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張照堂

張照堂(英文名:Chang Chao-Tang,1943年11月17日),出生於新北市板橋區,台灣男性攝影家,並從事紀錄片製作與影像教育工作,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得主。2022年獲得第59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張照堂
出生 (1943-11-17) 1943年11月17日79歲)
日治臺灣臺北州海山郡板橋街
職業攝影家藝術家
國籍 中華民國
教育程度台灣大學土木系畢業
創作時期1965年至今
體裁現代攝影、紀實攝影紀錄片實驗電影
主題攝影紀錄片電影、前衛藝術、實驗電影
獎項國家文藝獎
行政院文化獎
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配偶廖淑貞
兒女張世和
張世倫

生平

張照堂於1958年就讀台北市立成功高中時參加攝影社,隨同社團指導老師鄭桑溪學習,四處拍照。1961年進入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就讀,開始吸收現代文學存在主義哲學與超現實主義藝術思潮,並開始以攝影作品表現迷惘、抑鬱的實驗影像作品。1965年,他以22歲之齡與鄭桑溪共同舉辦「現代攝影雙人展」,主題表現形式與影像內容皆歧異於彼時主流的沙龍攝影風格,引發攝影圈爭議與注目。

大學畢業後的張照堂,適逢台灣現代藝術進入跨界聯手的前衛實驗年代。1966年3月,他參與《幼獅文藝》舉行、於台大傅鐘下舉行的「現代詩展」,以洛夫詩作〈石室之死亡〉第一章為主題發表攝影裝置作品,為台灣最早的觀念藝術作品之一。同一時期,在好友暨藝術家黃華成的鼓勵下,他以8mm實驗影片《日記》參與《劇場》季刊於1967年舉辦的實驗短片展,他並以多媒材及現成物(readymade)方式製作《生日快樂》及《未完成》等前衛藝術作品,參與1967年舉行的「不定型」展。

1967年退伍後,張照堂短暫從事廣告工作。1968年,張照堂進入中視新聞擔任攝影記者,在新聞部經理張繼高率領下,參與帶狀節目《新聞集錦》的拍攝製作,試圖將鄉土風情、民間習俗與西方音樂結合。1969年,張照堂參與「現代攝影九人展」。1971年,張照堂與九位攝影家(胡永、張國雄、周棟國、郭英聲、謝震基、葉政良、龍思良、凌明聲、莊靈)共組「V-10視覺藝術群」,以排除傳統與沙龍攝影為宗旨,追求不守舊且現代前衛的攝影表現形式。1974年,張照堂舉辦「攝影告別展」,向年輕時代較為灰色抑鬱且不確定的攝影方向告別,並專注於拍攝《新聞集錦》、《芬芳寶島》等系列節目,與作家黃春明合作的〈大甲媽祖回娘家〉(1974)一片,被認為是台灣紀錄片史早期經典之一。1976年起,張照堂因拍攝中視《六十分鐘》走訪台灣各地,逐漸重拾靜照攝影。1980年,他以《古厝》與《王船祭典》兩部紀錄片,分別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攝影與金鐘獎最佳攝影與剪接獎。離開中視新聞後,他以自由攝影師的身分從事影像工作,並擔任三台聯播紀錄片系列節目《美不勝收》與《映象之旅》的編導攝影工作。張照堂以「高尚土」名義與雷驤、杜可風阮義忠等人合作的《映象之旅》,並以其中的「礦之旅」一集於1982年獲得金鐘獎最佳教育文化節目獎。

1974年,香港導演唐書璇欣賞張照堂風格強烈、冷峻疏離的黑白靜照,邀請張照堂為電影《再見中國》掌鏡;該片描述中國文革時期四位年輕人偷渡到香港的故事,部分場景於台灣搭景秘密拍攝,為影史上首部直接處理文革的華語電影。張照堂參與的電影攝影,尚有:黃華成執導,金炳興主演的前衛短片《實驗002》(1967);曾壯祥執導、改編自李昂小說的電影《殺夫》(1984);邱剛健執導、夏文汐主演的《唐朝綺麗男》(1985);柯一正執導,以臺鐵淡水線停駛為背景,又名為《我們的天空》的《淡水最後列車》(1986);以及人類學者胡台麗執導,拍攝賽夏族祭典的《矮人祭之歌》(1988)。

1987年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高峰時,文化界人士曾經共同連署「台灣新電影宣言」,鼓吹並支持「另一種電影」的發展空間。張照堂除了是此一重要文件的連署者之一,他的實驗紀錄片《王船祭典》與《逆旅與幻象》,亦曾參加同年舉行的「另一種電影觀摩研討會」之「本土獨立製片」單元,堪稱先驅。

1990年代,張照堂亦開始擔任紀錄片節目製作人,先後任職於公共電視台籌備委員會(公視籌委會)及超級電視台(超視),陸續參與並主持《歲月中國》(公視)、《臺灣視角》(公視)、《調查報告》(超視)、《對抗生命》(超視)、《生命告白》(超視,《調查報告》續作,汪其楣陳映真黃春明主持)等紀錄片系列節目。1998年,擔任《世紀的容顏》(公視)企劃暨監製。

1997年起張照堂任教於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並曾擔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媒體中心主任、音像藝術學院院長。他並曾於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與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等地兼任教職,講授紀錄片與攝影創作等相關課程。現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榮譽教授。張照堂並以副主席身分於1998年策劃、創辦了首屆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除了攝影創作、紀錄片拍攝與教育工作外,張照堂另一成就在於其所彙整編輯、促成出版的台灣攝影相關書籍。其中較為重要者,包括1988年出版的兩大冊《影像的追尋:臺灣攝影家寫實風貌》,系統性地介紹、評析鄧南光、林壽鎰、張才等三十餘位前輩攝影家,建立起台灣寫實攝影的歷史系譜。而兩套共13本、分別發行於1989年與1996年的《台灣攝影家群象》系列叢書,則仿效法國Photo Poche攝影書的小開本格式,介紹台灣老中青不同世代的攝影創作者,內容涵蓋鄧南光、鄭桑溪、張照堂、王信、侯聰慧、劉振祥、張才、李鳴鵰、林權助、梁正居、高重黎、吳忠維、周慶輝。這兩套書對於台灣老攝影家與影像新秀的重視與突顯,承先啟後地豐富了台灣攝影史的面貌。

張照堂於1999年獲得文建會第三屆國家文藝獎美術類,他並在2011年獲頒象徵國家最高文化榮譽獎項的第三十屆行政院文化獎,為台灣唯一獲得此兩項殊榮的攝影家。

張照堂代表性的展覽經歷,包括「現代攝影雙人展」(1965)、「現代詩展」(1966)、「不定型展」(1967)、「現代攝影九人展」(1969)、「V-10視覺藝術群《女》展」(1971)、「攝影告別展」(1974)、「恩寵與寬容」(台北、舊金山、香港、紐約,1983)、「逆旅」(台北、東京,1986)、「看見與告別:台灣攝影家九人意象展」(台北、舊金山,1991)、「看見淡水河」(台北、巴黎,1993)、「逆旅‧意象」(巴黎,1994)、「1962‧夏日」(1996)、「躍動的亞洲意象」(東京都寫真美術館,1996)、「Global Conceptualism: Points of Origin, 1950s-1980s」(紐約,1999)、「在與不在」(2009)、「歲月‧一瞥」(東京、首爾,2009)、「歲月‧風景 1959-2005」(2010)、「歲月印樣 1959-1961」(2010),「Fotoseptiembre USA」( 美國、聖安東尼,2011)、「台北雙年展:想像的死而復生」(2012),以及「大新月:六十年代的藝術與激盪──日本、南韓、台灣(Great Crescent: Art and Agitation in the 1960s—Japan, South Korea, and Taiwan)」(香港 Para Site、東京 Mori Art Museum、墨西哥 Museo Universitario Arte Contemporáneo, MUAC,2014-2016)。

2013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歲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為張照堂創作生涯首次大型個展,展出自1959年創作至今的400餘件攝影作品(包括印樣、未經發表的肖像系列、數位相機及手機拍攝的組構影像系列)、8部紀錄片與電視影片;同時以「展中展」重現張照堂在1960年代參與「現代詩畫展」及「不定形展」等深具實驗性的裝置作品。《歲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在《藝術家》雜誌每年固定舉辦的「十大公辦好展覽」裡,經評選為2013年度榜首。2015年,張照堂以「歲月」系列獲頒日本相模原攝影獎(さがみはら写真賞)的「亞洲賞」。2016年張照堂受邀參加墨西哥 FINI(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la Imagen)影像節,並於 Universidad Autónoma del Estado de Hidalgo 大學舉行攝影回顧展。2017年張照堂的實驗錄像作品《王船祭典》受邀在台南蕭壠舉行的「交陪:近未來的神祇與當代藝術」大展裡播放,台北市立美術館並針對其攝影之外的錄像類作品首度出版研究專書《歲月·定格——張照堂》,突顯其在台灣錄像藝術、紀錄片與實驗電影史裡的先驅地位。2018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的「想像式前衛:1960s的電影實驗」單元裡,首度播放了張照堂的《現代詩展/1966》,該片紀錄了台灣戰後第一個裝置藝術展「現代詩展」的現場樣貌,彌足珍貴。

2022年張照堂獲得第59屆金馬獎的終身成就獎,為紀錄片暨實驗電影界首位獲此殊榮的影像工作者。

編排攝影集著作

  • 影像的追尋 : 台灣攝影家寫實風貌 (共兩冊)
  • 台灣攝影家群象(共十三冊)
  • 看見與告別 : 台灣攝影家九人意象
  • 看見淡水河
  • 雲門.快門20
  • 看見原鄉人:台灣客家光影記事
  • 女人.台北
  • 老.台北.人
  • 台灣的24小時
  • 認真的台北人
  • 台灣有影:劉振祥攝影集
  • 家園重見─走過921影像報告
  • 又見V–10/視覺藝術群30年
  • 風城舞影
  • 鄉愁.記憶.鄧南光
  • 狗眼人生:葉清芳攝影集
  • 客家印象─跨世代對話
  • 風景安靜:曾敏雄攝影集
  • Stage:沈昭良攝影集
  • 快門‧開演/Ten Eyes on Stage
  • 凝視‧對望:福爾摩沙之眼
  • 台灣臉書:用心生活
  • 派對走掉
  • 阿兵哥3x1
  • 我在台北放框框:陳尚平的台北街頭影像

個人作品專書出版

  • 生活筆記 1977(景像出版)
  • 生活筆記 1978(言心出版)
  • 生活筆記 1979
  • 搖滾筆記 1979
  • 生活筆記 1980(時報出版
  • 台灣攝影家群象:3 張照堂 1989 (躍昇文化)
  • 揮手的姿勢:看‧不見‧張照堂 2000 (時報出版)
  • Chang Chao-Tang 2008 (韓國Youlhwadang出版社)
  • 張照堂 - 歲月.風景 Moments in Time 1959-2005 2010 (中央大學藝文中心出版)
  • 張照堂 - 歲月印樣 The Invisible Contact 1959-1961 2010 (自主出版)
  • 張照堂 - 歲月照堂 Time: The Images of Chang Chao-Tang, 1959-2013 + 歲月書寫 Time Recollections 2013 (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版)
  •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第十期「張照堂專號」2013(影言社出版)
  •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張照堂專號」特刊 (攝影集《靈魂出竅》) 2014 (影言社出版)
  • 張照堂・歲月潛越 2014(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 歲月・定格——張照堂 2017 (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版)
  • 文。張照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8(影言社出版)

影片作品

  • 現代詩展(1966)
  • 日記(1967)
  • 「新聞集錦」系列(1970-)
  • 刹那間容顔(1976)
  • 「六十分鐘」系列(1978)
  • 王船祭典(1979)
  • 「美不勝收」系列(1981)
  • 「映象之旅」系列(1981-82)
  • 逆旅與幻象(1984)
  • 「舞台的沈思」系列(1987)
  • 「一同走過從前」系列(1988)
  • 「歲月中國」系列(1990)
  • 「台灣視角」系列・監製(1994)
  • 「調查報告」系列・監製(1995-97)
  • 「對抗生命」系列・監製(1996)
  • 「生命告白」系列・監製(1997-98)
  • 患難與啟示(1999)
  • 「世紀的容顏」系列・監製(2000)
  • 「台灣世紀回味」系列・監製(1998-2002)
  • 紀念・陳達(2000)
  • 再見・洪通(2000)
  • 「踊舞踏歌-雲門30」系列・監製(2003)
  • 人在路上(2003)

擔任攝影作品

  • 實驗002(1967,黃華成執導)
  • 再見中國(1973,唐書璇執導)
  • 大甲媽祖回娘家(1975,黃春明執導)
  • 淡水暮色(1975,黃春明執導)
  • 咚咚響的龍船鼓(1975,黃春明執導)
  • 傳統小鎮——美濃(1980,謝佳雄執導)
  • 美濃的油紙傘(1980,余秉中執導)
  • 古厝(1980,余秉中執導)
  • 克麗絲汀(她的電影)(1980,杜可風執導)
  • 殺夫(1984,曾壯祥執導)
  • 唐朝綺麗男(1985,邱剛健執導)
  • 我們的天空/淡水最後列車(1986,柯一正執導)
  • 矮人祭之歌(1988,胡台麗執導)

得獎

  • 1980年 王船祭典獲金鐘獎最佳攝影與剪接獎
  • 1980年 古厝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與最佳紀錄片攝影獎
  • 1982年 映象之旅:礦之旅獲金鐘獎最佳文化節目獎
  • 1999年 獲國家文藝獎
  • 2011年 獲行政院文化獎
  • 2022年 獲第59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經歷

參考資料

  • 第三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張照堂 藝術家素描 (古碧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攝影作家張照堂 (台灣光華雜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沈昭良攝影札記-Chang Chao-Tang(張照堂)攝影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論張照堂與台灣「現代主義」攝影 (郭力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穿涉時間流徙的後紀實之眼——論張照堂由攝影至《王船祭典》的實驗創置 (孫松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在時光沈澱之處徘徊觀伺:側寫張照堂的現代身影 (王聖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關於「光影‧鏡頭之外」,以及張照堂的影像劄記 (王聖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張照堂,他看到了世界的沉淪 (海杰)
  • 張照堂:我的荒謬感一直都在 (傅爾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攝影家張照堂二三事(舒國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載歌載行的美好年代 (阮慶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 Poet in the View 凝靜如詩-張照堂 (明報周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張照堂用鏡頭寫台灣之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第十期「張照堂專號」(20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文化容顏 ─ 美術類:張照堂(2)ISBN 991000000343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揮手的姿勢:看.不見.張照堂 ISBN 957133276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ime: The Images of Chang Chao-Tang, 1959–20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reathing Different Air – An Interview with Chang Chao-Tang 張照堂 (Invisible Photographer As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esley Ma, 2014, 'So, We Performed: Theatre and the Taiwanese Avant-Garde, 1965.' ArtAsiaPacific Magazine, Issue 88, May/Jun 2014.
  • Like an Electric Shock - Chang Chao-Tang's images and films document 50 years of sweeping social changes (Taiwan Revie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抑圧下で生まれた芸術 談・写真家、映像作家 張照堂' "東京人" 2014年8月号 「東京人的台湾散歩」特集 
  • Time after Time: On the Art of Chang Chao-Tang 歲月歷歷:論張照堂的藝術 (港千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超紀實之眼:論張照堂1970年代的另類紀錄片 The Variable Eyes: On Chang Chao-Tang’s Alternative Documentaries in the 1970s (孫松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從直接攝影到「非影像」書寫:以張照堂的影像美學與〈非影像筆記〉為線索 From Direct Photography to “Non-Image” Writing: In Light of Chang Chao-Tang’s Image Aesthetics and “Notes on Non-Image” (王聖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 新哆啦老師的又一天-張照堂部落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張照堂專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紀錄片:凝視的剎那- 張照堂造像(199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日本東京中野「冬青社」藝廊 張照堂 Chang Chao-Tang 「少年心影 Images of Youth(1959-1961)」 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日本新宿 「Place M」藝廊 張照堂 Chang Chao-Tang 「“その前&その後” Before & After」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rom Ordinary Life, Extraordinary Images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張照堂攝影專題介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rt In America 期刊對於「歲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的藝評,由視覺文化研究學者 Mieke Bal 執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國濟南攝影雙年展的張照堂座談紀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MUBI電影資料庫的張照堂影片列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張照堂, 英文名, chang, chao, tang, 1943年11月17日, 出生於新北市板橋區, 台灣男性攝影家, 並從事紀錄片製作與影像教育工作, 國家文藝獎與行政院文化獎得主, 2022年獲得第59屆金馬獎, 終身成就獎, 出生, 1943, 1943年11月17日, 79歲, 日治臺灣臺北州海山郡板橋街職業攝影家藝術家國籍, 中華民國教育程度台灣大學土木系畢業創作時期1965年至今體裁現代攝影, 紀實攝影, 紀錄片, 實驗電影主題攝影, 紀錄片, 電影, 前衛藝術, 實驗電影獎項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 張照堂 英文名 Chang Chao Tang 1943年11月17日 出生於新北市板橋區 台灣男性攝影家 並從事紀錄片製作與影像教育工作 國家文藝獎與行政院文化獎得主 2022年獲得第59屆金馬獎 終身成就獎 張照堂出生 1943 11 17 1943年11月17日 79歲 日治臺灣臺北州海山郡板橋街職業攝影家藝術家國籍 中華民國教育程度台灣大學土木系畢業創作時期1965年至今體裁現代攝影 紀實攝影 紀錄片 實驗電影主題攝影 紀錄片 電影 前衛藝術 實驗電影獎項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金馬獎終身成就獎配偶廖淑貞兒女張世和張世倫 目录 1 生平 2 編排攝影集著作 3 個人作品專書出版 4 影片作品 5 擔任攝影作品 6 得獎 7 經歷 8 參考資料 9 外部链接生平 编辑張照堂於1958年就讀台北市立成功高中時參加攝影社 隨同社團指導老師鄭桑溪學習 四處拍照 1961年進入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就讀 開始吸收現代文學 存在主義哲學與超現實主義藝術思潮 並開始以攝影作品表現迷惘 抑鬱的實驗影像作品 1965年 他以22歲之齡與鄭桑溪共同舉辦 現代攝影雙人展 主題表現形式與影像內容皆歧異於彼時主流的沙龍攝影風格 引發攝影圈爭議與注目 大學畢業後的張照堂 適逢台灣現代藝術進入跨界聯手的前衛實驗年代 1966年3月 他參與 幼獅文藝 舉行 於台大傅鐘下舉行的 現代詩展 以洛夫詩作 石室之死亡 第一章為主題發表攝影裝置作品 為台灣最早的觀念藝術作品之一 同一時期 在好友暨藝術家黃華成的鼓勵下 他以8mm實驗影片 日記 參與 劇場 季刊於1967年舉辦的實驗短片展 他並以多媒材及現成物 readymade 方式製作 生日快樂 及 未完成 等前衛藝術作品 參與1967年舉行的 不定型 展 1967年退伍後 張照堂短暫從事廣告工作 1968年 張照堂進入中視新聞擔任攝影記者 在新聞部經理張繼高率領下 參與帶狀節目 新聞集錦 的拍攝製作 試圖將鄉土風情 民間習俗與西方音樂結合 1969年 張照堂參與 現代攝影九人展 1971年 張照堂與九位攝影家 胡永 張國雄 周棟國 郭英聲 謝震基 葉政良 龍思良 凌明聲 莊靈 共組 V 10視覺藝術群 以排除傳統與沙龍攝影為宗旨 追求不守舊且現代前衛的攝影表現形式 1974年 張照堂舉辦 攝影告別展 向年輕時代較為灰色抑鬱且不確定的攝影方向告別 並專注於拍攝 新聞集錦 芬芳寶島 等系列節目 與作家黃春明合作的 大甲媽祖回娘家 1974 一片 被認為是台灣紀錄片史早期經典之一 1976年起 張照堂因拍攝中視 六十分鐘 走訪台灣各地 逐漸重拾靜照攝影 1980年 他以 古厝 與 王船祭典 兩部紀錄片 分別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攝影與金鐘獎最佳攝影與剪接獎 離開中視新聞後 他以自由攝影師的身分從事影像工作 並擔任三台聯播紀錄片系列節目 美不勝收 與 映象之旅 的編導攝影工作 張照堂以 高尚土 名義與雷驤 杜可風與阮義忠等人合作的 映象之旅 並以其中的 礦之旅 一集於1982年獲得金鐘獎最佳教育文化節目獎 1974年 香港導演唐書璇欣賞張照堂風格強烈 冷峻疏離的黑白靜照 邀請張照堂為電影 再見中國 掌鏡 該片描述中國文革時期四位年輕人偷渡到香港的故事 部分場景於台灣搭景秘密拍攝 為影史上首部直接處理文革的華語電影 張照堂參與的電影攝影 尚有 黃華成執導 金炳興主演的前衛短片 實驗002 1967 曾壯祥執導 改編自李昂小說的電影 殺夫 1984 邱剛健執導 夏文汐主演的 唐朝綺麗男 1985 柯一正執導 以臺鐵淡水線停駛為背景 又名為 我們的天空 的 淡水最後列車 1986 以及人類學者胡台麗執導 拍攝賽夏族祭典的 矮人祭之歌 1988 1987年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高峰時 文化界人士曾經共同連署 台灣新電影宣言 鼓吹並支持 另一種電影 的發展空間 張照堂除了是此一重要文件的連署者之一 他的實驗紀錄片 王船祭典 與 逆旅與幻象 亦曾參加同年舉行的 另一種電影觀摩研討會 之 本土獨立製片 單元 堪稱先驅 1990年代 張照堂亦開始擔任紀錄片節目製作人 先後任職於公共電視台籌備委員會 公視籌委會 及超級電視台 超視 陸續參與並主持 歲月中國 公視 臺灣視角 公視 調查報告 超視 對抗生命 超視 生命告白 超視 調查報告 續作 汪其楣 陳映真 黃春明主持 等紀錄片系列節目 1998年 擔任 世紀的容顏 公視 企劃暨監製 1997年起張照堂任教於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 並曾擔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媒體中心主任 音像藝術學院院長 他並曾於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與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等地兼任教職 講授紀錄片與攝影創作等相關課程 現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榮譽教授 張照堂並以副主席身分於1998年策劃 創辦了首屆的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除了攝影創作 紀錄片拍攝與教育工作外 張照堂另一成就在於其所彙整編輯 促成出版的台灣攝影相關書籍 其中較為重要者 包括1988年出版的兩大冊 影像的追尋 臺灣攝影家寫實風貌 系統性地介紹 評析鄧南光 林壽鎰 張才等三十餘位前輩攝影家 建立起台灣寫實攝影的歷史系譜 而兩套共13本 分別發行於1989年與1996年的 台灣攝影家群象 系列叢書 則仿效法國Photo Poche攝影書的小開本格式 介紹台灣老中青不同世代的攝影創作者 內容涵蓋鄧南光 鄭桑溪 張照堂 王信 侯聰慧 劉振祥 張才 李鳴鵰 林權助 梁正居 高重黎 吳忠維 周慶輝 這兩套書對於台灣老攝影家與影像新秀的重視與突顯 承先啟後地豐富了台灣攝影史的面貌 張照堂於1999年獲得文建會第三屆國家文藝獎美術類 他並在2011年獲頒象徵國家最高文化榮譽獎項的第三十屆行政院文化獎 為台灣唯一獲得此兩項殊榮的攝影家 張照堂代表性的展覽經歷 包括 現代攝影雙人展 1965 現代詩展 1966 不定型展 1967 現代攝影九人展 1969 V 10視覺藝術群 女 展 1971 攝影告別展 1974 恩寵與寬容 台北 舊金山 香港 紐約 1983 逆旅 台北 東京 1986 看見與告別 台灣攝影家九人意象展 台北 舊金山 1991 看見淡水河 台北 巴黎 1993 逆旅 意象 巴黎 1994 1962 夏日 1996 躍動的亞洲意象 東京都寫真美術館 1996 Global Conceptualism Points of Origin 1950s 1980s 紐約 1999 在與不在 2009 歲月 一瞥 東京 首爾 2009 歲月 風景 1959 2005 2010 歲月印樣 1959 1961 2010 Fotoseptiembre USA 美國 聖安東尼 2011 台北雙年展 想像的死而復生 2012 以及 大新月 六十年代的藝術與激盪 日本 南韓 台灣 Great Crescent Art and Agitation in the 1960s Japan South Korea and Taiwan 香港 Para Site 東京 Mori Art Museum 墨西哥 Museo Universitario Arte Contemporaneo MUAC 2014 2016 2013年 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 歲月 照堂 1959 2013影像展 為張照堂創作生涯首次大型個展 展出自1959年創作至今的400餘件攝影作品 包括印樣 未經發表的肖像系列 數位相機及手機拍攝的組構影像系列 8部紀錄片與電視影片 同時以 展中展 重現張照堂在1960年代參與 現代詩畫展 及 不定形展 等深具實驗性的裝置作品 歲月 照堂 1959 2013影像展 在 藝術家 雜誌每年固定舉辦的 十大公辦好展覽 裡 經評選為2013年度榜首 2015年 張照堂以 歲月 系列獲頒日本相模原攝影獎 さがみはら写真賞 的 亞洲賞 2016年張照堂受邀參加墨西哥 FINI 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la Imagen 影像節 並於 Universidad Autonoma del Estado de Hidalgo 大學舉行攝影回顧展 2017年張照堂的實驗錄像作品 王船祭典 受邀在台南蕭壠舉行的 交陪 近未來的神祇與當代藝術 大展裡播放 台北市立美術館並針對其攝影之外的錄像類作品首度出版研究專書 歲月 定格 張照堂 突顯其在台灣錄像藝術 紀錄片與實驗電影史裡的先驅地位 2018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的 想像式前衛 1960s的電影實驗 單元裡 首度播放了張照堂的 現代詩展 1966 該片紀錄了台灣戰後第一個裝置藝術展 現代詩展 的現場樣貌 彌足珍貴 2022年張照堂獲得第59屆金馬獎的終身成就獎 為紀錄片暨實驗電影界首位獲此殊榮的影像工作者 編排攝影集著作 编辑影像的追尋 台灣攝影家寫實風貌 共兩冊 台灣攝影家群象 共十三冊 看見與告別 台灣攝影家九人意象 看見淡水河 雲門 快門20 看見原鄉人 台灣客家光影記事 女人 台北 老 台北 人 台灣的24小時 認真的台北人 台灣有影 劉振祥攝影集 家園重見 走過921影像報告 又見V 10 視覺藝術群30年 風城舞影 鄉愁 記憶 鄧南光 狗眼人生 葉清芳攝影集 客家印象 跨世代對話 風景安靜 曾敏雄攝影集 Stage 沈昭良攝影集 快門 開演 Ten Eyes on Stage 凝視 對望 福爾摩沙之眼 台灣臉書 用心生活 派對走掉 阿兵哥3x1 我在台北放框框 陳尚平的台北街頭影像個人作品專書出版 编辑生活筆記 1977 景像出版 生活筆記 1978 言心出版 生活筆記 1979 搖滾筆記 1979 生活筆記 1980 時報出版 台灣攝影家群象 3 張照堂 1989 躍昇文化 揮手的姿勢 看 不見 張照堂 2000 時報出版 Chang Chao Tang 2008 韓國Youlhwadang出版社 張照堂 歲月 風景 Moments in Time 1959 2005 2010 中央大學藝文中心出版 張照堂 歲月印樣 The Invisible Contact 1959 1961 2010 自主出版 張照堂 歲月照堂 Time The Images of Chang Chao Tang 1959 2013 歲月書寫 Time Recollections 2013 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版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第十期 張照堂專號 2013 影言社出版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張照堂專號 特刊 攝影集 靈魂出竅 2014 影言社出版 張照堂 歲月潛越 2014 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歲月 定格 張照堂 2017 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版 文 張照堂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8 影言社出版 影片作品 编辑現代詩展 1966 日記 1967 新聞集錦 系列 1970 刹那間容顔 1976 六十分鐘 系列 1978 王船祭典 1979 美不勝收 系列 1981 映象之旅 系列 1981 82 逆旅與幻象 1984 舞台的沈思 系列 1987 一同走過從前 系列 1988 歲月中國 系列 1990 台灣視角 系列 監製 1994 調查報告 系列 監製 1995 97 對抗生命 系列 監製 1996 生命告白 系列 監製 1997 98 患難與啟示 1999 世紀的容顏 系列 監製 2000 台灣世紀回味 系列 監製 1998 2002 紀念 陳達 2000 再見 洪通 2000 踊舞踏歌 雲門30 系列 監製 2003 人在路上 2003 擔任攝影作品 编辑實驗002 1967 黃華成執導 再見中國 1973 唐書璇執導 大甲媽祖回娘家 1975 黃春明執導 淡水暮色 1975 黃春明執導 咚咚響的龍船鼓 1975 黃春明執導 傳統小鎮 美濃 1980 謝佳雄執導 美濃的油紙傘 1980 余秉中執導 古厝 1980 余秉中執導 克麗絲汀 她的電影 1980 杜可風執導 殺夫 1984 曾壯祥執導 唐朝綺麗男 1985 邱剛健執導 我們的天空 淡水最後列車 1986 柯一正執導 矮人祭之歌 1988 胡台麗執導 得獎 编辑1980年 王船祭典獲金鐘獎最佳攝影與剪接獎 1980年 古厝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與最佳紀錄片攝影獎 1982年 映象之旅 礦之旅獲金鐘獎最佳文化節目獎 1999年 獲國家文藝獎 2011年 獲行政院文化獎 2022年 獲第59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經歷 编辑台灣中國電視公司 攝影 編導 台灣公共電視台籌備委員會 編導 製作 台灣超級電視台 製作 監製 獨立攝影家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研究所參考資料 编辑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榮譽教師張照堂 第三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張照堂 藝術家素描 古碧玲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行政院文化獎 第30屆得獎人 張照堂 攝影作家張照堂 台灣光華雜誌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沈昭良攝影札記 Chang Chao Tang 張照堂 攝影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論張照堂與台灣 現代主義 攝影 郭力昕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穿涉時間流徙的後紀實之眼 論張照堂由攝影至 王船祭典 的實驗創置 孫松榮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從影像紀實到造型 1970年代張照堂的電視紀錄片 林怡秀 在時光沈澱之處徘徊觀伺 側寫張照堂的現代身影 王聖閎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關於 光影 鏡頭之外 以及張照堂的影像劄記 王聖閎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在光影中的歷史之形 王墨林 操 弄現實成為可 疑 問 的現實 論張照堂攝影 顧錚 張照堂 他看到了世界的沉淪 海杰 張照堂 我的荒謬感一直都在 傅爾得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攝影家張照堂二三事 舒國治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載歌載行的美好年代 阮慶岳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現實 荒謬 張照堂 蕭瓊瑞 A Poet in the View 凝靜如詩 張照堂 明報周刊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視覺化青春讚歌 張照堂 張蒼松 張照堂用鏡頭寫台灣之美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第十期 張照堂專號 2013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張照堂 台灣 台北市立美術館 2013 ISBN 9789860381320 張照堂 歲月印樣 The Invisible Contact 1959 1961 2010 自主出版 文化容顏 美術類 張照堂 2 ISBN 991000000343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揮手的姿勢 看 不見 張照堂 ISBN 9571332763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ime The Images of Chang Chao Tang 1959 2013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reathing Different Air An Interview with Chang Chao Tang 張照堂 Invisible Photographer Asi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esley Ma 2014 So We Performed Theatre and the Taiwanese Avant Garde 1965 ArtAsiaPacific Magazine Issue 88 May Jun 2014 Like an Electric Shock Chang Chao Tang s images and films document 50 years of sweeping social changes Taiwan Review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抑圧下で生まれた芸術 談 写真家 映像作家 張照堂 東京人 2014年8月号 東京人的台湾散歩 特集 Time after Time On the Art of Chang Chao Tang 歲月歷歷 論張照堂的藝術 港千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超紀實之眼 論張照堂1970年代的另類紀錄片 The Variable Eyes On Chang Chao Tang s Alternative Documentaries in the 1970s 孫松榮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從直接攝影到 非影像 書寫 以張照堂的影像美學與 非影像筆記 為線索 From Direct Photography to Non Image Writing In Light of Chang Chao Tang s Image Aesthetics and Notes on Non Image 王聖閎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新哆啦老師的又一天 張照堂部落格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張照堂專號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紀錄片 凝視的剎那 張照堂造像 1999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北市立美術館 歲月 照堂 1959 2013影像展 台北 也趣藝廊 Aki Gallery 銀鹽歲月 張照堂70 80 s攝影原作展 Silver Halide Times Photography Orignal Exhibition by CHANG Chao Tang 日本東京中野 冬青社 藝廊 張照堂 Chang Chao Tang 少年心影 Images of Youth 1959 1961 展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本六本木 Zen Foto Gallery 張照堂 Chang Chao Tang 身体と風景 BODY AND SCENES 1962 1985 展 日本新宿 Place M 藝廊 張照堂 Chang Chao Tang その前 その後 Before amp After 展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5年相模原攝影獎 フォトシティさがみはら 亞洲獎得主張照堂簡介 From Ordinary Life Extraordinary Images 美國 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mes 張照堂攝影專題介紹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t In America 期刊對於 歲月 照堂 1959 2013影像展 的藝評 由視覺文化研究學者 Mieke Bal 執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國濟南攝影雙年展的張照堂座談紀錄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UBI電影資料庫的張照堂影片列表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張照堂 amp oldid 7468876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