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吉安圳

坐标23°57′10.04″N 121°32′04.91″E / 23.9527889°N 121.5346972°E / 23.9527889; 121.5346972

吉安圳,舊稱吉野圳,是臺灣東部的一條水圳,位於花蓮縣吉安鄉,是吉安鄉最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2][3],也是花蓮地區規模最大且歷史最悠久的水圳[4]

吉安圳
 中華民國臺灣)圳道
概要
其他名稱 吉野圳
官方名稱 吉安大圳
隸屬單位 花蓮農田水利會
創立者 台灣總督府
灌溉區域  中華民國花蓮縣吉安鄉
興建時間 1912年(大正元年)4月26日
完成時間 1913年(大正二年)12月底
攔取水源 木瓜溪初英發電廠
圳路長度 10餘公里
灌溉面積 2,540多公頃
海拔 107公尺
興建費用 81,424圓
440,000圓(昭和年間擴建工程)[1]
官方網站 花蓮農田水利會

開發歷史

吉安鄉原名「荳蘭」,台灣日治時期日本人在此移民建村後改名為「吉野」[2]。為了灌溉移民村吉野村附近農田,西元1911年(明治四十四年)8月25日,由台灣總督府委託技士錦織虎吉著手調查,1912年(大正元年)1月8日調查完成[4],1912年4月26日正式動工[4]。日本政府沿著木瓜溪左岸經初音設置進水閘門,興建水圳渠道,灌溉吉野一帶的農田,稱為「吉野圳」,於1913年(大正二年)12月底完工[3],灌溉面積約955公頃[3]。1931年(昭和六年)7月進行擴大工程,於1932年(昭和七年)2月完工[4]。1945年國民政府來台後,將吉野改為「吉安」,吉野圳亦一併改名為吉安圳[2]。由於當初設計之進水口位置不佳,且墾田一再擴大,繼續辦理第二次擴建計畫,並引「台電初英發電廠」尾水入圳,灌溉面積擴大為2,500餘公頃至今[3][4]。吉安圳於日治時代1912年建造1932年完成450公尺長度下游的吉安大圳主幹線分水門, 日治時代灌溉整個吉安鄉的農田, 對日本移民村的吉野村來說極有效用, 當時共灌溉了約950公頃的農地, 後來孫運璿行政院院長再繼續開發到可以灌溉2550公頃, 吉野一號稻米是專門貢奉天皇食用的米, 目前的吉安三寶韭菜、 龍鬚菜及干城的芋頭都是吉安圳流下來的水源灌溉的。 初音山下依柏合部落就是吉安圳水源頭的部落, 生產營養價值的紅藜, 是經過奇萊山流域的山泉水灌溉的無污染水源, 並且用友善農業方式栽種, 這裡產出的紅藜是最安全的農產品, 目前已製成茶包, 可先泡茶再煮飯, 一舉兩得。 紅藜的營養成分有高蛋白質,高鈣質,高鐵,高膳食纖維,目前在醫學上已確認可抗大腸癌初期病變,也可防止餐後血糖升高,低膽固醇,防止血管病變,所以紅藜是目前最夯的紅寶石級的高營養價值的營養食品。 蛋白質為牛小排的2.7倍,鈣質為牛奶的7倍,鐵為牛肉的2倍及波菜的3倍,膳食纖維為麥片3倍。

設計

吉安圳的水源來自於木瓜溪中游的銅門水壩,即水簾壩,該水壩主要提供台灣電力公司東部發電廠所屬的銅門發電廠水力發電之用。發電後的尾水藉由長達近10公里引水隧道與暗渠繼續將尾水送往分別供下游的小型水力發電廠榕樹發電廠初英發電廠發電利用[2]初英發電廠發電後的尾水再供給吉安圳[5]。吉安圳自初英發電廠以下分成7條支線,由吉安圳導水路引水,灌溉吉安鄉的干城、南華、福興、吉安、慶豐等村[2],灌溉面積約2,540多公頃[3]

周圍休憩設施

吉安圳有悠久歷史,四周更有美麗的阡陌景緻,經行政院農委會、吉安鄉公所、民意代表、農田水利會等單位努力下,先後於吉安圳旁興建「吉安水圳生態步道」、「初英線自行車步道」及「親山線自行車步道」,後再經水土保持局的協助,興建「五十甲步道」及「干城(一街)社區綠色廊道」,串聯既有道路及自行車步道[5]

參見

註釋

  1. ^ 水利五十年紀念專輯,臺灣省政府水利處編,1997年出版。
  2. ^ 2.0 2.1 2.2 2.3 2.4 王萬邦. 台灣的古圳道. 台北縣新店市: 遠足文化. 2003年4月. ISBN 9572856103. 
  3. ^ 3.0 3.1 3.2 3.3 3.4 花蓮水利會.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14-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4.3 4.4 . 客家委員會數位臺灣客家庄網站. [2014-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中文(臺灣)). 
  5. ^ 5.0 5.1 馬振評. 漫遊吉安圳-結合單車的再生之旅. 農政與農情. 102年12月(第258期) [2014-06-08] (中文(臺灣)).  [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 (繁體中文)

吉安圳, 坐标, 9527889, 5346972, 9527889, 5346972, 舊稱吉野圳, 是臺灣東部的一條水圳, 位於花蓮縣吉安鄉, 是吉安鄉最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 也是花蓮地區規模最大且歷史最悠久的水圳, 中華民國, 臺灣, 圳道概要其他名稱, 吉野圳官方名稱, 吉安大圳隸屬單位, 花蓮農田水利會創立者, 台灣總督府灌溉區域, 中華民國花蓮縣吉安鄉興建時間, 1912年, 大正元年, 4月26日完成時間, 1913年, 大正二年, 12月底攔取水源, 木瓜溪, 初英發電廠圳路長度, 10餘公里灌溉面. 坐标 23 57 10 04 N 121 32 04 91 E 23 9527889 N 121 5346972 E 23 9527889 121 5346972 吉安圳 舊稱吉野圳 是臺灣東部的一條水圳 位於花蓮縣吉安鄉 是吉安鄉最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 2 3 也是花蓮地區規模最大且歷史最悠久的水圳 4 吉安圳 中華民國 臺灣 圳道概要其他名稱 吉野圳官方名稱 吉安大圳隸屬單位 花蓮農田水利會創立者 台灣總督府灌溉區域 中華民國花蓮縣吉安鄉興建時間 1912年 大正元年 4月26日完成時間 1913年 大正二年 12月底攔取水源 木瓜溪 初英發電廠圳路長度 10餘公里灌溉面積 2 540多公頃海拔 107公尺興建費用 81 424圓440 000圓 昭和年間擴建工程 1 官方網站 花蓮農田水利會 目录 1 開發歷史 2 設計 3 周圍休憩設施 4 參見 5 註釋 6 外部連結開發歷史 编辑吉安鄉原名 荳蘭 台灣日治時期日本人在此移民建村後改名為 吉野 2 為了灌溉移民村吉野村附近農田 西元1911年 明治四十四年 8月25日 由台灣總督府委託技士錦織虎吉著手調查 1912年 大正元年 1月8日調查完成 4 1912年4月26日正式動工 4 日本政府沿著木瓜溪左岸經初音設置進水閘門 興建水圳渠道 灌溉吉野一帶的農田 稱為 吉野圳 於1913年 大正二年 12月底完工 3 灌溉面積約955公頃 3 1931年 昭和六年 7月進行擴大工程 於1932年 昭和七年 2月完工 4 1945年國民政府來台後 將吉野改為 吉安 吉野圳亦一併改名為吉安圳 2 由於當初設計之進水口位置不佳 且墾田一再擴大 繼續辦理第二次擴建計畫 並引 台電初英發電廠 尾水入圳 灌溉面積擴大為2 500餘公頃至今 3 4 吉安圳於日治時代1912年建造1932年完成450公尺長度下游的吉安大圳主幹線分水門 日治時代灌溉整個吉安鄉的農田 對日本移民村的吉野村來說極有效用 當時共灌溉了約950公頃的農地 後來孫運璿行政院院長再繼續開發到可以灌溉2550公頃 吉野一號稻米是專門貢奉天皇食用的米 目前的吉安三寶韭菜 龍鬚菜及干城的芋頭都是吉安圳流下來的水源灌溉的 初音山下依柏合部落就是吉安圳水源頭的部落 生產營養價值的紅藜 是經過奇萊山流域的山泉水灌溉的無污染水源 並且用友善農業方式栽種 這裡產出的紅藜是最安全的農產品 目前已製成茶包 可先泡茶再煮飯 一舉兩得 紅藜的營養成分有高蛋白質 高鈣質 高鐵 高膳食纖維 目前在醫學上已確認可抗大腸癌初期病變 也可防止餐後血糖升高 低膽固醇 防止血管病變 所以紅藜是目前最夯的紅寶石級的高營養價值的營養食品 蛋白質為牛小排的2 7倍 鈣質為牛奶的7倍 鐵為牛肉的2倍及波菜的3倍 膳食纖維為麥片3倍 設計 编辑吉安圳的水源來自於木瓜溪中游的銅門水壩 即水簾壩 該水壩主要提供台灣電力公司東部發電廠所屬的銅門發電廠水力發電之用 發電後的尾水藉由長達近10公里引水隧道與暗渠繼續將尾水送往分別供下游的小型水力發電廠榕樹發電廠與初英發電廠發電利用 2 初英發電廠發電後的尾水再供給吉安圳 5 吉安圳自初英發電廠以下分成7條支線 由吉安圳導水路引水 灌溉吉安鄉的干城 南華 福興 吉安 慶豐等村 2 灌溉面積約2 540多公頃 3 周圍休憩設施 编辑吉安圳有悠久歷史 四周更有美麗的阡陌景緻 經行政院農委會 吉安鄉公所 民意代表 農田水利會等單位努力下 先後於吉安圳旁興建 吉安水圳生態步道 初英線自行車步道 及 親山線自行車步道 後再經水土保持局的協助 興建 五十甲步道 及 干城 一街 社區綠色廊道 串聯既有道路及自行車步道 5 參見 编辑吉野村 台灣日治時期日本移民村 初英發電廠 農田水利會註釋 编辑 水利五十年紀念專輯 臺灣省政府水利處編 1997年出版 2 0 2 1 2 2 2 3 2 4 王萬邦 台灣的古圳道 台北縣新店市 遠足文化 2003年4月 ISBN 9572856103 3 0 3 1 3 2 3 3 3 4 花蓮水利會 吉安圳導水路生態工法工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14 06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6 中文 臺灣 4 0 4 1 4 2 4 3 4 4 客庄文化數位典藏 gt 文化景觀 gt 吉安大圳 客家委員會數位臺灣客家庄網站 2014 06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7 14 中文 臺灣 5 0 5 1 馬振評 漫遊吉安圳 結合單車的再生之旅 農政與農情 102年12月 第258期 2014 06 08 中文 臺灣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编辑花蓮農田水利會 繁體中文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吉安圳 amp oldid 5948115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