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全球災難危機

全球災難危機(英語:Global catastrophic risk)是一個假設人類於未來將遭逢全球災難性的事件,導致現代文明毀滅、倒退或衰落的概念,又稱為世界末日[2][3] 而任何能讓人類滅絕或永久減損人類發展性的事件,都可稱為人類的生存危機[4]

小行星撞擊事件的艺术想象。有人猜测一颗小行星可能曾以十亿颗原子弹的强度袭击了地球并导致了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1]

潛在的全球災難危機包括各種天災與人禍。其中,天災包括小行星撞擊、超級火山爆發、伽瑪射線暴氣候變遷磁暴瘟疫發生或是全球的電子設備被摧毀等;甚至是外星生命入侵地球,這些事件都可能導致人類滅絕。 另外,隨著人類科技發展,例如:人工智慧叛變生物技術危機英语Biotechnology risk奈米科技武器英语Molecular nanotechnology等諸多新科技也都可能引發技術危機。而無能的全球治理政策則可能導致人類社會、政治、經濟等全球系統出現危機,例如: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帶來核子大屠殺英语Nuclear holocaust生物恐怖主義網路恐怖主義,摧毀各種維生管線(如輸電網絡),同時毀壞人類文明。全球暖化環境退化人口過剩等環境、氣候危機,則因全球生態環境系統崩壞而出現,帶來物種滅絕饑荒

可能性 编辑

一些風險是基於地球過去發生的現象並留下地質記錄所致。結合當代觀察,可以對此類事件將來發生的可能性進行估算。例如,據估計2100年之前發生一次滅絕級彗星或小行星撞擊事件的機率為百萬分之一。[5][6]超級火山是另一個例子。有幾種已知的超級火山,包括多巴山。依據多峇巨災理論,該火山在上一次噴發時幾乎消滅了人類。地質記錄表明,這種特殊的超級火山大約每50,000年爆發一次。[7][8]

2008年,在牛津大學舉行的全球巨災風險會議上,針對不同全球巨災風險的專家進行的非正式調查顯示:到2100年,人類滅絕的可能性為19%。大會報告警告說,研究結果並不意味著要承擔所有重大風險,也不包括氣候變化之類的結果,並且該結果可能反映了會議參與者的許多認知偏見。[9]

風險類別 2100年之前 人類滅絕估計概率
總體機率
19%
分子納米技術武器
5%
超級智能AI
5%
所有戰爭(包括內戰)
4%
人造瘟疫
2%
核戰爭
1%
納米技術事故
0.5%
自然瘟疫
0.05%
核恐怖主義
0.03%
表格來源:人類未來研究所英语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2008年。[10]

潛在的風險來源 编辑

人為因素 编辑

劍橋大學的「劍橋計劃」指出:對人類的“最大威脅”是人為的;它們是人工智慧全球暖化核子戰爭和有害生物技術。[11]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英语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還指出:人類滅絕更可能是由於人為原因而不是自然原因造成的。[12][13]

人工智慧 编辑

在未來,學習迅速成為超級智能的計算機可能會採取無法預料的動作,或者機器人將在人類的競爭中勝出(一種技術奇點的情況)。[14]由於其卓越的調度能力和組織能力以及可開發的新技術範圍,第一個出現的地球超級智能可能會迅速變得無與倫比:可以想像,它將能夠帶來幾乎任何可能的結果,並且能夠幾乎可以阻止任何可能阻止其實現目標的嘗試。[15]如果它選擇,它可以消除任何其他具有挑戰性的競爭對手的智慧;或者,它可能操縱或說服人們改變自己的行為以符合它自己的利益,或者可能只是阻礙他們進行干預的嘗試。[15]在Bostrom的書《超級智能:路徑、危險、策略》中,他將其定義為控制問題。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和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都回應了這些擔憂,霍金將這種人工智能理論推向了現實。可能“預示著人類的滅亡”。[16]

生物技術 编辑

生物技術可能以生物工程生物(病毒細菌真菌植物動物)的形式構成全球性的災難性風險。在許多情況下,該生物體將是人類、牲畜、農作物或我們依賴的其他生物體(例如傳粉媒介或腸道菌群)的病原體。

網路攻擊 编辑

網路攻擊有可能破壞從個人數據到電網的所有事物。前瞻性研究所英语Foresight Institute的聯合創始人兼前任總裁克里斯蒂娜·彼得森認為,對電網的網絡攻擊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風險。[17]

環境災難 编辑

當前人口過剩,經濟發展和不可持續農業的趨勢可能引發環境或生態災難,例如世界作物歉收和生態系統服務崩潰。

實驗技術事故 编辑

尼克·博斯特倫認為,在追求知識時,人類可能會無意中創造出一種可以摧毀地球太陽系的裝置。[18]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研究可能會導致異常情況,並帶來災難性後果。例如,科學家曾經擔心第一次核試驗會點燃大氣。[19][20]其他人擔心,RHIC 或大型強子對撞機可能引發包括黑洞奇異夸克團或虛假真空狀態的連鎖反應全球災難。這些特殊的關注已被駁回,[21][22][23][24]但總體關注仍然存在。

全球暖化 编辑

人为因素造成大气成分改变,造成的气候变化将不同于地球的自然的气候周期,有可能产生无法恢复的灾难。

礦產資源枯竭 编辑

由於目前正在開採和使用地球上有限的礦產資源;因此,整個世界經濟正在走向不可避免的未來崩潰,導致人類文明本身的滅亡。[25]:303f生態經濟學家和穩態理論家赫爾曼·戴利(Herman Daly)認為,世界經濟整體將走向不可避免的未來崩潰,從而導致人類文明本身的消亡。通過主張“……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避免浪費有限的創造能力來支持地球上現在和未來的生活”來提出同樣的論點。[26]:370

戰爭與大規模破壞 编辑

人們最常探索的場景是核戰爭和終極武器。錯誤的警報導致發動核攻擊是一種可能的情況。這幾乎發生在1983年蘇聯核警報誤報事件期間。儘管每年發生核戰爭的可能性很小,但從長遠來看,馬丁·赫爾曼教授卻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除非可能性接近零,否則不可避免地會有一天,文明的運氣就會耗盡。[27]古巴飛彈危機期間,美國總統约翰·肯尼迪估計,核戰爭的機率“在三分之二到二分之一之間”。[28]美國和俄羅斯總共擁有14,700枚核武器,[29]估計全世界共有15,700枚核武器。[29]除了核武器之外,對人類的其他軍事威脅包括生物戰(BW)。相比之下,化學戰雖然能夠造成多種局部災難,卻不太可能造成全球性災難。

世界人口與農業危機 编辑

由於醫學的發展和農業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20世紀人口迅速增加。在1950年至1984年之間,隨著綠色革命改變了全球農業,世界穀物產量增長了250%。農業的綠色革命幫助糧食生產跟上了世界人口增長的步伐,或實際上促進了人口增長。綠色革命的能源是通過化石燃料以肥料(天然氣)、農藥(石油)和碳氫化合物灌溉的形式提供的。[30]康奈爾大學生態與農業教授David Pimentel和美國國家食品與營養研究院(INRAN)的高級研究員Mario Giampietro在1994年的《食物、土地、人口和美國經濟》研究中,推算美國可持續經濟的最大人口為2億。該研究稱,為了實現可持續經濟並避免災害,美國必須至少減少三分之一的人口,而世界人口將必須減少三分之二。[31]

非人為因素 编辑

小行星撞擊 编辑

地球上曾经发生了多次重大的生物灭绝过程,特别是七千万年前的恐龙灭绝(第二大灭绝事件,终结了中生代),被认为起因于一次严重的小行星撞击;而现在占主导的地-月系起源学说也认为月球是来源于一次巨大的星体撞出的地幔碎片重新凝聚而成。因此如果地球遭受类似的撞击,轻者地球表面严重损毁,重者整个地球结构将重组甚至解体。

宇宙威脅 编辑

近距离的超新星爆发會產生强大的光辐射和粒子流,因而影響到地球的安全。银河系的超新星爆发并不多,而近距离发生的概率更小。但是,据认为一颗近接地球的超新星引起的伽玛射线暴有可能是造成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的原因。此外,超新星爆发的位置也与其毁灭范围密切相关,只有发生在天球赤道面附近的超新星才会产生全球性照射,否则会在南极或北极附近出现一个射线轰击的盲区(在天极附近的超新星的盲区可达半个地球)。

外太空除了明亮的恒星,还有大量看不见的游移的褐矮星木星级别的天体,如果其中一个穿过太阳系会造成巨大的引力扰动,如果它幸运地没引起星球撞击,也有可能造成地球轨道的变更,无论是更接近太阳还是更远离太阳都会引起可怕的气候灾难。由于目前对这种不发光的游星发现困难,因此对其真实数目了解有限。按目前的知识估算,其发生概率微乎其微。[來源請求]

虽然太阳违背数十亿年的规律发生异常喷发或爆炸等情况出现的几率几乎为零(地球历史上未曾发生),但是随着太阳走向衰老,会逐渐变热变大,最终吞噬内轨行星,而在这一过程中,地球将变得酷热难当而不适宜生物生存。十多亿年后就会达到毁灭性的酷热,而吞噬行星将发生于几十亿年后。

當地球自轉的切線速率接近光速時,地球自然被轉開來。然而,地球的自轉呈現減速趨勢[32],這個災難發生的機率非常之微小。

地磁消失或翻转将使地球表面失去磁保护层,直接暴露在太阳粒子辐射的轰击之下。不过这是否会造成如同某些影视作品描述的世界末日仍值得怀疑,因为地球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地磁翻转,但历史上曾出现的大小灭绝事件的时间与之并不重合。地磁骤变如果要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还需要与太阳爆发超级耀斑相配合,因此发生的概率极低。[來源請求]

外星人入侵 编辑

聰明的外星生命(如果存在的話)可能會入侵地球,[33]以滅絕和取代人類的生命,在殖民體系下奴役人類,竊取地球的資源,或徹底摧毀地球。

儘管從未獲得過外星生命的證據,但卡爾·薩根等科學家推測,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很高。1969年,針對阿波羅計劃造成的生物污染可能性,將《地球外照射法》添加到了美國聯邦法規中。1991年將其刪除。[34]科學家認為這種情況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可能性不大。[35]

全球性瘟疫 编辑

在2014年,聯合國暫緩了對於甲型流感MERS,和SARS的研究。[36]有科學家對這種暫緩提出質疑,認為這種暫緩政策會導致人類在對抗病毒研究上的延誤並造成嚴重後果。(例如:2019-2020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37]

自然气候变化 编辑

地质历史上的气候变化,曾多次导致寒冷的冰期全球暖化,有时候还导致海水缺氧或全球干旱,这些气候灾难被认为曾引起五大生物灭绝事件中相对较弱的三次,但比起完全改变地球生物圈的另两次(从古生代到中生代的转折和中生代向新生代的转折),没有造成全球性的毁灭,因此并不一定会造成完全意义上的世界末日。[來源請求]

超级火山爆发 编辑

超级火山爆发有可能产生遮蔽全球阳光的效果,造成连续数十年的全球寒冬,全球性粮食绝收。形成西伯利亚暗色岩的火山爆发,是过去50亿年来,已知最大型的火山爆发之一,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的时期相符合。该次灭绝事件造成90%的物种消失,是生物史上最严重的灭绝事件,终结了中生代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Schulte, P.; et al. The Chicxulub Asteroid Impact and Mass Extinction at the Cretaceous-Paleogene Boundary. 科学 (期刊). 5 March 2010, 327 (5970): 1214–1218. Bibcode:2010Sci...327.1214S. PMID 20203042. doi:10.1126/science.1177265 (美国英语). 
  2. ^ [[尼克·博斯特罗姆|Nick Bostrom英语Nick Bostrom]]. Global Catastrophic Risks (PDF).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1 [2018-01-22]. (原始内容 (PDF)于2019-12-24) (英语). 
  3. ^ World Scientists’ Warning to Humanity: A Second Notice. BioScience. 13 November 2017 [2018-01-22]. doi:10.1093/biosci/bix125. (原始内容于2017-11-16) (英语). 
  4. ^ Bostrom, Nick. Existential Risks: Analyzing Human Extinction Scenarios and Related Hazards. Journal of Evolution and Technology. March 2002, 9 [2018-01-22]. (原始内容于2011-04-27) (美国英语). 
  5. ^ Matheny, Jason Gaverick. Reducing the Risk of Human Extinction (PDF). Risk Analysis. 2007, 27 (5): 1335–1344 [2019-11-05]. PMID 18076500. doi:10.1111/j.1539-6924.2007.00960.x. (原始内容 (PDF)于2014-08-27). 
  6. ^ Asher, D.J.; Bailey, M.E.; Emel'yanenko, V.; Napier, W.M. (PDF). The Observatory. 2005, 125: 319–322 [2019-11-05]. Bibcode:2005Obs...125..319A.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7-25). 
  7. ^ Ambrose 1998; Rampino & Ambrose 2000, pp. 71, 80.
  8. ^ Rampino, M.R.; Ambrose, S.H. Super eruptions as a threat to civilizations on Earth-like planets (PDF). Icarus. 2002, 156 (2): 562–569 [2019-11-05]. Bibcode:2002Icar..156..562R. doi:10.1006/icar.2001.6808. (原始内容 (PDF)于2015-09-24). 
  9. ^ Global Catastrophic Risks Survey, Technical Report, 20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
  10. ^ , 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
  11. ^ 'Terminator center' to open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Fox News. 2012-11-26 [2019-11-05]. (原始内容于2013-06-16). 
  12. ^ Bostrom, Nick. (PDF). Global Policy. 2013, 4 (1): 15–3 [2019-11-07]. doi:10.1111/1758-5899.120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7-14) –通过Existential Risk. 
  13.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Existential Risk. 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 [26 July 2013]. (原始内容于2013-08-31). 
  14. ^ Bill Joy, Why the future doesn't need u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ired magazine.
  15. ^ 15.0 15.1 Nick Bostrom 2002 "Ethical Issues in Advanc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 Rawlinson, Kevin. Microsoft's Bill Gates insists AI is a threat. BBC News. 2015-01-29 [30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于2015-01-29). 
  17. ^ UCLA Engineering. Scholars assess threats to civilization, life on Earth. UCLA. June 28, 2017 [June 30, 2017]. (原始内容于2017-07-01). 
  18. ^ Bostrom 2002, section 4.8
  19. ^ Richard Hamming. Mathematics on a Distant Planet.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1998, 105 (7): 640–650. JSTOR 2589247. doi:10.1080/00029890.1998.12004938. 
  20. ^ Report LA-602, Ignition of the Atmosphere With Nuclear Bombs (PDF). [2011-10-19]. (原始内容 (PDF)于2020-03-31). 
  21. ^ Konopinski, E. J; Marvin, C.; Teller, Edward. Ignition of the Atmosphere with Nuclear Bombs (PDF) (Declassified February 1973) (LA–602).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1946 [23 November 2008]. (原始内容 (PDF)于2020-03-31). 
  22. ^ "Statement by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DPF on the Safety of Collisions at 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 (PDF). [2019-11-06]. (原始内容 (PDF)于2009-10-24). 
  23. ^ . [2008-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3). 
  24. ^ J. Blaizot et al., "Study of Potentially Dangerous Events During Heavy-Ion Collisions at the LHC", CERN library recor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5. ^ Georgescu-Roegen, Nicholas. The Entropy Law and the Economic Process. (Full book accessible in three parts at Scribd).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ISBN 978-0674257801. 
  26. ^ Daly, Herman E. (编). Economics, Ecology, Ethics. Essays Towards a Steady-State Economy. (PDF contains only the introductory chapter of the book) 2nd. San Francisco: W.H. Freeman and Company. 1980 [2019-11-07]. ISBN 978-0716711780. (原始内容 (PDF)于2016-03-05). 
  27. ^ Hellman, Martin. On the Probability of Nuclear War. Houston Post (Houston, Texas: MediaNews Group). April 29, 1985 [2019-11-07]. (原始内容于2014-10-20). 
  28. ^ Cohen, Avner; Lee, Steven. Nuclear Weapons and the Future of Humanity: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s. Lanham,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1986: 237. ISBN 978-0847672585. gYmPp6lZqtMC. 
  29. ^ 29.0 29.1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28 April 2015 [4 June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8). 
  30. ^ . 2009-05-27 [2012-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7). 
  31. ^ . EnergyBulletin.net. 2003-10-02 [2012-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2). 
  32. ^ Williams, George E. Geological constraints on the Precambrian history of Earth's rotation and the Moon's orbit. Reviews of Geophysics. 1 February 2000, 38 (1): 37–59 [2019-01-09]. Bibcode:2000RvGeo..38...37W. ISSN 1944-9208. doi:10.1029/1999RG900016. (原始内容于2018-01-22) (英语). 
  33. ^ Twenty ways the world could end suddenl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iscover Magazine
  34. ^ Urban Legends Reference Pages: Legal Affairs (E.T. Make Bail)
  35. ^ Bostrom 2002, section 7.2
  36. ^ Kaiser, Jocelyn; Malakoff, David. U.S. halts funding for new risky virus studies, calls for voluntary moratorium. Science. 17 October 2014 [28 July 2016]. (原始内容于2019-01-09). 
  37. ^ Kaiser, Jocelyn. Researchers rail against moratorium on risky virus experiments. Science. 22 October 2014 [28 July 2016]. (原始内容于2019-01-09). 

全球災難危機, 英語, global, catastrophic, risk, 是一個假設人類於未來將遭逢全球災難性的事件, 導致現代文明毀滅, 倒退或衰落的概念, 又稱為世界末日, 而任何能讓人類滅絕或永久減損人類發展性的事件, 都可稱為人類的生存危機, 小行星撞擊事件的艺术想象, 有人猜测一颗小行星可能曾以十亿颗原子弹的强度袭击了地球并导致了白垩纪, 第三纪灭绝事件, 潛在的包括各種天災與人禍, 其中, 天災包括小行星撞擊, 超級火山爆發, 伽瑪射線暴, 氣候變遷, 磁暴, 瘟疫發生或是全球的電子設備被摧毀等,. 全球災難危機 英語 Global catastrophic risk 是一個假設人類於未來將遭逢全球災難性的事件 導致現代文明毀滅 倒退或衰落的概念 又稱為世界末日 2 3 而任何能讓人類滅絕或永久減損人類發展性的事件 都可稱為人類的生存危機 4 小行星撞擊事件的艺术想象 有人猜测一颗小行星可能曾以十亿颗原子弹的强度袭击了地球并导致了白垩纪 第三纪灭绝事件 1 潛在的全球災難危機包括各種天災與人禍 其中 天災包括小行星撞擊 超級火山爆發 伽瑪射線暴 氣候變遷 磁暴 瘟疫發生或是全球的電子設備被摧毀等 甚至是外星生命入侵地球 這些事件都可能導致人類滅絕 另外 隨著人類科技發展 例如 人工智慧叛變 生物技術危機 英语 Biotechnology risk 奈米科技武器 英语 Molecular nanotechnology 等諸多新科技也都可能引發技術危機 而無能的全球治理政策則可能導致人類社會 政治 經濟等全球系統出現危機 例如 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 帶來核子大屠殺 英语 Nuclear holocaust 生物恐怖主義 網路恐怖主義 摧毀各種維生管線 如輸電網絡 同時毀壞人類文明 全球暖化 環境退化 人口過剩等環境 氣候危機 則因全球生態環境系統崩壞而出現 帶來物種滅絕與饑荒 目录 1 可能性 2 潛在的風險來源 2 1 人為因素 2 1 1 人工智慧 2 1 2 生物技術 2 1 3 網路攻擊 2 1 4 環境災難 2 1 5 實驗技術事故 2 1 6 全球暖化 2 1 7 礦產資源枯竭 2 1 8 戰爭與大規模破壞 2 1 9 世界人口與農業危機 2 2 非人為因素 2 2 1 小行星撞擊 2 2 2 宇宙威脅 2 2 3 外星人入侵 2 2 4 全球性瘟疫 2 2 5 自然气候变化 2 2 6 超级火山爆发 3 參見 4 參考文獻可能性 编辑一些風險是基於地球過去發生的現象並留下地質記錄所致 結合當代觀察 可以對此類事件將來發生的可能性進行估算 例如 據估計2100年之前發生一次滅絕級彗星或小行星撞擊事件的機率為百萬分之一 5 6 超級火山是另一個例子 有幾種已知的超級火山 包括多巴山 依據多峇巨災理論 該火山在上一次噴發時幾乎消滅了人類 地質記錄表明 這種特殊的超級火山大約每50 000年爆發一次 7 8 2008年 在牛津大學舉行的全球巨災風險會議上 針對不同全球巨災風險的專家進行的非正式調查顯示 到2100年 人類滅絕的可能性為19 大會報告警告說 研究結果並不意味著要承擔所有重大風險 也不包括氣候變化之類的結果 並且該結果可能反映了會議參與者的許多認知偏見 9 風險類別 2100年之前 人類滅絕估計概率總體機率 19 分子納米技術武器 5 超級智能AI 5 所有戰爭 包括內戰 4 人造瘟疫 2 核戰爭 1 納米技術事故 0 5 自然瘟疫 0 05 核恐怖主義 0 03 dd 表格來源 人類未來研究所 英语 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 2008年 10 dd 潛在的風險來源 编辑人為因素 编辑 劍橋大學的 劍橋計劃 指出 對人類的 最大威脅 是人為的 它們是人工智慧 全球暖化 核子戰爭和有害生物技術 11 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 英语 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 還指出 人類滅絕更可能是由於人為原因而不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12 13 人工智慧 编辑 主条目 人工智慧叛變 在未來 學習迅速成為超級智能的計算機可能會採取無法預料的動作 或者機器人將在人類的競爭中勝出 一種技術奇點的情況 14 由於其卓越的調度能力和組織能力以及可開發的新技術範圍 第一個出現的地球超級智能可能會迅速變得無與倫比 可以想像 它將能夠帶來幾乎任何可能的結果 並且能夠幾乎可以阻止任何可能阻止其實現目標的嘗試 15 如果它選擇 它可以消除任何其他具有挑戰性的競爭對手的智慧 或者 它可能操縱或說服人們改變自己的行為以符合它自己的利益 或者可能只是阻礙他們進行干預的嘗試 15 在Bostrom的書 超級智能 路徑 危險 策略 中 他將其定義為控制問題 物理學家斯蒂芬 霍金 微軟創始人比爾 蓋茨和SpaceX創始人埃隆 馬斯克都回應了這些擔憂 霍金將這種人工智能理論推向了現實 可能 預示著人類的滅亡 16 生物技術 编辑 生物技術可能以生物工程生物 病毒 細菌 真菌 植物或動物 的形式構成全球性的災難性風險 在許多情況下 該生物體將是人類 牲畜 農作物或我們依賴的其他生物體 例如傳粉媒介或腸道菌群 的病原體 網路攻擊 编辑 主条目 網路攻擊 網路攻擊有可能破壞從個人數據到電網的所有事物 前瞻性研究所 英语 Foresight Institute 的聯合創始人兼前任總裁克里斯蒂娜 彼得森認為 對電網的網絡攻擊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風險 17 環境災難 编辑 主条目 生態災難 當前人口過剩 經濟發展和不可持續農業的趨勢可能引發環境或生態災難 例如世界作物歉收和生態系統服務崩潰 實驗技術事故 编辑 尼克 博斯特倫認為 在追求知識時 人類可能會無意中創造出一種可以摧毀地球和太陽系的裝置 18 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研究可能會導致異常情況 並帶來災難性後果 例如 科學家曾經擔心第一次核試驗會點燃大氣 19 20 其他人擔心 RHIC 或大型強子對撞機可能引發包括黑洞 奇異夸克團或虛假真空狀態的連鎖反應全球災難 這些特殊的關注已被駁回 21 22 23 24 但總體關注仍然存在 全球暖化 编辑 主条目 全球暖化 人为因素造成大气成分改变 造成的气候变化将不同于地球的自然的气候周期 有可能产生无法恢复的灾难 礦產資源枯竭 编辑 由於目前正在開採和使用地球上有限的礦產資源 因此 整個世界經濟正在走向不可避免的未來崩潰 導致人類文明本身的滅亡 25 303f生態經濟學家和穩態理論家赫爾曼 戴利 Herman Daly 認為 世界經濟整體將走向不可避免的未來崩潰 從而導致人類文明本身的消亡 通過主張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避免浪費有限的創造能力來支持地球上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來提出同樣的論點 26 370 戰爭與大規模破壞 编辑 主条目 核浩劫 第三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冷戰 人們最常探索的場景是核戰爭和終極武器 錯誤的警報導致發動核攻擊是一種可能的情況 這幾乎發生在1983年蘇聯核警報誤報事件期間 儘管每年發生核戰爭的可能性很小 但從長遠來看 馬丁 赫爾曼教授卻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 除非可能性接近零 否則不可避免地會有一天 文明的運氣就會耗盡 27 在古巴飛彈危機期間 美國總統约翰 肯尼迪估計 核戰爭的機率 在三分之二到二分之一之間 28 美國和俄羅斯總共擁有14 700枚核武器 29 估計全世界共有15 700枚核武器 29 除了核武器之外 對人類的其他軍事威脅包括生物戰 BW 相比之下 化學戰雖然能夠造成多種局部災難 卻不太可能造成全球性災難 世界人口與農業危機 编辑 由於醫學的發展和農業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 20世紀人口迅速增加 在1950年至1984年之間 隨著綠色革命改變了全球農業 世界穀物產量增長了250 農業的綠色革命幫助糧食生產跟上了世界人口增長的步伐 或實際上促進了人口增長 綠色革命的能源是通過化石燃料以肥料 天然氣 農藥 石油 和碳氫化合物灌溉的形式提供的 30 康奈爾大學生態與農業教授David Pimentel和美國國家食品與營養研究院 INRAN 的高級研究員Mario Giampietro在1994年的 食物 土地 人口和美國經濟 研究中 推算美國可持續經濟的最大人口為2億 該研究稱 為了實現可持續經濟並避免災害 美國必須至少減少三分之一的人口 而世界人口將必須減少三分之二 31 非人為因素 编辑 小行星撞擊 编辑 地球上曾经发生了多次重大的生物灭绝过程 特别是七千万年前的恐龙灭绝 第二大灭绝事件 终结了中生代 被认为起因于一次严重的小行星撞击 而现在占主导的地 月系起源学说也认为月球是来源于一次巨大的星体撞出的地幔碎片重新凝聚而成 因此如果地球遭受类似的撞击 轻者地球表面严重损毁 重者整个地球结构将重组甚至解体 宇宙威脅 编辑 近距离的超新星爆发會產生强大的光辐射和粒子流 因而影響到地球的安全 银河系的超新星爆发并不多 而近距离发生的概率更小 但是 据认为一颗近接地球的超新星引起的伽玛射线暴有可能是造成奥陶纪 志留纪灭绝事件的原因 此外 超新星爆发的位置也与其毁灭范围密切相关 只有发生在天球赤道面附近的超新星才会产生全球性照射 否则会在南极或北极附近出现一个射线轰击的盲区 在天极附近的超新星的盲区可达半个地球 外太空除了明亮的恒星 还有大量看不见的游移的褐矮星或木星级别的天体 如果其中一个穿过太阳系会造成巨大的引力扰动 如果它幸运地没引起星球撞击 也有可能造成地球轨道的变更 无论是更接近太阳还是更远离太阳都会引起可怕的气候灾难 由于目前对这种不发光的游星发现困难 因此对其真实数目了解有限 按目前的知识估算 其发生概率微乎其微 來源請求 虽然太阳违背数十亿年的规律发生异常喷发或爆炸等情况出现的几率几乎为零 地球历史上未曾发生 但是随着太阳走向衰老 会逐渐变热变大 最终吞噬内轨行星 而在这一过程中 地球将变得酷热难当而不适宜生物生存 十多亿年后就会达到毁灭性的酷热 而吞噬行星将发生于几十亿年后 當地球自轉的切線速率接近光速時 地球自然被轉開來 然而 地球的自轉呈現減速趨勢 32 這個災難發生的機率非常之微小 地磁消失或翻转将使地球表面失去磁保护层 直接暴露在太阳粒子辐射的轰击之下 不过这是否会造成如同某些影视作品描述的世界末日仍值得怀疑 因为地球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地磁翻转 但历史上曾出现的大小灭绝事件的时间与之并不重合 地磁骤变如果要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还需要与太阳爆发超级耀斑相配合 因此发生的概率极低 來源請求 外星人入侵 编辑 聰明的外星生命 如果存在的話 可能會入侵地球 33 以滅絕和取代人類的生命 在殖民體系下奴役人類 竊取地球的資源 或徹底摧毀地球 儘管從未獲得過外星生命的證據 但卡爾 薩根等科學家推測 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很高 1969年 針對阿波羅計劃造成的生物污染可能性 將 地球外照射法 添加到了美國聯邦法規中 1991年將其刪除 34 科學家認為這種情況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但可能性不大 35 全球性瘟疫 编辑 在2014年 聯合國暫緩了對於甲型流感 MERS 和SARS的研究 36 有科學家對這種暫緩提出質疑 認為這種暫緩政策會導致人類在對抗病毒研究上的延誤並造成嚴重後果 例如 2019 2020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 37 自然气候变化 编辑 地质历史上的气候变化 曾多次导致寒冷的冰期和全球暖化 有时候还导致海水缺氧或全球干旱 这些气候灾难被认为曾引起五大生物灭绝事件中相对较弱的三次 但比起完全改变地球生物圈的另两次 从古生代到中生代的转折和中生代向新生代的转折 没有造成全球性的毁灭 因此并不一定会造成完全意义上的世界末日 來源請求 超级火山爆发 编辑 超级火山爆发有可能产生遮蔽全球阳光的效果 造成连续数十年的全球寒冬 全球性粮食绝收 形成西伯利亚暗色岩的火山爆发 是过去50亿年来 已知最大型的火山爆发之一 与二叠纪 三叠纪灭绝事件的时期相符合 该次灭绝事件造成90 的物种消失 是生物史上最严重的灭绝事件 终结了中生代 參見 编辑大过滤器理论 末世論 末日幻想 末日預言列表 2012年预言 啟示錄 第三次世界大战 反乌托邦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 極端風險 人類滅絕之後的動物參考文獻 编辑 Schulte P et al The Chicxulub Asteroid Impact and Mass Extinction at the Cretaceous Paleogene Boundary 科学 期刊 5 March 2010 327 5970 1214 1218 Bibcode 2010Sci 327 1214S PMID 20203042 doi 10 1126 science 1177265 美国英语 尼克 博斯特罗姆 Nick Bostrom 英语 Nick Bostrom Global Catastrophic Risks PDF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1 2018 01 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9 12 24 英语 World Scientists Warning to Humanity A Second Notice BioScience 13 November 2017 2018 01 22 doi 10 1093 biosci bix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1 16 英语 Bostrom Nick Existential Risks Analyzing Human Extinction Scenarios and Related Hazards Journal of Evolution and Technology March 2002 9 2018 01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4 27 美国英语 Matheny Jason Gaverick Reducing the Risk of Human Extinction PDF Risk Analysis 2007 27 5 1335 1344 2019 11 05 PMID 18076500 doi 10 1111 j 1539 6924 2007 00960 x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4 08 27 Asher D J Bailey M E Emel yanenko V Napier W M Earth in the cosmic shooting gallery PDF The Observatory 2005 125 319 322 2019 11 05 Bibcode 2005Obs 125 319A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5 07 25 Ambrose 1998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Ambrose1998 help Rampino amp Ambrose 2000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RampinoAmbrose2000 help pp 71 80 Rampino M R Ambrose S H Super eruptions as a threat to civilizations on Earth like planets PDF Icarus 2002 156 2 562 569 2019 11 05 Bibcode 2002Icar 156 562R doi 10 1006 icar 2001 68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5 09 24 Global Catastrophic Risks Survey Technical Report 2008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 Global Catastrophic Risks Survey Technical Report 2008 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 Terminator center to open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Fox News 2012 11 26 2019 11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6 16 Bostrom Nick Existential Risk Prevention as Global Priority PDF Global Policy 2013 4 1 15 3 2019 11 07 doi 10 1111 1758 5899 12002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4 07 14 通过Existential Risk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Existential Risk 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 26 Jul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8 31 Bill Joy Why the future doesn t need u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ired magazine 15 0 15 1 Nick Bostrom 2002 Ethical Issues in Advanc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awlinson Kevin Microsoft s Bill Gates insists AI is a threat BBC News 2015 01 29 30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1 29 UCLA Engineering Scholars assess threats to civilization life on Earth UCLA June 28 2017 June 30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1 Bostrom 2002 section 4 8 Richard Hamming Mathematics on a Distant Planet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1998 105 7 640 650 JSTOR 2589247 doi 10 1080 00029890 1998 12004938 Report LA 602 Ignition of the Atmosphere With Nuclear Bombs PDF 2011 10 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 03 31 Konopinski E J Marvin C Teller Edward Ignition of the Atmosphere with Nuclear Bombs PDF Declassified February 1973 LA 602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1946 23 Nov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 03 31 Statement by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DPF on the Safety of Collisions at 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 PDF 2019 11 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9 10 24 Safety at the LHC 2008 06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5 13 J Blaizot et al Study of Potentially Dangerous Events During Heavy Ion Collisions at the LHC CERN library recor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ERN Yellow Reports Server PDF Georgescu Roegen Nicholas The Entropy Law and the Economic Process Full book accessible in three parts at Scribd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ISBN 978 0674257801 Daly Herman E 编 Economics Ecology Ethics Essays Towards a Steady State Economy PDF contains only the introductory chapter of the book 2nd 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1980 2019 11 07 ISBN 978 071671178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 03 05 Hellman Martin On the Probability of Nuclear War Houston Post Houston Texas MediaNews Group April 29 1985 2019 11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10 20 Cohen Avner Lee Steven Nuclear Weapons and the Future of Humanity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s Lanham Maryland Rowman amp Littlefield 1986 237 ISBN 978 0847672585 gYmPp6lZqtMC 29 0 29 1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Status of World Nuclear Forces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28 April 2015 4 June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6 18 How peak oil could lead to starvation 2009 05 27 2012 01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5 27 Eating Fossil Fuels EnergyBulletin net 2003 10 02 2012 01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2 12 Williams George E Geological constraints on the Precambrian history of Earth s rotation and the Moon s orbit Reviews of Geophysics 1 February 2000 38 1 37 59 2019 01 09 Bibcode 2000RvGeo 38 37W ISSN 1944 9208 doi 10 1029 1999RG900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1 22 英语 Twenty ways the world could end suddenl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iscover Magazine Urban Legends Reference Pages Legal Affairs E T Make Bail Bostrom 2002 section 7 2 Kaiser Jocelyn Malakoff David U S halts funding for new risky virus studies calls for voluntary moratorium Science 17 October 2014 28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1 09 Kaiser Jocelyn Researchers rail against moratorium on risky virus experiments Science 22 October 2014 28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1 09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全球災難危機 amp oldid 7765122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