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區 (州廳轄市)

台灣日治時期後期1935年10月開始在各州、廳轄市下設置的非行政機構用的分區,並由市尹指派區長以協助行政事務。

沿革 编辑

《臺灣市制》在昭和10年(1935年)4月1日修訂,其中第37條允許市劃設「區」,以輔助執行市的行政事務,並由市尹指派區長,任期兩年,並廢止過去關於町委員的規定[1]。區不屬於行政上的區劃,而區長負責區內之治安、防災、清潔衛生、統計資料收集、道路、橋樑等公設物的管理。1935年10月1日,台北市新竹市台南市高雄市公告其各區劃分,而彰化市台中市屏東市嘉義市基隆市也陸續在同年公告。花蓮港市宜蘭市在1940年升格為市之後,亦公告其區之劃分。

1935年10月1日發布《台北市區規程》(台北市告示第三二號),將台北市劃分成為77區。同年10月28日,台中市發布〈台中市告示第24號〉成立區,並發布〈台中市訓令第8號〉區長職務規程,同時任並區長與委員。之後其他幾個州轄市也跟進設立區。

區與大字的數目不相合,部分的區與町及大字的區域範圍也不相同。昭和10年發布當時台北市有77區(當時有64町、10大字),至昭和17年(1942年)時已擴增至90區(當時有64町、19大字)。

區會 编辑

區在二戰時期改組為區會。區會為整合台灣人的保甲組織及日本人的町會組織,並改組強化各區而成的戰時動員機構。1941年8月1日發布的《台北市區會規程》(台北市告示第56號)規定;8月28日台中市發布《台中市區會規程》(台中市訓令第8號),區會的名稱與區域依照區的名稱與區域,並由區長充任會長。

各市的區一覽 编辑

基隆市 编辑

基隆市於1935年11月6日劃分以下25區:[2]

臺北市 编辑

台北市於1942年時的90區如下:

新竹市 编辑

新竹市在1935年10月1日劃設以下13區:[3]

1941年10月增加以下9區:[5]

  • 南寮區:十塊寮、槺榔、油車港
  • 楊寮區:楊寮、虎子山
  • 牛埔區:牛埔、浸水
  • 香山區:香山
  • 香山坑區:香山坑
  • 海山罟區:海山罟、茄苳湖
  • 鹽水港區:鹽水港、南隘
  • 青草湖區:青草湖
  • 九甲埔區:二十張犁、九甲埔

臺中市 编辑

臺中市於1942年的區如下:

彰化市 编辑

彰化市在1935年10月19日劃設以下20區::彰化第一區、彰化第二區、彰化第三區、東門第一區、東門第二區、東門第三區、東門第四區、北門外第一區、北門外第二區、北門外第三區、北門外第四區、西門第一區、西門第二區、西門第三區、西門第四區、南郭區、莿桐腳區、阿夷區、大竹區、快官[6]

1941年9月26日,調整為以下9區,並公告15個通稱町名[7]

區名 區域 通稱町名
中區 北門(部分)、南門(部分)、東門(部分)、西門(部分) 本町
北門(部分)、東門(部分)、北門外(部分)、西門(部分) 表町
東門(部分)、北門外(部分)、南郭字南郭(部分) 宮前町
東區 南郭字南郭(部分)、市子尾(部分) 楠町
南郭字南郭(部分) 大和町
南郭字南郭(部分)、大埔(部分)、南郭字坑子內 旭町
西區 西門(部分)、南門(部分)、北門(部分)、南郭字南郭(部分) 末廣町
西門(部分)、西勢子字西勢子(部分)、西勢字過溝子(部分) 新富町
西門(部分)、西勢子字西勢子(部分)、西門口(部分)、南郭(部分)、大埔(部分) 富田町
南區 東門(部分)、南門(部分)、南郭字南郭(部分) 榮町
南門(部分)門(部分)、南郭字南郭(部分) 幸町
南郭字南郭(部分)、大埔(部分) 千歲町
北區 西門(部分)、北門外(部分)、市子尾(部分)、西勢子字過溝子(部分) 春日町
市子尾(部分)、西勢字過溝子(部分)、牛稠子字牛稠子(部分) 泉町
西勢子字西勢子(部分)、西勢子字過溝子(部分)、牛稠子字牛稠子(部分)、牛稠子字下廍(部分) 新高町
莿桐腳區 莿桐腳、西門口(部分)、西勢子字西勢子(部分) -
阿夷區 阿夷、牛稠子字牛稠子(部分)、牛稠子字下廍(部分) -
大竹區 大竹、番社口、渡船頭、牛稠子字山腳、牛稠子字中庄子 -
快官區 快官、田中央 -

1944年,調整為38個通稱町名,通稱町名如下:

區名 通稱町名
中區 本町、表町、宮前町
東區 楠町、大和町、旭町、坑子內町
西區 北末廣町、南末廣町、新富町、富田町
南區 東榮町、西榮町、幸町、千歲町、大埔町、湳尾町
北區 東春日町、西春日町、泉町、新高町
莿桐腳區 北莿桐腳町、南莿桐腳町、平和厝町、水尾町
阿夷區 牛稠子町、阿夷町、寶廍町、茄苳腳町
大竹區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牛埔子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
快官區 快官町、田中央町、石牌坑町、竹巷町

嘉義市 编辑

嘉義市在1935年11月2日公告劃分為以下18區[8]

臺南市 编辑

台南市在1935年10月1日設立42區[3],在1936年10月10日將安平、鯤鯓區拆分為安平區、鯤鯓區[9]。1940年10月1日,虎尾寮納入後甲區,鞍子納入桶盤淺第二區,新增灣裡區、喜樹區。

高雄市 编辑

高雄市在1935年10月1日劃設20區[10] ,在1936年2月9日將部分內惟劃入田町區;同年4月1日,將鹽埕町小賣市場以北分為鹽埕町一區,以南為鹽埕町二區[11]。1940年10月1日,新增左營區、右沖區、覆鼎金區、灣子內區、五塊厝區、籬子內區、草衙[12]

  • 哨船町區:哨船町壽町西子灣桃子園104~127番地
  • 湊町區:湊町
  • 新濱町區:新濱町
  • 山下町區:山下町、壽町1~19番地
  • 田町區:田町、內惟(部分)
  • 鹽埕町一區:鹽埕町小賣市場以南
  • 鹽埕町二區:鹽埕町小賣市場以北
  • 北野町區:北野町
  • 堀江町區:堀江町
  • 入船町區:入船町
  • 榮町區:榮町
  • 旗後町區:旗後町
  • 平和町區:平和町
  • 中洲區:綠町、中洲
  • 三塊厝區:三塊厝大港
  • 苓雅寮區:苓雅寮
  • 前鎮區:前鎮戲獅甲
  • 前金區:前金
  • 過田子區:過田子林德官大港埔
  • 內惟區:內惟(部分)
  • 左營區:埤子頭、竹子腳、部廍、左營、前峯尾、桃子園1~103番地
  • 右沖區:下蚵子寮、援中港、下鹽田、右沖
  • 覆鼎金區:菜公、覆鼎金
  • 灣子內區:灣子內、本館、獅頭
  • 五塊厝區:五塊厝
  • 籬子內區:籬子內
  • 草衙區:草衙、佛公

屏東市 编辑

屏東市在1935年10月31日公告設立16區如下[13]

  • 若松町區:屏東(部分)、崇蘭(部分)
  • 末廣町區:屏東(部分)
  • 小川町區:屏東(部分)
  • 本町區:屏東(部分)
  • 黑金町區:屏東(部分)、頭前溪(部分)
  • 榮町區:屏東(部分)、崇蘭(部分)
  • 綠町區:屏東(部分)
  • 臺糖區:歸來(部分)
  • 林子內區:頭前溪(部分)
  • 頭前溪區:頭前溪(部分)
  • 歸來區:歸來(部分)
  • 番子埔區:歸來(部分)
  • 崇蘭區:崇蘭除若松町區、榮町區的部分
  • 海豐區:海豐
  • 公館區:公館
  • 大湖區:大湖

花蓮港市 编辑

1940年10月28日,花蓮港市成立並同時公告以下26區:南濱區、北濱區、入船區、黑金一區、黑金二區、黑金三區、連雀區、稻住一區、稻住二區、稻住三區、稻住四區、稻住五區、福住一區、福住二區、舊新港一區、舊新港二區、有明區、千石區、水上區、米崙一區、米崙二區、米崙三區、豐川區、佐倉區、宮下區。[14]

1941年1月31日,調整為以下15區:[14]

  • 第1區:南濱、黑金通(部分)、入船通(部分)
  • 第2區:朝日通、入船通(部分)、常盤通(部分)、春日通(部分)、黑金通(部分)、高砂通(部分)
  • 第3區:北濱、入船通(部分)、新城通(部分)
  • 第4區:營所通、彌生通(部分)、新城通(部分)、常盤通(部分)、春日通(部分)、黑金通(部分)、高砂通(部分)、筑紫橋通(部分)、
  • 第5區:連雀通、新城通(部分)、常盤通(部分)、春日通(部分)、黑金通(部分)、筑子橋通(部分)
  • 第6區:舊新港街(部分)、米崙(部分)
  • 第7區:水上、舊新港街(部分)
  • 第8區:稻住(部分)、福住(部分)
  • 第9區:稻住(部分)、福住(部分)
  • 第10區:稻住(部分)、福住(部分)
  • 第11區:有明、千石、藏前
  • 第12區:宮下(部分)、豐川(部分)、米崙(部分)
  • 第13區:豐川(部分)、宮下(部分)、
  • 第14區:佐倉
  • 第15區:米崙(部分)

宜蘭市 编辑

宜蘭市在1941年11月10日公告11區如下:[15]

  • 昭和町區:宜蘭字乾門(部分)、宜蘭字艮門(部分)
  • 本町町區:宜蘭字乾門(部分)
  • 文武町區:宜蘭字坤門(部分)
  • 富士町區:宜蘭字艮門(部分)
  • 錦町區:宜蘭字艮門(部分)、宜蘭字巽門(部分)
  • 榮町區:宜蘭字坤門(部分)、宜蘭字巽門(部分)、壯一(部分)
  • 旭町區:宜蘭字艮門(部分)、宜蘭字巽門(部分)、壯一(部分)
  • 宮前町區:金六結
  • 南町區:珍子滿力四鬮
  • 東町區:壯二壯三壯四壯七七張
  • 北町區:辛子罕一結

1943年4月15日,宜蘭市的11個區整併為7個區如下:[16]

  • 錦町區:宜蘭字艮門(部分)、宜蘭字巽門(部分)
  • 旭町區:宜蘭字坤門(部分)、宜蘭字巽門(部分)、壯一
  • 幸町區:宜蘭字坤門(部分)、金六結
  • 本町區:宜蘭字乾門(部分)、宜蘭字艮門(部分)
  • 川端町區:辛子罕、一結
  • 曙町區:壯三、壯四、壯七、七張
  • 富田町區:壯二、珍子滿力、四鬮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臺灣總督府. 臺灣市制改正.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35-04-01. 
  2. ^ 基隆市告示第四十四號. 基隆市報. 1935-11-06. 
  3. ^ 3.0 3.1 新竹市區設置規程. 新竹市報 (臺灣新聞). 1935-09-30. 
  4. ^ 4.0 4.1 新竹市告示第19號. 新竹市報 (臺灣新聞). 1938-10-06. 
  5. ^ 新竹市告示第32號. 新竹市報 (臺灣新聞). 1941-10-01. 
  6. ^ 彰化市告示第三二號. 彰化市報 第140號 (臺灣新聞). 1935-10-22. 
  7. ^ 彰化市告市第二十二號. 彰化市報 號外 (臺灣新聞). 1941-09-26. 
  8. ^ 嘉義市報告市第十七號. 嘉義市報 第百九十七號. 1935-11-02. 
  9. ^ 臺南市告示第十八號. 臺南市報 第335號. 1936-10-10. 
  10. ^ 高雄市告示第四十一號. 高雄市報 號外. 1935-10-01. 
  11. ^ 高雄市告市第十六號. 高雄市報 第四百三號. 1936-04-01. 
  12. ^ 高雄市告示第二十六號. 高雄市報 第六百三十二號. 1940-10-01. 
  13. ^ 屏東市區規程. 屏東市報 (臺南新報). 1935-10-31. 
  14. ^ 14.0 14.1 花蓮港市告示第三號. 花蓮港市報 第十八號 (東臺灣新報). 1941-01-31. 
  15. ^ 《宜蘭市報》,昭和16年11月10日號外,宜蘭市役所編
  16. ^ 《宜蘭市區規程》,第86號,昭和18年4月15日,宜蘭市役所編

州廳轄市, 區為台灣日治時期後期1935年10月開始在各州, 廳轄市下設置的非行政機構用的分區, 並由市尹指派區長以協助行政事務, 目录, 沿革, 區會, 各市的區一覽, 基隆市, 臺北市, 新竹市, 臺中市, 彰化市, 嘉義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市, 花蓮港市, 宜蘭市, 參見, 參考資料沿革, 编辑, 臺灣市制, 在昭和10年, 1935年, 4月1日修訂, 其中第37條允許市劃設, 以輔助執行市的行政事務, 並由市尹指派區長, 任期兩年, 並廢止過去關於町委員的規定, 區不屬於行政上的區劃, 而區長負. 區為台灣日治時期後期1935年10月開始在各州 廳轄市下設置的非行政機構用的分區 並由市尹指派區長以協助行政事務 目录 1 沿革 2 區會 3 各市的區一覽 3 1 基隆市 3 2 臺北市 3 3 新竹市 3 4 臺中市 3 5 彰化市 3 6 嘉義市 3 7 臺南市 3 8 高雄市 3 9 屏東市 3 10 花蓮港市 3 11 宜蘭市 4 參見 5 參考資料沿革 编辑 臺灣市制 在昭和10年 1935年 4月1日修訂 其中第37條允許市劃設 區 以輔助執行市的行政事務 並由市尹指派區長 任期兩年 並廢止過去關於町委員的規定 1 區不屬於行政上的區劃 而區長負責區內之治安 防災 清潔衛生 統計資料收集 道路 橋樑等公設物的管理 1935年10月1日 台北市 新竹市 台南市 高雄市公告其各區劃分 而彰化市 台中市 屏東市 嘉義市 基隆市也陸續在同年公告 花蓮港市 宜蘭市在1940年升格為市之後 亦公告其區之劃分 1935年10月1日發布 台北市區規程 台北市告示第三二號 將台北市劃分成為77區 同年10月28日 台中市發布 台中市告示第24號 成立區 並發布 台中市訓令第8號 區長職務規程 同時任並區長與委員 之後其他幾個州轄市也跟進設立區 區與町及大字的數目不相合 部分的區與町及大字的區域範圍也不相同 昭和10年發布當時台北市有77區 當時有64町 10大字 至昭和17年 1942年 時已擴增至90區 當時有64町 19大字 區會 编辑區在二戰時期改組為區會 區會為整合台灣人的保甲組織及日本人的町會組織 並改組強化各區而成的戰時動員機構 1941年8月1日發布的 台北市區會規程 台北市告示第56號 規定 8月28日台中市發布 台中市區會規程 台中市訓令第8號 區會的名稱與區域依照區的名稱與區域 並由區長充任會長 各市的區一覽 编辑基隆市 编辑 基隆市於1935年11月6日劃分以下25區 2 社寮區 社寮町 濱區 濱町 真砂區 真砂町 入船區 入船町 中一區 日新町一丁目 二丁目 三丁目 中二區 義重町一丁目 二丁目 三丁目 中三區 日新町四 七丁目 義重町四 七丁目 壽幸一區 壽町一丁目 二丁目 三丁目 幸町一丁目 二丁目 部分 壽幸二區 幸町二丁目 部分 三丁目 四丁目 東區 東町 綠町 曙町 天神區 天神町 田寮區 田寮町 大水窟 玉葉一區 玉田町一丁目 雙葉町 部分 玉葉二區 雙葉町 部分 玉田町二丁目 三丁目 元區 元町 福德區 福德町 旭高區 旭町 高砂町 明治町一丁目 明治區 大正町 明治町二丁目 三丁目 四丁目 瀧川區 瀧川町 堀川町 西區 西町 觀音町 寶町 仙洞區 仙洞町 昭和町 木山區 內木山 外木山 大竿林 大武崙區 大武崙 八斗子區 八斗子 深澳坑區 深澳坑臺北市 编辑 台北市於1942年時的90區如下 表町區 表町 明石町 北門町區 北門町 本町區 本町 京町區 京町 大和町區 大和町 榮町區 榮町 文武町區 文武町 書院町 乃木町 樺山町區 樺山町 幸町區 幸町 東門町第一區 東門町 旭町 東門町第二區 東門町 東門町第三區 東門町 原 東門町第二區 福住町區 福住町 錦町區 錦町 昭和町區 大安 原 大安第一區 堀川町區 大安 原 大安第一區 大安區 大安 原 大安第二區 御成町區 御成町 大正町區 大正町 三橋町 中崙區 中崙 朱厝崙 中庄子 上埤頭區 上埤頭 大直區 大直 下埤頭區 下埤頭 西新庄子 圓山町區 圓山町 大宮町 宮前町區 宮前町 南門町區 南門町 龍口町區 龍口町 佐久間町區 佐久間町 兒玉町區 兒玉町 千歲町區 千歲町 新榮町區 新榮町 古亭町第一區 古亭町 原 古亭町區 古亭町第二區 古亭町 原 古亭町區 川端町區 川端町 馬場町區 馬場町 水道町區 水道町 富田町區 富田町 六張犁區 六張犁 下內埔區 下內埔 末廣町區 末廣町 壽町區 壽町 築地町區 築地町 濱町區 濱町 西門町區 西門町 新起町區 新起町 元園町區 元園町 若竹町區 若竹町 老松町區 老松町 八甲町區 八甲町 入船町區 入船町 龍山寺町區 龍山寺町 有明町區 有明町 新富町第一區 新富町 新富町第二區 新富町 堀江町區 堀江町 綠町區 綠町 柳町 東園町區 東園町 西園町區 西園町 泉町區 泉町 上奎府町區 上奎府町 建成町第一區 建成町 建成町第二區 建成町 下奎府町第一區 下奎府町 下奎府町第二區 下奎府町 下奎府町第三區 下奎府町 下奎府町第四區 下奎府町 下奎府町第五區 下奎府町 太平町第一區 太平町 太平町第二區 太平町 太平町第三區 太平町 太平町第四區 太平町 永樂町第一區 永樂町 永樂町第二區 永樂町 港町區 港町 大橋町第一區 大橋町 大橋町第二區 大橋町 日新町第一區 日新町 日新町第二區 日新町 蓬萊町區 蓬萊町 大龍峒町上區 大龍峒町 原 大龍峒町區 大龍峒町下區 大龍峒町 河合町 原 大龍峒町區 上松山區 松山 下松山區 松山 五分埔區 五分埔 中坡 興雅區 興雅 三張犁區 三張犁 頂東勢區 頂東勢 上塔悠區 上塔悠 下塔悠區 下塔悠 舊里族區 舊里族新竹市 编辑 新竹市在1935年10月1日劃設以下13區 3 東門町區 東門町 西門町區 西門町 南門町區 南門町 北門町區 北門町 田町 部分 和北門派出所管內的湳雅 部分 1938年10月調整 4 表町區 表町 榮町區 榮町 花園町區 花園町 驛前派出所管內的東勢 部分 赤土崎 部分 黑金町區 黑金町 錦町區 錦町 田町 部分 東門派出所管內的水田 部分 1938年10月調整 4 新興町區 新興町 東門派出所管內的客雅 部分 住吉町區 住吉町 西門派出所管內的客雅 部分 宮前町區 宮前町 西門派出所管內的崙子 部分 旭町區 旭町 新富町區 新富町 北門派出所管內的崙子 部分 埔頂區 東勢 部分 赤土崎 部分 埔頂 柴梳山 金山面 樹林頭區 沙崙 吉羊崙 苦苓腳 湳雅 部分 樹林頭 溪埔子1941年10月增加以下9區 5 南寮區 十塊寮 槺榔 油車港 楊寮區 楊寮 虎子山 牛埔區 牛埔 浸水 香山區 香山 香山坑區 香山坑 海山罟區 海山罟 茄苳湖 鹽水港區 鹽水港 南隘 青草湖區 青草湖 九甲埔區 二十張犁 九甲埔臺中市 编辑 臺中市於1942年的區如下 第一區 壽町 幸町 旭町 千歲町 明治町 利國町 村上町 末廣町 公館 第二區 橘町 寶町 榮町 大正町 綠川町 第三區 錦町 新富町 新高町 第四區 柳町 若松町 川端町 初音町 第五區 梅枝町 後壠子於昭和17年併入第12區 第六區 樹子腳 半平厝 柳町 番婆 下橋子頭 第七區 頂橋子頭 第八區 老松町 木下町 敷島町 有明町 第九區 櫻町 楠町 曙町 花園町 第十區 干城町 高砂町 旱溪 東勢子 第十一區 宮北 邱厝子 賴厝廍 乾溝子 昭和17年新增 第十二區 麻園頭 土庫 後壠子 昭和17年新增 彰化市 编辑 彰化市在1935年10月19日劃設以下20區 彰化第一區 彰化第二區 彰化第三區 東門第一區 東門第二區 東門第三區 東門第四區 北門外第一區 北門外第二區 北門外第三區 北門外第四區 西門第一區 西門第二區 西門第三區 西門第四區 南郭區 莿桐腳區 阿夷區 大竹區 快官區 6 1941年9月26日 調整為以下9區 並公告15個通稱町名 7 區名 區域 通稱町名中區 北門 部分 南門 部分 東門 部分 西門 部分 本町北門 部分 東門 部分 北門外 部分 西門 部分 表町東門 部分 北門外 部分 南郭字南郭 部分 宮前町東區 南郭字南郭 部分 市子尾 部分 楠町南郭字南郭 部分 大和町南郭字南郭 部分 大埔 部分 南郭字坑子內 旭町西區 西門 部分 南門 部分 北門 部分 南郭字南郭 部分 末廣町西門 部分 西勢子字西勢子 部分 西勢字過溝子 部分 新富町西門 部分 西勢子字西勢子 部分 西門口 部分 南郭 部分 大埔 部分 富田町南區 東門 部分 南門 部分 南郭字南郭 部分 榮町南門 部分 門 部分 南郭字南郭 部分 幸町南郭字南郭 部分 大埔 部分 千歲町北區 西門 部分 北門外 部分 市子尾 部分 西勢子字過溝子 部分 春日町市子尾 部分 西勢字過溝子 部分 牛稠子字牛稠子 部分 泉町西勢子字西勢子 部分 西勢子字過溝子 部分 牛稠子字牛稠子 部分 牛稠子字下廍 部分 新高町莿桐腳區 莿桐腳 西門口 部分 西勢子字西勢子 部分 阿夷區 阿夷 牛稠子字牛稠子 部分 牛稠子字下廍 部分 大竹區 大竹 番社口 渡船頭 牛稠子字山腳 牛稠子字中庄子 快官區 快官 田中央 1944年 調整為38個通稱町名 通稱町名如下 區名 通稱町名中區 本町 表町 宮前町東區 楠町 大和町 旭町 坑子內町西區 北末廣町 南末廣町 新富町 富田町南區 東榮町 西榮町 幸町 千歲町 大埔町 湳尾町北區 東春日町 西春日町 泉町 新高町莿桐腳區 北莿桐腳町 南莿桐腳町 平和厝町 水尾町阿夷區 牛稠子町 阿夷町 寶廍町 茄苳腳町大竹區 大竹第一町 大竹第二町 番社口町 牛埔子町 渡船頭町 柴坑子町 山腳町快官區 快官町 田中央町 石牌坑町 竹巷町嘉義市 编辑 嘉義市在1935年11月2日公告劃分為以下18區 8 新高町 山下町 宮前町區 東門町區 檜町區 北門町區 元町區 朝日町區 南門町區 榮町 黑金町區 西門町區 新富町 末廣町區 堀川町 玉川町 白川町 車店區 山子頂 紅毛埤區 盧厝 臺斗坑區 北社尾區 竹圍子區 下路頭區 劉厝 港子坪 柴頭港區 竹子腳 大溪厝區臺南市 编辑 台南市在1935年10月1日設立42區 3 在1936年10月10日將安平 鯤鯓區拆分為安平區 鯤鯓區 9 1940年10月1日 虎尾寮納入後甲區 鞍子納入桶盤淺第二區 新增灣裡區 喜樹區 旭 北門區 旭町 北門町 竹園 壽區 竹園町 壽町 清水區 清水町 高砂町一丁目 高砂町 高砂町二 三丁目 綠區 綠町 開山町三丁目 開山區 開山町一 二丁目 白金區 白金町 錦町區 錦町 末廣 幸區 末廣町 幸町 大宮區 大宮町 南門區 南門町 泉區 泉町 鹽埕 部分 西門第一區 西門町一 二 三丁目 西門第二區 西門町四 五丁目 濱町區 濱町 新町區 新町 大正町區 大正町 花園區 花園町 本町第一區 本町一 二丁目 本町第二區 本町三 四丁目 明治町區 明治町 臺町區 臺町 老松區 老松區 寶町區 寶町 東門區 東門町 福住第一區 福住町一丁目 部分 福住第二區 福住町一 部分 二丁目 永樂第一區 永樂町一 二丁目 部分 永樂第二區 永樂町二 部分 三丁目 入船區 入船町 港第一區 港町一丁目 港第二區 港町二丁目 田町區 田町 三分子區 三分子 後甲區 後甲 虎尾寮 竹篙厝區 竹篙厝 桶盤淺第一區 桶盤淺市街地 桶盤淺第二區 桶盤淺部落 鞍子 鹽埕第一區 鹽埕市街地 鹽埕第二區 鹽埕部落 鄭子寮區 鄭子寮 安平區 安平 鯤鯓區 鯤鯓 灣裡區 灣裡部落 喜樹區 喜樹部落高雄市 编辑 高雄市在1935年10月1日劃設20區 10 在1936年2月9日將部分內惟劃入田町區 同年4月1日 將鹽埕町小賣市場以北分為鹽埕町一區 以南為鹽埕町二區 11 1940年10月1日 新增左營區 右沖區 覆鼎金區 灣子內區 五塊厝區 籬子內區 草衙區 12 哨船町區 哨船町 壽町的西子灣 桃子園104 127番地 湊町區 湊町 新濱町區 新濱町 山下町區 山下町 壽町1 19番地 田町區 田町 內惟 部分 鹽埕町一區 鹽埕町小賣市場以南 鹽埕町二區 鹽埕町小賣市場以北 北野町區 北野町 堀江町區 堀江町 入船町區 入船町 榮町區 榮町 旗後町區 旗後町 平和町區 平和町 中洲區 綠町 中洲 三塊厝區 三塊厝 大港 苓雅寮區 苓雅寮 前鎮區 前鎮 戲獅甲 前金區 前金 過田子區 過田子 林德官 大港埔 內惟區 內惟 部分 左營區 埤子頭 竹子腳 部廍 左營 前峯尾 桃子園1 103番地 右沖區 下蚵子寮 援中港 下鹽田 右沖 覆鼎金區 菜公 覆鼎金 灣子內區 灣子內 本館 獅頭 五塊厝區 五塊厝 籬子內區 籬子內 草衙區 草衙 佛公屏東市 编辑 屏東市在1935年10月31日公告設立16區如下 13 若松町區 屏東 部分 崇蘭 部分 末廣町區 屏東 部分 小川町區 屏東 部分 本町區 屏東 部分 黑金町區 屏東 部分 頭前溪 部分 榮町區 屏東 部分 崇蘭 部分 綠町區 屏東 部分 臺糖區 歸來 部分 林子內區 頭前溪 部分 頭前溪區 頭前溪 部分 歸來區 歸來 部分 番子埔區 歸來 部分 崇蘭區 崇蘭除若松町區 榮町區的部分 海豐區 海豐 公館區 公館 大湖區 大湖花蓮港市 编辑 1940年10月28日 花蓮港市成立並同時公告以下26區 南濱區 北濱區 入船區 黑金一區 黑金二區 黑金三區 連雀區 稻住一區 稻住二區 稻住三區 稻住四區 稻住五區 福住一區 福住二區 舊新港一區 舊新港二區 有明區 千石區 水上區 米崙一區 米崙二區 米崙三區 豐川區 佐倉區 宮下區 14 1941年1月31日 調整為以下15區 14 第1區 南濱 黑金通 部分 入船通 部分 第2區 朝日通 入船通 部分 常盤通 部分 春日通 部分 黑金通 部分 高砂通 部分 第3區 北濱 入船通 部分 新城通 部分 第4區 營所通 彌生通 部分 新城通 部分 常盤通 部分 春日通 部分 黑金通 部分 高砂通 部分 筑紫橋通 部分 第5區 連雀通 新城通 部分 常盤通 部分 春日通 部分 黑金通 部分 筑子橋通 部分 第6區 舊新港街 部分 米崙 部分 第7區 水上 舊新港街 部分 第8區 稻住 部分 福住 部分 第9區 稻住 部分 福住 部分 第10區 稻住 部分 福住 部分 第11區 有明 千石 藏前 第12區 宮下 部分 豐川 部分 米崙 部分 第13區 豐川 部分 宮下 部分 第14區 佐倉 第15區 米崙 部分 宜蘭市 编辑 宜蘭市在1941年11月10日公告11區如下 15 昭和町區 宜蘭字乾門 部分 宜蘭字艮門 部分 本町町區 宜蘭字乾門 部分 文武町區 宜蘭字坤門 部分 富士町區 宜蘭字艮門 部分 錦町區 宜蘭字艮門 部分 宜蘭字巽門 部分 榮町區 宜蘭字坤門 部分 宜蘭字巽門 部分 壯一 部分 旭町區 宜蘭字艮門 部分 宜蘭字巽門 部分 壯一 部分 宮前町區 金六結 南町區 珍子滿力 四鬮 東町區 壯二 壯三 壯四 壯七 七張 北町區 辛子罕 一結1943年4月15日 宜蘭市的11個區整併為7個區如下 16 錦町區 宜蘭字艮門 部分 宜蘭字巽門 部分 旭町區 宜蘭字坤門 部分 宜蘭字巽門 部分 壯一 幸町區 宜蘭字坤門 部分 金六結 本町區 宜蘭字乾門 部分 宜蘭字艮門 部分 川端町區 辛子罕 一結 曙町區 壯三 壯四 壯七 七張 富田町區 壯二 珍子滿力 四鬮參見 编辑台灣市制 區 臺灣日治時期前中期 參考資料 编辑 臺灣總督府 臺灣市制改正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35 04 01 基隆市告示第四十四號 基隆市報 1935 11 06 3 0 3 1 新竹市區設置規程 新竹市報 臺灣新聞 1935 09 30 4 0 4 1 新竹市告示第19號 新竹市報 臺灣新聞 1938 10 06 新竹市告示第32號 新竹市報 臺灣新聞 1941 10 01 彰化市告示第三二號 彰化市報 第140號 臺灣新聞 1935 10 22 彰化市告市第二十二號 彰化市報 號外 臺灣新聞 1941 09 26 嘉義市報告市第十七號 嘉義市報 第百九十七號 1935 11 02 臺南市告示第十八號 臺南市報 第335號 1936 10 10 高雄市告示第四十一號 高雄市報 號外 1935 10 01 高雄市告市第十六號 高雄市報 第四百三號 1936 04 01 高雄市告示第二十六號 高雄市報 第六百三十二號 1940 10 01 屏東市區規程 屏東市報 臺南新報 1935 10 31 14 0 14 1 花蓮港市告示第三號 花蓮港市報 第十八號 東臺灣新報 1941 01 31 宜蘭市報 昭和16年11月10日號外 宜蘭市役所編 宜蘭市區規程 第86號 昭和18年4月15日 宜蘭市役所編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區 州廳轄市 amp oldid 7884240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