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珠颈斑鸠

珠颈斑鸠学名Spilopelia chinensis),又名鸪鵰鸪鸟中斑花斑鸠花脖斑鸠珍珠鸠斑颈鸠珠颈鸽斑甲(閩南語)、布鴣仔(客家語)、咕姑固(廣東話),是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一种常见的鸠鸽科副斑鸠属物种。

珠颈斑鸠
化石时期:更新世中期至今[1][2],~0.68–0 Ma
中華珠頸斑鳩,摄于鄭州
珠頸斑鳩的叫聲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科: 鸠鸽科 Columbidae
属: 副斑鸠属 Spilopelia
种: 珠颈斑鸠 S. chinensis
二名法
Spilopelia chinensis
(Scopoli, 1768)
亚种
  • 锡兰珠颈斑鸠 S. c. ceylonensis
  • 中华珠颈斑鸠 S. c. chinensis
  • 海南珠颈斑鸠 S. c. hainana
  • 西印度珠颈斑鸠 S. c. suratensis
  • 东印度珠颈斑鸠 S. c. tigrina
異名

特征

珠頸斑鳩尾较長,體長在28-32公分,体重125-180克,比鴿子略小。背部、翅膀和尾部為灰褐色,尾羽外側為黑色,尾端為白色,頭部為深藍色,頸後為黑色,帶有白色點點,下腹部為暗紅色,喙為暗褐色,腳紅色。

人們常把它和鴿子混淆,但只要由顏色和喙的構造來分辨就可以簡單看出兩者的差別。

發聲時頸部的羽毛會拱起,叫聲低沉,重音靠後,類似“咕-咕-咕”、“咕-咕-咕~咕”;驅趕入侵者或保護幼鳥時會發出“咕-咕”、“咕咕咕”。

習性

 
吉贝Ceiba pentandra)树上鸣叫的珠頸斑鳩,摄於印度加尔各答

珠頸斑鳩的主食是果實、穀物和其他植物的種子,也會捕食昆蟲。主要在地面上覓食。有水時也會喝水,他們喝水的方式是俯身吸水,與其他鳥類不同。如果地點許可,它們也會用水清洗身體。它们是典型的陆生鸟类,一般在草地和农田中觅食。全年都会繁殖,在树木、建筑物的边沿甚至是地面上都可以发现它们的巢穴。

珠頸斑鳩与同属其他斑鸠一样,一般不会群居,而是单独或成对出现。它们是温驯的鸟类,但是突然的噪声会使它们惊起。它们的飞行姿势与冠鳩类似,着陆时尾巴会上倾。

分类

依据其形态,本种过去一直被归类于斑鸠属,但后来分子遗传学研究显示,本种实际上比其它斑鸠属成员更接近鸽属,尤其接近粉鸽属,而且棕斑鸠是本种的姐妹群,于是便将本种与棕斑鸠一起放在独立的副斑鸠属

分布

廣泛分佈在亞洲南部的開闊林地、農地、都市等地區,從印度斯里蘭卡東部到中國南部、東南亞等地。該種還被引入美國洛杉磯地區,還於1860年代被引入澳大利亞墨爾本,以及印度尼西亞紐西蘭地區。为常见的一种留鸟

中華珠頸斑鳩S. c. chinensis)为指名亚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见,并被引入到夏威夷;海南珠頸斑鳩S. c. hainana)仅分布在海南岛东印度珠颈斑鸠S. c. tigrina)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到东南亚,包括中国云南西南部及境内怒江以西,澳大利亞的种群主要也是源自此亚种;西印度珠颈斑鸠S. c. suratensis)分布于印度大部分地方,从北到南体型渐渐变小,而斯里蘭卡的锡兰珠颈斑鸠S. c. ceylonensis)也是这种现象的一部分。[4][5]

繁殖

求偶的雄性在表演时身体会极度倾斜,并在绕圈飞行时舒展自己的双翅和尾巴以吸引雌性。

珠颈斑鸠通常為一夫一妻制,一年繁殖一次,繁殖期为5-7月,通常由雄鳥尋找合適的地方,再帶雌鳥去選,選一個雙方都認為可以的地方,築巢是一起築的,用樹枝築巢;但也可能「鳩佔鵲巢」,佔用之前其他珠頸斑鳩或其他鳥類的巢。

珠颈斑鸠一次生兩顆白色的蛋,前後大約差一兩天。約兩星期後,小斑鳩就會同一天破蛋而出。孵蛋、養育小斑鳩則是由雄鸟和雌鸟輪流照料,喂食它们鸽乳。再过約兩星期,小斑鳩就必須離巢。

参考文献

  1. ^ Lucas, S. G. Chapter 12: Pleistocene. Chinese Fossil Vertebrat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259-290. ISBN 0-231-08483-8. 
  2. ^ Shen, G; Gao, X; Gao, B; Granger, D. E. Age of Zhoukoudian Homo erectus determined with 26Al/10Be burial dating. Nature. 2009, 458 (7235): 198–200. Bibcode:2009Natur.458..198S. ISSN 0028-0836. PMID 19279636. doi:10.1038/nature07741. 
  3. ^ 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 Spilopelia chin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資料庫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4. ^ Peters, James Lee. Check-list of birds of the world. Volume 3.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7: 97–98. 
  5. ^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India and Pakistan. Volume 3 2nd. New Del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151–155. 
  • (英文)Grimmett:《Birds of India》,Inskipp and Inskipp,ISBN 0-691-04910-6
  • (英文)Kevin P. Johnson,Selvino de Kort,Karen Dinwoodey,A. C. Mateman,Carel ten Cate,C. M. Lessells & Dale H. Clayton(2001年):《A molecular phylogeny of the dove genera Streptopelia and Columba》,Auk英语Auk (journal)杂志,总第118期(第4期):第874-887页。PDF全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Pizzey and Knight:《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Australia》,Angus & Robertson,ISBN 0-207-19691-5
  • (英文)Trounsen and Trounsen:《Australian Birds: A Concise Photographic Field Guide》,Cameron House,ISBN 1-875999-47-7
  • (中文)小牛頓238期
  • (中文)周友兵、张璟霞、索建中、江广华、胡锦矗、陈进(2006年):《四川南充市区珠颈斑鸠的繁殖生态学和巢址选择》,动物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总第41期(第3期):第7-12页。

外部連結

  • (英文)Birds In Backyar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EOC上关于珠颈斑鸠的资料

珠颈斑鸠,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珠頸斑鶉, 学名, spilopelia, chinensis, 又名鸪鵰, 鸪鸟, 中斑, 花斑鸠, 花脖斑鸠, 珍珠鸠, 斑颈鸠, 珠颈鸽, 斑甲, 閩南語, 布鴣仔, 客家語, 咕姑固, 廣東話, 是分布在南亚, 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一种常见的鸠鸽科副斑鸠属物种, 化石时期, 更新世中期至今, preЄ, 中華珠頸斑鳩, 摄于鄭州, source, source, track, 珠頸斑鳩的叫聲保护状况无危, iucn,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珠頸斑鶉 珠颈斑鸠 学名 Spilopelia chinensis 又名鸪鵰 鸪鸟 中斑 花斑鸠 花脖斑鸠 珍珠鸠 斑颈鸠 珠颈鸽 斑甲 閩南語 布鴣仔 客家語 咕姑固 廣東話 是分布在南亚 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一种常见的鸠鸽科副斑鸠属物种 珠颈斑鸠 化石时期 更新世中期至今 1 2 0 68 0 Ma PreYe Ye O S D C P T J K Pg N 中華珠頸斑鳩 摄于鄭州 source source track 珠頸斑鳩的叫聲保护状况无危 IUCN 3 1 3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鸟纲 Aves目 鸽形目 Columbiformes科 鸠鸽科 Columbidae属 副斑鸠属 Spilopelia种 珠颈斑鸠 S chinensis二名法Spilopelia chinensis Scopoli 1768 亚种锡兰珠颈斑鸠 S c ceylonensis 中华珠颈斑鸠 S c chinensis 海南珠颈斑鸠 S c hainana 西印度珠颈斑鸠 S c suratensis 东印度珠颈斑鸠 S c tigrina異名次异名 Columba chinensisScopoli 1768Stigmatopelia chinensis Scopoli 1768 Streptopelia chinensis Scopoli 1768 目录 1 特征 2 習性 3 分类 4 分布 5 繁殖 6 参考文献 7 外部連結特征 编辑珠頸斑鳩尾较長 體長在28 32公分 体重125 180克 比鴿子略小 背部 翅膀和尾部為灰褐色 尾羽外側為黑色 尾端為白色 頭部為深藍色 頸後為黑色 帶有白色點點 下腹部為暗紅色 喙為暗褐色 腳紅色 人們常把它和鴿子混淆 但只要由顏色和喙的構造來分辨就可以簡單看出兩者的差別 發聲時頸部的羽毛會拱起 叫聲低沉 重音靠後 類似 咕 咕 咕 咕 咕 咕 咕 驅趕入侵者或保護幼鳥時會發出 咕 咕 咕咕咕 飞过 邦芭茵夏宫 泰国習性 编辑 在吉贝 Ceiba pentandra 树上鸣叫的珠頸斑鳩 摄於印度加尔各答 珠頸斑鳩的主食是果實 穀物和其他植物的種子 也會捕食昆蟲 主要在地面上覓食 有水時也會喝水 他們喝水的方式是俯身吸水 與其他鳥類不同 如果地點許可 它們也會用水清洗身體 它们是典型的陆生鸟类 一般在草地和农田中觅食 全年都会繁殖 在树木 建筑物的边沿甚至是地面上都可以发现它们的巢穴 珠頸斑鳩与同属其他斑鸠一样 一般不会群居 而是单独或成对出现 它们是温驯的鸟类 但是突然的噪声会使它们惊起 它们的飞行姿势与冠鳩类似 着陆时尾巴会上倾 分类 编辑依据其形态 本种过去一直被归类于斑鸠属 但后来分子遗传学研究显示 本种实际上比其它斑鸠属成员更接近鸽属 尤其接近粉鸽属 而且棕斑鸠是本种的姐妹群 于是便将本种与棕斑鸠一起放在独立的副斑鸠属 分布 编辑廣泛分佈在亞洲南部的開闊林地 農地 都市等地區 從印度 斯里蘭卡東部到中國南部 東南亞等地 該種還被引入美國的洛杉磯地區 還於1860年代被引入澳大利亞的墨爾本 以及印度尼西亞 紐西蘭地區 为常见的一种留鸟 中華珠頸斑鳩 S c chinensis 为指名亚种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见 并被引入到夏威夷 海南珠頸斑鳩 S c hainana 仅分布在海南岛 东印度珠颈斑鸠 S c tigrina 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到东南亚 包括中国云南西南部及境内怒江以西 澳大利亞的种群主要也是源自此亚种 西印度珠颈斑鸠 S c suratensis 分布于印度大部分地方 从北到南体型渐渐变小 而斯里蘭卡的锡兰珠颈斑鸠 S c ceylonensis 也是这种现象的一部分 4 5 繁殖 编辑求偶的雄性在表演时身体会极度倾斜 并在绕圈飞行时舒展自己的双翅和尾巴以吸引雌性 珠颈斑鸠通常為一夫一妻制 一年繁殖一次 繁殖期为5 7月 通常由雄鳥尋找合適的地方 再帶雌鳥去選 選一個雙方都認為可以的地方 築巢是一起築的 用樹枝築巢 但也可能 鳩佔鵲巢 佔用之前其他珠頸斑鳩或其他鳥類的巢 珠颈斑鸠一次生兩顆白色的蛋 前後大約差一兩天 約兩星期後 小斑鳩就會同一天破蛋而出 孵蛋 養育小斑鳩則是由雄鸟和雌鸟輪流照料 喂食它们鸽乳 再过約兩星期 小斑鳩就必須離巢 参考文献 编辑 Lucas S G Chapter 12 Pleistocene Chinese Fossil Vertebrat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 259 290 ISBN 0 231 08483 8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Shen G Gao X Gao B Granger D E Age of Zhoukoudian Homo erectus determined with 26Al 10Be burial dating Nature 2009 458 7235 198 200 Bibcode 2009Natur 458 198S ISSN 0028 0836 PMID 19279636 doi 10 1038 nature07741 國際鳥盟 BirdLife International Spilopelia chin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資料庫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Peters James Lee Check list of birds of the world Volume 3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7 97 98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India and Pakistan Volume 3 2nd New Del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151 155 英文 Grimmett Birds of India Inskipp and Inskipp ISBN 0 691 04910 6 英文 Kevin P Johnson Selvino de Kort Karen Dinwoodey A C Mateman Carel ten Cate C M Lessells amp Dale H Clayton 2001年 A molecular phylogeny of the dove genera Streptopelia and Columba Auk 英语 Auk journal 杂志 总第118期 第4期 第874 887页 PDF全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Pizzey and Knight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Australia Angus amp Robertson ISBN 0 207 19691 5 英文 Trounsen and Trounsen Australian Birds A Concise Photographic Field Guide Cameron House ISBN 1 875999 47 7 中文 小牛頓238期 中文 周友兵 张璟霞 索建中 江广华 胡锦矗 陈进 2006年 四川南充市区珠颈斑鸠的繁殖生态学和巢址选择 动物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总第41期 第3期 第7 12页 PDF全文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珠颈斑鸠 英文 Birds In Backyar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EOC上关于珠颈斑鸠的资料珠颈斑鸠的图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珠颈斑鸠 amp oldid 7557243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