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中介語

中介語(英語:Interlanguage)是指从母语(L1)始至习得第二语言(L2)止,其间经历的一系列的语言过渡「阶段」裡,所產生之「語言」。換言之,中介語認為學習者犯的錯不但有可預測性,更能依能力高低劃出犯錯的不同階段,這些「錯誤(偏誤)」的語言似乎也有自己獨立的體系。研究這套邏輯,累積犯錯的模式,便能幫助第二語言習得的教師預測學生可能會犯的錯誤,並加以強調、防範。另外,即使是高程度的學習者、居住在第二語言國家的非母語使用者(Non-native speakerNNS),甚至是非母語之外語教師(NNSEFL teacher)都會面對中介語的問題。

歷史

語言學習者偏誤,多數還是歸咎於受到母語的干擾;在1970年代以前,學習者所說出的語言徒被視為「深受母語干擾的第二語言」。然而美國語言學家賴瑞.塞林格(Larry Selinker)在1972年的一篇論文[1]中主張,這些「錯誤(偏誤)」的語言也有自己獨立的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则体系。塞林格認為支配著中介語的因素有五[2]

  • 语際迁移(language transfer):即母語的結構或用法影響了中介語。如中文「打開電燈」與「開窗」皆用動詞「開」,但在英文中前者則為turn on而非open,這就是所謂的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
  • 学习的策略(strategies of learning):即學習者採用的認知(cognitive)、後設認知(meta-cognitive)、交際、情意等學習策略。
  • 交际策略(strategies of communication):指学习者因其外语知识有限,為有效溝通而采取的迂迴表达法,例如避開生難詞彙或使用固定的句型。
  • 训练迁移(transfer of training):教學者的教法、訓練機構的性質。
  • 目的語过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如知道英語中有些動詞加上-ed即可轉換為過去式,便以為所有的動詞加上-ed便都會成為過去式,而忘記有不少例外。

中介語的三種特性

英國學者Rod Ellis曾指出中介語的三種特性: [3]

  • 渗透性(permeability):任何一階段上,学生语言知识的规则是可以随时修正,呈阶段性向目的语接近;由此而言,所謂「石化」現象(fossilization)並不指完全不能修正,以「凍化」喻之,冰尚可融,差可擬也。[4]
  • 不稳定性(dynamic):由於学生在第二語言習得过程中不断地输入新知,因此中介語的結構也會不斷改變。
  • 系统性(systematicity):中介語具有系统的語言属性,並可透過資料庫的科學方法進行蒐集、分析。

中介語的階段

美國教育學者道格拉斯.布朗(H. Douglas Brown)曾整理英國語言學家Pit Corder的理論[5],指出中介語發展的四個階段:[4]

  1. 隨機错误阶段(random error stage)或系統形成前期(pre-systematic stage):只有實驗性質,屬隨機試誤。
  2. 形成階段(emergent stage):以內化了部分語言的結構,但即便被指出錯誤尚無法自行試出對的用法。另有容易退步(backsliding)到前一阶段的特點。
  3. 系统形成阶段(systematic stage):已能固定地產出第二語言,而且被指出錯誤尚便能自行修正。在Pit Corder的三階理論中,「形成階段」與「系统形成阶段」被化約為一系统阶段(systematic stage)。
  4. 稳定阶段(stabilization stage)或系統形成後期(post-systematic stage):與前階段不同處,在即便未被指出錯誤,亦能自我修正。此階段雖趨於穩定,但若穩定太快而未查疏忽之處,可能會形成不良習慣,即石化現象的一種。

石化現象

石化現象(fossilization,僵化)可能出現在上述語言發展的任何階段,即錯誤的說、寫方式永久性的存在,難以改變。例如洋涇浜英語皮钦语,就是集體的誤用語言,加之以久未改正,而形成所謂集體石化(community group fossilization,集體語言僵化)。塞林格認為,石化現象的因素與上述支配中介語的因素相同,因此教師及應從該處著手,防止學生語言石化的發生。

中介語與語言習得

塞林格1972年發表的論文原本只涉及成人的第二語言習得,不過在一系列研究後,認為也能解释儿童的第二語言習得[6]不過這項結果受到知名語言教育家史蒂芬·克拉申的挑戰。克拉申援引的研究成果表明,儿童在第二语词汇词素习得的准确率方面,並没有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換言之他認為中介語理論不能涵蓋儿童的第二語言習得,而應以語言的習得-學習假說(Acquisition - Learning Hypothesis)解釋。克拉申主張兒童使用了自然(natural)、直覺(intuitive)且近於潛意識(subconscious)的「習得」法,而非成人反覆練習、記憶的「學習」法,故不落於中介語的問題之中。[7]

註釋

  1. ^ Selinker, L. (1972), Interlanguag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0, 209–241.
  2. ^ 侯民吉,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对比分析、 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吉首大学学报第32卷第3期,頁161。
  3. ^ Ellis, R. (1985).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頁50-51。
  4. ^ 4.0 4.1 Brown, H. D. (2000).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4th ed.). New York: Longman
  5. ^ Corder, S.P. 1973. 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Middx.
  6. ^ Selinker, L., M. Swain. & G. Dumas. 1975. The interlan- guage hypothesis extended to children [J]. Language Learning 25:139-152.
  7. ^ Krashen, S.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 ond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參考文獻

  • Fasold, R., & Preston, D. (2007). The psycholinguistic unity of inherent variability: Old Occam whips out his razor. In R. Bayley & C. Lucas (Eds.), Sociolinguistic Variation: Theo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pp. 45–69).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Lightbown, P. (1983). Explor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velopmental and instructional sequences in L2 acquisition. In H. Seliger and M. H. Long (Eds.), Classroom Oriented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p. 217–243).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 Rampton, B. (1995). Crossing: Language and Ethnicity Among Adolescents. London: Longman.
  • Lin, G. H. C. (2013) Strategic Application from Perspectives of Psycholinguistics [works.bepress.com],National Formosa University,The 3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 Selinker, L. (1972), Interlanguag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0, 209–241.
  • Selinker, L., & Douglas, D. (1985). Wrestling with 'context' in interlanguage theory. Applied Linguistics, 6, 190–204.
  • Tarone, E. (1979). Interlanguage as chameleon. Language Learning 29(1), 181–191.
  • Tarone, E., & Liu, G.-q. (1995). Situational context, variation and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In G. Cook & B. Seidlhofer (Ed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Learning: A Festschrift for H.G. Widdowson (pp. 107–124).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Tarone, Elaine. Interlanguage. Brown, Keith (编).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Boston: Elsevier: 747–751. 2006. ISBN 978-0-08-044361-4. 
  • Tarone, E. (2009). A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on interaction in SLA, in A. Mackey & C. Polio (Eds.), Multiple Perspectives on Interactio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in honor of Susan M. Gass. (pp. 41–56). New York: Routledge.
  • Tarone, E., Bigelow, M. & Hansen, K. (2009). Literacy and Second Language Orac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延伸閱讀

  • Chambers, J.K. (1995), Sociolinguistic Theory, Oxford, England: Blackwell; p249-251.
  • J. C. Richards, Error Analysis: Perspectiv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ongman Press, 1974, pp. 34-36.
  • Tarone, E. (2001), Interlanguage. In R. Mesthrie (Ed.).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Sociolinguistics. (pp. 475-481) Oxford: Elsevier Science.

中介語, 英語, interlanguage, 是指从母语, 始至习得第二语言, 其间经历的一系列的语言过渡, 阶段, 所產生之, 語言, 換言之, 認為學習者犯的錯不但有可預測性, 更能依能力高低劃出犯錯的不同階段, 這些, 錯誤, 偏誤, 的語言似乎也有自己獨立的體系, 研究這套邏輯, 累積犯錯的模式, 便能幫助第二語言習得的教師預測學生可能會犯的錯誤, 並加以強調, 防範, 另外, 即使是高程度的學習者, 居住在第二語言國家的非母語使用者, native, speaker, 甚至是非母語之外語教師, nnse. 中介語 英語 Interlanguage 是指从母语 L1 始至习得第二语言 L2 止 其间经历的一系列的语言过渡 阶段 裡 所產生之 語言 換言之 中介語認為學習者犯的錯不但有可預測性 更能依能力高低劃出犯錯的不同階段 這些 錯誤 偏誤 的語言似乎也有自己獨立的體系 研究這套邏輯 累積犯錯的模式 便能幫助第二語言習得的教師預測學生可能會犯的錯誤 並加以強調 防範 另外 即使是高程度的學習者 居住在第二語言國家的非母語使用者 Non native speaker NNS 甚至是非母語之外語教師 NNSEFL teacher 都會面對中介語的問題 目录 1 歷史 2 中介語的三種特性 3 中介語的階段 4 石化現象 5 中介語與語言習得 6 註釋 7 參考文獻 8 延伸閱讀歷史 编辑語言學習者偏誤 多數還是歸咎於受到母語的干擾 在1970年代以前 學習者所說出的語言徒被視為 深受母語干擾的第二語言 然而美國語言學家賴瑞 塞林格 Larry Selinker 在1972年的一篇論文 1 中主張 這些 錯誤 偏誤 的語言也有自己獨立的语音 语法和词汇规则体系 塞林格認為支配著中介語的因素有五 2 语際迁移 language transfer 即母語的結構或用法影響了中介語 如中文 打開電燈 與 開窗 皆用動詞 開 但在英文中前者則為turn on 而非open 這就是所謂的負遷移 Negative Transfer 学习的策略 strategies of learning 即學習者採用的認知 cognitive 後設認知 meta cognitive 交際 情意等學習策略 交际策略 strategies of communication 指学习者因其外语知识有限 為有效溝通而采取的迂迴表达法 例如避開生難詞彙或使用固定的句型 训练迁移 transfer of training 教學者的教法 訓練機構的性質 目的語过度泛化 overgeneralizat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 如知道英語中有些動詞加上 ed即可轉換為過去式 便以為所有的動詞加上 ed便都會成為過去式 而忘記有不少例外 中介語的三種特性 编辑英國學者Rod Ellis 曾指出中介語的三種特性 3 渗透性 permeability 任何一階段上 学生语言知识的规则是可以随时修正 呈阶段性向目的语接近 由此而言 所謂 石化 現象 fossilization 並不指完全不能修正 以 凍化 喻之 冰尚可融 差可擬也 4 不稳定性 dynamic 由於学生在第二語言習得过程中不断地输入新知 因此中介語的結構也會不斷改變 系统性 systematicity 中介語具有系统的語言属性 並可透過資料庫的科學方法進行蒐集 分析 中介語的階段 编辑美國教育學者道格拉斯 布朗 H Douglas Brown 曾整理英國語言學家Pit Corder 的理論 5 指出中介語發展的四個階段 4 隨機错误阶段 random error stage 或系統形成前期 pre systematic stage 只有實驗性質 屬隨機試誤 形成階段 emergent stage 以內化了部分語言的結構 但即便被指出錯誤尚無法自行試出對的用法 另有容易退步 backsliding 到前一阶段的特點 系统形成阶段 systematic stage 已能固定地產出第二語言 而且被指出錯誤尚便能自行修正 在Pit Corder 的三階理論中 形成階段 與 系统形成阶段 被化約為一系统阶段 systematic stage 稳定阶段 stabilization stage 或系統形成後期 post systematic stage 與前階段不同處 在即便未被指出錯誤 亦能自我修正 此階段雖趨於穩定 但若穩定太快而未查疏忽之處 可能會形成不良習慣 即石化現象的一種 石化現象 编辑石化現象 fossilization 僵化 可能出現在上述語言發展的任何階段 即錯誤的說 寫方式永久性的存在 難以改變 例如洋涇浜英語或皮钦语 就是集體的誤用語言 加之以久未改正 而形成所謂集體石化 community group fossilization 集體語言僵化 塞林格認為 石化現象的因素與上述支配中介語的因素相同 因此教師及應從該處著手 防止學生語言石化的發生 中介語與語言習得 编辑塞林格1972年發表的論文原本只涉及成人的第二語言習得 不過在一系列研究後 認為也能解释儿童的第二語言習得 6 不過這項結果受到知名語言教育家史蒂芬 克拉申的挑戰 克拉申援引的研究成果表明 儿童在第二语词汇词素习得的准确率方面 並没有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 換言之他認為中介語理論不能涵蓋儿童的第二語言習得 而應以語言的習得 學習假說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 解釋 克拉申主張兒童使用了自然 natural 直覺 intuitive 且近於潛意識 subconscious 的 習得 法 而非成人反覆練習 記憶的 學習 法 故不落於中介語的問題之中 7 註釋 编辑 Selinker L 1972 Interlanguag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0 209 241 侯民吉 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对比分析 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 吉首大学学报第32卷第3期 頁161 Ellis R 1985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頁50 51 4 0 4 1 Brown H D 2000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4th ed New York Longman Corder S P 1973 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Middx Selinker L M Swain amp G Dumas 1975 The interlan guage hypothesis extended to children J Language Learning 25 139 152 Krashen S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 ond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參考文獻 编辑Fasold R amp Preston D 2007 The psycholinguistic unity of inherent variability Old Occam whips out his razor In R Bayley amp C Lucas Eds Sociolinguistic Variation Theo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pp 45 69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ightbown P 1983 Explor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velopmental and instructional sequences in L2 acquisition In H Seliger and M H Long Eds Classroom Oriented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p 217 243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Rampton B 1995 Crossing Language and Ethnicity Among Adolescents London Longman Lin G H C 2013 Strategic Application from Perspectives of Psycholinguistics works bepress com National Formosa University The 3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Selinker L 1972 Interlanguag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0 209 241 Selinker L amp Douglas D 1985 Wrestling with context in interlanguage theory Applied Linguistics 6 190 204 Tarone E 1979 Interlanguage as chameleon Language Learning 29 1 181 191 Tarone E amp Liu G q 1995 Situational context vari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In G Cook amp B Seidlhofer Ed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Learning A Festschrift for H G Widdowson pp 107 124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arone Elaine Interlanguage Brown Keith 编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Boston Elsevier 747 751 2006 ISBN 978 0 08 044361 4 Tarone E 2009 A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on interaction in SLA in A Mackey amp C Polio Eds Multiple Perspectives on Interactio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in honor of Susan M Gass pp 41 56 New York Routledge Tarone E Bigelow M amp Hansen K 2009 Literacy and Second Language Orac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 延伸閱讀 编辑Chambers J K 1995 Sociolinguistic Theory Oxford England Blackwell p249 251 J C Richards Error Analysis Perspectiv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ongman Press 1974 pp 34 36 Tarone E 2001 Interlanguage In R Mesthrie Ed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Sociolinguistics pp 475 481 Oxford Elsevier Science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中介語 amp oldid 7373627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