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牽正散

牽正散屬於中醫方劑的治風劑,出自《仁齋直指方》,由3味中藥組成,是用以治療口僻(又稱口喎)的主要方劑,症狀可見口眼喎斜,半邊顏面癱瘓,鼻唇溝歪斜不正,一側嘴角下垂,一隻眼不能閉合,流涎流淚,全身無其它症狀。相當於西醫的顏面神經麻痺。《醫方集解》將本方歸於足陽明厥陰藥。

本方的組成包括殭蠶、全蠍、白附子。將前3味中藥研細末,每次取二錢,黃酒調服

依照中醫學傳統的方義解釋,本方中的白附子辛可袪風,去頭面游風;殭氣清輕,味辛鹹,能上走頭面而袪風散痰;全直走厥陰經,為治風要藥,有小毒能破風痰結滯;黃酒引藥入經絡,直達病處而正口眼喎斜。[1]

焦氏常用本方加白芷葛根荊芥穗、防風蜈蚣蘇木紅花細辛穿山甲等藥,併用白芥子粉外貼,配合針刺太陽、耳門、上關、下關、顴髎、地倉、合谷等穴位,治療顏面神經麻痺[2]

《醫方集解》中也附有外貼法治療口喎,其方名為「改容膏」,是用蓖麻子、冰片,共搗為膏,冬天加乾附子,左喎貼右,右喎貼左,即正。

古方中另有一種「不換金丹」,也可治口喎,其組成包括白附子殭蠶、全蠍、荊芥穗、防風甘草天麻薄荷羌活川芎烏頭藿香,可酒服或外貼。藥力大於牽正散[2]

外部連結 编辑

  • 牽正散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注釋及參考文獻 编辑

  1. ^ 清·汪昂著,《醫方集解·袪風之劑》
  2. ^ 2.0 2.1 焦樹德著,《方劑心得十講》,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年,105-107頁,ISBN 7117021446
编辑 治風劑
疏散外風 大秦艽湯 | 消風散 | 川芎茶調散 | 牽正散 | 玉真散 | 小活絡丹
平熄內風 羚角鈎藤飲 | 鎮肝熄風湯 | 天麻鈎藤飲 | 阿膠雞子黃湯 | 大定風珠 | 地黃飲子


分類 编辑

牽正散,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屬於中醫方劑的治風劑, 出自, 仁齋直指方, 由3味中藥組成, 是用以治療口僻, 又稱口喎, 的主要方劑, 症狀可見口眼喎斜, 半邊顏面癱瘓, 鼻唇溝歪斜不正, 一側嘴角下垂, 一隻眼不能閉合, 流涎流淚, 全身無其它症狀, 相當於西醫的顏面神經麻痺, 醫方集解, 將本方歸於足陽明厥陰藥, 本方的組成包括殭蠶, 全蠍, 白附子, 將前3味中藥研細末, 每次取二錢, 黃酒調服依照中醫學傳統的方義.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牽正散屬於中醫方劑的治風劑 出自 仁齋直指方 由3味中藥組成 是用以治療口僻 又稱口喎 的主要方劑 症狀可見口眼喎斜 半邊顏面癱瘓 鼻唇溝歪斜不正 一側嘴角下垂 一隻眼不能閉合 流涎流淚 全身無其它症狀 相當於西醫的顏面神經麻痺 醫方集解 將本方歸於足陽明厥陰藥 本方的組成包括殭蠶 全蠍 白附子 將前3味中藥研細末 每次取二錢 黃酒調服依照中醫學傳統的方義解釋 本方中的白附子辛可袪風 去頭面游風 殭蠶氣清輕 味辛鹹 能上走頭面而袪風散痰 全蠍直走厥陰經 為治風要藥 有小毒能破風痰結滯 黃酒引藥入經絡 直達病處而正口眼喎斜 1 焦氏常用本方加白芷 葛根 荊芥穗 防風 蜈蚣 蘇木 紅花 細辛 穿山甲等藥 併用白芥子粉外貼 配合針刺太陽 耳門 上關 下關 顴髎 地倉 合谷等穴位 治療顏面神經麻痺 2 醫方集解 中也附有外貼法治療口喎 其方名為 改容膏 是用蓖麻子 冰片 共搗為膏 冬天加乾薑 附子 左喎貼右 右喎貼左 即正 古方中另有一種 不換金丹 也可治口喎 其組成包括白附子 殭蠶 全蠍 荊芥穗 防風 甘草 天麻 薄荷 羌活 川芎 烏頭 藿香 可酒服或外貼 藥力大於牽正散 2 外部連結 编辑牽正散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 英文 注釋及參考文獻 编辑 清 汪昂著 醫方集解 袪風之劑 2 0 2 1 焦樹德著 方劑心得十講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8年 105 107頁 ISBN 7117021446编辑 治風劑疏散外風 大秦艽湯 消風散 川芎茶調散 牽正散 玉真散 小活絡丹平熄內風 羚角鈎藤飲 鎮肝熄風湯 天麻鈎藤飲 阿膠雞子黃湯 大定風珠 地黃飲子分類 编辑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牽正散 amp oldid 7541671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