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臺南關帝殿

臺南關帝殿位於臺灣臺南市東區,舊稱關帝廳,因所在地而又稱後甲關帝殿(廳)虎尾寮關帝殿(廳)[2]:1。該廟歷史可追溯至明鄭時期[3][4],原本被暫列為三級古蹟,但在1985年因拆除舊廟加以改建,其古蹟資格遂遭撤銷[2]:6。今貌大致為1988年重修後的結果[1]。該廟原為官廟,但後來官員覺得出城參拜不便,且進入庄頭的道路狹小,遂在西定坊臺灣巡道署(今永福國小一帶)建立新的關帝廟(今八吉境關帝廳[4][5]。該廟的信仰圈轄境內有前甲顯明殿、前甲元祐宮、虎尾寮太子普安宮、後甲武聖宮、後甲北極殿、南聖宮、林聖宮(姓林角)七個角頭廟[註 1]

臺南關帝殿
關帝殿正面
基本信息
位置 臺灣臺南市東區中華東路二段96巷1弄1號
坐标22°59′06″N 120°13′57″E / 22.985130°N 120.232500°E / 22.985130; 120.232500
主神關聖帝君
建立时间 明鄭臺灣永曆年間(1662年-1683年)[1]
地圖

沿革

 
王得祿於重修時所捐之「忠義配天」匾額。
 
咸豐六年(1856年)「聖神文武」匾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製的香爐[2]:84
 
赤兔馬神像
 
關帝殿牌樓
 
五龍亭

關帝殿舊稱關帝廳,據傳是明永曆年間某鄭氏部將在隨鄭經西征後,於撤回臺灣時自家鄉迎回關帝神像,在崁頂山保舍甲莊[註 2]建廟奉祀後逐漸發展而成[3]。最初該廟規模不大,但逐漸發展成昔日府城東門外各庄民信奉的廟宇[2]:1[4]。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陳文達臺灣縣志》則有提到:「關帝廟……一在保舍甲,偽時建。」[註 3][2]:1。另外廟方出版的《臺南關帝殿》一書提到有創建於荷治時期的1644年的說法[2]:1

該廟原為官廟,據說曾由康熙年間的臺灣道陳璸頒賜寫有「停驂默禱」的下馬碑(已佚)[6]:9,但後來官員覺得出城參拜不便,且進入庄頭的道路狹小,遂在西定坊臺灣巡道署(今永福國小一帶)建立新的關帝廟(今八吉境關帝廳[4][5],而該廟之後便交由地方管理。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時,王得祿曾集府城官紳之力予以整修,擴建為大廟,而後在嘉慶四十九年(1844年)、咸豐六年(1856年)[註 4]、光緒七年(1881年)曾由境民集資加以整修[3][6]:9[2]:2

進入日治時期後,關帝廳在大正十五年(1926年)再次整修,並在正殿旁加蓋左側廂房[6]:9,當時是由「管理」與「會計」的組合管理廟務。到了昭和五年(1930年),由前甲、後甲、關聖、虎尾寮四地各推派三名參事組成神明會管理廟務[6]:17。二次大戰後,關帝廳於民國35年(1946年)進行屋頂整修,後來在民國53年(1964年)大修,更換屋頂木構架,左側廟室將基礎與柱樑改成鋼筋混凝土,屋頂仍為木構架[6]:10,完工建醮時神明會主任委員改為許仙賜、副主委為李象,總務陳馬兼任爐主[6]:17。而在民國60年代(1970年代),由張萬春擔任出納期間,經陳馬向軍方索回日治時期被佔用的廟產並取得16萬多的補償費後,廟方開拓了中華路夜市,並藉由攤位出租增加了不少收入,後來款項在民國73年(1984年)初用於向佃農收回農地[6]:27。此外在民國64年(1975年)時,臺南市舉辦觀光年活動,編定了一百多個古蹟並立牌解說,該廟被編為20號[6]:27

中華東路開闢與廟宇改建爭議

民國60年代(1971年代),臺南市開闢中華東路,卻在民國68年(1979年)1月施工到關帝廳附近時才發現關帝廳有部份建物位在道路預定地上,結果市政府有關單位多次以打通慢車道為由要求廟方拆除「佔用」道路的部份建物,但後來市府民政局已將該廟暫定為古蹟再加上廟方的陳情,工程一度中斷,後來於市長蘇南成任內以砍掉廟後榕樹的方式讓快車道部分先通車[6]:27

民國71年(1982年)5月文化資產保存法公佈,關帝廳被暫列為三級古蹟,但由於該廟仍有部份影響到中華東路慢車道交通,結果市政府又在民國72年(1983年)2月9日發函要求關帝廳拆除「佔用」部分[6]:27。在此同時關帝廳又因為年久失修,屋頂破損,因此廟方亦有整修之議,但是在如何改建上有所爭議[6]:28。當時關帝廳由李明通[註 5]與陳慶飛[註 6]兩人競選主任委員,兩人在建廟議題上意見分歧,李明通不贊成重建廟宇,陳慶飛主張重建,之後在民71年(1982年)12月6日的信徒大會上,通過關帝廳管理委員會組織章程,由陳慶飛當選主任委員[6]:29,但李明通成為首屆管委會的名譽主任委員[6]:32

民國72年(1983年)8月6日,召開信徒代表大會,會中代表一致認為廟宇有改建必要,但因被暫列為三級古蹟,必須先經市府文獻會核准後才能動工,此案暫時保留,於同年10月15日的信徒大會才做成改建案通過的決議,並組織重建籌備委員會,並決定下個月請示該廟文衡聖帝決定廟宇重建的形式與地點[6]:33、34。經請示後,決定以「修建」為原則,甲子年農曆正月十六日動工,並於民國73年(1984年)1月16日信徒代表大會作成決議,而列席的市府文獻課課長郭春合則提醒如未依法申請報備,會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移送法辦,故廟方會後向東區區公所民政課申請要「廟頂修繕」[6]:34、35。然而因表件欠缺且計畫案內容粗糙,許可遲未順利取得,但廟方不以為意,以為只是換一換壞的木料而已,故仍雇工拆除屋頂,最後遭到勒令停工[6]:35。之後廟方重新規劃,打算拆除左配殿後方與道路衝突的部份,前半段與正殿進行整修,並新建右配殿[6]:36

新規劃案於民國74年(1985年)8月通過後,設計師許漢珍[註 7]發現廟牆大多是以土渣、泥漿、碎磚為材料砌成,且基座已損毀,此事告知委員後,開始有討論「重建」之議[6]:39、52。期間一度有提議將舊廟直接往前搬移,但因磚牆基礎不穩而不成,也有提議要將廟埕榕樹砍掉後將廟宇位置前移後轉向中華東路的提議,最後在請示神明後,得到必須在不改變中軸、廟貌,不冒犯榕樹且避開騎樓線的情況下,儘可能利用舊材料將廟宇移前重建的結果[6]:39

民國74(1985年)12月24日,關帝廳成立修建委員會,但實際上進行的是廟宇的重建工作,在背著市府的情況下,舊廟在兩天內被拆掉,堪用的舊料被留下來,臺南市政府發現後立即勒令停工,關帝廳則在民國75年(1986年)1月16日去函至東區區公所民政課說明[6]:42、43。最後因舊廟不存,撤銷古蹟地位,而法律問題也在關帝廳主委陳慶飛請市長林文雄出面排解,文獻委員妥協下,未有人入罪,關帝廳也在失去古蹟地位後取得建照繼續重建,而後來廟宇有部份設計變更[6]:46、52

後來新建的關帝廳在民國75年(1986年)12月上樑,民國76年(1987年)6月8日(五月十三日)完工,之後於民國77年(1988年)6月24日(五月十一日)舉辦「謝土醮」並「入廟」[6]:55、77[2]:2

改建之後

關帝廳改建之後,於民國79年(1990年)改名為「關帝殿」[2]:1。而關帝殿積極提升服務品質,於民國92年(2003年)12月28日通過ISO 9001國際服務品質認證,次年(2004年)2月3日舉行授證[2]:6

建築

今天的關帝殿為鋼筋混擬土建築,中央面寬三開間,縱深三進,左右有廂房。而由於廟宇四周有圍牆,正面又立有牌樓作為入口,而有相當明確的領域感[1]。牌樓右側有贔屭馱著的下馬碑,是2001年5月所立[2]:7。石碑為花崗岩材質,原是光緒年間某武將的紀念碑,廟方清除原有文字後,仿古新刻成「停驂默禱」的下馬碑[2]:9

廟埕左邊有座五龍亭,藻井彩繪著七仙女,其中有托著酒壺、蟠桃、石榴者,象徵多福、多壽、多子[2]:9

祀神

該廟主祀關聖帝君,其神像分成大關聖帝君、二關聖帝君、三關聖帝君、境主關聖帝君(四關聖帝君)、五關聖帝君[2]:18、25。其中大關聖帝君是鎮殿神像,三關聖帝君是關節可活動的軟身神像,而境主關聖帝君和五關聖帝君則是開基神像[2]:18、25。大關聖帝君右側供奉著文昌帝君,神龕前方則有關平與周倉[2]:25。而左神龕供奉著註生娘娘與婆姐,右神龕則供奉福德正神[2]:16、17。此外正殿神案底下,則供奉有虎爺[2]:17

而在廟埕右側,供奉著赤兔馬神像[2]:95。該神像原本被供奉在右廟室中[2]:95

相關條目

  • 二王廟 (臺灣):位於臺灣臺南市永康區,廟中供奉的關聖帝君來自此廟。

註釋

  1. ^ 〈一座地方廟宇重建過程之社會觀察——以台南市關帝廳為例〉一文是寫前甲顯明殿、虎尾寮太子普安宮、後甲武聖宮、後甲北極殿、關聖宋將軍壇、關聖林聖宮(姓林角)六個角頭廟[6]:14
  2. ^ 據石萬壽〈府城東郊保甲舍關帝廳碑記〉的說法,保舍甲位在崁頂山上,在鯽魚潭竹篙厝柴頭港、網寮莊之間[3][2]:4。聚落名稱由來據說是因為當初開墾該地的明鄭部將名「保」(姓不詳)[3][2]:4。而後來附近又發展出「太爺廍」、「虎尾寮」等聚落,保舍甲莊則分成前甲、後甲、關帝廳三個聚落[3][2]:4
  3. ^ 《臺灣縣志‧卷九 雜記志》:「關帝廟,一在許厝甲,偽時建。系茅屋,開闢後易茅為瓦,鄉人同建。一在保舍甲,偽時建。臺廈道陳璸匾曰『停驂默禱』。」
  4. ^ 由鹽運使司石時榮重修[3]
  5. ^ 李富(1930年-1964年的關帝廳管理人)之子,自1968年到1982年為關帝廟主任委員(廟方私設),曾任富強里里長、臺南市議員,1982年當選臺灣省議員[6]:29
  6. ^ 皇家建設董事長,關帝廳角頭廟顯明殿之主委[6]:29、32
  7. ^ 1929年生,大木匠師,其師承自父親許銅爐(許銅爐又師自張鈍,張鈍師自張耳),先前參與過關帝廳在1946、1964年的重修;其祖父許泰山曾任關帝廳會計[6]:46、47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11: 頁55. ISBN 957-30880-4-5.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何培夫、曾國棟. 《臺南關帝殿》. 關帝殿管理委員會. 2004-05.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石萬壽,〈府城東郊保甲舍關帝廳碑記〉(1985年)
  4. ^ 4.0 4.1 4.2 4.3 許淑娟、李明賢、鄭全文、孔慶麗 撰述. 《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 臺南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9-02: 頁336、337. ISBN 957-02-3370-2. 
  5. ^ 5.0 5.1 蔡文居. . 自由時報. 2012-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5).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鄭博謂. 〈一座地方廟宇重建過程之社會觀察——以台南市關帝廳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1998-06. 

官方網站

臺南關帝殿, 位於臺灣臺南市東區, 舊稱關帝廳, 因所在地而又稱後甲關帝殿, 虎尾寮關帝殿, 該廟歷史可追溯至明鄭時期, 原本被暫列為三級古蹟, 但在1985年因拆除舊廟加以改建, 其古蹟資格遂遭撤銷, 今貌大致為1988年重修後的結果, 該廟原為官廟, 但後來官員覺得出城參拜不便, 且進入庄頭的道路狹小, 遂在西定坊臺灣巡道署, 今永福國小一帶, 建立新的關帝廟, 今八吉境關帝廳, 該廟的信仰圈轄境內有前甲顯明殿, 前甲元祐宮, 虎尾寮太子普安宮, 後甲武聖宮, 後甲北極殿, 南聖宮, 林聖宮, 姓林角, 七個角. 臺南關帝殿位於臺灣臺南市東區 舊稱關帝廳 因所在地而又稱後甲關帝殿 廳 虎尾寮關帝殿 廳 2 1 該廟歷史可追溯至明鄭時期 3 4 原本被暫列為三級古蹟 但在1985年因拆除舊廟加以改建 其古蹟資格遂遭撤銷 2 6 今貌大致為1988年重修後的結果 1 該廟原為官廟 但後來官員覺得出城參拜不便 且進入庄頭的道路狹小 遂在西定坊臺灣巡道署 今永福國小一帶 建立新的關帝廟 今八吉境關帝廳 4 5 該廟的信仰圈轄境內有前甲顯明殿 前甲元祐宮 虎尾寮太子普安宮 後甲武聖宮 後甲北極殿 南聖宮 林聖宮 姓林角 七個角頭廟 註 1 臺南關帝殿關帝殿正面基本信息位置臺灣臺南市東區中華東路二段96巷1弄1號坐标22 59 06 N 120 13 57 E 22 985130 N 120 232500 E 22 985130 120 232500主神關聖帝君建立时间明鄭臺灣永曆年間 1662年 1683年 1 地圖 目录 1 沿革 1 1 中華東路開闢與廟宇改建爭議 1 2 改建之後 2 建築 3 祀神 4 相關條目 5 註釋 6 參考來源 7 官方網站沿革 编辑 王得祿於重修時所捐之 忠義配天 匾額 咸豐六年 1856年 聖神文武 匾 清道光十三年 1833年 製的香爐 2 84 赤兔馬神像 關帝殿牌樓 五龍亭 關帝殿舊稱關帝廳 據傳是明永曆年間某鄭氏部將在隨鄭經西征後 於撤回臺灣時自家鄉迎回關帝神像 在崁頂山保舍甲莊 註 2 建廟奉祀後逐漸發展而成 3 最初該廟規模不大 但逐漸發展成昔日府城東門外各庄民信奉的廟宇 2 1 4 康熙五十九年 1720年 陳文達 臺灣縣志 則有提到 關帝廟 一在保舍甲 偽時建 註 3 2 1 另外廟方出版的 臺南關帝殿 一書提到有創建於荷治時期的1644年的說法 2 1 該廟原為官廟 據說曾由康熙年間的臺灣道陳璸頒賜寫有 停驂默禱 的下馬碑 已佚 6 9 但後來官員覺得出城參拜不便 且進入庄頭的道路狹小 遂在西定坊臺灣巡道署 今永福國小一帶 建立新的關帝廟 今八吉境關帝廳 4 5 而該廟之後便交由地方管理 清嘉慶二十二年 1817年 時 王得祿曾集府城官紳之力予以整修 擴建為大廟 而後在嘉慶四十九年 1844年 咸豐六年 1856年 註 4 光緒七年 1881年 曾由境民集資加以整修 3 6 9 2 2 進入日治時期後 關帝廳在大正十五年 1926年 再次整修 並在正殿旁加蓋左側廂房 6 9 當時是由 管理 與 會計 的組合管理廟務 到了昭和五年 1930年 由前甲 後甲 關聖 虎尾寮四地各推派三名參事組成神明會管理廟務 6 17 二次大戰後 關帝廳於民國35年 1946年 進行屋頂整修 後來在民國53年 1964年 大修 更換屋頂木構架 左側廟室將基礎與柱樑改成鋼筋混凝土 屋頂仍為木構架 6 10 完工建醮時神明會主任委員改為許仙賜 副主委為李象 總務陳馬兼任爐主 6 17 而在民國60年代 1970年代 由張萬春擔任出納期間 經陳馬向軍方索回日治時期被佔用的廟產並取得16萬多的補償費後 廟方開拓了中華路夜市 並藉由攤位出租增加了不少收入 後來款項在民國73年 1984年 初用於向佃農收回農地 6 27 此外在民國64年 1975年 時 臺南市舉辦觀光年活動 編定了一百多個古蹟並立牌解說 該廟被編為20號 6 27 中華東路開闢與廟宇改建爭議 编辑 民國60年代 1971年代 臺南市開闢中華東路 卻在民國68年 1979年 1月施工到關帝廳附近時才發現關帝廳有部份建物位在道路預定地上 結果市政府有關單位多次以打通慢車道為由要求廟方拆除 佔用 道路的部份建物 但後來市府民政局已將該廟暫定為古蹟再加上廟方的陳情 工程一度中斷 後來於市長蘇南成任內以砍掉廟後榕樹的方式讓快車道部分先通車 6 27 民國71年 1982年 5月文化資產保存法公佈 關帝廳被暫列為三級古蹟 但由於該廟仍有部份影響到中華東路慢車道交通 結果市政府又在民國72年 1983年 2月9日發函要求關帝廳拆除 佔用 部分 6 27 在此同時關帝廳又因為年久失修 屋頂破損 因此廟方亦有整修之議 但是在如何改建上有所爭議 6 28 當時關帝廳由李明通 註 5 與陳慶飛 註 6 兩人競選主任委員 兩人在建廟議題上意見分歧 李明通不贊成重建廟宇 陳慶飛主張重建 之後在民71年 1982年 12月6日的信徒大會上 通過關帝廳管理委員會組織章程 由陳慶飛當選主任委員 6 29 但李明通成為首屆管委會的名譽主任委員 6 32 民國72年 1983年 8月6日 召開信徒代表大會 會中代表一致認為廟宇有改建必要 但因被暫列為三級古蹟 必須先經市府文獻會核准後才能動工 此案暫時保留 於同年10月15日的信徒大會才做成改建案通過的決議 並組織重建籌備委員會 並決定下個月請示該廟文衡聖帝決定廟宇重建的形式與地點 6 33 34 經請示後 決定以 修建 為原則 甲子年農曆正月十六日動工 並於民國73年 1984年 1月16日信徒代表大會作成決議 而列席的市府文獻課課長郭春合則提醒如未依法申請報備 會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移送法辦 故廟方會後向東區區公所民政課申請要 廟頂修繕 6 34 35 然而因表件欠缺且計畫案內容粗糙 許可遲未順利取得 但廟方不以為意 以為只是換一換壞的木料而已 故仍雇工拆除屋頂 最後遭到勒令停工 6 35 之後廟方重新規劃 打算拆除左配殿後方與道路衝突的部份 前半段與正殿進行整修 並新建右配殿 6 36 新規劃案於民國74年 1985年 8月通過後 設計師許漢珍 註 7 發現廟牆大多是以土渣 泥漿 碎磚為材料砌成 且基座已損毀 此事告知委員後 開始有討論 重建 之議 6 39 52 期間一度有提議將舊廟直接往前搬移 但因磚牆基礎不穩而不成 也有提議要將廟埕榕樹砍掉後將廟宇位置前移後轉向中華東路的提議 最後在請示神明後 得到必須在不改變中軸 廟貌 不冒犯榕樹且避開騎樓線的情況下 儘可能利用舊材料將廟宇移前重建的結果 6 39 民國74 1985年 12月24日 關帝廳成立修建委員會 但實際上進行的是廟宇的重建工作 在背著市府的情況下 舊廟在兩天內被拆掉 堪用的舊料被留下來 臺南市政府發現後立即勒令停工 關帝廳則在民國75年 1986年 1月16日去函至東區區公所民政課說明 6 42 43 最後因舊廟不存 撤銷古蹟地位 而法律問題也在關帝廳主委陳慶飛請市長林文雄出面排解 文獻委員妥協下 未有人入罪 關帝廳也在失去古蹟地位後取得建照繼續重建 而後來廟宇有部份設計變更 6 46 52 後來新建的關帝廳在民國75年 1986年 12月上樑 民國76年 1987年 6月8日 五月十三日 完工 之後於民國77年 1988年 6月24日 五月十一日 舉辦 謝土醮 並 入廟 6 55 77 2 2 改建之後 编辑 關帝廳改建之後 於民國79年 1990年 改名為 關帝殿 2 1 而關帝殿積極提升服務品質 於民國92年 2003年 12月28日通過ISO 9001國際服務品質認證 次年 2004年 2月3日舉行授證 2 6 建築 编辑今天的關帝殿為鋼筋混擬土建築 中央面寬三開間 縱深三進 左右有廂房 而由於廟宇四周有圍牆 正面又立有牌樓作為入口 而有相當明確的領域感 1 牌樓右側有贔屭馱著的下馬碑 是2001年5月所立 2 7 石碑為花崗岩材質 原是光緒年間某武將的紀念碑 廟方清除原有文字後 仿古新刻成 停驂默禱 的下馬碑 2 9 廟埕左邊有座五龍亭 藻井彩繪著七仙女 其中有托著酒壺 蟠桃 石榴者 象徵多福 多壽 多子 2 9 祀神 编辑該廟主祀關聖帝君 其神像分成大關聖帝君 二關聖帝君 三關聖帝君 境主關聖帝君 四關聖帝君 五關聖帝君 2 18 25 其中大關聖帝君是鎮殿神像 三關聖帝君是關節可活動的軟身神像 而境主關聖帝君和五關聖帝君則是開基神像 2 18 25 大關聖帝君右側供奉著文昌帝君 神龕前方則有關平與周倉 2 25 而左神龕供奉著註生娘娘與婆姐 右神龕則供奉福德正神 2 16 17 此外正殿神案底下 則供奉有虎爺 2 17 而在廟埕右側 供奉著赤兔馬神像 2 95 該神像原本被供奉在右廟室中 2 95 相關條目 编辑二王廟 臺灣 位於臺灣臺南市永康區 廟中供奉的關聖帝君來自此廟 註釋 编辑 一座地方廟宇重建過程之社會觀察 以台南市關帝廳為例 一文是寫前甲顯明殿 虎尾寮太子普安宮 後甲武聖宮 後甲北極殿 關聖宋將軍壇 關聖林聖宮 姓林角 六個角頭廟 6 14 據石萬壽 府城東郊保甲舍關帝廳碑記 的說法 保舍甲位在崁頂山上 在鯽魚潭 竹篙厝 柴頭港 網寮莊之間 3 2 4 聚落名稱由來據說是因為當初開墾該地的明鄭部將名 保 姓不詳 3 2 4 而後來附近又發展出 太爺廍 虎尾寮 等聚落 保舍甲莊則分成前甲 後甲 關帝廳三個聚落 3 2 4 臺灣縣志 卷九 雜記志 關帝廟 一在許厝甲 偽時建 系茅屋 開闢後易茅為瓦 鄉人同建 一在保舍甲 偽時建 臺廈道陳璸匾曰 停驂默禱 由鹽運使司石時榮重修 3 李富 1930年 1964年的關帝廳管理人 之子 自1968年到1982年為關帝廟主任委員 廟方私設 曾任富強里里長 臺南市議員 1982年當選臺灣省議員 6 29 皇家建設董事長 關帝廳角頭廟顯明殿之主委 6 29 32 1929年生 大木匠師 其師承自父親許銅爐 許銅爐又師自張鈍 張鈍師自張耳 先前參與過關帝廳在1946 1964年的重修 其祖父許泰山曾任關帝廳會計 6 46 47 參考來源 编辑 1 0 1 1 1 2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 11 頁55 ISBN 957 30880 4 5 2 00 2 01 2 02 2 03 2 04 2 05 2 06 2 07 2 08 2 09 2 10 2 11 2 12 2 13 2 14 2 15 2 16 2 17 2 18 2 19 2 20 2 21 2 22 何培夫 曾國棟 臺南關帝殿 關帝殿管理委員會 2004 05 3 0 3 1 3 2 3 3 3 4 3 5 3 6 石萬壽 府城東郊保甲舍關帝廳碑記 1985年 4 0 4 1 4 2 4 3 許淑娟 李明賢 鄭全文 孔慶麗 撰述 臺灣地名辭書 卷廿一 臺南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9 02 頁336 337 ISBN 957 02 3370 2 5 0 5 1 蔡文居 八吉境關帝廳 登錄歷史建築 自由時報 2012 04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6 15 6 00 6 01 6 02 6 03 6 04 6 05 6 06 6 07 6 08 6 09 6 10 6 11 6 12 6 13 6 14 6 15 6 16 6 17 6 18 6 19 6 20 6 21 6 22 6 23 6 24 6 25 鄭博謂 一座地方廟宇重建過程之社會觀察 以台南市關帝廳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1998 06 官方網站 编辑台南關帝殿官方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臺南關帝殿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臺南關帝殿 amp oldid 7522791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