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日本國鐵EF51型電力機車

EF51型电力机车(日语:EF51形電気機関車)是日本铁路的第一代干线电力机车车型,由日本国有铁道的前身铁道省于1926年(大正15年)从美国引进,由鲍尔温机车厂西屋电气公司设计制造,适用于供电制式为1500伏直流电电气化铁路

EF51
EF51型電力機車總體佈置
概览
类型电力机车
原产国 美國
生产商鲍尔温机车厂
西屋电气公司
生产年份1926年
产量2台
主要用户 日本铁道省
技术数据
华氏轮式2-6-6-2
UIC軸式1Co'Co'1
轨距1,067毫米
机车长度16,560毫米
机车宽度2,770毫米
机车高度3,925毫米
整备重量89.66吨
受流电压DC 1500V
传动方式直—直流电
牵引电动机MT19
最高速度95公里/小时
持续速度53公里/小时
牵引功率1,230千瓦(小时)
牵引力8,500公斤(持续)

历史 编辑

1926年(大正15年),为了满足东海道本线东京国府津区段的电气化需要,日本向美国订购了一批两台干线客运电力机车,当时定型为8010型电力机车(8010、8011)。1928年(昭和3年)10月,根据铁道省的车辆形式称号规程修订,该型机车改称为EF51型电力机车(EF51 1~ED51 2)。

EF51型电力机车投入运用初期,首先配属到东京机关区,主要在东海道本线担当旅客列车的牵引任务。与英国进口的EF50型电力机车相比,EF51型电力机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而且轴重也更轻。1931年(昭和6年),随着上越线全线开通运营,EF51型电力机车转配属水上机关区,与ED16型电力机车共同在水上石打间投入运用。1936年(昭和11年),随着EF10型电力机车的引入,EF51型电力机车重新投入东海道本线运用。

此后,阪和电气铁道(今JR西日本阪和线)向铁道省租用这两台电力机车,担当天王寺白濱的“黑潮号”直通准急旅客列车的牵引任务。1954年(昭和29年),EF51型电力机车改配属八王子机关区西国立机关支区,用于牵引南武线的货物列车。1959年(昭和34年)9月,EF51型电力机车正式报废,部分可用的零部件成为ED19型电力机车的备件。

技术特点 编辑

EF51型电力机车是干线客运用的大型直流电力机车,适用于供电制式为1500伏直流电电气化铁路。机车采用非承载式结构的全金属箱形车体,车体各项载荷全部由底架承担,车体侧墙和顶盖不参与承载。除了被加长的车体和转向架以外,其车体外观与同厂制造的ED53型电力机车十分相似。机车两端为露天的通过台区域,车体两端各设有一个司机室,车体中部为电气室。司机室前方中央设有一扇端门,在司机室内机车运行方向的左侧设有司机操纵台。电气室内有贯通的双侧内走廊连接两端司机室,电气室左右两侧的侧墙均开有五个通风百叶窗口和四个采光玻璃窗,车顶相对两端司机室后部上方的位置各装有一台双臂式受电弓

机车走行部为两台带有导轮轮对的转向架,每台转向架包括一对导轮和三对动轮。车钩和通过台直接安装在转向架构架的端梁上。两台转向架之间设有弹性联接装置,以提高机车的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并用于传递牵引力。悬挂装置由钢板弹簧、螺旋弹簧和均衡梁组成。牵引电动机采用抱轴式悬挂,牵引电动机的一端安装在转向架构架上,而另一端通过抱轴承刚性抱合在车轴上。牵引电动机输出的扭矩通过一级减速齿轮传递给轮对,牵引齿轮传动比为25:68(1:2.56)。

EF51型电力机车是直—直流电传动的直流电力机车,通过调节起动电阻、牵引电动机的串—并联转换和磁场削弱来达到调速的目的。机车起动和加速时,六台牵引电动机全部以串联连接,并逐步减少起动电阻的阻值;然后将每三台并联连接的牵引电动机为一组,两组牵引电动机以串联连接;最后六台牵引电动机全部并联连接,直至达到最高速度。为扩大机车的调速范围,在三种连接方式均可以对牵引电动机使用一级磁场削弱。控制装置采用电磁式空气接触器实现有级调压。

参看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 (日語)JNRの電気機関車:アメリカWH & BLW製ED53、EF51電気機関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本國鐵ef51型電力機車, ef51型电力机车, 日语, ef51形電気機関車, 是日本铁路的第一代干线电力机车车型, 由日本国有铁道的前身铁道省于1926年, 大正15年, 从美国引进, 由鲍尔温机车厂及西屋电气公司设计制造, 适用于供电制式为1500伏直流电的电气化铁路, ef51ef51型電力機車總體佈置概览类型电力机车原产国, 美國生产商鲍尔温机车厂西屋电气公司生产年份1926年产量2台主要用户, 日本铁道省技术数据华氏轮式2, 2uic軸式1co, 1轨距1, 067毫米机车长度16, 560毫米机车宽. EF51型电力机车 日语 EF51形電気機関車 是日本铁路的第一代干线电力机车车型 由日本国有铁道的前身铁道省于1926年 大正15年 从美国引进 由鲍尔温机车厂及西屋电气公司设计制造 适用于供电制式为1500伏直流电的电气化铁路 EF51EF51型電力機車總體佈置概览类型电力机车原产国 美國生产商鲍尔温机车厂西屋电气公司生产年份1926年产量2台主要用户 日本铁道省技术数据华氏轮式2 6 6 2UIC軸式1Co Co 1轨距1 067毫米机车长度16 560毫米机车宽度2 770毫米机车高度3 925毫米整备重量89 66吨受流电压DC 1500V传动方式直 直流电牵引电动机MT19最高速度95公里 小时持续速度53公里 小时牵引功率1 230千瓦 小时 牵引力8 500公斤 持续 目录 1 历史 2 技术特点 3 参看 4 外部链接历史 编辑1926年 大正15年 为了满足东海道本线东京至国府津区段的电气化需要 日本向美国订购了一批两台干线客运电力机车 当时定型为8010型电力机车 8010 8011 1928年 昭和3年 10月 根据铁道省的车辆形式称号规程修订 该型机车改称为EF51型电力机车 EF51 1 ED51 2 EF51型电力机车投入运用初期 首先配属到东京机关区 主要在东海道本线担当旅客列车的牵引任务 与英国进口的EF50型电力机车相比 EF51型电力机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而且轴重也更轻 1931年 昭和6年 随着上越线全线开通运营 EF51型电力机车转配属水上机关区 与ED16型电力机车共同在水上至石打间投入运用 1936年 昭和11年 随着EF10型电力机车的引入 EF51型电力机车重新投入东海道本线运用 此后 阪和电气铁道 今JR西日本阪和线 向铁道省租用这两台电力机车 担当天王寺至白濱的 黑潮号 直通准急旅客列车的牵引任务 1954年 昭和29年 EF51型电力机车改配属八王子机关区西国立机关支区 用于牵引南武线的货物列车 1959年 昭和34年 9月 EF51型电力机车正式报废 部分可用的零部件成为ED19型电力机车的备件 技术特点 编辑EF51型电力机车是干线客运用的大型直流电力机车 适用于供电制式为1500伏直流电的电气化铁路 机车采用非承载式结构的全金属箱形车体 车体各项载荷全部由底架承担 车体侧墙和顶盖不参与承载 除了被加长的车体和转向架以外 其车体外观与同厂制造的ED53型电力机车十分相似 机车两端为露天的通过台区域 车体两端各设有一个司机室 车体中部为电气室 司机室前方中央设有一扇端门 在司机室内机车运行方向的左侧设有司机操纵台 电气室内有贯通的双侧内走廊连接两端司机室 电气室左右两侧的侧墙均开有五个通风百叶窗口和四个采光玻璃窗 车顶相对两端司机室后部上方的位置各装有一台双臂式受电弓 机车走行部为两台带有导轮轮对的转向架 每台转向架包括一对导轮和三对动轮 车钩和通过台直接安装在转向架构架的端梁上 两台转向架之间设有弹性联接装置 以提高机车的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 并用于传递牵引力 悬挂装置由钢板弹簧 螺旋弹簧和均衡梁组成 牵引电动机采用抱轴式悬挂 牵引电动机的一端安装在转向架构架上 而另一端通过抱轴承刚性抱合在车轴上 牵引电动机输出的扭矩通过一级减速齿轮传递给轮对 牵引齿轮传动比为25 68 1 2 56 EF51型电力机车是直 直流电传动的直流电力机车 通过调节起动电阻 牵引电动机的串 并联转换和磁场削弱来达到调速的目的 机车起动和加速时 六台牵引电动机全部以串联连接 并逐步减少起动电阻的阻值 然后将每三台并联连接的牵引电动机为一组 两组牵引电动机以串联连接 最后六台牵引电动机全部并联连接 直至达到最高速度 为扩大机车的调速范围 在三种连接方式均可以对牵引电动机使用一级磁场削弱 控制装置采用电磁式空气接触器实现有级调压 参看 编辑 nbsp 日本鐵路主题 EF50型电力机车 EF52型电力机车 ED53型电力机车 日本电力机车列表外部链接 编辑 日語 JNRの電気機関車 アメリカWH amp BLW製ED53 EF51電気機関車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日本國鐵EF51型電力機車 amp oldid 6924130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