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亞洲近頜龍屬

亞洲近頜龍屬學名Caenagnathasia)是近頜龍科恐龍的一,是種小型恐龍,身長估計約61公分,體重約1.4公斤。亞洲近頜龍生活於上白堊紀,距今約9千萬年前,是已知年代最早的近頜龍超科

亚洲近颌龙属
化石时期:上白堊紀,90 Ma
亞洲近頜龍的想像圖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演化支 新獸腳類 Neotheropoda
演化支 鳥吻類 Averostra
演化支 坚尾龙类 Tetanurae
演化支 俄里翁龍類 Orionides
演化支 鳥獸腳類 Avetheropoda
演化支 虛骨龍類 Coelurosauria
演化支 暴盜龍類 Tyrannoraptora
演化支 手盜龍形態類 Maniraptoromorpha
演化支 手盜龍形類 Maniraptoriformes
演化支 手盜龍類 Maniraptora
演化支 廓羽盜龍類 Pennaraptora
演化支 偷蛋龍類 Oviraptorosauria
总科: 近頜龍超科 Caenagnathoidea
科: 近颌龙科 Caenagnathidae
亚科: 单足龙亚科 Elmisaurinae
属: 亚洲近颌龙属 Caenagnathasia
Currie, Godfrey, & Nessov, 1993
模式種
馬氏亞洲近頜龍
Caenagnathasia martinsoni

Currie, Godfrey, & Nessov, 1993

模式種馬氏亞洲近頜龍C. martinsoni)是在1993年由菲力·柯爾(Phil Currie)等人所敘述、命名。屬名意為「亞洲近頜龍科」,種名則是以古生物學家Gerbert Genrikhovich Martinson為名。正模標本(編號N 401/12457)是一對已癒合的下頜齒骨化石。化石發現於烏茲別克的Bissekty組地層,地質年代約9000萬年前,相當於土侖階康尼亞克階的交界。第二個標本(編號N 402/12457)是一個右齒骨,來自於體型略小的個體[1]。這兩個標本是目前僅發現的化石,都是成年個體。

亞洲近頜龍是已知最小型的偷蛋龍類,也是最小型的恐龍之一。下頜只有幾公分長,根據估計,頭顱骨約有7.6公分長。根據2010年的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研究,亞洲近頜龍的身長估計約61公分,體重約1.4公斤[2]

如果參考其他偷蛋龍類,亞洲近頜龍應該覆蓋者羽毛,是溫血動物,手掌有三指、腳掌有四趾,癒合的腳部骨頭與鳥類非常相似。下頜的上下距離高,下頜前緣角度陡,下頜上緣平坦。亞洲近頜龍的下頜有齒槽的退化痕跡,而進階型偷蛋龍類的下頜沒有牙齒。

亞洲近頜龍最初被歸類於近頜龍科,當時是使用漢斯·戴爾特·蘇伊士(Hans-Dieter Sues)的偷蛋龍類演化支定義。目前有其他研究認為亞洲近頜龍是偷蛋龍下目的基礎物種,不屬於近頜龍超科[3]

參考資料

  1. ^ P.J. Currie, S.J. Godfrey, and L. Nessov, 1994, "New caenagnathid (Dinosauria, Theropoda) specimens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North America and Asi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30(10-11): 2255-2272
  2. ^ Paul, G.S., 2010,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152
  3. ^ Holtz, Thomas R. Jr. (2010) Dinosaurs: The Most Complete, Up-to-Date Encyclopedia for Dinosaur Lovers of All Ages, Winter 2010 Appendix.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亞洲近頜龍屬, 學名, caenagnathasia, 是近頜龍科恐龍的一屬, 是種小型恐龍, 身長估計約61公分, 體重約1, 4公斤, 亞洲近頜龍生活於上白堊紀, 距今約9千萬年前, 是已知年代最早的近頜龍超科, 亚洲近颌龙属, 化石时期, 上白堊紀, preЄ, 亞洲近頜龍的想像圖保护状况化石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蜥形纲, sauropsida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目, 蜥臀目, saurischia亚目, 獸腳亞目, therop. 亞洲近頜龍屬 學名 Caenagnathasia 是近頜龍科恐龍的一屬 是種小型恐龍 身長估計約61公分 體重約1 4公斤 亞洲近頜龍生活於上白堊紀 距今約9千萬年前 是已知年代最早的近頜龍超科 亚洲近颌龙属 化石时期 上白堊紀 90 Ma PreYe Ye O S D C P T J K Pg N 亞洲近頜龍的想像圖保护状况化石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蜥形纲 Sauropsida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目 蜥臀目 Saurischia亚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演化支 新獸腳類 Neotheropoda演化支 鳥吻類 Averostra演化支 坚尾龙类 Tetanurae演化支 俄里翁龍類 Orionides演化支 鳥獸腳類 Avetheropoda演化支 虛骨龍類 Coelurosauria演化支 暴盜龍類 Tyrannoraptora演化支 手盜龍形態類 Maniraptoromorpha演化支 手盜龍形類 Maniraptoriformes演化支 手盜龍類 Maniraptora演化支 廓羽盜龍類 Pennaraptora演化支 偷蛋龍類 Oviraptorosauria总科 近頜龍超科 Caenagnathoidea科 近颌龙科 Caenagnathidae亚科 单足龙亚科 Elmisaurinae属 亚洲近颌龙属 Caenagnathasia Currie Godfrey amp Nessov 1993模式種馬氏亞洲近頜龍Caenagnathasia martinsoniCurrie Godfrey amp Nessov 1993模式種是馬氏亞洲近頜龍 C martinsoni 是在1993年由菲力 柯爾 Phil Currie 等人所敘述 命名 屬名意為 亞洲的近頜龍科 種名則是以古生物學家Gerbert Genrikhovich Martinson為名 正模標本 編號N 401 12457 是一對已癒合的下頜齒骨化石 化石發現於烏茲別克的Bissekty組地層 地質年代約9000萬年前 相當於土侖階與康尼亞克階的交界 第二個標本 編號N 402 12457 是一個右齒骨 來自於體型略小的個體 1 這兩個標本是目前僅發現的化石 都是成年個體 亞洲近頜龍是已知最小型的偷蛋龍類 也是最小型的恐龍之一 下頜只有幾公分長 根據估計 頭顱骨約有7 6公分長 根據2010年的葛瑞格利 保羅 Gregory S Paul 研究 亞洲近頜龍的身長估計約61公分 體重約1 4公斤 2 如果參考其他偷蛋龍類 亞洲近頜龍應該覆蓋者羽毛 是溫血動物 手掌有三指 腳掌有四趾 癒合的腳部骨頭與鳥類非常相似 下頜的上下距離高 下頜前緣角度陡 下頜上緣平坦 亞洲近頜龍的下頜有齒槽的退化痕跡 而進階型偷蛋龍類的下頜沒有牙齒 亞洲近頜龍最初被歸類於近頜龍科 當時是使用漢斯 戴爾特 蘇伊士 Hans Dieter Sues 的偷蛋龍類演化支定義 目前有其他研究認為亞洲近頜龍是偷蛋龍下目的基礎物種 不屬於近頜龍超科 3 參考資料 编辑 P J Currie S J Godfrey and L Nessov 1994 New caenagnathid Dinosauria Theropoda specimens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North America and Asi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30 10 11 2255 2272 Paul G S 2010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152 Holtz Thomas R Jr 2010 Dinosaurs The Most Complete Up to Date Encyclopedia for Dinosaur Lovers of All Ages Winter 2010 Appendix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亞洲近頜龍的圖像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近頜龍科的簡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Dinosaur Enyclopaedia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亞洲近頜龍屬 amp oldid 6545036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