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Bbrother

Bbrother(1982年),本名張碩尹,是台灣的塗鴉藝術家。Bbrother的號稱,取自歐威爾小說《一九八四》中的「老大哥」(Big Brother)。自2005年開始塗鴉,Bbrother充滿政治意識的模板大量出現在台北街頭,內容從反全球化反威權反戰到聲援楊儒門、挺樂生等。並數度為媒體焦點與話題人物。其早期以模板為主,黑白的創作方式,[1]08之後Bbrother轉為以結合傳統藝術手法的多彩水墨塗鴉,並建立個人風格。 2008年Bbrother受邀參與台北雙年展,進入主流藝術圈。2009年,Bbrother前往倫敦大學金匠學院進修學院,同時改名Ting Tong Chang為創作名號,之後以機械裝置為主要創作手法[2]

Bbrother
出生 (1982-09-03) 1982年9月3日41歲)
臺灣台北市
国籍 中華民國
教育程度倫敦大學金匠學院
网站www.tingtongchang.co.uk

上山打游擊 编辑

2005年,於國立政治大學就讀時期,他與四名廣告系同伴成立「上山打游擊組織」,在校園及周遭從事不同形式塗鴉的實驗,奠立他主要以模板創作的表現手法。上山打游擊的塗鴉行動在政大的貓空版引起廣大爭議,政大傳播學院因塗鴉行動,而開了四場「游擊打到了誰?」公開講座。[3]

他的塗鴉不強調表現性,而注重影像與地緣的關係,使影像入侵城市環境變成一種「事件」,一種對空間權力關係的錯置與干擾。他通常把照片或圖片轉成數位檔案,在電腦中修改後轉換為模板,再拿到街頭進行塗鴉。例如「親朋好友系列」(2006)將身邊親友的影像,塗鴉在日常出沒場景的牆面或水泥支柱上,讓極為私密的個人形象和公共場域互相對話。其他如「老照片系列」(2006),就取材台灣名攝影家張照堂、謝春德、劉振祥等人拍攝的老照片,改造為模板後,呈現在社區、廢墟、都會邊緣等場所,探討歷史影像與地方性的問題[4]

Bbrother也是社會運動的活躍份子,曾參與樂生療養院抗爭事件、反全球化、反戰、聲援「白米炸彈客」楊儒門等。他將這些反抗活動的影像,展現在「鬥爭系列」(2006)等創作中,使塗鴉成為「能見度政治」的都會策略媒體。他也使用文化反堵(culture jamming)的手法,將主流媒體與大眾文化的影像,挪用、拼貼、擬諷後,重新呈現在日常空間中,這出現在他的「游擊組織」時期,最近的「奇觀系列」(2008),更將報章雜誌中凶殺案件現場模擬的影像,轉移到都會空間成為社會奇觀的極度外在化[4]

華山事件 编辑

於2006年,文建會控告Bbrother與八名人士進入華山文化園區塗鴉並損毀烏梅酒廠建築,因此與官方發生衝撞,此為「華山塗鴉事件」(2006)。面對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Bbrother發表聲明並發起網路聯署,批評文建會具有兩套標準。[5]包括文化界與藝術界有三百多名學者與藝術家表達聲援。文建會主委邱坤良與Bbrother會見並表達善意,並撤銷告訴。同年,他受邀參加了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的「CO6台灣前衛文件展」,在路邊放置十個假電箱,讓人塗鴉,再將這些電箱搬入美術館展出。他的作品成為測試無政府式的街頭政治與藝術介入,如何與官方機制互動的實驗。事件之後,Bbrother也遭受批評其與體制的妥協。[6]

台北雙年展 编辑

2008年台北雙年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brother為參展藝術家之一,以作品「牆之外」參展,用噴漆、炭筆、模板,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廳繪製一幅長18公尺、高4公尺的大型迷彩壁畫,偽裝創作出類似軍事防禦的牆。在這片類似軍事防禦的牆上,Bbrother將自己過去街頭作品的元素一舉呈現,卻又顯得無法辨識。而原本習慣在街頭與塗鴉不期而遇的觀眾,在美術殿堂裡乍見塗鴉,也有著不知置身何地的恍惚感,透露出作品與場所、觀眾之間的張力。為台灣首名進入美術館的塗鴉客。[7]

街頭行動 编辑

  • 廢墟行動:繼政大上山打游擊之後,上山打游擊成員佔領位於台北市愛國西路上的廢棄台銀宿舍(2006-2007)。以類似佔屋的方式搞「廢墟佔領」,除了嘗試群體生活與創作外,花更多時間的是克服現實環境的問題,整理環境、弄發電機、跟管區斡旋、與遊民建立關係,出入口被封死,再找其它地方鑽進去。「廢墟」曾集結了40幾位不同領域的年輕創作者出沒。在數次被警方與官方驅逐之下,廢墟行動逐漸終結,現台銀宿舍為停車場。[1]
  • 以物易物市集:於廢墟行動解散之後,Bbrother與朋友們在汀州路台鐵舊宿舍辦了第一次「以物易物市集」,但被台鐵員工及警察以「侵佔國家財產」為由被迫中止;之後,他們又在公館行人天橋、師大路小公園等地辦了幾次,以非正式經濟活動的方式试图將佔領行動延伸到城市各角落。[8]

資料來源 编辑

  1. ^ 1.0 1.1 游威. 塗改過的耐吉T恤,比正版賣得更好:Bbrother與塗鴉二三事. 典藏‧今藝術. 2007: 73
  2. ^ 黃莉莉. 從塗鴉客變成藝術家. Vice China. http://www.vice.cn/index.php/Read/taiwanese-graffiti-artist-bbrothers-transformation,網站2013年12月18日更新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年6月4日,
  3. ^ 張世倫 塗鴉人Bbrother的空間佔領行動 2006年 台灣光華雜誌 十月:72
  4. ^ 4.0 4.1 08台北雙年展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8/09/13更新
  5. ^ 聯合晚報社論. http://doveman.pixnet.net/blog/post/2748693-%E9%97%9C%E9%8D%B5%E4%B8%8D%E5%9C%A8%E8%A9%B2%E4%B8%8D%E8%A9%B2%E5%A1%97%E9%B4%8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6/10/16更新
  6. ^ 苦勞網評論[永久失效連結], 2006年10月19日更新
  7. ^ 陳歆怡. 台北雙年展,用藝術包圍城市. 台灣光華雜誌. 2008年. 十月:54
  8. ^ Bbrother. 一起活在牆上. 台灣. 原點出版. 2008: 124

參考文獻 编辑

  • 黃柏堯. 街頭塗鴉的日常生活研究:以台北市西門町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 2006年
  • 黃海鳴, 塗鴉藝術的不同價格與價值-從華山文化園區的塗鴉事件談起, 今藝術, 2006
  • 畢恆達, 郭一勤, 夏瑞媛. 台灣的街頭塗鴉文化,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第七十期, 2008
  • 畢恆達. 塗鴉鬼飛踢, 台北: 遠流出版社. 2011年

著作 编辑

Bbrother. . 台灣. 原點出版. 2008年. ISBN 9868418461

外部連結 编辑

bbrother, 1982年, 本名張碩尹, 是台灣的塗鴉藝術家, 的號稱, 取自歐威爾小說, 一九八四, 中的, 老大哥, brother, 自2005年開始塗鴉, 充滿政治意識的模板大量出現在台北街頭, 內容從反全球化, 反威權, 反戰到聲援楊儒門, 挺樂生等, 並數度為媒體焦點與話題人物, 其早期以模板為主, 黑白的創作方式, 08之後轉為以結合傳統藝術手法的多彩水墨塗鴉, 並建立個人風格, 2008年受邀參與台北雙年展, 進入主流藝術圈, 2009年, 前往倫敦大學金匠學院進修學院, 同時改名ting, . Bbrother 1982年 本名張碩尹 是台灣的塗鴉藝術家 Bbrother的號稱 取自歐威爾小說 一九八四 中的 老大哥 Big Brother 自2005年開始塗鴉 Bbrother充滿政治意識的模板大量出現在台北街頭 內容從反全球化 反威權 反戰到聲援楊儒門 挺樂生等 並數度為媒體焦點與話題人物 其早期以模板為主 黑白的創作方式 1 08之後Bbrother轉為以結合傳統藝術手法的多彩水墨塗鴉 並建立個人風格 2008年Bbrother受邀參與台北雙年展 進入主流藝術圈 2009年 Bbrother前往倫敦大學金匠學院進修學院 同時改名Ting Tong Chang為創作名號 之後以機械裝置為主要創作手法 2 Bbrother出生 1982 09 03 1982年9月3日 41歲 臺灣台北市国籍 中華民國教育程度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网站www wbr tingtongchang wbr co wbr uk 目录 1 上山打游擊 2 華山事件 3 台北雙年展 4 街頭行動 5 資料來源 6 參考文獻 7 著作 8 外部連結上山打游擊 编辑2005年 於國立政治大學就讀時期 他與四名廣告系同伴成立 上山打游擊組織 在校園及周遭從事不同形式塗鴉的實驗 奠立他主要以模板創作的表現手法 上山打游擊的塗鴉行動在政大的貓空版引起廣大爭議 政大傳播學院因塗鴉行動 而開了四場 游擊打到了誰 公開講座 3 他的塗鴉不強調表現性 而注重影像與地緣的關係 使影像入侵城市環境變成一種 事件 一種對空間權力關係的錯置與干擾 他通常把照片或圖片轉成數位檔案 在電腦中修改後轉換為模板 再拿到街頭進行塗鴉 例如 親朋好友系列 2006 將身邊親友的影像 塗鴉在日常出沒場景的牆面或水泥支柱上 讓極為私密的個人形象和公共場域互相對話 其他如 老照片系列 2006 就取材台灣名攝影家張照堂 謝春德 劉振祥等人拍攝的老照片 改造為模板後 呈現在社區 廢墟 都會邊緣等場所 探討歷史影像與地方性的問題 4 Bbrother也是社會運動的活躍份子 曾參與樂生療養院抗爭事件 反全球化 反戰 聲援 白米炸彈客 楊儒門等 他將這些反抗活動的影像 展現在 鬥爭系列 2006 等創作中 使塗鴉成為 能見度政治 的都會策略媒體 他也使用文化反堵 culture jamming 的手法 將主流媒體與大眾文化的影像 挪用 拼貼 擬諷後 重新呈現在日常空間中 這出現在他的 游擊組織 時期 最近的 奇觀系列 2008 更將報章雜誌中凶殺案件現場模擬的影像 轉移到都會空間成為社會奇觀的極度外在化 4 華山事件 编辑於2006年 文建會控告Bbrother與八名人士進入華山文化園區塗鴉並損毀烏梅酒廠建築 因此與官方發生衝撞 此為 華山塗鴉事件 2006 面對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 Bbrother發表聲明並發起網路聯署 批評文建會具有兩套標準 5 包括文化界與藝術界有三百多名學者與藝術家表達聲援 文建會主委邱坤良與Bbrother會見並表達善意 並撤銷告訴 同年 他受邀參加了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的 CO6台灣前衛文件展 在路邊放置十個假電箱 讓人塗鴉 再將這些電箱搬入美術館展出 他的作品成為測試無政府式的街頭政治與藝術介入 如何與官方機制互動的實驗 事件之後 Bbrother也遭受批評其與體制的妥協 6 台北雙年展 编辑2008年台北雙年展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rother為參展藝術家之一 以作品 牆之外 參展 用噴漆 炭筆 模板 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廳繪製一幅長18公尺 高4公尺的大型迷彩壁畫 偽裝創作出類似軍事防禦的牆 在這片類似軍事防禦的牆上 Bbrother將自己過去街頭作品的元素一舉呈現 卻又顯得無法辨識 而原本習慣在街頭與塗鴉不期而遇的觀眾 在美術殿堂裡乍見塗鴉 也有著不知置身何地的恍惚感 透露出作品與場所 觀眾之間的張力 為台灣首名進入美術館的塗鴉客 7 街頭行動 编辑廢墟行動 繼政大上山打游擊之後 上山打游擊成員佔領位於台北市愛國西路上的廢棄台銀宿舍 2006 2007 以類似佔屋的方式搞 廢墟佔領 除了嘗試群體生活與創作外 花更多時間的是克服現實環境的問題 整理環境 弄發電機 跟管區斡旋 與遊民建立關係 出入口被封死 再找其它地方鑽進去 廢墟 曾集結了40幾位不同領域的年輕創作者出沒 在數次被警方與官方驅逐之下 廢墟行動逐漸終結 現台銀宿舍為停車場 1 以物易物市集 於廢墟行動解散之後 Bbrother與朋友們在汀州路台鐵舊宿舍辦了第一次 以物易物市集 但被台鐵員工及警察以 侵佔國家財產 為由被迫中止 之後 他們又在公館行人天橋 師大路小公園等地辦了幾次 以非正式經濟活動的方式试图將佔領行動延伸到城市各角落 8 資料來源 编辑 1 0 1 1 游威 塗改過的耐吉T恤 比正版賣得更好 Bbrother與塗鴉二三事 典藏 今藝術 2007 73 黃莉莉 從塗鴉客變成藝術家 Vice China http www vice cn index php Read taiwanese graffiti artist bbrothers transformation 網站2013年12月18日更新 Archive is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5年6月4日 張世倫 塗鴉人Bbrother的空間佔領行動 2006年 台灣光華雜誌 十月 72 4 0 4 1 08台北雙年展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8 09 13更新 聯合晚報社論 http doveman pixnet net blog post 2748693 E9 97 9C E9 8D B5 E4 B8 8D E5 9C A8 E8 A9 B2 E4 B8 8D E8 A9 B2 E5 A1 97 E9 B4 89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6 10 16更新 苦勞網評論 永久失效連結 2006年10月19日更新 陳歆怡 台北雙年展 用藝術包圍城市 台灣光華雜誌 2008年 十月 54 Bbrother 一起活在牆上 台灣 原點出版 2008 124參考文獻 编辑黃柏堯 街頭塗鴉的日常生活研究 以台北市西門町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 2006年 黃海鳴 塗鴉藝術的不同價格與價值 從華山文化園區的塗鴉事件談起 今藝術 2006 畢恆達 郭一勤 夏瑞媛 台灣的街頭塗鴉文化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第七十期 2008 畢恆達 塗鴉鬼飛踢 台北 遠流出版社 2011年著作 编辑Bbrother 一起活在牆上 台灣 原點出版 2008年 ISBN 9868418461外部連結 编辑Bbrother部落格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rother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Bbrother amp oldid 7898518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