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一月风暴

一月风暴,又称一月革命,是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造反派展开的针对上海市党政机关的夺权事件,该事件发生于1967年1月,四人帮成员张春桥姚文元等人参与了策划,并获得了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认可和支持[1][2][3][4][5][6]。1967年2月5日,“上海人民公社”正式成立,23日更名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1]。一月风暴引发了中国大陆各省市造反派以成立“革命委员会”为目的的大规模夺权运动工人造反派在全国迅速崛起,进而成为全国大规模武斗的重要导火索[2][3][7][8][9][10]

一月风暴
一月革命
一月风暴后成立的上海市川沙县革命委员会。
日期1967年1月-2月
地點
起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結果夺权成功
  • 二月抗争
  • “上海市抓革命促生产火线指挥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保卫委员会”成立
衝突方

反张春桥势力

  • 红卫兵上海市大专院校革命委员会(1967年1月24日—30日)
    • “一·二八炮打张春桥”(1967年2月28日—30日)
  • 上海市革命造反派大联合委员会(1967年2月2日—)
領導人物

造反派
参与:

支持:

无统一领导

事件名称 编辑

1967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兼华东局宣传部部长、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副组长张春桥在上海接见了火线指挥部及一些系统单位的造反派[6]。当天,各造反派即在上海市委党校开会,提议将造反派联络站命名为“新上海公社”、呼应法国“巴黎公社”,并提议将此次夺权行动命名为“一月革命”、意欲与苏俄十月革命”相呼应,得到张春桥、姚文元等人的一致赞同[6][11]。“一月革命”的称法随后在《红旗》的社论《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夺权斗争》中首次推向全国[6]

1967年1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审定的社论《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权!》,文章中提及[1][3][12]

一场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大联合展开夺权斗争的伟大革命风暴,在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下,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席卷全中国,震动全世界。

历史背景 编辑

1966年5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等人在中国大陆发动了文化大革命。1966年底,上海工总司负责人王洪文等人制造了矛头直接指向上海市委的“安亭事件”、“《解放日报》事件”和“康平路事件”,造成上海党政系统的瘫痪和社会生活极度混乱[1]

196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了毛泽东审定的题为《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元旦社论,提出1967年“将是全国开展阶级斗争的一年”,“将是无产阶级联合其他革命群众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社会上的牛鬼蛇神,开展总进攻的一年”。1967年1月4日,张春桥、姚文元以“中央文革小组调查员”的身份到上海策划夺权[1][13]

事件经过 编辑

夺权开始 编辑

1967年1月4日,《文汇报》被造反派宣布接管[7][14]:585;5日,《解放日报》被宣布夺权[7][14]:593。由几位工人和红卫兵起草了传单《抓革命,促生产,彻底粉碎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新进攻——急告全市人民书》,有12个造反派组织负责人同意签名,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立即签字同意,责成《文汇报》印29万份在全市散发、张贴[3]。5日,在《文汇报》头版头条刊出[3]

1月6日,张春桥姚文元以及工总司等32个全市造反组织,召开“彻底打倒以陈丕显、曹荻秋为首的上海市委大会”,批斗了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陈丕显曹荻秋魏文伯等,全市几百名局级以上干部被揪到会场陪斗[1]。大会发出三项通令:宣布不再承认曹荻秋为上海市市长;勒令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交代所谓“反革命罪行”;要求中共中央彻底改组上海市委。会后,上海市委、市人委所有机构被迫停止办公[15]:116。这次大会被学界认为是一月风暴的起点和标志[16]

1月7日,上海电台与电视台被宣布接管[14]:594。 8日,在张春桥、姚文元指挥下,成立全市生产的实际领导机构“上海市抓革命促生产火线指挥部”。随后又成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保卫委员会”,取代公安司法机构[15]:116。 同日,上海造反派决定起草《紧急通告》,经32个群众组织同意,于9日在《文汇报》上发布。陈丕显等同意发表《紧急通告》[3][17]:283

毛泽东支持 编辑

8日,毛泽东在与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的谈话中,对上海造反派的夺权活动表示支持,他认为“这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这是一场大革命”,“两个报纸夺权,这是全国性的问题。我们要支持他们造反”,“上海革命力量起来,全国就有希望。它不能不影响整个华东,影响全国各省市”[3][5][18]。 在毛泽东指示下,中央文革小组为中共中央、国务院起草了致上海各“革命造反团体”的贺电,并号召全国学习上海“造反派”的经验[1]。 1月9日,《人民日报》转载此前《文汇报》发表的《急告全市人民书》,更名为《告上海全市人民书》,并加《编者按》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1][19][20]

上海《文汇报》一月五日发表的《告上海全市人民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文件。这个文件高举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红旗,吹响了继续向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猛烈反击的号角。这个文件坚决响应毛主席的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号召,提出了当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关键问题。这不仅是上海市的问题,而且是全国性的问题。

11日,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给各上海革命造反团体的贺电发出,贺电说:“《紧急通告》,好得很”、“你们这一系列的革命行动,为全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一切革命群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7][15]:117 该贺电于12日发表于《人民日报》上[7]

16日,《红旗》杂志发表经毛泽东亲自审定的社论《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起来》[8][14]:719[21],说“上海工人阶级……从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手中夺了权”。首次代表中共中央、毛泽东号召夺权[14]:720。此后“夺权”代替了“接管”[14]:724

内斗及联合 编辑

 
1967年2月23日,“上海人民公社”正式更名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

1月19日晚,张春桥接见“火线指挥部”和各系统造反派,指出夺权必须联合[6]。经讨论,造反派将联合机构定名“新上海公社”[14]:729,准备起草的宣言名《一月革命万岁——新上海公社宣言》[14]:730[22]

在这一时期,其它组织曾经先后发动过四次全市性夺权[3],但都被张春桥等人分化、镇压[17]:285

  • 1月15日,上海市红卫兵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上三司”)联合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等造反派组织宣布夺权[3],宣布接管市委和华东局[14]:709,但张春桥不支持[14]:713
  • 1月22日上午,上三司再次宣布夺权[3],宣布自己联合了50个组织,再次接管市委[14]:730
  • 1月24日晚,红卫兵上海市大专院校革命委员会(简称“红革会”)宣布夺权[3],25日红革会收缴了23个机关的印章[14]:737;28日至30日,红革会等开展了“一·二八炮打张春桥”,期间发生武斗[3][17]:285;30日清晨5时,红革会得到“中央文革特急电”,“一·二八炮打”于是结束[17]:286。此后红革会、炮司等被排除于夺权外[14]:784
  • 2月2日,以二兵团为首的上海市革命造反派大联合委员会(简称“大联委”)宣布夺权[3]

2月2日,毛泽东建议上海临时权力机构名称叫“上海公社”[14]:781,张春桥接到王力电话后,即向造反派议将“新上海公社”改建称“上海人民公社”,获得同意[14]:782。2月5日,上海人民公社正式成立[1][14]:800

从公社到革命委员会 编辑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1. 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夺权斗争
  2. 一月革命胜利万岁!──上海人民公社宣言
  3. 关于上海人民公社临时委员会改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决定

《上海人民公社宣言》中宣称:领导最终要由革命群众按照巴黎公社原则选举产生;“三结合”(干部、军队以及群众代表)只是过渡性质的权力机构。

2月6日下午,毛泽东召集周恩来、陈伯达、江青、叶剑英等开会,批评上海夺权[23]:“你们这摊子有错误。所有的省市都叫人民公社,那全国就叫中华人民公社啦,也不要中央、国务院啦?”。党的喉舌《人民日报》多日对《上海人民公社宣言》未置一词[24][23][25],与夺权的黑龙江省形成了鲜明对比[25]。2月12日,张春桥、姚文元返回北京。毛泽东与他们多次谈话,否定了之前自己建议的“公社”名称,表示公社制度中不存在党的位置,“彻底改善无产阶级政权”是反动口号[23][24]。张春桥、姚文元于2月18日返回上海,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2月23日,上海人民公社改名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1][14]:805,领导人员采取“三结合”的方式产生,而非巴黎公社原则的选举制度[23]。张春桥为主任,姚文元、王洪文、徐景贤等为副主任[26]

事件影响 编辑

各地夺权 编辑

 
1967年4月,山西革命造反派大联合夺权誓师大会。

一月风暴爆发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影响,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山西(1月14日起)、陕西(1月16日起)黑龙江(1月31日起)、贵州(1月25日起)、山东(2月3日起)等省纷纷夺权[7][10][27]。中国大陆各省市都开展了以成立“革命委员会”为目的的夺权运动,工人造反派在全国迅速崛起[7]。从此,文化大革命进入了全面夺权的新阶段[7][28]

武斗 编辑

在一月风暴中,部份造反派组织由“红革会”领头,发起了“炮打张春桥”的行动,而不同工人造反组织之间发生了武斗[3]。有学者认为,上海的造反派组织不但没有完成夺权行动,相反却开始攻击“中央文革”成员、并掀起内斗[3]

受一月风暴影响,全国诸多地区均爆发了夺权事件,但造反派内部常因权力斗争而分为两大派,互相对立,酿成“武斗”[2][8][9][10][29][30]。在夺权风暴中,派性斗争激化,武斗逐渐升级,造反派开始冲击军队和兵工厂,向军中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造反、夺取武器,并建立了工人武装,部分地区为维持秩序而施行了“军管”[9][10]

1967年6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六·六通令》,试图纠正“打、砸、抢、抄”之风[31]。但到了1967年夏天,在江青等人的支持下,全国武斗大规模升级[8]

二月抗争 编辑

1967年2月11日、16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碰头会上,叶剑英聂荣臻陈毅徐向前谭震林李先念李富春等元老(合称“三老四帅”)对文革混乱局面强烈不满,批评中央文革小组在军队中鼓动造反、搞乱了军队[9][18][32][33]。期间,叶剑英曾当面质问康生陈伯达、张春桥等人[32][33]

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 上海夺权,改名为上海公社,这样大的问题,涉及国家体制,不经政治局讨论,就擅自改变名称,又是想干什么?...... 我们不看书,不看报,也不懂什么是巴黎公社的原则。请你解释一下,什么是巴黎公社的原则?革命,能没有党的领导吗?能不要军队吗?

2月16日晚,张春桥、王力、姚文元连夜整理好碰头会的记录,在江青、康生的安排下,于17日上午向毛泽东作了汇报[18][33]。18日晚,毛泽东亲自召开政治局会议,严厉指责了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人,并说道[33][34]

中央文革小组执行十一中全会精神。错误是百分之一、二、三,百分之九十七都是正确的。谁反对中央文革,我就坚持反对谁!你们要否定文化大革命,办不到!叶群同志(代表林彪参加会议)你告诉林彪,他的地位也不稳当啊,有人要夺他的权哩,让他做好准备,这次文化大革命失败了,我和他就撤出北京,再上井冈山打游击!你们说江青、陈伯达不行,那就让陈毅来当中央文革组长吧,谭震林当副组长。把陈伯达、江青逮捕、枪毙!让康生去充军!我也下台,你们把王明请回来当主席嘛!把张国焘也请回来,力量还嫌不够的话,干脆请美国、苏联一起来吧。你陈毅要翻延安整风的案,全党不答应!你谭震林也算是老党员,为什么站在资产阶级路线上说话呢?

毛责令谭震林、陈毅、徐向前等停职检查[33]。从2月22日至3月18日,中央接连召开了7次会议,对“三老四帅”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江青、康生、陈伯达等人则将这次斗争定之以“二月逆流”的罪名[9][18][33]。此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停止活动,中央文革小组完全取而代之、成为最高权力机关[9][18][33]

各界评价 编辑

文革期间 编辑

  • 1967年2月3日,《红旗》杂志社论《论无产阶级革命派夺权斗争》:“这个革命的大风暴是从上海开始的。上海的革命群众把它叫做伟大的‘一月革命’。……‘一月革命’的风暴正在席卷全国”。[6]
  • 1969年4月1日,中共九大政治报告:具有革命传统的上海工人阶级,在毛主席和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领导和支持下,挺身而出,同广大革命群众、革命干部联合起来,于一九六七年一月自下而上地夺了旧市委、旧市人委中走资派的权力。毛主席及时地总结了上海一月革命风暴的经验,号召全国:“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起来,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夺权!”接着,毛主席又发出了“人民解放军应该支持左派广大群众”的指示。毛主席继续总结了黑龙江等一些省、市的经验,确定了建立有革命干部的代表、人民解放军的代表和革命群众代表参加的、实行革命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的方针和政策,推动了全国的夺权斗争。[35]

文革结束后 编辑

  • 1988年,金春明认为:“历史是公正而无情的。唯一符合事实的结论只能是:所谓上海‘一月革命’不是革命风暴,而是反革命逆流;不是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而是一小撮坏人操纵利用的‘群众运动’;不是革命的大联合,而是一派包办;不是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的新形式,而是‘四人帮’篡党夺权的一个严重步骤。历史的教训必须吸取,这次反革命逆流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必须彻底肃清。”[17]:287
  • 2001年,何蜀认为:“1967年初的原始历史记录却表明,那时‘夺权’浪潮并非起于上海,而在1967年1月,上海的造反派其实也并未夺得上海市的党政权力,这场所谓的‘一月革命’即使不算子虚乌有,至少也是名不符实。当时,毛泽东不理睬其他省市真正抢先夺得当地党政权力的造反派,却独厚上海那并无领先‘功劳’的工人造反派团体,凭空给他们‘御封’了一个‘一月革命风暴’‘发起人’的‘桂冠’。”[3]
  • 2001年6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中提到:“1967年1月初,在张春桥、姚文元策划下,上海市的造反派组织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领导大权。这场夺权斗争得到充分肯定。1月中下旬,各地掀起由造反派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的“一月革命”风暴。夺权狂潮一经引发便不可收拾,很快发展成“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 全面夺权使派性斗争激化。各造反派组织为争权夺利,拉帮结派,争斗激烈,发生无数的纠纷和冲突,以至酿成残酷的武斗。”[2][36]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简史》认为:“‘文化大革命’发动后,在党的领导层内,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对‘左’倾错误和极左思潮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抵制和抗争始终存在,并不断发展。这种抵制和抗争,或表现为对批判、造反持消极态度,在各自的岗位上坚持工作和生产;或表现为对武斗、破坏持抗议立场,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严厉批评。1967年在老一辈革命家中爆发的二月抗争就是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2][36]
  • 许多研究者指出[25][37][38]《十六条》中规定要像巴黎公社那样实行全面的选举制,“一月风暴”中亦有成立“上海人民公社”的举动。但1967年“一月风暴”后,上海造反派夺权后却从未实行选举制度。毛泽东否定了关于人民普选原则和巴黎公社式的政治制度,而是要成立被称为“革命委员会”的权力机构,它以所谓“三结合”(军代表、革命干部和“造反派”)的形式组成。[25]
  • “上海人民公社”这个喧闹一时的上海新政权名称,在存活了18天之后,默默地变成了“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然而,“上海人民公社”的消失决不仅仅意味着新旧政权名称的变更,也不是毛泽东所说的只是一种毫无实际意义和价值的“形式”。它的消失象征着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革命”理想和目标的退却,也暗含着他对日益难以驾驭的动乱形势的担忧和想尽快控制住局势的渴望。而“革命委员会”的诞生则标志着毛泽东向传统体制回归的开始,更标志着他想通过“文化大革命”来改造中国社会面貌的道路已经步入了死胡同。[39]

相关作品 编辑

  • 1967年1月:天马电影制片厂“造反派”拍摄完成纪录片《一月革命》(5本)[40][41]
  • 1967年:上海话剧团创作、排演了话剧《一月风暴》[41]
  • 1967年6月:《一月风暴》创刊,16 开本,由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一月风暴编辑部编印[42]
  • 1976年:谢晋导演拍摄的《盛大的节日》(因“四人帮”垮台,电影未拍摄完成)[41][43]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一月革命”风暴. 人民网. (原始内容于2012-05-16) (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第七章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原始内容于2020-06-09) (中文).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何蜀. 文革中所谓的“上海一月革命”──毛泽东制造的一个“文革样板”. 当代中国研究. 2001, (2). (原始内容于2022-03-31). 
  4. ^ 胡兴荣. . 人民网. 2005-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中文). 
  5. ^ 5.0 5.1 秦维宪. 30年前上海民间第一案:反张春桥的胡守钧集团. 香港中文大学. 《炎黄春秋》. (原始内容于2021-03-05) (中文). 
  6. ^ 6.0 6.1 6.2 6.3 6.4 6.5 鄭重. .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17-07-15: 336–337 [2020-05-16]. ISBN 978-962-996-69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中文).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 马克思主义文库. 《戚本禹回忆录》. 2016年 [2022-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6) (中文). 
  8. ^ 8.0 8.1 8.2 8.3 启之. . Remembering Publishing, LLC. 2020-02-24 [2020-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中文). 
  9. ^ 9.0 9.1 9.2 9.3 9.4 9.5 . 《二十世纪中国纪事》. [2020-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中文). 
  10. ^ 10.0 10.1 10.2 10.3 白磊. 從奪權到軍管:1967-1968年陝西省武鬥略述 (PDF). 《二十一世紀》. 2006, (52). (原始内容 (PDF)于2022-01-26). 
  11. ^ 第三节 1967年1月至1968年4月纪事.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08-07-04. (原始内容于2021-03-05) (中文). 
  12. ^ . 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 《人民日报》. 196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中文). 
  13. ^ 乔明甫,翟泰丰主编. 中国共产党建设大辞典.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06: 2–3. ISBN 7-220-01279-9. 
  14. ^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14.10 14.11 14.12 14.13 14.14 14.15 14.16 李逊. 革命造反年代:上海文革运动史稿. 香港: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15. ISBN 9780199441686. 
  15. ^ 15.0 15.1 15.2 席宣、金春明. “文化大革命”简史 第2版.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5. ISBN 7-80023-960-8. 
  16. ^ 郑宪臣. 上海“一月风暴”研究综述. 杨先材主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编 (编). 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研究综述.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6: 481. ISBN 7-80023-923-3.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金春明. 上海“一月革命”的前前后后.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 (编).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 25 上 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 党史出版社. 1988.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67年. 人民网. 中共党史出版社. (原始内容于2016-06-29) (中文). 
  19. ^ . Marxist Philosophy. 《红旗》. 1967-01-16 [2020-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4) (中文). 
  20. ^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训练部. 建国以来若干历史事件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训练部. 1981.07: 146. 
  21. ^ 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起来. Marxist Philosophy. 《红旗》. 1967-01-16. (原始内容于2022-03-14) (中文). 
  22. ^ . 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 《解放日报》. 1967-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2) (中文). 
  23. ^ 23.0 23.1 23.2 23.3 李逊:巴黎公社原则在文革中的蜕变_爱思想. www.aisixiang.com. [2023-03-18]. (原始内容于2023-03-18). 
  24. ^ 24.0 24.1 姜义华:毛泽东晚年改革政治体制的构想与实践_爱思想. www.aisixiang.com. [2023-03-18]. (原始内容于2023-03-18). 
  25. ^ 25.0 25.1 25.2 25.3 宋永毅. 从毛泽东的拥护者到他的反对派——“文革”中年青一代觉醒的心路历程的本质与毛泽东的集权思想. 华夏文摘增刊 (中国新闻电脑网络). 2006-02-08, (481) [2023-03-17]. (原始内容于2023-03-17). 
  26. ^ 茅民. . [2020-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5) (中文). 
  27. ^ 刘引泉,曹洪军主编. 创业·曲折·奋进 新中国四十年历程.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1.04: 186. ISBN 7-5034-0419-1. 
  28. ^ 《中共党史问答》编写组. 中共党史问答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8.06: 134–135. ISBN 7-226-00153-5. 
  29. ^ 茅民. 文化大革命的前前后后:《复兴记》主题节选本之五: The Revival of China,Selected Topics 5: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Great Culture Revolution. : 125 (中文). 
  30. ^ 周庆智. 县政治理:权威、资源、秩序. 2014-10-01. ISBN 978-7-5161-4043-7 (中文). 
  31. ^ 党史上的今天(7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07-09-06. (原始内容于2020-07-03) (中文). 
  32. ^ 32.0 32.1 薛庆超. 第一章:老一代革命家奋起“二月抗争”  . 人民网. 《毛泽东“南方决策”》. 2013-10-29. (原始内容于2020-11-02) (中文). 
  33. ^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二月逆流”事件. 凤凰网. 新华网. 2009-08-20. (原始内容于2020-11-02) (中文). 
  34. ^ . 人民网. 2014-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中文). 
  35. ^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网. 1969-04-01. (原始内容于2020-11-02) (中文). 
  36. ^ 36.0 36.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第七章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人民网. 中共党史出版. 2001年6月. (原始内容于2011-07-01) (中文). 
  37. ^ 阎长贵. “上海人民公社”名称使用和废止的内情. 华夏文摘增刊 (中国新闻电脑网络). 2005-11-09, (464) [2023-03-17]. (原始内容于2023-03-17). 
  38. ^ 胡平. 从“文革不是什么”来看“文革是什么”. 华夏文摘增刊 (中国新闻电脑网络). 2018-11-05, (1149) [2023-03-17]. (原始内容于2023-05-13). 
  39. ^ 张志明. “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命委员会研究 (博士论文). 中共中央党校. 1995. 
  40. ^ 大事记.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2002-01-07. (原始内容于2018-07-16). 
  41. ^ 41.0 41.1 41.2 冯冰,等. . 《炎黄春秋》.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中文). 
  42. ^ (PDF). 《记忆》第 116 期. 2014-07-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2-05) (中文). 
  43. ^ . 凤凰网. 凤凰卫视. 2012-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1) (中文). 

延伸阅读 编辑

  • 《陈丕显回忆录———在“一月风暴”的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1月。
  • 徐景贤:《毛泽东与上海“一月夺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风凰周刊》(香港),2007年1月25日。

外部链接 编辑

  •   维基文库中的相關文獻:告上海全市人民书
  •   维基文库中的相關文獻:紧急通告
  •   维基文库中的相關文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给上海市各革命造反团体的贺电

一月风暴, 又称一月革命, 是中国大陆, 文化大革命, 期间上海造反派展开的针对上海市党政机关的夺权事件, 该事件发生于1967年1月, 四人帮成员张春桥, 姚文元等人参与了策划, 并获得了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认可和支持, 1967年2月5日, 上海人民公社, 正式成立, 23日更名为,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 引发了中国大陆各省市造反派以成立, 革命委员会, 为目的的大规模夺权运动, 工人造反派在全国迅速崛起, 进而成为全国大规模武斗的重要导火索, 一月革命后成立的上海市川沙县革命委员会, 日期1967年1月, 2月. 一月风暴 又称一月革命 是中国大陆 文化大革命 期间上海造反派展开的针对上海市党政机关的夺权事件 该事件发生于1967年1月 四人帮成员张春桥 姚文元等人参与了策划 并获得了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认可和支持 1 2 3 4 5 6 1967年2月5日 上海人民公社 正式成立 23日更名为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 1 一月风暴引发了中国大陆各省市造反派以成立 革命委员会 为目的的大规模夺权运动 工人造反派在全国迅速崛起 进而成为全国大规模武斗的重要导火索 2 3 7 8 9 10 一月风暴一月革命一月风暴后成立的上海市川沙县革命委员会 日期1967年1月 2月地點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起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結果夺权成功 二月抗争 上海市抓革命促生产火线指挥部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保卫委员会 成立衝突方上海市人民公社 1967年2月5日 23日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 1967年2月23日 参与 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 上海市红卫兵革命造反总司令部支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共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上海市委员会 上海市人民委员会 中共中央华东局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 反张春桥势力 红卫兵上海市大专院校革命委员会 1967年1月24日 30日 一 二八炮打张春桥 1967年2月28日 30日 上海市革命造反派大联合委员会 1967年2月2日 領導人物造反派参与 王洪文 徐景贤 张春桥 姚文元支持 毛泽东 陈丕显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曹荻秋 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市长 魏文伯 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 无统一领导 目录 1 事件名称 2 历史背景 3 事件经过 3 1 夺权开始 3 2 毛泽东支持 3 3 内斗及联合 3 4 从公社到革命委员会 4 事件影响 4 1 各地夺权 4 2 武斗 4 3 二月抗争 5 各界评价 5 1 文革期间 5 2 文革结束后 6 相关作品 7 参见 8 参考资料 9 延伸阅读 10 外部链接事件名称 编辑1967年1月19日 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兼华东局宣传部部长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副组长张春桥在上海接见了火线指挥部及一些系统单位的造反派 6 当天 各造反派即在上海市委党校开会 提议将造反派联络站命名为 新上海公社 呼应法国 巴黎公社 并提议将此次夺权行动命名为 一月革命 意欲与苏俄 十月革命 相呼应 得到张春桥 姚文元等人的一致赞同 6 11 一月革命 的称法随后在 红旗 的社论 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夺权斗争 中首次推向全国 6 1967年1月22日 人民日报 发表毛泽东审定的社论 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 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权 文章中提及 1 3 12 一场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大联合展开夺权斗争的伟大革命风暴 在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下 正以排山倒海之势 雷霆万钧之力 席卷全中国 震动全世界 历史背景 编辑主条目 上海文革历史 1966年5月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等人在中国大陆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1966年底 上海工总司负责人王洪文等人制造了矛头直接指向上海市委的 安亭事件 解放日报 事件 和 康平路事件 造成上海党政系统的瘫痪和社会生活极度混乱 1 1967年1月1日 人民日报 红旗 杂志发表了毛泽东审定的题为 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的元旦社论 提出1967年 将是全国开展阶级斗争的一年 将是无产阶级联合其他革命群众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社会上的牛鬼蛇神 开展总进攻的一年 1967年1月4日 张春桥 姚文元以 中央文革小组调查员 的身份到上海策划夺权 1 13 事件经过 编辑夺权开始 编辑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告上海全市人民书1967年1月4日 文汇报 被造反派宣布接管 7 14 585 5日 解放日报 被宣布夺权 7 14 593 由几位工人和红卫兵起草了传单 抓革命 促生产 彻底粉碎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新进攻 急告全市人民书 有12个造反派组织负责人同意签名 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立即签字同意 责成 文汇报 印29万份在全市散发 张贴 3 5日 在 文汇报 头版头条刊出 3 1月6日 张春桥 姚文元以及工总司等32个全市造反组织 召开 彻底打倒以陈丕显 曹荻秋为首的上海市委大会 批斗了中共中央华东局 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陈丕显 曹荻秋 魏文伯等 全市几百名局级以上干部被揪到会场陪斗 1 大会发出三项通令 宣布不再承认曹荻秋为上海市市长 勒令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交代所谓 反革命罪行 要求中共中央彻底改组上海市委 会后 上海市委 市人委所有机构被迫停止办公 15 116 这次大会被学界认为是一月风暴的起点和标志 16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紧急通告1月7日 上海电台与电视台被宣布接管 14 594 8日 在张春桥 姚文元指挥下 成立全市生产的实际领导机构 上海市抓革命促生产火线指挥部 随后又成立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保卫委员会 取代公安司法机构 15 116 同日 上海造反派决定起草 紧急通告 经32个群众组织同意 于9日在 文汇报 上发布 陈丕显等同意发表 紧急通告 3 17 283 毛泽东支持 编辑8日 毛泽东在与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的谈话中 对上海造反派的夺权活动表示支持 他认为 这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 这是一场大革命 两个报纸夺权 这是全国性的问题 我们要支持他们造反 上海革命力量起来 全国就有希望 它不能不影响整个华东 影响全国各省市 3 5 18 在毛泽东指示下 中央文革小组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起草了致上海各 革命造反团体 的贺电 并号召全国学习上海 造反派 的经验 1 1月9日 人民日报 转载此前 文汇报 发表的 急告全市人民书 更名为 告上海全市人民书 并加 编者按 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 1 19 20 上海 文汇报 一月五日发表的 告上海全市人民书 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文件 这个文件高举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红旗 吹响了继续向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猛烈反击的号角 这个文件坚决响应毛主席的抓革命 促生产的伟大号召 提出了当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关键问题 这不仅是上海市的问题 而且是全国性的问题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 中央文革小组给上海市各革命造反团体的贺电11日 在毛泽东的指示下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 中央文革小组给各上海革命造反团体的贺电发出 贺电说 紧急通告 好得很 你们这一系列的革命行动 为全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 为一切革命群众 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7 15 117 该贺电于12日发表于 人民日报 上 7 16日 红旗 杂志发表经毛泽东亲自审定的社论 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起来 8 14 719 21 说 上海工人阶级 从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手中夺了权 首次代表中共中央 毛泽东号召夺权 14 720 此后 夺权 代替了 接管 14 724 内斗及联合 编辑 nbsp 1967年2月23日 上海人民公社 正式更名为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 1月19日晚 张春桥接见 火线指挥部 和各系统造反派 指出夺权必须联合 6 经讨论 造反派将联合机构定名 新上海公社 14 729 准备起草的宣言名 一月革命万岁 新上海公社宣言 14 730 22 在这一时期 其它组织曾经先后发动过四次全市性夺权 3 但都被张春桥等人分化 镇压 17 285 1月15日 上海市红卫兵革命造反总司令部 简称 上三司 联合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 简称 工总司 等造反派组织宣布夺权 3 宣布接管市委和华东局 14 709 但张春桥不支持 14 713 1月22日上午 上三司再次宣布夺权 3 宣布自己联合了50个组织 再次接管市委 14 730 1月24日晚 红卫兵上海市大专院校革命委员会 简称 红革会 宣布夺权 3 25日红革会收缴了23个机关的印章 14 737 28日至30日 红革会等开展了 一 二八炮打张春桥 期间发生武斗 3 17 285 30日清晨5时 红革会得到 中央文革特急电 一 二八炮打 于是结束 17 286 此后红革会 炮司等被排除于夺权外 14 784 2月2日 以二兵团为首的上海市革命造反派大联合委员会 简称 大联委 宣布夺权 3 2月2日 毛泽东建议上海临时权力机构名称叫 上海公社 14 781 张春桥接到王力电话后 即向造反派议将 新上海公社 改建称 上海人民公社 获得同意 14 782 2月5日 上海人民公社正式成立 1 14 800 从公社到革命委员会 编辑 参见 革命委员会 文革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夺权斗争 一月革命胜利万岁 上海人民公社宣言 关于上海人民公社临时委员会改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决定 上海人民公社宣言 中宣称 领导最终要由革命群众按照巴黎公社原则选举产生 三结合 干部 军队以及群众代表 只是过渡性质的权力机构 2月6日下午 毛泽东召集周恩来 陈伯达 江青 叶剑英等开会 批评上海夺权 23 你们这摊子有错误 所有的省市都叫人民公社 那全国就叫中华人民公社啦 也不要中央 国务院啦 党的喉舌 人民日报 多日对 上海人民公社宣言 未置一词 24 23 25 与夺权的黑龙江省形成了鲜明对比 25 2月12日 张春桥 姚文元返回北京 毛泽东与他们多次谈话 否定了之前自己建议的 公社 名称 表示公社制度中不存在党的位置 彻底改善无产阶级政权 是反动口号 23 24 张春桥 姚文元于2月18日返回上海 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 2月23日 上海人民公社改名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 1 14 805 领导人员采取 三结合 的方式产生 而非巴黎公社原则的选举制度 23 张春桥为主任 姚文元 王洪文 徐景贤等为副主任 26 事件影响 编辑各地夺权 编辑 nbsp 1967年4月 山西革命造反派大联合夺权誓师大会 一月风暴爆发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影响 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山西 1月14日起 陕西 1月16日起 黑龙江 1月31日起 贵州 1月25日起 山东 2月3日起 等省纷纷夺权 7 10 27 中国大陆各省市都开展了以成立 革命委员会 为目的的夺权运动 工人造反派在全国迅速崛起 7 从此 文化大革命进入了全面夺权的新阶段 7 28 武斗 编辑 在一月风暴中 部份造反派组织由 红革会 领头 发起了 炮打张春桥 的行动 而不同工人造反组织之间发生了武斗 3 有学者认为 上海的造反派组织不但没有完成夺权行动 相反却开始攻击 中央文革 成员 并掀起内斗 3 受一月风暴影响 全国诸多地区均爆发了夺权事件 但造反派内部常因权力斗争而分为两大派 互相对立 酿成 武斗 2 8 9 10 29 30 在夺权风暴中 派性斗争激化 武斗逐渐升级 造反派开始冲击军队和兵工厂 向军中的 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造反 夺取武器 并建立了工人武装 部分地区为维持秩序而施行了 军管 9 10 1967年6月6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和中央文革小组发出 六 六通令 试图纠正 打 砸 抢 抄 之风 31 但到了1967年夏天 在江青等人的支持下 全国武斗大规模升级 8 二月抗争 编辑 主条目 二月抗争1967年2月11日 16日 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碰头会上 叶剑英 聂荣臻 陈毅 徐向前 谭震林 李先念 李富春等元老 合称 三老四帅 对文革混乱局面强烈不满 批评中央文革小组在军队中鼓动造反 搞乱了军队 9 18 32 33 期间 叶剑英曾当面质问康生 陈伯达 张春桥等人 32 33 你们把党搞乱了 把政府搞乱了 把工厂 农村搞乱了 你们还嫌不够 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 这样搞 你们想干什么 上海夺权 改名为上海公社 这样大的问题 涉及国家体制 不经政治局讨论 就擅自改变名称 又是想干什么 我们不看书 不看报 也不懂什么是巴黎公社的原则 请你解释一下 什么是巴黎公社的原则 革命 能没有党的领导吗 能不要军队吗 2月16日晚 张春桥 王力 姚文元连夜整理好碰头会的记录 在江青 康生的安排下 于17日上午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18 33 18日晚 毛泽东亲自召开政治局会议 严厉指责了谭震林 陈毅 叶剑英等人 并说道 33 34 中央文革小组执行十一中全会精神 错误是百分之一 二 三 百分之九十七都是正确的 谁反对中央文革 我就坚持反对谁 你们要否定文化大革命 办不到 叶群同志 代表林彪参加会议 你告诉林彪 他的地位也不稳当啊 有人要夺他的权哩 让他做好准备 这次文化大革命失败了 我和他就撤出北京 再上井冈山打游击 你们说江青 陈伯达不行 那就让陈毅来当中央文革组长吧 谭震林当副组长 把陈伯达 江青逮捕 枪毙 让康生去充军 我也下台 你们把王明请回来当主席嘛 把张国焘也请回来 力量还嫌不够的话 干脆请美国 苏联一起来吧 你陈毅要翻延安整风的案 全党不答应 你谭震林也算是老党员 为什么站在资产阶级路线上说话呢 毛责令谭震林 陈毅 徐向前等停职检查 33 从2月22日至3月18日 中央接连召开了7次会议 对 三老四帅 的 错误 进行了批评 江青 康生 陈伯达等人则将这次斗争定之以 二月逆流 的罪名 9 18 33 此后 中共中央政治局停止活动 中央文革小组完全取而代之 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9 18 33 各界评价 编辑文革期间 编辑 1967年2月3日 红旗 杂志社论 论无产阶级革命派夺权斗争 这个革命的大风暴是从上海开始的 上海的革命群众把它叫做伟大的 一月革命 一月革命 的风暴正在席卷全国 6 1969年4月1日 中共九大政治报告 具有革命传统的上海工人阶级 在毛主席和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领导和支持下 挺身而出 同广大革命群众 革命干部联合起来 于一九六七年一月自下而上地夺了旧市委 旧市人委中走资派的权力 毛主席及时地总结了上海一月革命风暴的经验 号召全国 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起来 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夺权 接着 毛主席又发出了 人民解放军应该支持左派广大群众 的指示 毛主席继续总结了黑龙江等一些省 市的经验 确定了建立有革命干部的代表 人民解放军的代表和革命群众代表参加的 实行革命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的方针和政策 推动了全国的夺权斗争 35 文革结束后 编辑 1988年 金春明认为 历史是公正而无情的 唯一符合事实的结论只能是 所谓上海 一月革命 不是革命风暴 而是反革命逆流 不是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 而是一小撮坏人操纵利用的 群众运动 不是革命的大联合 而是一派包办 不是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的新形式 而是 四人帮 篡党夺权的一个严重步骤 历史的教训必须吸取 这次反革命逆流所造成的恶劣影响 必须彻底肃清 17 287 2001年 何蜀认为 1967年初的原始历史记录却表明 那时 夺权 浪潮并非起于上海 而在1967年1月 上海的造反派其实也并未夺得上海市的党政权力 这场所谓的 一月革命 即使不算子虚乌有 至少也是名不符实 当时 毛泽东不理睬其他省市真正抢先夺得当地党政权力的造反派 却独厚上海那并无领先 功劳 的工人造反派团体 凭空给他们 御封 了一个 一月革命风暴 发起人 的 桂冠 3 2001年6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的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提到 1967年1月初 在张春桥 姚文元策划下 上海市的造反派组织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领导大权 这场夺权斗争得到充分肯定 1月中下旬 各地掀起由造反派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的 一月革命 风暴 夺权狂潮一经引发便不可收拾 很快发展成 打倒一切 的全面内乱 全面夺权使派性斗争激化 各造反派组织为争权夺利 拉帮结派 争斗激烈 发生无数的纠纷和冲突 以至酿成残酷的武斗 2 36 与此同时 中国共产党简史 认为 文化大革命 发动后 在党的领导层内 在广大干部群众中 对 左 倾错误和极左思潮不同程度 不同形式的抵制和抗争始终存在 并不断发展 这种抵制和抗争 或表现为对批判 造反持消极态度 在各自的岗位上坚持工作和生产 或表现为对武斗 破坏持抗议立场 对 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做法提出严厉批评 1967年在老一辈革命家中爆发的二月抗争就是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 2 36 许多研究者指出 25 37 38 十六条 中规定要像巴黎公社那样实行全面的选举制 一月风暴 中亦有成立 上海人民公社 的举动 但1967年 一月风暴 后 上海造反派夺权后却从未实行选举制度 毛泽东否定了关于人民普选原则和巴黎公社式的政治制度 而是要成立被称为 革命委员会 的权力机构 它以所谓 三结合 军代表 革命干部和 造反派 的形式组成 25 上海人民公社 这个喧闹一时的上海新政权名称 在存活了18天之后 默默地变成了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 然而 上海人民公社 的消失决不仅仅意味着新旧政权名称的变更 也不是毛泽东所说的只是一种毫无实际意义和价值的 形式 它的消失象征着毛泽东发动 文化大革命 的 革命 理想和目标的退却 也暗含着他对日益难以驾驭的动乱形势的担忧和想尽快控制住局势的渴望 而 革命委员会 的诞生则标志着毛泽东向传统体制回归的开始 更标志着他想通过 文化大革命 来改造中国社会面貌的道路已经步入了死胡同 39 相关作品 编辑1967年1月 天马电影制片厂 造反派 拍摄完成纪录片 一月革命 5本 40 41 1967年 上海话剧团创作 排演了话剧 一月风暴 41 1967年6月 一月风暴 创刊 16 开本 由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一月风暴编辑部编印 42 1976年 谢晋导演拍摄的 盛大的节日 因 四人帮 垮台 电影未拍摄完成 41 43 参见 编辑康平路事件 二月抗争 革命委员会 武斗 十月革命 巴黎公社参考资料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一月革命 风暴 人民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5 16 中文 2 0 2 1 2 2 2 3 2 4 第七章 十年 文化大革命 的内乱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09 中文 3 00 3 01 3 02 3 03 3 04 3 05 3 06 3 07 3 08 3 09 3 10 3 11 3 12 3 13 3 14 3 15 何蜀 文革中所谓的 上海一月革命 毛泽东制造的一个 文革样板 当代中国研究 2001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31 胡兴荣 第五章 反右和 文革 的狂澜 人民网 2005 07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23 中文 5 0 5 1 秦维宪 30年前上海民间第一案 反张春桥的胡守钧集团 香港中文大学 炎黄春秋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5 中文 6 0 6 1 6 2 6 3 6 4 6 5 鄭重 張春橋 1949及其後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17 07 15 336 337 2020 05 16 ISBN 978 962 996 697 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5 中文 7 0 7 1 7 2 7 3 7 4 7 5 7 6 7 7 第十九章 上海 一月革命 掀起的夺权风暴 马克思主义文库 戚本禹回忆录 2016年 2022 04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06 中文 8 0 8 1 8 2 8 3 启之 记忆 2019年第1卷第2期 Remembering Publishing LLC 2020 02 24 2020 05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5 中文 9 0 9 1 9 2 9 3 9 4 9 5 一月风暴 与 二月逆流 二十世纪中国纪事 2020 05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2 中文 10 0 10 1 10 2 10 3 白磊 從奪權到軍管 1967 1968年陝西省武鬥略述 PDF 二十一世紀 2006 5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2 01 26 第三节 1967年1月至1968年4月纪事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08 07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5 中文 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 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权 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 人民日报 1967 01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2 中文 乔明甫 翟泰丰主编 中国共产党建设大辞典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 06 2 3 ISBN 7 220 01279 9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14 00 14 01 14 02 14 03 14 04 14 05 14 06 14 07 14 08 14 09 14 10 14 11 14 12 14 13 14 14 14 15 14 16 李逊 革命造反年代 上海文革运动史稿 香港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15 ISBN 9780199441686 15 0 15 1 15 2 席宣 金春明 文化大革命 简史 第2版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5 ISBN 7 80023 960 8 郑宪臣 上海 一月风暴 研究综述 杨先材主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编 编 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研究综述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6 481 ISBN 7 80023 923 3 17 0 17 1 17 2 17 3 17 4 金春明 上海 一月革命 的前前后后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 编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 25 上 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 党史出版社 1988 18 0 18 1 18 2 18 3 18 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 1967年 人民网 中共党史出版社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6 29 中文 抓革命 促生产 彻底粉碎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新反扑 告上海全市人民书 Marxist Philosophy 红旗 1967 01 16 2020 05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14 中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训练部 建国以来若干历史事件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训练部 1981 07 146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起来 Marxist Philosophy 红旗 1967 0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14 中文 一月革命胜利万岁 上海人民公社宣言 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 解放日报 1967 02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7 22 中文 23 0 23 1 23 2 23 3 李逊 巴黎公社原则在文革中的蜕变 爱思想 www aisixiang com 2023 03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18 24 0 24 1 姜义华 毛泽东晚年改革政治体制的构想与实践 爱思想 www aisixiang com 2023 03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18 25 0 25 1 25 2 25 3 宋永毅 从毛泽东的拥护者到他的反对派 文革 中年青一代觉醒的心路历程的本质与毛泽东的集权思想 华夏文摘增刊 中国新闻电脑网络 2006 02 08 481 2023 03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17 茅民 复兴记 下册 The revival of China Volume 3 2020 05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15 中文 刘引泉 曹洪军主编 创业 曲折 奋进 新中国四十年历程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1 04 186 ISBN 7 5034 0419 1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中共党史问答 编写组 中共党史问答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8 06 134 135 ISBN 7 226 00153 5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茅民 文化大革命的前前后后 复兴记 主题节选本之五 The Revival of China Selected Topics 5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Great Culture Revolution 125 中文 周庆智 县政治理 权威 资源 秩序 2014 10 01 ISBN 978 7 5161 4043 7 中文 党史上的今天 7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07 09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7 03 中文 32 0 32 1 薛庆超 第一章 老一代革命家奋起 二月抗争 人民网 毛泽东 南方决策 2013 10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2 中文 33 0 33 1 33 2 33 3 33 4 33 5 33 6 二月逆流 事件 凤凰网 新华网 2009 08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2 中文 第八章 苦撑危局 人民网 2014 01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2 中文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网 1969 04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2 中文 36 0 36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第七章 十年 文化大革命 的内乱 人民网 中共党史出版 2001年6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7 01 中文 阎长贵 上海人民公社 名称使用和废止的内情 华夏文摘增刊 中国新闻电脑网络 2005 11 09 464 2023 03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17 胡平 从 文革不是什么 来看 文革是什么 华夏文摘增刊 中国新闻电脑网络 2018 11 05 1149 2023 03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13 张志明 文化大革命 时期革命委员会研究 博士论文 中共中央党校 1995 大事记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2002 01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16 41 0 41 1 41 2 冯冰 等 读者来信摘登 2012年第10期 炎黄春秋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2 中文 附录一 红卫兵运动时期群众刊物目录简编 1966 1970 PDF 记忆 第 116 期 2014 07 15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2 02 05 中文 谢晋曾以王洪文张春桥为原型拍过哪部电影 凤凰网 凤凰卫视 2012 09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3 01 中文 延伸阅读 编辑 陈丕显回忆录 在 一月风暴 的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年1月 徐景贤 毛泽东与上海 一月夺权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风凰周刊 香港 2007年1月25日 外部链接 编辑 nbsp 维基文库中的相關文獻 告上海全市人民书 nbsp 维基文库中的相關文獻 紧急通告 nbsp 维基文库中的相關文獻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 中央文革小组给上海市各革命造反团体的贺电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一月风暴 amp oldid 7976224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