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朱诺号

朱諾號(英語:Juno)是NASA环绕木星太空探测器。它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建造,和由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营运。作为新疆界計畫的一部分,太空探测器於2011年8月5日被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5],并于2016年7月5日进入木星的极轨道[2][6]。探测的持续时间为20个月[7]。完成任务后,“朱諾號”将脱离轨道进入木星的大气层[7]

朱諾號
Juno
朱諾號的想像圖
所属组织美國太空總署
主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
任务类型探測衛星
掠过对象地球
环绕对象木星
入轨时间2016年8月[1]
绕轨圈数37 (规划中)[2][3]
发射时间2011年8月5日 (2011-08-05)[1]
发射手段Atlas V 551 (AV-029)
发射地点 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SLC-41基地
任务时长6地球年(巡航5年、探測1年)
COSPAR IDJUNO
SATCAT no.37773
官方网站SWRI, NASA
质量3,625 kg[1]
动力兩個55 amp/hr 鋰離子電池[4]
轨道参数
轨道类型極軌道
近拱点4,300 km
携带仪器
主要仪器微波輻射計、木星極光紅外成像儀、高級星光羅盤、木星極光分佈實驗、木星高能粒子探測儀器、無線電及電漿波探測器、紫外成像光譜攝制儀、朱諾相機
图像分辨率(JunoCam) 15 km/px

朱诺号已于東八區时间2016年7月5日到达木星。探測器將放置在繞極軌道,研究木星的組成、重力場磁場磁層和磁極。朱諾號也要搜索和尋找這顆行星是如何形成的線索,包括是否有固態核心、存在木星大氣層深處的水量、質量的分布、風速可以達到618公里每小時(384英里每小時)的深度[8]

朱诺号是进入木星轨道的第二个飛行器,而第一个为核动力伽利略号探测器(1995-2003年)[7]。與所有早期的飛行器與外部行星不同[7],朱诺号僅由太陽能陣列提供動力,太陽能陣列通常被用于环繞地球運行的衛星和在內太陽系進行工作的的衛星,而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通常用於外太陽系和太陽系的任務。然而,對於朱諾号來說,已部署在行星探测器上的三個最大的太陽能陣列翼在穩定飛行器以及發電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9]

命名

朱諾號的名稱來自古希臘羅馬神話。天神朱比特造出一層雲霧,以遮掩他的淘氣之舉,而他的妻子,朱諾,能夠看穿層層雲霧,以見識朱比特的真面目。

——NASA[10]

朱諾號任務 (JUNO) 為「木星近極軌道器」(JUpiter Near-polar Orbiter) 的逆向縮寫[11]於2005年被選為繼新視野號之後,新疆界計畫中的第二個任務,因此有時也被稱為「新疆界二號」,但不可與新視野二號(一個未實施的構想)所混淆。

任務摘要

朱諾號花費5年的時間巡航到木星,預計並成功於2016年7月4日(UTC+0)抵達。這艘探測器旅行的總距離大約28億公里(17億4,000萬英里,18.7AU)[12],並以20個地球月的時間環繞木星37圈。朱諾號的航程在2011年8月5日發射後約兩年(2013年10月12日),再度接近地球軌道,藉由地球的重力助推提升速度[13]。在飛掠過地球之後不久,朱諾號就進入安全模式,向与木星會合的路徑上前進[14]。在2016年7月4日,探測器點火減速,以進入一週期14日的木星極軌道

一旦朱諾號進入週期为14日的該軌道,紅外線微波的儀器將開始測量來自木星大氣層內深處發射出的熱輻射。通過這些觀測將可以評估水的豐度和分布,還有氧成分。通過填补木星成分缺失的這一塊拼圖,可以深入了解木星起源。朱諾號也將研究驅動木星大氣環流的對流和模式。朱諾號的其它儀器也將收集有關木星重力場、極性和磁層的資料。

2018年6月7日,NASA公佈朱諾號的主要科學任務將延長至2021年7月[15]。屆時朱諾號將脫離軌道,以受控形式衝入木星的外層大氣層焚毀[16][17],以消除任何影響和污染木星衛星的可能[18]。 朱諾號將從最近距離觀察太陽系最大衛星木衛三, 預計美東時間 6 月 7 日下午 1 時 35 分從距木衛三地表僅 1,038 公里的高度飛越,新拍攝的照片將可與 20 年前伽利略號和40 年前航海家號的舊照片進行比較,

飛行軌跡

發射

 
'朱諾號'的航行路徑,刻度線的間隔為30天。

擎天神五號(AV-029)使用俄羅斯設計的RD-180為主引擎,動力由煤油液態氧提供,並在點火前3.8秒時使用5個固體火箭助推器(solid rocket booster,SRBs)。大約在飛行1分33秒後,兩個燃盡的助推器先被拋棄,再1.5秒後,剩餘的三個助推器也被拋棄。大約飛行3分24秒時,已經穿越最濃厚的大氣層,溫度也低於預定限額時,保護朱諾號的的酬載整流罩分離。擎天神五號主發動機在升空後4分26秒切斷。16秒後,第二節的半人馬座火箭點燃,燃燒了大約6分鐘,將衛星放入初始暫駐軌道[19]

探測器在滑行30分鐘後,半人馬座火箭再度點燃9分鐘,將探測器放入地球逃逸軌道。

半人馬座火箭分離前,啟動反應引擎使朱諾號以1.4RPM旋轉。大約發射後54分鐘,探測器與半人馬座火箭分離,開始伸展他的太陽能電池板。在太陽能電池板完成布署之後,朱諾號的電池開始充電。成功佈署的太陽能電池板使朱諾號的自轉速度降為原來的三分之二。探測器的自轉確保在航行中的穩定,讓探測器上所有的儀器都能夠觀察到木星[18][20]

到木星的航程需要耗費五年的時間,包括在2013年10月9日過境地球进行重力助推[21][22]。在2013年8月12日,朱諾號已經完成前往木星的一半航程。當它抵達木星系統,朱諾號將旅行大約19天文單位的距離[23]

軌道和環境

 
朱諾號的細長軌道。

朱諾號計畫的軌道在極地的高度是4,300公里(2,672英里),在赤道則遠遠超出卡利斯多的高離心橢圓繞極軌道[24]

這種類型的軌道可以避免探測器長期與木星的輻射帶接觸,避免傷害到探測器的電子儀器和太陽能電池板[24]。"朱諾抗輻射拱頂"使用1厘米厚的金屬做牆壁,也有助於保護和遮罩朱諾的電子儀器[25],探測器計畫至少要運行木星的繞極軌道33圈。每圈的時間從11天至14天不等。

离轨和解体

朱诺号被计划在第37次环绕轨道期间达到任务的结束,并且执行受控的离轨坠入木星的大气层而解体。

费用

朱诺号最初被提议在2009年6月发射的开销约为7亿美元(2003财政年度)。NASA的预算限制造成推迟到2011年8月,并在宇宙神5號運載火箭船上以551配置发射。截至2011年6月,探险任务被预计在其一生的花费为11亿美元[26][需要更新]

科學目標

 
哈伯太空望遠鏡紫外線下的木星極光影像。明亮的磁通管條紋和斑點連接到木星最大的衛星(埃歐:在明亮的磁通管最左邊,佳利美德在中間,歐羅巴是右邊的點)。

朱諾號攜帶的科學儀器套件將:

  • 確定比例,有效的測量木星上水的豐度,這將有助於釐清現行理論中有關氣體巨星的木星是在太陽系的何處形成。
  • 獲得更好的木星核心質量評估,也將有助於釐清氣體巨星於太陽系何處形成的現行理論。
  • 精確的繪製木星引力場圖,以確定木星內部的質量分布,包括其結構和動態等屬性。
  • 精確測繪木星的磁場,評估其起源和結構場,以及在木星的多深處創造出磁場。這個實驗也將有助於科學家瞭解基本物理學的發電機原理
  • 測繪大氣成分、溫度、結構、雲的不透明度和動力學變化,在所有的緯度上達到壓力超過100(10MPa;1,450磅/平方英寸)。
  • 探索木星極地的磁層極光的三維結構和特徵[27]
  • 測量由木星的角動量造成的參考系拖曳,也稱為冷澤-提爾苓進動[28][29],和可能的廣義相對論效應與木星自轉連接的一個新測試[30]

科學儀器

朱諾號的任務要靠負載在探測器的九項儀器來完成:[31][32][33][34][35]

插图 儀器名稱 縮寫 說明
 
微波輻射計
MWR
輻射計主要探討木星大氣層深處波長從13釐米至50釐米的無線電波,使用6個獨立的輻射計測量木星的熱排放。
 
木星極光紅外成像儀(Jovian Infrared Auroral Mapper)
JIRAM
JIRAM主要目的是研究壓力在5-7帕(72-102磅/平方英寸)的木星上層大氣層,以2-5μm的中紅外線波段波長,間隔的使用光譜儀和成像儀。
  • 專案負責人:Angioletta Coradini
  • INAF
 
磁強計
MAG
研究磁場的目的有三個:磁場的圖像、確定木星內部的動力學、和測定磁氣圈的三維結構。磁強計的實驗包括通量閘磁強計(Flux Gate Magnetometer,FGM),它測量磁場的強度和方向,同時高級恆星羅盤(Advanced Stellar Compass,ASC)將監督磁強計的感應器組成和指向。
 
重力科學
GS
重力科學將利用通訊系統執行都卜勒跟蹤,以研究木星的質量屬性。重力科學的儀器是分散的,它包括在探測器上的X波段和Ka波段的傳輸器和在加州金石深太空網路的34米天線。
  • 專案負責人:John Anderson
  • 噴射推進實驗室
  • 專案研究員(Juno's Ka-band Translator KaT):Luciano Iess
  • 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
 
木星極光分布實驗(Jovian Auroral Distribution Experiment)
JADE
JADE將解析木星極光的電漿結構:通過測量在極區的木星磁層分布的微粒和成分的角度、能量和成分。
 
木星高能粒子探測儀(Jovian Energetic Particle Detector Instrument)
JEDI
JEDI將測量氧氣和其它離子在木星極區磁層的能量和角分布。
 
無線電及電漿波探測器(Radio and Plasma Wave Sensor)
Waves
這件儀器將確認木星極光電流區域和確認木星無線電波輻射,還有測量的極光粒子加速時通過極光區域的無線電和電漿光譜。
 
紫外線成像光譜儀(Ultraviolet Imaging Spectrograph)
UVS
在探測儀繞行木星的每一圈,當光譜儀的狹縫看到木星時,UVS 將記錄檢測到的紫外線光子波長、位置、和抵達時間。使用1024 × 256的微通道板(micro channel plate,MCP)探測器,它將提供在極區磁層的極光發射影像紫外線光譜圖像。
 
朱諾相機(JunoCam)
JCM
可見光相機/望遠鏡,包括方便教育和公眾宣傳的有效負載。原本認為因為木星破壞性的輻射和磁場影響,探測器進入軌道第8圈時相機將會損壞。但直到2018年2月7日(探測器進入軌道第11圈),相機依舊可以正常運作[36]
  • 專案負責人:Michael C. Malin
  • 馬里蘭太空科學系統

操作部件

太陽電池板

 
朱诺号太阳能电池板照明试验

朱諾號是第一艘使用太陽電池板取代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RTGs)為探測木星的太空船提供電力。之前的先鋒10號先鋒11號航海家計畫尤里西斯號卡西尼-惠更斯號新視野號伽利略號都是使用RTGs。一旦進入繞行木星的軌道,朱諾號最多只能獲得在地球上可以得到的4%的陽光[4],但在全球都缺乏鈽-238的環境下[37][38][39][40],而過去幾十年來太陽電池板的技術和效率取得的進展,使它能在距離太陽5天文單位,以經濟的尺寸從太陽電池板提供足夠的動力。

朱諾號使用對稱排列在探測器周圍空間的三組太陽電池板陣列,在探測器脫離地球大氣層後不久就會佈署該陣列。兩個陣列各有四個絞接的部分,第三個陣列有三段,而以磁強計取代第四段。每個小組或陣列是2.7米(8.9英尺)寬,8.9米(29英尺)長[41],是NASA有史以來最大的深空探測器[42]。為了便於發射時的配載,其中一個電池板略窄於其它的。較小的電池板是2.091米(6.86英尺)寬,這些陣列的總面積是60平方米(650平方英尺)。如果這些陣列在地球以最大效益進行操作,它們可以產生12-14千瓦的電力。三個陣列加起來的總重量將近750磅(340公斤)[43]。朱諾號抵達木星,將只能產生486瓦,而輻射會使電池降為420瓦[44]。除了短時間的引擎操作之外,太陽電池板將留在陽光下持續地提供動力給探測器。

中央能源分配和驅動單元器將監控太陽電池板以及充電時多餘的可用電力,將動力分配給儀器、加熱器和實驗感應器。兩個55 安培-小時的鋰離子電池將提供太空船經過日食區域時的動力,這些電池都能夠承受木星的高輻射環境[4]

遠距離通訊

朱諾號的遠距離通訊系統與新視野號有比卡西尼號更多的共同點。朱諾號支援音效故障信號的巡航模式,但預計它很少會使用。通訊是透過深空網路的70米天線利用X波段直接連結[4]。朱諾號的命令和資料處理器包括一個能提供〜50Mbit/s輸送量的飛行電腦。重力科學系統使用的X波段和Ka波段都卜勒追蹤具有自動切換的功能。

推進系統

朱諾號的主引擎使用在英國韋斯科特(Westcott)AMPAC-ISP產製造的雙推進劑 LEROS 1b[45]。它使用聯氨四氧化二氮推進,提供645牛頓的推力。它固定在探測器的本體,提供主要的燃燒。引擎球被封閉在碎片遮罩。朱諾號使用裝上12個噴嘴的四個單元推進劑組成的反應控制系統(reaction control system,RCS)。這些推進器用於太空船的姿態控制和執行彈道軌道的機動修正[4]

 
朱諾號的3D模型

伽利略的銘牌和樂高小雕像

 
伽利略的徽章

朱諾號帶有一個向伽利略致敬的銘牌前往木星。這個銘牌由義大利太空總署提供,它的尺寸是2.8乘2英寸(7.1乘5.1厘米),由航空等級的鋁製作,重量為6克(0.21盎司)[46]。這個銘牌描繪的是伽利略在1610年1月觀測木星的手稿,稍後成為伽利略衛星的文字,和伽利略的肖像[46]。文字的翻譯如下:

在11日它是這樣的形態,最靠近木星的這顆小星只有其它幾顆的一半大小,並且也非常靠近其它的,而在前一天晚上這三顆星看起來是一樣的,彼此間的距離也相等。所以,很明顯的在木星周圍有三顆運動著的星星,是在這之前未曾見到的。

這艘探測器還載了三個樂高人偶像,分別代表伽利略、朱比特(羅馬神話的木星之神)以及他的妻子朱諾。在羅馬神話中,朱比特在自身的四周拉起了雲彩做帷幕,以隱藏它的惡作劇。從奧林匹斯山,朱諾可以看穿雲霧,揭露她丈夫的本性。朱諾執著放大鏡作為追求真理的標誌,朱比特則手握閃電的標記。第三個樂高機組成員是伽利略,在旅程中帶著他的望遠鏡和天球[47]

大多數的樂高玩具都是塑膠做的,然而為了捱過太空旅行的極端條件,這三個人偶是特別以製成的[48]

時間表

 
2013年10月,朱諾相機於掠過地球時拍攝的地球。
  • 2011年8月5日:發射
  • 2013年10月9日:掠過地球
  • 2016年7月4日:抵達木星,預計以繞極軌道繞行木星33圈。
  • 2018年6月7日:NASA確認朱諾號主要科學任務將延長至2021年7月。
  • 2021年6月7日:掠過木衛三,距地表僅 1,038 公里。

图片

时间轴

日期(UTC 事件
2011年8月 探測器發射升空
2012年8月 轨迹修正[49]
2012年9月
2013年10月 飞掠地球加速(从 78,000英里每小時(126,000公里每小時) 到 93,000英里每小時(150,000公里每小時))[50]
2016年7月5日 抵达木星和极轨插入(第1次环绕轨道)[16]
2016年8月27日 13:44 第一近木點[51]
2016年10月19日 第二近木點:計劃減少機動,但主發動機沒有按預期運行[52]
2016年12月11日 17:04 第三近木點[53][54]
2017年2月2日 12:57 第四近木點[54][55]
2017年3月27日 08:52 第五近木點
2017年5月19日 06:00 第六近木點
2017年7月11日 第七近木點 : 近距離觀測木星大紅斑[56][57]
2017年9月1日 第八近木點 : 預計JunoCam最快故障的時間
2017年10月24日 第九近木點
2017年12月16日 第十近木點
2018年2月7日 第十一近木點
2018年4月1日 第十二近木點
2018年5月24日 第十三近木點
2018年7月16日 第十四近木點
2018年9月7日 第十五近木點
2018年10月29日 第十六近木點
2018年12月21日 第十七近木點
2019年2月12日 第十八近木點
2019年4月6日 第十九近木點
2019年5月29日 第二十近木點
2019年7月21日 第二十一近木點
2018年9月12日 第二十二近木點
2019年11月3日 第二十三近木點
2019年12月26日 第二十四近木點
2020年2月17日 第二十五近木點
2020年4月10日 第二十六近木點
2020年6月2日 第二十七近木點
2020年7月25日 第二十八近木點
2020年9月16日 第二十九近木點
2020年11月8日 第三十近木點
2020年12月30日 第三十一近木點
2021年2月21日 第三十二近木點
2021年4月15日 第三十三近木點
2021年6月7日 第三十四近木點,飛越木衛三[58]
2021年7月20日 第三十五近木點
預計2021年至2024年 2022近距离掠过木卫二,2024近距离掠过木卫一

結束觀測任務,以受控方式墜入木星

木星圖像庫

相關條目

任務建議(提案)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Juno Mission to Jupiter (PDF). NASA: 2. 04/09 [2011-04-05]. (原始内容 (PDF)于2018-12-25). 
  2. ^ 2.0 2.1 Chang, Kenneth. NASA's Juno Spacecraft Enters Jupiter's Orbit.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7-05 [2016-07-05]. (原始内容于2019-05-02). 
  3. ^ Greicius, Tony. Juno – Mission Overview. NASA. 2015-09-21 [2015-10-02]. (原始内容于2020-04-30). 
  4. ^ 4.0 4.1 4.2 4.3 4.4 . Spaceflight 101. 2011 [2011-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5). 
  5. ^ Dunn, Marcia. NASA probe blasts off for Jupiter after launch-pad snags. MSN. 2011-08-05 [2011-08-31]. (原始内容于2012-11-05). 
  6. ^ Chang, Kenneth. NASA's Juno Spacecraft Will Soon Be in Jupiter's Grip.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6-28 [2016-06-30]. (原始内容于2018-08-14). 
  7. ^ 7.0 7.1 7.2 7.3 Mission Jupiter, narrator Dan Riskin, Science Channel broadcast, 12:06 am July 6, 2016 (EDST, Verizon)
  8. ^ Winds in Jupiter's Little Red Spot almost twice as fast as strongest hurricane. [2015-08-15]. (原始内容于2021-03-17). 
  9. ^ NASA – Juno's Solar Cells Ready to Light Up Jupiter Mission. www.nasa.gov. [2015-10-04]. (原始内容于2020-04-26). 
  10. ^ NASA's Juno Spacecraft Launches to Jupiter. NASA. 2011-08-05 [2011-08-05]. (原始内容于2020-04-26). 
  11. ^ Mission Acronyms & Definitions (PDF). NASA. [2016-04-30]. (原始内容 (PDF)于2020-09-25). 
  12. ^ Dunn, Marcia. NASA going green with solar-powered Jupiter probe. USA Today. 2011-08-01 [2015-08-15]. (原始内容于2011-08-03). 
  13. ^ NASA's Shuttle and Rocket Launch Schedule. NASA. [2011-02-17]. (原始内容于2019-01-29). 
  14. ^ Chang, Alicia. Juno: Jupiter-bound NASA spacecraft runs into problem after Earth flyby. Toronto: The Star. 2013-10-09 [2013-10-10]. (原始内容于2021-03-17). 
  15. ^ Greicius, Tony. NASA Re-plans Juno’s Jupiter Mission. NASA. 2018-06-06 [2018-06-11]. (原始内容于2020-11-09) (英语). 
  16. ^ 16.0 16.1 Greicius, Tony. Juno - Mission Overview. NASA.gov. 2015-05-07 [2015-06-20]. (原始内容于2020-04-30). 
  17. ^ Juno – Mission Inf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s April 18, 2011
  18. ^ 18.0 18.1 Juno Mission Profile & Timeline. [2016-07-05]. (原始内容于2021-03-17). 
  19. ^ Atlas/Juno launch timeline. 2011-07-28 [2011-08-08]. (原始内容于2021-03-17). 
  20. ^ Juno's Solar Cells Ready to Light Up Jupiter Mission. [2015-08-16]. (原始内容于2020-04-26). 
  21. ^ Juno Spacecraft Overview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0-01-02. Juno – NASA's Second New Frontiers Mission to Jupiter. Accessed August 6, 2011
  22. ^ Atlas/Juno launch timeline. Spaceflight Now. 2011-07-28 [2015-08-16]. (原始内容于2021-03-17). 
  23. ^ NASA's Juno is Halfway to Jupiter. NASA. 2013-08-12 [2013-08-12]. (原始内容于2021-03-17). 
  24. ^ 24.0 24.1 Moomaw, Bruce. Juno Gets A Little Bigger With One More Payload For Jovian Delivery. SpaceDaily. 2007-03-11 [2011-08-31]. (原始内容于2021-01-26). 
  25. ^ Setting up Juno's Radiation Vault. NASA. 2010-07-12 [2011-04-05]. (原始内容于2021-03-17). 
  26. ^ Cureton, Emily Jo. . Big Bend Now. 2011-06-09 [201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5). 
  27. ^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2008-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6). 
  28. ^ Iorio, L. Juno, the angular momentum of Jupiter and the Lense–Thirring effect. New Astronomy. August 2010, 15 (6): 554–560. Bibcode:2010NewA...15..554I. arXiv:0812.1485 . doi:10.1016/j.newast.2010.01.004. 
  29. ^ Helled, R.; Anderson, J.D.; Schubert, G.; Stevenson, D.J. Jupiter's moment of inertia: A possible determination by Juno. Icarus. December 2011, 216 (2): 440–448. Bibcode:2011Icar..216..440H. arXiv:1109.1627 . doi:10.1016/j.icarus.2011.09.016. 
  30. ^ Iorio, L. A possible new test of general relativity with Juno. Classical and Quantum Gravity. doi:10.1088/0264-9381/30/19/195011. 
  31. ^ . Wisconsin University-Madison. [2008-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6). 
  32. ^ (PDF). JPL. [2011-02-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21). 
  33. ^ .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2011-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6). 
  34. ^ Juno Launch: Press Kit August 2011 (PDF). NASA: 16–20. [2011-12-20]. (原始内容 (PDF)于2011-10-25). 
  35. ^ (PDF). Laboratorio di Radio Scienza del Dipartimento di Ingegneria Meccanica e Aerospaziale, università "Sapienza". 2013 [2015-08-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36. ^ Alan Boyle. Fresh raw imagery from NASA’s Juno orbiter puts Jupiter’s fans in 11th heaven. 2018-02-09. (原始内容于2021-03-17). 
  37. ^ David Dickinson. US to restart plutonium production for deep space exploration. Universe Today. 2013-03-21 [2015-02-15]. (原始内容于2021-03-17). 
  38. ^ Greenfieldboyce, Nell. Plutonium Shortage Could Stall Space Exploration. NPR. [201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2). 
  39. ^ Greenfieldboyce, Nell. The Plutonium Problem: Who Pays For Space Fuel?. NPR. [2013-12-10]. (原始内容于2021-03-17). 
  40. ^ Wall, Mike. Plutonium Production May Avert Spacecraft Fuel Shortage. [201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2). 
  41. ^ Juno Solar Panels Complete Testing. [2015-08-19]. (原始内容于2021-03-23). 
  42. ^ NASA's Juno Spacecraft Launches to Jupiter. [2011-08-06]. (原始内容于2020-04-26). 
  43. ^ Juno's Solar Cells Ready to Light Up Jupiter Mission. [2014-06-19]. (原始内容于2014-12-25). 
  44. ^ . Machine Design. [2010-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31). 
  45. ^ Amos, Jonathan. Juno Jupiter probe gets British boost. BBC News. 2012-09-04 [2012-09-04]. (原始内容于2021-03-17). 
  46. ^ 46.0 46.1 Juno Jupiter Mission to Carry Plaque Dedicated to Galileo. NASA. 2011-08-03 [2011-08-05]. (原始内容于2020-05-08). 
  47. ^ Juno Spacecraft to Carry Three Figurines to Jupiter Orbit. NASA. 2011-08-03 [2011-08-05]. (原始内容于2020-05-08). 
  48. ^ Peter Pachal. Jupiter Probe Successfully Launches With Lego On Board. PC Magazine. 2011-08-05 [2015-08-21]. (原始内容于2018-12-19). 
  49. ^ Juno's Two Deep Space Maneuvers are 'Back-To-Back Home Runs'. NASA News. 2012-09-17 [2015-10-12]. (原始内容于2020-04-26). 
  50. ^ Juno Earth Flyby - Oct. 9, 2013. NASA. [2016-07-04]. (原始内容于2020-04-26). 
  51. ^ Agle, D. C.; Brown, Dwayne; Cantillo, Laurie. NASA's Juno Successfully Completes Jupiter Flyby. NASA. 2016-08-27 [2016-10-01]. (原始内容于2021-03-09). 
  52. ^ Mission Prepares for Next Jupiter Pass. Mission Juno.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2016-10-14 [2016-10-15]. (原始内容于2021-03-17). 
  53. ^ Agle, D. C.; Brown, Dwayne; Cantillo, Laurie. NASA Juno Mission Completes Latest Jupiter Flyby. NASA /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016-12-12 [2016-12-12]. (原始内容于2017-05-17). 
  54. ^ 54.0 54.1 Thompson, Amy. NASA's Juno Spacecraft Preps for Third Science Orbit. Inverse. 2016-12-10 [2016-12-12]. (原始内容于2021-03-17). 
  55. ^ It's Never 'Groundhog Day' at Jupiter. NASA /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017-02-01 [2017-02-04]. (原始内容于2020-09-22). 
  56. ^ Alexandra Witze. Jupiter’s secrets revealed by NASA probe. nature. 2017-05-25. (原始内容于2021-03-17). 
  57. ^ Juno update: 53.5-day orbits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more Marble Movie. www.planetary.org. [2018-06-11]. (原始内容于2020-04-26) (英语). 
  58. ^ NASA's Juno Mission Expands Into the Future. NASA. 2021-01-13 [2021-01-13]. (原始内容于2021-01-13). 

外部連結

朱诺号, 朱諾號, 英語, juno, 是nasa环绕木星的太空探测器, 它由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建造, 和由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营运, 作为新疆界計畫的一部分, 太空探测器於2011年8月5日被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并于2016年7月5日进入木星的极轨道, 探测的持续时间为20个月, 完成任务后, 朱諾號, 将脱离轨道进入木星的大气层, 朱諾號juno朱諾號的想像圖所属组织美國太空總署主制造商洛克希德, 马丁任务类型探測衛星掠过对象地球环绕对象木星入轨时间2016年8月, 绕轨圈数37, 规划中, 发. 朱諾號 英語 Juno 是NASA环绕木星的太空探测器 它由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建造 和由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营运 作为新疆界計畫的一部分 太空探测器於2011年8月5日被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5 并于2016年7月5日进入木星的极轨道 2 6 探测的持续时间为20个月 7 完成任务后 朱諾號 将脱离轨道进入木星的大气层 7 朱諾號Juno朱諾號的想像圖所属组织美國太空總署主制造商洛克希德 马丁任务类型探測衛星掠过对象地球环绕对象木星入轨时间2016年8月 1 绕轨圈数37 规划中 2 3 发射时间2011年8月5日 2011 08 05 1 发射手段Atlas V 551 AV 029 发射地点 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SLC 41基地任务时长6地球年 巡航5年 探測1年 COSPAR IDJUNOSATCAT no 37773官方网站SWRI NASA质量3 625 kg 1 动力兩個55 amp hr 鋰離子電池 4 轨道参数轨道类型極軌道近拱点4 300 km携带仪器主要仪器微波輻射計 木星極光紅外成像儀 高級星光羅盤 木星極光分佈實驗 木星高能粒子探測儀器 無線電及電漿波探測器 紫外成像光譜攝制儀 朱諾相機图像分辨率 JunoCam 15 km px朱诺号已于東八區时间2016年7月5日到达木星 探測器將放置在繞極軌道 研究木星的組成 重力場 磁場 磁層和磁極 朱諾號也要搜索和尋找這顆行星是如何形成的線索 包括是否有固態核心 存在木星大氣層深處的水量 質量的分布 風速可以達到618公里每小時 384英里每小時 的深度 8 朱诺号是进入木星轨道的第二个飛行器 而第一个为核动力的伽利略号探测器 1995 2003年 7 與所有早期的飛行器與外部行星不同 7 朱诺号僅由太陽能陣列提供動力 太陽能陣列通常被用于环繞地球運行的衛星和在內太陽系進行工作的的衛星 而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通常用於外太陽系和太陽系的任務 然而 對於朱諾号來說 已部署在行星探测器上的三個最大的太陽能陣列翼在穩定飛行器以及發電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9 目录 1 命名 2 任務摘要 2 1 飛行軌跡 2 1 1 發射 2 1 2 軌道和環境 2 1 3 离轨和解体 2 2 费用 2 3 科學目標 3 科學儀器 4 操作部件 4 1 太陽電池板 4 2 遠距離通訊 4 3 推進系統 5 伽利略的銘牌和樂高小雕像 6 時間表 7 图片 8 时间轴 9 木星圖像庫 10 相關條目 11 參考資料 12 外部連結命名 编辑朱諾號的名稱來自古希臘羅馬神話 天神朱比特造出一層雲霧 以遮掩他的淘氣之舉 而他的妻子 朱諾 能夠看穿層層雲霧 以見識朱比特的真面目 NASA 10 朱諾號任務 JUNO 為 木星近極軌道器 JUpiter Near polar Orbiter 的逆向縮寫 11 於2005年被選為繼新視野號之後 新疆界計畫中的第二個任務 因此有時也被稱為 新疆界二號 但不可與新視野二號 一個未實施的構想 所混淆 任務摘要 编辑朱諾號花費5年的時間巡航到木星 預計並成功於2016年7月4日 UTC 0 抵達 這艘探測器旅行的總距離大約28億公里 17億4 000萬英里 18 7AU 12 並以20個地球月的時間環繞木星37圈 朱諾號的航程在2011年8月5日發射後約兩年 2013年10月12日 再度接近地球軌道 藉由地球的重力助推提升速度 13 在飛掠過地球之後不久 朱諾號就進入安全模式 向与木星會合的路徑上前進 14 在2016年7月4日 探測器點火減速 以進入一週期14日的木星極軌道 一旦朱諾號進入週期为14日的該軌道 紅外線和微波的儀器將開始測量來自木星大氣層內深處發射出的熱輻射 通過這些觀測將可以評估水的豐度和分布 還有氧成分 通過填补木星成分缺失的這一塊拼圖 可以深入了解木星起源 朱諾號也將研究驅動木星大氣環流的對流和模式 朱諾號的其它儀器也將收集有關木星重力場 極性和磁層的資料 2018年6月7日 NASA公佈朱諾號的主要科學任務將延長至2021年7月 15 屆時朱諾號將脫離軌道 以受控形式衝入木星的外層大氣層焚毀 16 17 以消除任何影響和污染木星衛星的可能 18 朱諾號將從最近距離觀察太陽系最大衛星木衛三 預計美東時間 6 月 7 日下午 1 時 35 分從距木衛三地表僅 1 038 公里的高度飛越 新拍攝的照片將可與 20 年前伽利略號和40 年前航海家號的舊照片進行比較 飛行軌跡 编辑 發射 编辑 朱諾號 的航行路徑 刻度線的間隔為30天 擎天神五號 AV 029 使用俄羅斯設計的RD 180為主引擎 動力由煤油和液態氧提供 並在點火前3 8秒時使用5個固體火箭助推器 solid rocket booster SRBs 大約在飛行1分33秒後 兩個燃盡的助推器先被拋棄 再1 5秒後 剩餘的三個助推器也被拋棄 大約飛行3分24秒時 已經穿越最濃厚的大氣層 溫度也低於預定限額時 保護朱諾號的的酬載整流罩分離 擎天神五號主發動機在升空後4分26秒切斷 16秒後 第二節的半人馬座火箭點燃 燃燒了大約6分鐘 將衛星放入初始暫駐軌道 19 探測器在滑行30分鐘後 半人馬座火箭再度點燃9分鐘 將探測器放入地球逃逸軌道 半人馬座火箭分離前 啟動反應引擎使朱諾號以1 4RPM旋轉 大約發射後54分鐘 探測器與半人馬座火箭分離 開始伸展他的太陽能電池板 在太陽能電池板完成布署之後 朱諾號的電池開始充電 成功佈署的太陽能電池板使朱諾號的自轉速度降為原來的三分之二 探測器的自轉確保在航行中的穩定 讓探測器上所有的儀器都能夠觀察到木星 18 20 到木星的航程需要耗費五年的時間 包括在2013年10月9日過境地球进行重力助推 21 22 在2013年8月12日 朱諾號已經完成前往木星的一半航程 當它抵達木星系統 朱諾號將旅行大約19天文單位的距離 23 發射 起飛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發射的錄影軌道和環境 编辑 朱諾號的細長軌道 朱諾號計畫的軌道在極地的高度是4 300公里 2 672英里 在赤道則遠遠超出卡利斯多的高離心橢圓繞極軌道 24 這種類型的軌道可以避免探測器長期與木星的輻射帶接觸 避免傷害到探測器的電子儀器和太陽能電池板 24 朱諾抗輻射拱頂 使用1厘米厚的鈦金屬做牆壁 也有助於保護和遮罩朱諾的電子儀器 25 探測器計畫至少要運行木星的繞極軌道33圈 每圈的時間從11天至14天不等 离轨和解体 编辑 朱诺号被计划在第37次环绕轨道期间达到任务的结束 并且执行受控的离轨坠入木星的大气层而解体 费用 编辑 朱诺号最初被提议在2009年6月发射的开销约为7亿美元 2003财政年度 NASA的预算限制造成推迟到2011年8月 并在宇宙神5號運載火箭船上以551配置发射 截至2011年6月 探险任务被预计在其一生的花费为11亿美元 26 需要更新 科學目標 编辑 哈伯太空望遠鏡紫外線下的木星極光影像 明亮的磁通管條紋和斑點連接到木星最大的衛星 埃歐 在明亮的磁通管最左邊 佳利美德在中間 歐羅巴是右邊的點 朱諾號攜帶的科學儀器套件將 確定氫氧比例 有效的測量木星上水的豐度 這將有助於釐清現行理論中有關氣體巨星的木星是在太陽系的何處形成 獲得更好的木星核心質量評估 也將有助於釐清氣體巨星於太陽系何處形成的現行理論 精確的繪製木星引力場圖 以確定木星內部的質量分布 包括其結構和動態等屬性 精確測繪木星的磁場 評估其起源和結構場 以及在木星的多深處創造出磁場 這個實驗也將有助於科學家瞭解基本物理學的發電機原理 測繪大氣成分 溫度 結構 雲的不透明度和動力學變化 在所有的緯度上達到壓力超過100帕 10MPa 1 450磅 平方英寸 探索木星極地的磁層和極光的三維結構和特徵 27 測量由木星的角動量造成的參考系拖曳 也稱為冷澤 提爾苓進動 28 29 和可能的廣義相對論效應與木星自轉連接的一個新測試 30 科學儀器 编辑朱諾號的任務要靠負載在探測器的九項儀器來完成 31 32 33 34 35 插图 儀器名稱 縮寫 說明 微波輻射計 MWR 輻射計主要探討木星大氣層深處波長從13釐米至50釐米的無線電波 使用6個獨立的輻射計測量木星的熱排放 專案負責人 麥克傑森 Mike Janssen 噴射推進實驗室 木星極光紅外成像儀 Jovian Infrared Auroral Mapper JIRAM JIRAM主要目的是研究壓力在5 7帕 72 102磅 平方英寸 的木星上層大氣層 以2 5mm的中紅外線波段波長 間隔的使用光譜儀和成像儀 專案負責人 Angioletta Coradini INAF 磁強計 MAG 研究磁場的目的有三個 磁場的圖像 確定木星內部的動力學 和測定磁氣圈的三維結構 磁強計的實驗包括通量閘磁強計 Flux Gate Magnetometer FGM 它測量磁場的強度和方向 同時高級恆星羅盤 Advanced Stellar Compass ASC 將監督磁強計的感應器組成和指向 專案負責人 Jack Connerney NASA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重力科學 GS 重力科學將利用通訊系統執行都卜勒跟蹤 以研究木星的質量屬性 重力科學的儀器是分散的 它包括在探測器上的X波段和Ka波段的傳輸器和在加州金石深太空網路的34米天線 專案負責人 John Anderson 噴射推進實驗室 專案研究員 Juno s Ka band Translator KaT Luciano Iess 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 木星極光分布實驗 Jovian Auroral Distribution Experiment JADE JADE將解析木星極光的電漿結構 通過測量在極區的木星磁層分布的微粒和成分的角度 能量和成分 專案負責人 David McComas 美國西南研究院 木星高能粒子探測儀 Jovian Energetic Particle Detector Instrument JEDI JEDI將測量氫 氦 氧氣 硫和其它離子在木星極區磁層的能量和角分布 專案負責人 Barry Mauk 應用物理實驗室 無線電及電漿波探測器 Radio and Plasma Wave Sensor Waves 這件儀器將確認木星極光電流區域和確認木星無線電波輻射 還有測量的極光粒子加速時通過極光區域的無線電和電漿光譜 專案負責人 William Kurth 愛荷華大學 紫外線成像光譜儀 Ultraviolet Imaging Spectrograph UVS 在探測儀繞行木星的每一圈 當光譜儀的狹縫看到木星時 UVS 將記錄檢測到的紫外線光子波長 位置 和抵達時間 使用1024 256的微通道板 micro channel plate MCP 探測器 它將提供在極區磁層的極光發射影像紫外線光譜圖像 專案負責人 G Randall Gladstone 美國西南研究院 朱諾相機 JunoCam JCM 可見光相機 望遠鏡 包括方便教育和公眾宣傳的有效負載 原本認為因為木星破壞性的輻射和磁場影響 探測器進入軌道第8圈時相機將會損壞 但直到2018年2月7日 探測器進入軌道第11圈 相機依舊可以正常運作 36 專案負責人 Michael C Malin 馬里蘭太空科學系統操作部件 编辑太陽電池板 编辑 朱诺号太阳能电池板照明试验 朱諾號是第一艘使用太陽電池板取代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 RTGs 為探測木星的太空船提供電力 之前的先鋒10號 先鋒11號 航海家計畫 尤里西斯號 卡西尼 惠更斯號 新視野號和伽利略號都是使用RTGs 一旦進入繞行木星的軌道 朱諾號最多只能獲得在地球上可以得到的4 的陽光 4 但在全球都缺乏鈽 238的環境下 37 38 39 40 而過去幾十年來太陽電池板的技術和效率取得的進展 使它能在距離太陽5天文單位 以經濟的尺寸從太陽電池板提供足夠的動力 朱諾號使用對稱排列在探測器周圍空間的三組太陽電池板陣列 在探測器脫離地球大氣層後不久就會佈署該陣列 兩個陣列各有四個絞接的部分 第三個陣列有三段 而以磁強計取代第四段 每個小組或陣列是2 7米 8 9英尺 寬 8 9米 29英尺 長 41 是NASA有史以來最大的深空探測器 42 為了便於發射時的配載 其中一個電池板略窄於其它的 較小的電池板是2 091米 6 86英尺 寬 這些陣列的總面積是60平方米 650平方英尺 如果這些陣列在地球以最大效益進行操作 它們可以產生12 14千瓦的電力 三個陣列加起來的總重量將近750磅 340公斤 43 朱諾號抵達木星 將只能產生486瓦 而輻射會使電池降為420瓦 44 除了短時間的引擎操作之外 太陽電池板將留在陽光下持續地提供動力給探測器 中央能源分配和驅動單元器將監控太陽電池板以及充電時多餘的可用電力 將動力分配給儀器 加熱器和實驗感應器 兩個55 安培 小時的鋰離子電池將提供太空船經過日食區域時的動力 這些電池都能夠承受木星的高輻射環境 4 遠距離通訊 编辑 朱諾號的遠距離通訊系統與新視野號有比卡西尼號更多的共同點 朱諾號支援音效故障信號的巡航模式 但預計它很少會使用 通訊是透過深空網路的70米天線利用X波段直接連結 4 朱諾號的命令和資料處理器包括一個能提供 50Mbit s輸送量的飛行電腦 重力科學系統使用的X波段和Ka波段都卜勒追蹤具有自動切換的功能 推進系統 编辑 朱諾號的主引擎使用在英國韋斯科特 Westcott AMPAC ISP產製造的雙推進劑LEROS 1b 45 它使用聯氨和四氧化二氮推進 提供645牛頓的推力 它固定在探測器的本體 提供主要的燃燒 引擎球被封閉在碎片遮罩 朱諾號使用裝上12個噴嘴的四個單元推進劑組成的反應控制系統 reaction control system RCS 這些推進器用於太空船的姿態控制和執行彈道軌道的機動修正 4 朱諾號的3D模型伽利略的銘牌和樂高小雕像 编辑 伽利略的徽章 朱諾號帶有一個向伽利略致敬的銘牌前往木星 這個銘牌由義大利太空總署提供 它的尺寸是2 8乘2英寸 7 1乘5 1厘米 由航空等級的鋁製作 重量為6克 0 21盎司 46 這個銘牌描繪的是伽利略在1610年1月觀測木星的手稿 稍後成為伽利略衛星的文字 和伽利略的肖像 46 文字的翻譯如下 在11日它是這樣的形態 最靠近木星的這顆小星只有其它幾顆的一半大小 並且也非常靠近其它的 而在前一天晚上這三顆星看起來是一樣的 彼此間的距離也相等 所以 很明顯的在木星周圍有三顆運動著的星星 是在這之前未曾見到的 這艘探測器還載了三個樂高人偶像 分別代表伽利略 朱比特 羅馬神話的木星之神 以及他的妻子朱諾 在羅馬神話中 朱比特在自身的四周拉起了雲彩做帷幕 以隱藏它的惡作劇 從奧林匹斯山 朱諾可以看穿雲霧 揭露她丈夫的本性 朱諾執著放大鏡作為追求真理的標誌 朱比特則手握閃電的標記 第三個樂高機組成員是伽利略 在旅程中帶著他的望遠鏡和天球 47 大多數的樂高玩具都是塑膠做的 然而為了捱過太空旅行的極端條件 這三個人偶是特別以鋁製成的 48 時間表 编辑 2013年10月 朱諾相機於掠過地球時拍攝的地球 2011年8月5日 發射 2013年10月9日 掠過地球 2016年7月4日 抵達木星 預計以繞極軌道繞行木星33圈 2018年6月7日 NASA確認朱諾號主要科學任務將延長至2021年7月 2021年6月7日 掠過木衛三 距地表僅 1 038 公里 图片 编辑 工作人员正在安装太阳能电池板 朱诺 的三个太阳能电池板面积巨大 每块有8 8米长 2 7米宽 这些折叠的太阳能电池面板完全打开后 就像风车的叶片一样 构造图 准备进行测试 太空中对木星探索的效果图时间轴 编辑日期 UTC 事件2011年8月 探測器發射升空2012年8月 轨迹修正 49 2012年9月2013年10月 飞掠地球加速 从 78 000英里每小時 126 000公里每小時 到 93 000英里每小時 150 000公里每小時 50 2016年7月5日 抵达木星和极轨插入 第1次环绕轨道 16 2016年8月27日 13 44 第一近木點 51 2016年10月19日 第二近木點 計劃減少機動 但主發動機沒有按預期運行 52 2016年12月11日 17 04 第三近木點 53 54 2017年2月2日 12 57 第四近木點 54 55 2017年3月27日 08 52 第五近木點2017年5月19日 06 00 第六近木點2017年7月11日 第七近木點 近距離觀測木星大紅斑 56 57 2017年9月1日 第八近木點 預計JunoCam最快故障的時間2017年10月24日 第九近木點2017年12月16日 第十近木點2018年2月7日 第十一近木點2018年4月1日 第十二近木點2018年5月24日 第十三近木點2018年7月16日 第十四近木點2018年9月7日 第十五近木點2018年10月29日 第十六近木點2018年12月21日 第十七近木點2019年2月12日 第十八近木點2019年4月6日 第十九近木點2019年5月29日 第二十近木點2019年7月21日 第二十一近木點2018年9月12日 第二十二近木點2019年11月3日 第二十三近木點2019年12月26日 第二十四近木點2020年2月17日 第二十五近木點2020年4月10日 第二十六近木點2020年6月2日 第二十七近木點2020年7月25日 第二十八近木點2020年9月16日 第二十九近木點2020年11月8日 第三十近木點2020年12月30日 第三十一近木點2021年2月21日 第三十二近木點2021年4月15日 第三十三近木點2021年6月7日 第三十四近木點 飛越木衛三 58 2021年7月20日 第三十五近木點預計2021年至2024年 2022近距离掠过木卫二 2024近距离掠过木卫一 結束觀測任務 以受控方式墜入木星木星圖像庫 编辑 木星南極的陽光照射部分及其旋轉大氣层 2016年8月27日 從 24 600 km 15 300 mi 由JunoCam看木星 2016年12月11日 JunoCam顯示木星在飛船最接近的方式 2016年8月27日 之前和之後的表觀尺寸增長和縮小 木星南極光的紅外視圖 2016年8月27日 木星 南方風暴 JunoCam 這個圖像突出顯示木星上有多個大氣條件出現碰撞的特徵 相關條目 编辑 太空主题 太陽系主题 航天主题 木星大氣層 舒梅克 李維九號彗星 木星探測 木星的衛星任務建議 提案 木星冰衛探測器 尤利西斯號參考資料 编辑 1 0 1 1 1 2 Juno Mission to Jupiter PDF NASA 2 04 09 2011 04 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12 25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2 0 2 1 Chang Kenneth NASA s Juno Spacecraft Enters Jupiter s Orbit The New York Times 2016 07 05 2016 07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2 Greicius Tony Juno Mission Overview NASA 2015 09 21 2015 10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30 4 0 4 1 4 2 4 3 4 4 Juno Spacecraft Information Power Distribution Spaceflight 101 2011 2011 08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11 25 Dunn Marcia NASA probe blasts off for Jupiter after launch pad snags MSN 2011 08 05 2011 08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1 05 Chang Kenneth NASA s Juno Spacecraft Will Soon Be in Jupiter s Grip The New York Times 2016 06 28 2016 06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8 14 7 0 7 1 7 2 7 3 Mission Jupiter narrator Dan Riskin Science Channel broadcast 12 06 am July 6 2016 EDST Verizon Winds in Jupiter s Little Red Spot almost twice as fast as strongest hurricane 2015 08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7 NASA Juno s Solar Cells Ready to Light Up Jupiter Mission www nasa gov 2015 10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26 NASA s Juno Spacecraft Launches to Jupiter NASA 2011 08 05 2011 08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26 Mission Acronyms amp Definitions PDF NASA 2016 04 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 09 25 Dunn Marcia NASA going green with solar powered Jupiter probe USA Today 2011 08 01 2015 08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8 03 NASA s Shuttle and Rocket Launch Schedule NASA 2011 02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1 29 Chang Alicia Juno Jupiter bound NASA spacecraft runs into problem after Earth flyby Toronto The Star 2013 10 09 2013 10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7 Greicius Tony NASA Re plans Juno s Jupiter Mission NASA 2018 06 06 2018 06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9 英语 16 0 16 1 Greicius Tony Juno Mission Overview NASA gov 2015 05 07 2015 06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30 Juno Mission Info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s April 18 2011 18 0 18 1 Juno Mission Profile amp Timeline 2016 07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7 Atlas Juno launch timeline 2011 07 28 2011 08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7 Juno s Solar Cells Ready to Light Up Jupiter Mission 2015 08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26 Juno Spacecraft Overview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0 01 02 Juno NASA s Second New Frontiers Mission to Jupiter Accessed August 6 2011 Atlas Juno launch timeline Spaceflight Now 2011 07 28 2015 08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7 NASA s Juno is Halfway to Jupiter NASA 2013 08 12 2013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7 24 0 24 1 Moomaw Bruce Juno Gets A Little Bigger With One More Payload For Jovian Delivery SpaceDaily 2007 03 11 2011 08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26 Setting up Juno s Radiation Vault NASA 2010 07 12 2011 04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7 Cureton Emily Jo Scientist with area ties to study Jupiter up close and personal Big Bend Now 2011 06 09 2011 07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11 25 Juno Science Objective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2008 10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0 16 Iorio L Juno the angular momentum of Jupiter and the Lense Thirring effect New Astronomy August 2010 15 6 554 560 Bibcode 2010NewA 15 554I arXiv 0812 1485 doi 10 1016 j newast 2010 01 004 Helled R Anderson J D Schubert G Stevenson D J Jupiter s moment of inertia A possible determination by Juno Icarus December 2011 216 2 440 448 Bibcode 2011Icar 216 440H arXiv 1109 1627 doi 10 1016 j icarus 2011 09 016 Iorio L A possible new test of general relativity with Juno Classical and Quantum Gravity doi 10 1088 0264 9381 30 19 195011 Instrument Overview Wisconsin University Madison 2008 10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0 16 Key and Driving Requirements for the Juno Payload Suite of Instruments PDF JPL 2011 02 23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07 21 Juno Spacecraft Instruments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2011 12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4 26 Juno Launch Press Kit August 2011 PDF NASA 16 20 2011 12 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1 10 25 MORE AND JUNO KA BAND TRANSPONDER DESIGN PERFORMANCE QUALIFICATION AND IN FLIGHT VALIDATION PDF Laboratorio di Radio Scienza del Dipartimento di Ingegneria Meccanica e Aerospaziale universita Sapienza 2013 2015 08 1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6 03 04 Alan Boyle Fresh raw imagery from NASA s Juno orbiter puts Jupiter s fans in 11th heaven 2018 02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7 David Dickinson US to restart plutonium production for deep space exploration Universe Today 2013 03 21 2015 02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7 Greenfieldboyce Nell Plutonium Shortage Could Stall Space Exploration NPR 2013 1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7 02 Greenfieldboyce Nell The Plutonium Problem Who Pays For Space Fuel NPR 2013 1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7 Wall Mike Plutonium Production May Avert Spacecraft Fuel Shortage 2013 1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7 02 Juno Solar Panels Complete Testing 2015 08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23 NASA s Juno Spacecraft Launches to Jupiter 2011 08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26 Juno s Solar Cells Ready to Light Up Jupiter Mission 2014 06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12 25 Juno prepares for mission to Jupiter Machine Design 2010 11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10 31 Amos Jonathan Juno Jupiter probe gets British boost BBC News 2012 09 04 2012 09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7 46 0 46 1 Juno Jupiter Mission to Carry Plaque Dedicated to Galileo NASA 2011 08 03 2011 08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5 08 Juno Spacecraft to Carry Three Figurines to Jupiter Orbit NASA 2011 08 03 2011 08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5 08 Peter Pachal Jupiter Probe Successfully Launches With Lego On Board PC Magazine 2011 08 05 2015 08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19 Juno s Two Deep Space Maneuvers are Back To Back Home Runs NASA News 2012 09 17 2015 10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26 Juno Earth Flyby Oct 9 2013 NASA 2016 07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26 Agle D C Brown Dwayne Cantillo Laurie NASA s Juno Successfully Completes Jupiter Flyby NASA 2016 08 27 2016 10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9 Mission Prepares for Next Jupiter Pass Mission Juno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2016 10 14 2016 10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7 Agle D C Brown Dwayne Cantillo Laurie NASA Juno Mission Completes Latest Jupiter Flyby NASA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016 12 12 2016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5 17 54 0 54 1 Thompson Amy NASA s Juno Spacecraft Preps for Third Science Orbit Inverse 2016 12 10 2016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7 It s Never Groundhog Day at Jupiter NASA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017 02 01 2017 0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22 Alexandra Witze Jupiter s secrets revealed by NASA probe nature 2017 05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7 Juno update 53 5 day orbits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more Marble Movie www planetary org 2018 06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26 英语 NASA s Juno Mission Expands Into the Future NASA 2021 01 13 2021 01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13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朱諾號 Juno 英文 官方网站 on NASA gov 英文 朱诺任务的Twitter帳戶 英文 朱诺任务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在美国西南研究院 Juno Mission Profile by NASA s Solar System Exploration NASA Selects New Frontiers Concept Study Juno Mission to Jupiter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NASA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The Juno Mission to Jupiter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Space com NASA 360 New Worlds New Discoveries 1 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June 30 2011 Juno Instrument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cludes link to make paper scale model her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朱诺号 amp oldid 7431346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