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斯文豪氏攀蜥

台灣龍蜥学名Diploderma swinhonis),又名斯文豪氏攀蜥台灣攀蜥箕作氏攀蜥,俗稱竹虎山狗大,为飛蜥科龙蜥属下的物種。僅分布于台灣(包含本島、蘭嶼綠島琉球嶼),也是臺灣所有攀蜥當中體型最大的,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500公尺以下山區。

台灣龍蜥
雄性台灣龍蜥
NE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目: 有鳞目 Squamata
亚目: 鬣蜥亞目 Iguania
科: 飛蜥科 Agamidae
属: 攀蜥屬 Diploderma
种: 台灣龍蜥 D. swinhonis
二名法
Diploderma swinhonis
Günther, 1864)
異名
  • Japalura mitsukurii
    Stejneger, 1892
  • Japalura mitsukurii formosensis
    Chen, 1984
  • Japalura mitsukurii mitsukurii
    Chen, 1984
  • Japalura polyhonata mitsukurii
    Nakamura, 1963
  • Japalura swinhoei
    Boettger, 1885
  • Japalura yunnanensis popei
    Wettstein, 1938

辨識特徵

 
雖然是台灣的特有種,但台灣龍蜥對環境適應力強,是臺灣最常見的龍蜥

體長 8~25 公分,最大可達 31 公分。體色會因個體而有所差異,大多是以褐色或黃褐色為主,並會隨環境做出小幅度的改變,體側各有一條由菱斑連貫形成的黃色(或黃綠色)縱帶(雌性較黯淡且不明顯)。雌雄體色差異甚大,雄性體型較大,背部的縱斑比雌性明顯,體色也較鮮明;喉部黑色(雌性較接近褐色),並有明顯的白斑。嘴白色,口腔內呈灰白色或略帶黑色[1]

此外,台灣龍蜥也有所謂的「棕背型」,這種個體背上深褐色的範圍大部分都被紅褐色所覆蓋,並帶有淺黃色斑紋;在頭部、四肢與尾部也都有深褐色斑紋。

生活習性

為樹棲性生物,日行性,白天常在森林邊緣空曠處活動,在大樹樹幹上常能見到其蹤跡。領域性強,雄蜥遇驚擾時會張口威嚇,同時喉部會擴張,喉部白斑也會更加顯著,並做出類似伏地挺身的姿勢,多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4~9月為主要活動季節,其餘時間進行冬眠[1]

對環境的要求不高,除了樹林外,活動範圍也包含果園,住家庭園甚至大馬路邊緣。

外來侵害

2006年,日本靜岡縣磐田市天龍川東部被證實有斯文豪氏攀蜥的蹤跡,推測可能是由從台灣運輸至當地的植物中「偷渡」入境的,可能造成的影響仍有待調查[2][3]

2016年9月,日本宮崎縣也確認有斯文豪氏攀蜥出現的紀錄。[4]

參考文獻

  1. ^ 1.0 1.1 台灣大百科全書. 斯文豪氏攀蜥. [2009-09-09]. (原始内容于2019-06-13). 
  2. ^ 台灣龍蜥(日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 外來入侵物種數據庫
  3. ^ 加藤英明・細田昭博・大庭俊司・衛藤英男. 静岡県で記録されたスインホーキノボリトカゲ Japalura swinhonis Gunther (Squamata,Agamidae). 日本生物地理学会会報. 2010, 65: 9–12. 
  4. ^ 台灣特有種蜥蜴宮崎出沒 家貓叼回家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6-09-20. 朝日新聞
  • 呂光洋, 杜銘章 & 向高世. 臺灣兩棲爬行動物圖鑑. 大自然雜誌社. 1999. 
  • 向高世. 台灣蜥蜴自然誌. 天下文化. 2001/2008. ISBN 978-986-2162-18-7. 
  • 向高世, 李鵬翔 & 楊懿如. 台灣兩棲爬行類圖鑑. 貓頭鷹出版社. 2009. ISBN 978-986-6651-95-3. 

扩展阅读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台灣龍蜥

斯文豪氏攀蜥, 台灣龍蜥, 学名, diploderma, swinhonis, 又名, 台灣攀蜥, 箕作氏攀蜥, 俗稱竹虎, 山狗大, 为飛蜥科龙蜥属下的物種, 僅分布于台灣, 包含本島, 蘭嶼, 綠島及琉球嶼, 也是臺灣所有攀蜥當中體型最大的, 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500公尺以下山區, 台灣龍蜥雄性台灣龍蜥保护状况ne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爬行纲, reptilia目, 有鳞目, squamata亚目, 鬣蜥亞目, iguania科, 飛蜥科, aga. 台灣龍蜥 学名 Diploderma swinhonis 又名斯文豪氏攀蜥 台灣攀蜥 箕作氏攀蜥 俗稱竹虎 山狗大 为飛蜥科龙蜥属下的物種 僅分布于台灣 包含本島 蘭嶼 綠島及琉球嶼 也是臺灣所有攀蜥當中體型最大的 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500公尺以下山區 台灣龍蜥雄性台灣龍蜥保护状况NE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爬行纲 Reptilia目 有鳞目 Squamata亚目 鬣蜥亞目 Iguania科 飛蜥科 Agamidae属 攀蜥屬 Diploderma种 台灣龍蜥 D swinhonis二名法Diploderma swinhonis Gunther 1864 異名Japalura mitsukuriiStejneger 1892 Japalura mitsukurii formosensisChen 1984 Japalura mitsukurii mitsukuriiChen 1984 Japalura polyhonata mitsukuriiNakamura 1963 Japalura swinhoeiBoettger 1885 Japalura yunnanensis popeiWettstein 1938 目录 1 辨識特徵 2 生活習性 3 外來侵害 4 參考文獻 5 扩展阅读辨識特徵 编辑 雖然是台灣的特有種 但台灣龍蜥對環境適應力強 是臺灣最常見的龍蜥 體長 8 25 公分 最大可達 31 公分 體色會因個體而有所差異 大多是以褐色或黃褐色為主 並會隨環境做出小幅度的改變 體側各有一條由菱斑連貫形成的黃色 或黃綠色 縱帶 雌性較黯淡且不明顯 雌雄體色差異甚大 雄性體型較大 背部的縱斑比雌性明顯 體色也較鮮明 喉部黑色 雌性較接近褐色 並有明顯的白斑 嘴白色 口腔內呈灰白色或略帶黑色 1 此外 台灣龍蜥也有所謂的 棕背型 這種個體背上深褐色的範圍大部分都被紅褐色所覆蓋 並帶有淺黃色斑紋 在頭部 四肢與尾部也都有深褐色斑紋 生活習性 编辑為樹棲性生物 日行性 白天常在森林邊緣空曠處活動 在大樹樹幹上常能見到其蹤跡 領域性強 雄蜥遇驚擾時會張口威嚇 同時喉部會擴張 喉部白斑也會更加顯著 並做出類似伏地挺身的姿勢 多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4 9月為主要活動季節 其餘時間進行冬眠 1 對環境的要求不高 除了樹林外 活動範圍也包含果園 住家庭園甚至大馬路邊緣 外來侵害 编辑2006年 日本靜岡縣磐田市的天龍川東部被證實有斯文豪氏攀蜥的蹤跡 推測可能是由從台灣運輸至當地的植物中 偷渡 入境的 可能造成的影響仍有待調查 2 3 2016年9月 日本宮崎縣也確認有斯文豪氏攀蜥出現的紀錄 4 參考文獻 编辑 1 0 1 1 台灣大百科全書 斯文豪氏攀蜥 2009 09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3 台灣龍蜥 日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 外來入侵物種數據庫 加藤英明 細田昭博 大庭俊司 衛藤英男 静岡県で記録されたスインホーキノボリトカゲ Japalura swinhonis Gunther Squamata Agamidae 日本生物地理学会会報 2010 65 9 12 台灣特有種蜥蜴宮崎出沒 家貓叼回家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6 09 20 朝日新聞 呂光洋 杜銘章 amp 向高世 臺灣兩棲爬行動物圖鑑 大自然雜誌社 1999 向高世 台灣蜥蜴自然誌 天下文化 2001 2008 ISBN 978 986 2162 18 7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向高世 李鵬翔 amp 楊懿如 台灣兩棲爬行類圖鑑 貓頭鷹出版社 2009 ISBN 978 986 6651 95 3 扩展阅读 编辑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 台灣龍蜥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斯文豪氏攀蜥 amp oldid 7223616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