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喬治·馬可夫

喬治·伊萬諾夫·馬可夫保加利亞文Георги Иванов Марков英文Georgi Ivanov Markov;1929年3月1日—1978年9月11日)是一名保加利亞異議人士。馬可夫本來是一個詩人和創作家,在1969年逃離保加利亞後,先後成為英國廣播公司國際台、自由歐洲電台德國德國之聲記者和主播。馬可夫曾多次批評保加利亞的共產政權,也被認為是保加利亞政府要委托KGB來除去他的原因。

Georgi Markov
出生(1929-03-01)1929年3月1日
保加利亞王國索菲亞
逝世1978年9月11日(1978歲—09—11)(49歲)
英國伦敦巴勒姆
职业Writer, dissident
知名作品The Truth that Killed

保加利亞時代

喬治馬可夫在1929年3月1日於索菲亞附近的「Knyazhevo」區出生。在1946年,他高中畢業後,開始在大學學習工業化學。最初喬治·馬可夫在一間技術學校是一個化學工程師兼老師。在他19歲的時候,他患上了結核病,令他被迫定期來往不同醫院。那時他開始嘗試寫作,在1957年發表《The Night of Celsius》,1959年發表《The Ajax Winners》,和在1961年發表了兩個短故事。而到了1962年,他發表的小說《Men》獲得保加利亞作家聯盟的全年大獎,而他也正式成為這個聯盟的成員。這成為了他在這個共產國家轉職為職業作家的首要條件。喬治·馬可夫於“Narodna Mladezh”出版社工作,於1966年發表的《A Portrait of My Double》和1968年發表的《The Women of Warsaw》,令他成為一個在保加利亞內最有前途的年輕作家。喬治·馬可夫也寫了一堆劇本,但大部份都沒有發表,或因為政治審查而被禁止上演,包括《To Crawl under the Rainbow》、《The Elevator》、《Assassination in the Cul-de-Sac》、《Communists》和《I Was Him》。而小說《The Roof》在印刷中途被中止,因為作品含有記述和比喻貶低列寧的字句。喬治·馬可夫也是著名電視連續劇《On Every Milestone》的編劇,他在劇中創造了二次大戰偵探 Velinsky,和復仇者 Deyanov 這兩個角色。

在這段時間,即使有些作品被禁止發行,喬治馬可夫是當時的著名作家,也因此成為領導人托多爾·日夫科夫日後強迫一群作家為政權服務的其中之一。在這個時候,喬治馬可夫領導了放蕩不羈的生活方式,對很多保加利亞人來說這是新鮮的事。

作家和異見分子

在1969年,喬治·馬可夫離開保加利亞前往意大利,即是他的哥哥所在地。他本來計劃等待政府不再禁止他的作品出版後就回國,但他後來漸漸改變主意,尤其是在1971年9月保加利亞政府拒絕延續他的護照期限後,改為留在西方生活。喬治·馬可夫後來在1972年搬到倫敦,他在這裡學習英文和在英國廣播公司負責有關保加利亞的新聞。他嘗試加入電影業,希望能得到Peter Uvaliev的協助,但不成功,稍後時間他也替自由歐洲電台德國之聲工作。而在1972年,喬治·馬可夫在保加利亞作家聯盟的會藉被凍結,也因為他背叛國家的行為,在缺席聆訊的情況下被判監六年六個月。

直至1989年前,他在保加利亞的作品,一直都沒有在圖書館和書店中展示,而他的名字也一直沒有在主流媒體中被提及。而共產秘密服務(Communist Secret Service,或特勤服務)中,喬治·馬可夫的檔案以“Wanderer”的稱呼出現。在1974年,他的作品《To Crawl under the Rainbow》在倫敦上演,而同年在愛丁堡則上演《Archangel Michael》,它們都以英文演出,而且獲得了他的首個獎項。而和大衛·菲利普斯(David Philips)合著的小說《The Right Honourable Chimpanzee》,則在喬治·馬可夫去世後出版。在1975年他和 Annabelle Dilk 結婚,並且在一年後誕下一個女兒,Alexandra-Raina。

在1975年至1978年間,喬治·馬可夫在節目《In Absentia Reports》中分析在共產主義下保加利亞人的生活。這個節目每週都在自由歐洲電台播出,節目主要批評共產政權,和共產黨領袖托多爾·日夫科夫,令喬治·馬可夫成為保加利亞共產政權最憎恨的人物。

《The Reports》在1990年於保加利亞發行,那時共產政權已經倒台。而在2000年,喬治馬可夫獲追頒為Stara Planina的榮譽公民,以「表揚他對保加利亞的文學、戲劇和記實文學上,並且擁有超卓的民望和對抗共產政權上作出的貢獻」。

遇刺

保加利亞的秘密警察派遣的特使,在格別烏協助下暗殺喬治馬可夫,但頭兩次都失敗,直到第三次才成功。在1978年9月7日(托多爾·日夫科夫生日的日子),喬治馬可夫在橫跨泰晤士河滑鐵盧橋上行走,在一個巴士站等巴士時,他的大腿被一名男子的雨傘刺中。那名男子向他道歉後離開,喬治馬可夫稍後時間向醫生表示那名男子有外地口音,這宗事件後來稱為「雨傘謀殺」(Umbrella Murder)。

喬治馬可夫感到被刺中的地方傳出陣陣痛楚,當他回到英國廣播公司的辦公室後,他的傷口形成了一粒紅疹,而痛楚也沒有消退。他向最少一名同事講述事件,當晚他出現了發高燒的現象,被送後醫院,三天後死亡。

由於喬治馬可夫曾經向醫生表示懷疑中毒,倫敦警方受命進行驗屍。在過程中,法醫發現了有一粒針頭大小的金屬小珠,植入了他的小腿。

該小珠直徑有1.52毫米,含有90%的和10%的,珠上有兩個0.35毫米的小孔,形成了一個X形的小洞。在波頓唐(Porton Down)的進一步的化驗,顯示小珠內有微量的蓖麻毒素。所以即使醫生知道喬治馬可夫中毒,結果也會一樣,因為並沒有已知的方法可以醫治中了蓖麻毒素的人。

 
殺害喬治馬可夫的雨傘尖端構造圖

在謀殺事發生的十天前,另一名保加利亞人柯斯多夫(Vladimir Kostov)在巴黎被槍擊受傷。醫生在他的皮膚上發現相同的小珠。不過,由於該小珠內包著蓖麻毒素的糖,在射出前受到破壞,所以只有極小量的毒素進入他的體內,最後他只是出現發燒而已。柯斯多夫報告指射擊來自一名帶了一個小袋的男人,但沒有雨傘。這次事件帶出英國傳媒所指的「雨傘」只是虛構而已,因為喬治馬可夫只是表示「被傘子刺中」而不是「被傘子射中」。不過,法醫指出喬治馬可夫身上發現的小珠可能是由「槍」發射出來,而且因為這粒小珠十分精密,所以相信他是這樣而死亡的。

有一本關於這次事件真相的書籍,由Vladimir Bereanu和Kalin Todorov寫作,現在已經停止售賣,但仍然能獲得。

有幾名變節的克格勃特工,例如Oleg Kalugin和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確認了克格勃在背後指使暗殺,即使現時保加利亞暗殺人的方法,都是用別的方法,例如用毒果凍來塗在他的身上。但至今仍然沒有人因此而被檢控,很大程度上因為很多關於他被暗殺的檔案被銷毀。主流報章《泰晤士報》報導,一個原名為Francesco Gullino(或 Giullino)的意大利丹麥人是最大嫌疑犯,而保加利亞的訴訟時效會在2008年屆滿。[1]

一套英國紀錄片《The Umbrella Assassin》[2],在保加利亞、 英國和美國訪問了一些和這次事件有關的人,也探討了主要嫌疑犯Gullino到底現在的狀況如何。

喬治·馬可夫的墓地可以在多塞特郡的Whitchurch Canonicorum村的一個小教堂園地找到。

小知識

  • 蘇格蘭後叛客(postpunk)樂團Fingerprintz在1979年時錄製的專輯《The Very Dab》,當中有一首歌的靈感是源自喬治·馬可夫被暗殺的事件。那首歌名為《Wet Job》,這首歌曲描述喬治馬可夫「在繁忙時間等巴士時被暗殺」,歌曲內也提及這個暗殺行動為「a hit」。
  • 「保加利亞雨傘」(Bulgarian umbrella)暗殺喬治·馬可夫的行動,啟發了法國電影《傘中情》(Le coup de parapluie)製作人的創意,該電影由Gerard Oury執導,Pierre Richard主演。
  • 美國軍事小說家湯姆·克蘭西小說作品《紅兔子》,故事中有不少的內容是討論這次事件。小說內有一個小角色是殺手,和一個保加利亞間諜名為Boris Andeyevich Strokov。Strokov獲格別烏的聘用,準備行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到最後,Strokov被捕,後來被英國秘密情報局(即軍情六處)殺死。
  • 連續劇《Quincy, M.E.》中,有一集提到主角Dr Quincy被一粒有毒的小珠所傷,後來他繼續生存,而殺手則被捕。
  • 曾任職克格勃的俄裔英國人亞歷山大·瓦爾杰洛維奇·利特維年科於2006年也在倫敦被人在食物中下毒,而中毒身亡,所中的毒是價值達3000萬歐元放射性物質——釙210[3]
  • 2012年5月11日,傳媒報導一宗離奇毒雨傘殺人案,一名德國男子在2011年7月因中水銀毒而死亡,事件與此案十分相似[4][5]

印刷品

  • The Right Honourable Chimpanzee (as David St. George, with David Phillips) Magnum Books (1980年) ISBN 041704920X
  • The Truth That Killed Ticknor & Fields(1984年) ISBN 0899192963

參考

  1. ^ 時代雜誌線上板(英國)指出 Giullino 為雨傘殺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作者: Jack Hamilton 和 Tom Walker;2005年6月5日(英文)
  2. ^ . [2006-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3. ^ . [2013-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1). 
  4. ^ "Umbrella stab victim dies of mercury poison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ticle reporting the second (2011, with death occurring in 2012) incident (in English.)
  5. ^ "Quecksilbervergiftu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ticle in Der Spiegel (in German) reporting the 2011 incident.

外部連結

  • Nick Paton Walsh 在《衛報》於2005年6月6日的報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NET (PBS) 《Secrets of the Dead》,對事件調查的紀錄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喬治, 馬可夫,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翻譯者可能不熟悉中文或原文語言, 也可能使用了機器翻譯, 請協助翻譯本條目或重新編寫, 并注意避免翻译腔的问题, 明顯拙劣的翻譯請改掛, href, template, html, class, redirect, title, template, href, wikipedia, html, class, redirect, title, wikipedia, 提交刪除, 喬治, 伊萬諾夫, 馬可夫, 保加利亞文, Георги, Иванов, Марков, 英文, g.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翻譯者可能不熟悉中文或原文語言 也可能使用了機器翻譯 請協助翻譯本條目或重新編寫 并注意避免翻译腔的问题 明顯拙劣的翻譯請改掛 a href Template D html class mw redirect title Template D d a a href Wikipedia CSD html G13 class mw redirect title Wikipedia CSD G13 a 提交刪除 喬治 伊萬諾夫 馬可夫 保加利亞文 Georgi Ivanov Markov 英文 Georgi Ivanov Markov 1929年3月1日 1978年9月11日 是一名保加利亞的異議人士 馬可夫本來是一個詩人和創作家 在1969年逃離保加利亞後 先後成為英國廣播公司國際台 自由歐洲電台和德國的德國之聲記者和主播 馬可夫曾多次批評保加利亞的共產政權 也被認為是保加利亞政府要委托KGB來除去他的原因 Georgi Markov出生 1929 03 01 1929年3月1日保加利亞王國索菲亞逝世1978年9月11日 1978歲 09 11 49歲 英國伦敦巴勒姆职业Writer dissident知名作品The Truth that Killed 目录 1 保加利亞時代 2 作家和異見分子 3 遇刺 4 小知識 5 印刷品 6 參考 7 外部連結保加利亞時代 编辑喬治馬可夫在1929年3月1日於索菲亞附近的 Knyazhevo 區出生 在1946年 他高中畢業後 開始在大學學習工業化學 最初喬治 馬可夫在一間技術學校是一個化學工程師兼老師 在他19歲的時候 他患上了結核病 令他被迫定期來往不同醫院 那時他開始嘗試寫作 在1957年發表 The Night of Celsius 1959年發表 The Ajax Winners 和在1961年發表了兩個短故事 而到了1962年 他發表的小說 Men 獲得保加利亞作家聯盟的全年大獎 而他也正式成為這個聯盟的成員 這成為了他在這個共產國家轉職為職業作家的首要條件 喬治 馬可夫於 Narodna Mladezh 出版社工作 於1966年發表的 A Portrait of My Double 和1968年發表的 The Women of Warsaw 令他成為一個在保加利亞內最有前途的年輕作家 喬治 馬可夫也寫了一堆劇本 但大部份都沒有發表 或因為政治審查而被禁止上演 包括 To Crawl under the Rainbow The Elevator Assassination in the Cul de Sac Communists 和 I Was Him 而小說 The Roof 在印刷中途被中止 因為作品含有記述和比喻貶低列寧的字句 喬治 馬可夫也是著名電視連續劇 On Every Milestone 的編劇 他在劇中創造了二次大戰偵探 Velinsky 和復仇者 Deyanov 這兩個角色 在這段時間 即使有些作品被禁止發行 喬治馬可夫是當時的著名作家 也因此成為領導人托多爾 日夫科夫日後強迫一群作家為政權服務的其中之一 在這個時候 喬治馬可夫領導了放蕩不羈的生活方式 對很多保加利亞人來說這是新鮮的事 作家和異見分子 编辑在1969年 喬治 馬可夫離開保加利亞前往意大利 即是他的哥哥所在地 他本來計劃等待政府不再禁止他的作品出版後就回國 但他後來漸漸改變主意 尤其是在1971年9月保加利亞政府拒絕延續他的護照期限後 改為留在西方生活 喬治 馬可夫後來在1972年搬到倫敦 他在這裡學習英文和在英國廣播公司負責有關保加利亞的新聞 他嘗試加入電影業 希望能得到Peter Uvaliev的協助 但不成功 稍後時間他也替自由歐洲電台和德國之聲工作 而在1972年 喬治 馬可夫在保加利亞作家聯盟的會藉被凍結 也因為他背叛國家的行為 在缺席聆訊的情況下被判監六年六個月 直至1989年前 他在保加利亞的作品 一直都沒有在圖書館和書店中展示 而他的名字也一直沒有在主流媒體中被提及 而共產秘密服務 Communist Secret Service 或特勤服務 中 喬治 馬可夫的檔案以 Wanderer 的稱呼出現 在1974年 他的作品 To Crawl under the Rainbow 在倫敦上演 而同年在愛丁堡則上演 Archangel Michael 它們都以英文演出 而且獲得了他的首個獎項 而和大衛 菲利普斯 David Philips 合著的小說 The Right Honourable Chimpanzee 則在喬治 馬可夫去世後出版 在1975年他和 Annabelle Dilk 結婚 並且在一年後誕下一個女兒 Alexandra Raina 在1975年至1978年間 喬治 馬可夫在節目 In Absentia Reports 中分析在共產主義下保加利亞人的生活 這個節目每週都在自由歐洲電台播出 節目主要批評共產政權 和共產黨領袖托多爾 日夫科夫 令喬治 馬可夫成為保加利亞共產政權最憎恨的人物 The Reports 在1990年於保加利亞發行 那時共產政權已經倒台 而在2000年 喬治馬可夫獲追頒為Stara Planina的榮譽公民 以 表揚他對保加利亞的文學 戲劇和記實文學上 並且擁有超卓的民望和對抗共產政權上作出的貢獻 遇刺 编辑保加利亞的秘密警察派遣的特使 在格別烏協助下暗殺喬治馬可夫 但頭兩次都失敗 直到第三次才成功 在1978年9月7日 托多爾 日夫科夫生日的日子 喬治馬可夫在橫跨泰晤士河的滑鐵盧橋上行走 在一個巴士站等巴士時 他的大腿被一名男子的雨傘刺中 那名男子向他道歉後離開 喬治馬可夫稍後時間向醫生表示那名男子有外地口音 這宗事件後來稱為 雨傘謀殺 Umbrella Murder 喬治馬可夫感到被刺中的地方傳出陣陣痛楚 當他回到英國廣播公司的辦公室後 他的傷口形成了一粒紅疹 而痛楚也沒有消退 他向最少一名同事講述事件 當晚他出現了發高燒的現象 被送後醫院 三天後死亡 由於喬治馬可夫曾經向醫生表示懷疑中毒 倫敦警方受命進行驗屍 在過程中 法醫發現了有一粒針頭大小的金屬小珠 植入了他的小腿 該小珠直徑有1 52毫米 含有90 的鉑和10 的銥 珠上有兩個0 35毫米的小孔 形成了一個X形的小洞 在波頓唐 Porton Down 的進一步的化驗 顯示小珠內有微量的蓖麻毒素 所以即使醫生知道喬治馬可夫中毒 結果也會一樣 因為並沒有已知的方法可以醫治中了蓖麻毒素的人 殺害喬治馬可夫的雨傘尖端構造圖在謀殺事發生的十天前 另一名保加利亞人柯斯多夫 Vladimir Kostov 在巴黎被槍擊受傷 醫生在他的皮膚上發現相同的小珠 不過 由於該小珠內包著蓖麻毒素的糖 在射出前受到破壞 所以只有極小量的毒素進入他的體內 最後他只是出現發燒而已 柯斯多夫報告指射擊來自一名帶了一個小袋的男人 但沒有雨傘 這次事件帶出英國傳媒所指的 雨傘 只是虛構而已 因為喬治馬可夫只是表示 被傘子刺中 而不是 被傘子射中 不過 法醫指出喬治馬可夫身上發現的小珠可能是由 槍 發射出來 而且因為這粒小珠十分精密 所以相信他是這樣而死亡的 有一本關於這次事件真相的書籍 由Vladimir Bereanu和Kalin Todorov寫作 現在已經停止售賣 但仍然能獲得 有幾名變節的克格勃特工 例如Oleg Kalugin和奥列格 戈尔季耶夫斯基 確認了克格勃在背後指使暗殺 即使現時保加利亞暗殺人的方法 都是用別的方法 例如用毒果凍來塗在他的身上 但至今仍然沒有人因此而被檢控 很大程度上因為很多關於他被暗殺的檔案被銷毀 主流報章 泰晤士報 報導 一個原名為Francesco Gullino 或 Giullino 的意大利裔丹麥人是最大嫌疑犯 而保加利亞的訴訟時效會在2008年屆滿 1 一套英國紀錄片 The Umbrella Assassin 2 在保加利亞 英國和美國訪問了一些和這次事件有關的人 也探討了主要嫌疑犯Gullino到底現在的狀況如何 喬治 馬可夫的墓地可以在多塞特郡的Whitchurch Canonicorum村的一個小教堂園地找到 小知識 编辑蘇格蘭後叛客 postpunk 樂團Fingerprintz在1979年時錄製的專輯 The Very Dab 當中有一首歌的靈感是源自喬治 馬可夫被暗殺的事件 那首歌名為 Wet Job 這首歌曲描述喬治馬可夫 在繁忙時間等巴士時被暗殺 歌曲內也提及這個暗殺行動為 a hit 在探索频道節目 流言終結者 兩位主持人亞當 沙維奇和傑米 海納曼仿製了當年刺中喬治 馬可夫的雨傘 保加利亞雨傘 Bulgarian umbrella 暗殺喬治 馬可夫的行動 啟發了法國電影 傘中情 Le coup de parapluie 製作人的創意 該電影由Gerard Oury執導 Pierre Richard主演 美國軍事小說家湯姆 克蘭西小說作品 紅兔子 故事中有不少的內容是討論這次事件 小說內有一個小角色是殺手 和一個保加利亞間諜名為Boris Andeyevich Strokov Strokov獲格別烏的聘用 準備行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到最後 Strokov被捕 後來被英國秘密情報局 即軍情六處 殺死 連續劇 Quincy M E 中 有一集提到主角Dr Quincy被一粒有毒的小珠所傷 後來他繼續生存 而殺手則被捕 曾任職克格勃的俄裔英國人亞歷山大 瓦爾杰洛維奇 利特維年科於2006年也在倫敦被人在食物中下毒 而中毒身亡 所中的毒是價值達3000萬歐元的放射性物質 釙210 3 2012年5月11日 傳媒報導一宗離奇毒雨傘殺人案 一名德國男子在2011年7月因中水銀毒而死亡 事件與此案十分相似 4 5 印刷品 编辑The Right Honourable Chimpanzee as David St George with David Phillips Magnum Books 1980年 ISBN 041704920X The Truth That Killed Ticknor amp Fields 1984年 ISBN 0899192963參考 编辑 時代雜誌線上板 英國 指出 Giullino 為雨傘殺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作者 Jack Hamilton 和 Tom Walker 2005年6月5日 英文 The Umbrella Assassin 2006 11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9 29 俄叛逃特工体内钋价近三千万欧元 可毒死百余人 国际 人民网 2013 07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10 01 Umbrella stab victim dies of mercury poisoning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ticle reporting the second 2011 with death occurring in 2012 incident in English Quecksilbervergiftung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ticle in Der Spiegel in German reporting the 2011 incident 外部連結 编辑Nick Paton Walsh 在 衛報 於2005年6月6日的報導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84年的錄音 由 Don Swaim 訪問 Annabel Markov 內容有關對喬治 馬可夫 WNET PBS Secrets of the Dead 對事件調查的紀錄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喬治 馬可夫資料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喬治 馬可夫 amp oldid 7501213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