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原始南亞語

原始南亚语构拟出的南亚语系的祖语。哈里·肖托(Harry L. Shorto)的《孟高棉比较词典》中给出了原始孟高棉语(即蒙达语族以外的所有南亚语),保罗·西德韦尔则在进行新的原始南亚语构拟工作。

原始南亚语
原始孟高棉语
重建自南亚语系
下層重建

一般认为原始南亚语分化的时间距今约5至4千年(即公元前3000-2000年),原乡位于华南或湄公河河谷。

音系

肖托 (2006)

原始孟高棉语构拟出的孟高棉语族祖语,孟高棉语族是南亚语系的主要分支。不过孟高棉语族已经在最近的分类方案中被否决,这使得原始孟高棉语等同于原始南亚语。[1]蒙达语族没有被很好地记录下来,并且已经通过外部语言接触进行了重组,没有包括在构拟中。

哈里·肖托(Harry L. Shorto)(2006)的原始孟高棉语共有21个辅音、7个元音,可以延长或声门化,还有3个双元音

原始孟高棉语辅音
唇音 齿龈音 硬颚音 软腭音 声门音
塞音 p /p/ t /t/ c /c/ k /k/ ʔ /ʔ/
塞音 b /b/ d /d/ j /ɟ/ g /g/
内爆音 ɓ ɗ
鼻音 m /m/ n /n/ ɲ /ɲ/ ŋ /ŋ/
半元音 w /w/ y /j/
流音 r /r/, l /l/
擦音 s /ç/ h /h/

原始孟高棉语有很多元音:* *a, *aa

  • *e, *ee
  • *ə, *əə
  • *i, *-iʔ, *ii, *-iiʔ
  • *o, *oo
  • *ɔ, *ɔɔ
  • *u, *uu, *-uuʔ
原始孟高棉语元音
高度 前元音 央元音 后元音
闭元音 i /i/, ii /iː/ u /u/, uu /uː/
中元音 e /e/, ee /eː/ ə /ə/, əə /əː/ o /o/, oo /oː/
开元音 a /a/, aa /aː/ ɔ /ɔ/, ɔɔ /ɔː/

双元音有:

  • *iə, *uə, *ai

西德韦尔 & 劳 (2015)

保罗·西德韦尔和费利克斯·劳(Felix Rau)(2015)[2][3]的原始南亚语音节结构如下。* *Ci(Cm)VCf

还可以加前缀和中缀,以及主音节影响前音节发生可能的“韵尾复制”。

  • *(Cp(n/r/l))CiVCf

西德韦尔 & 劳 (2015)[2]构拟了21-22个原始南亚语辅音(*ʄ不确定)。

内爆音和浊塞音之外的所有原始南亚辅音都可做韵尾(Cf)。

所有原始南亚语的清塞音和浊塞音,以及*m-、*N-、*r-、*l- 和 *s-,都可以作为前置音节或倍半音节(Cp)出现。

中辅音(Cm)是*-w-、*-r-、*-l-、*-j-和*-h-。

原始南亚语辅音
唇音 齿龈音 硬颚音 软腭音 声门音
塞音 p t c k ʔ
塞音 b d ɟ ɡ
内爆音 ɓ ɗ ʄ
鼻音 m n ɲ ŋ
擦音 s h
近音 w l j
R音 r

西德韦尔 & 劳 (2015)[2]构拟了8个原始南亚语元音,且每个都有长短对立。长元音以附加三角冒号(ː)书写。

原始南亚语元音
高度 前元音 央元音 后元音
闭元音 i u
中元音 e ə o
开元音 ɛ a ɔ

原始南亚双元音是*iə和*uə,可能还有*ie和*uo。[4]

形态

常见的结构有*CV(C)和*CCV(C)词根。*CVC词根也可以加前缀或中缀,如*C-CVC或*CCVC (Shorto 2006)。Sidwell (2008)给出了以下两种词干的结构。

  • 单音节 - C(R)V(V)C
  • 倍半音节 - CCV(V)C

:R是可选的中间辅音/r、l、j、w、h/之一。

Sidwell (2008)认为两个在形态上最保守的孟高棉语分支是克木语支亚斯里语支越南语的形态和汉语台语支更相似,并且失去了原始孟-高棉语的许多形态特征。

以下原始孟-高棉词缀仍是暂定的,已由西德韦尔 (Sidwell 2008:257-263)构拟。

  • 名词化*-n- (卡姆语工具格,克木语结果连词)
  • 名词化施事*-m-
  • 名词化反复(表达重复性/数量) *-l-/*-r-
  • 名词化工具*-p-
  • 使役*p(V)-(词素变体:p-, pn-, -m-)
  • 反身或相互*tr-/*t(N)-
  • 状态*h-/*hN- (?)

罗杰·布伦奇(Roger Blench)(2012)[5]指出,南亚语和汉藏语在词结构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名词词缀(也称为倍半音节或小音节前缀)。布伦奇 (2012)没有就这些相似性是如何产生的做出明确的结论,但认为这种类型的扩散可能是由越南北部、老挝和缅甸东北部之间的一个地区的密集接触而产生的。

句法

类似于台语支,原始孟高棉语是SVO语序。原始孟高棉语还有量词连动结构(Shorto 2006)。

然而,西德韦尔 (2018)[3]则认为原始南亚语实际上可能是动词在前的语序,由于东南亚语言联盟中南半岛扩张,才带来SVO语序。各种现代南亚语言都展现动词在前的语序,包括浦那尔语佤语(Jenny 2015)。[6]:317–340尼科巴语也如此。[3]

起源与传播

21世纪,关于南亚语系原乡和扩张的理论发展迅速。

 
南亚语系的迁徙

保罗·西德韦尔(Paul Sidwell) (2009)[1]认为南亚语系原乡可能在湄公河流域,且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古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之久。[7]

不过佩洛斯(Peiros)(2011)严厉批评了西德韦尔2009年的河流扩散假说,并声称存在许多矛盾。他用他的分析表明,南亚的故乡就在长江附近。他认为四川盆地很可能就是原始南亚语迁移到中国中南部其他地区,然后进入东南亚之前的原乡。他进一步分析说,这个语系必须与原始南岛语和原始汉藏语一样古老,甚至更老。[8]

无我 (2011)认为南亚语系的原乡在华南某地,是在珠江沿岸地区。他进一步提出,基于遗传研究,来自台湾的壮侗语系民族的迁徙取代了原始的南亚语言,但对人的影响很小。当地的南亚语族群改说壮侗语,并部分采用了他们的文化。[9]:361-390 沙加尔 (2011)和贝尔伍德(Bellwood)(2013)支持中国南方长江沿岸起源说。[10]

2015年关于东亚古代人的遗传和语言研究表明,南亚语系的原乡可能在今天的华南以北。[11]

保罗·西德韦尔(2015)[4]将计算系统发育语言学与最近的考古发现相结合,进一步扩展了他的湄公河假说,提出南亚语系最终从岭南扩展到中南半岛,随后的湄公河流域扩散发生在华南新石器时代农民的到来之后。他试探性地提出,在东南亚大陆新石器革命时期,南亚语系可能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分裂,公元前2000年南亚语系所有主要分支都形成了。这些分支可能从岭南珠江流域西缘、或沿越南海岸地区,或经云南沿湄公河顺流而下,共两条路径。[4]重建的原始南亚语词汇和考古记录都清楚地表明,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早期南亚语使用者种植水稻和杂谷,饲养狗、猪和鸡等牲畜,并且主要在河口而不是沿海环境中繁衍生息。[4]在公元前2500年,这种“新石器时代族群”突然从岭南地区来到中南半岛,取代了早期的前新石器时代狩猎采集文化,中南半岛北部在公元前2100年发现谷壳,中南半岛南部则在公元前1800年。[4]西德韦尔还发现铁在原始南亚语中是不可重构的,因为每个语支都有不同的单词表示铁,这些术语是晚近从泰语、汉语、藏语、马来语和其他语言中借来的。在约公元前500年的铁器时代,中南半岛比较年轻的南亚语分支,如越语支戈都语支比尔语支高棉语等已经形成,而内部更多样化的巴拿语支(形成时间约公元前1000年)则经历了更激烈的内部多样化。[4]截止到铁器时代,所有南亚语分支基本上都大致在其今天所在的位置,南亚语系内部最大的多样性诞生于铁器时代。[4]

保罗·西德韦尔(2018)[12]认为在水稻农业到达中南半岛期间,南亚语系在约4000年前迅速多样化,但也指出原始南亚语本身的起源早于那个日期。原始南亚语词汇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层次。早期层由基本词汇组成,包括身体部位、动物名称、自然特征和代词,而文化项目名称(农业术语和文化用品,在原始南亚语中可重构)构成了后期层。

罗杰·布伦奇(2018)[13][14]认为与水域生活策略(如船只、水道、河流动物群和鱼类捕获技术)相关的词汇可以重建为原始南亚语。布伦奇(2018)发现了广泛传播的“河流、山谷”“船”“鱼”“鲶鱼”“鳗鱼”“虾”“虾”(中南亚)“螃蟹”“龟”“乌龟”“水獭”“鳄鱼”“苍鹭、渔鸟”和“鱼钩”等词根。中南半岛北部(越南北部、老挝和其他邻近区域)存在农业的考古证据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公元前2000年),而农业最终从更远的长江流域北部引入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年。[13]因此,这表明与汉藏语系相比,南亚语系沿河传播相对较晚,汉藏语使用者有独特的非河流文化。除了过着以水生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之外,早期的南亚语使用者还可以接触到牲畜、农作物和更新类型的船只。由于早期的南亚语使用者通过水路迅速分散,他们会遇到已经在该地区定居的较老语系的住民,例如汉藏语系。[13]

西德韦尔 (2021)[15]认为原始南亚语的原乡在4000到4500年前在红河三角洲地区。南亚语通过海上航线和河谷传播。克木语支、佤德昂语支和卡西语支是从红河谷地向西扩散的结果。根据它们目前的分布,大约一半的南亚语支(包括尼科巴语支和蒙达语支)可以追溯到沿海海洋扩散。

詞彙

原始南亞語詞彙:[16]

英文 中文 原始南亚语
all 全部 *klɔʔ
all 全部 *tum
ashes 火灰 *bɔh, *buːh
bark (狗)叫 *-pɔːk
belly 肚子 *buŋ
middle 中间 *kluŋ
belly 肚皮 *wiəŋ
bird *ciːm, *ceːm
to bite *kap
to bite *kat
to bleed (流)血 *saːm
to bleed (流)血 *ɟhaːm, *(b/m)haːm
bone 骨头 *cʔaːŋ
breast 乳房 *toːh
to ignite 点(火) *coːh
to ignite 点(火) *tɔːt, *tuːt
to burn *guːc
fingernail 指甲 *-rsiːm
cloud *rməl
cloud(y) 云(天) *ʔuːt
cold *tkat
cold *ŋi(ə)t
to arrive *truh
to die *kceːt
dog *cɔːʔ
to drink *ʔuək
to suck, drink 吸,喝 *hoːc
dry *raɲ
ear 耳朵 *-toːr
earth *tiʔ
to eat *caːʔ
egg *p(n)ləːŋ
egg *-tap
egg *ktam
eye 眼睛 *mat
fat, oil *pri(ə)ŋ
fat, oil *klaɲ
fire *ʔuːs, *ʔɔːs
fish *kaʔ
to fly *par
to fly *həːr
foot, leg *ɟəːŋ
full *biːŋ; *beːɲ
to give *ʔam
to give *ʔa(ː)n
to give *ʔVːj
good *ləʔ, *lʔɔʔ
young, green 年轻,绿 *kciʔ
green 绿 *-ŋaːr
hair 头发 *suk, *sɔːk
hand, arm *tiːʔ
to hear *ktəŋ
to hear *rməŋ
to hear *saŋ
heart *(p)nɔːs
horn *draŋ
horn *krəŋ
I *ʔaɲ
to die *krceːt
knee 膝盖 *-kuːl
to know 知道 *naŋ
leaf *slaʔ
liver *kləːm
liver *ris
high, long 高,长 *ɟroŋ, *ɟrɔŋ
long *ɟləːŋ, *ɟliːŋ
louse 头虱 *ciːʔ
much, many *gləŋ
flesh *sac
moon 月亮 *khaj
hill, mountain *bruːʔ
hill *bnəm
hill *du(ə)l
mountain *-mɔl
mouth, opening 嘴巴 *paːŋ
mouth 嘴巴 *mɔːɲ
nose, beak 鼻子,喙 *smuər
name 名字 *-məh
neck 脖子 *kɔʔ
nape *-kɔːŋ
throat 喉咙 *-lɔːŋ
new *tmiːʔ
night *cəːm
night *-tam
nose 鼻子 *mɔːh, *muːh, *muːs
used up, lacking *ʔət
not *ʔam
one *diʔ
one *muəj, *moːj
person *ʔiːʔ
person *mraʔ
rain *gmaʔ
sky, rain 天,雨 *briːʔ
red *-saw
road, way *kraʔ
road, way *ɗeːŋ, *ɗiəŋ
road, way *truːŋ,*trɔːŋ
road, way *glɔːŋ
root *riəs
round *wi(ə)l
sand 沙子 *ksa(ː)c
to see *jɔl
to sit down 坐下 *ŋgu(ː)j
to sit, stay *-kuːʔ
skin 皮肤 *huːr
to lie down, sleep 睡,躺 *tiək
to lie down, sleep 睡,躺 *ɓic
small *dit, *kɗi(ə)t
smoke (n.) *ptoʔ
to speak *ŋaːj
to stand up 站起来 *dək
to stand *ɟə(ː)ŋ, *ɟuːŋ
to stand *taːw
star 星星 *s(ʔ)maɲ
stone 石头 *tmɔʔ
sun, day 太阳,日 *tŋiːʔ
to swim, wade 游泳 *loːj
tail 尾巴 *sntaʔ
stalk, tail 茎,尾巴 *-dɔːŋ
that (dist.) *tiːʔ
that (med.) *tɔʔ
3rd person *gi(ː)ʔ
this (prox.) *niʔ; *neʔ
this; here 这,这里 *nɔ(ː)ʔ
you (sing.) *miːʔ
tongue 舌头 *lntaːk
tooth 牙齿 *lmVɲ
tooth 牙齿 *sraŋ
tooth 牙齿 *p(i)əŋ
tree, wood 树,木 *ɟhuːʔ, *ɟhiːʔ
trunk, stem, tree 树干,茎,树 *tnəːm
two *ɓaːr
hot *toʔ
hot *taɲ
warm *(s)ʔ(a/ə)m
water *ɗaːk
we (incl.) 咱们 *ʔiːʔ
we (excl.) 我们 *ʔjeːʔ
what 什么 *məh
white *ɓɔːk
white *-lɔːk
who *mVh
woman, female *kan
wife 妻子 *k(-)duər
yellow *-ŋaːr

代词

原始南亚语人称代词如下,摘自Sidwell & Rau (2015)和Shorto (2006)。

代词 词义 原始南亚语
1s. *ʔaɲ
2s. *miːʔ/*mi(ː)ʔ
3s./3p. 他(们) *gi(ː)ʔ
1p. (incl.) 我们(包含式) *ʔiːʔ
1p. (excl.) 我们(排除式) *ʔjeːʔ
2p. 你们 *piʔ
疑问代词(有生) *mVh
疑问代词(无生) 什么 *məh/*m(o)ʔ; *m(o)h

指示词

词义 原始南亚语
那(远指) *tiːʔ
那(中指) *tɔʔ
这(近指) *niʔ/*neʔ
这里 *nɔ(ː)ʔ

助词

词义 原始南亚语
用过、完成、缺乏 *ʔət; *ʔəːt; *[ʔ]it
*ʔam

次级构拟

參見

参考

  1. ^ 1.0 1.1 Sidwell, Paul (2009). The Austroasiatic Central Riverine Hypothesi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eynote address, SEALS, XIX.
  2. ^ 2.0 2.1 2.2 Sidwell, Paul and Felix Rau (2015). "Austroasiatic Comparative-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An Overview." In Jenny, Mathias and Paul Sidwell, eds (2015). The Handbook of Austroasiatic Languages. Leiden: Brill.
  3. ^ 3.0 3.1 3.2 Sidwell, Paul. 2018. Austroasiatic Studies: state of the art in 20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语言学研究生院演讲, 国立清华大学, 台湾, 2018.5.22.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Sidwell, Paul. 2015. Phylogeny, innovations, and correlations in the prehistory of Austroasiati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kshop Integrating inferences about our past: new findings and current issues in the peopling of the Pacific and South East Asia, 22–23 June 2015,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Jena, Germany.
  5. ^ Blench, Roger. 2012. The origins of nominal affixes in Austroasiatic and Sino-Tibetan: convergence, contact and some African parallel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1 September 2018..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ainland Southeast Asian Languages: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20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orkshop,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Leipzig, Germany, 29 November - 1 December 2012. (slid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Jenny, Mathias. 2015. Syntactic diversity and change in Austroasiatic languages. In Viti, Carlotta (ed.). Perspectives on historical syntax.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7. ^ Family Diversity and the Austroasiatic Homelan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ul Sidwell (abstract)
  8. ^ Peiros, Ilia. Some thoughts on the problem of the Austro-Asiatic homeland (PDF). Journal of Language Relationship. 2011 [4 August 2019]. 
  9. ^ van Driem, George. (2011). Rice and the Austroasiatic and Hmong-Mien homelands. In N. J. Enfield (Ed.), Dynamics of Human Diversity: The Case of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Canberra: Pacific Linguistics.
  10. ^ Reconstructing Austroasiatic prehistory. In P. Sidwell & M. Jenny (Eds.), The Handbook of Austroasiatic Languages. Leiden: Brill. (Page 1: "Sagart (2011) and Bellwood (2013) favour the middle Yangzi"
  11. ^ Zhang, Xiaoming; Liao, Shiyu; Qi, Xuebin; Liu, Jiewei; Kampuansai, Jatupol; Zhang, Hui; Yang, Zhaohui; Serey, Bun; Tuot, Sovannary. Y-chromosome diversity suggests southern origin and Paleolithic backwave migration of Austro- Asiatic speakers from eastern Asia to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OPEN 5. 2015-10-20 [2021-08-25]. (原始内容于2021-06-24). 
  12. ^ Sidwell, Paul. 2018. Austroasiatic deep chronology and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lexicon. 第28届东南亚语言学年会, 台湾高雄, 2018.5.17–19.
  13. ^ 13.0 13.1 13.2 Blench, Roger. 2018. Waterworld: lexical evidence for aquatic subsistence strategies in Austroasiat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Papers from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asiatic Linguistics, 174-193. Journal of the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s Society Special Publication No. 3. University of Hawaiʻi Press.
  14. ^ Blench, Roger. 2017. Waterworld: lexical evidence for aquatic subsistence strategies in Austroasiat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resented at ICAAL 7, Kiel, Germany.
  15. ^ Sidwell, Paul. 2021. Austroasiatic Dispersal: the AA "Water-World" Extende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EALS 20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ide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 Sidwell, Paul and Felix Rau (2015). "Austroasiatic Comparative-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An Overview." In: Jenny, Mathias and Paul Sidwell, eds (2015). The Handbook of Austroasiatic Languages. Leiden: Brill.
  17. ^ Sidwell, Paul. 2012. Proto Khasic. Mon-Khmer Etymological Databa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 ^ Sidwell, Paul. 2010. Preliminary Notes on Proto Palaungic. Mon-Khmer Etymological Databa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 ^ Sidwell, Paul. 2013. Proto Khmuic. Mon-Khmer Etymological Databa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 ^ Hsiu, Andrew. 2016. A preliminary reconstruction of Proto-Pakan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i:10.5281/zenodo.1127812
  21. ^ Ferlus, Michel. 2007. Lexique de racines Proto Viet-Muong. Unpublished manuscript.
  22. ^ Sidwell, Paul. 2005. The Katuic Languages: classification, reconstruction and comparative lexic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unich: Lincom Europa.
  23. ^ Sidwell, Paul. 2011. Proto Bahnaric. Mon-Khmer Etymological Databa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4. ^ Ferlus, Michel. 1992. Essai de phonétique historique du khmer (Du milieu du premier millénaire de notre ère à l'époque actuel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on-Khmer Studies 21: 57–89.
  25. ^ Headley, Robert K. 1985. "Proto-Pearic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Pear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Suriya Ratanakult et al (eds.),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 Studies Presented to Andre-G. Haudricourt. Institute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for Rural Development, Mahidol University. pp. 428-478.
  26. ^ Diffloth, Gérard. 1984. The Dvaravati-Old Mon Language and Nyah Kur (Monic Language Studies 1). Bangkok: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Printing House.
  27. ^ Phillips, Timothy C. 2012. Proto-Aslian: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its historical linguistic systems, principles and processes. Ph.D. thesis, Institut Alam Dan Tamadun Melayu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Bangi.
  28. ^ Sidwell, Paul. 2018. Proto-Nicobarese phonolog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Papers from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asiatic Linguistics, 101-131. Journal of the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s Society Special Publication No. 3. University of Hawaiʻi Press.
  • Shorto, Harry L. Sidwell, Paul, Doug Cooper and Christian Bauer, eds. 2006. A Mon–Khmer Comparative Dictionary. Canberra: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acific Linguistics. ISBN 0-85883-570-3.
  • Sidwell, Paul. 2008. "Issues in the morph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Proto-Mon–Khmer." In Bowern, Claire, et al. (eds). Morphology and language history: in honour of Harold Koch.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外部链接

原始南亞語,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0年11月,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标签, 原始南亚语是构拟出的南亚语系的祖语, 哈里, 肖托, harry, .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0年11月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a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a 标签 原始南亚语是构拟出的南亚语系的祖语 哈里 肖托 Harry L Shorto 的 孟高棉比较词典 中给出了原始孟高棉语 即蒙达语族以外的所有南亚语 保罗 西德韦尔则在进行新的原始南亚语构拟工作 原始南亚语原始孟高棉语重建自南亚语系下層重建原始亚斯里语 原始高棉语 原始佤德昂语 原始蒙达语一般认为原始南亚语分化的时间距今约5至4千年 即公元前3000 2000年 原乡位于华南或湄公河河谷 目录 1 音系 1 1 肖托 2006 1 2 西德韦尔 amp 劳 2015 2 形态 3 句法 4 起源与传播 5 詞彙 5 1 代词 5 2 指示词 5 3 助词 6 次级构拟 7 參見 8 参考 9 外部链接音系 编辑肖托 2006 编辑 原始孟高棉语是构拟出的孟高棉语族祖语 孟高棉语族是南亚语系的主要分支 不过孟高棉语族已经在最近的分类方案中被否决 这使得原始孟高棉语等同于原始南亚语 1 蒙达语族没有被很好地记录下来 并且已经通过外部语言接触进行了重组 没有包括在构拟中 哈里 肖托 Harry L Shorto 2006 的原始孟高棉语共有21个辅音 7个元音 可以延长或声门化 还有3个双元音 原始孟高棉语辅音 唇音 齿龈音 硬颚音 软腭音 声门音清塞音 p p t t c c k k ʔ ʔ 浊塞音 b b d d j ɟ g g 内爆音 ɓ ɗ鼻音 m m n n ɲ ɲ ŋ ŋ 半元音 w w y j 流音 r r l l 擦音 s c h h 原始孟高棉语有很多元音 a aa e ee e ee i iʔ ii iiʔ o oo ɔ ɔɔ u uu uuʔ原始孟高棉语元音 高度 前元音 央元音 后元音闭元音 i i ii iː u u uu uː 中元音 e e ee eː e e ee eː o o oo oː 开元音 a a aa aː ɔ ɔ ɔɔ ɔː 双元音有 ie ue ai西德韦尔 amp 劳 2015 编辑 保罗 西德韦尔和费利克斯 劳 Felix Rau 2015 2 3 的原始南亚语音节结构如下 Ci Cm VCf还可以加前缀和中缀 以及主音节影响前音节发生可能的 韵尾复制 Cp n r l CiVCf西德韦尔 amp 劳 2015 2 构拟了21 22个原始南亚语辅音 ʄ不确定 内爆音和浊塞音之外的所有原始南亚辅音都可做韵尾 Cf 所有原始南亚语的清塞音和浊塞音 以及 m N r l 和 s 都可以作为前置音节或倍半音节 Cp 出现 中辅音 Cm 是 w r l j 和 h 原始南亚语辅音 唇音 齿龈音 硬颚音 软腭音 声门音清塞音 p t c k ʔ浊塞音 b d ɟ ɡ内爆音 ɓ ɗ ʄ 鼻音 m n ɲ ŋ擦音 s h近音 w l jR音 r西德韦尔 amp 劳 2015 2 构拟了8个原始南亚语元音 且每个都有长短对立 长元音以附加三角冒号 ː 书写 原始南亚语元音 高度 前元音 央元音 后元音闭元音 i u中元音 e e o开元音 ɛ a ɔ原始南亚双元音是 ie和 ue 可能还有 ie和 uo 4 形态 编辑常见的结构有 CV C 和 CCV C 词根 CVC词根也可以加前缀或中缀 如 C CVC或 C C VC Shorto 2006 Sidwell 2008 给出了以下两种词干的结构 单音节 C R V V C 倍半音节 CCV V C注 R是可选的中间辅音 r l j w h 之一 Sidwell 2008 认为两个在形态上最保守的孟高棉语分支是克木语支和亚斯里语支 越南语的形态和汉语和台语支更相似 并且失去了原始孟 高棉语的许多形态特征 以下原始孟 高棉词缀仍是暂定的 已由西德韦尔 Sidwell 2008 257 263 构拟 名词化 n 卡姆语工具格 克木语结果连词 名词化施事 m 名词化反复 表达重复性 数量 l r 名词化工具 p 使役 p V 词素变体 p pn m 反身或相互 tr t N 状态 h hN 罗杰 布伦奇 Roger Blench 2012 5 指出 南亚语和汉藏语在词结构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尤其是名词词缀 也称为倍半音节或小音节前缀 布伦奇 2012 没有就这些相似性是如何产生的做出明确的结论 但认为这种类型的扩散可能是由越南北部 老挝和缅甸东北部之间的一个地区的密集接触而产生的 句法 编辑类似于台语支 原始孟高棉语是SVO语序 原始孟高棉语还有量词和连动结构 Shorto 2006 然而 西德韦尔 2018 3 则认为原始南亚语实际上可能是动词在前的语序 由于东南亚语言联盟在中南半岛扩张 才带来SVO语序 各种现代南亚语言都展现动词在前的语序 包括浦那尔语和佤语 Jenny 2015 6 317 340尼科巴语也如此 3 起源与传播 编辑21世纪 关于南亚语系原乡和扩张的理论发展迅速 南亚语系的迁徙 保罗 西德韦尔 Paul Sidwell 2009 1 认为南亚语系的原乡可能在湄公河流域 且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古老 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之久 7 不过佩洛斯 Peiros 2011 严厉批评了西德韦尔2009年的河流扩散假说 并声称存在许多矛盾 他用他的分析表明 南亚的故乡就在长江附近 他认为四川盆地很可能就是原始南亚语迁移到中国中南部其他地区 然后进入东南亚之前的原乡 他进一步分析说 这个语系必须与原始南岛语和原始汉藏语一样古老 甚至更老 8 无我 2011 认为南亚语系的原乡在华南某地 是在珠江沿岸地区 他进一步提出 基于遗传研究 来自台湾的壮侗语系民族的迁徙取代了原始的南亚语言 但对人的影响很小 当地的南亚语族群改说壮侗语 并部分采用了他们的文化 9 361 390 沙加尔 2011 和贝尔伍德 Bellwood 2013 支持中国南方长江沿岸起源说 10 2015年关于东亚古代人的遗传和语言研究表明 南亚语系的原乡可能在今天的华南以北 11 保罗 西德韦尔 2015 4 将计算系统发育语言学与最近的考古发现相结合 进一步扩展了他的湄公河假说 提出南亚语系最终从岭南扩展到中南半岛 随后的湄公河流域扩散发生在华南新石器时代农民的到来之后 他试探性地提出 在东南亚大陆新石器革命时期 南亚语系可能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分裂 公元前2000年南亚语系所有主要分支都形成了 这些分支可能从岭南珠江流域西缘 或沿越南海岸地区 或经云南沿湄公河顺流而下 共两条路径 4 重建的原始南亚语词汇和考古记录都清楚地表明 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早期南亚语使用者种植水稻和杂谷 饲养狗 猪和鸡等牲畜 并且主要在河口而不是沿海环境中繁衍生息 4 在公元前2500年 这种 新石器时代族群 突然从岭南地区来到中南半岛 取代了早期的前新石器时代狩猎采集文化 中南半岛北部在公元前2100年发现谷壳 中南半岛南部则在公元前1800年 4 西德韦尔还发现铁在原始南亚语中是不可重构的 因为每个语支都有不同的单词表示铁 这些术语是晚近从泰语 汉语 藏语 马来语和其他语言中借来的 在约公元前500年的铁器时代 中南半岛比较年轻的南亚语分支 如越语支 戈都语支 比尔语支和高棉语等已经形成 而内部更多样化的巴拿语支 形成时间约公元前1000年 则经历了更激烈的内部多样化 4 截止到铁器时代 所有南亚语分支基本上都大致在其今天所在的位置 南亚语系内部最大的多样性诞生于铁器时代 4 保罗 西德韦尔 2018 12 认为在水稻农业到达中南半岛期间 南亚语系在约4000年前迅速多样化 但也指出原始南亚语本身的起源早于那个日期 原始南亚语词汇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层次 早期层由基本词汇组成 包括身体部位 动物名称 自然特征和代词 而文化项目名称 农业术语和文化用品 在原始南亚语中可重构 构成了后期层 罗杰 布伦奇 2018 13 14 认为与水域生活策略 如船只 水道 河流动物群和鱼类捕获技术 相关的词汇可以重建为原始南亚语 布伦奇 2018 发现了广泛传播的 河流 山谷 船 鱼 鲶鱼 鳗鱼 虾 虾 中南亚 螃蟹 龟 乌龟 水獭 鳄鱼 苍鹭 渔鸟 和 鱼钩 等词根 中南半岛北部 越南北部 老挝和其他邻近区域 存在农业的考古证据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 公元前2000年 而农业最终从更远的长江流域北部引入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年 13 因此 这表明与汉藏语系相比 南亚语系沿河传播相对较晚 汉藏语使用者有独特的非河流文化 除了过着以水生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之外 早期的南亚语使用者还可以接触到牲畜 农作物和更新类型的船只 由于早期的南亚语使用者通过水路迅速分散 他们会遇到已经在该地区定居的较老语系的住民 例如汉藏语系 13 西德韦尔 2021 15 认为原始南亚语的原乡在4000到4500年前在红河三角洲地区 南亚语通过海上航线和河谷传播 克木语支 佤德昂语支和卡西语支是从红河谷地向西扩散的结果 根据它们目前的分布 大约一半的南亚语支 包括尼科巴语支和蒙达语支 可以追溯到沿海海洋扩散 詞彙 编辑原始南亞語詞彙 16 英文 中文 原始南亚语all 全部 klɔʔall 全部 tumashes 火灰 bɔh buːhbark 狗 叫 pɔːkbelly 肚子 buŋmiddle 中间 kluŋbelly 肚皮 wieŋbird 鸟 ciːm ceːmto bite 咬 kapto bite 咬 katto bleed 流 血 saːmto bleed 流 血 ɟhaːm b m haːmbone 骨头 cʔaːŋbreast 乳房 toːhto ignite 点 火 coːhto ignite 点 火 tɔːt tuːtto burn 烧 guːcfingernail 指甲 rsiːmcloud 云 rmelcloud y 云 天 ʔuːtcold 冷 tkatcold 冷 ŋi e tto arrive 到 truhto die 死 kceːtdog 狗 cɔːʔto drink 喝 ʔuekto suck drink 吸 喝 hoːcdry 干 raɲear 耳朵 toːrearth 地 tiʔto eat 吃 caːʔegg 蛋 p n leːŋegg 蛋 tapegg 蛋 ktameye 眼睛 matfat oil 油 pri e ŋfat oil 油 klaɲfire 火 ʔuːs ʔɔːsfish 鱼 kaʔto fly 飞 parto fly 飞 heːrfoot leg 脚 ɟeːŋfull 满 biːŋ beːɲto give 给 ʔamto give 给 ʔa ː nto give 给 ʔVːjgood 好 leʔ lʔɔʔyoung green 年轻 绿 kciʔgreen 绿 ŋaːrhair 头发 suk sɔːkhand arm 手 tiːʔto hear 听 kteŋto hear 听 rmeŋto hear 听 saŋheart 心 p nɔːshorn 角 draŋhorn 角 kreŋI 我 ʔaɲto die 死 krceːtknee 膝盖 kuːlto know 知道 naŋleaf 叶 slaʔliver 肝 kleːmliver 肝 rishigh long 高 长 ɟroŋ ɟrɔŋlong 长 ɟleːŋ ɟliːŋlouse 头虱 ciːʔmuch many 多 gleŋflesh 肉 sacmoon 月亮 khajhill mountain 山 bruːʔhill 山 bnemhill 山 du e lmountain 山 mɔlmouth opening 嘴巴 paːŋmouth 嘴巴 mɔːɲnose beak 鼻子 喙 smuername 名字 mehneck 脖子 kɔʔnape 颈 kɔːŋthroat 喉咙 lɔːŋnew 新 tmiːʔnight 夜 ceːmnight 夜 tamnose 鼻子 mɔːh muːh muːsused up lacking 缺 ʔetnot 不 ʔamone 一 diʔone 一 muej moːjperson 人 ʔiːʔperson 人 mraʔrain 雨 gmaʔsky rain 天 雨 briːʔred 红 sawroad way 路 kraʔroad way 路 ɗeːŋ ɗieŋroad way 路 truːŋ trɔːŋroad way 路 glɔːŋroot 根 riesround 圆 wi e lsand 沙子 ksa ː cto see 看 jɔlto sit down 坐下 ŋgu ː jto sit stay 坐 kuːʔskin 皮肤 huːrto lie down sleep 睡 躺 tiekto lie down sleep 睡 躺 ɓicsmall 小 dit kɗi e tsmoke n 烟 ptoʔto speak 说 ŋaːjto stand up 站起来 dekto stand 站 ɟe ː ŋ ɟuːŋto stand 站 taːwstar 星星 s ʔ maɲstone 石头 tmɔʔsun day 太阳 日 tŋiːʔto swim wade 游泳 loːjtail 尾巴 sntaʔstalk tail 茎 尾巴 dɔːŋthat dist 那 tiːʔthat med 那 tɔʔ3rd person 他 gi ː ʔthis prox 这 niʔ neʔthis here 这 这里 nɔ ː ʔyou sing 你 miːʔtongue 舌头 lntaːktooth 牙齿 lmVɲtooth 牙齿 sraŋtooth 牙齿 p i eŋtree wood 树 木 ɟhuːʔ ɟhiːʔtrunk stem tree 树干 茎 树 tneːmtwo 二 ɓaːrhot 热 toʔhot 热 taɲwarm 温 s ʔ a e mwater 水 ɗaːkwe incl 咱们 ʔiːʔwe excl 我们 ʔjeːʔwhat 什么 mehwhite 白 ɓɔːkwhite 白 lɔːkwho 谁 mVhwoman female 女 kanwife 妻子 k dueryellow 黄 ŋaːr代词 编辑 原始南亚语人称代词如下 摘自Sidwell amp Rau 2015 和Shorto 2006 代词 词义 原始南亚语1s 我 ʔaɲ2s 你 miːʔ mi ː ʔ3s 3p 他 们 gi ː ʔ1p incl 我们 包含式 ʔiːʔ1p excl 我们 排除式 ʔjeːʔ2p 你们 piʔ疑问代词 有生 谁 mVh疑问代词 无生 什么 meh m o ʔ m o h指示词 编辑 词义 原始南亚语那 远指 tiːʔ那 中指 tɔʔ这 近指 niʔ neʔ这里 nɔ ː ʔ助词 编辑 词义 原始南亚语用过 完成 缺乏 ʔet ʔeːt ʔ it不 ʔam次级构拟 编辑原始蒙达语 Sidwell amp Rau 2015 词表 原始卡西语 Paul Sidwell 2012 17 词表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原始佤德昂语 Paul Sidwell 2010 2015 18 表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表2 原始克木语 Paul Sidwell 2013 19 词表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原始莽语 Andrew Hsiu 2016 20 词表 原始越语 Michel Ferlus 2007 21 原始戈都语 Paul Sidwell 2005 22 词表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原始巴拿语 Paul Sidwell 2011 23 词表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原始高棉语 Sidwell amp Rau 2015 基于Ferlus 1992 24 词表 原始比尔语 Sidwell amp Rau 2015 Robert Headley 1985 25 词表 原始孟语 Gerard Diffloth 1984 26 词表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原始亚斯里语 Timothy Phillips 2012 27 词表 原始尼科巴语 Paul Sidwell 2018 28 词表 參見 编辑南亞語系原始南島語参考 编辑 1 0 1 1 Sidwell Paul 2009 The Austroasiatic Central Riverine Hypothesi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eynote address SEALS XIX 2 0 2 1 2 2 Sidwell Paul and Felix Rau 2015 Austroasiatic Comparative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An Overview In Jenny Mathias and Paul Sidwell eds 2015 The Handbook of Austroasiatic Languages Leiden Brill 3 0 3 1 3 2 Sidwell Paul 2018 Austroasiatic Studies state of the art in 2018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语言学研究生院演讲 国立清华大学 台湾 2018 5 22 4 0 4 1 4 2 4 3 4 4 4 5 4 6 Sidwell Paul 2015 Phylogeny innovations and correlations in the prehistory of Austroasiati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kshop Integrating inferences about our past new findings and current issues in the peopling of the Pacific and South East Asia 22 23 June 2015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Jena Germany Blench Roger 2012 The origins of nominal affixes in Austroasiatic and Sino Tibetan convergence contact and some African parallel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1 September 2018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ainland Southeast Asian Languages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201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orkshop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Leipzig Germany 29 November 1 December 2012 slid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enny Mathias 2015 Syntactic diversity and change in Austroasiatic languages In Viti Carlotta ed Perspectives on historical syntax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Family Diversity and the Austroasiatic Homelan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ul Sidwell abstract Peiros Ilia Some thoughts on the problem of the Austro Asiatic homeland PDF Journal of Language Relationship 2011 4 August 2019 van Driem George 2011 Rice and the Austroasiatic and Hmong Mien homelands In N J Enfield Ed Dynamics of Human Diversity The Case of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Canberra Pacific Linguistics Reconstructing Austroasiatic prehistory In P Sidwell amp M Jenny Eds The Handbook of Austroasiatic Languages Leiden Brill Page 1 Sagart 2011 and Bellwood 2013 favour the middle Yangzi Zhang Xiaoming Liao Shiyu Qi Xuebin Liu Jiewei Kampuansai Jatupol Zhang Hui Yang Zhaohui Serey Bun Tuot Sovannary Y chromosome diversity suggests southern origin and Paleolithic backwave migration of Austro Asiatic speakers from eastern Asia to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OPEN 5 2015 10 20 2021 08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6 24 Sidwell Paul 2018 Austroasiatic deep chronology and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lexicon 第28届东南亚语言学年会 台湾高雄 2018 5 17 19 13 0 13 1 13 2 Blench Roger 2018 Waterworld lexical evidence for aquatic subsistence strategies in Austroasiatic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Papers from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asiatic Linguistics 174 193 Journal of the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s Society Special Publication No 3 University of Hawaiʻ i Press Blench Roger 2017 Waterworld lexical evidence for aquatic subsistence strategies in Austroasiatic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resented at ICAAL 7 Kiel Germany Sidwell Paul 2021 Austroasiatic Dispersal the AA Water World Extende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EALS 202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ideo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idwell Paul and Felix Rau 2015 Austroasiatic Comparative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An Overview In Jenny Mathias and Paul Sidwell eds 2015 The Handbook of Austroasiatic Languages Leiden Brill Sidwell Paul 2012 Proto Khasic Mon Khmer Etymological Databas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idwell Paul 2010 Preliminary Notes on Proto Palaungic Mon Khmer Etymological Databas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idwell Paul 2013 Proto Khmuic Mon Khmer Etymological Databas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siu Andrew 2016 A preliminary reconstruction of Proto Pakanic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i 10 5281 zenodo 1127812 Ferlus Michel 2007 Lexique de racines Proto Viet Muong Unpublished manuscript Sidwell Paul 2005 The Katuic Languages classification reconstruction and comparative lexic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unich Lincom Europa Sidwell Paul 2011 Proto Bahnaric Mon Khmer Etymological Databas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erlus Michel 1992 Essai de phonetique historique du khmer Du milieu du premier millenaire de notre ere a l epoque actuell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on Khmer Studies 21 57 89 Headley Robert K 1985 Proto Pearic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Pearic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Suriya Ratanakult et al eds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 Studies Presented to Andre G Haudricourt Institute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for Rural Development Mahidol University pp 428 478 Diffloth Gerard 1984 The Dvaravati Old Mon Language and Nyah Kur Monic Language Studies 1 Bangkok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Printing House Phillips Timothy C 2012 Proto Aslian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its historical linguistic systems principles and processes Ph D thesis Institut Alam Dan Tamadun Melayu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Bangi Sidwell Paul 2018 Proto Nicobarese phonolog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Papers from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asiatic Linguistics 101 131 Journal of the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s Society Special Publication No 3 University of Hawaiʻ i Press Shorto Harry L Sidwell Paul Doug Cooper and Christian Bauer eds 2006 A Mon Khmer Comparative Dictionary Canberra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acific Linguistics ISBN 0 85883 570 3 Sidwell Paul 2008 Issues in the morph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Proto Mon Khmer In Bowern Claire et al eds Morphology and language history in honour of Harold Koch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Mon Khmer com Lectures by Paul Sidwell外部链接 编辑Wiktionary has a list of reconstructed forms at Appendix List of Proto Austroasiatic reconstructionsMon Khmer languages at SEAlang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on Khmer com Lectures by Paul Sidwell Mon Khmer languag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Ethnologue Classifications of Mon Khmer languag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原始南亞語 amp oldid 7540279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