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1867年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

1867年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德語:Ausgleich匈牙利語Kiegyezés),簡稱奧匈和解奧匈妥協,是一份在法律上允許匈牙利王国脫離奧地利帝國獨立,使其與奧國共組二元君主國(即奧匈帝國)的歷史文件。

奥匈帝国民船旗
维也纳属下的土地(粉红色)和布达佩斯属下的土地(綠色的)。这是由1867年折衷方案后形成的二元君主制下奥地利-匈牙利的行政区划图。1878年, 帝国新吞并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黃色)则由两国共同管理。
奧地利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加冕為匈牙利国王的加冕礼。摄于布达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伊丽莎白皇后加冕礼英语Coronation of the Hungarian monarch。1867年6月,布达的马蒂亚斯教堂

1867年,奥地利帝国在意大利统一战争普奥战争中接连失利,這導致其在歐洲的国际地位迅速下降。奧地利境内的各個民族也開始向哈布斯堡皇室要求自治,其中輕度的反對者呼籲帝国改为分散的联邦制,用削弱中央集權的方式來降低少數民族的獨立慾望;而激進的反對者則认为应该直接放任少民們獨立,讓奧地利重新加入德國才是最優解。为了避免这些分裂奧地利領土的想法在現實中實現,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主動与匈牙利的軍事貴族們談和,建立起一個新的“奥地利-匈牙利二元帝国”,他邀請匈牙利人也成為統治民族,一同壓制其他民族的獨立運動。

匈牙利的政治领袖在折衷方案谈判其间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恢复匈牙利王国在哈布斯堡帝國中的獨立地位,包括法律上和政治上的,这是在匈牙利革命1848革命后他們所失去的; 二是恢复1848年革命议会通过的改革法案,即基于《12点原則英语12 points of the Hungarian Revolutionaries of 1848》,旨在匈牙利建立起能保障现代公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權利和社会改革的法律[1]。这份方案讓匈牙利王國和奧地利帝國兩者的地位變為平等,奧匈在對外時可以被國際社會視為同一個國家,也均要服從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但對內時卻實行著兩套獨立的國家體制,奧地利和匈牙利擁有完全不同的護照和法律,只有軍隊、貨幣和外交政策是統一的[2]

历史

背景

按照奥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国王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说法,"有三个人决定了这一折衷方案: 戴阿克安德拉什。"[3]

根据折衷方案,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土被重组为一个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所组成的政合国内莱塔尼亚地区(奥地利)和外莱塔尼亚地区(匈牙利)都受各自独立的议会和总理管辖。两国共有单一的国家元首即奥地利帝国的皇帝和匈牙利王国的国王,匈牙利國王由奧皇兼任而且匈牙利國王的權力和干涉行為被限制並交由匈牙利政府管理政務,并在其统治下共享同一个共有外交部、共有国防部和共有财政部。两国的武装部队合并,并以“皇帝-国王”作为最高指挥官。

两个地区的名称来源于莱塔河,既是多瑙河的一条支流,也是传统上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国界;但实际上莱塔河并不完全是两国的分界线:“内”和“外”只是口头习惯上的区分,而不是准确的地理描述。

1526~1848年

中世纪时期,奧地利大公國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而匈牙利王国是帝国以外的一个独立王国。1526年,匈牙利王国被奥斯曼帝国攻陷,奥斯曼帝国占领了王国的一部分领土。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战死于第一次摩哈赤战役,没有留下任何合法继承人。拉约什二世的妹夫,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一世,被残余在布拉迪斯拉发的议会于1526年12月选为国王。[4][5]直到1699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才被驱逐出匈牙利。从1526年到1804年,匈牙利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但她名义上和法律上仍然独立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其他地区。

1804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建立了奥地利帝国,其中包括了所有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 这是一个有着正式总体结构的帝国,取代了之前持续了约300年的復合君主制度。尽管如此,在1848年的革命爆发之前,匈牙利地位与1804年以前别无二致。这是由于匈牙利王国一直被认为是哈布斯堡领地中一个独立的部分(Regnum Independens),而这一状况是由1790年匈牙利王国宪法第10条确立的。匈牙利的国内事务一如以往由其自己的机构(国王和议会)控制。因此,新建立的奥地利帝国机构没有参与匈牙利的政府和议会。而神圣罗马帝国最终解散于1806年。

虽然在大多数西欧国家(如法国和英国),国王的更迭遵循“吾王驾崩,吾王万岁英语The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的原则,但在匈牙利,王位继承人只有在加冕之后才能称王。如果加冕礼没有正确执行,王位将处于“空位期”。甚至在漫长的共主邦联时期,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也必须加冕才能成为匈牙利国王,以便颁布法律或行使他的皇家特权。[6][7][8]根据1222年金玺诏书,所有匈牙利的君主必须于加冕时发誓维护匈牙利的不成文憲法,以保护其封臣的自由和领土的完整。[9]

在1848年的革命爆发以前,匈牙利王国的行政与政治架构仍然是独立于奥地利帝国政府的。匈牙利实际上由位于普雷斯堡(今天的布拉迪斯拉发)的王国议会(Gubernium)和位于维也纳的匈牙利王家总理府所统治。[10]

1849~1866年

1848年匈牙利革命使得马扎尔人几乎独立,只是革命最终被俄罗斯帝国的军事干预所扑灭。哈布斯堡王朝恢复对匈牙利的统治,并实行了军事戒严[11]帝国总理施瓦岑贝格于1848年11月上台推行了一个彻底革新的帝国政策,旨在制定一部中央集权的帝国宪法。1849年3月4日,新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在奥尔米茨签署了这一宪法。由此匈牙利的王国宪法和领土完整均被废除。这部中央集权的三月宪法英语March Constitution of Austria使哈布斯堡帝国进入了新专制主义时期。[12]这部宪法由奥地利皇家议会英语Imperial Diet (Austria)通过,匈牙利没有代表;并且,这部宪法也试图解散匈牙利王国议会英语Diet of Hungary,废除其自12世纪晚期其就掌控的立法权力。[13]新奥地利宪法也违背并试图消弭匈牙利王国宪法。[14]一个军事独裁政权掌控了匈牙利社会每一个方面,匈牙利人的生活受到仔细审查和政府控制。[15]

德语成为官方语言。1849年10月9日发布的一个法令[16]将教育置于国家控制,包括规定课程,尤其着重教授哈布斯堡正统观念的历史学。[17]即使是匈牙利科学院也被奥地利的德意志人控制。[18][19][20]匈牙利人运用消极抵抗的策略,国内反哈布斯堡王朝和反德意志的情绪都很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帝国制定了若干改革,但都未能解决问题。[21][需要解释]

1851年10月,匈牙利王国原先保持的独立关税边界也被废除,使匈牙利成为帝国统一关税系统的一部分。[22][23]

1852年由皇帝任命的奧地利帝國首相巴赫,開始了被稱為「巴赫專制」的鐵腕治國。他認為匈牙利既然在之前已公開反叛,今後不必再有所顧慮,可以放手施壓。奧政府把匈牙利看作一個軍事占領區,另建臨時性行政體系,由維也納直接管轄。於是,大批奧地利和捷克的官僚們湧進,接替了原來匈牙利政府官員們的職位,原有的憲政權力一律停止,實施高壓統治。

1859年奧國在薩奧戰爭的失敗,震動了皇帝弗朗茨·约瑟夫與整個帝國。皇帝自1860年起改弦更張,放棄原有的 專制政策。1860-1861年間,連頒詔令,恢復匈牙利之議會制度。但匈牙利自由分子在费伦茨·戴阿克的領導下,仍堅持1848年憲法之立場,主張匈牙利並非奧地利屬地,皇帝反對此見,乃將議會解散,但仍於1860年的《十月憲章》保障匈牙利人民的部分權利與自由。

1867~1918年

1866年,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被彻底打败。以奥地利为主导的德意志邦联被迫解散,邦联余下的小邦国很快就被吸收进由普鲁士创立的德意志帝國。奥地利还失去了其对意大利地区的宣称及影响力,而这是奥地利首要外交政策利益。

奥地利作为德意志地区领导的大德意志野心破灭,使得奥地利需要重新定义自己,以在面对的19世纪中期汹涌的民族主义时保持团结一致。[24]

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和普奥战争造成了奥地利国家债务高涨,引发帝国内部的金融危机,使得哈布斯堡帝国的在1866年滑向崩溃的边缘。[25]

因此,哈布斯堡皇室被迫与匈牙利人妥协,以挽救他们的帝国和王朝。哈布斯堡王朝和部分匈牙利政治精英在1867年达成了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但绝大多数民众希望获得完全的独立。

匈牙利政治家费伦茨·戴阿克被认为是折衷方案的幕后推手。戴阿克最初支持匈牙利1848年的革命,想带领匈牙利走向独立,但他随后与匈牙利激进民族主义者决裂,从而主张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争取自治。戴阿克认为,虽然匈牙利能够实行彻底的独立,但在1723年国事诏书英语Pragmatic Sanction of 1723的条款下,奥地利与匈牙利在国防和外交事务上的利害是一致的。他还认为,匈牙利将从更富裕、更现代化的奥地利中获益,同时折衷方案将减轻奥地利在匈牙利王冠领地内选择与马扎尔人和斯拉夫人合作而持续不断的压力。[26]帝国总理腓特烈·斐迪南·馮·貝烏斯特英语Friedrich Ferdinand von Beust与匈牙利的领导人迅速谈判并达成了共识。[27]贝乌斯特尤其渴望延续对普鲁士强硬的政策,而迅速与匈牙利人达成共识则是其必要前提条件。[28]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和戴阿克最终达成共识,与1867年5月29日签署了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恢复了匈牙利议会。[29]

折衷方案是由仅一小部分的匈牙利政治精英讨论决定通过的(当时匈牙利人的选举权非常有限:只有8%的人有投票权),因此很大一部分匈牙利人将其看作对匈牙利民族事业和对1848-1849年匈牙利革命战争的一种背叛。折衷方案非常不受欢迎,因此政府不得不诉诸武力来压制持不同政见者。这也在匈牙利社会造成了深刻和持久的分裂。[30]

贝乌斯特计划中对普鲁士的复仇并没有实现。1870年,贝乌斯特希望奥匈帝国在普法战争中支持法国,但被匈牙利总理久洛·安德拉什"极力反对",并成功否定了奥地利干预战争的可能性。[31]

匈牙利问题的解决方案随后被概括为三个部分:政治上,匈牙利继续并将永久地成为在基本宪法下的君主立宪制王国;财政上,实行定期财务结算,确定匈牙利在帝国内承担的共同预算配额,并要经过匈牙利议会批准通过;关税上,实行关税联盟,统一货币,并在两国政府和议会之间达成自愿的,可逆的协定。[32]

条款

根据折衷方案:

  • 匈牙利议会将被重新设立 (这是从12世纪以来立法权力第一次重新回到匈牙利),由此奥地利和匈牙利各自拥有独立的议会。两地也各自拥有自身独立的政府,以及各自的总理。"二元君主制"的政治架构由皇帝-国王,共有的外交部长,国防部长,以及财政部长(只负责海陆军与外交方面的支出)组成。
  • 匈牙利王国的法律及法律系统被恢复;[33]而匈牙利传统上独立的司法系统也重新建立。
  • 奥地利-匈牙利,尽管作为一个共同的政治实体,但没有共同的议会,因此事实上没有领土管辖权和立法权。奥地利与匈牙利的外交和军事事务,是由奥地利帝国议会和匈牙利议会所派出的代表团共同商议决定。两个代表团各有60名代表,而且,代表人数的比率成比例地反映各自议会内政党及议员的比率。代表团的成员没有展开辩论或者提出新的想法的权力,他们只能代表各自的议会的意见。所有决定必须由奥地利和匈牙利议会同时批准,才具有效力。[34]
  • 创建一个共有的联合外交部,负责奥地利-匈牙利共同的外交和对外政策。
  • 没有奥地利-匈牙利公民这一身份:公民只能在奥地利人或匈牙利人中擇一,不能同时拥有两国身份。[35]也没有奥地利-匈牙利护照:不能同时拥有奥地利帝国的护照和匈牙利王国的护照。[36]
  • 创建一个共有的联合财政部,只负责陆军、海军和外交事务的财政支出。该部的负责人是共有财政部长。所有其他财政支出,都由属于奥地利帝国的奥地利财政部和属于匈牙利王国的匈牙利财政部各自负责。奥地利帝国财政部长仅对奥地利帝国首相负责,而匈牙利王国财政部长仅对匈牙利首相负责。
  • 折衷方案中货币和经济方面的条款和关税联盟每十年必须重新谈判一次。
  • 尽管奥地利和匈牙利共享货币,两国拥有各自的财政主权并是各自独立的实体。[37]因此国际商业条约的谈判都是由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独立开展的。[38]
  • 恢复了匈牙利王家国民军英语Royal Hungarian Honvéd,同时创建了帝國皇家陸軍,但两国必须继续资助规模远远大于前两者的共有陆军。一个共有的奥地利-匈牙利联合战争部被创建以领导共有陆军英语Common Army,但它没有权利直接命令后备军和国民军。后备军和国民军分别辖于各自独立的奥地利国防部和匈牙利国防部。奥地利和匈牙利各自的国防部长并不对共有战争部负责;他们只对维也纳和布达佩斯议会及首相负责。[39]
  • 匈牙利承担了一大部分的高耸的奥地利国债。[40]
  • 皇帝(即国王)成为最高的军阀。他持有全奥地利-匈牙利军队的最高结构、组织和管理权。他有权任命的高级官员,有权宣战,也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
  • 他有权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 他有权预先同意内阁理事会希望报告国民议会的每一项条例草案。他有权否决国民议会通过的任何法律。
  • 他有权解散国民议会。
  • 他有权任命和解职内阁成员。

这极大削弱了匈牙利的主权和自治权,甚至比不上1848年的状况。

持续的压力

二元君主制帝国的建立使哈布斯堡王朝确保了其后50年的统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折衷方案偏袒马扎尔人(帝国内第二大民族)的利益,造成帝国内其他民族,如斯洛伐克人罗马尼亚人的极度不满。[41]尽管帝国颁布了一部《国籍法》来保护少数民族权利,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议会在应对这个问题上的态度迥然。

折衷方案在其后的几年里产生的最大问题即是匈牙利王国境内的非马扎尔人——他们同样渴望得到像匈牙利般的民族自治权。与此同时,大多数的匈牙利人觉得他们是被迫接受折衷方案。皇帝需要在佩斯另行加冕礼,必须发誓不损害匈牙利贵族,巨头,和上层阶级的权益。匈牙利人被赋予自治和独立的地位,然而他们仅仅只愿意给匈牙利王国境内的其他少数民族极少的自治权利。

匈牙利王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面临着马扎尔化英语Magyarization的压力。[42]另外,每十年重新举行的一次谈判往往会导致立宪危机。尽管折衷方案希望能够通过一个多民族的帝国系统解决问题,但新系统仍然面临着相同的内部压力。在民族主义盛行的20世纪,二元君主制究竟是缓解,或是加剧了帝国内的民族主义趋势,直至今天也没有确定的说法。

在1913年2月1日交给外交部长贝希托尔德的一封信中,斐迪南大公表示,“民族统一主义将会立刻消失...如果我们给予斯拉夫人舒适、公平和良好的生活”,而不是摧残他们(因为他们已经被马扎尔人摧残了)。[43]

结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10月中旬结束,奥匈帝国的失败导致匈牙利政府的国王卡洛伊四世,即奥匈帝国皇帝卡尔一世决定结束二元君主体制。1867年奥匈折衷方案最终于1918年10月31日终止,而这结束了匈牙利境内菊花革命。奥匈帝国共有机构,例如部长理事会,仍然保留直至1918年11月2日。但是从实际的意义上来说,权力已经从布达佩斯下放到各种新出现的全国性基地。而奥匈帝国的命运将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决定,该会议旨在重新划分中欧政治版图。

引用

  1. ^ Ferenc Szakály. Hungary and Eastern Europe: Research Report Volume 182 of Studia historica Academiae Scientiarum Hungaricae. Akadémiai Kiadó. 1980: 178. ISBN 9789630525954. 
  2. ^ André Gerrits; Dirk Jan Wolffram. Political Democracy and Ethnic Diversity in Modern European Histor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42 [2017-11-30]. ISBN 9780804749763. (原始内容于2020-01-17). 
  3. ^ Kozuchowski, Adam. The Afterlife of Austria-Hungary: The Image of the Habsburg Monarchy in Interwar Europe. Pitt Series in Russian and East Europe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2013), ISBN 9780822979173. p. 83
  4. ^ Robert A. Kann. A History of the Habsburg Empire, 1526-191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0: 611. ISBN 9780520042063. 
  5. ^ Miklós Molnár. A Concise History of Hunga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88. ISBN 9780521667364. 
  6. ^ Yonge, Charlotte. The Crown of St. Stephen. A Book of Golden Deeds Of all Times and all Lands. London, Glasgow and Bombay: Blackie and Son. 1867 [2008-08-21]. (原始内容于2020-08-04). 
  7. ^ Nemes, Paul. . 2000-01-10 [2008-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1). 
  8. ^ An account of this service, written by Count Miklos Banffy, a witness, may be read at The Last Habsburg Coronation: Budapest, 19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Theodore's Royalty and Monarchy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András A. Gergely; Gábor Máthé. The Hungarian state: thousand years in Europe : [1000-2000]. Korona. 2000: 66. ISBN 9789639191792. 
  10. ^ Balázs, Éva H. Hungary and the Habsburgs, 1765–1800: An Experiment in Enlightened Absolutism. p. 320.
  11. ^ Hunt, Lynn. The Making of the West, Volume C, pp. 683–684
  12. ^ Walther Killy. Schmidt - Theyer, Volume 9 of Dictionary of German biography. Walter de Gruyter. 2005: 237 [2017-11-30]. ISBN 9783110966299. (原始内容于2020-11-21). 
  13. ^ Július Bartl. Slovak History: Chronology & Lexicon, G - Reference, Information and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s Series. Bolchazy-Carducci Publishers. 2002: 222 [2017-11-30]. ISBN 9780865164444. (原始内容于2020-11-21). 
  14. ^ Hungarian statesmen of destiny, 1860-1960, Volume 58 of Atlantic studies on society in change, Volume 262 of East European monographs. Social Sciences Monograph. 1989: 23 [2017-11-30]. ISBN 9780880331593. (原始内容于2020-11-21). 
  15. ^ Csohány János: Leo Thun egyházpolitikáj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Egyháztörténeti Szemle. 11/2. 2010.
  16. ^ Grundsätze für die provisorische Organisation des Unterrichtswesens in dem Kronlande Ungarn
  17. ^ Az Entwurf hatása a történelemtanításra.http://janus.ttk.pte.hu/tamop/tananyagok/tort_tan_valt/az_entwurf_hatsa_a_trtnelemtantsra.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 ^ Bolvári-Takács Gábor: Teleki József, Sárospatak és az Akadémia. http://www.zemplenimuzsa.hu/05_2/btg.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 ^ Vekerdi László: Egy könyvtár otthonai, eredményei és gondjai. http://tmt.omikk.bme.hu/show_news.html?id=3135&issue_id=39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 ^ Vasárnapi Újság. 1858.XII.19. http://epa.oszk.hu/00000/00030/00251/pdf/VU-1858_05_51_12_19.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 ^ Sowards, Steven W, Nationalism in Hungary, 1848–1867. Twenty Five Lectures on Modern Balkan History, 23 April 2004 [19 March 2009], (原始内容于2008-12-02) .
  22. ^ Július Bartl. Slovak History: Chronology & Lexicon. Bolchazy-Carducci Publishers. 2002: 102. ISBN 9780865164444. 
  23. ^ Andreas Komlosy. Imperial Cohesion, Nation-Building,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the Habsburg Monarchy, 1804-1918. Stefan Berger, Alexei Miller (编). Nationalizing Empires. Historical studies in Eastern Europe and Eurasia 3.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 2015: 398. ISBN 9789633860168. 
  24. ^ Seton-Watson, R. W. "The Austro-Hungarian Ausgleich of 1867." The 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Review 19.53/54 (1939): 123–40.
  25. ^ Good, David F. The Economic Rise of the Habsburg Empire, 1750-1914. 1984. p.82.
  26. ^ Tihany, Leslie C. The Austro-Hungarian Compromise, 1867-1918: A Half Century of Diagnosis; Fifty Years of Post-Mortem. Central European History. 1969, 2 (2): 114–38. doi:10.1017/s0008938900000169. 
  27. ^ Albertini, Luigi, The Origins of the War of 1914, Volume 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1952 
  28. ^ "Impatient to take his revenge on Bismarck for Sadowa, he persuaded Franz Joseph to accept the Magyar demands that he had until then rejected. [...] Beust deluded himself that he could rebuild both the German Federation and the Holy Roman Empire and negotiated the Ausgleich as a necessary preliminary for the revanche on Prussia. [...] As a compromise with Hungary for the purposes of revenge on Prussia, the Ausgleich could not be otherwise than a surrender to the Magyar oligarchy." Albertini, Luigi, The Origins of the War of 1914, Volume 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1952 
  29. ^ Lackey, Scott. The Rebirth of the Habsburg Army: Friedrich Beck and the Rise of the General Staff. ABC-CLIO. 1995-10-30: 22 [28 May 2012]. ISBN 9780313031311. (原始内容于2020-08-04). 
  30. ^ Cieger András. Kormány a mérlegen - a múlt századb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匈牙利文)
  31. ^ Albertini, Luigi, The Origins of the War of 1914 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1952 
  32. ^ Austria-Hungary article of th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911
  33. ^ Sabino Cassese; Armin von Bogdandy; Peter Huber. The Max Planck Handbooks in European Public Law: Volume I: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294. ISBN 9780191039829. 
  34. ^ István Bibó. The Art of Peacemaking: Political Essays by István Bibó.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5: 208. ISBN 9780300210262. 
  35. ^ Eric Roman. Austria-Hungary & the Successor States: A Reference Guide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Present European nations Facts on File library of world history. Infobase Publishing. 2003: 401 [2017-11-30]. ISBN 9780816074693. (原始内容于2020-08-04). 
  36. ^ Szávai, Ferenc Tibor. Könyvszemle (Book review): Kozári Monika: A dualista rendszer (1867–1918): Modern magyar politikai rendszerek. Magyar Tudomány. [20 July 2012]. (原始内容于2013-07-28) (匈牙利语). 
  37. ^ Flandreau, Marc. European Review of Economic History 1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pril 2006: 3–33 [2017-11-30]. ASIN B00440PZZC. 1361-4916. (原始内容于2013-11-15). 
  38. ^ "Austria-Hungary" in th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1th ed. 1911.
  39. ^ See: Eric Roman (2003)
  40. ^ évi XV. Törvénycikk az államadósságok után a magyar korona országai által vállalandó évi járulékról.. [2017-11-30]. (原始内容于2007-11-16). 
  41. ^ Cornwall, Mark. Last Years of Austria-Hungary: A Multi-National Experiment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Europe, 2nd ed. Exeter: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2002.
  42. ^ Seton-Watson, R. W. Transylvania since 1867. The Slavonic Review. 1925, 4 (10): 101–23. 
  43. ^ Valiani, Leo, The End of Austria-Hungary, Alfred A. Knopf, New York (1973) pp. 9-10 [translation of: La Dissoluzione dell'Austria-Ungheria, Casa Editrice Il Saggiatore, Milano (1966) pp. 19-20]

參考資料

  • Cornwall, Mark, Last Years Of Austria-Hungary: A Multi-National Experiment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Europe 2nd,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2002 .
  • Seton-Watson, R. W., The Austro-Hungarian Ausgleich of 1867, The 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Review (19.53/54), 1939, (19.53/54): 123–40, JSTOR 4203588 .
  • Seton-Watson, R. W., Transylvania since 1867, The Slavonic Review (4.10), 1925, (4.10): 101–23, JSTOR 4201928 .
  • Taylor, A. J. P., The Habsburg Monarchy, 1815 – 1918: A history of the Austrian Empire and Austria-Hungary., New York: Macmillan, 1952 .
  • Tihany, Leslie C., The Austro-Hungarian Compromise, 1867–1918: A Half Century of Diagnosis; Fifty Years of Post-Mortem, Central European History (2.2), 1969, (2.2): 114–38, JSTOR 4545523, doi:10.1017/s0008938900000169 .
  • Sowards, Steven W., Nationalism in Hungary, 1848–1867. Twenty Five Lectures on Modern Balkan History,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23 April 2004 [19 March 2009], (原始内容于2008-12-02) .

外部連結

1867年奥地利, 匈牙利折衷方案, 德語, ausgleich, 匈牙利語, kiegyezés, 簡稱奧匈和解或奧匈妥協, 是一份在法律上允許匈牙利王国脫離奧地利帝國獨立, 使其與奧國共組二元君主國, 即奧匈帝國, 的歷史文件, 奥匈帝国民船旗, 维也纳属下的土地, 粉红色, 和布达佩斯属下的土地, 綠色的, 这是由1867年折衷方案后形成的二元君主制下奥地利, 匈牙利的行政区划图, 1878年, 帝国新吞并的波斯尼亚, 黑塞哥维那, 黃色, 则由两国共同管理, 奧地利皇帝法蘭茲, 約瑟夫一世加冕為匈牙利国王的. 1867年奥地利 匈牙利折衷方案 德語 Ausgleich 匈牙利語 Kiegyezes 簡稱奧匈和解或奧匈妥協 是一份在法律上允許匈牙利王国脫離奧地利帝國獨立 使其與奧國共組二元君主國 即奧匈帝國 的歷史文件 奥匈帝国民船旗 维也纳属下的土地 粉红色 和布达佩斯属下的土地 綠色的 这是由1867年折衷方案后形成的二元君主制下奥地利 匈牙利的行政区划图 1878年 帝国新吞并的波斯尼亚 黑塞哥维那 黃色 则由两国共同管理 奧地利皇帝法蘭茲 約瑟夫一世加冕為匈牙利国王的加冕礼 摄于布达 弗朗茨 约瑟夫一世和伊丽莎白皇后的加冕礼 英语 Coronation of the Hungarian monarch 1867年6月 布达的马蒂亚斯教堂 1867年 奥地利帝国在意大利统一战争和普奥战争中接连失利 這導致其在歐洲的国际地位迅速下降 奧地利境内的各個民族也開始向哈布斯堡皇室要求自治 其中輕度的反對者呼籲帝国改为分散的联邦制 用削弱中央集權的方式來降低少數民族的獨立慾望 而激進的反對者則认为应该直接放任少民們獨立 讓奧地利重新加入德國才是最優解 为了避免这些分裂奧地利領土的想法在現實中實現 奥皇弗朗茨 约瑟夫一世主動与匈牙利的軍事貴族們談和 建立起一個新的 奥地利 匈牙利二元帝国 他邀請匈牙利人也成為統治民族 一同壓制其他民族的獨立運動 匈牙利的政治领袖在折衷方案谈判其间有两个主要目标 一是恢复匈牙利王国在哈布斯堡帝國中的獨立地位 包括法律上和政治上的 这是在匈牙利革命1848革命后他們所失去的 二是恢复1848年革命议会通过的改革法案 即基于 12点原則 英语 12 points of the Hungarian Revolutionaries of 1848 旨在匈牙利建立起能保障现代公民的政治权利 经济權利和社会改革的法律 1 这份方案讓匈牙利王國和奧地利帝國兩者的地位變為平等 奧匈在對外時可以被國際社會視為同一個國家 也均要服從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 但對內時卻實行著兩套獨立的國家體制 奧地利和匈牙利擁有完全不同的護照和法律 只有軍隊 貨幣和外交政策是統一的 2 目录 1 历史 1 1 背景 1 2 1526 1848年 1 3 1849 1866年 1 4 1867 1918年 2 条款 3 持续的压力 4 结局 5 引用 6 參考資料 7 外部連結历史 编辑背景 编辑 按照奥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国王弗朗茨 约瑟夫一世的说法 有三个人决定了这一折衷方案 戴阿克和安德拉什 3 根据折衷方案 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土被重组为一个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所组成的政合国 内莱塔尼亚地区 奥地利 和外莱塔尼亚地区 匈牙利 都受各自独立的议会和总理管辖 两国共有单一的国家元首即奥地利帝国的皇帝和匈牙利王国的国王 匈牙利國王由奧皇兼任而且匈牙利國王的權力和干涉行為被限制並交由匈牙利政府管理政務 并在其统治下共享同一个共有外交部 共有国防部和共有财政部 两国的武装部队合并 并以 皇帝 国王 作为最高指挥官 两个地区的名称来源于莱塔河 既是多瑙河的一条支流 也是传统上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国界 但实际上莱塔河并不完全是两国的分界线 内 和 外 只是口头习惯上的区分 而不是准确的地理描述 1526 1848年 编辑 中世纪时期 奧地利大公國是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而匈牙利王国是帝国以外的一个独立王国 1526年 匈牙利王国被奥斯曼帝国攻陷 奥斯曼帝国占领了王国的一部分领土 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战死于第一次摩哈赤战役 没有留下任何合法继承人 拉约什二世的妹夫 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一世 被残余在布拉迪斯拉发的议会于1526年12月选为国王 4 5 直到1699年 奥斯曼土耳其人才被驱逐出匈牙利 从1526年到1804年 匈牙利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 但她名义上和法律上仍然独立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其他地区 1804年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建立了奥地利帝国 其中包括了所有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 这是一个有着正式总体结构的帝国 取代了之前持续了约300年的復合君主制度 尽管如此 在1848年的革命爆发之前 匈牙利地位与1804年以前别无二致 这是由于匈牙利王国一直被认为是哈布斯堡领地中一个独立的部分 Regnum Independens 而这一状况是由1790年匈牙利王国宪法第10条确立的 匈牙利的国内事务一如以往由其自己的机构 国王和议会 控制 因此 新建立的奥地利帝国机构没有参与匈牙利的政府和议会 而神圣罗马帝国最终解散于1806年 虽然在大多数西欧国家 如法国和英国 国王的更迭遵循 吾王驾崩 吾王万岁 英语 The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 的原则 但在匈牙利 王位继承人只有在加冕之后才能称王 如果加冕礼没有正确执行 王位将处于 空位期 甚至在漫长的共主邦联时期 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也必须加冕才能成为匈牙利国王 以便颁布法律或行使他的皇家特权 6 7 8 根据1222年金玺诏书 所有匈牙利的君主必须于加冕时发誓维护匈牙利的不成文憲法 以保护其封臣的自由和领土的完整 9 在1848年的革命爆发以前 匈牙利王国的行政与政治架构仍然是独立于奥地利帝国政府的 匈牙利实际上由位于普雷斯堡 今天的布拉迪斯拉发 的王国议会 Gubernium 和位于维也纳的匈牙利王家总理府所统治 10 1849 1866年 编辑 1848年匈牙利革命使得马扎尔人几乎独立 只是革命最终被俄罗斯帝国的军事干预所扑灭 哈布斯堡王朝恢复对匈牙利的统治 并实行了军事戒严 11 帝国总理施瓦岑贝格于1848年11月上台推行了一个彻底革新的帝国政策 旨在制定一部中央集权的帝国宪法 1849年3月4日 新皇帝弗朗茨 约瑟夫在奥尔米茨签署了这一宪法 由此匈牙利的王国宪法和领土完整均被废除 这部中央集权的三月宪法 英语 March Constitution of Austria 使哈布斯堡帝国进入了新专制主义时期 12 这部宪法由奥地利皇家议会 英语 Imperial Diet Austria 通过 匈牙利没有代表 并且 这部宪法也试图解散匈牙利王国议会 英语 Diet of Hungary 废除其自12世纪晚期其就掌控的立法权力 13 新奥地利宪法也违背并试图消弭匈牙利王国宪法 14 一个军事独裁政权掌控了匈牙利社会每一个方面 匈牙利人的生活受到仔细审查和政府控制 15 德语成为官方语言 1849年10月9日发布的一个法令 16 将教育置于国家控制 包括规定课程 尤其着重教授哈布斯堡正统观念的历史学 17 即使是匈牙利科学院也被奥地利的德意志人控制 18 19 20 匈牙利人运用消极抵抗的策略 国内反哈布斯堡王朝和反德意志的情绪都很强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 帝国制定了若干改革 但都未能解决问题 21 需要解释 1851年10月 匈牙利王国原先保持的独立关税边界也被废除 使匈牙利成为帝国统一关税系统的一部分 22 23 1852年由皇帝任命的奧地利帝國首相巴赫 開始了被稱為 巴赫專制 的鐵腕治國 他認為匈牙利既然在之前已公開反叛 今後不必再有所顧慮 可以放手施壓 奧政府把匈牙利看作一個軍事占領區 另建臨時性行政體系 由維也納直接管轄 於是 大批奧地利和捷克的官僚們湧進 接替了原來匈牙利政府官員們的職位 原有的憲政權力一律停止 實施高壓統治 1859年奧國在薩奧戰爭的失敗 震動了皇帝弗朗茨 约瑟夫與整個帝國 皇帝自1860年起改弦更張 放棄原有的 專制政策 1860 1861年間 連頒詔令 恢復匈牙利之議會制度 但匈牙利自由分子在费伦茨 戴阿克的領導下 仍堅持1848年憲法之立場 主張匈牙利並非奧地利屬地 皇帝反對此見 乃將議會解散 但仍於1860年的 十月憲章 保障匈牙利人民的部分權利與自由 1867 1918年 编辑 1866年 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被彻底打败 以奥地利为主导的德意志邦联被迫解散 邦联余下的小邦国很快就被吸收进由普鲁士创立的德意志帝國 奥地利还失去了其对意大利地区的宣称及影响力 而这是奥地利首要外交政策利益 奥地利作为德意志地区领导的大德意志野心破灭 使得奥地利需要重新定义自己 以在面对的19世纪中期汹涌的民族主义时保持团结一致 24 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和普奥战争造成了奥地利国家债务高涨 引发帝国内部的金融危机 使得哈布斯堡帝国的在1866年滑向崩溃的边缘 25 因此 哈布斯堡皇室被迫与匈牙利人妥协 以挽救他们的帝国和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和部分匈牙利政治精英在1867年达成了奥地利 匈牙利折衷方案 但绝大多数民众希望获得完全的独立 匈牙利政治家费伦茨 戴阿克被认为是折衷方案的幕后推手 戴阿克最初支持匈牙利1848年的革命 想带领匈牙利走向独立 但他随后与匈牙利激进民族主义者决裂 从而主张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争取自治 戴阿克认为 虽然匈牙利能够实行彻底的独立 但在1723年国事诏书 英语 Pragmatic Sanction of 1723 的条款下 奥地利与匈牙利在国防和外交事务上的利害是一致的 他还认为 匈牙利将从更富裕 更现代化的奥地利中获益 同时折衷方案将减轻奥地利在匈牙利王冠领地内选择与马扎尔人和斯拉夫人合作而持续不断的压力 26 帝国总理腓特烈 斐迪南 馮 貝烏斯特 英语 Friedrich Ferdinand von Beust 与匈牙利的领导人迅速谈判并达成了共识 27 贝乌斯特尤其渴望延续对普鲁士强硬的政策 而迅速与匈牙利人达成共识则是其必要前提条件 28 弗朗茨 约瑟夫皇帝和戴阿克最终达成共识 与1867年5月29日签署了奥地利 匈牙利折衷方案 恢复了匈牙利议会 29 折衷方案是由仅一小部分的匈牙利政治精英讨论决定通过的 当时匈牙利人的选举权非常有限 只有8 的人有投票权 因此很大一部分匈牙利人将其看作对匈牙利民族事业和对1848 1849年匈牙利革命战争的一种背叛 折衷方案非常不受欢迎 因此政府不得不诉诸武力来压制持不同政见者 这也在匈牙利社会造成了深刻和持久的分裂 30 贝乌斯特计划中对普鲁士的复仇并没有实现 1870年 贝乌斯特希望奥匈帝国在普法战争中支持法国 但被匈牙利总理久洛 安德拉什 极力反对 并成功否定了奥地利干预战争的可能性 31 匈牙利问题的解决方案随后被概括为三个部分 政治上 匈牙利继续并将永久地成为在基本宪法下的君主立宪制王国 财政上 实行定期财务结算 确定匈牙利在帝国内承担的共同预算配额 并要经过匈牙利议会批准通过 关税上 实行关税联盟 统一货币 并在两国政府和议会之间达成自愿的 可逆的协定 32 条款 编辑根据折衷方案 匈牙利议会将被重新设立 这是从12世纪以来立法权力第一次重新回到匈牙利 由此奥地利和匈牙利各自拥有独立的议会 两地也各自拥有自身独立的政府 以及各自的总理 二元君主制 的政治架构由皇帝 国王 共有的外交部长 国防部长 以及财政部长 只负责海陆军与外交方面的支出 组成 匈牙利王国的法律及法律系统被恢复 33 而匈牙利传统上独立的司法系统也重新建立 奥地利 匈牙利 尽管作为一个共同的政治实体 但没有共同的议会 因此事实上没有领土管辖权和立法权 奥地利与匈牙利的外交和军事事务 是由奥地利帝国议会和匈牙利议会所派出的代表团共同商议决定 两个代表团各有60名代表 而且 代表人数的比率成比例地反映各自议会内政党及议员的比率 代表团的成员没有展开辩论或者提出新的想法的权力 他们只能代表各自的议会的意见 所有决定必须由奥地利和匈牙利议会同时批准 才具有效力 34 创建一个共有的联合外交部 负责奥地利 匈牙利共同的外交和对外政策 没有奥地利 匈牙利公民这一身份 公民只能在奥地利人或匈牙利人中擇一 不能同时拥有两国身份 35 也没有奥地利 匈牙利护照 不能同时拥有奥地利帝国的护照和匈牙利王国的护照 36 创建一个共有的联合财政部 只负责陆军 海军和外交事务的财政支出 该部的负责人是共有财政部长 所有其他财政支出 都由属于奥地利帝国的奥地利财政部和属于匈牙利王国的匈牙利财政部各自负责 奥地利帝国财政部长仅对奥地利帝国首相负责 而匈牙利王国财政部长仅对匈牙利首相负责 折衷方案中货币和经济方面的条款和关税联盟每十年必须重新谈判一次 尽管奥地利和匈牙利共享货币 两国拥有各自的财政主权并是各自独立的实体 37 因此国际商业条约的谈判都是由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独立开展的 38 恢复了匈牙利王家国民军 英语 Royal Hungarian Honved 同时创建了帝國皇家陸軍 但两国必须继续资助规模远远大于前两者的共有陆军 一个共有的奥地利 匈牙利联合战争部被创建以领导共有陆军 英语 Common Army 但它没有权利直接命令后备军和国民军 后备军和国民军分别辖于各自独立的奥地利国防部和匈牙利国防部 奥地利和匈牙利各自的国防部长并不对共有战争部负责 他们只对维也纳和布达佩斯议会及首相负责 39 匈牙利承担了一大部分的高耸的奥地利国债 40 皇帝 即国王 成为最高的军阀 他持有全奥地利 匈牙利军队的最高结构 组织和管理权 他有权任命的高级官员 有权宣战 也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 他有权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他有权预先同意内阁理事会希望报告国民议会的每一项条例草案 他有权否决国民议会通过的任何法律 他有权解散国民议会 他有权任命和解职内阁成员 这极大削弱了匈牙利的主权和自治权 甚至比不上1848年的状况 持续的压力 编辑二元君主制帝国的建立使哈布斯堡王朝确保了其后50年的统治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折衷方案偏袒马扎尔人 帝国内第二大民族 的利益 造成帝国内其他民族 如斯洛伐克人和罗马尼亚人的极度不满 41 尽管帝国颁布了一部 国籍法 来保护少数民族权利 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议会在应对这个问题上的态度迥然 折衷方案在其后的几年里产生的最大问题即是匈牙利王国境内的非马扎尔人 他们同样渴望得到像匈牙利般的民族自治权 与此同时 大多数的匈牙利人觉得他们是被迫接受折衷方案 皇帝需要在佩斯另行加冕礼 必须发誓不损害匈牙利贵族 巨头 和上层阶级的权益 匈牙利人被赋予自治和独立的地位 然而他们仅仅只愿意给匈牙利王国境内的其他少数民族极少的自治权利 在匈牙利王国境内 许多少数民族面临着马扎尔化 英语 Magyarization 的压力 42 另外 每十年重新举行的一次谈判往往会导致立宪危机 尽管折衷方案希望能够通过一个多民族的帝国系统解决问题 但新系统仍然面临着相同的内部压力 在民族主义盛行的20世纪 二元君主制究竟是缓解 或是加剧了帝国内的民族主义趋势 直至今天也没有确定的说法 在1913年2月1日交给外交部长贝希托尔德的一封信中 斐迪南大公表示 民族统一主义将会立刻消失 如果我们给予斯拉夫人舒适 公平和良好的生活 而不是摧残他们 因为他们已经被马扎尔人摧残了 43 结局 编辑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10月中旬结束 奥匈帝国的失败导致匈牙利政府的国王卡洛伊四世 即奥匈帝国皇帝卡尔一世决定结束二元君主体制 1867年奥匈折衷方案最终于1918年10月31日终止 而这结束了匈牙利境内菊花革命 奥匈帝国共有机构 例如部长理事会 仍然保留直至1918年11月2日 但是从实际的意义上来说 权力已经从布达佩斯下放到各种新出现的全国性基地 而奥匈帝国的命运将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决定 该会议旨在重新划分中欧政治版图 引用 编辑 Ferenc Szakaly Hungary and Eastern Europe Research Report Volume 182 of Studia historica Academiae Scientiarum Hungaricae Akademiai Kiado 1980 178 ISBN 9789630525954 Andre Gerrits Dirk Jan Wolffram Political Democracy and Ethnic Diversity in Modern European Histor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42 2017 11 30 ISBN 97808047497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1 17 Kozuchowski Adam The Afterlife of Austria Hungary The Image of the Habsburg Monarchy in Interwar Europe Pitt Series in Russian and East Europe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2013 ISBN 9780822979173 p 83 Robert A Kann A History of the Habsburg Empire 1526 191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0 611 ISBN 9780520042063 Miklos Molnar A Concise History of Hunga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88 ISBN 9780521667364 Yonge Charlotte The Crown of St Stephen A Book of Golden Deeds Of all Times and all Lands London Glasgow and Bombay Blackie and Son 1867 2008 08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4 Nemes Paul Central Europe Review Hungary The Holy Crown 2000 01 10 2008 09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5 11 An account of this service written by Count Miklos Banffy a witness may be read at The Last Habsburg Coronation Budapest 1916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Theodore s Royalty and Monarchy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ras A Gergely Gabor Mathe The Hungarian state thousand years in Europe 1000 2000 Korona 2000 66 ISBN 9789639191792 Balazs Eva H Hungary and the Habsburgs 1765 1800 An Experiment in Enlightened Absolutism p 320 Hunt Lynn The Making of the West Volume C pp 683 684 Walther Killy Schmidt Theyer Volume 9 of Dictionary of German biography Walter de Gruyter 2005 237 2017 11 30 ISBN 97831109662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21 Julius Bartl Slovak History Chronology amp Lexicon G Reference Information and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s Series Bolchazy Carducci Publishers 2002 222 2017 11 30 ISBN 97808651644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21 Hungarian statesmen of destiny 1860 1960 Volume 58 of Atlantic studies on society in change Volume 262 of East European monographs Social Sciences Monograph 1989 23 2017 11 30 ISBN 97808803315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21 Csohany Janos Leo Thun egyhazpolitikaj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Egyhaztorteneti Szemle 11 2 2010 Grundsatze fur die provisorische Organisation des Unterrichtswesens in dem Kronlande Ungarn Az Entwurf hatasa a tortenelemtanitasra http janus ttk pte hu tamop tananyagok tort tan valt az entwurf hatsa a trtnelemtantsra htm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olvari Takacs Gabor Teleki Jozsef Sarospatak es az Akademia http www zemplenimuzsa hu 05 2 btg ht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ekerdi Laszlo Egy konyvtar otthonai eredmenyei es gondjai http tmt omikk bme hu show news html id 3135 amp issue id 390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asarnapi Ujsag 1858 XII 19 http epa oszk hu 00000 00030 00251 pdf VU 1858 05 51 12 19 pdf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owards Steven W Nationalism in Hungary 1848 1867 Twenty Five Lectures on Modern Balkan History 23 April 2004 19 March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2 02 Julius Bartl Slovak History Chronology amp Lexicon Bolchazy Carducci Publishers 2002 102 ISBN 9780865164444 Andreas Komlosy Imperial Cohesion Nation Building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the Habsburg Monarchy 1804 1918 Stefan Berger Alexei Miller 编 Nationalizing Empires Historical studies in Eastern Europe and Eurasia 3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 2015 398 ISBN 9789633860168 Seton Watson R W The Austro Hungarian Ausgleich of 1867 The 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Review 19 53 54 1939 123 40 Good David F The Economic Rise of the Habsburg Empire 1750 1914 1984 p 82 Tihany Leslie C The Austro Hungarian Compromise 1867 1918 A Half Century of Diagnosis Fifty Years of Post Mortem Central European History 1969 2 2 114 38 doi 10 1017 s0008938900000169 Albertini Luigi The Origins of the War of 1914 Volume 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1952 Impatient to take his revenge on Bismarck for Sadowa he persuaded Franz Joseph to accept the Magyar demands that he had until then rejected Beust deluded himself that he could rebuild both the German Federation and the Holy Roman Empire and negotiated the Ausgleich as a necessary preliminary for the revanche on Prussia As a compromise with Hungary for the purposes of revenge on Prussia the Ausgleich could not be otherwise than a surrender to the Magyar oligarchy Albertini Luigi The Origins of the War of 1914 Volume 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1952 Lackey Scott The Rebirth of the Habsburg Army Friedrich Beck and the Rise of the General Staff ABC CLIO 1995 10 30 22 28 May 2012 ISBN 9780313031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4 Cieger Andras Kormany a merlegen a mult szazadba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匈牙利文 Albertini Luigi The Origins of the War of 1914 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1952 Austria Hungary article of th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911 Sabino Cassese Armin von Bogdandy Peter Huber The Max Planck Handbooks in European Public Law Volume I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294 ISBN 9780191039829 Istvan Bibo The Art of Peacemaking Political Essays by Istvan Bibo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5 208 ISBN 9780300210262 Eric Roman Austria Hungary amp the Successor States A Reference Guide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Present European nations Facts on File library of world history Infobase Publishing 2003 401 2017 11 30 ISBN 97808160746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4 Szavai Ferenc Tibor Konyvszemle Book review Kozari Monika A dualista rendszer 1867 1918 Modern magyar politikai rendszerek Magyar Tudomany 20 Jul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7 28 匈牙利语 Flandreau Marc European Review of Economic History 1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pril 2006 3 33 2017 11 30 ASIN B00440PZZC 1361 4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1 15 Austria Hungary in the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1th ed 1911 See Eric Roman 2003 evi XV Torvenycikk az allamadossagok utan a magyar korona orszagai altal vallalando evi jarulekrol 2017 11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11 16 Cornwall Mark Last Years of Austria Hungary A Multi National Experiment in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Europe 2nd ed Exeter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2002 Seton Watson R W Transylvania since 1867 The Slavonic Review 1925 4 10 101 23 Valiani Leo The End of Austria Hungary Alfred A Knopf New York 1973 pp 9 10 translation of La Dissoluzione dell Austria Ungheria Casa Editrice Il Saggiatore Milano 1966 pp 19 20 參考資料 编辑Cornwall Mark Last Years Of Austria Hungary A Multi National Experiment in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Europe 2nd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2002 Seton Watson R W The Austro Hungarian Ausgleich of 1867 The 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Review 19 53 54 1939 19 53 54 123 40 JSTOR 4203588 Seton Watson R W Transylvania since 1867 The Slavonic Review 4 10 1925 4 10 101 23 JSTOR 4201928 Taylor A J P The Habsburg Monarchy 1815 1918 A history of the Austrian Empire and Austria Hungary New York Macmillan 1952 Tihany Leslie C The Austro Hungarian Compromise 1867 1918 A Half Century of Diagnosis Fifty Years of Post Mortem Central European History 2 2 1969 2 2 114 38 JSTOR 4545523 doi 10 1017 s0008938900000169 Sowards Steven W Nationalism in Hungary 1848 1867 Twenty Five Lectures on Modern Balkan History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23 April 2004 19 March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2 02 外部連結 编辑Chronology of the Compromis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Dual Monarchy in Hungar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tionalism in Hungar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1867年奥地利 匈牙利折衷方案 amp oldid 7641669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