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莉泽·迈特纳

莉泽·迈特纳(德語:Lise Meitner,1878年11月7日—1968年10月27日),奥地利-瑞典原子物理学家。她是发现核裂变的主要贡献者之一。1917年,当她在凯撒·威廉研究所从事放射性研究时,她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1938年,迈特纳和她的外甥,物理学家奥托·弗里施发现了核裂变。她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誉为“德国的居里夫人”。

麗茲·梅特納
Lise Meitner
1906年的迈特纳
出生1878年11月7日[1][2] 1908年受洗[3][4]
 奥匈帝国 维也纳
逝世1968年10月27日(1968歲—10—27)(89歲)
 英国 剑桥
公民权奥地利(1949年前);瑞典(1949年后)
母校维也纳大学
知名于核裂变
奖项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学
机构德皇威廉学会英语Kaiser Wilhelm Society
柏林洪堡大学
博士導師弗朗茨·S·埃克斯纳英语Franz S. Exner
其他指导者路德维希·玻尔兹曼
马克斯·普朗克
博士生阿诺德·弗拉莫斯菲尔德英语Arnold Flammersfeld
王淦昌
尼古劳斯·里尔英语Nikolaus Riehl
其他著名學生马克斯·德尔布吕克
汉斯·赫尔曼英语Hans Hellmann
签名

生平 编辑

学业 编辑

莉泽·迈特纳本名埃莉泽·迈特纳Elise Meitner),1878年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第二區的利奧波德城。她的父亲是一位犹太律师,她在八個孩子中排行第三。如同当时许多高阶层的犹太人,她受到的教育不是犹太传统教育而是基督教新教的教育。由于当时的高等中学不接受女生,迈特纳在一个市民学校(相当于中专)毕业。她毕业后获得法语教师的许可证。此外她通过自学准备高中毕业考试,1901年她在维也纳科学院高中获得高中毕业证书。

同年莉泽·迈特纳开始在维也纳大学学习物理、数学和哲学。她的导师中最重要的有路德维希·玻尔兹曼。从她学业的开始她就开始研究放射性。1906年她成为维也纳的第二位女博士。她的博士论文的题目是《不均匀物质中的热导》。此后她试图在巴黎玛丽亚·居里的实验室获得一个位置但没有成功。此后一年中她在维也纳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

柏林时代 编辑

 
实验室中的莉澤·邁特納和奥托·哈恩

1907年迈特纳赴柏林深造,她的导师中包括马克斯·普朗克。在那里她也第一次遇到了后来与她一起工作了30年的年轻的化学家奥托·哈恩。她以“无薪客席”的身份在哈恩在柏林大学化学研究所的实验室裡工作。这个实验室本来是一个木匠工场。当时在普鲁士妇女还不准接受高等教育,而且不准进入教堂和学生实验室,因此迈特纳只能从后门进入研究所。至到1909年普鲁士才正式允许妇女进入大学。1908年她加入新教教会。

1909年她与哈恩一起发现了放射性衰变时原子核受到的反弹,此后几年里他们还一起发现了一系列放射性同位素,这使她在学术界获得了一定的名声。她结识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玛丽亚·居里。从1912年到1915年她作为普朗克的非正式助手工作。1912年她与哈恩的工作条件也获得了巨大的改善。在新成立的威廉皇帝学会的化学研究所中哈恩得以建立一个自己的放射性研究组,迈特纳继续在那里工作,不过依然无偿。直到1913年她才正式成为化学研究所的成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她加入奥地利东方战场的战地医院做了一名X射线护士。与此同时哈恩则参加了研究毒气的项目。

1917年,当迈特钠在凯撒·威廉研究所从事放射性研究时,她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protactinium-231。镤是1913年被卡西米·法扬斯O.H.格林英语Oswald Helmuth Göhring发现的,镤231是它最长寿的同位素。1918年迈特纳终于获得了她自己的研究组和相应的薪水。1922年她获得了教授的职位,1926年她成为柏林大学实验核物理学特别教授。

流亡 编辑

1933年迈特纳由于她的犹太出身丧失了她的教学许可,但她被允许在皇帝威廉研究所与奥托·哈恩继续他们关于中子的实验。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吞并后迈特纳成为德国公民,因此不能再以研究组长的身份工作。她的生命受到威胁。她经荷兰丹麦逃往瑞典。在瑞典她到1946年在诺贝尔研究所继续她的研究工作,与哈恩她继续有书信往来。1938年哈恩写信给迈特纳说他发现了一个“破裂”的现象。他写道:

是否有可能239破裂成了?我很想知道你的意见。也许你可以算一算后发表什么。

1939年迈特纳和她的外甥奥托·弗里施一起发表了一份题为《中子导致的铀的裂体:一种新的核反应》的文章。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提出了哈恩的“破裂”的理论解释,第一次为核裂变提出了理论基础。

迈特纳和弗里施是在他们在树林里散步的时候想到裂变的主意的。裂变后的原子核的总质量比裂变前的铀核的质量小,这个小小的质量差转换成了能量。迈特纳使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E=mc2的方程计算出每个裂变原子核释放2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由此迈特纳奠定了原子弹原子能的基础。据说迈特纳将他们的结果告诉尼尔斯·玻尔后,玻尔说:“啊,我们真蠢啊。”

1945年后 编辑

作为一个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迈特纳拒绝了美国向她发出的参加曼哈顿计划的多次邀请,战时她一直留在瑞典。

1944年奥托·哈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莉泽·迈特纳落空。她总共48次获诺奖提名(1937年至1965年29次提名诺贝尔物理奖,1924年至1948年19次提名诺贝尔化学奖),但都没有获奖。

1946年迈特纳赴美国客席讲课时被誉为“原子弹之母”和“1946年妇女”。从1947年开始迈特纳瑞典皇家工学院领导核物理学组,在美国的一些大学她持客席教授。

1960年她移居到英國剑桥与她的外甥住在一起。至死她争取和平利用核裂变。1968年逝世于英国剑桥,与奥托·哈恩同年逝世。

成就 编辑

莉泽·迈特纳的成就往往被缩减到发现了核裂变的理论基础。这个发现为数年后发明的原子弹和今天的和平的核能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如同其他许多核物理学的先驱如奥托·哈恩和爱因斯坦,她对核武器的观点是非常批评性的。

此外莉泽·迈特纳扩展了对放射性的本质的认识,大多数她的研究是关于α射线β射线的。她的工作集中在射线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她与奥托·哈恩还发现了许多同位素。

迈特纳对原子核的组成的认识和放射性的能量释放也提供了重要的贡献,她与哈恩一起发表了一系列解释核物理的基础的书。1945年后她越来越开始对原子物理的社会性问题感兴趣,她对核武器和核能的利用提出疑问。

迈特纳的私人生活只是她的工作的一个侧面。她既未结婚也没有儿女,关于情人或爱人也没有任何流传。据哈恩和普朗克报道她工作时非常专心,非常刻苦。她热爱自然,常常在树林里考虑理论问题。除了物理研究外她致力于和平、理智的核能使用和在学术界妇女的平等。她自己说:

我爱物理,我很难想象我的生活中没有物理会怎样。这是一种非常亲密的爱,就好像爱一个对我帮助很多的人一样。我自己往往自责,但作为一个物理学家,我没有愧对良心的地方。

奖励 编辑

到她逝世迈特纳为其工作和生平一共获得了21项学术和公共奖励。1947年她获得维也纳科学荣誉奖,她是奥地利科学院的第一位科学女院士,获得多个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1949年她获得马克斯·普朗克奖章,1955年获得奥托·哈恩化学和物理学奖,1966年恩里科·费米奖。第109号元素以她命名。在德国和奥地利有多所研究所和中学以她命名。

迈特纳共48次得到诺贝尔奖提名,但始终未获奖。

参考资料 编辑

  1. ^ Sime, Ruth Lewin. Lise Meitner: A Life in Physics. California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13.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6: 1 [2017-04-30]. ISBN 0-520-08906-5. (原始内容于2017-05-14). 
  2. ^ . OrlandoLeibovitz.com. [9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1). 
  3. ^ Roqué, Xavier. Meitner, Lise (1878–1968), physicist.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7 October 2009]. 
  4. ^ . atomicarchive.com. 27 October 1968 [9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5). 

延伸閲讀 编辑

  • Frisch, Otto Robert (编). Trends in Atomic Physics: Essays Dedicated to Lise Meitner, Otto Hahn, Max von Laue on the Occasion of their 80th Birthday. New York: Interscience. 1959. 
  • Goldberg, Stanley. With friends like these . ....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July 1996: 55–57 [2019-12-23]. (原始内容于2020-08-05).  Contemporaneous review of Ruth Lewin Sime's biography of Meitner.
  • Haber, Louis. Women pioneers of science.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9, New York. ISBN 9780152992026.
  • Hahn, Otto (1966). A Scientific Autobiography. Preface by Glenn T. Seaborg. Charles Scribner's sons, New York, 1966. English edition (1967): McGibbon & Kee, London.
  • Hahn, Otto (1970). My Life. Preface by Sir James Chadwick. Macdonald, London. American edition (1970): Herder and Herder, New York.
  • Hoffmann, Klaus. Otto Hahn – Achievement and Responsibility.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2001. Bibcode:2002ohar.book.....H. ISBN 978-0-387-95057-0. 
  • Meitner, Lise. Hahn, Dietrich , 编. Erinnerungen an Otto Hahn [Recollections of Otto Hahn]. Stuttgart: S. Hirzel. 2005. ISBN 978-3-7776-1380-2. OCLC 180889711 (德语). 
  • Rhodes, Richard. 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 Simon & Schuster. 1995. ISBN 9781439126226. 
  • Rife, Patricia. Lise Meitner and the Dawn of the Nuclear Age . John Archibald Wheeler (foreword). Birkhäuser. 1999. ISBN 9780817637323. OCLC 38130718. 
  • Sime, Ruth Lewin. Lise Meitner. Byers, Nina; Williams, Gary (编). Out of the Shadows: Contributions of 20th-Century Women to 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2019-12-23]. (原始内容于2016-03-03). 
  • Sime, Ruth Lewin. Lise Meitner: A Life in Physic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6. ISBN 978-0-520-08906-8. OCLC 32893857. 
  • Sime, Ruth Lewin. From Exceptional Prominence to Prominent Exception: Lise Meitner at the Kaiser Wilhelm Institute for Chemistry (PDF). Geschichte der Kaiser-Wilhelm-Gesellschaft im Nationalsozialismus. 2005 [26 November 2015]. (原始内容 (PDF)于2013-10-30). For the first twenty years, hers is an expansive story of a woman who achieves exceptional prominence in physics; after 1933 her story gradually narrows until nothing is left for her as a person of Jewish origin in Germany.  Sime's article is the 24th publication in the series History of the Kaiser Wilhelm Institute under National Socialism.
  • Weston, Tom. Fission. Boston: tom weston media. 2011. ISBN 978-0-9819413-5-6. 
  • Bentzen, S. M. Lise Meitner and Niels Bohr—a historical note. Acta Oncologica. 2000, 39 (8): 1002–1003. PMID 11206992. doi:10.1080/02841860050216016. 
  • Kyle, R. A.; Shampo, M. A. Lise Meitner. 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81, 245 (20): 2021. PMID 7014939. doi:10.1001/jama.245.20.2021. 
  • Frisch, O. R. Distinguished Nuclear Pioneer—1973. Lise Meitner.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1973, 14 (6): 365–371. PMID 4573793. 

外部連結 编辑

莉泽, 迈特纳, 注意, 本页有unihan新版汉字, 這些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 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德語, lise, meitner, 1878年11月7日, 1968年10月27日, 奥地利, 瑞典原子物理学家, 她是发现镤和核裂变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1917年, 当她在凯撒, 威廉研究所从事放射性研究时, 她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镤, 1938年, 迈特纳和她的外甥, 物理学家奥托, 弗里施发现了核裂变, 她被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誉为, 德国的居里夫人, 麗茲, 梅特納lise, meitner190. 注意 本页有Unihan新版汉字 䥑 這些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 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莉泽 迈特纳 德語 Lise Meitner 1878年11月7日 1968年10月27日 奥地利 瑞典原子物理学家 她是发现镤和核裂变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1917年 当她在凯撒 威廉研究所从事放射性研究时 她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镤 1938年 迈特纳和她的外甥 物理学家奥托 弗里施发现了核裂变 她被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誉为 德国的居里夫人 麗茲 梅特納Lise Meitner1906年的迈特纳出生1878年11月7日 1 2 1908年受洗 3 4 奥匈帝国 维也纳逝世1968年10月27日 1968歲 10 27 89歲 英国 剑桥公民权奥地利 1949年前 瑞典 1949年后 母校维也纳大学知名于核裂变奖项利本奖 英语 Lieben Prize 1925 马克斯 普朗克奖章 1949 奥托 哈恩奖 1955 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1955 威廉 埃克斯纳奖章 英语 Wilhelm Exner Medal 1960 恩里科 费米奖 1966 科学生涯研究领域物理学机构德皇威廉学会 英语 Kaiser Wilhelm Society 柏林洪堡大学博士導師弗朗茨 S 埃克斯纳 英语 Franz S Exner 其他指导者路德维希 玻尔兹曼马克斯 普朗克博士生阿诺德 弗拉莫斯菲尔德 英语 Arnold Flammersfeld 王淦昌尼古劳斯 里尔 英语 Nikolaus Riehl 其他著名學生马克斯 德尔布吕克汉斯 赫尔曼 英语 Hans Hellmann 签名 目录 1 生平 1 1 学业 1 2 柏林时代 1 3 流亡 1 4 1945年后 2 成就 3 奖励 4 参考资料 5 延伸閲讀 6 外部連結生平 编辑学业 编辑 莉泽 迈特纳本名埃莉泽 迈特纳 Elise Meitner 1878年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第二區的利奧波德城 她的父亲是一位犹太律师 她在八個孩子中排行第三 如同当时许多高阶层的犹太人 她受到的教育不是犹太传统教育而是基督教新教的教育 由于当时的高等中学不接受女生 迈特纳在一个市民学校 相当于中专 毕业 她毕业后获得法语教师的许可证 此外她通过自学准备高中毕业考试 1901年她在维也纳科学院高中获得高中毕业证书 同年莉泽 迈特纳开始在维也纳大学学习物理 数学和哲学 她的导师中最重要的有路德维希 玻尔兹曼 从她学业的开始她就开始研究放射性 1906年她成为维也纳的第二位女博士 她的博士论文的题目是 不均匀物质中的热导 此后她试图在巴黎玛丽亚 居里的实验室获得一个位置但没有成功 此后一年中她在维也纳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 柏林时代 编辑 nbsp 实验室中的莉澤 邁特納和奥托 哈恩1907年迈特纳赴柏林深造 她的导师中包括马克斯 普朗克 在那里她也第一次遇到了后来与她一起工作了30年的年轻的化学家奥托 哈恩 她以 无薪客席 的身份在哈恩在柏林大学化学研究所的实验室裡工作 这个实验室本来是一个木匠工场 当时在普鲁士妇女还不准接受高等教育 而且不准进入教堂和学生实验室 因此迈特纳只能从后门进入研究所 至到1909年普鲁士才正式允许妇女进入大学 1908年她加入新教教会 1909年她与哈恩一起发现了放射性衰变时原子核受到的反弹 此后几年里他们还一起发现了一系列放射性同位素 这使她在学术界获得了一定的名声 她结识了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和玛丽亚 居里 从1912年到1915年她作为普朗克的非正式助手工作 1912年她与哈恩的工作条件也获得了巨大的改善 在新成立的威廉皇帝学会的化学研究所中哈恩得以建立一个自己的放射性研究组 迈特纳继续在那里工作 不过依然无偿 直到1913年她才正式成为化学研究所的成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她加入奥地利东方战场的战地医院做了一名X射线护士 与此同时哈恩则参加了研究毒气的项目 1917年 当迈特钠在凯撒 威廉研究所从事放射性研究时 她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protactinium 231 镤是1913年被卡西米 法扬斯和O H 格林 英语 Oswald Helmuth Gohring 发现的 镤231是它最长寿的同位素 1918年迈特纳终于获得了她自己的研究组和相应的薪水 1922年她获得了教授的职位 1926年她成为柏林大学实验核物理学特别教授 流亡 编辑 1933年迈特纳由于她的犹太出身丧失了她的教学许可 但她被允许在皇帝威廉研究所与奥托 哈恩继续他们关于中子的实验 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吞并后迈特纳成为德国公民 因此不能再以研究组长的身份工作 她的生命受到威胁 她经荷兰 丹麦逃往瑞典 在瑞典她到1946年在诺贝尔研究所继续她的研究工作 与哈恩她继续有书信往来 1938年哈恩写信给迈特纳说他发现了一个 破裂 的现象 他写道 是否有可能铀239破裂成了钡和锝 我很想知道你的意见 也许你可以算一算后发表什么 1939年迈特纳和她的外甥奥托 弗里施一起发表了一份题为 中子导致的铀的裂体 一种新的核反应 的文章 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提出了哈恩的 破裂 的理论解释 第一次为核裂变提出了理论基础 迈特纳和弗里施是在他们在树林里散步的时候想到裂变的主意的 裂变后的原子核的总质量比裂变前的铀核的质量小 这个小小的质量差转换成了能量 迈特纳使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E mc2的方程计算出每个裂变原子核释放2亿电子伏特的能量 由此迈特纳奠定了原子弹和原子能的基础 据说迈特纳将他们的结果告诉尼尔斯 玻尔后 玻尔说 啊 我们真蠢啊 1945年后 编辑 作为一个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迈特纳拒绝了美国向她发出的参加曼哈顿计划的多次邀请 战时她一直留在瑞典 1944年奥托 哈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莉泽 迈特纳落空 她总共48次获诺奖提名 1937年至1965年29次提名诺贝尔物理奖 1924年至1948年19次提名诺贝尔化学奖 但都没有获奖 1946年迈特纳赴美国客席讲课时被誉为 原子弹之母 和 1946年妇女 从1947年开始迈特纳瑞典皇家工学院领导核物理学组 在美国的一些大学她持客席教授 1960年她移居到英國剑桥与她的外甥住在一起 至死她争取和平利用核裂变 1968年逝世于英国剑桥 与奥托 哈恩同年逝世 成就 编辑莉泽 迈特纳的成就往往被缩减到发现了核裂变的理论基础 这个发现为数年后发明的原子弹和今天的和平的核能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如同其他许多核物理学的先驱如奥托 哈恩和爱因斯坦 她对核武器的观点是非常批评性的 此外莉泽 迈特纳扩展了对放射性的本质的认识 大多数她的研究是关于a射线和b射线的 她的工作集中在射线对不同物质的作用 她与奥托 哈恩还发现了许多同位素 迈特纳对原子核的组成的认识和放射性的能量释放也提供了重要的贡献 她与哈恩一起发表了一系列解释核物理的基础的书 1945年后她越来越开始对原子物理的社会性问题感兴趣 她对核武器和核能的利用提出疑问 迈特纳的私人生活只是她的工作的一个侧面 她既未结婚也没有儿女 关于情人或爱人也没有任何流传 据哈恩和普朗克报道她工作时非常专心 非常刻苦 她热爱自然 常常在树林里考虑理论问题 除了物理研究外她致力于和平 理智的核能使用和在学术界妇女的平等 她自己说 我爱物理 我很难想象我的生活中没有物理会怎样 这是一种非常亲密的爱 就好像爱一个对我帮助很多的人一样 我自己往往自责 但作为一个物理学家 我没有愧对良心的地方 奖励 编辑到她逝世迈特纳为其工作和生平一共获得了21项学术和公共奖励 1947年她获得维也纳科学荣誉奖 她是奥地利科学院的第一位科学女院士 获得多个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1949年她获得马克斯 普朗克奖章 1955年获得奥托 哈恩化学和物理学奖 1966年恩里科 费米奖 第109号元素䥑以她命名 在德国和奥地利有多所研究所和中学以她命名 迈特纳共48次得到诺贝尔奖提名 但始终未获奖 参考资料 编辑 Sime Ruth Lewin Lise Meitner A Life in Physics California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13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6 1 2017 04 30 ISBN 0 520 08906 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5 14 Lise Meitner and Nuclear Fission OrlandoLeibovitz com 9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3 31 Roque Xavier Meitner Lise 1878 1968 physicist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7 October 2009 Lise Meitner Biography atomicarchive com 27 October 1968 9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1 05 延伸閲讀 编辑Frisch Otto Robert 编 Trends in Atomic Physics Essays Dedicated to Lise Meitner Otto Hahn Max von Laue on the Occasion of their 80th Birthday New York Interscience 1959 Goldberg Stanley With friends like thes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July 1996 55 57 2019 12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5 Contemporaneous review of Ruth Lewin Sime s biography of Meitner Haber Louis Women pioneers of science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9 New York ISBN 9780152992026 Hahn Otto 1966 A Scientific Autobiography Preface by Glenn T Seaborg Charles Scribner s sons New York 1966 English edition 1967 McGibbon amp Kee London Hahn Otto 1970 My Life Preface by Sir James Chadwick Macdonald London American edition 1970 Herder and Herder New York Hoffmann Klaus Otto Hahn Achievement and Responsibility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2001 Bibcode 2002ohar book H ISBN 978 0 387 95057 0 Meitner Lise Hahn Dietrich 编 Erinnerungen an Otto Hahn Recollections of Otto Hahn Stuttgart S Hirzel 2005 ISBN 978 3 7776 1380 2 OCLC 180889711 德语 Rhodes Richard 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 Simon amp Schuster 1995 ISBN 9781439126226 Rife Patricia Lise Meitner and the Dawn of the Nuclear Age nbsp John Archibald Wheeler foreword Birkhauser 1999 ISBN 9780817637323 OCLC 38130718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Sime Ruth Lewin Lise Meitner Byers Nina Williams Gary 编 Out of the Shadows Contributions of 20th Century Women to 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2019 12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3 Sime Ruth Lewin Lise Meitner A Life in Physic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6 ISBN 978 0 520 08906 8 OCLC 32893857 Sime Ruth Lewin From Exceptional Prominence to Prominent Exception Lise Meitner at the Kaiser Wilhelm Institute for Chemistry PDF Geschichte der Kaiser Wilhelm Gesellschaft im Nationalsozialismus 2005 26 Nov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3 10 30 For the first twenty years hers is an expansive story of a woman who achieves exceptional prominence in physics after 1933 her story gradually narrows until nothing is left for her as a person of Jewish origin in Germany Sime s article is the 24th publication in the series History of the Kaiser Wilhelm Institute under National Socialism Weston Tom Fission Boston tom weston media 2011 ISBN 978 0 9819413 5 6 Bentzen S M Lise Meitner and Niels Bohr a historical note Acta Oncologica 2000 39 8 1002 1003 PMID 11206992 doi 10 1080 02841860050216016 Kyle R A Shampo M A Lise Meitner 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81 245 20 2021 PMID 7014939 doi 10 1001 jama 245 20 2021 Frisch O R Distinguished Nuclear Pioneer 1973 Lise Meitner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1973 14 6 365 371 PMID 4573793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莉泽 迈特纳Catalogu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f the Lise Meitner papers at the Churchill Archives Centr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ise Meitner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ntributions of 20th Century Women to Physics CW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Wired com February 11 1939 Lise Meitner Our Madame Curi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ise Meitner B Weintraub Chemistry in Israel no 21 May 2006 p 35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莉泽 迈特纳 amp oldid 7835370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