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中華民國在臺遷都議題

中華民國在臺遷都議題,是指在臺灣的中華民國,將首都由臺北市遷移到其他地方的議題,但因大多數民意反對和各種問題而停止。

背景 编辑

臺灣清治末期開始,政府中樞就一直設置於臺北,包括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遷往臺灣後,也以臺北做為中央政府所在地。而長期以臺北為中心的建設政策,造成「從臺北看臺灣」的「臺北觀點」,各項資源過度集中臺北,北部過於擁擠及北中南發展失衡,又由於產業外移所導致臺灣南部長期經濟不景氣的情況,逐漸形成南北對立的情勢,因此有人提出遷都中南部以平衡南北發展。

此外,氣候變遷,地球均溫逐漸升高,海平面亦逐漸升高,若2030年,平均溫度上升2以上,海平面上升將使地勢低窪的台北盆地更易受水患威脅,故有學者認為,將首都遷往台中或其他較不易淹水的地方,就長遠而言是正確的。此外,新冠肺炎疫情重傷雙北,雙北承接了政治、經濟、文教等領域機能,幾乎所有的重要政府部門機關都全集中在雙北,疫情造成政府相關全國性部會功能下降很多,未來也應在疫情控制後,規劃將部份政府機關應以分散風險為考量移到中南部,以減少未來類似複合式災難發生時,造成幾乎全部停擺之困境。事實上中興新村於1955年設立就是有此分散風險之目的,減少中國人民解放軍若直取台北造成全部政府部門停擺,直接被完全斬首、受制於人的困境。 [1]

反對與贊成意見 编辑

支持者則舉近現代美國日本巴西等國之遷都前例,認為在台灣高鐵興建後,遷都可加強內需、調整臺灣國土規畫的偏頗失當、緩和北部過於擁擠的問題、調和北部與中南部之差距、緩和南北對立的情勢、改善各地房價物價差異、及分散國家安全風險,而2019年8月26日印尼推出十年的遷都計畫——離開雅加達至東加里曼丹(位處婆羅洲[2],亦為氣候變遷做出反應。 1908年,澳洲訂立首都時,亦選擇坎培拉為首都,該市大約位於兩大城市雪梨與摩爾本地理中點,亦為平衡東西兩大城市均衡發展,百年之後,此一措施為成功之舉,雪梨、墨爾本皆各自發展良好;1857年12月31日,維多利亞女王選擇渥太華為加拿大省的首都(包括現在的安大略和魁北克)。雖然現代的渥太華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但在當年,她僅僅是一個木材貿易通道中的內陸小鎮,並且距離殖民地的幾個主要城市(東部的蒙特婁和魁北克城;西部的多倫多和京斯敦)路途遙遠。女王的顧問們建議渥太華成為首都之選有兩大重要理由:首先,渥太華是唯一具有一定規模、並且位於加拿大省東西部邊界地(現安大略與魁北克邊界)的城市,定都於此是平衡兩個殖民地及其英裔、法裔居民的聰明妥協之舉;其次,1812年戰爭表明,其他主要城市容易受到美國人的攻擊,因為過於靠近美加邊界。渥太華位於腹地,易於防守,渥太華河及麗都運河使之與加拿大東西部之間交通極為便利。另外兩個方面的考慮是:渥太華正好介於多倫多和魁北克城之間(距離這兩個城市都是500公里)。國防上以中部也較為易守且較不易被斷絕(相較於北部若以桃園登陸的話,就直進台北,退無可退,若進攻中部,多為不可登陸海岸,且登陸,南北皆可往中部夾擊),防守撤退線也可從臺中往內延伸至省議會舊址駐地霧峰區,最後再進到最深處南投市中興新村的省政府大廈。更深亦可退進埔里,拉長緩衝時間,亦有更多時間可以讓美日等盟軍國際外援抵達台灣。然而上述意見只是推論,台灣首都是台北是擁有無可爭論的事實[3][4][5][6][7][8] [9][10][11][12][13][14][15][16][17]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遷都平衡城鄉 窮縣市萬靈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電子報, 2006年10月23日
  2. ^ 印尼新首都5大優勢 2024年啟動遷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MSN.com,2019年8月26日
  3. ^ 台灣脫胎換骨 遷都最佳捷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台灣新聞週刊》, 2007/1/10,
  4. ^ 遷都高雄 分都先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玉山周報, 2011-4-19
  5. ^ 遷都台中 平衡發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玉山周報, 2011-4-19
  6. ^ 推動遷都彰化 藍綠一起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電子報, 2007年3月11日
  7. ^ 台灣的新首都想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中學研究中心
  8. ^ 建都中興新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電子報, 2007年1月7日
  9. ^ 遷都中南部 朝野立委連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電子報, 2006年10月17日
  10. ^ 遷都中南部公投 提案程序開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電子報, 2007年1月3日
  11. ^ 林佳龍談國會遷建-中央社專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2-2-4
  12. ^ 林佳龍, 國會遷建與國土規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時報, 2012-02-15
  13. ^ 林佳龍:提案「立法院遷建規劃暨監督委員會」送交朝野協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立法院, 2012-05-08
  14. ^ 「三個台中」升等副首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林佳龍國會通訊, 2013/2
  15. ^ 為台中找出路-「大台中發展高峰會」紀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灣智庫, 2013/12/21
  16. ^ 挺立院中遷 小英:高鐵站設會展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時報, 2011-10-21
  17. ^ 林佳龍:借鏡韓国「行政首都」 打造台中為宜居城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4-02-13

參見 编辑

中華民國在臺遷都議題, 是指在臺灣的中華民國, 將首都由臺北市遷移到其他地方的議題, 但因大多數民意反對和各種問題而停止, 目录, 背景, 反對與贊成意見, 参考文献, 參見背景, 编辑臺灣自清治末期開始, 政府中樞就一直設置於臺北, 包括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遷往臺灣後, 也以臺北做為中央政府所在地, 而長期以臺北為中心的建設政策, 造成, 從臺北看臺灣, 臺北觀點, 各項資源過度集中臺北, 北部過於擁擠及北中南發展失衡, 又由於產業外移所導致臺灣中南部長期經濟不景氣的情況, 逐漸形成南北對立的情勢, 因此有人. 中華民國在臺遷都議題 是指在臺灣的中華民國 將首都由臺北市遷移到其他地方的議題 但因大多數民意反對和各種問題而停止 目录 1 背景 2 反對與贊成意見 3 参考文献 4 參見背景 编辑臺灣自清治末期開始 政府中樞就一直設置於臺北 包括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遷往臺灣後 也以臺北做為中央政府所在地 而長期以臺北為中心的建設政策 造成 從臺北看臺灣 的 臺北觀點 各項資源過度集中臺北 北部過於擁擠及北中南發展失衡 又由於產業外移所導致臺灣中南部長期經濟不景氣的情況 逐漸形成南北對立的情勢 因此有人提出遷都中南部以平衡南北發展 此外 氣候變遷 地球均溫逐漸升高 海平面亦逐漸升高 若2030年 平均溫度上升2度以上 海平面上升將使地勢低窪的台北盆地更易受水患威脅 故有學者認為 將首都遷往台中或其他較不易淹水的地方 就長遠而言是正確的 此外 新冠肺炎疫情重傷雙北 雙北承接了政治 經濟 文教等領域機能 幾乎所有的重要政府部門機關都全集中在雙北 疫情造成政府相關全國性部會功能下降很多 未來也應在疫情控制後 規劃將部份政府機關應以分散風險為考量移到中南部 以減少未來類似複合式災難發生時 造成幾乎全部停擺之困境 事實上中興新村於1955年設立就是有此分散風險之目的 減少中國人民解放軍若直取台北造成全部政府部門停擺 直接被完全斬首 受制於人的困境 1 反對與贊成意見 编辑支持者則舉近現代美國 日本 巴西等國之遷都前例 認為在台灣高鐵興建後 遷都可加強內需 調整臺灣國土規畫的偏頗失當 緩和北部過於擁擠的問題 調和北部與中南部之差距 緩和南北對立的情勢 改善各地房價物價差異 及分散國家安全風險 而2019年8月26日印尼推出十年的遷都計畫 離開雅加達至東加里曼丹 位處婆羅洲 2 亦為氣候變遷做出反應 1908年 澳洲訂立首都時 亦選擇坎培拉為首都 該市大約位於兩大城市雪梨與摩爾本地理中點 亦為平衡東西兩大城市均衡發展 百年之後 此一措施為成功之舉 雪梨 墨爾本皆各自發展良好 1857年12月31日 維多利亞女王選擇渥太華為加拿大省的首都 包括現在的安大略和魁北克 雖然現代的渥太華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 但在當年 她僅僅是一個木材貿易通道中的內陸小鎮 並且距離殖民地的幾個主要城市 東部的蒙特婁和魁北克城 西部的多倫多和京斯敦 路途遙遠 女王的顧問們建議渥太華成為首都之選有兩大重要理由 首先 渥太華是唯一具有一定規模 並且位於加拿大省東西部邊界地 現安大略與魁北克邊界 的城市 定都於此是平衡兩個殖民地及其英裔 法裔居民的聰明妥協之舉 其次 1812年戰爭表明 其他主要城市容易受到美國人的攻擊 因為過於靠近美加邊界 渥太華位於腹地 易於防守 渥太華河及麗都運河使之與加拿大東西部之間交通極為便利 另外兩個方面的考慮是 渥太華正好介於多倫多和魁北克城之間 距離這兩個城市都是500公里 國防上以中部也較為易守且較不易被斷絕 相較於北部若以桃園登陸的話 就直進台北 退無可退 若進攻中部 多為不可登陸海岸 且登陸 南北皆可往中部夾擊 防守撤退線也可從臺中往內延伸至省議會舊址駐地霧峰區 最後再進到最深處南投市中興新村的省政府大廈 更深亦可退進埔里 拉長緩衝時間 亦有更多時間可以讓美日等盟軍國際外援抵達台灣 然而上述意見只是推論 台灣首都是台北是擁有無可爭論的事實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参考文献 编辑 遷都平衡城鄉 窮縣市萬靈丹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電子報 2006年10月23日 印尼新首都5大優勢 2024年啟動遷都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SN com 2019年8月26日 台灣脫胎換骨 遷都最佳捷徑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台灣新聞週刊 2007 1 10 遷都高雄 分都先行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玉山周報 2011 4 19 遷都台中 平衡發展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玉山周報 2011 4 19 推動遷都彰化 藍綠一起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電子報 2007年3月11日 台灣的新首都想像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中學研究中心 建都中興新村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電子報 2007年1月7日 遷都中南部 朝野立委連署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電子報 2006年10月17日 遷都中南部公投 提案程序開跑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電子報 2007年1月3日 林佳龍談國會遷建 中央社專訪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2 2 4 林佳龍 國會遷建與國土規劃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時報 2012 02 15 林佳龍 提案 立法院遷建規劃暨監督委員會 送交朝野協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立法院 2012 05 08 三個台中 升等副首都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林佳龍國會通訊 2013 2 為台中找出路 大台中發展高峰會 紀要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灣智庫 2013 12 21 挺立院中遷 小英 高鐵站設會展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時報 2011 10 21 林佳龍 借鏡韓国 行政首都 打造台中為宜居城市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4 02 13 蕭英利 從民意角度探究遷都中臺灣議題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3參見 编辑臺北市 中華民國首都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中華民國在臺遷都議題 amp oldid 7942082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