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學校恐懼症

學校恐懼症School Phobia),又稱校園恐懼症拒學症School refusal)或懼學症,為一種兒童青少年心理疾病。是离别焦虑障碍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懼學症如同懼高症幽閉恐懼症等,把恐懼的症狀視為一種精神官能症[1]

症狀

懼學症的症狀主要為對學校莫名的恐懼、焦慮以及排斥,可能伴隨許多生理反應,如噁心嘔吐、頭暈、腹瀉胃痛喉嚨痛氣喘以及昏厥等。如果他們留在家中不去學校,症狀可能會消失,但第2天要去學校之前,症狀可能再度發生,但是離開學校越久,將越難返回學校,他們可能出現長期缺課、逃學以及無法上課等現象。他們很可能同時具有焦慮症憂鬱症恐慌症等精神官能症。

跟學校恐懼症的差別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學生明顯對上學不感興趣,因對校制的不信而不想在校園上課,反而是以非政府主流的方式學習政府課程,例如在家自學,或是將補習班成為正式學校等等的學習方式;又或對政府主流課程、校制感到厭惡,與政府主流校制來比較,還是喜歡專注於別的能力、喜好、職業、願望或慾望,不再依靠校方,例如自主學習自我提升[2]

此外,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常被誤解為拒學症。特徵是晚上入睡困難,不易在早晨起床。因此在早晨上學的時間裡會覺得身體不適,無法配合他人的生活作息。

好發期

拒學症的好發期以5~7歲為第一波好發期,之後分別為11~12歲以及14歲之後,和入學升學年齡有密切關連,以女性發病率較高。影響的時間則沒有一定標準,輕微者可能數月至一年,嚴重者可能終其一生都恐懼校園生活。[3]

形成原因

透過仔細研究每個拒學的學生,會發現每人的狀況都不一樣。從課業問題、人際關係到個人本身的問題都有:[1]

  1. 課業問題致成績太差、學習進度跟不上,形成長期缺席。又或對學習表現不好感到強烈不安;
  2. 受到校園欺凌困擾;
  3. 受到教師體罰、精神折磨、與老師/同學不合,無法與人進行良好溝通;
  4. 個人社會化程度低落、自信自尊低下,被人忽視和缺乏存在感;
  5. 學生個人/學校群體問題,對於在學校必須與眾人應對感覺疲憊,例如必須看老師或同學臉色做事,及無法配合同學之間的相處模式;
  6. 對於去上學本身的價值觀持懷疑態度;
  7. 對校園體制的不滿(多為國家政府主流校制)。

有時也可能曾遭受到校園內意外如:校園槍擊案、天然災難、校園綁架案等突發事件倖存後留下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所引發的症狀。

相關

注釋

  1. ^ 1.0 1.1 飯田英晴 岩波明. 簡玉芬 , 编. 圖解心理學. 世茂出版有限公司. 2009年10月: p.146–147. ISBN 978-986-6363-18-4. 
  2. ^ 10歳YouTuber『ゆたぼん』の〝革命的過ぎる発言〟に批判殺到!. まいじつ. [2019-05-08]. (原始内容于2019-05-10). 
  3. ^ .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學校恐懼症,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編修, 以確保文法, 用詞, 语气, 格式, 標點等使用恰当, 2022年9月15日, 請按照校對指引, 幫助编辑這個條目, 幫助, 討論, 此條目的语调或风格可能不適合百科全書的寫作方式, 2022年9月15日, 請根據指南協助改善这篇条目, 請在讨论页討論問題所在及加以改善,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9月15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編修 以確保文法 用詞 语气 格式 標點等使用恰当 2022年9月15日 請按照校對指引 幫助编辑這個條目 幫助 討論 此條目的语调或风格可能不適合百科全書的寫作方式 2022年9月15日 請根據指南協助改善这篇条目 請在讨论页討論問題所在及加以改善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9月15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學校恐懼症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學校恐懼症 School Phobia 又稱校園恐懼症 拒學症 School refusal 或懼學症 為一種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疾病 是离别焦虑障碍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懼學症如同懼高症 幽閉恐懼症等 把恐懼的症狀視為一種精神官能症 1 目录 1 症狀 1 1 跟學校恐懼症的差別 2 好發期 3 形成原因 4 相關 5 注釋症狀 编辑懼學症的症狀主要為對學校莫名的恐懼 焦慮以及排斥 可能伴隨許多生理反應 如噁心 嘔吐 頭暈 腹瀉 胃痛 喉嚨痛 氣喘以及昏厥等 如果他們留在家中不去學校 症狀可能會消失 但第2天要去學校之前 症狀可能再度發生 但是離開學校越久 將越難返回學校 他們可能出現長期缺課 逃學以及無法上課等現象 他們很可能同時具有焦慮症 憂鬱症或恐慌症等精神官能症 跟學校恐懼症的差別 编辑 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學生明顯對上學不感興趣 因對校制的不信而不想在校園上課 反而是以非政府主流的方式學習政府課程 例如在家自學 或是將補習班成為正式學校等等的學習方式 又或對政府主流課程 校制感到厭惡 與政府主流校制來比較 還是喜歡專注於別的能力 喜好 職業 願望或慾望 不再依靠校方 例如自主學習 自我提升 2 此外 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常被誤解為拒學症 特徵是晚上入睡困難 不易在早晨起床 因此在早晨上學的時間裡會覺得身體不適 無法配合他人的生活作息 好發期 编辑拒學症的好發期以5 7歲為第一波好發期 之後分別為11 12歲以及14歲之後 和入學升學年齡有密切關連 以女性發病率較高 影響的時間則沒有一定標準 輕微者可能數月至一年 嚴重者可能終其一生都恐懼校園生活 3 形成原因 编辑透過仔細研究每個拒學的學生 會發現每人的狀況都不一樣 從課業問題 人際關係到個人本身的問題都有 1 課業問題致成績太差 學習進度跟不上 形成長期缺席 又或對學習表現不好感到強烈不安 受到校園欺凌困擾 受到教師體罰 精神折磨 與老師 同學不合 無法與人進行良好溝通 個人社會化程度低落 自信 自尊低下 被人忽視和缺乏存在感 學生個人 學校群體問題 對於在學校必須與眾人應對感覺疲憊 例如必須看老師或同學臉色做事 及無法配合同學之間的相處模式 對於去上學本身的價值觀持懷疑態度 對校園體制的不滿 多為國家政府主流校制 有時也可能曾遭受到校園內意外如 校園槍擊案 天然災難 校園綁架案等突發事件倖存後留下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所引發的症狀 相關 编辑校園欺凌 校園槍擊案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社交恐懼症 考試焦慮 應試教育 威權體制教育注釋 编辑 1 0 1 1 飯田英晴 岩波明 簡玉芬 编 圖解心理學 世茂出版有限公司 2009年10月 p 146 147 ISBN 978 986 6363 18 4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10歳YouTuber ゆたぼん の 革命的過ぎる発言 に批判殺到 まいじつ 2019 05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10 School Refusal Anxiety Canada 2022 02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23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學校恐懼症 amp oldid 7413326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