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东方杂志

东方杂志》由商务印书馆创刊于1904年3月11日,停刊于1948年12月(后曾于1967年在台湾复刊,于1990年停刊,是民国时期的人文综合杂志。先后辟有社说、谕旨、内务、军事外交教育、实业、小说等15个栏目。抗战中曾转移到长沙、香港。抗战后返回。徐珂、孟森、陈仲逸、杜亚泉、陶惺存、钱智修、胡愈之、李圣五、郑允恭、苏继庼先后主编。

東方雜誌
類型雜誌
出版商商務印書館
創刊日1904年3月11日 (1904-03-11)
停刊日1948年12月 (1948-12)
語言中文

时代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社会转折点,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到来。中国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民族生存危机同时到来的,是中国的政治危机和文化危机,《东方杂志》的创刊正是以这三大危机为背景的。 另外从社会角度来说,《东方杂志》的创刊正处于维新变法失败、庚子事变之后以及日俄战争期间。《东方杂志》起于新民思潮中,与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和新民文化思潮有密切关系,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东方杂志》都被看做维新派的刊物。

创刊

1903年12月,在新合资成立的商务印书馆首次编译会议上,夏瑞芳提议要创办一本综合类的杂志,得到了张元济等与会者的支持。经过前期的多项准备工作,1904年3月11日(清光绪三十年农历甲辰年正月二十五)正式出刊。原刊名拟定为《东亚杂志》,因得知与德国驻沪领事馆的德文杂志《东亚杂志》重名,于是改称为《东方杂志》。

停刊与复刊

受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的影响,《东方杂志》共经历了四次停刊。

辛亥革命的爆发

1911年11月15日出完第8卷第9号后停刊,1912年4月1日第8卷第10号出版,标志着其复刊。 此次停刊历时四个半月,在此之前,《东方杂志》在政治立场上主张君主立宪制,一度是清廷宪政改革的主要舆论阵地,由孟森主持。辛亥革命的爆发打破了立宪梦,《东方杂志》也被迫调整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成为共和制的拥护者与支持者。

一·二八事变

1932年2月1日出完第29卷3号停刊,1932年10月16日第29卷4号复刊。 此次停刊历时八个半月。商务印书馆提出了“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的口号,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东方杂志》的出版。作为商务印书馆所出刊物最先复刊的刊物,可见其重要地位。

八·一三事变

按编者的说法,第34卷第16号已经准备如期付印,但由于事变的发生,所有梓版未能从制版厂去除,所幸稿件尚在,所以拖延了两期后于1937年9月底,将第16、17号合并出版。由于停刊时间短,所以未对杂志产生太大影响。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1月15日出完第38卷第22号后停刊,1943年3月15日第39卷1号复刊。 此次停刊共计一年四个月,是《东方杂志》历史上最长时间的一次停刊。商务印书馆的香港工厂全部为敌人所夺,重庆工厂又有待整理和扩充,因此停刊。复刊时,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王云五发表了专门的《复刊词》,介绍了《东方杂志》悠久的历史和所遭受的磨难。这次停刊对《东方杂志》有着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东方杂志》开始进入它的衰落期、维持期。

从1947年7月开始,《东方杂志》由半月刊改为月刊,1948年12月,《东方杂志》在出版完第44卷第12号后停刊,彻底走完了它的人生。

办刊宗旨与改版

在四十多年的沧桑历程中,《东方杂志》的办刊宗旨也在一直发生着变化。

创刊号

《东方杂志》在创刊号时的宗旨为“启导国民,联络东亚”,带有鲜明的启蒙主义色彩和立足东方的办刊立场。这种宗旨的确立与严复梁启超等倡导的“开民智”的新民思潮有关,也与1904年发生的日俄战争有关,但联络东亚的亲日立场逐渐被淡化,倒是启导国民的宗旨得以长时间的延续。

初期改良

1908年《东方杂志》第5年第7期进行了第一次改良。此次改良是应清政府宪政改革的需要,对栏目进行了调整,记载”列为第一。1910年3月第7年第1期,《东方杂志》又进行了第二次改良,只是栏目前后顺序进行了一些变化,并没有太大的改动。因而在《东方杂志》的编辑史上也没有产生多少影响。

进入新时代

1911年第8卷第1号出版,标志着《东方杂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东方杂志》的编排方法发生了变化。之前的杂志都是标“第几年第几期”,从第8卷开始以“第几卷第几号”编排。其二是在杜亚泉的主持下,《东方杂志》“扩充篇幅,增加图版,广征名家之撰述,博采东西之论著,萃世界政学文学之精华,为国民研究讨论之材料,借以鼓吹东亚大陆之文明,餍足读者诸君之希望”,各类文章以“启人知识助人兴趣为主”。办刊宗旨与早期略有变化,启导国民更加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加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播和中西文化的探讨。这次改版标志着《东方杂志》开始告别早期的选报性质,走上撰述为主、栏目设置更加科学的现代刊物之路。

外界影响

1915年之后,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新青年》的激进立场相比,《东方杂志》显得过于持重与保守,因而受到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的攻击。在外界持续不断的压力之下,商务印书馆被迫将杜亚泉撤换,对《东方杂志》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版。1919年12月第16卷12号《东方杂志》发表变更体例公告,提出为适应时势变化,决定变更体例,但“宗旨无甚改变”,只是给读者带来更多便利。

重新定位

1943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停刊的《东方杂志》再次复刊,编辑者换为苏继庼。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王云五在《复刊词》中为《东方杂志》做了重新定位,表明“阐明学术”成为《东方杂志》新的指导思想。同时他还指出:刊物之品质,乃随一国之学术与其国民知识之进展而进展着”,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东方杂志》开始以发表学术性研究性文章为主,成为一个综合性学术刊物。但是只剩下严肃学术文章的《东方杂志》已经失去了先前的朝气和活力,开始变得老气横秋。仅从这样的气象看来,《东方杂志》已经走入了末路,停刊也只是早晚的事情了。

意义

《东方杂志》是旧中国寿命最长的一份杂志,也是商务期刊方阵中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被誉为“杂志中的杂志”。 多年来,《东方杂志》始终以启导国民为宗旨,寻求民族出路为重,致力于开启民智、联络东亚,努力介绍知识和传播文化。当时国内各个领域的佼佼者无一不在上面留下脚印,近现代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一一在上面轮番上演,全景式的记录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近现代史,堪称半个世纪中国的缩影。

參看

外部連結

  • 卢淑樱:〈图像、杂志与反日情绪——以《东方杂志》(1928—1937)为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方杂志, 由商务印书馆创刊于1904年3月11日, 停刊于1948年12月, 后曾于1967年在台湾复刊, 于1990年停刊, 是民国时期的人文综合杂志, 先后辟有社说, 谕旨, 内务, 军事, 外交, 教育, 实业, 小说等15个栏目, 抗战中曾转移到长沙, 香港, 抗战后返回, 徐珂, 孟森, 陈仲逸, 杜亚泉, 陶惺存, 钱智修, 胡愈之, 李圣五, 郑允恭, 苏继庼先后主编, 東方雜誌類型雜誌出版商商務印書館創刊日1904年3月11日, 1904, 停刊日1948年12月, 1948, 語言中文, 目录,. 东方杂志 由商务印书馆创刊于1904年3月11日 停刊于1948年12月 后曾于1967年在台湾复刊 于1990年停刊 是民国时期的人文综合杂志 先后辟有社说 谕旨 内务 军事 外交 教育 实业 小说等15个栏目 抗战中曾转移到长沙 香港 抗战后返回 徐珂 孟森 陈仲逸 杜亚泉 陶惺存 钱智修 胡愈之 李圣五 郑允恭 苏继庼先后主编 東方雜誌類型雜誌出版商商務印書館創刊日1904年3月11日 1904 03 11 停刊日1948年12月 1948 12 語言中文 目录 1 时代背景 2 创刊 3 停刊与复刊 3 1 辛亥革命的爆发 3 2 一 二八事变 3 3 八 一三事变 3 4 太平洋战争爆发 4 办刊宗旨与改版 4 1 创刊号 4 2 初期改良 4 3 进入新时代 4 4 外界影响 4 5 重新定位 5 意义 6 參看 7 外部連結时代背景 编辑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社会转折点 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到来 中国遭遇了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与民族生存危机同时到来的 是中国的政治危机和文化危机 东方杂志 的创刊正是以这三大危机为背景的 另外从社会角度来说 东方杂志 的创刊正处于维新变法失败 庚子事变之后以及日俄战争期间 东方杂志 起于新民思潮中 与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和新民文化思潮有密切关系 所以很长时间以来 东方杂志 都被看做维新派的刊物 创刊 编辑1903年12月 在新合资成立的商务印书馆首次编译会议上 夏瑞芳提议要创办一本综合类的杂志 得到了张元济等与会者的支持 经过前期的多项准备工作 1904年3月11日 清光绪三十年农历甲辰年正月二十五 正式出刊 原刊名拟定为 东亚杂志 因得知与德国驻沪领事馆的德文杂志 东亚杂志 重名 于是改称为 东方杂志 停刊与复刊 编辑受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的影响 东方杂志 共经历了四次停刊 辛亥革命的爆发 编辑 1911年11月15日出完第8卷第9号后停刊 1912年4月1日第8卷第10号出版 标志着其复刊 此次停刊历时四个半月 在此之前 东方杂志 在政治立场上主张君主立宪制 一度是清廷宪政改革的主要舆论阵地 由孟森主持 辛亥革命的爆发打破了立宪梦 东方杂志 也被迫调整了自己的政治立场 成为共和制的拥护者与支持者 一 二八事变 编辑 1932年2月1日出完第29卷3号停刊 1932年10月16日第29卷4号复刊 此次停刊历时八个半月 商务印书馆提出了 为国难而牺牲 为文化而奋斗 的口号 在最短的时间内 恢复了 东方杂志 的出版 作为商务印书馆所出刊物最先复刊的刊物 可见其重要地位 八 一三事变 编辑 按编者的说法 第34卷第16号已经准备如期付印 但由于事变的发生 所有梓版未能从制版厂去除 所幸稿件尚在 所以拖延了两期后于1937年9月底 将第16 17号合并出版 由于停刊时间短 所以未对杂志产生太大影响 太平洋战争爆发 编辑 1941年11月15日出完第38卷第22号后停刊 1943年3月15日第39卷1号复刊 此次停刊共计一年四个月 是 东方杂志 历史上最长时间的一次停刊 商务印书馆的香港工厂全部为敌人所夺 重庆工厂又有待整理和扩充 因此停刊 复刊时 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王云五发表了专门的 复刊词 介绍了 东方杂志 悠久的历史和所遭受的磨难 这次停刊对 东方杂志 有着深远的影响 标志着 东方杂志 开始进入它的衰落期 维持期 从1947年7月开始 东方杂志 由半月刊改为月刊 1948年12月 东方杂志 在出版完第44卷第12号后停刊 彻底走完了它的人生 办刊宗旨与改版 编辑在四十多年的沧桑历程中 东方杂志 的办刊宗旨也在一直发生着变化 创刊号 编辑 东方杂志 在创刊号时的宗旨为 启导国民 联络东亚 带有鲜明的启蒙主义色彩和立足东方的办刊立场 这种宗旨的确立与严复 梁启超等倡导的 开民智 的新民思潮有关 也与1904年发生的日俄战争有关 但联络东亚的亲日立场逐渐被淡化 倒是启导国民的宗旨得以长时间的延续 初期改良 编辑 1908年 东方杂志 第5年第7期进行了第一次改良 此次改良是应清政府宪政改革的需要 对栏目进行了调整 记载 列为第一 1910年3月第7年第1期 东方杂志 又进行了第二次改良 只是栏目前后顺序进行了一些变化 并没有太大的改动 因而在 东方杂志 的编辑史上也没有产生多少影响 进入新时代 编辑 1911年第8卷第1号出版 标志着 东方杂志 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其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 东方杂志 的编排方法发生了变化 之前的杂志都是标 第几年第几期 从第8卷开始以 第几卷第几号 编排 其二是在杜亚泉的主持下 东方杂志 扩充篇幅 增加图版 广征名家之撰述 博采东西之论著 萃世界政学文学之精华 为国民研究讨论之材料 借以鼓吹东亚大陆之文明 餍足读者诸君之希望 各类文章以 启人知识助人兴趣为主 办刊宗旨与早期略有变化 启导国民更加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 更加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播和中西文化的探讨 这次改版标志着 东方杂志 开始告别早期的选报性质 走上撰述为主 栏目设置更加科学的现代刊物之路 外界影响 编辑 1915年之后 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与 新青年 的激进立场相比 东方杂志 显得过于持重与保守 因而受到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的攻击 在外界持续不断的压力之下 商务印书馆被迫将杜亚泉撤换 对 东方杂志 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版 1919年12月第16卷12号 东方杂志 发表变更体例公告 提出为适应时势变化 决定变更体例 但 宗旨无甚改变 只是给读者带来更多便利 重新定位 编辑 1943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停刊的 东方杂志 再次复刊 编辑者换为苏继庼 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王云五在 复刊词 中为 东方杂志 做了重新定位 表明 阐明学术 成为 东方杂志 新的指导思想 同时他还指出 刊物之品质 乃随一国之学术与其国民知识之进展而进展着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 东方杂志 开始以发表学术性研究性文章为主 成为一个综合性学术刊物 但是只剩下严肃学术文章的 东方杂志 已经失去了先前的朝气和活力 开始变得老气横秋 仅从这样的气象看来 东方杂志 已经走入了末路 停刊也只是早晚的事情了 意义 编辑 东方杂志 是旧中国寿命最长的一份杂志 也是商务期刊方阵中当之无愧的 龙头老大 被誉为 杂志中的杂志 多年来 东方杂志 始终以启导国民为宗旨 寻求民族出路为重 致力于开启民智 联络东亚 努力介绍知识和传播文化 当时国内各个领域的佼佼者无一不在上面留下脚印 近现代重大的政治 经济 文化一一在上面轮番上演 全景式的记录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近现代史 堪称半个世纪中国的缩影 參看 编辑阮毅成 商務印書館外部連結 编辑卢淑樱 图像 杂志与反日情绪 以 东方杂志 1928 1937 为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东方杂志 amp oldid 6622102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