將遵循大致對稱的分佈 根據可開採性和市場壓力的限制 產量隨時間的上升或下降可能會更尖銳或更穩定 呈線性或是曲線性狀態 33 這模型及其變體 現在被稱為哈伯特峰值理論 這類理論被用來描述和預測地區 國家和多國地區生產的高峰和下降 33 同樣的理論也應用於其他有限資源的生產預測 石油峰值 一詞在2002年經由科林 康寶 英语 Colin Campbell geologist 和謝爾 阿勒克萊特 Kjell Aleklett 推廣而廣為人知 他們當時協助成立石油和天然氣峰值研究協會 Study of Peak Oil and Gas ASPO 34 哈伯特在其作品 採用的名稱是 峰值生產率 和 峰值發現率 29 有人在2006年在對哈伯特理論所做的分析中指出 現實世界石油產量具有的不確定性和定義混亂 更增加產量預測的總體不確定性 通過比較各種其他模型的擬合度 哈伯特的方法在總體上有最接近的擬合度 但沒一個模型非常準確 33 哈伯特本人在1956年建議在預測生產高峰和下降曲線時 要使用 一系列可能的生產曲線 29 英國能源研究中心 英语 UK Energy Research Centre 在2009年發表的石油枯竭綜合研究報告中指出 35 現在很少有分析師會堅持採用對稱的鐘形生產曲線 這種想法正確 因為沒自然物理原因會要求資源生產應遵循這樣的曲線 且幾乎沒經驗證據顯示它是如此 Bentley等作者 全球石油供應預測比較 報告指出 哈伯特使用羅吉斯曲線是因有數學上的方便性 而不是因為他相信這就是正確的 這項研究觀察到在大多數情況下 不對稱指數模型會提供更好的擬合 如塞內卡效應 英语 Seneca effect 模型 又稱塞內卡懸崖模型或塞內卡崩塌模型 36 而且峰值往往出現在石油的產量達到儲量一半之前 幾乎在所有情況下 過了峰值後的下降趨勢會比峰值出現前的上升更為平緩 37 需求 编辑 nbsp 全球石油消耗量 1980年 2013年 資料來源 EIA 隨時間演進 石油峰值需求面與全球在任何給定市場價格下 與消費的石油總量有關 假設石油峰值會因易於開採的石油減少 為配合市場需求 價格會隨時間上漲 自2010年以來的發展催生出由需求驅動石油峰值的想法 其核心思想是為應對技術發展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壓力 在任何給定價格下對石油的需求都會下降 在這種背景 電動汽車的發展創造出一種可能性 即隨著時間演進 石油的主要用途 即用於交通運輸的重要性將逐漸減弱 對石油的需求歷經穩步增長後 在2006年前後出現波動 於經濟衰退期間下降 然後復蘇 但增速較過去為低 在COVID 19大流行初期 石油需求急劇下降 全球石油需求從2019年的每天1億桶下降到2020年的9 000萬桶 38 此下降預計最早要到2022年才會恢復 39 BP公司預測 由於電動汽車開始普及 和更強有力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 石油需求永不會恢復到大流行前的水準 40 埃克森美孚 雪佛龍和殼牌在2021年的發展也進一步證實石油峰值已在2019年出現的觀點 41 世界對能源的需求有4大領域 交通 住宅 商業和工業 42 43 就石油消費而言 交通運輸是最大的區塊 也是近幾十年來增長最快的部門 這種增長主要來自對內燃機驅動的個人用車輛的新需求 44 這個區塊的消費率也最高 在2013年約占美國石油用量的71 45 以及赫希報告 英语 Hirsch report 中刊列的全球用量中的55 因此那些尋求減輕石油峰值影響的人會對交通運輸區塊特別感到興趣 nbsp 世界每天人均石油消耗量 桶 顏色越深表示消耗量越高 灰色代表無資料 資料來源NationMaster statistics 2007年1月13日 gt 0 07 0 07 0 05 0 05 0 035 0 035 0 025 0 025 0 02 0 02 0 015 0 015 0 01 0 01 0 005 0 005 0 0015 lt 0 0015雖然開發中國家的需求增長最快 46 美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 在1995年至2005年間 美國的消費量從每天1 770萬桶增加到2 070萬桶 從2 81到3 29百萬立方米 相較之下 同一時期的中國每天的消耗量從340萬桶增加到700萬桶 從54萬到111萬立方米 47 EIA表示 美國的汽油使用量可能在2007年達到頂峰 部分原因是人們對使用生物燃料和能源效率的興趣和要求在不斷增加 48 49 隨著國家發展 其中工業化和更高的生活水準會拉高能源消耗 而石油佔有主要部分 如中國和印度等蓬勃發展的經濟體正成為石油消費大國 50 例如中國在2015年超過美國 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 51 預計中國石油消費增長將繼續 但因預計的經濟增長將從21世紀初期的高速度下降 不復以往 52 預計印度在2020年的石油進口量將比2005年增加兩倍以上 達到每天500萬桶 790 000立方米 53 人口 编辑 影響石油需求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人口增長 美國普查局預測 2030年的世界人口將幾乎是1980年的兩倍 54 人均石油產量在1979年達到5 5桶 年的峰值 但此後會下降 在4 5桶 年左右波動 55 由於1970年代以來 人口增長率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有緩和人均石油產量下降趨勢的作用 54 經濟增長 编辑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石油成本對經濟增長有深遠的影響 因為它在開採 以及貨物加工 製造和運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56 57 隨著開採非常規石油的增長 升高的成本將會對所有經濟部門產生複合式的負面影響 導致經濟停滯甚至會收縮 這種情況將導致國家經濟無力負擔高漲的油價 接著可能會發生需求下降和價格崩潰 58 供應 编辑 nbsp 全球液體燃料產量 2000年 2015年 紅色部分是美國的佔比 資料來源 EIA 我們的分析顯示在可預見的未來 仍有充足的石油和液體燃料資源 但新資源的開發速度和新資源的損益兩平點正在發生變化 國際能源署 59 石油來源 编辑 石油可由傳統 或是非常規來源產出 這些用語沒嚴格定義 並且定義往往會隨時間 因新技術而改變 而在文獻中有不同表達 60 因此 不同的石油預測會包括不同類別的液體燃料 有些人對模型中包含的燃料採用 常規 石油的名稱 對不包含在內的就說成是 非常規 石油 61 nbsp 美國整體石油 綠色實線 及非緻密油的產量 綠色虛線 與哈伯特曲線的對比 資料來源 EIA網頁 哈伯特在1956年將其石油峰值預測限制在 可利用既有方法所生產 的原油 29 但到1962年 他的分析則包括未來經改進的勘探和生產方面所生產者 62 哈伯特對峰值的所有分析都明確未包括從油頁岩或油砂中開採的石油 有項在2013年所做對早期峰值預測的研究 把深海油 緻密油 API比重小於17 5的油以及靠近南北兩極生產的石油 例如在阿拉斯加北坡 英语 Alaska North Slope 生產的 都定義為非常規油 63 一些常用的常規和非常規石油的定義詳如下述 常規來源 编辑 常規石油是使用 標準 即2000年之前普遍採用的 技術在陸地和海上所開採者 64 分為輕質 中質 重質或特重質 這些等級的確切定義因石油產地而異 65 輕質油是可自然流到地表 也可簡單地將其由地下抽出者 重質油是指密度較高 而API比重較低的油 66 它不易流動 稠度類似糖蜜 雖然其中有些可用傳統技術生產 但採用非常規方法的採收率會更高 67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資料 常規原油 當時的定義 的產量在2006年達到頂峰 創下史上最高的7 000萬桶 天 68 約在2006年之前 緻密油通常被歸類為 非常規 但隨著這類石油的開採變得日益普遍 讓最近的分析將其視為 常規 這種石油是由低滲透性岩石 有時是頁岩 但通常是其他類型的岩石 沉積物中透過水力壓裂的方式開採而得 69 人們經常把緻密油與頁岩油混淆 頁岩油是從油頁岩中的油母質生產的石油 見下文 美國近年由於生產緻密油而導致石油產量回升 而緻密油產量在2015年3月達到頂峰 70 在接下來的18個月中卻下降12 但隨後產量再度上升 到2017年9月已經超過之前的峰值 截至2017年10月 這種石油的產量仍在上升中 71 整體緻密油在2019年底達到頂峰 尚不清楚這是否是由於COVID 19大流行所造成 但鷹津頁岩 英语 Eagle Ford Group 地層似乎已在2015年達到頂峰 而在巴肯地層 英语 Bakken Formation 的頂級產區中 油井數量已趨飽和 72 nbsp 美國本土鑽探的油井數目及預期產量下降 2012年 2017年 資料來源 EIA 非常規來源 编辑 主条目 非常規石油 截至2019年 被視為非常規的石油有好幾種來源 油頁岩之名經常被用來稱呼沉積岩 如頁岩或泥灰岩 含有油母質 是種蠟質的油前體 尚未受深埋造成的高壓和高溫轉化為原油 油頁岩 的名稱有點令人困惑 因為在美國被稱為 油頁岩 所包含的物質並非石油 而其存在的岩石通常也非頁岩 73 由於頁岩或泥灰岩靠近地表而非深埋在地下 因此通常是對這類岩石進行開採 壓碎和乾餾 再從取得的油母質生產合成油 74 這種物質的淨能量遠低於常規石油 所以對頁岩礦藏淨能量的估計被認為相當不可靠 75 76 油砂是鬆散的砂岩礦床 含有大量非常粘稠的瀝青 或稱超重油 可透過Surface mining 或者使用蒸汽注入法 英语 Steam injection oil industry 及其他技術 進行原位油井採收 它可通過升級 與稀釋劑 混合或是加熱予以液化 然後交由傳統的煉油廠加工 採收過程需用先進的技術 但比從油頁岩的採收效率更高 原因是加拿大的油砂與美國的油頁岩比較 實際上含有石油 而且從這種砂岩生產石油遠比從頁岩或泥灰岩容易 美國英語通常把這類地層稱為 焦油砂 但其中物質並非焦油 而是一種超重和粘稠的原油 技術上稱為瀝青 77 委內瑞拉的油砂儲量與加拿大相似 約等於世界常規石油儲量 該國奧里諾科帶 英语 Orinoco Belt 油砂的粘度比加拿大的阿薩巴斯卡油砂 英语 Athabasca oil sands 為低 表示可利用更傳統的方式生產 但因埋太深 無法使用露天開採的方式生產 奧里諾科帶的可採儲量估計為10 00億桶 16 109立方米 至2 700億桶 43 109立方米 USGS在2009年把估計數值更新為5 130億桶 8 16 1010立方米 78 nbsp 美國本身在2014年的原油產量首度超過進口量 是1900年代以來的首次 煤液化或液化天然氣 英语 Gas to liquids 是通過費托合成 貝吉烏斯法或卡利克法 英语 Karrick process 把煤或天然氣轉化合成的液態碳氫化合物 目前薩索爾和殼牌兩家公司的合成油技術已被證明可做商業運作 薩索爾的主要業務是CTL coal to liquid 煤轉化為液態 和GTL natural gas to liquid 天然氣液化 收入達44億美元 2009財務年度 殼牌利用這些工藝把原本要廢棄的火炬氣 英语 gas flare 通常在油井和煉油廠內燒掉 回收 製成可用的合成油 但憑CTL的方式 煤炭儲量可能無法滿足全球對液體燃料和發電的需求 79 次要來源包括有熱解聚 英语 thermal depolymerization 發現 雜誌 在2003年有篇文章提出看法 認為此法可無限期地從垃圾 污水和農業廢料中製造石油 文章聲稱這種過程的成本為每桶15美元 80 在2006年的後續文章則指出實際成本是每桶80美元 原因是可用作原料的危險廢棄物如今已具市場價值 81 Y計畫 英语 Project Y 即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 在2008年發布的新聞公告中提出氫氣 可能是使用核子反應爐的熱流體把水電解成氫氣和氧氣兩種 與封存的二氧化碳結合可生產甲醇 CH3OH 然後再轉化為汽油 82 發現 编辑 世上易於開採的石油和天然氣幾乎已全被發現 而要從更具挑戰性的環境和工作區域中尋找和生產石油 工作將更為艱鉅 埃克森美孚公司發言人William J Cummings 2005年12月 83 很明顯的 要找到大型新的廉價石油的機會不大 任何新的或非常規的石油都會很昂貴 殼牌前董事長羅恩 奧克斯堡勳爵 英语 Ronald Oxburgh Baron Oxburgh 2008年10月 84 nbsp 世界石油發現量在1960年代即達頂峰 世上發現石油儲層的頂峰出現在1960年代 85 約為550億桶 年 8 7 109立方米 86 據ASPO稱 此後發現率一直穩步下降 2002年至2007年間 每年發現的石油不到100億桶 87 根據路透社在2010年刊出的文章 新石油儲層的年發現率一直保持在150 200億桶 非常穩定 88 nbsp 美國探明石油儲量在2011年增加38億桶 已扣除20 7億桶的產量 在總增加的58億桶中 僅有8 是來自新發現的油田 資料來源 EIA 雖然新儲層發現減少 生產率卻創歷史新高 但2014年顯示的地下原油探明儲量總計14 900億桶 不包括加拿大油砂 是1965年探明儲量3 540億桶的四倍多 89 EIA的一位研究人員指出 在首度發現後 大多數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的增長不是來自新發現的儲層 而是在既有儲層中發現延伸和額外的資源 90 英國能源研究中心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 發現 經常被模糊使用 並對自1960年代以來發現率下降與儲量增加之間 看似矛盾的現象提出解釋 報告指出 在最初發現數年或數十年後 利用新技術會發現或開發油田內的新增儲量 但由於 追溯 的做法 一個油田內的任何新儲量 即使是在油田發現後幾十年才新發現的 都被歸入最初發現的年份 而造成發現趕不上生產的錯覺 91 儲量 编辑 主条目 油氣儲量與資源量化 英语 Oil and gas reserves and resource quantification 和世界儲量高於10億桶油田列表 英语 List of oil fields nbsp 世界探明石油儲量 2013年 常規石油總儲量包含有90 是確定技術上能從儲層中開採到的原油 同一油井 使用初級 二級 改進 增強或三級方法 未來有50 可能性可開採到的原油 以possible表達 及未來有10 可能性 以probable表達 可開採到的儲量 基於這些估算 已探明 至少90 的概率 稱為1P 已探明 至少50 的概率 稱為2P和已探明 至少10 的概率 稱為3P 92 但不包括由開採而得固體或氣體 油砂 油頁岩 液化石油氣或煤液化 中提取的液體 93 哈伯特在1956年對美國的峰值預測是基於最終地質中可採石油的估計 但他從1962年起發表的報告 其中最終石油採收率是他的數學分析的演算結果 而非假設 他認為他的石油峰值計算與儲量估計無關聯 94 95 96 許多當前的2P預測儲量在11 500到13 500億桶之間 但有些作者說 由於對儲備計算有錯誤信息 隱瞞信息和誤導信息 2P儲量可能較接近8 500 9 000億桶 20 24 由科學家和幾國國會議員組成的國際網絡能源觀察小組 英语 Energy Watch Group 寫道 實際儲量在1980年達到頂峰 當時產量首次超過新發現 此後儲量的明顯增加是虛幻的 並在2007年提出結論 世界石油產量可能已達頂峰 但我們尚不能確定 20 對報導儲量的擔憂 编辑 世界 關於石油儲量估計混亂 實際上數字有膨脹的問題 許多所謂的儲量實際上是尚未探明的資源 只是種描繪 無法觸及 無法開採 薩達德 易卜拉欣 阿爾 侯賽尼 英语 Sadad Ibrahim Al Husseini 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前副總裁 於2007年10月在石油與貨幣會議 Oil and Money conference 上的演講 21 薩達德 易卜拉欣 阿爾 侯賽尼估計 全球12 000億桶 190 109立方米 已探明儲量中 有3 000億桶 48 109立方米 應重新歸類為投機資源 21 nbsp OPEC會員國報告顯示其共同儲量 在無新發現油田 以及經年生產又沒減少的情況之下 突然躍升 預測石油峰值日期的一個困難是被歸類為 已探明 的石油儲量存有不透明度 在許多主要生產國 大部分儲量聲明都未經外部審計或是檢查 83 大約在2004年曾出現一些關於探明儲量枯竭的令人擔憂跡象 97 98 殼牌在2004年發生20 儲量 蒸發 的醜聞就是最好的例證 99 大多數情況下 已探明儲量是由石油公司 生產國和消費國所公佈 這三者都有理由將其探明儲量誇大 石油公司或希望增加其潛在淨值 生產國提升其國際地位及消費國政府則設法促進其經濟和消費者的安全和穩定感覺 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自我報告的數字存有重大差異 有準確性問題 除這些國家出於政治原因 在沒有重大發現期間 而誇大其儲量的可能性外 70多個國家還採雖有生產 但不減少其儲量的做法 分析人士認為OPEC成員國有誇大其儲備的經濟動機 因為配額 制度允許擁有更多儲量的國家可生產較大的數量 100 以科威特為例 據 石油情報周刊 Petroleum Intelligence Weekly 2006年1月號報導 其儲量只有480億桶 7 6 109 但其中只有240桶是完全探明 這份報告是根據一份從科威特洩露的機密文件得出的數字 未被科威特當局正式否認 這份洩露的是2001年的數字 101 未包括自那時起發生的修訂或是新發現 此外 據報伊拉克軍方在波斯灣戰爭中燒掉15億桶 240 106立方米 的石油 102 但很明顯的科威特並未將此列入 另一方面 調查記者格雷格 帕拉斯特 英语 Greg Palast 認為 石油公司有興趣讓石油看起來比實際上更稀有 以證明更高的價格屬於合理 103 這種觀點受到生態記者理查德 海因伯格 英语 Richard Heinberg 的質疑 104 其他分析家則認為 產油國用低估其儲量的方式以推高價格 105 USGS在2000年發佈的報告中 認為預期最終採收量 英语 Estimated Ultimate Recovery EUR 為23 000億桶 370 10109 假設中由於對未來20年的發現趨勢 把過去40年的觀察趨勢逆轉而受到批評 報告中對23 000億桶假設認為發現水平將保持穩定 置信水準有95 但全球從1960年代以來新油田發現率事實上已經下降 同時自USGS做出假設後的10年裡 這種發現下降的趨勢仍在持續 USGS的報告中還因其他假設 以及假設2030年生產率與預計儲量不一致而受到批評 20 非常規石油儲量 编辑 主条目 非常規石油 重油 油砂 油頁岩和費托合成 nbsp 位於加拿大艾伯塔省麥克墨雷堡 能源公司Syncrude 英语 Syncrude 的Mildred Lake油砂提煉廠 當常規石油變得越來越少 有各種非常規來源的液體有機會取而代之 例如緻密油 油砂 超重油 煤液化 液化天然氣 生物燃料和頁岩油 106 在2007年及隨後國際能源署出版的 國際能源展望 英语 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版本中 世界能源生產與消耗圖表中的 石油 被 液體 取代 107 108 生物燃料在2009年被包含在 液體 中 而非 可再生能源 中 109 天然氣凝析油 英语 Natural gas condensate 開採天然氣的副產品 因包含在 液體 中而受到批評 因為它主要是種化學原料 通常不用作運輸業的燃料 110 nbsp 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石油產量在1972年抵達頂峰後即開始下降 但產量在2010年代開始因緻密油的生產而再度升高 做儲量估算時是基於其盈利能力 而盈利能力取決於油價和生產成本 因此隨著新技術把開採成本降低 重質原油 油砂和油頁岩等非常規資源都有機會被包括在內 111 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把規則更改後 112 石油公司可在設立露天採礦場或利用熱能進行開採時 把蘊藏記載為探明儲量 這類非常規生產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和資源 需要額外的能源來提煉 來開採 導致生產成本更高 並且在 油井到油槽 開採到成品 的基礎上 每桶 或桶當量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高達三倍或在 油井到車輪 開採到消費 的基礎上 包括最終產品燃燒排放的碳 增加10 到45 113 114 雖然開採非常規資源所使用的能源 所需資源和環境影響一直高得令人卻步 但算得上大規模生產的非常規石油作業已有委內瑞拉奧里諾科帶的超重油 115 位於加拿大西部沉積盆地阿薩巴斯卡油砂 116 和美國科羅拉多州 猶他州和懷俄明州格林河盆地的油頁岩 117 118 大型能源公司如加拿大的Syncrude 英语 Syncrude 和Suncor 英语 Suncor 等幾十年來一直在開採瀝青 但因近年來隨著蒸汽輔助重力流放 英语 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和其他開採技術的發展 產量得以大幅增加 119 於USGS服務的的查克 馬斯特斯 Chuck Masters 估計 整體而言 這些在西半球的資源儲量大約相當於中東的常規原油探明儲量 120 對於資源熟悉的當局認為 世界上非常規石油的最終儲量是常規石油的幾倍 由於在21世紀的價格上漲 業者將獲得高額利潤 121 USGS在2009年10月將奧里諾科油砂可開採的 中位數 更新為5 130億桶 具有90 機率的儲糧在3 800 6 520億桶之間 讓該地成為 世界上最大的可採油藏之一 78 nbsp 非常規石油的儲量遠高於常規者 122 雖然非常規資源中存有大量石油 但馬修 西蒙斯 英语 Matthew Simmons 在2005年指出 生產條件限制會阻止它們成為傳統原油的有效替代品 西蒙斯表示 這些是高能源強度項目 永遠無法達到高產量的程度 而足以抵消其他能源的巨大減量 123 另一項研究聲稱 即使在高度樂觀的假設下 加拿大的油砂到2030年在 緊急計劃 開發中產量可能達到5 000 000桶 天 790 000立方米 天 也無法阻止石油峰值出現 124 況且這樣開採的石油通常含有硫和重金屬等污染物 把這些污染物分離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並在某些情況下會留下尾礦及含有碳氫化合物污泥的水池 113 125 同樣情況也存在中東許多未開發的常規石油儲量 其中大部分是重質 粘稠 並且含有過多的硫和金屬 到無法利用的程度 126 但高油價會讓這些來源更具有經濟吸引力 100 全球研究和諮詢集團Wood Mackenzie 英语 Wood Mackenzie 發表的一項研究說到2020年代初 世上所有額外石油供應都會來自非常規來源 127 生產 编辑 主条目 石油和石油開採 英语 Extraction of petroleum 石油峰值的定義就是全球石油產量達到頂峰的時點 有人認為 越來越多的工業化開採石油的做法會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導致需求收縮和價格暴跌 56 58 由於一些非常規來源變得不夠經濟 而造成產量下降 有人認為 峰值在某種程度上是由需求下降所導致 因為新技術和效率的提高 人們會以其他能源取代石油 全球石油發現量自1980年以來一直低於年產量 20 而世界人口增長速度又快於石油產量增長速度 正因如此 人均石油產量在1979年達到頂峰 在1973 1979年期間的增長呈平穩狀態 128 nbsp 2013年世界各國產量 桶 天 資料來源 美國中央情報局 世界概況 nbsp 各國石油產量列表顯示的各國產量 2006年到2012年 據說石油公司自2005年起對更難開採的石油的投資不斷增加 即表示它們相信易於開採的來源已近盡頭 83 雖然人們普遍認為油價上漲會刺激產量增加 但在2008年 有日益增加的行業內人士認為 即使油價上漲 產量也不太可能大幅增加 在引用的原因中 有地質因素 也有因 地上 因素 如戰爭 智財 投資不足以及既有油田產量下降 而進入生產高原期 129 能源安全雜誌 Journal of Energy Security 在2008年對美國鑽探工作的回報 能源投入回報 英语 Energy return on investment 簡稱為EROEI 分析 結論是能增加天然氣 和尤其是石油產量的潛力極其有限 通過觀察歷史上產量源自鑽探工作變化的反應 顯示因鑽探增加而導致的產量增長非常小 隨著鑽井工作量的增加 每個鑽機開採出的能量有嚴重的冪定律遞減 結論是即使鑽探工作量大幅增加 也不太可能在美國成熟區內顯著增加石油和天然氣產量 130 然而自該分析於2008年發表以來 美國2018年的原油產量反而增加一倍多 119 乾天然氣產量增加51 131 先前對美國每單位生產的石油和天然氣量會不可避免下降的假設與最近的經驗相反 截至2017年 美國所有主要緻密油氣田的石油和天然氣鑽井生產率都持續長達10年的增長 例如EIA報告稱 在北達科他州的巴肯地層產區 2017年1月鑽井平台每天的石油產量是5年前的4倍 2012年1月的日產量是2007年1月的近10倍 在東北部的瑪西勒斯地層 英语 Marcellus Formation 產區 2017年1月鑽井的日產氣量是2012年同期的3倍 是2007年同期的28倍 132 新的研究估計 今天生產所有石油液體所需的能源 不包括運輸 精煉和分銷所需 相當於產量的16 到2050年 則需要耗用相當於能源總產量的一半 27 對於氣體 生產所需的能源估計相當於今天生產總量的7 到2050年會增加到24 133 主要機構發表的預期產量 编辑 nbsp 世界各國原油輸出矩形式樹狀結構圖 資料來源 哈佛大學Harvard Atlas of Economic Complexity 134 從1987年到2005年 全球供應量平均每年增加120萬桶 天 190 103立方米 天 1 7 135 國際能源署 IEA 在2005年預測2030年的產量將達到1 2億桶 天 1 900萬立方米 天 但這一數字逐漸降至1 05億桶 天 1 670萬立方米 天 一份在2008針對對IEA預測的分析 提出幾個對基本假設的質疑 並聲稱2030年的產量水準在每天75 000 000桶 11 900 000立方米 天 包括55 000 000桶 8 700 000立方米 的原油和20 000 000桶 3 200 000立方米 的非常規石油和天然氣凝析油 會比IEA的數字更符合實際 22 EIA發表的2015年年度能源展望顯示到2040年 生產不會達到峰值 但屆時布倫特原油價格會達到144美元 桶 2013年美元 因為不斷增長的需求導致資源的開發成本更高 136 油田衰退 编辑 nbsp 美國阿拉斯加州的石油產量在1988年見頂 到2007年已下降70 在2013年有一針對733個巨型油田的研究 發現最終可採油 凝析油和天然氣只剩下32 137 沙烏地阿拉伯的加瓦爾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 在過去50年中佔該國產量的一半左右 但在2009年之前的產量則開始下降 138 世界第二大油田 科威特的布爾甘油田在2005年11月進入衰退期 139 墨西哥宣布該國的大油田坎塔雷爾油田的產量從2006年3月開始下降 據報導每年下降13 140 同樣在2006年 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 Saudi Aramco 高級副總裁阿卜杜拉 賽義夫 Abdullah Saif 估計其擁有油田產量正以每年5 至12 的速度下降 141 根據美國顧問公司劍橋能源研究合夥公司 英语 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 Associates CERA 在2008年初對全球最大811個油田進行的研究 平均油田衰退率為每年4 5 ASPO同意劍橋能源 CERA 所提的下降速度 但認為該公司對新油田上線速度的預測過於樂觀 142 IEA在2008年11月表示 在對800個油田的分析後顯示當油田的產量到峰值後 每年會下降6 7 到2030年 其下降率將增加到8 6 143 IEA在其 2008 年世界能源展望 中報告說 世界上800個最大油田在其整個生命週期中的加權年產量下降率為5 1 144 而之前在2013年對733個大油田的研究 平均遞減率為3 83 但此數字被描述為 保守 137 美國石油產量在2020年2月達到頂峰 約為每天18 826 000桶 145 控制供給 编辑 政府或卡特爾等組織可通過石油國有化 減產 限制鑽探權和徵稅等方式限制供應 而減少對市場的供應 國際制裁 腐敗和軍事衝突也會減少供應 146 石油國有化 编辑 主条目 石油國有化 英语 Nationalization of oil supplies 影響全球石油供應的另一因素是產油國對石油儲量的國有化 石油國有化發生在各國開始將石油生產收歸國有並停止出口的時候 標普全球普氏 英语 S amp 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 的中東編輯凱特 杜里安 Kate Dourian 指出 雖然各國對石油儲量的估計可能有所不同 但現在政治已在石油供應上成為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些國家正成為禁區 在委內瑞拉運作的主要石油公司發現自己處於困境 因為當地國有化程度越來越高 這些國家現在不願與人分享他們的儲量 147 根據諮詢公司PFC Energy 英语 PFC Energy 的數據 全球各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中 只有7 允許像埃克森美孚等公司自由發揮 整整65 是掌握在如Saudi Aramco等國有企業手中 其餘的位於如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國家 西歐和北美的公司很難進入 PFC Energy研究顯示政治因素限制墨西哥 委內瑞拉 伊朗 伊拉克 科威特和俄羅斯的產能增長 沙烏地阿拉伯也在限制產能擴張 但與其他國家不同 它是自我設定上限 148 埃克森美孚因無法進入適合石油勘探的國家 所以花費在發現新油源的金額比1981年還少 149 OPEC對供應的影響 编辑 更多信息 石油輸出國組織 nbsp OPEC會員國的超額石油產量 2002年 2012年 資料來源 EIA OPEC是個由14個產油國組成的聯盟 截至2019年1月的會員國為 阿爾及利亞 安哥拉 厄瓜多爾 赤道幾內亞 加彭 伊朗 伊拉克 科威特 利比亞 奈及利亞 剛果共和國 沙烏地阿拉伯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委內瑞拉來管理石油供應 OPEC的權力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因各國將其石油資產國有化 並從稱為七姊妹的 石油巨頭 盎格魯 波斯石油 今BP 荷蘭皇家殼牌 海灣石油 德士古 今雪佛龍石油 加州標準石油公司 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 今埃索石油 紐約標準石油公司 今埃克森美孚石油 手中取得決策權 及建立自己的石油公司來控制生產 OPEC經常通過限制生產來影響價格 利用在會員國中分配生產配額來實現此點 成員們同意通過壓低產量維持高價格 但並無強制遵守的辦法 每個成員各有其 欺蒙 的動機 150 大宗商品交易員雷蒙德 里爾西 Raymond Learsy 著有 越過石油 擊潰中東石油卡特爾 Over a Barrel Breaking the Middle East Oil Cartel 認為OPEC讓消費者相信石油是種比實際更為有限的資源 為支持他的論點 他指出成員國在過去發出的失真警訊和明顯的合謀 105 他還認為石油峰值分析師與OPEC 以及石油公司合謀 推出 捏造的石油峰值戲碼 以推高油價和利潤 當時油價已經漲到稍高於30美元 桶 他在2007年6月與ASPO的聯合創始人史蒂夫 安德魯斯 Steve Andrews 在CNBC上辯論後 哈芬登郵報 提出反駁意見 151 2000年後的生產數據 编辑 2000年之後 全球石油開採的特點是具有相對穩定的數據年份序列 7 500萬桶 天 2000年 2002年 8 200 8 300萬桶 天 2005年 2010年 9 200 9 500萬桶 天 2015年 2019年 和其間兩次9 10 的增長 2019年產量為9 496 1萬桶 天 347億桶 年 550萬立方米 年 僅比2018年高出0 1 152 而被列為石油峰值的候選年份 因為2020年的產量下降7 而在2021年有部分反彈 預計在2022年也會有部分反彈 預測 编辑主条目 預測石油峰值發生時間 英语 Predicting the timing of peak oil 發表年份 發表者 峰值出現 年 範圍 發表年份 發表者 峰值出現 年 範圍1972 埃索 約2000年 1999 Parker 2040年1972 聯合國 迄2000年 2000 Albert Allen Bartlett 英语 A A Bartlett 2004年或2019年1974 金 哈伯特 英语 M King Hubbert 哈伯特 1991年 2000年 2000 Duncan 2006年1976 英國能源部 英语 Department of Energy United Kingdom 約2000年 2000 美國能源信息署 2021年 2067年之間 2037年為最可能1977 哈伯特 1996年 2000 美國能源信息署 世界能源展望 2020年以後1977 保羅 R 埃利希等 2000年 2001 Deffeyes 2003年 2008年1979 殼牌 迄2004年呈高原期 2001 Goodstein 2007年1981 世界銀行 約2000年呈高原期 2002 Smith 2010年 2016年1985 J Bookout 英语 John Frank Bookout Jr 2020年 2002 科林 康寶 2010年1989 科林 康寶 英语 Colin Campbell geologist 1989年 2002 Cavallo 2025年 2028年1994 L F Ivanhoe OPEC生產於2000年 2050年間呈高原期 2003 Greene等 2020年 2050年1995 Petroconsultants 英语 Petroconsultants 2005年 2003 吉恩 拉埃雷 2010年 2020年1997 Ivanhoe 英语 Ivanhoe Mines 2010年 2003 Lynch 未有峰值跡象1997 J D Edwards 2020年 2003 殼牌 2025年之後1998 國際能源署 2014年 2003 Simmons 2007年 2009年1998 科林 康寶與吉恩 拉埃雷 英语 Jean Laherrer 2004年 2004 Bakhitari 2006年 2007年1999 科林 康寶 2010年 2004 劍橋能源研究合夥公司 英语 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 Associates 2020年以後1999 Peter Odell 2060年 2004 PFC Energy 英语 PFC Energy 2015年 2020年資料來源 美國能源信息署 有部分訊息僅涉及常規石油 哈伯特在1962年預測世界石油產量將在2000年左右達到峰頂 當年的峰值為125億桶 62 哈伯特在1974年預測 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 石油峰值將在1995年出現 153 這些預測都被證明是錯誤的 許多行業領袖和分析人士認為世界石油產量將在2015年至2030年之間達到峰值 並極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達到 154 他們認為極不可能發生在2030年之後 155 156 而在2014年對生產和儲量數據的分析 預測產量將在2035年左右達到峰值 157 由於對世界石油的實際儲量無法確定 因此很難確定更具體的峰值發生時段 158 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 非常規石油也預計無法滿足預期的短缺 155 要想用非常規石油填補缺口 而免除 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石油產量必須在峰值後維持穩定最少到2035年 159 2010年之後發表的論文持相對悲觀的看法 科威特大學 英语 Kuwait University 在2010年從事一項研究 預測產量將在2014年達到頂峰 160 牛津大學在2010年從事的一項研究 預測產量將在2015年之前達到峰值 24 但預測很快就會發生變化 從需求主導的市場到供應受限的市場 是不正確的 在2014年對 能源 Energy 雜誌2004年一項重要研究的驗證表明 根據各種定義 常規石油產量很可能會在2005年至2011年之間達到頂峰 在2014年發表的一篇博士論文中有組模型 預測油價在2012年見頂後會出現下跌 在某些情況下 此後可能會轉為價格快速上漲 161 據能源部落格作者羅恩 帕特森 Ron Patterson 稱 世界石油產量的峰值可能會在2010年左右發生 162 一些主要石油公司在2005年達到生產頂峰 163 164 在2006年和2007年的一些消息來源預測全球產量已達到或超過最大值 19 20 21 23 但2013年的OPEC數據顯示 世界原油產量和剩餘探明儲量均創歷史新高 165 根據石油服務公司Simmons amp Company International 英语 Simmons amp Company International 前董事長和 沙漠中的暮光 即將來臨的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危機和世界經濟 一書的作者馬修 西蒙斯的說法 見頂是種模糊事件 只能在後視鏡中看得清楚 到時提出甚麼解決方案通常都為時已晚 166 可能後果 编辑Template Further infpormation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 廣泛使用化石燃料一直是刺激經濟增長和繁榮的最重要因素 它使人類在開採 或以替代技術均無法趕上的速度而消耗能源 有人認為當石油產量下降時 人類文化和現代技術會被迫發生巨大變化 石油峰值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下降的速度以及有效替代品的即時開發和採用 美國能源部在2005年發表一份名為 世界石油產量達到峰值 影響 緩解和風險管理 的報告 167 此報告稱為赫希報告 報告稱 世界石油產量的峰值給美國和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風險管理問題 隨著峰值愈發接近 液體燃料價格和價格波動都會急劇增加 如果不及時緩解 所造成經濟 社會和政治的成本將為前所未有 供需兩面都有可行的緩解方案 若要產生實質性影響 就必須在峰值發生前十多年就啟動 報告中部分信息於2007年被更新 168 石油價格 编辑 主条目 2003年起世界石油市場年表 英语 World oil market chronology from 2003 和油價 歷史油價 编辑 nbsp 長期原油價格 1861年 2015年 棕線為通貨膨脹因素調整後的數字 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和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發生之前 世界歷來的油價均相對較低 在這6年期間內則上漲10倍以上 隨後幾年中油價雖曾大幅下跌過 但再也沒回到從前的水準 石油價格在2000年代再次開始上漲 到2008年6月30日達到每桶143美元 2007年通貨膨脹調整後的美元 的歷史高位 169 由於這些價格遠高於1973年和1979年能源危機時期的價格 而加劇人們對會發生類似於1980年代初期經濟衰退的擔憂 170 人們普遍認為那2005 2008年間價格飆升的主要原因來自強大需求壓力 171 例如全球石油消費量從2004年的300億桶 4 8 109立方米 上升到2005年的310億桶 消費量遠高於同期的新發現量 對2004年的儲量而言 新增儲量僅為80億桶 172 nbsp 2015年石油公司報告的資產減損數字 石油產量處於 19 20 21 或是接近滿負荷的報導 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油價上漲 23 173 174 OPEC在2005年6月表示他們將 努力 開採足夠的石油以滿足當年第四季度的價格壓力 175 從2007年到2008年 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貶值也被認為是油價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 176 因為從2007年5月到2008年5月 美元兌換歐元的匯價大約貶了14 除供需壓力外 安全相關因素有時也會導致價格上漲 174 包括反恐戰爭 北韓發射導彈 177 以黎衝突 178 伊朗及美國間核子邊緣政策 179 以及美國能源部和其他機構的報告 顯示石油儲量下降 180 nbsp EIA對2016年 2017年西德州原油 WTID 的預測價格 在2011年至2014年之間 原油價格相對穩定 在每桶100美元左右波動 而在2014年底急劇下跌至70美元以下 並在2015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維持不變 2016年初的交易價格低至27美元 181 下跌的原因是全球經濟放緩 導致供應過剩和需求減少 182 OPEC不願放棄市場佔有率 183 以及美元走強 184 這些因素會因貨幣政策和石油生產者債務增加而加劇 生產者會增加產量以維持財務流動性 185 COVID 19大流行爆發後 導致油價在2020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間從每桶約60美元下跌至20美元 186 市場價格甚至短暫變為負值 187 2020年4月22日 北達科他州的威利斯頓低硫原油 Williston Sweet 現貨價格為 46 75美元 威利斯頓含硫原油 Williston Sour 現貨價格為 51 31美元 oilprice chart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而西德州原油 WTI 的交易價格為6 46美元 2020年4月20日 WTI期貨最低價格為每桶高於 37美元 到2021年 隨著世界擺脫COVID 19造成的經濟衰退 特別是由於強勁的經濟增長 全球需求激增 特別是在亞洲 造成2021年 2022年全球能源危機 推動創紀錄的能源價格 188 189 190 到2021年10月 石油價格約為80美元 桶 為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191 史上油價上漲的影響 编辑 主条目 2000年代能源危機 英语 2000s energy crisis nbsp 世界對不同一次能源的消耗數量 192 在過去 石油價格突然上漲會導致經濟衰退 例如1973年和1979年的兩次能源危機 石油價格上漲對經濟的影響被稱為價格衝擊 在許多對燃料徵收高額稅收的歐洲國家 對上升的燃料成本 可通過暫時或永久停止徵稅來降低衝擊的影響 193 但對美國等汽油稅低得多的國家卻不太管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最近發表文件中的基準情景發現 石油產量增長0 8 相對於1 8 的歷史平均水平 會導致經濟小幅下降0 2 0 4 194 史丹佛大學能源建模論壇 英语 Energy Modeling Forum 的研究人員發現 經濟可適應原油價格的穩定 逐步上漲 但無法應對巨幅波動 195 一些經濟學家預測 替代效果會刺激對替代燃料 例如煤炭或液化天然氣 的需求 但替代僅為暫時的 因為煤炭和天然氣同樣也是有限資源 196 在燃油價格上漲之前 美國 加拿大和其他國家 地區的許多駕車者會選擇更大 燃油效率更低 例如休旅車和大型皮卡車 由於燃料價格持續停留在高位 這一趨勢也遭逆轉 所有汽車供應商在2005年9月的銷售數據均顯示休旅車銷量下降 而小型車銷量增加 混合動力車輛和柴油車輛也日益受歡迎 197 EIA於2005年11月發布報告 家用車輛能源使用 最新數據和趨勢 198 說明2004年石油價格每桶20 30美元 人民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 報告指出 平均每個家庭花費1 520美元購買運輸燃料 據CNBC稱 2011年的同類費用攀升至4 155美元 199 CERA在2008年發佈的報告中指出 2007年是美國汽油使用高峰年 創紀錄的能源價格將導致能源消費發生 持久性轉變 200 美國的車輛總行駛里程在2006年達到頂峰 201 出口地模型 英语 Export Land Model 指出 在石油峰值發生後 石油出口國由於內部需求增長 會被迫減少出口 速率快過石油生產數量減少的程度 因此 依賴進口石油的國家將比石油出口國更早以及更嚴重地受到影響 202 墨西哥已處於這種情況 在2006年 5個最大石油出口國的國內消費增長5 9 而其出口下降3 以上 估計到2010年 這種內部需求會讓全球石油出口每天減少2 500 000桶 400 000立方米 203 加拿大經濟學家傑夫 魯賓 英语 Jeff Rubin 曾表示 高油價可能會通過部分製造產品貿易的去全球化 導致已開發國家的消費增加 貨品生產將發生在更接近最終消費者處 以盡量降低運輸成本 因此需求會與國內生產總值脫鉤 較高的油價將導致運輸成本增加 而超過開發中國家的較低工資優勢 促使製造業返回高所得國家 204 IMF所做的經濟研究顯示 石油總體需求價格彈性為 0 025 短期 和 0 093 長期 205 對農業影響和人口限制 编辑 更多信息 食物與燃料之爭 2007 08年全球糧食價格危機 農業和糧食安全 由於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對現代集約農業非常重要 全球石油供應下降可能會導致未來幾十年發生食品價格飆升和前所未有的飢荒 206 note 1 現代農業中使用最大數量化石燃料的是通過哈伯法產出的氨 作肥料用 對於具有高產量的集約農業很重要 而用到的特定化石燃料主要是天然氣 通過蒸汽重整產生氫氣 如果有足夠的再生能源 可改用水電解等方法來產生氫氣 例如挪威的Vemork 英语 Vemork 水力發電廠從1911年到1971年利用其剩餘電力產生氫氣 再用於生產氨 207 冰島目前有豐富的電力資源 可用其水力發電廠和地熱發電廠的電力來生產氨 繼而生產所需的碳氫化合物 208 對生活方式的長期影響 编辑 nbsp 世界交通運輸耗用不同石油產品的佔比 2012年 参见 汽車峰值 英语 Peak car 大多數美國人住在郊區 這是種圍繞廣泛使用個人汽車而設計的低密度居住區 如詹姆士 霍華德 昆史特勒 英语 James Howard Kunstler 等評論員認為 為住郊區而仰賴汽車是種不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石油峰值會讓使許多美國人負擔不起汽車所需的石油燃料 並迫使他們使用其他形式的交通工具 如自行車或電動汽車 他種選擇還有遠距工作 搬到農村或是搬到人口密度更高的地區 在那兒採用較可行的步行和公共交通 當後兩者發生後 郊區可能會成為 未來的貧民窟 209 210 石油供需問題也是開發中國家發展城市時需要關注的問題 到2050年 城市地區將吸收世界預計新增的23億人口中的大部分 在未來發展計劃中 能源部分是個必須強化的重要目標 211 當油價上漲 食品 供暖和電力的成本均會受到影響 隨著經濟因過剩資金減少以及就業率下降而收縮 中低收入家庭將承受巨大壓力 赫希報告在結論時提出 如果不及時緩解 世界的供需之間將發生大規模需求破壞 供應不足 伴隨著油價大幅上漲 這兩者都會對全球造成長期的重大經濟困頓 212 為緩解這些城市和郊區問題 建議的方法中包括多項 如使用非石油車輛 如電動汽車 加上自行車及步行 建設大眾運輸系統 無車城市 輕軌運輸系統 採用明智開發 共享空間 城市整合 城中村 和新都市主義 美國國家學院的國家研究委員會受美國國會委託 在2009年發布一份關於密集型城市發展所產生影響的廣泛報告 其中陳述6項主要發現 213 首先 密集型開發將會減少全國的 車輛行駛里程 VMT 其次 如果同時增加就業密度和改善公共交通等 而把給定區域的住宅密度增加一倍 可將VMT降低多達25 第三 更高密度的混合開發可直接 少駕車的結果 及間接減少 例如減少每個住房單元使用的材料 更高效的氣候控制 更長的車輛使用壽命 以及改進的貨物和服務交付效率 第四 雖然在短期的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看似改善不大 但隨著時間演進 減少會變得更為顯著 第五 在美國進行更密集開發的主要障礙是當地分區監管機構的政治阻力 而阻礙州和地區政府參與土地使用規劃的工作 第六 委員會一致認為 改變駕駛模式和建築效率的發展會產生各種難以量化的二次成本和收益 這份報告建議支持密集型發展的政策 尤其是其在減少駕駛 改善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功效 應得到鼓勵 有種經濟理論是引入穩態經濟 英语 steady state economy 作為補救措施 這種系統包括從所得稅轉向依據消耗自然資源 和污染 來徵稅 以及限制刺激需求和人口增長的廣告 它還包括從全球化轉向本地化的政策 以節約能源 提供本地就業機會和維護本地決策權 可透過調整分區政策以促進資源保護和消除都市蔓延 214 215 由於航空業主要依賴從原油中提煉的噴氣燃料 因此商業航空預計將會隨著全球石油產量下降而下降 216 緩解 编辑 主条目 緩解石油峰值的影響 英语 Mitigation of peak oil 為避免石油產量下降而帶給全球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影響 赫希報告強調需要在峰值出現前至少10到20年尋找替代品 並在此期間逐步停止使用石油 167 這類似於同年為瑞典提出的瑞典邁向無石油社會計畫 英语 Making Sweden an Oil Free Society 緩解措施包括節能 燃料替代和使用非常規石油 啟動緩解的時機甚為重要 過早不可取 但如啟動太晚 可能得付出更高的代價 並產生更多的負面經濟後果 217 全球原油年產量 包括頁岩油 油砂 天然氣凝析油和天然氣廠凝析油 但不包括來自其他來源的液體燃料 如液化天然氣 生物質以及煤和天然氣的衍生物 從2008年的每天7 586萬桶 1 210萬立方米 增加到2018年的每天8 316萬桶 1 320萬立方米 每年增長率僅為1 218 許多已開發國家已有減少消費原油產品的能力 石油輸出國 包括OPEC和非OPEC國家 中國和印度的原油消費在過去十年有所增加 219 中國 全球第二 和印度 全球第三 這兩個主要消費國正採取許多措施 透過鼓勵開發可再生能源而不增加原油消費 220 這些明確的跡象顯示由於原油消耗量下降 並非由於可開採數量下降 導致的石油產量峰值或會在近期內發生 這是由更便宜的替代性能源手段 資源所促成 221 由於COVID 19大流行 在2020年的原油消耗量將比前一年減少 222 223 積極面 编辑 樸門 永續農業 認為 假設各國具有遠見 並採取行動 石油峰值有產生積極效果的大潛力 重建當地食物網絡及能源生產 以及普遍實施 珍惜能源 英语 energy decent 文化 被認為是承認化石資源有其限度的倫理反應 224 轉型城鎮 英语 Transition Town 運動始於英格蘭德文郡的托特尼斯 225 並通過 轉型手冊 The Transition Handbook 由羅伯 霍普金斯 英语 Rob Hopkins 撰寫 和轉型網絡 Transition Network 在國際上傳播 將社會重組 以提高當地的恢復力和生態管理 視為對石油峰值和氣候變化的自然反應 226 批評 编辑一般論證 编辑 石油峰值理論存有爭議 並在2000年代中期成為美國和歐洲的政治辯論議題 批評者認為 新發現的石油儲備會阻擋石油峰值發生 有人認為新發現的石油儲量和現有油田的石油產量將繼續以超過需求的速度增長 直到發現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為止 227 228 石油和金融行業的分析人士在2015年稱 石油時代 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 2014年底出現的供應過剩看來仍會持續 229 230 目前各方正在形成一種共識 即參與國際協議的締約方將採取措施來限制燃燒碳氫化合物 努力把全球溫度上升的程度限制在2 C以內 科學家預測這種增溫程度可把環境危害限制在可容忍的水準 231 反對石油峰值理論的另一種論點是各種替代燃料正在減少石油的需求 232 由於石油燃料價格上漲 美國聯邦政府自2000年起在資助開發藻類生質燃料的經費已經增加 233 許多其他替代燃料項目正在澳大利亞 紐西蘭 歐洲 中東和其他地方獲得贊助 234 私營企業也進入這個領域 235 石油行業代表 编辑 殼牌在美國業務總裁約翰 霍夫邁斯特 John Hofmeister 雖然同意常規石油產量會很快開始下降 但批評馬修 西蒙斯對石油峰值理論的分析 過於關注一個國家 沙烏地阿拉伯 世上最大的出口國 OPEC中的舉足輕重生產者 英语 swing producer 236 霍夫邁斯特指出美國外海大陸棚的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 估計有1 000億桶 16 109立方米 但這些儲量中只有15 能以目前的技術來開採 其中很大部分位於德克薩斯州 路易斯安那州 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的海岸 236 霍夫邁斯特還指出有非常規石油資源 例如加拿大的油砂 殼牌在當地甚為活躍 加拿大油砂 主要位於艾伯塔省和薩斯喀徹溫省 據信含有一兆桶石油 據說還有一兆桶石油以油頁岩的形式存在科羅拉多州 猶他州和懷俄明州 237 環保主義者認為潛在的環境 社會和經濟障礙會讓在這些地區開採石油變得極其困難 238 霍夫邁斯特認為 如果允許石油公司在美國進行更多鑽探 足以每天再增產200萬桶石油 320 103立方米 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就不會像2000年代後期那般高 他在2008年認為高能源價格會導致社會動盪 類似於1992年洛杉磯暴動 239 BP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夫 呂爾博士 Dr Christof Ruhl 在2009年對石油峰值假說表達反對 240 無論是在理論 科學還是意識形態的基礎上 我都沒理由接受石油的峰值會對價格不敏感 事實上 石油峰值的整個假設 地下有固定數量的石油 以一定的速度消耗 然後就用完了 對任何事情都不發生反應 因此永遠不會有世界上石油用盡的時刻 因為總有個價格可讓最後一滴石油產生供需定價 如果人們願意付出經濟和環境的代價 就可把任何東西變成石油 全球變暖 看來更像個自然極限 遠超過石油峰值理論的總和 在過去150年已不斷有石油峰值預測出現 卻從來沒發生過 而且也永遠不會 BP公司克里斯托夫 呂爾博士 呂爾博士認為 石油可得與否的主要受限因素是在 地上 例如人員 專業知識 技術 投資安全 資金和全球變暖 石油問題是價格問題而非實體的可得性 CERA的創始者丹尼爾 耶金 英语 Daniel Yergin 在2008年表示 最近的石油高價可能會為石油行業未來的消亡添一份助力 石油產業消亡並非由資源完全耗盡或災難式巨大衝擊造成 而是替代品的及時和順利到位 241 耶金接著說 這是世界上第五次被說是石油枯竭發生 每次 無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汽油飢荒 gasoline famine 還是1970年代的永久短缺 permanent shortage 技術和開發的新前沿會把衰落的幽靈驅散 沒理由認為這次是技術已無力應付 242 2006年 加拿大殼牌公司首席執行官克萊夫 馬瑟 英语 Clive Mather 表示 地球的瀝青碳氫化合物數量 幾乎是無限的 他指的是油砂中的碳氫化合物 243 其他 编辑 律師兼機械工程師彼得 W 胡博 英语 Peter W Huber 在2006年曾斷言世界上的 廉價石油 即將耗盡 並解釋說隨著油價上漲 生產非常規資源在經濟上變得可行 他預測 僅阿爾伯塔省的油砂就藏有足夠的碳氫化合物 可整個地球繼續使用100多年 243 專攻環境議題記者喬治 孟畢爾特 英语 George Monbiot 針對李奧納多 莫基利 英语 Leonardo Maugeri 在2012年發表的的報告 支持世界並無石油枯竭的風險 244 時表示 來自非常規來源的 石油已經足夠用氣候變化來 烤焦 地球 245 蘇塞克斯大學能源集團科技政策研究高級講師 以及為英國能源研究中心撰寫全球石油枯竭 Global Oil Depletion 報告的主要作者斯蒂芬 索雷爾 Stephen Sorrell 和倫敦大學學院能源研究所博士研究員克里斯托夫 麥克格拉德 Christophe McGlade 則對莫基利有關遞減率的假設提出批評 246 哈伯特最初的鐘形曲線概念與個別油田或開採區域有關 哈伯特發現 與開採量的急劇增加相比 枯竭的下降速度較慢 這主要取決於地質特性 開採量急劇增加在投資之後開始 即油田被發現 並且開採能產生經濟利益時 但急劇增加也可能是因 開放 油田而興建特定基礎設施 例如輸油管道 而產生 在全球的增長 會比特定個別領域以較為漸進方式呈現 但並不一定表示全球下降也將同樣是漸進式 峰值主義者 编辑在21世紀的頭十年 主要是在美國 發生對石油峰值迫在眉睫的普遍信念 而形成一個龐大的 峰值主義者 亞文化 他們根據供應驅動的信念和期望 即資源受限 而改變生活方式 這些人就峰值議題舉行國家和地區會議 早在石油峰值成為氣候變化的常規討論話題之前 就討論以及計劃石油枯竭之後的生活 研究人員估計美國在這種亞文化的極盛時期 有超過100 000名死硬 峰值主義者 247 但此亞文化的受歡迎程度在2013年左右開始轉弱 原因是戲劇性的頂峰並未出現 而且 非常規 化石燃料 例如從油砂取得的石油 及透過水力壓裂而得的天然氣 似乎在 常規 石油來源轉弱時 開始填補空檔 247 人們對石油峰值的興趣 在科林 康寶所預測的石油峰值尚未發生之前 就已開始下降 248 參見 编辑生產生態通膨 英语 Ecoflation 哈伯特線性 英语 Hubbert linearization 石油風暴 英语 Oil Storm 美國2005年電視模擬報導 奧杜威理論 英语 Olduvai theory 增長的極限 BP Climate policy能源政策能源開發 能源發 英语 Energy law 能源安全 戰備儲油 核動力倡導運動 英语 Pro nuclear movement 頁岩氣 軟能源之路 英语 Soft energy path 美國能源獨立 英语 United States energy independence 美國相關能源法案 英语 United States energy law 經濟學2000年代國際商品榮景 英语 2000s commodities boom 2010年代石油過剩 英语 2010s oil glut 2020年國際金融恐慌 2020年俄羅斯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價格戰 碳泡沫 英语 Carbon bubble 去增長 報酬遞減 生態經濟學 能源效率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庫茲涅茨曲線 汽柴油使用與訂價 英语 Gasoline and diesel usage and pricing 各國石油消費量列表 各國石油探明儲量列表 低碳經濟 石油負擔 英语 Oil burden 可再生能源商業化 擱淺資產 2003年起世界石油市場年表 英语 World oil market chronology from 2003 傑文斯悖論 英语 Jevons paradox 其他非傳統油氣儲藏 英语 Unconventional oil amp gas reservoir ACEGES模型 英语 ACEGES模型 能源政策採用的電腦決策支援系統 石油時代 魔術數字 石油 英语 Magic number oil 石油衝擊波 英语 Oil Shockwave 過度消耗 人口過多 人口過度增長 英语 Overshoot population 汽車峰值 英语 Peak car 煤炭峰值 英语 Peak coal 銅峰值 英语 Peak copper 天然氣峰值 英语 Peak gas 黃金峰值 英语 Peak gold 礦物峰值 英语 Peak minerals 磷峰值 水峰值 英语 Peak water 小麥峰值 英语 Peak wheat 資源枯竭 碳問題 英语 The Coal Question 參考資料 编辑附註 编辑 A list of over 20 published articles and books from government and journal sources supporting this thesis have been compiled at Dieoff org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07 09 27 in the section Food Land Water and Population 參考文獻 编辑 Production of Crude Oil including Lease Condensate 2016 CVS download U 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7 May 2017 Peak oil theory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1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9 13 英语 Kenton Will Peak Oil Investopedia 2021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8 17 英语 Lynch Michael What Ever Happened To Peak Oil Forbes 2021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9 04 英语 5 0 5 1 Petroleum Status of the world oil supply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1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4 29 英语 Clemente Jude U S Oil Reserves Resources and Unlimited Future Supply Forbes 2021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09 英语 7 0 7 1 Wells Wires and Wheels EROCI and the Tough Road Ahead for Oil Investors Corner 2019 08 02 2019 09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26 美国英语 8 0 8 1 David White The unmined supply of petroleum in the United States Transactions of the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1919 v 14 part 1 p 227 Hubbert Marion King Nuclear Energy and the Fossil Fuels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PDF Spring Meeting of the Southern District Division of Production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San Antonio Texas Shell Development Company 22 27 June 1956 2008 04 1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8 05 27 Noel Grove reporting M King Hubbert Oil the Dwindling Treasure National Geographic June 1974 2007 06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19 Kenneth S Deffeyes Hubbert s Peak The Impending World Oil Shortag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UK Industry Taskforce on Peak Oil and Energy Security The Oil Crunch Securing the UK s energy future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2 05 Daniel Yergin There will be oi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all Street Journal 2011 09 17 Hubbert Marion King Nuclear Energy and the Fossil Fuels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PDF Spring Meeting of the Southern District Division of Production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San Antonio Texas Shell Development Company 22 27 June 1956 2008 04 1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8 05 27 15 0 15 1 Miller R G Sorrell S R The future of oil supply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A 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2013 12 02 372 2006 20130179 Bibcode 2013RSPTA 37230179M PMC 3866387 nbsp PMID 24298085 doi 10 1098 rsta 2013 0179 16 0 16 1 16 2 Global oil demand may have passed peak says BP energy report The Guardian 13 September 2020 2020 09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17 英语 Factbox Pandemic brings forward predictions for peak oil demand Oil amp Gas 360 2021 04 21 2021 05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0 美国英语 Now near 100 million bpd when will oil demand peak Sustainability 2018 10 02 2019 09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25 美国英语 19 0 19 1 19 2 Deffeyes Kenneth S Current Events Join us as we watch the crisis unfold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Beyond Oil 2007 01 19 2008 07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4 09 20 0 20 1 20 2 20 3 20 4 20 5 20 6 Zittel Werner Schindler Jorg Crude Oil The Supply Outlook PDF Energy Watch Group October 2007 2008 07 27 EWG Series No 3 20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 04 16 21 0 21 1 21 2 21 3 21 4 Cohen Dave The Perfect Storm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eak Oil and Gas 2007 10 31 2008 07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7 07 22 0 22 1 Kjell Aleklett Mikael Hook Kristofer Jakobsson Michael Lardelli Simon Snowden Bengt Soderbergh The Peak of the Oil Age PDF Energy Policy 2009 11 09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已忽略未知参数 07 26access date 帮助 23 0 23 1 23 2 Koppelaar Rembrandt H E M World Production and Peaking Outlook PDF Peakoil Nederland September 2006 2008 07 27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8 06 25 24 0 24 1 24 2 Nick A Owen Oliver R Inderwildi David A King The status of conventional world oil reserves Hype or cause for concern Energy Policy 2010 38 8 4743 doi 10 1016 j enpol 2010 02 026 Johnson Keith Oil Production Is at Record Levels So Why Are Oil Prices Heading Higher Foreign Policy 2018 09 13 2018 12 27 How much shale Tight oil is produced in the United States FAQ U 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31 27 0 27 1 L Delannoy et al Peak oil and the low carbon energy transition A net energy perspective Applied Energy 2021 v 304 117843 Eugene Ayers U S oil outlook how coal fits in Coal Age August 1953 v58 n 8 p 70 73 29 0 29 1 29 2 29 3 Hubbert Marion King Nuclear Energy and the Fossil Fuels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PDF Spring Meeting of the Southern District Division of Production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San Antonio Texas Shell Development Company 22 27 June 1956 2008 04 1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8 05 27 Deffeyes Kenneth S 2002 Hubbert s Peak The Impending World Oil Shortag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0 691 09086 6 US oil production tops 10 million barrels a day for first time since 1970 CNBC 2018 01 31 2018 07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07 New Record For US Oil Production ETF com 2018 07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2 05 33 0 33 1 33 2 Brandt Adam R Testing Hubbert PDF Energy Policy May 2007 35 5 3074 3088 2009 07 11 doi 10 1016 j enpol 2006 11 004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02 18 Wakeford Jeremy Peak oil is no myth Engineering News 2014 04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11 Roger Bentley et al Comparison of global oil supply forecasts UK Energy Research Centre Review of Evidence for Global Oil Depletion Technical Rept 2009 07 07 p 25 Bardi Ugo The Seneca Effect Why Growth is Slow But Collapse is Rapid Springer 2017 Adam Brandt Methods of forecasting future oil supply UK Energy Research Centre Review of Evidence for Global Oil Depletion Technical Rept 2009 07 06 p 21 Meredith Sam IEA sees lower oil demand in 2020 2021 on upsurge of coronavirus cases and stalling mobility CNBC 2020 08 13 2020 10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1 07 英语 Major forecasters agree No oil demand recovery until at least 2022 www worldoil com 2020 08 14 2020 10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28 BP Says We ve Already Reached Peak Oil Earther 2020 09 15 2020 10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7 美国英语 Amid Troubles for Fossil Fuels Has the Era of Peak Oil Arrived Yale E360 2021 08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8 25 美国英语 Annual Energy Review 2008 PDF United State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09 06 29 2009 07 11 DOE EIA 0384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6 18 Global Oil Consumption United State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0 07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7 27 请检查 access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Wood John H Long Gary R Morehouse David F Long Term World Oil Supply Scenarios The Future Is Neither as Bleak or Rosy as Some Assert United State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04 08 18 2008 07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8 04 David Evans Transport sector set to give big lift to oil demand Reuters 2015 03 17 2015 11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1 07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Oil Consumption Data United State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07 12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12 12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Energy PDF BP June 2008 2008 07 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8 06 25 Gold Russell Campoy Ana Oil Industry Braces for Drop in U S Thirst for Gasolin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9 04 13 2009 04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4 02 Associated Press US Gas Demand on Long Term Decline After Hitting 06 Peak Obsolete link page error 404 31 7 16 Jakarta Globe 2010 12 21 2011 0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9 20 Oil price may hit 200 a barrel BBC News 2008 05 07 2009 07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4 11 McSpadden Kevin China Has Become the World s Biggest Crude Oil Importer for the First Time TIME Time Inc 2015 08 16 Davis Bob IMF Warns of Slower China Growth Unless Beijing Speeds Up Reform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News Corp 2014 07 31 2015 08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0 Bush Jason China And India A Rage For Oil Bloomberg com Bloomberg L P 2005 09 05 2008 07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54 0 54 1 Total Midyear Population for the World 1950 2050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008 06 18 2007 12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4 17 Nelder Chris The 21st century population crash ZDNet 2015 08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0 56 0 56 1 Tverberg Gail How Economic Growth Fails Our Finite World 2015 08 10 2016 0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6 01 Giraud Gael How dependent is Growth from Primary Energy PDF 2014 04 10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3 03 01 58 0 58 1 Tverberg Gail What s Ahead Lower Oil Prices Despite Higher Extraction Costs Our Finite World 2013 11 15 2016 0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30 FAQs Oil IEA 2013 06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5 08 Steve Sorrell and others Global Oil Depletion UK Energy Research Centre ISBN 1 903144 03 5 p xiii 9 124 Colin J Campbell and Jean H Laherrere The end of cheap oil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07 09 27 Scientific American March 1998 p 78 83 62 0 62 1 M King Hubbert Energy Resources Washington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62 Publication 1000 D p 73 75 Hallock John L Wu Wei Hall Charles A S Jefferson Michael Forecasting the limits to the availability and diversity of global conventional oil supply Validation Energy January 2014 64 130 153 doi 10 1016 j energy 2013 10 075 nbsp conventional oil definition from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Oil Producers Crude Oil 2014 2014 1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23 API Gravity An introduction to Petroleum 2015 2015 11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1 The Schlumberger Oilfield Glossary Schlumberger 2015 08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5 15 Heavy Crude Oil An introduction to Petroleum 2015 2015 11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4 01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0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6 01 29 pages 48 and 125 ISBN 9789264086241 The Schlumberger Oilfield Glossary Schlumberger 2015 09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6 14 Mushalik Matt US shale oil peak in 2015 Crude Oil Peak 2016 04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1 31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stimates of tight oil product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2017 12 09 Hughes J David Shale Reality Check 2021 800 SW Washington Ave Suite 5 Corvallis Oregon 97333 Post Carbon Institute Fall 2021 167 Oil Shale An introduction to Petroleum 2015 11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0 The Schlumberger Oilfield Glossary Schlumberger 2015 09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6 18 McGlade Christophe Speirs Jamie Sorrell Steve Methods of estimating shale gas resources Comparison evaluation and implications Energy September 2013 59 116 125 doi 10 1016 j energy 2013 05 031 nbsp Philipp Richter From Boom to Bust A Critical Look at US Shale Gas Projections PDF IA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Lisbon 2014 02 13 2014 12 29 Bitumen and Oil Sands An introduction to Petroleum 2015 11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0 78 0 78 1 Christopher J Schenk Troy A Cook Ronald R Charpentier Richard M Pollastro Timothy R Klett Marilyn E Tennyson Mark A Kirschbaum Michael E Brownfield amp Janet K Pitman An Estimate of Recoverable Heavy Oil Resources of the Orinoco Oil Belt Venezuela PDF USGS 2010 01 11 2010 01 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1 03 01 Hook amp Aleklett A review on coal to liquid fuels and its coal consump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 2009 07 30 34 10 848 864 S2CID 52037679 doi 10 1002 er 1596 Lemley Brad Anything Into Oil Discover Magazine 2003 05 01 2009 07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1 18 Lemley Brad Anything Into Oil Discover Magazine 2006 04 02 2009 07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1 20 Ambrosiano Nancy Synthetic fuel concept to steal CO2 from air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2015 1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1 27 83 0 83 1 83 2 Donnelly John Price rise and new deep water technology opened up offshore drilling Boston Globe 2005 12 11 2008 08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3 The Next Crisis Prepare for Peak Oi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0 02 11 Campbell C J Peak Oil Presentation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Clausthal energycrisis org December 2000 2008 08 21 Longwell Harry J The Future of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Past Approaches New Challenges PDF World Energy Magazine 2002 5 3 100 104 2008 08 21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8 10 03 The General Depletion Picture PDF 80 Ireland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eak Oil and Gas 2 2007 2008 08 21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9 03 19 Christopher Johnson Oil exploration costs rocket as risks rise Reuters 2010 02 11 2010 09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4 11 OPEC Annual Statistical Annual Statistical Bulletin 2014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4 04 23 David F Morehouse The intricate puzzle of oil and gas reserve growth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0 08 06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Natural Gas Monthly July 1997 Steve Sorrell and others Global Oil Depletion UK Energy Research Centre ISBN 1 903144 03 5 p 24 25 Etherington John et al Comparison of Selected Reserves and Resource Classifications and Associated Definitions PDF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2016 09 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05 17 Herbert Jozef Oil industry report says demand to outpace crude oil production BLNZ Associated Press 2007 07 16 2009 07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3 26 M King Hubbert 1962 Energy Resourc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ublication 1000 D p 60 M King Hubbert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Report on Energy Resources reply AAPG Bulletin Oct 1965 v 49 n 10 p 1720 1727 M King Hubbert Degree of advancement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United States AAPG Bulletin Nov 1967 v 51 n 11 p 2207 2227 Boxell James Top Oil Groups Fail to Recoup Exploration The New York Times 2004 10 10 2008 08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5 21 Gerth Jeff Forecast of Rising Oil Demand Challenges Tired Saudi Fields The New York Times 2004 02 24 2008 08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3 09 Morsfeld Carl How Shell blew a hole in a 100 year reputation The Times London 2004 10 10 2008 08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18 nbsp 100 0 100 1 Maass Peter The Breaking Point The New York Times 2005 08 21 2008 08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5 21 Kuwait reserves Crude Oil Peak 2015 1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11 17 Javed Ali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Gulf War on Kuwait and the Persian Gulf American University Trade and Environment Database 2000 12 01 2007 11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8 02 Palast Greg No Peaking The Hubbert Humbug Guerrilla News Network 2006 05 23 2010 07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4 08 Heinberg Richard An Open Letter to Greg Palast on Peak Oil July 2006 2010 07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4 02 105 0 105 1 Learsy Raymond J OPEC Follies Breaking point National Review 2003 12 04 2008 08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6 29 IEO 2004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g 37 IEO 2006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igure 3 pg 2 IEO 2007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igure 3 pg 2 IEO 2009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igure 2 pg 1 Mearns Euan Global Oil and Other Liquid Fuels Production Update Energy Matters 2014 11 03 2015 08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4 19 Owen Nick A et al The status of conventional world oil reserves Hype or cause for concern Energy Policy 2010 38 8 4743 4749 doi 10 1016 j enpol 2010 02 026 Modernization of Oil and Gas Reporting PDF 2010 01 01 Rule changes effective SEC 2010 03 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08 30 113 0 113 1 Bob Weber Alberta s oilsands well managed necessity or ecological disaster Moose Jaw Herald The Canadian Press 2010 03 29 永久失效連結 Duarte Joe Canadian Tar Sands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RigZone 2006 03 28 2009 07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2 Schenk C J et al An Estimate of Recoverable Heavy Oil Resources of the Orinoco Oil Belt Venezuela PDF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15 11 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02 24 Sexton Matt Tar Sands A brief overview 2003 2009 07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0 Dyni John R Geology and resources of some world oil shale deposits Presented at Symposium on Oil Shale in Tallinn Estonia 18 21 November 2002 PDF Oil Shale A Scientific Technical Journal 2003 20 3 193 252 2007 06 17 ISSN 0208 189X doi 10 3176 oil 2003 3 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2 08 07 Johnson Harry R Crawford Peter M Bunger James W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America s oil shale resource Volume II Oil shale resources technology and economics PDF Office of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Petroleum Reserves Office of Naval Petroleum and Oil Shale Reserves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2004 2007 06 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8 12 17 Qi Jiang Bruce Thornton Jen Russel Houston Steve Spence Review of Thermal Recovery Technologies for the Clearwater and Lower Grand Rapids Formations in the Cold Lake Area in Alberta PDF Canadian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Conference Osum Oil Sands Corp 2016 12 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1 12 03 Kovarik Bill The oil reserve fallacy Proven reserves are not a measure of future supply 2009 07 11 Dusseault Maurice Emerging Technology for Economic Heavy Oil Development PDF Alberta Department of Energy 2002 2008 05 24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6 05 27 Alboudwarej Hussein et al Highlighting Heavy Oil PDF Oilfield Review 2006 2008 05 24 Wood Tim Oil Doomsday is Nigh Tar Sands Not a Substitute Resource Investor 2005 11 05 2009 07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6 30 Soderbergh B Robelius F Aleklett K A crash programme scenario for the Canadian oil sands industry Energy Policy 2007 35 3 1931 1947 doi 10 1016 j enpol 2006 06 007 Weissman Jeffrey G Kessler Richard V Downhole heavy crude oil hydroprocessing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1996 06 20 140 1 1 16 ISSN 0926 860X doi 10 1016 0926 860X 96 00003 8 Fleming David After Oil Prospect Magazine 2000 2009 12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12 10 Hoyos Carola Study sees harmful hunt for extra oil Financial Times 2007 02 18 2009 07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3 08 Duncan Richard C The Peak of World Oil Production and the Road to the Olduvai Gorge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November 2001 22 5 503 522 2009 07 11 ISSN 1573 7810 S2CID 150522386 doi 10 1023 A 10107930214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6 24 Mackey Peg Lawler Alex Tough to pump more oil even at 100 Reuters 2008 01 09 2009 07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4 12 Kailing Timothy D Can the United States Drill Its Way to Energy Security Journal of Energy Security 2008 12 14 2009 07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6 23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US crude oil product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2019 04 07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Drilling productivity repor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7 05 15 see Report data spreadsheet L Delannoy et al Assessing Global Long Term EROI of Gas A Net Energy Perspective on the Energy Transition Energies 2021 v 14 16 Who exported Petroleum oils crude in 2012 The Atlas Of Economic Complexity harvard edu World oil supply and demand PDF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7 01 18 2009 07 2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3 10 19 Annual Energy Outlook 2015 PDF EIA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16 04 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3 01 07 137 0 137 1 Patterson Ron JODI Data and Giant Field Depletion Peak Oil Barrel 2015 11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0 Patterson Ron A Closer Look at Saudi Arabia Peak Oil Barrel 2015 11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1 07 Cordahi James Critchlow Andy Kuwait oil field world s second largest Exhausted Bloomberg 2005 11 09 2009 07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4 14 Arai Adriana Mexico s Largest Oil Field Output Falls to 4 Year Low Bloomberg 2006 08 01 2009 07 28 Country Analysis Briefs Saudi Arabia United State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August 2008 2008 09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4 12 Aleklett Kjell Review CERA s report is over optimistic DO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eak Oil and Gas 2006 2009 07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9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8 PDF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15 11 16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8 02 23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8 Executive Summary PDF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8 11 12 2008 11 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05 26 U S Filed Production of Crude Oil United State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22 05 31 2022 06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2 07 Bartos John Assessing oil markets during oil supply disruptions PDF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15 11 16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5 11 17 Non OPEC peak oil threat receding Arabian Business 2007 07 06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03 McNulty Sheila Politics of oil seen as threat to supplies Financial Times 2007 05 09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05 Fox Justin No More Gushers for ExxonMobil Time magazine 2007 05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6 29 Gaurav Sodhi The myth of OPEC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 2008 06 24 2008 08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0 19 Rejecting the Real Snake Oil Huffington Post 2007 06 29 2007 07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3 24 Oil production worldwide from 1998 to 2020 July 2021 2022 02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6 06 Noel Grove reporting M King Hubbert Oil the Dwindling Treasure National Geographic June 1974 2007 06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19 Strahan David Peak oil before 2020 a significant risk say experts Ecologist 2015 08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2 07 155 0 155 1 Madureira Nuno Luis Oil Reserves and Peak Oil Key Concepts in Energy London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4 125 6 ISBN 978 3 319 04977 9 doi 10 1007 978 3 319 04978 6 6 Sorrell Steve Miller Richard Bentley Roger Speirs Jamie Oil futures A comparison of global supply forecasts Energy Policy September 2010 38 9 4990 5003 doi 10 1016 j enpol 2010 04 020 Henke Petter IEA and Oil Track record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oil supply scenarios in WEO 2000 2013 报告 Digitala Vetenskapliga Arkivet 2014 Chapman Ian The end of Peak Oil Why this topic is still relevant despite recent denials PDF Energy Policy January 2014 64 93 101 2023 04 19 doi 10 1016 j enpol 2013 05 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3 08 11 Miller R G Sorrell S R The future of oil supply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A 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2014 372 2006 20130179 Bibcode 2013RSPTA 37230179M PMC 3866387 nbsp PMID 24298085 doi 10 1098 rsta 2013 0179 W e estimate that around 11 15 mb per day of non conventional liquids production could be achieved in the next 20 years If crude oil production falls then total liquids production seems likely to fall as well leading to significant price increases and potentially serious impacts on the global economy Sami Nashawi Adel Malallah amp Mohammed Al Bisharah Forecasting World Crude Oil Production Using Multicyclic Hubbert Model Energy Fuels 2010 24 3 1788 1800 doi 10 1021 ef901240p McGlade Christophe Uncertainties in the outlook for oil and gas 学位论文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4 Patterson Ron US Oil Production Nears Previous Peak Peak Oil Barrel 2015 09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07 Auzanneau Matthieu Nouvelle chute en 2013 de la production de brut des majors desormais contraintes a desinvestir Le Monde 2014 03 17 201 04 2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4 请检查 access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Oil and Economic Growth A Supply Constrained View PDF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4 12 22 OPEC Annual Statistical Bulleti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4 04 23 日期不符 2014 K Aleklett Campbell C Meyer J Matthew Simmons Transcript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Oil Depletion Paris France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eak Oil and Gas 26 27 May 2003 2008 05 24 167 0 167 1 Hirsch Robert L Bezdek Roger Wendling Robert Peaking of World Oil Production Impacts Mitigation amp Risk Management PDF Science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February 2005 2009 11 2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9 12 15 Hirsch Robert L Peaking of World Oil Production Recent Forecasts PDF Science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U S Department of Energy 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Laboratory February 2007 2013 02 16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08 13 What is driving oil prices so high BBC News 2007 11 05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4 11 Bruno Joe Bel Oil Rally May Be Economy s Undoing USA Today Associated Press 2008 03 08 2009 07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1 04 Hamilton James D Historical Oil Shocks Parker Randall E Whaples Robert 编 Routledge Handbook of Major Events in Economic History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 and Francis 2013 239 265 ISBN 978 1 135 08080 8 S2CID 129123578 doi 10 3386 w16790 Oil Market Report Demand PDF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6 07 12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3 10 19 Gold Russell amp Ann Davis Oil Officials See Limit Looming on Producti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7 11 19 2009 01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8 174 0 174 1 Global oil prices jump to 11 month highs Petroleum World Agence France Presse 2007 07 09 2007 07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11 06 Oil prices rally despite OPEC output hike NBC News 2005 06 15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7 Tokic Damir The 2008 oil bubbl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Energy Policy 2010 38 10 6009 6015 doi 10 1016 j enpol 2010 05 056 Missile tension sends oil surging CNN 2011 04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12 24 Oil hits 100 barrel BBC News 2008 01 02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12 13 Iran nuclear fears fuel oil pric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News Record oil price sets the scene for 200 next year AME 2006 07 06 2007 11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12 14 Oil price remain wary of possible rallies The Week UK 2016 03 03 2016 03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6 Baumeister and Kilian Understanding the Decline in the Price of Oil since June 2014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2015 02 22 CFS Working Paper No 501 SSRN 2557316 nbsp McEndree Dalan The Hidden Agenda Behind Saudi Arabia s Market Share Strategy Oilprice com 2016 03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1 McEndree Dalan The Hidden Agenda Behind Saudi Arabia s Market Share Strategy Oilprice com 2016 03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1 Caruana Jaime Credit commodities and currencies PDF 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2016 02 05 2016 03 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3 04 13 Franza Luca Power Shifts and the Risk of a ʺCrisis Within the Crisisʺ COVID Oil and the MENA Region Istituto Affari Internazionali IAI 2020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1 07 Negative Oil NPR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8 04 Energy crunch How high will oil prices climb Al Jazeera 2021 09 27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0 28 Oil analysts predict a prolonged rally as OPEC resists calls to ramp up supply CNBC 2021 10 05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0 26 OPEC Plus in Driver s Seat As Global Energy Crisis Intensifies Natural Gas Intelligence 2021 10 06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0 28 U S crude oil price tops 80 a barrel the highest since 2014 CNBC 2021 10 08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0 19 BP Workbook of historical data xlsx London 2012 James Kanter European politicians wrestle with high gasoline prices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07 11 09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2 06 IMF study Peak oil could do serious damage to the global economy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7 17 Plumer Brad Rick Santorum thinks gas prices caused the recession Is he right The Washington Post 2012 02 28 2012 02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0 Brandt A R et al Peak oil demand The role of fuel efficiency and alternative fuels in a global oil production decl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mp Technology 2013 47 14 8031 8041 Bibcode 2013EnST 47 8031B PMID 23697883 doi 10 1021 es401419t Fildes M Nelson S Sener N Steiner F Suntharasaj P Tarman R T Harmon R R Marketing Opportunity Analysis for Daimler Chrysler s Sprinter Van Plug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ortland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2007 1797 1810 Household Vehicles Energy Use Latest Data and Trends US Government Nov 2005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1 08 Missing 4 155 It Went Into Your Gas Tank This Year CNBC Associated Press 2011 12 19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8 20 Ana Campoy Prices Curtail U S Gasoline Us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8 06 20 A4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5 01 Clifford Krauss Driving Less Americans Finally React to Sting of Gas Prices a Study Says The New York Times 2008 06 19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1 07 Export Land Model discussion archiv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OilDrum com Clifford Krauss Oil Rich Nations Use More Energy Cutting Exports The New York Times 2007 12 09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14 Allan Gregg Jeff Rubin on Oil and the End of Globalization YouTube 2009 11 13 Template Dead Youtube link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Oil Demand Price And Income Elasticities The Oil Drum 2011 05 07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4 05 Goodchild Peter Peak Oil And Famine Four Billion Deaths Countercurrents org 2007 10 29 2008 08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0 Bradley David A Great Potential The Great Lakes as a Regional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PDF Buffalo s Green Gol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2004 02 06 2008 10 04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9 03 25 Hirsch Tim Iceland launches energy revolution BBC News 2001 12 24 2008 03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4 07 Kunstler James Howard 1994 Geography of Nowhere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America s Man Made Landscape New York Simon amp Schuster ISBN 0 671 88825 0 James Howard Kunstler The tragedy of suburbia Monterey California TED Ideas worth sharing February 2004 Vittorio E Pareto Marcos P Pareto The Urban Component of the Energy Crisis August 2008 SSRN 1221622 nbsp Peak Oil UK PowerSwitch Energy Awareness Must read The Hirsch DoE report full text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3 Committee for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Development Patterns Vehicle Miles Traveled and Energy Consumption Driving the Built Environment The Effects of Compact Development on Motorized Travel Energy Use and CO2 Emissions Special Report 298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9 ISBN 978 0 309 14422 3 doi 10 17226 12747 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 Steady State Economy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3 17 How to talk about the end of growth Interview with Richard Heinberg 2011 09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3 22 Emma Nygren Aviation fuels and peak oil thesis Uppsala University UPTEC ES08 033 2008 缺少或 url 为空 帮助 Hirsch Robert L et al Peaking of World Oil Production and Its Mitigation AIChE Journal 2006 52 1 2 8 doi 10 1002 aic 10747 nbsp Full report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9 PDF 2018 12 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9 12 26 The Two Countries Dictating Oil Prices In 2020 2019 12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2 04 Decisive Steps Being Taken To Reduce Crude Oil Import Narendra Modi 2019 12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0 Everything Has Changed Oil And The End Of OPEC 2019 12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4 When oil became waste a week of turmoil for crude and more pain to come 2020 04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25 BP Boss We May Have Already Hit Peak Oil Demand 2020 05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30 Future Scenarios Introduction 2009 0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2 14 Totnes Transition Network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17 Rob Hopkins Transition Handbook YouTube 2011 03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2 21 Business Insider Death of peak oil March 2013 http www businessinsider com death of peak oil 2013 3 Golden Mark Stanford researchers say peak oil concerns should ease Stanford Report 2013 07 09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9 11 Dale Spencer New Economics of Oil PDF 报告 BP 2015 10 13 2015 11 06 Shilling A Gary 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80 Oil Bloomberg News Bloomberg L P 2015 08 20 2015 11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4 12 Kolbert Elizabeth The Weight of the World The New Yorker Conde Nast 2015 08 24 2015 11 06 Forbes No peak oil is really dead 2013 07 17 https www forbes com sites modeledbehavior 2013 07 17 no peak oil really is dea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tional Algal Biofuels Technology Roadmap PDF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Office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Biomass Program Retrieved 2014 04 03 Pienkos P T Darzins A The promise and challenges of microalgal derived biofuels Biofuels Bioproducts and Biorefining 2009 3 4 431 2023 04 19 S2CID 10323847 doi 10 1002 bbb 1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6 02 Darzins A 2008 Recent and current research amp roadmapping activities overview National Algal Biofuels Technology Roadmap Workshop University of Maryland 236 0 236 1 Stier Kenneth The Peak Oil Theory Will Oil Reserves Run Dry CNBC News 2008 03 20 2015 1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0 Kenneth Stier The Peak Oil Theory Will Oil Reserves Run Dry CNBC 2008 03 20 2011 04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20 John Laumer A Return To Colorado Oil Shale TreeHugger 2007 12 26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7 13 Charlie Rose A conversation with John Hofmeister PBS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0 17 BP Preisschwankungen werden wahrscheinlich zunehmenen Interview in English mit Dr Christof Ruhl Mittwoch 1 Euractiv October 2008 2009 07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14 Financial Times Germany 2008 05 29 Daniel Yergin Ol am Wendepunkt Oil at the turning point Al Naimi Ali Out of the Desert Great Britain Portfolio Penguin 2016 244 246 ISBN 9780241279250 243 0 243 1 Myth The World Is Running Out of Oil ABC News 2006 05 12 2011 04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1 27 Maugeri Leonardo Oil The Next Revolution Discussion Paper 2012 10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Harvard Kennedy School June 2012 Retrieved 2012 07 13 Monbiot George We were wrong on peak oil There s enough to fry us al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Guardian 2012 07 02 Retrieved 2012 07 13 Mearns Euan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Leonardo Maugeri s Decline Rate Assumptions The Oil Drum 2012 07 10 247 0 247 1 Schneider Mayerson Matthew Peak Oil Apocalyptic Environmentalism and Libertarian Political Culture 2015 10 14 ISBN 9780226285573 OCLC 951562545 Bradi Ugo Peak oil 20 years later Failed prediction or useful insight September 2020 2023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8 24 進一步資訊 编辑參考書目 编辑 Aleklett Kjel Peeking at Peak Oil Springer Science 2012 ISBN 978 1 4614 3423 8 Campbell Colin J The Essence of Oil amp Gas Depletion Multi Science Publishing 2004 ISBN 978 0 906522 19 6 Campbell Colin J 2005 Oil Crisis Multi Science Publishing Campbell Colin J 2013 Campbell s Atlas of Oil and Gas Depletion ISBN 978 1 4614 3576 1 Deffeyes Kenneth S Hubbert s Peak The Impending World Oil Shortag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978 0 691 09086 3 Deffeyes Kenneth S Beyond Oil The View from Hubbert s Peak Hill and Wang 2005 ISBN 978 0 8090 2956 3 Goodstein David Out of Gas The End of the Age of Oil AGU Fall Meeting Abstracts 2004 WW Norton 2005 U21B 03 Bibcode 2004AGUFM U21B 03G ISBN 978 0 393 05857 4 Greer John M The Long Descent A User s Guide to the End of the Industrial Age New Society Publishers 2008 ISBN 978 0 865 71609 4 Greer John M Not the Future We Ordered The Psychology of Peak Oil and the Myth of Eternal Progress Karnac Books 2013 ISBN 978 1 78049 088 5 Herold D M Peak Oil Hurstelung und Verlag 2012 ISBN 978 3 8448 0097 5 Heinberg Richard The Party s Over Oil War and the Fate of Industrial Societies New Society Publishers 2003 ISBN 978 0 86571 482 3 Heinberg Richard Power Down Options and Actions for a Post Carbon World New Society Publishers 2004 ISBN 978 0 86571 510 3 Heinberg Richard The Oil Depletion Protocol A Plan to Avert Oil Wars Terrorism and Economic Collapse nbsp New Society Publishers 2006 ISBN 978 0 86571 563 9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Heinberg Richard amp Lerch Daniel The Post Carbon Reader Managing the 21st Century s Sustainability Crises Watershed Media 2010 ISBN 978 0 9709500 6 2 Herberg Mikkal 2014 Energy Security and the Asia Pacific Course Reader United States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Huber Peter The Bottomless Well Basic Books 2005 ISBN 978 0 465 03116 0 Kunstler James H The Long Emergency Surviving the End of the Oil Age Climate Change and Other Converging Catastrophes Atlantic Monthly Press 2005 ISBN 978 0 87113 888 0 Leggett Jeremy K The Empty Tank Oil Gas Hot Air and the Coming Financial Catastrophe Random House 2005 ISBN 978 1 4000 6527 1 Leggett Jeremy K Half Gone Oil Gas Hot Air and the Global Energy Crisis Portobello Books 2005 ISBN 978 1 84627 004 8 Lovins Amory et al Winning the Oil Endgame Innovation for Profit Jobs and Security Rocky Mountain Institute 2005 ISBN 978 1 881071 10 5 Pfeiffer Dale Allen The End of the Oil Age Lulu Press 2004 ISBN 978 1 4116 0629 6 Newman Sheila The Final Energy Crisis 2nd Pluto Press 2008 ISBN 978 0 7453 2717 4 OCLC 228370383 Roberts Paul The End of Oil On the Edge of a Perilous New Worl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2004 ISBN 978 0 618 23977 1 Ruppert Michael C Crossing the Rubicon 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Empire at the End of the Age of Oil New Society 2005 ISBN 978 0 86571 540 0 Simmons Matthew R Twilight in the Desert The Coming Saudi Oil Shock and the World Economy Hoboken N J Wiley amp Sons 2005 ISBN 978 0 471 73876 3 Simon Julian L The Ultimate Resourc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978 0 691 00381 8 Schneider Mayerson Matthew Peak Oil Apocalyptic Environmentalism and Libertarian Political Cultur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5 ISBN 978 0 226 28543 6 Stansberry Mark A Reimbold Jason The Braking Point Hawk Publishing 2008 ISBN 978 1 930709 67 6 Tertzakian Peter A Thousand Barrels a Second McGraw Hill 2006 ISBN 978 0 07 146874 9 span,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