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獨龍屬

獨龍屬名:Alectrosaurus),又名獨身龍鷹龍阿萊龍阿萊克特龍,是暴龍超科恐龍的一個,生存於上白堊紀中國內蒙古。獨龍是雙足的肉食性恐龍,與其他大型近親(如暴龍)的外形相似。獨龍的體型比較小型,只有約5米長。

独龙属
化石时期:白堊紀後期, 83–74 Ma
根據正模標本推估出的獨龍體型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演化支 新獸腳類 Neotheropoda
演化支 鳥吻類 Averostra
演化支 坚尾龙类 Tetanurae
演化支 俄里翁龍類 Orionides
演化支 鳥獸腳類 Avetheropoda
演化支 虛骨龍類 Coelurosauria
演化支 暴盜龍類 Tyrannoraptora
总科: 暴龍總科 Tyrannosauroidea
演化支 泛暴龍類 Pantyrannosauria
演化支 真暴龍類 Eutyrannosauria
属: 独龙属 Alectrosaurus
Gilmore, 1933
模式種
奧氏獨龍
Alectrosaurus olseni

Gilmore, 1933

獨龍的化石是在1923年發現。在1933年,美國古生物學家查爾斯·懷特尼·吉爾摩爾(Charles W. Gilmore)將這個化石敘述、命名。獨龍目前只有一個,稱為奧氏獨龍(學名A. olseni,或譯奧氏鷹龍)。獨龍的屬名意為「單獨的蜥蜴」,是從希臘文αλέκτρος/alektros「不成對的;沒有伴的」與 σαῦρος/sauros「蜥蜴」而來。因為在發現的時候,牠並不像其他的亞洲肉食性恐龍。種名則是紀念發現此標本的喬治·奧爾森(George Olsen)。

在2001年,布魯斯·羅斯柴爾德(Bruce Rothschild)等人發表一份獸腳類恐龍的壓力性骨折研究。他們研究23個獨龍的腳掌骨骼,沒有發現壓力性骨折的跡象[1]

發現歷史

 
獨龍的右後腳(正模標本,編號AMNH 6554)

獨龍的正模標本(AMNH 6554)是一個後肢,發現於中國內蒙古的二連諾爾地層[2]。獨龍的前肢化石,之後被發現錯誤鑑定為鐮刀龍類的化石[3]

該地層的年代並不清楚,但一般估計是在白堊紀坎帕階,距今8300萬-7400萬年前。

有很多其他的標本被認為屬於獨龍,包括一些後肢、頭顱骨及肩膀骨頭。這些化石都是發現於蒙古國的巴彦思楞組(Bayan Shireh Formation),但這個地層的年代也無法確定[4]。它可能追溯至坎帕階早期,但近年研究估計指它是從森諾曼階桑托階[5]。二連諾爾地層及巴彦思楞組的恐龍群都很相似。但是,一個近年研究認為二連諾爾地層可能是由坎帕階至麥斯特裡希特階,與耐梅蓋特地層有所關連[6],如果研究屬實,很有可能在耐梅蓋特地層發現獨龍的化石。

此外,有更多部分骨骼發現於蒙古國、中國內蒙古[7]。但到在2007年為止,這些化石都沒有被描述、研究。

分類

獨龍明顯是屬於暴龍超科,但由於其化石碎裂的緣故,很難確定獨龍在暴龍超科的分類關係、演化位置,某些分支系統學分析也將獨龍省略。一項研究發現在暴龍超科的演化樹中,獨龍位於小於8個簡約位置[8]。某些古生物學家主張奧氏獨龍是艾伯塔龍的一個種[9]

獨龍最初被認為是有長手臂的獸腳亞目恐龍,但這是因為將慢龍下目的前臂當作是獨龍的所致[4][10]。雖然其脛骨股骨的比例軷低,即這兩塊骨頭大少相當,而大部分暴龍超科恐龍的脛骨較長,但脛骨仍表示獨龍是一隻真正的暴龍超科恐龍。獨龍的腳掌與腳踝的長度,與脛骨的長度相近,如同其他暴龍超科;但其他暴龍超科的腳掌較長。

在巴彦思楞組發現的化石是否屬於獨龍屬,須要更多的研究證明。一個分支系統學分析顯示,這兩個標本可能不是同一種,但很可能是近親[3]

參考資料

  1. ^ Rothschild, B., Tanke, D. H., and Ford, T. L., 2001, Theropod stress fractures and tendon avulsions as a clue to activity: In: Mesozoic Vertebrate Life, edited by Tanke, D. H., and Carpenter, K.,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p. 331-336.
  2. ^ Gilmore, C.W. (1933). On the dinosaurian fauna of the Iren Dabasu Formation.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67:23-78.
  3. ^ 3.0 3.1 Holtz, T.R. (2001). The phylogeny and taxonomy of the Tyrannosauridae. In: Tanke, D.H., and Carpenter, K. (Eds.). Mesozoic Vertebrate Life.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Bloomington, 64-83. ISBN 0-253-33907-3.
  4. ^ 4.0 4.1 Perle, A. (1977). [On the first finding of Alectrosaurus (Tyrannosauridae, Theropoda) in the Late Cretaceous of Mongolia.] Problemy Geologii Mongolii 3:104-113. [In Russian]
  5. ^ Hicks, J.F., Brinkman, D.L., Nichols, D.J., and Watabe, M. (1999). Paleomagnetic and palynological analyses of Albian to Santonian strata at Bayn Shireh, Burkhant, and Khuren Dukh, eastern Gobi Desert, Mongolia. Cretaceous Research 20(6): 829-850.
  6. ^ van Itterbeecka, J., Horne, D.J., Bultynck, P., and Vandenbergh, N. (2005). Stratigraphy and palaeoenvironment of the dinosaur-bearing Upper Cretaceous Iren Dabasu Formation, Inner Mongoli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retaceous Research 26:699-725.
  7. ^ Currie, P.J. (2001). Theropods from the Cretaceous of Mongolia. In: Benton, M.J., Shishkin, M.A., Unwin, D.M., and Kurochkin, E.N. (Eds.). The Age of Dinosaurs in Russia and Mongol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434-455. ISBN 052154582X.
  8. ^ Holtz, T.R. (2004). Tyrannosauroidea. In: Weishampel, D.A., Dodson, P., and Osmólska, H. (Eds.). The Dinosauria (2nd Edi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 111-136. ISBN 0-520-24209-2.
  9. ^ "Albertosaurus." In: Dodson, Peter & Britt, Brooks & Carpenter, Kenneth & Forster, Catherine A. & Gillette, David D. & Norell, Mark A. & Olshevsky, George & Parrish, J. Michael & Weishampel, David B. The Age of Dinosaurs. Publications International, LTD. p. 106-107. ISBN 0-7853-0443-6.
  10. ^ Mader, B.J., and Bradley, R.L. (1989). A redescription and revised diagnosis of the syntypes of the Mongolian tyrannosaur Alectrosaurus olseni.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9(1):41-55.

獨龍屬, 屬名, alectrosaurus, 又名獨身龍, 鷹龍, 阿萊龍或阿萊克特龍, 是暴龍超科恐龍的一個屬, 生存於上白堊紀的中國內蒙古, 獨龍是雙足的肉食性恐龍, 與其他大型近親, 如暴龍, 的外形相似, 獨龍的體型比較小型, 只有約5米長, 独龙属, 化石时期, 白堊紀後期, preЄ, n根據正模標本推估出的獨龍體型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蜥形纲, sauropsida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獨龍屬 屬名 Alectrosaurus 又名獨身龍 鷹龍 阿萊龍或阿萊克特龍 是暴龍超科恐龍的一個屬 生存於上白堊紀的中國內蒙古 獨龍是雙足的肉食性恐龍 與其他大型近親 如暴龍 的外形相似 獨龍的體型比較小型 只有約5米長 独龙属 化石时期 白堊紀後期 83 74 Ma PreYe Ye O S D C P T J K Pg N根據正模標本推估出的獨龍體型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蜥形纲 Sauropsida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目 蜥臀目 Saurischia亚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演化支 新獸腳類 Neotheropoda演化支 鳥吻類 Averostra演化支 坚尾龙类 Tetanurae演化支 俄里翁龍類 Orionides演化支 鳥獸腳類 Avetheropoda演化支 虛骨龍類 Coelurosauria演化支 暴盜龍類 Tyrannoraptora总科 暴龍總科 Tyrannosauroidea演化支 泛暴龍類 Pantyrannosauria演化支 真暴龍類 Eutyrannosauria属 独龙属 Alectrosaurus Gilmore 1933模式種奧氏獨龍Alectrosaurus olseniGilmore 1933獨龍的化石是在1923年發現 在1933年 美國古生物學家查爾斯 懷特尼 吉爾摩爾 Charles W Gilmore 將這個化石敘述 命名 獨龍目前只有一個種 稱為奧氏獨龍 學名A olseni 或譯奧氏鷹龍 獨龍的屬名意為 單獨的蜥蜴 是從希臘文的 alektros alektros 不成對的 沒有伴的 與 saῦros sauros 蜥蜴 而來 因為在發現的時候 牠並不像其他的亞洲肉食性恐龍 種名則是紀念發現此標本的喬治 奧爾森 George Olsen 在2001年 布魯斯 羅斯柴爾德 Bruce Rothschild 等人發表一份獸腳類恐龍的壓力性骨折研究 他們研究23個獨龍的腳掌骨骼 沒有發現壓力性骨折的跡象 1 發現歷史 编辑 獨龍的右後腳 正模標本 編號AMNH 6554 獨龍的正模標本 AMNH 6554 是一個後肢 發現於中國內蒙古的二連諾爾地層 2 獨龍的前肢化石 之後被發現錯誤鑑定為鐮刀龍類的化石 3 該地層的年代並不清楚 但一般估計是在白堊紀的坎帕階 距今8300萬 7400萬年前 有很多其他的標本被認為屬於獨龍 包括一些後肢 頭顱骨及肩膀骨頭 這些化石都是發現於蒙古國的巴彦思楞組 Bayan Shireh Formation 但這個地層的年代也無法確定 4 它可能追溯至坎帕階早期 但近年研究估計指它是從森諾曼階至桑托階 5 二連諾爾地層及巴彦思楞組的恐龍群都很相似 但是 一個近年研究認為二連諾爾地層可能是由坎帕階至麥斯特裡希特階 與耐梅蓋特地層有所關連 6 如果研究屬實 很有可能在耐梅蓋特地層發現獨龍的化石 此外 有更多部分骨骼發現於蒙古國 中國內蒙古 7 但到在2007年為止 這些化石都沒有被描述 研究 分類 编辑獨龍明顯是屬於暴龍超科 但由於其化石碎裂的緣故 很難確定獨龍在暴龍超科的分類關係 演化位置 某些分支系統學分析也將獨龍省略 一項研究發現在暴龍超科的演化樹中 獨龍位於小於8個簡約位置 8 某些古生物學家主張奧氏獨龍是艾伯塔龍的一個種 9 獨龍最初被認為是有長手臂的獸腳亞目恐龍 但這是因為將慢龍下目的前臂當作是獨龍的所致 4 10 雖然其脛骨與股骨的比例軷低 即這兩塊骨頭大少相當 而大部分暴龍超科恐龍的脛骨較長 但脛骨仍表示獨龍是一隻真正的暴龍超科恐龍 獨龍的腳掌與腳踝的長度 與脛骨的長度相近 如同其他暴龍超科 但其他暴龍超科的腳掌較長 在巴彦思楞組發現的化石是否屬於獨龍屬 須要更多的研究證明 一個分支系統學分析顯示 這兩個標本可能不是同一種 但很可能是近親 3 參考資料 编辑 Rothschild B Tanke D H and Ford T L 2001 Theropod stress fractures and tendon avulsions as a clue to activity In Mesozoic Vertebrate Life edited by Tanke D H and Carpenter K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p 331 336 Gilmore C W 1933 On the dinosaurian fauna of the Iren Dabasu Formation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67 23 78 3 0 3 1 Holtz T R 2001 The phylogeny and taxonomy of the Tyrannosauridae In Tanke D H and Carpenter K Eds Mesozoic Vertebrate Life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Bloomington 64 83 ISBN 0 253 33907 3 4 0 4 1 Perle A 1977 On the first finding of Alectrosaurus Tyrannosauridae Theropoda in the Late Cretaceous of Mongolia Problemy Geologii Mongolii 3 104 113 In Russian Hicks J F Brinkman D L Nichols D J and Watabe M 1999 Paleomagnetic and palynological analyses of Albian to Santonian strata at Bayn Shireh Burkhant and Khuren Dukh eastern Gobi Desert Mongolia Cretaceous Research 20 6 829 850 van Itterbeecka J Horne D J Bultynck P and Vandenbergh N 2005 Stratigraphy and palaeoenvironment of the dinosaur bearing Upper Cretaceous Iren Dabasu Formation Inner Mongolia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Cretaceous Research 26 699 725 Currie P J 2001 Theropods from the Cretaceous of Mongolia In Benton M J Shishkin M A Unwin D M and Kurochkin E N Eds The Age of Dinosaurs in Russia and Mongol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434 455 ISBN 052154582X Holtz T R 2004 Tyrannosauroidea In Weishampel D A Dodson P and Osmolska H Eds The Dinosauria 2nd Edi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111 136 ISBN 0 520 24209 2 Albertosaurus In Dodson Peter amp Britt Brooks amp Carpenter Kenneth amp Forster Catherine A amp Gillette David D amp Norell Mark A amp Olshevsky George amp Parrish J Michael amp Weishampel David B The Age of Dinosaurs Publications International LTD p 106 107 ISBN 0 7853 0443 6 Mader B J and Bradley R L 1989 A redescription and revised diagnosis of the syntypes of the Mongolian tyrannosaur Alectrosaurus olseni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9 1 41 55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獨龍屬 amp oldid 6724496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