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劉臺

劉臺(1538年—1582年7月9日),又字國基,又子畏[1],號畏所[2]江西吉安府安福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劉臺

大明監察御史
籍貫 江西安福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子畏,又字國基
諡號 毅思
出生 正月二十一日
江西安福縣
逝世 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
(1582年7月9日)
广西潯州
親屬 父劉震龍、弟劉國、子劉孟銑
姊夫曾同亨
出身
  • 隆慶五年辛未科進士出身
著作
  • 《精忠堂稿》

生平

江西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隆慶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会试第七名,二甲第四名進士,授刑部浙江司主事[3]。萬曆二年,擔任福建道監察御史[3],后巡按遼東,因錯誤奏報戰功而受牽連[4]。之後擔任山東御史[5]。萬曆四年,他上疏彈劾輔臣張居正[6]

奏疏呈上后,张居正大怒,在朝廷上自我辩护,称:“有命令,巡按不能奏报军功。去年辽东大捷,劉臺违反制度妄自上奏,按规矩应降职。我多次请求皇上告诫他,而劉臺为此心怀不满。后来傅应祯被逮捕下狱,追问他的党羽。起初不知道刘台与傅应祯为同县且很要好,实际上有所主使。于是劉臺自感惊恐,不再顾及到什么,向我泄愤怒。况且劉臺是我录取的进士,二百年来没有门生弹劾老师的,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辞职赎罪。”[16]

随后张居正伏地痛哭不起。万历帝走下御座用手拉他,再三劝慰。张居正一再声明自己的诺言,不肯答应执掌政事。皇上派司礼太监孙隆拿着他的亲笔诏书宣读,张居正才起来。于是劉臺被逮捕至京师、下诏狱,廷杖一百下后戍边。张居正表面上疏营救,暗地将他除去官籍,降为平民。然而,张居正仍不解恨。劉臺巡按辽东时,与巡抚张学颜不合。这时,张学颜任职户部,诬陷劉臺接受贿赂,张居正嘱咐御史于应昌去巡按辽东复查一下,而命令王宗载巡抚江西,考察刘台家乡情况。于应昌、王宗载等人顺着张居正之意,将事情修改上报,劉臺于是被发配到广西。劉臺的父亲刘震龙、弟弟刘国,都受到连坐。劉臺到潯州不久,在戍主的房里饮酒,回去后就暴病去世。这一天,张居正也死了[17]

第二年,御史江东之为劉臺鸣冤,弹劾王宗载、于应昌。万历帝下诏恢复劉臺官职[18],罢王宗载、于应昌的职务,由其他部门考察询问。南京给事中冯景隆上疏指责辽东巡抚周咏与于应昌共同陷害劉臺,于应昌既已被罢免,周咏还任蓟辽总督,也应罢免。南京御史孙继先也揭发张学颜陷害劉臺之罪。当时张学颜正在得宠,因冯景隆的疏中一并弹劾了李成梁,张学颜替李成梁辩冤。遂又將其一并弹劾。皇上于是贬冯景隆为蓟州判官,孙继先为临清州判官,而对张学颜不加问罪。不久,江西巡抚曹大埜、辽东巡抚李松调查后报告王宗载、于应昌结为朋党、陷害忠良。刑部因此以诬告罪处理,奏报将王宗载等人以发配、贬为平民、降低官阶不等处理。朝廷后赠劉臺为光禄寺少卿,荫庇一子。天启初年,追谥毅思[19]

家族

曾祖劉文詔,知县。祖父劉敬夫。父劉震龍,冠帶生员。母李氏。具庆下。弟塾、瑩、璧、星、堂、笙、康。

延伸阅读

[]

  《明史卷二百二十九》,出自《明史

参考

  1. ^ 明分省人物考 ,8冊68卷 ,425
  2. ^ 《万历野获编》:江右刘侍御台,江陵辛未所录士,受知甚深,以比部郎改西台,出按辽左。时方奏捷,故事,按臣主查核,不主报功。刘不谙台规,以捷上闻,江陵票旨诘责太峻,刘遂疑惧,露章数千言,劾江陵诸不法,颇中肯綮。江陵虽盛怒,然内愧且服,止从削籍。但每对客,词色间多露愤恚不堪意。谄者因思中之,诬其在辽时婪肆。抚按从而勘实之,又令刘乡人告刘居乡诸不法状,亦对簿追赃,刘坐戍广西之浔州,病死。或云为其戍长所鸩,莫能明也。江陵败后得昭雪,原勘按抚王宗载、于应昌等俱抵罪。其后二十年,议补诸名臣諡,时江夏郭少宗伯正域署部事,独靳刘不与,谓其抗疏,乃遭诘畏祸,先发制人,非本心云。自刘疏后,门生劾大座主者,如李佥事管之于申吴门,安礼部希范、孙比部继有、丁中舍元荐之于王太仓,薛进士敷教之于许新安,相继而起,不可屈指矣。江陵籍没时,刑部侍郎丘月林橓衔命同大榼张诚行。丘故张怨家也,东阿于宗伯慎行与丘同里,时为宫僚,特贻书为宽解,且请勿苦其太夫人赵氏,人以于为厚云。
  3. ^ 3.0 3.1 明實錄:神宗實錄 ,24卷 ,625
  4. ^ 劉臺 ,字子畏,安福人。隆慶五年進士。授刑部主事。萬曆初,改御史。巡按遼東,坐誤奏捷,奉旨譙責。
  5. ^ 明實錄:神宗實錄 ,45卷 ,1008
  6. ^ 《明史》(卷220):四年正月,臺上疏劾輔臣張居正……
  7. ^ 《明史》(卷220):臣聞進言者皆望陛下以堯、舜,而不聞責輔臣以皐、夔。何者?陛下有納諫之明, 而輔臣無容言之量也。高皇帝鋻前代之失,不設丞相,事歸部院,勢不相攝,而職易稱。文皇帝始置內閣,參預機務。其時官階未峻,無專肆之萌。二百年來,即有擅作 威福者,尚惴惴然避宰相之名而不敢居,以祖宗之法在也。乃大學士張居正偃然以相 自處,自高拱被逐,擅威福者三四年矣。諫官因事論及,必曰:「吾守祖宗法。」臣請即以祖宗法正之。
  8. ^ 《明史》(卷220):祖宗進退大臣以禮。先帝臨崩,居正託疾以逐拱,既又文致之王大臣獄。及正論籍籍,則抵拱書,令勿驚死。既迫逐以示威,又遺書以市德,徒使朝廷無禮於舊臣。祖宗之法若是乎?
  9. ^ 《明史》(卷220):祖宗朝,非開國元勳,生不公,死不王。成國公朱希忠,生非有奇功也,居正違祖訓,贈以王爵。給事中陳吾德一言而外遷,郎中陳有年一爭而斥去。臣恐公侯之家,布賄厚施,緣例陳乞,將無底極。祖宗之法若是乎?
  10. ^ 《明史》(卷220):祖宗朝,用內閣冢宰,必由廷推。今居正私薦用張四維、張瀚。四維在翰林,被論者數矣。其始去也,不任教習庶吉士也。四維之為人也,居正知之熟矣。知之而顧用之,夫亦以四維善機權,多憑藉,自念親老,旦暮不測,二三年間謀起復,任四維,其身後託乎?瀚生平無善狀。巡撫陝西,贓穢狼籍。及驟躐銓衡,唯諾若簿吏,官缺必請命居正。所指授者,非楚人親戚知識,則親戚所援引也;非宦楚受恩私故,則恩故之黨助也。瀚推日取四方小吏,權其賄賂,而其他則徒擁虛名。聞居正貽南京都御史趙錦書,臺諫毋議及冢宰,則居正之脅制在朝言官,又可知矣。祖宗之法如是乎?
  11. ^ 《明史》(卷220):祖宗朝,詔令不便,部臣猶訾閣擬之不審。今得一嚴旨,居正輒曰「我力調劑故止是」;得一溫旨,居正又曰「我力請而後得之」。由是,畏居正者甚於畏陛下,感居正者甚於感陛下。威福自己,目無朝廷。祖宗之法若是乎?
  12. ^ 祖宗朝,一切政事,臺省奏陳,部院題覆,撫按奉行,未聞閣臣有舉劾也。居正定令,撫按考成章奏,每具二冊,一送內閣,一送六科。撫按延遲,則部臣糾之。六部隱蔽,則科臣糾之。六科隱蔽,則內閣糾之。夫部院分理國事,科臣封駁奏章,舉劾,其職也。閣臣銜列翰林,止備顧問,從容論思而已。居正創為是說,欲脅制科臣,拱手聽令。祖宗之法若是乎?
  13. ^ 《明史》(卷220):至於按臣回道考察,苟非有大敗類者,常不舉行,蓋不欲重挫抑之。近日,御史俞一貫以不聽指授,調之南京。由是巡方短氣,莫敢展布,所憚獨科臣耳。居正於科臣既噉之以遷轉之速,又恐之以考成之遲,誰肯舍其便利,甘彼齮齕,而盡死言事哉。往年,趙參魯以諫遷,猶曰外任也;余懋學以諫罷,猶曰禁錮也;今傅應禎則謫戍矣,又以應禎故,而及徐貞明、喬巖、李禎矣。摧折言官,讐視正士。祖宗之法如是乎?
  14. ^ 《明史》(卷220):至若為固寵計,則獻白蓮白燕,致詔旨責讓,傳笑四方矣。規利田宅,則誣遼王以重罪,而奪其府地,今武岡王又得罪矣。為子弟謀舉鄉試,則許御史舒鼇以京堂,布政施堯臣以巡撫矣。起大第於江陵,費至十萬,制擬宮禁,遣錦衣官校監治,鄉郡之脂膏盡矣。惡黃州生儒議其子弟倖售,則假縣令他事窮治無遺矣。編修李維楨偶談及其豪富,不旋踵即外斥矣。蓋居正之貪,不在文吏而在武臣,不在內地而在邊鄙。不然,輔政未幾,即富甲全楚,何由致之?宮室輿馬姬妾,奉御同於王者,又何由致之?
  15. ^ 《明史》(卷220):在朝臣工,莫不憤歎,而無敢為陛下明言者,積威之劫也。臣舉進士,居正為總裁。臣任部曹,居正薦改御史。臣受居正恩亦厚矣,而今敢訟言攻之者,君臣誼重,則私恩有不得而顧也。願陛下察臣愚悃,抑損相權,毋俾僨事誤國,臣死且不朽。
  16. ^ 《明史》(卷220):疏上,居正怒甚,廷辯之,曰:「在令,巡按不得報軍功。去年遼東大捷,臺違制妄奏,法應降謫。臣第請旨戒諭,而臺已不勝憤。後傅應禎下獄,究詰黨與。初不知臺與應禎同邑厚善,實有所主。乃妄自驚疑,遂不復顧藉,發憤於臣。且臺為臣所取士,二百年來無門生劾師長者,計惟一去謝之。」
  17. ^ 《明史》(卷220):因辭政,伏地泣不肯起。帝為降御座手掖之,慰留再三。居正強諾,猶不出視事,帝遣司禮太監孫隆齎手敕宣諭,乃起。遂捕臺至京師,下詔獄,命廷杖百,遠戍。居正陽具疏救,乃除名為民,而居正恨不已。臺按遼東時,與巡撫張學顏不相得。至是學顏為戶部,誣臺私贖鍰,居正屬御史于應昌巡按遼東覈之,而令王宗載巡撫江西,廉臺里中事。應昌、宗載等希居正意,實其事以聞,遂戍臺廣西。臺父震龍、弟國,俱坐罪。臺至潯州未幾,飲於戍主所,歸而暴卒。是日居正亦卒。
  18. ^ 明實錄:神宗實錄 ,133卷 ,2477
  19. ^ 《明史》(卷220):明年,御史江東之訟臺冤,劾宗載、應昌。詔復臺官,罷宗載、應昌,下所司廉問。南京給事中馮景隆因言遼東巡撫周詠與應昌共陷臺,應昌已罷,詠尚為薊遼總督,亦宜罷。南京御史孫繼先亦發學顏陷臺罪。帝方嚮學顏。以景隆疏中幷劾李成梁,學顏為成梁訟。繼先又並劾學顏、成梁。乃謫景隆薊州判官,繼先臨清州判官,置學顏不問。已而江西巡撫曹大埜、遼東巡撫李松,勘報宗載、應昌等朋比傾陷皆有狀。刑部以故入論,奏宗載等遣戍、除名、降黜有差。贈臺光祿少卿,廕一子。天啟初,追諡毅思。

劉臺, 关于同名的弘治九年進士, 明朝政治人物, 請見, 劉台, 1538年, 1582年7月9日, 又字國基, 又字子畏, 號畏所, 江西吉安府安福人, 民籍, 明朝政治人物, 进士出身, 大明監察御史籍貫, 江西安福縣族裔, 漢族字號, 字子畏, 又字國基諡號, 毅思出生, 正月二十一日江西安福縣逝世, 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 1582年7月9日, 广西潯州親屬, 父劉震龍, 弟劉國, 子劉孟銑姊夫曾同亨出身隆慶五年辛未科進士出身著作, 精忠堂稿, 目录, 生平, 家族, 延伸阅读, 参考生平, 编辑江西乡试第四. 关于同名的弘治九年進士 明朝政治人物 請見 劉台 劉臺 1538年 1582年7月9日 又字國基 又字子畏 1 號畏所 2 江西吉安府安福人 民籍 明朝政治人物 进士出身 劉臺大明監察御史籍貫 江西安福縣族裔 漢族字號 字子畏 又字國基諡號 毅思出生 正月二十一日江西安福縣逝世 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 1582年7月9日 广西潯州親屬 父劉震龍 弟劉國 子劉孟銑姊夫曾同亨出身隆慶五年辛未科進士出身著作 精忠堂稿 目录 1 生平 2 家族 3 延伸阅读 4 参考生平 编辑江西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 隆慶五年 1571年 登辛未科会试第七名 二甲第四名進士 授刑部浙江司主事 3 萬曆二年 擔任福建道監察御史 3 后巡按遼東 因錯誤奏報戰功而受牽連 4 之後擔任山東御史 5 萬曆四年 他上疏彈劾輔臣張居正 6 臣聽說進言的官員都希望陛下能像尧 舜一样 而没有听说责备辅臣张居正要如皋陶 夔龙 這因為陛下有纳谏之明 而辅臣没有容纳的雅量 高皇帝鉴于前朝歷史教訓 不设丞相 丞相之事归于部院 权力不相统摄 而更容易完成职事 文皇帝始置内阁 参预机密事务 那时官阶不高 沒有垄断专权的迹象 二百年后 即使有专权作威作福的人 仍惴惴避开宰相之名不敢称相 因为祖先法度在此 大学士张居正却安然以宰相自居 自从高拱被赶走 专权已有三 四年了 御史因事论及此点 他必说 我守祖宗的法度 我请求以祖宗之法来纠正他 7 宗法進退大臣均有礼节 先皇帝临终时 张居正托词有病赶走高拱 既而又下文使王丈臣下狱 等到正论纷纷 则又给高拱去信 请不要害怕 既胁迫赶走大臣以表示威严 又送去书信沽名釣譽 只能徒然让朝廷对老臣无礼 祖宗規制蕩然無存 8 根據祖宗前例 非開國元勳 生前不能封公 死后不能追贈王爵 成国公朱希忠 生前并未有奇功 张居正违反祖宗遗训 赠给王爵 给事中陈吾德因言獲罪被外贬 郎中陈有年与他争论过一次也被贬退 我担心公侯之家 将重加贿赂 援引此例上陈乞求 以後不會休止了 這是祖先的法制么 9 在前朝 任用内阁官吏 必须由朝廷举荐 现在张居正私自推荐任用张四维 张瀚 张四维在翰林被弹劾数次 他起初离职 是不胜任教习庶吉士之职 张四维的为人 张居正很了解 也是因为张四维善于弄权 阿谀奉承 惦记父亲老了 或有不测 二 三年间谋求官复原职 任用四维 这难道是他身后的托付么 张瀚生毫无善行 他在巡抚陕西期间 贪赃枉法 等到选拔官吏时 却唯唯诺诺如小吏 有缺官必定请命张居正 张居正所指定的人 不是自己湖北家乡的亲戚朋党 就是朋党们所举荐的 不是曾在湖北有过当官私交的 就是与他有私交朋党的人 张瀚的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在四处收取小官们的贿赂 其他则徒有虚名 听说张居正给南京都御史赵锦写信 叫御史台不要议论内阁 这正是张居正挟制朝廷御史的事迹 這是祖先的法制么 10 在前朝 诏令有不便的地方 部属大臣还可质问内阁将其搁置不审查 今得到一严厉圣旨 张居正却称 这是我尽力调剂争取的结果 得一温和圣旨 张居正又说 这是我尽力请求才有的结果 由此 害怕张居正的官员胜过于害怕陛下的 感谢张居正的官员超过感谢陛下的 恩威之权任凭己意 目无朝廷 這是祖先的法制么 11 在前朝 一切政事 各地御史台上奏 部院审核 抚按执行 未有听说内阁干涉 张居正下令 抚按的考察奏章 每份准备二册 一份送内阁 一册送六科 巡按有延迟 部臣纠正 六部有隐瞒 则六科给事中予以纠正 六科隐蔽 则内阁予以纠正 部院分别治理国事 给事中驳议奏章 举荐弹劾 这是它的职责 阁臣头衔列于翰林 是顾问角色 张居正发明这个办法 是想挟制御史台 让他们拱手听令 這是祖先的法制么 12 至于巡按官员回道考察 若非官员出现大败类 一般不举报罪行 是因不想重加挫折 近来 御史俞一贯因不听所谓调度 被调到南京 于是巡按官丧气 不敢充分展示议事能力 所害怕的唯有给事中 张居正对于给事中既给他们迅速升任的好处 又以推迟考评恐吓 哪位肯舍弃便利 甘心被他倾轧 于是都死于进谏 往年 赵参鲁因劝谏被贬 还说是在外任职 余懋学因为提意见被罢官 还称是禁錮 现在傅应祯竟被充军 又因为傅的缘故 累及到徐贞明 乔巖 李祯 摧残言官 仇视正直官员 這是祖先的法制么 13 至于为了邀宠 进献白莲白燕 招致圣旨责备 则被传笑四方 为谋划田地利益 诬赖辽王 治以重罪 夺占辽王府地 现在武岡王又得罪了 为子弟谋求乡试中第 允许御史舒鳌为京堂 布政司施尧臣为巡抚 在江陵修宅 费钱十万 其形制与宫中禁地一样 派遣锦衣卫官校监督修建 乡郡的钱财都耗尽了 因厌恶黄州的学生议论此事 就借县令之手以其他理由将他们一一治罪 编修李维桢偶尔谈到他的富庶 没有多久就被贬出京城 张居正的贪婪 不在文吏而在武臣 不在内地而在边远地方 不然 辅政不久 就富裕甲全楚 有什么办法能达到呢 宫室舆马与姬妾 等同于藩王 又是如何得到的呢 14 朝廷大臣 没有不愤慨的 而不敢跟陛下讲明的 正是张居正专权擅威的结果 臣中进士 张居正为总裁 臣任部曹 张居正推荐臣为御史 臣深受张居正恩情 今天敢于攻击 是君臣的义重 就顾不得私交了 愿陛下考察臣的愚忠 抑制相权 不要让这些败类耽误国家大事 倘若能这样 我就可以死而不朽了 15 奏疏呈上后 张居正大怒 在朝廷上自我辩护 称 有命令 巡按不能奏报军功 去年辽东大捷 劉臺违反制度妄自上奏 按规矩应降职 我多次请求皇上告诫他 而劉臺为此心怀不满 后来傅应祯被逮捕下狱 追问他的党羽 起初不知道刘台与傅应祯为同县且很要好 实际上有所主使 于是劉臺自感惊恐 不再顾及到什么 向我泄愤怒 况且劉臺是我录取的进士 二百年来没有门生弹劾老师的 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辞职赎罪 16 随后张居正伏地痛哭不起 万历帝走下御座用手拉他 再三劝慰 张居正一再声明自己的诺言 不肯答应执掌政事 皇上派司礼太监孙隆拿着他的亲笔诏书宣读 张居正才起来 于是劉臺被逮捕至京师 下诏狱 廷杖一百下后戍边 张居正表面上疏营救 暗地将他除去官籍 降为平民 然而 张居正仍不解恨 劉臺巡按辽东时 与巡抚张学颜不合 这时 张学颜任职户部 诬陷劉臺接受贿赂 张居正嘱咐御史于应昌去巡按辽东复查一下 而命令王宗载巡抚江西 考察刘台家乡情况 于应昌 王宗载等人顺着张居正之意 将事情修改上报 劉臺于是被发配到广西 劉臺的父亲刘震龙 弟弟刘国 都受到连坐 劉臺到潯州不久 在戍主的房里饮酒 回去后就暴病去世 这一天 张居正也死了 17 第二年 御史江东之为劉臺鸣冤 弹劾王宗载 于应昌 万历帝下诏恢复劉臺官职 18 罢王宗载 于应昌的职务 由其他部门考察询问 南京给事中冯景隆上疏指责辽东巡抚周咏与于应昌共同陷害劉臺 于应昌既已被罢免 周咏还任蓟辽总督 也应罢免 南京御史孙继先也揭发张学颜陷害劉臺之罪 当时张学颜正在得宠 因冯景隆的疏中一并弹劾了李成梁 张学颜替李成梁辩冤 遂又將其一并弹劾 皇上于是贬冯景隆为蓟州判官 孙继先为临清州判官 而对张学颜不加问罪 不久 江西巡抚曹大埜 辽东巡抚李松调查后报告王宗载 于应昌结为朋党 陷害忠良 刑部因此以诬告罪处理 奏报将王宗载等人以发配 贬为平民 降低官阶不等处理 朝廷后赠劉臺为光禄寺少卿 荫庇一子 天启初年 追谥毅思 19 家族 编辑曾祖劉文詔 知县 祖父劉敬夫 父劉震龍 冠帶生员 母李氏 具庆下 弟塾 瑩 璧 星 堂 笙 康 延伸阅读 编辑 编 明史卷二百二十九 出自 明史 参考 编辑 明分省人物考 8冊68卷 425 万历野获编 江右刘侍御台 江陵辛未所录士 受知甚深 以比部郎改西台 出按辽左 时方奏捷 故事 按臣主查核 不主报功 刘不谙台规 以捷上闻 江陵票旨诘责太峻 刘遂疑惧 露章数千言 劾江陵诸不法 颇中肯綮 江陵虽盛怒 然内愧且服 止从削籍 但每对客 词色间多露愤恚不堪意 谄者因思中之 诬其在辽时婪肆 抚按从而勘实之 又令刘乡人告刘居乡诸不法状 亦对簿追赃 刘坐戍广西之浔州 病死 或云为其戍长所鸩 莫能明也 江陵败后得昭雪 原勘按抚王宗载 于应昌等俱抵罪 其后二十年 议补诸名臣諡 时江夏郭少宗伯正域署部事 独靳刘不与 谓其抗疏 乃遭诘畏祸 先发制人 非本心云 自刘疏后 门生劾大座主者 如李佥事管之于申吴门 安礼部希范 孙比部继有 丁中舍元荐之于王太仓 薛进士敷教之于许新安 相继而起 不可屈指矣 江陵籍没时 刑部侍郎丘月林橓衔命同大榼张诚行 丘故张怨家也 东阿于宗伯慎行与丘同里 时为宫僚 特贻书为宽解 且请勿苦其太夫人赵氏 人以于为厚云 3 0 3 1 明實錄 神宗實錄 24卷 625 劉臺 字子畏 安福人 隆慶五年進士 授刑部主事 萬曆初 改御史 巡按遼東 坐誤奏捷 奉旨譙責 明實錄 神宗實錄 45卷 1008 明史 卷220 四年正月 臺上疏劾輔臣張居正 明史 卷220 臣聞進言者皆望陛下以堯 舜 而不聞責輔臣以皐 夔 何者 陛下有納諫之明 而輔臣無容言之量也 高皇帝鋻前代之失 不設丞相 事歸部院 勢不相攝 而職易稱 文皇帝始置內閣 參預機務 其時官階未峻 無專肆之萌 二百年來 即有擅作 威福者 尚惴惴然避宰相之名而不敢居 以祖宗之法在也 乃大學士張居正偃然以相 自處 自高拱被逐 擅威福者三四年矣 諫官因事論及 必曰 吾守祖宗法 臣請即以祖宗法正之 明史 卷220 祖宗進退大臣以禮 先帝臨崩 居正託疾以逐拱 既又文致之王大臣獄 及正論籍籍 則抵拱書 令勿驚死 既迫逐以示威 又遺書以市德 徒使朝廷無禮於舊臣 祖宗之法若是乎 明史 卷220 祖宗朝 非開國元勳 生不公 死不王 成國公朱希忠 生非有奇功也 居正違祖訓 贈以王爵 給事中陳吾德一言而外遷 郎中陳有年一爭而斥去 臣恐公侯之家 布賄厚施 緣例陳乞 將無底極 祖宗之法若是乎 明史 卷220 祖宗朝 用內閣冢宰 必由廷推 今居正私薦用張四維 張瀚 四維在翰林 被論者數矣 其始去也 不任教習庶吉士也 四維之為人也 居正知之熟矣 知之而顧用之 夫亦以四維善機權 多憑藉 自念親老 旦暮不測 二三年間謀起復 任四維 其身後託乎 瀚生平無善狀 巡撫陝西 贓穢狼籍 及驟躐銓衡 唯諾若簿吏 官缺必請命居正 所指授者 非楚人親戚知識 則親戚所援引也 非宦楚受恩私故 則恩故之黨助也 瀚推日取四方小吏 權其賄賂 而其他則徒擁虛名 聞居正貽南京都御史趙錦書 臺諫毋議及冢宰 則居正之脅制在朝言官 又可知矣 祖宗之法如是乎 明史 卷220 祖宗朝 詔令不便 部臣猶訾閣擬之不審 今得一嚴旨 居正輒曰 我力調劑故止是 得一溫旨 居正又曰 我力請而後得之 由是 畏居正者甚於畏陛下 感居正者甚於感陛下 威福自己 目無朝廷 祖宗之法若是乎 祖宗朝 一切政事 臺省奏陳 部院題覆 撫按奉行 未聞閣臣有舉劾也 居正定令 撫按考成章奏 每具二冊 一送內閣 一送六科 撫按延遲 則部臣糾之 六部隱蔽 則科臣糾之 六科隱蔽 則內閣糾之 夫部院分理國事 科臣封駁奏章 舉劾 其職也 閣臣銜列翰林 止備顧問 從容論思而已 居正創為是說 欲脅制科臣 拱手聽令 祖宗之法若是乎 明史 卷220 至於按臣回道考察 苟非有大敗類者 常不舉行 蓋不欲重挫抑之 近日 御史俞一貫以不聽指授 調之南京 由是巡方短氣 莫敢展布 所憚獨科臣耳 居正於科臣既噉之以遷轉之速 又恐之以考成之遲 誰肯舍其便利 甘彼齮齕 而盡死言事哉 往年 趙參魯以諫遷 猶曰外任也 余懋學以諫罷 猶曰禁錮也 今傅應禎則謫戍矣 又以應禎故 而及徐貞明 喬巖 李禎矣 摧折言官 讐視正士 祖宗之法如是乎 明史 卷220 至若為固寵計 則獻白蓮白燕 致詔旨責讓 傳笑四方矣 規利田宅 則誣遼王以重罪 而奪其府地 今武岡王又得罪矣 為子弟謀舉鄉試 則許御史舒鼇以京堂 布政施堯臣以巡撫矣 起大第於江陵 費至十萬 制擬宮禁 遣錦衣官校監治 鄉郡之脂膏盡矣 惡黃州生儒議其子弟倖售 則假縣令他事窮治無遺矣 編修李維楨偶談及其豪富 不旋踵即外斥矣 蓋居正之貪 不在文吏而在武臣 不在內地而在邊鄙 不然 輔政未幾 即富甲全楚 何由致之 宮室輿馬姬妾 奉御同於王者 又何由致之 明史 卷220 在朝臣工 莫不憤歎 而無敢為陛下明言者 積威之劫也 臣舉進士 居正為總裁 臣任部曹 居正薦改御史 臣受居正恩亦厚矣 而今敢訟言攻之者 君臣誼重 則私恩有不得而顧也 願陛下察臣愚悃 抑損相權 毋俾僨事誤國 臣死且不朽 明史 卷220 疏上 居正怒甚 廷辯之 曰 在令 巡按不得報軍功 去年遼東大捷 臺違制妄奏 法應降謫 臣第請旨戒諭 而臺已不勝憤 後傅應禎下獄 究詰黨與 初不知臺與應禎同邑厚善 實有所主 乃妄自驚疑 遂不復顧藉 發憤於臣 且臺為臣所取士 二百年來無門生劾師長者 計惟一去謝之 明史 卷220 因辭政 伏地泣不肯起 帝為降御座手掖之 慰留再三 居正強諾 猶不出視事 帝遣司禮太監孫隆齎手敕宣諭 乃起 遂捕臺至京師 下詔獄 命廷杖百 遠戍 居正陽具疏救 乃除名為民 而居正恨不已 臺按遼東時 與巡撫張學顏不相得 至是學顏為戶部 誣臺私贖鍰 居正屬御史于應昌巡按遼東覈之 而令王宗載巡撫江西 廉臺里中事 應昌 宗載等希居正意 實其事以聞 遂戍臺廣西 臺父震龍 弟國 俱坐罪 臺至潯州未幾 飲於戍主所 歸而暴卒 是日居正亦卒 明實錄 神宗實錄 133卷 2477 明史 卷220 明年 御史江東之訟臺冤 劾宗載 應昌 詔復臺官 罷宗載 應昌 下所司廉問 南京給事中馮景隆因言遼東巡撫周詠與應昌共陷臺 應昌已罷 詠尚為薊遼總督 亦宜罷 南京御史孫繼先亦發學顏陷臺罪 帝方嚮學顏 以景隆疏中幷劾李成梁 學顏為成梁訟 繼先又並劾學顏 成梁 乃謫景隆薊州判官 繼先臨清州判官 置學顏不問 已而江西巡撫曹大埜 遼東巡撫李松 勘報宗載 應昌等朋比傾陷皆有狀 刑部以故入論 奏宗載等遣戍 除名 降黜有差 贈臺光祿少卿 廕一子 天啟初 追諡毅思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劉臺 amp oldid 7459733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