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英語: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又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中山二院),是一家院本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三级甲等医院,隶属于中山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管[1]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基本信息
地址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
北院区
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
南院区
海珠区盈丰路33号
南校园门诊部
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
坐标23°6′43.76″N 113°15′3.14″E / 23.1121556°N 113.2508722°E / 23.1121556; 113.2508722坐标23°6′43.76″N 113°15′3.14″E / 23.1121556°N 113.2508722°E / 23.1121556; 113.2508722
隶属中山大学
医疗服务
医院性质公立医院
醫院类型综合医院
專科普通外科、神经内科、肾内科
標準三级甲等医院
歷史
建立时间 大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
網站www.syshospital.com
地圖
民國廿三年六月二日,廣州博濟醫院成立九十九年重建新院奠基典禮紀念碑,由時任私立嶺南大學校校董會主席唐紹儀立。

该院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由美国传教士伯駕(Peter Parker)創立,原称博濟醫院The Canton Hospital),是中國第一家西醫醫院。1886年孙中山曾于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

孙逸仙纪念医院博濟樓正面。

院区

  • 北院区(主院区):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
  • 南院区:广州市海珠区盈丰路33号
  • 深汕院区(深汕中心医院):汕尾市城区
  • 花都院区(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广州市花都区
  • 海珠湾院区:广州市海珠区,建成后将作为未来主院区
  •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2008年10月13日整体移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管理。

歷史沿革

 
《擬建中山紀念博濟醫院鳥瞰圖》,新醫院大樓由建築師黃玉瑜先生(Yook Yee Wong)設計。
 
私立嶺南大學孫逸仙博士醫學院,可見大樓前方停泊有博濟醫院的救護車。

1830年美国公理会派遣裨治文前往广州。1834年又派传教医师伯驾到广州联合当时巨富伍秉鉴的10万两白银的捐献.1835年11月在广州新豆栏开办“眼科医局”(又称新豆栏医局),设有接待室、诊断室、配药室、手术室、观察室,能容纳200人候诊,规模超过郭雷枢的诊所。由于医术先进,免费为穷人治病,求医者日益增多。眼科医局是博济医院的前身。

郭雷枢于1836年发表了《任用医生在华传教商榷书》,首倡用治病的方式在华传教,主张教会多遣传教医师来华。并与伯驾、裨治文三人联名,发起组织医学传道会。1838年2月21日,医学传道会成立。郭雷枢任主席,伯驾、裨治文等任副主席。从此传教活动以医学传道会为依托。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眼科医局停业。1842年11月,医局重新复业,已不限于眼科,改为综合性医院。此后,教会医院都设置专职或兼职神甫牧师,进行布道活动。

19世纪50年代,伯驾将医局交由嘉约翰主掌。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医局焚于战火。1858年嘉约翰在在南關增沙街租一华人住宅,改装为医局,1859年5月重新开业,正式定名为博濟(Pok Tsai)醫局。1866年遷仁濟大街(即孫逸仙紀念醫院現址),定名博濟醫院[2]

此后数十年间,医院不断改进,至1935年医院百年时,总共为200多万名病人做过治疗,受外科治疗者达20多万人,占总数10%。

博济医院与医学传道相结合,19世纪上半期曾是欧美各国教会派遣传教士到华行医传教的主要渠道。在推动现代医学在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外国遣华传教士多为医学传道会成员,也是博济医院的人员,他们的活动不限于广州一地,在广东省内外都留下了足迹。博济医院通过传教医生及医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产生了巨大的辐射作用。

1953年8月中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醫院易名為華南醫學院附屬二院。醫學院與國立中山大學醫學院合併,使用中山二路的原國立中大校舍教學,從此該處只剩下醫院。1956年院校易名,醫院易名為廣州醫學院附屬二院。1957年3月,廣州醫學院易名中山醫學院,醫院為附屬第二醫院。1985年6月,中山醫學院易名中山醫科大學,醫院為附屬第二醫院;11月,由中國衛生部命名為中山醫科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現舊大門上的題字由莫珉府先生所書。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合併,醫院命名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2010年3月30日,醫院更名為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3]

建築

 
医院院本部正门

交通

巴士站:

  • 愛群大厦站:1、57、58、61、64、128、131A、134、208、219、236、281、旅游2线、旅游公交2线、夜31
  • 人民南路站:31、102、103、106、110、128、134、186、209、217、556、823
  • 一德西站:4、8、61、夜16、夜6、86、134

地铁站:

参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1. ^ 2015年4月例行发布会材料二: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委管医院新闻发言人名单和新闻工作联系人电话,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 
  2. ^ 中山大学馆藏近代医学档案情况简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UPUI University Library
  3. ^ 歷史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英語, memorial, hospital, university, 又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简称中山二院, 是一家院本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三级甲等医院, 隶属于中山大学,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管,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基本信息地址,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北院区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南院区海珠区盈丰路33号南校园门诊部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内坐标23, 1121556, 2508722, 1121556, 2508722, 坐标, 112155.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英語 Sun Yat sen Memorial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又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简称中山二院 是一家院本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三级甲等医院 隶属于中山大学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管 1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基本信息地址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北院区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南院区海珠区盈丰路33号南校园门诊部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内坐标23 6 43 76 N 113 15 3 14 E 23 1121556 N 113 2508722 E 23 1121556 113 2508722 坐标 23 6 43 76 N 113 15 3 14 E 23 1121556 N 113 2508722 E 23 1121556 113 2508722隶属中山大学医疗服务医院性质公立医院醫院类型综合医院專科普通外科 神经内科 肾内科標準三级甲等医院歷史建立时间 大清道光十五年 1835年 網站www wbr syshospital wbr com地圖民國廿三年六月二日 廣州博濟醫院成立九十九年重建新院奠基典禮紀念碑 由時任私立嶺南大學校校董會主席唐紹儀立 该院于清道光十五年 1835年 由美国传教士伯駕 Peter Parker 創立 原称博濟醫院 The Canton Hospital 是中國第一家西醫醫院 1886年孙中山曾于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 孙逸仙纪念医院博濟樓正面 目录 1 院区 2 歷史沿革 3 建築 4 交通 5 参见 6 外部链接 7 参考资料院区 编辑北院区 主院区 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 南院区 广州市海珠区盈丰路33号 南校园门诊部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门诊部 深汕院区 深汕中心医院 汕尾市城区 花都院区 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广州市花都区 海珠湾院区 广州市海珠区 建成后将作为未来主院区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 2008年10月13日整体移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管理 歷史沿革 编辑主条目 博濟醫學堂 擬建中山紀念博濟醫院鳥瞰圖 新醫院大樓由建築師黃玉瑜先生 Yook Yee Wong 設計 私立嶺南大學孫逸仙博士醫學院 可見大樓前方停泊有博濟醫院的救護車 1830年美国公理会派遣裨治文前往广州 1834年又派传教医师伯驾到广州联合当时巨富伍秉鉴的10万两白银的捐献 1835年11月在广州新豆栏开办 眼科医局 又称新豆栏医局 设有接待室 诊断室 配药室 手术室 观察室 能容纳200人候诊 规模超过郭雷枢的诊所 由于医术先进 免费为穷人治病 求医者日益增多 眼科医局是博济医院的前身 郭雷枢于1836年发表了 任用医生在华传教商榷书 首倡用治病的方式在华传教 主张教会多遣传教医师来华 并与伯驾 裨治文三人联名 发起组织医学传道会 1838年2月21日 医学传道会成立 郭雷枢任主席 伯驾 裨治文等任副主席 从此传教活动以医学传道会为依托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眼科医局停业 1842年11月 医局重新复业 已不限于眼科 改为综合性医院 此后 教会医院都设置专职或兼职神甫牧师 进行布道活动 19世纪50年代 伯驾将医局交由嘉约翰主掌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医局焚于战火 1858年嘉约翰在在南關增沙街租一华人住宅 改装为医局 1859年5月重新开业 正式定名为博濟 Pok Tsai 醫局 1866年遷仁濟大街 即孫逸仙紀念醫院現址 定名博濟醫院 2 此后数十年间 医院不断改进 至1935年医院百年时 总共为200多万名病人做过治疗 受外科治疗者达20多万人 占总数10 博济医院与医学传道相结合 19世纪上半期曾是欧美各国教会派遣传教士到华行医传教的主要渠道 在推动现代医学在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外国遣华传教士多为医学传道会成员 也是博济医院的人员 他们的活动不限于广州一地 在广东省内外都留下了足迹 博济医院通过传教医生及医院培养出来的学生 产生了巨大的辐射作用 1953年8月中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 醫院易名為華南醫學院附屬二院 醫學院與國立中山大學醫學院合併 使用中山二路的原國立中大校舍教學 從此該處只剩下醫院 1956年院校易名 醫院易名為廣州醫學院附屬二院 1957年3月 廣州醫學院易名中山醫學院 醫院為附屬第二醫院 1985年6月 中山醫學院易名中山醫科大學 醫院為附屬第二醫院 11月 由中國衛生部命名為中山醫科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現舊大門上的題字由莫珉府先生所書 2001年10月26日 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合併 醫院命名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2010年3月30日 醫院更名為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3 建築 编辑 医院院本部正门 博濟樓 嶺南醫學院 中山樓 嶺南樓 仁济堂 檢驗中心 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 纪念碑交通 编辑巴士站 愛群大厦站 1 57 58 61 64 128 131A 134 208 219 236 281 旅游2线 旅游公交2线 夜31 人民南路站 31 102 103 106 110 128 134 186 209 217 556 823 一德西站 4 8 61 夜16 夜6 86 134地铁站 6号线 一德路站参见 编辑博濟醫院 博济医学堂 岭南大学 广州 中山医科大学 广州医院列表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网站 美國哈特福德三一學院藏品 博濟醫院文獻 Canton Hospital Canton Chin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资料 编辑 2015年4月例行发布会材料二 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委管医院新闻发言人名单和新闻工作联系人电话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宣传司 中山大学馆藏近代医学档案情况简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UPUI University Library 歷史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amp oldid 7305491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