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德高厝

德高厝臺灣話Tik-ko-tshù)是臺灣臺南市東區的一處地名,舊稱下灣(臺灣話:Ē-uan)、竹篙厝(臺灣話:Tik-ko-tshù)[1]。廣義的德高厝在被稱為「竹篙厝」的時期相當於今東區東門路以南各里的範圍[註 1],狹義的德高厝則指位於今德高里(臺灣話:Tik-ko-lí)的德高厝聚落[1]。目前該地名的使用可見於德高里的德高厝上帝廟與崇成里的德高厝郵局。

德高厝
仁和里地圖(參考臺灣堡圖繪製;紅色虛線為堡里界線,黃色虛線為街庄界線)
 區域即是竹篙厝庄
表記
漢字 德高厝
白話字 Tek-ko-chhù
臺羅拼音Tik-ko-tshù
舊稱
漢字 竹篙厝
白話字 Tek-ko-chhù
臺羅拼音Tik-ko-tshù
舊稱
漢字 下灣
白話字 Ē-oan
臺羅拼音Ē-uan

地名演變

 
德高厝上帝廟
 
臺南德高厝郵局
 
德高厝的老屋之一
 
德高厝的老屋之一

據學者盧嘉興的考據,德高厝聚落舊稱下灣[註 2],乾隆卅一年(1766年)臺灣縣知縣趙愛頒「齒德可風」匾給成為鄉飲大賓的當地大戶陳家家主陳玉瓊[註 3],因當地陳家有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是以大家尊稱此地為「德高厝」[2]。而從德高厝上帝廟所保有的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石製香爐來看,可知當時已使用德高厝作為地名,而嘉慶年間修纂的《續修臺灣縣志》仍將仁和里的上帝廟記在下灣,盧嘉興認為這是修志者因襲舊志,未實地訪查並更改所致[2]

然而根據當地陳家神主牌位的寫法來看,道光十七年(1837年)時地名已經被寫成「竹高厝」,這可能是因為後人已不知地名典故,又因當時村莊周圍大多種有竹子禦敵,而將「德」改為臺語音近的「竹」字,後來又覺得「竹高」無任何意義,又進一步改寫成「竹篙」,而後「竹篙厝」的地名便沿用下來,使得地名由雅而俗[2]

日治時期,原先的仁和里竹篙厝庄在大正九年(1920年)改行五州二廳制後變成臺南市底下的竹篙厝大字,二次大戰後沿用地名設有「竹篙里」,經盧嘉興考證後,民國六十六年(1977年)1月依據「德高厝」之名改成「德高里」[1][3]

行政區劃演變

德高厝地區在明鄭時期屬於萬年州仁和里,清朝初年屬於臺灣縣仁和里[1]。日治時期「竹篙厝」地區改為仁和里竹篙厝庄,先後隸屬於臺南民政支部、臺南縣(臺南辨務署[4])、臺南廳(永仁區[註 4][5]),1920年地方制度改制後,「竹篙厝庄」改成「竹篙厝」大字,隸屬於臺南州臺南市[7][1]

二次大戰後,竹篙厝大字被分成竹篙里、大明里、府宅里、路東里、泉南里、龍山里,竹篙厝聚落即位在竹篙里[1],而後竹篙里在1974年7月1日分出仁和里[8]與大智里[9]。名稱改成德高里之後,1982年8月1日德高里分出崇學里[10]與崇善里[11],而形成當前德高里的規模[1]

以下是竹篙厝庄逐漸演變成德高里的演變圖,但由於是以當前東區各里的里界圖為基礎,故在細部上可能與實際情形有所落差:

地圖 說明
  竹篙厝庄對應現在東區的大致範圍( ),不過 區域的西北部有一小部分是屬於臺南市臺南府城)的範圍。
  1940年代的竹篙厝大字戰後分化情形。

 區域是竹篙里與一部分的大明里[註 5] 區域是府宅里[註 6] 區域是泉南里[註 7] 區域是龍山里[註 8] 區域是路東里

  1974年的竹篙里分化情形。

 區域是竹篙里; 區域是仁和里; 區域是大智里

  1982年的德高里分化情形。

 區域是德高里; 區域是崇學里; 區域是崇善里

聚落

 
竹篙厝庄聚落分布圖
 區域即是竹篙厝聚落; 區域是大路東聚落

根據臺灣堡圖的記載,日治初期德高厝地區(竹篙厝庄)只有竹篙厝與大路東兩個聚落。竹篙厝聚落最初原稱下灣,在明鄭時期便已形成且有上帝廟,後來在清乾隆年間改成「德高厝」,之後演變成「竹篙厝」,後來在1977年方改回德高厝[1][3]。大路東則位於現在的崇明里境內,日治時期因為昭和七年(1932年)成立的糖業試驗所開闢農場,被迫遷村到現在大同路以西的地區居住[1]

註釋

  1. ^ 日治時期的竹篙厝庄、竹篙厝大字,後來變成竹篙厝段。
  2. ^ 盧嘉興〈由竹篙里仁和宮探討舊籍所記仁和里下灣之上帝廟〉一文指出,舊有方志所記載位在仁和里下灣的上帝廟,應該就是今天的德高厝上帝廟,是以可知德高厝舊稱下灣[2]
  3. ^ 陳玉瓊(1708年2月10日-1782年2月24日),名「寧」,是陳家開基祖陳元享三子[2]
  4. ^ 區長役場最初即設於竹篙厝庄[5],後來在1911年6月7日改到永康下里後甲庄[6]
  5. ^ 「大明里」位於西南部,現已裁撤,1940年代的區域為今天東智里成功一街(台糖圍牆旁)以西的部分再加上南區大恩里,1967年6月台一線以西的部分改歸大林里所轄,1970年代大明里併入大智里[1][12]
  6. ^ 該色塊區域嚴格來說是現在的大同里,大同里從北到南由昔日的川東里、府宅里、大興里所組成,而大興里1940年代還是路東里的一部分[1]
  7. ^ 該色塊區域嚴格來說是現在的泉南里,是由當時的泉南里與舊廓里、安內里(部分)所組成[1]
  8. ^ 該色塊區域嚴格來說是1950年代的龍山里,是由當時的龍山里與安外里(部分)、安內里(部分)所組成[1]

參考來源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 《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 臺南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6年5月: 頁291、293、300-303、325、330、331. ISBN 957-02-3370-2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盧嘉興. 〈由竹篙里仁和宮探討舊籍所記仁和里下灣之上帝廟〉. 《臺南文化》 (臺南市政府). 1976-06-03, (新1期): 頁61-76. 
  3. ^ 3.0 3.1 各里簡介——德高里. 臺南市東區區公所. [2014-11-21]. [永久失效連結]
  4. ^ 《臺灣總督府府報》〈府令第二十一號〉,1897年6月10日
  5. ^ 5.0 5.1 《臺灣總督府報》〈告示第三號〉,1910年1月18日
  6. ^ 《臺灣總督府府報》〈告示第九十號〉,1911年6月7日
  7. ^ 《臺灣總督府府報》〈府令第四十七號〉,1920年8月10日
  8. ^ 各里簡介——仁和里. 臺南市東區區公所. [2014-11-21]. [永久失效連結]
  9. ^ 各里簡介——大智里. 臺南市東區區公所. [2014-11-21]. [永久失效連結]
  10. ^ 各里簡介——崇學里. 臺南市東區區公所. [2014-11-21]. [永久失效連結]
  11. ^ 各里簡介——崇善里. 臺南市東區區公所. [2014-11-21]. [永久失效連結]
  12. ^ 鄰里資訊‧各里簡介——大恩里. 臺南市南區區公所. [2014-11-25]. [永久失效連結]

德高厝, 臺灣話, tshù, 是臺灣臺南市東區的一處地名, 舊稱下灣, 臺灣話, 竹篙厝, 臺灣話, tshù, 廣義的在被稱為, 竹篙厝, 的時期相當於今東區東門路以南各里的範圍, 狹義的則指位於今德高里, 臺灣話, 的聚落, 目前該地名的使用可見於德高里的上帝廟與崇成里的郵局, 仁和里地圖, 參考臺灣堡圖繪製, 紅色虛線為堡里界線, 黃色虛線為街庄界線, 區域即是竹篙厝庄表記漢字白話字tek, chhù臺羅拼音tik, tshù舊稱漢字竹篙厝白話字tek, chhù臺羅拼音tik, tshù舊稱漢字下灣白話字. 德高厝 臺灣話 Tik ko tshu 是臺灣臺南市東區的一處地名 舊稱下灣 臺灣話 E uan 竹篙厝 臺灣話 Tik ko tshu 1 廣義的德高厝在被稱為 竹篙厝 的時期相當於今東區東門路以南各里的範圍 註 1 狹義的德高厝則指位於今德高里 臺灣話 Tik ko li 的德高厝聚落 1 目前該地名的使用可見於德高里的德高厝上帝廟與崇成里的德高厝郵局 德高厝仁和里地圖 參考臺灣堡圖繪製 紅色虛線為堡里界線 黃色虛線為街庄界線 區域即是竹篙厝庄表記漢字德高厝白話字Tek ko chhu臺羅拼音Tik ko tshu舊稱漢字竹篙厝白話字Tek ko chhu臺羅拼音Tik ko tshu舊稱漢字下灣白話字E oan臺羅拼音E uan 目录 1 地名演變 2 行政區劃演變 3 聚落 4 註釋 5 參考來源地名演變 编辑 德高厝上帝廟 臺南德高厝郵局 德高厝的老屋之一 德高厝的老屋之一 據學者盧嘉興的考據 德高厝聚落舊稱下灣 註 2 乾隆卅一年 1766年 臺灣縣知縣趙愛頒 齒德可風 匾給成為鄉飲大賓的當地大戶陳家家主陳玉瓊 註 3 因當地陳家有位 德高望重 的長者 是以大家尊稱此地為 德高厝 2 而從德高厝上帝廟所保有的乾隆四十六年 1781年 石製香爐來看 可知當時已使用德高厝作為地名 而嘉慶年間修纂的 續修臺灣縣志 仍將仁和里的上帝廟記在下灣 盧嘉興認為這是修志者因襲舊志 未實地訪查並更改所致 2 然而根據當地陳家神主牌位的寫法來看 道光十七年 1837年 時地名已經被寫成 竹高厝 這可能是因為後人已不知地名典故 又因當時村莊周圍大多種有竹子禦敵 而將 德 改為臺語音近的 竹 字 後來又覺得 竹高 無任何意義 又進一步改寫成 竹篙 而後 竹篙厝 的地名便沿用下來 使得地名由雅而俗 2 日治時期 原先的仁和里竹篙厝庄在大正九年 1920年 改行五州二廳制後變成臺南市底下的竹篙厝大字 二次大戰後沿用地名設有 竹篙里 經盧嘉興考證後 民國六十六年 1977年 1月依據 德高厝 之名改成 德高里 1 3 行政區劃演變 编辑德高厝地區在明鄭時期屬於萬年州仁和里 清朝初年屬於臺灣縣仁和里 1 日治時期 竹篙厝 地區改為仁和里竹篙厝庄 先後隸屬於臺南民政支部 臺南縣 臺南辨務署 4 臺南廳 永仁區 註 4 5 1920年地方制度改制後 竹篙厝庄 改成 竹篙厝 大字 隸屬於臺南州臺南市 7 1 二次大戰後 竹篙厝大字被分成竹篙里 大明里 府宅里 路東里 泉南里 龍山里 竹篙厝聚落即位在竹篙里 1 而後竹篙里在1974年7月1日分出仁和里 8 與大智里 9 名稱改成德高里之後 1982年8月1日德高里分出崇學里 10 與崇善里 11 而形成當前德高里的規模 1 以下是竹篙厝庄逐漸演變成德高里的演變圖 但由於是以當前東區各里的里界圖為基礎 故在細部上可能與實際情形有所落差 地圖 說明 竹篙厝庄對應現在東區的大致範圍 不過 區域的西北部有一小部分是屬於臺南市 臺南府城 的範圍 1940年代的竹篙厝大字戰後分化情形 區域是竹篙里與一部分的大明里 註 5 區域是府宅里 註 6 區域是泉南里 註 7 區域是龍山里 註 8 區域是路東里 1974年的竹篙里分化情形 區域是竹篙里 區域是仁和里 區域是大智里 1982年的德高里分化情形 區域是德高里 區域是崇學里 區域是崇善里聚落 编辑 竹篙厝庄聚落分布圖 區域即是竹篙厝聚落 區域是大路東聚落 根據臺灣堡圖的記載 日治初期德高厝地區 竹篙厝庄 只有竹篙厝與大路東兩個聚落 竹篙厝聚落最初原稱下灣 在明鄭時期便已形成且有上帝廟 後來在清乾隆年間改成 德高厝 之後演變成 竹篙厝 後來在1977年方改回德高厝 1 3 大路東則位於現在的崇明里境內 日治時期因為昭和七年 1932年 成立的糖業試驗所開闢農場 被迫遷村到現在大同路以西的地區居住 1 註釋 编辑 日治時期的竹篙厝庄 竹篙厝大字 後來變成竹篙厝段 盧嘉興 由竹篙里仁和宮探討舊籍所記仁和里下灣之上帝廟 一文指出 舊有方志所記載位在仁和里下灣的上帝廟 應該就是今天的德高厝上帝廟 是以可知德高厝舊稱下灣 2 陳玉瓊 1708年2月10日 1782年2月24日 名 寧 是陳家開基祖陳元享三子 2 區長役場最初即設於竹篙厝庄 5 後來在1911年6月7日改到永康下里後甲庄 6 大明里 位於西南部 現已裁撤 1940年代的區域為今天東智里成功一街 台糖圍牆旁 以西的部分再加上南區大恩里 1967年6月台一線以西的部分改歸大林里所轄 1970年代大明里併入大智里 1 12 該色塊區域嚴格來說是現在的大同里 大同里從北到南由昔日的川東里 府宅里 大興里所組成 而大興里1940年代還是路東里的一部分 1 該色塊區域嚴格來說是現在的泉南里 是由當時的泉南里與舊廓里 安內里 部分 所組成 1 該色塊區域嚴格來說是1950年代的龍山里 是由當時的龍山里與安外里 部分 安內里 部分 所組成 1 參考來源 编辑 1 00 1 01 1 02 1 03 1 04 1 05 1 06 1 07 1 08 1 09 1 10 1 11 1 12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 臺灣地名辭書 卷廿一 臺南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6年5月 頁291 293 300 303 325 330 331 ISBN 957 02 3370 2 中文 臺灣 2 0 2 1 2 2 2 3 2 4 盧嘉興 由竹篙里仁和宮探討舊籍所記仁和里下灣之上帝廟 臺南文化 臺南市政府 1976 06 03 新1期 頁61 76 3 0 3 1 各里簡介 德高里 臺南市東區區公所 2014 11 21 永久失效連結 臺灣總督府府報 府令第二十一號 1897年6月10日 5 0 5 1 臺灣總督府報 告示第三號 1910年1月18日 臺灣總督府府報 告示第九十號 1911年6月7日 臺灣總督府府報 府令第四十七號 1920年8月10日 各里簡介 仁和里 臺南市東區區公所 2014 11 21 永久失效連結 各里簡介 大智里 臺南市東區區公所 2014 11 21 永久失效連結 各里簡介 崇學里 臺南市東區區公所 2014 11 21 永久失效連結 各里簡介 崇善里 臺南市東區區公所 2014 11 21 永久失效連結 鄰里資訊 各里簡介 大恩里 臺南市南區區公所 2014 11 25 永久失效連結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德高厝 amp oldid 6868979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