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冠飾角龍屬

冠飾角龍屬名:Coronosaurus)是角龍科尖角龍亞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冠飾角龍是種中型角龍類,頭盾後緣的第二頸盾緣骨突位置,由多個小型、叢聚狀短骨突取代。

冠饰角龙属
化石时期:白堊紀晚期, 77 Ma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科: 角龙科 Ceratopsidae
亚科: 尖角龍亞科 Centrosaurinae
族: 尖角龙族 Centrosaurini
属: 冠饰角龙属 Coronosaurus
Ryan, Evans & Shepherd, 2012
模式種
布氏冠飾角龍
Coronosaurus brinkmani

(Ryan & Russell, 2005 原為尖角龍的一種)

冠飾角龍原本是尖角龍屬的第二個種,在2012年被成立為獨立屬[1]

發現與命名

 
布氏冠飾角龍的部分頭骨化石

在1996到2000年之間,加拿大古生物學家菲力·居爾(Philip J. Currie)前往亞伯達省南部,在兩個屍骨層進行挖掘工作,都是屬於貝利河群(Belly River Group)的老人組(Oldman Formation)地層。138號屍骨層的下方14.6公尺,是恐龍公園組(Dinosaur Park Formation)地層,也屬於範圍較大的貝利河群[2]。MRR屍骨層的位置,在138號屍骨層的西南方約180公里處,也是老人組地層。地質年代相當於白堊紀晚期的中坎潘階,約7650萬到7620萬年前。兩個屍骨層出土的角龍類化石,被送到亞伯達省德拉姆黑勒鎮的皇家蒂勒爾博物館,進行化石處理、母岩處理的工作[3]

在2005年,古生物學家Michael J. Ryan、Anthony P. Russell將大部分化石建立為尖角龍屬的第二個種,布瑪尼尖角龍;種名是以研究人員Donald Brinkman為名,他曾對於白堊紀晚其亞伯達省的古生態系統,做出重要研究。正模標本(編號TMP 2002.68.1)是個大型頂骨,保存了接近完整的中線骨棒、部分的後側骨棒,左邊的第一到第三頸盾緣骨突被保存下來,右邊的第一到第二頸盾緣骨突則被部分侵蝕過。頂骨缺少中線骨架的最前緣(頂骨的接觸額骨部位),也缺少側邊骨棒(構成頭盾眶上孔邊緣的細骨棒)。這個頂骨來自於一個接近成年個體。除此之外的較知名標本,還有一個頂骨(編號TMP 2002.68.3)、一個眶後骨(編號TMP 2002.68.10)、一個眶上骨(編號TMP 2002.68.5)[1][3]

在2012年,Anthony P. Russell與其他古生物學家研究老人組的尖角龍亞科化石時,發現尖角龍的模式種Centrosaurus apertus)、布瑪尼尖角龍,在種系發生學上並不形成一個單系群,也就是有拆分的必要。他們將布瑪尼尖角龍建立為新屬,模式種是布氏冠飾角龍Coronosaurus brinkmani,或譯布瑪尼冠飾角龍)。屬名是由拉丁文的「王冠」(corona)與古希臘文的「蜥蜴」(saurus)所構成,王冠是意指其頂骨的形狀,頂骨週圍的頸盾緣骨突,使外形貌似王冠[1]

體徵

 
布氏冠飾角龍的頭骨模型

冠飾角龍是種中型角龍科恐龍。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估計其身長約為5公尺,體重估計值約為2公噸[4]。冠飾角龍的額角長度接近原始尖角龍亞科,例如亞伯達角龍惡魔角龍,而額角長度比祖尼角龍開角龍亞科還短。額角角核成尖金字塔狀,在額角的一半位置,額角往兩側大幅彎曲,方向朝向斜側邊,經過眼睛上方。冠飾角龍的頂骨後側骨棒(頭盾的最後緣),延伸出許多小型短骨突,向頭盾上方、後方沿伸而出,這額外特徵在角龍類中相當獨特。研究人員推論,在冠飾角龍的生長過程中,頭盾後緣的小型短骨突會逐漸增大、互相連結癒合,形成大型、叢聚式骨突。這些小型短骨突的詳細位置,位於接近頭盾中線位置,延伸自第一頸盾緣骨突基部,而且緊密排列;第一頸盾緣骨突也是位於頭盾後緣,向前延伸、彎曲於頭盾大型洞孔上方。這些小型、叢聚式短骨突,有助於穩固第一頸盾緣骨突的基部;而在其他角龍類,相同位置則是單個的第二頸盾緣骨突。研究人員推測,第一頸盾緣骨突的基部位置,應該是原本第二頸盾緣骨突的生長位置。除此之外,冠飾角龍還具有形狀特殊的第三頸盾緣骨突,呈鉤狀、或淚滴狀,從頭盾後緣延伸而出,朝向後側方延伸[1]。除了額角與頭盾週圍的短角,冠飾角龍的其他特徵類似尖角龍戟龍。冠飾角龍的幼年體、亞成年個體,鼻骨未癒合,而成年個體的鼻骨癒合,這種鼻骨的生長變化,相當類似尖角龍。冠飾角龍的鼻角筆直、側向扁平、末端較鈍,鼻角從癒合鼻骨的後半段延伸而出,類似其他尖角龍亞科。所有幼年標本、大部分成年標本的鼻角形狀,前側的彎曲幅度比後側還大,因此大部分的鼻角是略為朝後彎曲[3]

種系發生學

在2005年,研究人員根據小範圍的種系發生學分析,比較九個物種的17個特徵,而將這些化石歸類於尖角龍屬的第二種。在這份研究中,尖角龍(C. apertus)、布瑪尼尖角龍都是原始尖角龍亞科,而戟龍厚鼻龍、其他物種的近親。在2011年,其他古生物學家提出更大範圍的種系發生學分析,比較更多物種的54個特徵,發現尖角龍(C. apertus)、戟龍構成一個小型演化支,而布瑪尼尖角龍其實是這個演化支的姊妹分類單元,厚鼻龍、其他物種則另外構成一個演化支。根據這個分析結果,尖角龍屬的兩個種並不是單系群,應該成立其他屬[5]。同年的棘面龍命名研究,則採用97個形態上的特徵,分析棘面龍的演化位置,發現棘面龍、尖角龍(C. apertus)、布瑪尼尖角龍與戟龍,三者位於演化上的相同分化位置,這個結果也支持布瑪尼尖角龍不是尖角龍屬的分類法[6]。在2012年,Anthony P. Russell與其他古生物學家研究老人祖的新發現化石時,引用棘面龍的命名研究,並採用更多特徵列入分析。他們發現布瑪尼尖角龍的演化位置,比棘面龍、尖角龍(C. apertus)還要進階,並是戟龍的姊妹分類單元。根據這個分析結果,他們將布瑪尼尖角龍建立為新屬,冠飾角龍屬。以下演化樹來自於2012年的研究[1]

角龍科 

 開角龍亞科

 尖角龍亞科 

 Xenoceratops

 惡魔角龍屬 Diabloceratops

 愛氏角龍屬 Avaceratops

 亞伯達角龍屬 Albertaceratops

 棘面龍屬 Spinops

 尖角龍屬 Centrosaurus

 冠飾角龍屬 Coronosaurus

 戟龍屬 Styracosaurus

中國角龍屬 Sinoceratops

 刺叢龍屬 Rubeosaurus

 野牛龍屬 Einiosaurus

 河神龍屬 Achelousaurus

 加拿大厚鼻龍 P. canadensis

 拉庫斯塔厚鼻龍 P. lakustai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Ryan, M. J.; Evans, D. C.; Shepherd, K. M.; Sues, H. (2012). "A new ceratopsid from the Foremost Formation (middle Campanian) of Albert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49 (10): 1251. doi:10.1139/e2012-056
  2. ^ M.J. Ryan and A.P. Russell, 2003, "New centrosaurine ceratopsids from the late Campanian of Alberta and Montana and a review of contemporaneous and regional patterns of centrosaurine evolution",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3(3): 91A
  3. ^ 3.0 3.1 3.2 Ryan, M. J.; Russell, A. P. (2005). "A new centrosaurine ceratopsid from the Oldman Formation of Albert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entrosaurine taxonomy and systematics".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42 (7): 1369. doi:10.1139/e05-029
  4. ^ Paul, G.S., 2010,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260
  5. ^ Fiorillo, A. R.; Tykoski, R. S. (2012). "A new Maastrichtian species of the centrosaurine ceratopsid Pachyrhinosaurus from the North Slope of Alaska".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57 (3): 561. doi:10.4202/app.2011.0033
  6. ^ Farke, A. A.; Ryan, M. J.; Barrett, P. M.; Tanke, D. H.; Braman, D. R.; Loewen, M. A.; Graham, M. R. (2011). "A New Centrosaurine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Alberta, Canada, and the Evolution of Parietal Ornamentation in Horned Dinosaurs".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56 (4): 691. doi:10.4202/app.2010.0121

外部連結

    冠飾角龍屬, 屬名, coronosaurus, 是角龍科尖角龍亞科恐龍的一屬, 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 冠飾角龍是種中型角龍類, 頭盾後緣的第二頸盾緣骨突位置, 由多個小型, 叢聚狀短骨突取代, 冠饰角龙属, 化石时期, 白堊紀晚期, preЄ,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蜥形纲, sauropsida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科, 角龙科, ceratopsidae亚科, 尖角龍亞科, centro. 冠飾角龍屬 屬名 Coronosaurus 是角龍科尖角龍亞科恐龍的一屬 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 冠飾角龍是種中型角龍類 頭盾後緣的第二頸盾緣骨突位置 由多個小型 叢聚狀短骨突取代 冠饰角龙属 化石时期 白堊紀晚期 77 Ma PreYe Ye O S D C P T J K Pg N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蜥形纲 Sauropsida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科 角龙科 Ceratopsidae亚科 尖角龍亞科 Centrosaurinae族 尖角龙族 Centrosaurini属 冠饰角龙属 Coronosaurus Ryan Evans amp Shepherd 2012模式種布氏冠飾角龍Coronosaurus brinkmani Ryan amp Russell 2005 原為尖角龍的一種 冠飾角龍原本是尖角龍屬的第二個種 在2012年被成立為獨立屬 1 目录 1 發現與命名 2 體徵 3 種系發生學 4 參考資料 5 外部連結發現與命名 编辑 布氏冠飾角龍的部分頭骨化石 在1996到2000年之間 加拿大古生物學家菲力 居爾 Philip J Currie 前往亞伯達省南部 在兩個屍骨層進行挖掘工作 都是屬於貝利河群 Belly River Group 的老人組 Oldman Formation 地層 138號屍骨層的下方14 6公尺 是恐龍公園組 Dinosaur Park Formation 地層 也屬於範圍較大的貝利河群 2 MRR屍骨層的位置 在138號屍骨層的西南方約180公里處 也是老人組地層 地質年代相當於白堊紀晚期的中坎潘階 約7650萬到7620萬年前 兩個屍骨層出土的角龍類化石 被送到亞伯達省德拉姆黑勒鎮的皇家蒂勒爾博物館 進行化石處理 母岩處理的工作 3 在2005年 古生物學家Michael J Ryan Anthony P Russell將大部分化石建立為尖角龍屬的第二個種 布瑪尼尖角龍 種名是以研究人員Donald Brinkman為名 他曾對於白堊紀晚其亞伯達省的古生態系統 做出重要研究 正模標本 編號TMP 2002 68 1 是個大型頂骨 保存了接近完整的中線骨棒 部分的後側骨棒 左邊的第一到第三頸盾緣骨突被保存下來 右邊的第一到第二頸盾緣骨突則被部分侵蝕過 頂骨缺少中線骨架的最前緣 頂骨的接觸額骨部位 也缺少側邊骨棒 構成頭盾眶上孔邊緣的細骨棒 這個頂骨來自於一個接近成年個體 除此之外的較知名標本 還有一個頂骨 編號TMP 2002 68 3 一個眶後骨 編號TMP 2002 68 10 一個眶上骨 編號TMP 2002 68 5 1 3 在2012年 Anthony P Russell與其他古生物學家研究老人組的尖角龍亞科化石時 發現尖角龍的模式種 Centrosaurus apertus 布瑪尼尖角龍 在種系發生學上並不形成一個單系群 也就是有拆分的必要 他們將布瑪尼尖角龍建立為新屬 模式種是布氏冠飾角龍 Coronosaurus brinkmani 或譯布瑪尼冠飾角龍 屬名是由拉丁文的 王冠 corona 與古希臘文的 蜥蜴 saurus 所構成 王冠是意指其頂骨的形狀 頂骨週圍的頸盾緣骨突 使外形貌似王冠 1 體徵 编辑 布氏冠飾角龍的頭骨模型 冠飾角龍是種中型角龍科恐龍 在2010年 葛瑞格利 保羅 Gregory S Paul 估計其身長約為5公尺 體重估計值約為2公噸 4 冠飾角龍的額角長度接近原始尖角龍亞科 例如亞伯達角龍 惡魔角龍 而額角長度比祖尼角龍 開角龍亞科還短 額角角核成尖金字塔狀 在額角的一半位置 額角往兩側大幅彎曲 方向朝向斜側邊 經過眼睛上方 冠飾角龍的頂骨後側骨棒 頭盾的最後緣 延伸出許多小型短骨突 向頭盾上方 後方沿伸而出 這額外特徵在角龍類中相當獨特 研究人員推論 在冠飾角龍的生長過程中 頭盾後緣的小型短骨突會逐漸增大 互相連結癒合 形成大型 叢聚式骨突 這些小型短骨突的詳細位置 位於接近頭盾中線位置 延伸自第一頸盾緣骨突基部 而且緊密排列 第一頸盾緣骨突也是位於頭盾後緣 向前延伸 彎曲於頭盾大型洞孔上方 這些小型 叢聚式短骨突 有助於穩固第一頸盾緣骨突的基部 而在其他角龍類 相同位置則是單個的第二頸盾緣骨突 研究人員推測 第一頸盾緣骨突的基部位置 應該是原本第二頸盾緣骨突的生長位置 除此之外 冠飾角龍還具有形狀特殊的第三頸盾緣骨突 呈鉤狀 或淚滴狀 從頭盾後緣延伸而出 朝向後側方延伸 1 除了額角與頭盾週圍的短角 冠飾角龍的其他特徵類似尖角龍 戟龍 冠飾角龍的幼年體 亞成年個體 鼻骨未癒合 而成年個體的鼻骨癒合 這種鼻骨的生長變化 相當類似尖角龍 冠飾角龍的鼻角筆直 側向扁平 末端較鈍 鼻角從癒合鼻骨的後半段延伸而出 類似其他尖角龍亞科 所有幼年標本 大部分成年標本的鼻角形狀 前側的彎曲幅度比後側還大 因此大部分的鼻角是略為朝後彎曲 3 種系發生學 编辑在2005年 研究人員根據小範圍的種系發生學分析 比較九個物種的17個特徵 而將這些化石歸類於尖角龍屬的第二種 在這份研究中 尖角龍 C apertus 布瑪尼尖角龍都是原始尖角龍亞科 而戟龍是厚鼻龍 其他物種的近親 在2011年 其他古生物學家提出更大範圍的種系發生學分析 比較更多物種的54個特徵 發現尖角龍 C apertus 戟龍構成一個小型演化支 而布瑪尼尖角龍其實是這個演化支的姊妹分類單元 厚鼻龍 其他物種則另外構成一個演化支 根據這個分析結果 尖角龍屬的兩個種並不是單系群 應該成立其他屬 5 同年的棘面龍命名研究 則採用97個形態上的特徵 分析棘面龍的演化位置 發現棘面龍 尖角龍 C apertus 布瑪尼尖角龍與戟龍 三者位於演化上的相同分化位置 這個結果也支持布瑪尼尖角龍不是尖角龍屬的分類法 6 在2012年 Anthony P Russell與其他古生物學家研究老人祖的新發現化石時 引用棘面龍的命名研究 並採用更多特徵列入分析 他們發現布瑪尼尖角龍的演化位置 比棘面龍 尖角龍 C apertus 還要進階 並是戟龍的姊妹分類單元 根據這個分析結果 他們將布瑪尼尖角龍建立為新屬 冠飾角龍屬 以下演化樹來自於2012年的研究 1 角龍科 開角龍亞科 尖角龍亞科 Xenoceratops 惡魔角龍屬 Diabloceratops 愛氏角龍屬 Avaceratops 亞伯達角龍屬 Albertaceratops 棘面龍屬 Spinops 尖角龍屬 Centrosaurus 冠飾角龍屬 Coronosaurus 戟龍屬 Styracosaurus 中國角龍屬 Sinoceratops 刺叢龍屬 Rubeosaurus 野牛龍屬 Einiosaurus 河神龍屬 Achelousaurus 加拿大厚鼻龍 P canadensis 拉庫斯塔厚鼻龍 P lakustai 參考資料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Ryan M J Evans D C Shepherd K M Sues H 2012 A new ceratopsid from the Foremost Formation middle Campanian of Albert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49 10 1251 doi 10 1139 e2012 056 M J Ryan and A P Russell 2003 New centrosaurine ceratopsids from the late Campanian of Alberta and Montana and a review of contemporaneous and regional patterns of centrosaurine evolution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3 3 91A 3 0 3 1 3 2 Ryan M J Russell A P 2005 A new centrosaurine ceratopsid from the Oldman Formation of Albert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entrosaurine taxonomy and systematics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42 7 1369 doi 10 1139 e05 029 Paul G S 2010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260 Fiorillo A R Tykoski R S 2012 A new Maastrichtian species of the centrosaurine ceratopsid Pachyrhinosaurus from the North Slope of Alaska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57 3 561 doi 10 4202 app 2011 0033 Farke A A Ryan M J Barrett P M Tanke D H Braman D R Loewen M A Graham M R 2011 A New Centrosaurine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Alberta Canada and the Evolution of Parietal Ornamentation in Horned Dinosaurs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56 4 691 doi 10 4202 app 2010 0121外部連結 编辑冠飾角龍的想像圖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冠飾角龍屬 amp oldid 6543581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