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刘隐

刘隐(874年—911年),唐朝末年和五代初年官员、割据军阀南汉政权的奠基者,南漢追尊襄皇帝。父親南漢追尊圣武皇帝刘谦,母親是南漢追尊武皇后韋氏

生平 编辑

原籍河南上蔡,祖父刘安仁迁居福建,以经商为生。其父刘谦从军,为牙将,和当时的南海军节度使韦宙的姪女韦氏結婚,生下刘隐、劉台兄弟。因邀击黄巢有功,882年任封州刺史

894年,刘谦死,刘隐继位。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刘隐出兵奇袭肇庆广州,成为两广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被封為靜海、清海節度使。他重用岭南士人,为后来独立建国打下了基础[1]徐彦若在901年逝世后,军中推刘隐为留后天祐二年(905年),拜节度使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加检校太尉、兼侍中。二年(908年),兼靜海軍節度使安南都护。三年(909年),加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南平王。乾化元年(911年),刘隐重贿朱温,被封南海王,同年病逝于南海(今广州),諡號襄。虽然有子(《旧五代史》载“诸道节度使钱镠张宗奭马殷王审知、刘隐各赐一子六品正员官”),但政权由庶弟刘龑继承。刘隐之子事迹不详。

917年,刘龑稱帝,國號楚次年则改為漢,史稱南漢。追尊劉隱為襄帝,廟號烈宗,葬于德陵。劉隱的女兒增城公主嫁给大长和皇帝郑仁旻,和正妻严夫人所生清遠公主劉德秀嫁給閩太子王延鈞

身世争议 编辑

藤田豐八在1935年认为他是大食(阿拉伯帝國)商人后裔,从西亚到福建泉州,谎称河南上蔡籍,而唐宋蕃客中刘姓多为伊斯兰穆斯林[2]

藤田氏此说遭桑原隲藏质疑。桑原认为,关于宋元祐间广州蕃坊娶宗女的刘姓人为阿拉伯人的说法,不能用以证明南汉刘氏是阿拉伯人的后裔,相反,宋元祐间广州蕃客的刘姓,可能是南汉所赐。[3]陈寅恪在1939年撰文《劉復愚遺文中年月及其不祀祖問題》考證,「家世无九品之官,四海无强大之亲,父子俱以儒学进仕中书舍人礼部尚书,而不祭祀先祖,及籍贯纷歧,而俱贾胡(註:通商的胡人)侨寄之地三端,推证之如此。」[4],然而據現代考證,指出劉隱家族是來自淮北地區的漢族人,否定了藤田豐八與陳寅恪的主張[5]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新五代史·南汉世家第五》:隐复好贤士。是时,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岭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唐世名臣谪死南方者往往有子孙,或当时仕宦遭乱不得还者,皆客岭表。王定保、倪曙、刘浚、李衡、周杰、杨洞潜、赵光裔之徒,隐皆招礼之。定保容管巡官,曙唐太学博士,浚崇望之子,以避乱往;衡德裕之孙,唐右补阙,以奉使往。皆辟置幕府,待以宾客。杰善星历,唐司农少卿,因避乱往,隐数问以灾变,杰耻以星术事人,常称疾不起,隐亦客之。
  2. ^ 藤田丰八. 南汉刘氏祖先考. 中国南海古代交通丛考. 商务印书馆. 1935: 137-150. 
  3. ^ 桑原隲藏著、陈裕青译:《蒲寿庚考》,上海中华书局,民国十八年,第76-77页。該文載「余谓唐代每以国姓赐外国人,此刘姓回民,或南汉刘氏赐与广州蕃客者,因为得姓之源欤?」
  4. ^ 陈寅恪,劉復愚遺文中年月及其不祀祖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八本第一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39年,史語所出版。該文結集於陈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再版)。該文提及:“近年桑原隲藏教授《蒲寿庚事迹考》及藤田丰八教授《南汉刘氏祖先考》(见《东西交涉史之研究南海篇》),皆引朱彧《萍州可谈》贰所载北宋元祐间广州番坊刘姓人娶宗室女事,以证伊斯兰教徒多姓刘者,其说诚是。但藤田氏以刘为伊斯兰教徒习用名字之音译,固不可信,而桑原氏以广州通商回教徒之刘氏实南汉之赐姓,今若以复愚之例观之,其说亦非是。鄙见刘与李俱汉唐两朝之国姓,外国人之改华姓者,往往喜采用之,复愚及其它伊斯兰教徒之多以刘为姓者,殆以此故欤? 关于复愚氏族疑非出自华夏一问题,尚可从其文章体制及论说主张诸方面推测,但以此类事证多不甚适切,故悉不置论,谨就其以刘为氏,而家世无九品之官,四海无强大之亲,父子俱以儒学进仕中书舍人礼部尚书,而不祭祀先祖,及籍贯纷歧,而俱贾胡(註:通商的胡人)侨寄之地三端,推证之如此。”
  5. ^ 王承文《再论南汉王室的族属和来源》「由于史书对刘氏发源地有上蔡和彭城两种记载,所以藤田丰八称“所谓刘氏之祖先,家居上蔡或彭城,似有疑义,必为附会刘姓,以致错误”,并进而判定“南汉之祖仁安为居留唐时福建之大食人”;河原正博亦将其作为判定南汉刘氏为岭南俚獠蛮酋首领的理由之一。然而以上两种观点均在某种意义上混淆了唐人郡望和籍贯的差别。岑仲勉先生指出:『故就最初言之,郡望、籍贯,是一非二。历世稍远,支胤衍繁,土地之限制,饥馑之驱迫,疾疫之蔓延,乱离之迁徙,游宦之侨寄,基于种种情状,遂不能不各随其便,散之四方,而望与贯渐分,然人仍多自称其望者,亦以明厥氏所从出也。…… 此风逮唐,仍而未革,或久仕江南而望犹河北,或世居东鲁而人曰陇西,于后世极糅错之奇,在当时本通行之习。后儒读史,代易境迁,昧望、贯之两通,惟辩争其一是。虽曰学贵多疑,要未免徒劳笔墨矣!』因此,作为南汉刘氏发源地的彭城与上蔡,主要是郡望与籍贯的差别。二者并不矛盾。史书记载南汉王室世系,一般都只能上溯至刘谦之父刘安仁,再往上就模糊不清了。这一点也是藤田丰八和河原正博否定南汉刘氏为北方家族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缘于南汉刘氏在刘安仁之前,很可能本来就无特别显赫的家世;另一方面则与唐代社会的深刻变化有关。特别是从安史之乱直至唐末五代长期的战乱,中原北方家族大量向各地迁徙逃亡,造成很多家族世系中断,也加速了谱谍之学的衰落。北宋初年柳开评论北方家谱称:『唐季盗覆两京,衣冠谱牒烬灭,迄今不复旧物。』李焘亦称:『唐末五代之乱,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或爵命中绝,而世系无所考。』总之,晚唐河洛一带因长期战乱导致很多家族谱牒散失无存,应属于非常普遍的情况。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大量北方家族为逃避战乱,向长江以南包括岭南和福建等地大举迁徙,而南汉刘氏家族应属于其中之一。…………从唐末以来,各种历史资料对南汉刘氏家族来源一直有明确且连续的记载,虽然五代十国和宋朝统治者以及历代史家基本都对南汉王朝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然而却从未有人对其种族提出过任何质疑。藤田丰八和河原正博的学术观点,主要建立在他们对现存史料的不同解读上,然而这种解读本身比较牵强。因此我们认为史籍中有关南汉王室源于北方家族的记载是可信的。至于史料之间的某些差异,应属于普遍而且正常的现象。对相关差异也应该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来理解,不能因为有某些差异的存在,就全盘否定正史等资料的可靠性。」

外部链接 编辑

刘隐, 关于西汉赵王, 請見, 赵王, 874年, 911年, 唐朝末年和五代初年官员, 割据军阀, 南汉政权的奠基者, 南漢追尊襄皇帝, 父親南漢追尊圣武皇帝刘谦, 母親是南漢追尊武皇后韋氏, 目录, 生平, 身世争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生平, 编辑原籍河南上蔡, 祖父刘安仁迁居福建, 以经商为生, 其父刘谦从军, 为牙将, 和当时的南海军节度使韦宙的姪女韦氏結婚, 生下, 劉台兄弟, 因邀击黄巢有功, 882年任封州刺史, 894年, 刘谦死, 继位, 唐昭宗乾宁三年, 896年, 出兵奇袭肇庆, 广州, . 关于西汉赵王 請見 刘隐 赵王 刘隐 874年 911年 唐朝末年和五代初年官员 割据军阀 南汉政权的奠基者 南漢追尊襄皇帝 父親南漢追尊圣武皇帝刘谦 母親是南漢追尊武皇后韋氏 目录 1 生平 2 身世争议 3 参考文献 4 外部链接生平 编辑原籍河南上蔡 祖父刘安仁迁居福建 以经商为生 其父刘谦从军 为牙将 和当时的南海军节度使韦宙的姪女韦氏結婚 生下刘隐 劉台兄弟 因邀击黄巢有功 882年任封州刺史 894年 刘谦死 刘隐继位 唐昭宗乾宁三年 896年 刘隐出兵奇袭肇庆 广州 成为两广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 被封為靜海 清海節度使 他重用岭南士人 为后来独立建国打下了基础 1 徐彦若在901年逝世后 军中推刘隐为留后 天祐二年 905年 拜节度使 后梁开平元年 907年 加检校太尉 兼侍中 二年 908年 兼靜海軍節度使 安南都护 三年 909年 加检校太师 兼中书令 封南平王 乾化元年 911年 刘隐重贿朱温 被封南海王 同年病逝于南海 今广州 諡號襄 虽然有子 旧五代史 载 诸道节度使钱镠 张宗奭 马殷 王审知 刘隐各赐一子六品正员官 但政权由庶弟刘龑继承 刘隐之子事迹不详 917年 刘龑稱帝 國號楚次年则改為漢 史稱南漢 追尊劉隱為襄帝 廟號烈宗 葬于德陵 劉隱的女兒增城公主嫁给大长和皇帝郑仁旻 和正妻严夫人所生清遠公主劉德秀嫁給閩太子王延鈞 身世争议 编辑藤田豐八在1935年认为他是大食 阿拉伯帝國 商人后裔 从西亚到福建泉州 谎称河南上蔡籍 而唐宋蕃客中刘姓多为伊斯兰的穆斯林 2 藤田氏此说遭桑原隲藏质疑 桑原认为 关于宋元祐间广州蕃坊娶宗女的刘姓人为阿拉伯人的说法 不能用以证明南汉刘氏是阿拉伯人的后裔 相反 宋元祐间广州蕃客的刘姓 可能是南汉所赐 3 陈寅恪在1939年撰文 劉復愚遺文中年月及其不祀祖問題 考證 家世无九品之官 四海无强大之亲 父子俱以儒学进仕至中书舍人礼部尚书 而不祭祀先祖 及籍贯纷歧 而俱贾胡 註 通商的胡人 侨寄之地三端 推证之如此 4 然而據現代考證 指出劉隱家族是來自淮北地區的漢族人 否定了藤田豐八與陳寅恪的主張 5 参考文献 编辑 新五代史 南汉世家第五 隐复好贤士 是时 天下已乱 中朝士人以岭外最远 可以避地 多游焉 唐世名臣谪死南方者往往有子孙 或当时仕宦遭乱不得还者 皆客岭表 王定保 倪曙 刘浚 李衡 周杰 杨洞潜 赵光裔之徒 隐皆招礼之 定保容管巡官 曙唐太学博士 浚崇望之子 以避乱往 衡德裕之孙 唐右补阙 以奉使往 皆辟置幕府 待以宾客 杰善星历 唐司农少卿 因避乱往 隐数问以灾变 杰耻以星术事人 常称疾不起 隐亦客之 藤田丰八 南汉刘氏祖先考 中国南海古代交通丛考 商务印书馆 1935 137 150 桑原隲藏著 陈裕青译 蒲寿庚考 上海中华书局 民国十八年 第76 77页 該文載 余谓唐代每以国姓赐外国人 此刘姓回民 或南汉刘氏赐与广州蕃客者 因为得姓之源欤 陈寅恪 劉復愚遺文中年月及其不祀祖問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八本第一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39年 史語所出版 該文結集於陈寅恪 金明館叢稿初編 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 2015年再版 該文提及 近年桑原隲藏教授 蒲寿庚事迹考 及藤田丰八教授 南汉刘氏祖先考 见 东西交涉史之研究南海篇 皆引朱彧 萍州可谈 贰所载北宋元祐间广州番坊刘姓人娶宗室女事 以证伊斯兰教徒多姓刘者 其说诚是 但藤田氏以刘为伊斯兰教徒习用名字之音译 固不可信 而桑原氏以广州通商回教徒之刘氏实南汉之赐姓 今若以复愚之例观之 其说亦非是 鄙见刘与李俱汉唐两朝之国姓 外国人之改华姓者 往往喜采用之 复愚及其它伊斯兰教徒之多以刘为姓者 殆以此故欤 关于复愚氏族疑非出自华夏一问题 尚可从其文章体制及论说主张诸方面推测 但以此类事证多不甚适切 故悉不置论 谨就其以刘为氏 而家世无九品之官 四海无强大之亲 父子俱以儒学进仕至中书舍人礼部尚书 而不祭祀先祖 及籍贯纷歧 而俱贾胡 註 通商的胡人 侨寄之地三端 推证之如此 王承文 再论南汉王室的族属和来源 由于史书对刘氏发源地有上蔡和彭城两种记载 所以藤田丰八称 所谓刘氏之祖先 家居上蔡或彭城 似有疑义 必为附会刘姓 以致错误 并进而判定 南汉之祖仁安为居留唐时福建之大食人 河原正博亦将其作为判定南汉刘氏为岭南俚獠蛮酋首领的理由之一 然而以上两种观点均在某种意义上混淆了唐人郡望和籍贯的差别 岑仲勉先生指出 故就最初言之 郡望 籍贯 是一非二 历世稍远 支胤衍繁 土地之限制 饥馑之驱迫 疾疫之蔓延 乱离之迁徙 游宦之侨寄 基于种种情状 遂不能不各随其便 散之四方 而望与贯渐分 然人仍多自称其望者 亦以明厥氏所从出也 此风逮唐 仍而未革 或久仕江南而望犹河北 或世居东鲁而人曰陇西 于后世极糅错之奇 在当时本通行之习 后儒读史 代易境迁 昧望 贯之两通 惟辩争其一是 虽曰学贵多疑 要未免徒劳笔墨矣 因此 作为南汉刘氏发源地的彭城与上蔡 主要是郡望与籍贯的差别 二者并不矛盾 史书记载南汉王室世系 一般都只能上溯至刘谦之父刘安仁 再往上就模糊不清了 这一点也是藤田丰八和河原正博否定南汉刘氏为北方家族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现象的出现 一方面缘于南汉刘氏在刘安仁之前 很可能本来就无特别显赫的家世 另一方面则与唐代社会的深刻变化有关 特别是从安史之乱直至唐末五代长期的战乱 中原北方家族大量向各地迁徙逃亡 造成很多家族世系中断 也加速了谱谍之学的衰落 北宋初年柳开评论北方家谱称 唐季盗覆两京 衣冠谱牒烬灭 迄今不复旧物 李焘亦称 唐末五代之乱 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 或爵命中绝 而世系无所考 总之 晚唐河洛一带因长期战乱导致很多家族谱牒散失无存 应属于非常普遍的情况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大量北方家族为逃避战乱 向长江以南包括岭南和福建等地大举迁徙 而南汉刘氏家族应属于其中之一 从唐末以来 各种历史资料对南汉刘氏家族来源一直有明确且连续的记载 虽然五代十国和宋朝统治者以及历代史家基本都对南汉王朝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然而却从未有人对其种族提出过任何质疑 藤田丰八和河原正博的学术观点 主要建立在他们对现存史料的不同解读上 然而这种解读本身比较牵强 因此我们认为史籍中有关南汉王室源于北方家族的记载是可信的 至于史料之间的某些差异 应属于普遍而且正常的现象 对相关差异也应该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来理解 不能因为有某些差异的存在 就全盘否定正史等资料的可靠性 外部链接 编辑 新五代史 南汉世家第五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刘隐 amp oldid 7377369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