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風眼

风眼是强烈热带气旋中心天气情况相对平静的区域,通常呈圆形,直径大多在30到65公里之间,周围由眼壁环绕,后者是环状的强烈雷暴区,通常是气旋中天气最恶劣的地方。风眼中拥有整个气旋的最低气压,可比风暴外的气压低15%。[1]

2003年9月15日从国际空间站所拍攝到的飓风伊莎贝尔,在其中心可看見非常明显的风眼結構。
2018年9月25日从国际空间站拍攝到的颱風潭美風眼,可見其四周都被高聳的雲牆環繞。

强烈热带气旋中的风眼通常云淡轻,四面八方均环绕着密集、均匀的风眼墙。相对较弱的热带气旋中风眼界线较为模糊,并且有可能会被中心密集雲團——一种高厚云层区域,在卫星图像上显示成亮区——掩盖。强度更弱或是组织结构紊乱的风暴中也可能存在风眼墙,但不足以完全闭合将风眼环绕起来,或是风眼区域内会出现暴雨。不过无论是哪种风暴,风眼都是气压最低的区域。[1][2]

结构 编辑

 
成熟热带气旋的横截面图,箭头代表空气在风眼内及其周围流动的方向。

风眼通常坐落在热带气旋的几何中心,直径30到65公里之间。风眼可能完全处于透明状态,也可能含有少量云朵形成的斑点,还可能被中心密集云区遮挡。同时风眼内的风力和雨量都很小,特别是接近中心的部分,这点上与周围环绕的风眼墙形成鲜明对比,后者通常包含有风暴中最强烈的[3]。由于热带气旋的机制影响,风眼内及其正上方的空气温度会比周边要高[4]

风眼通常情况下虽然形状对称,但也可能呈椭圆等不规则形状,特别是在风暴逐渐减弱的时候。所谓“不规则的风眼”是指风眼不是圆形,且呈支离破碎之态,表明热带气旋的强度较弱,或是正在减弱。“开放式风眼”则是指风眼墙没有完全把风眼包裹起来,这也表明气旋正在减弱,并且其中的水分已经大量丧失。这些观测结果都可以用来通过德沃夏克分析法估算热带气旋的强度[5]。风眼墙通常是圆环状,但也有可能呈现出从三角形到六面形在内的多种明显的多边形状[6]

虽然大多成熟风暴的风眼宽度达到数十英里,但正处于爆发性增强期的风暴却能够发展出现尺寸极小并且非常清晰的圆形风眼,这样的风眼有时会被称为“针眼”。拥有针孔式风眼的风暴容易出现大幅强度波动,给气象部门的预测工作带来困难。[7]

直径小于19公里的风眼经常会引发眼墙置换周期,原有风眼墙外围另有新的风眼墙形成,位置在内层风眼外15至数百公里间。这时风暴中将发展出两个“同心风眼墙”,或是“一个风眼内存在另一个风眼”。大部分情况下,外围风眼墙在形成后很后会开始收紧,内层的风眼墙则会逐渐消失,这样就会出现一个规模更大但也更加稳定的风眼。通常来说眼墙置换周期会令风暴强度减弱,但新的风眼墙会在原本的风眼墙消散后很快出现收缩,令风暴得以再度增强,这又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眼墙置换周期。[8]

风眼的直径跨度很大,例如1960年太平洋台风季期间的台风卡门风眼就达到320公里宽,而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飓风威尔玛则只有3公里[9]。虽然风眼较大的飓风通常强度不会太高,但其中也有例外情况。例如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飓风伊莎贝尔就是一例,截至2014年6月,伊莎贝尔仍是有纪录以来第11强烈的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其存在期间就曾保有一个直径65至80公里的大型风眼数天之久[10]

形成和探测 编辑

 
温暖的海洋上空水汽冷凝时释放的能量将引发正反馈循环,从而形成热带气旋。
 
气象雷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很方便地探测到风眼的存在,上图即是飓风安德鲁的雷达图像,清晰显示出位于佛罗里达州最南端上空的风眼。

热带气旋通常源于热带海域的大规模扰动天气区域。随着形成并聚集起来的雷暴越来越多,风暴将会发展出雨带,这些雨带会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进行旋转。接下来风暴逐渐增强,距旋转中心还有一段距离的位置上会形成一片以更强烈对流组成的环。由于强烈的上升气流会伴随着强烈的雷暴和降雨,因此风暴表面的气压会开始下降,空气会在气旋上层积累。[11]这些变化将导致上层反气旋的形成,或是在中心密集云区上方形成高气压区。因此,大部分这样形成的热带气旋上方都会有反气旋产生的气流积聚。而在逐渐形成的风眼以外,大气层上层反气旋将令朝向气旋中心的气流得到增强,令空气朝风眼墙推进,引发正反馈循环[11]

不过,也有小部分堆积起来的空气并不会向外流动,反而会朝内部的风暴中心流动。这会促使气压进一步降低,并且空气的重量将会抵消掉风暴中心上空气流的强度。气旋中心的空气开始沉降,形成一片基本上没有降雨的区域,这就是新形成的风眼。[11]

这一过程中有许多方面仍然是个谜。例如科学家仍未确定为什么对流会以环状形式围绕环流中心旋转,而不是位于环流中心的上方,并且也不清楚为什么上层反气旋只会排出风暴上方的过剩空气。对于风眼形成的确切过程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论解释,但唯一能够肯定的是:热带气旋要达到很高的风速,风眼是必不可少的。风眼的形成几乎总是表明热带气旋的组织结构和强度得到增强,因此气象预报人员都会密切关切正在发展风暴中形成风眼的迹象。[11]

对于那些风眼清晰的风暴,对其风眼的探测很简单,只需查看气象卫星拍摄的图像即可。但对于那些边界模糊、或是被云层填满,或是完全被中心密集云区遮挡的风眼则必须通过其他的监测手段。船只和飓风猎人侦察机可以直接通过肉眼来观察风眼的存在,也可以通过寻找风暴中心风速较低,并且雨量很少的区域来确定风眼的位置。美国韩国,以及为数不多的其他几个国家拥有NEXRAD英语NEXRAD气象雷达站组成的网络,可能探测到接近海岸线的风眼。气象卫星上还可以携带设备测量大气中的水蒸气和云层温度,这些数据能够用来确认逐渐形成风眼的存在。此外,科学家还在近年发现风眼中的臭氧含量远高于风眼墙,这主要是因为富含臭氧的平流层空气下沉导致。因此可以利用对臭氧敏感的工具在空气上升和下沉的气流柱中进行测量,根据得到的结果,科学家甚至可以在卫星图像能够表明风眼形成前就判断出风眼是否正在形成。[12]

相关现象 编辑

 
1997年太平洋台风季期间台风安珀的卫星照片,其上可以看到外围和内侧风眼墙,表明气旋正处“眼墙置换循环”。

眼墙置换循环 编辑

眼墙置换循环又称同心眼墙周期,通常发生在风速超过每小时185公里、或是达到大型飓风标准[注 1]的强烈热带气旋中。热带气旋达到这一强度时,风眼墙已经收缩到很小,部分外围雨带可能会增强并组织成环状雷暴,形成外围风眼墙,因此出現「雙眼牆」結構。新的风眼墙缓慢收缩,逐渐夺走了内层风眼墙继续保持所需要的水分和角动量。因为气旋的风眼墙通常是其最强风力的所在,所以在眼墙置换的过程中热带气旋通常会减弱,内层风眼墙逐渐被外层“扼杀”。最终内层风眼墙将会消失,外层风眼墙则继续收缩,风暴此后有可能再度增强。[8]

美国政府曾在20世纪60年代试图通过一项名为破风计划英语Project Stormfury的实验找到改变或削弱飓风强度的方法,具体的做法包括向风眼和风眼墙外围投放碘化银等,促使新的风眼墙形成,令风暴减弱[14][15][16]。但之后科学家发现这只是强烈热带气旋的一个自然过程,破风计划也因此很快废弃[8]

几乎所有强烈的热带气旋都会经过至少一次眼墙置换周期。1980年的飓风艾伦就经过了反复的眼墙置换周期,强度也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和三级标准范围反复波动。2001年飓风朱丽叶英语Hurricane Juliette (2001)则出现了非常罕有的三层风眼墙。[17]

沟壑 编辑

热带气旋中的沟壑是指风眼墙外围或是同心风眼墙之间的清晰环状区域,其中包含的是缓慢下沉的空气,产生的降水量很少或是完全没有。沟壑内的气流是由伸展切变的累积效果主导。风眼墙之间的沟壑是一片空气转速变化较大的区域,并且变化幅度与其和风暴中心的距离成正比。这样的区域在任何拥有足够强度的旋涡中都有可能出现,但还是以强烈的热带气旋中最为常见。[18]

风眼墙中尺度涡旋 编辑

风眼墙的中尺度涡旋英语Mesovortices是指强烈热带气旋风眼墙中的小规模涡旋。总的来说,这种涡旋和漩涡龙卷风英语Multiple-vortex tornado中的小型吸力漩涡类似[19]。这些涡旋内的风速有可能会比风眼墙内其它任何地方都快[20]。风眼墙中尺度涡旋在那些正在强化的热带气旋中最为常见[19]

风眼墙出现“中尺度涡旋”通常表明热带气旋会出现异常举动,一般会围绕低气压中心旋转的气旋,有时会停止移动,甚至还有记载表明风眼墙中尺度涡旋曾穿越风暴的风眼。这些现象既有在实际观测中发现[21]、也曾于实验中证实[19],并且理论上也已经有了解释[22]

风眼墙的中尺度涡旋对热带气旋登陆后催生龙卷风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些中尺度涡旋可以在单独的雷暴中催生出旋转气流,产生中尺度气旋,进而引发龙卷风活动。热带气旋登陆时会与陆地产生摩擦,使得中尺度涡旋下降到地表,导致龙卷风形成。[23]

体育场效应 编辑

 
2015年3月31日,从国际空间站上拍下了这张台风美莎克的风眼照片,显示有明显的“体育场效应”。

“体育场效应”是强烈热带气旋的一种常见现象,风眼墙的云层从表面向外凸出。在这样的情况下,风眼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开放式的圆顶,仿佛是个体育场。风眼总是位于风暴顶端并且尺寸较大,风暴最底端则最小,因为风眼墙中的上升空气跟随相同角动量等值线活动,并且也会向外凸出。风眼非常小的热带气旋的体育场效应最为明显。[24][25][26]

眼状特征 编辑

正在强化的热带气旋中经常可以发现眼状特征,看上去和风眼类似,都是风暴环球中心的一片缺少对流的圆形区域(即对流空洞)。眼状特征在正在增强的热带风暴和一级飓风中最为常见。以2005年飓风贝塔英语Hurricane Beta为例,其风速在每小时80公里时就出现了眼状特征,这一强度还远远低于飓风标准[27]。这一特征通常无法在太空中通过可见光波长或是红外线波长发现,但在微波卫星图像中就可以很轻易地找到[28]。眼状特征在中层大气层的发展与完整的风眼类似,但由于垂直风切变的影响,这一特征有可能会出现水平位移[29][30]

云卷风眼 编辑

“云卷风眼”是热带气旋中心当中,由螺旋云带旋卷成之缺乏组织的眼墙,结构看来较不佳。此现象以发生在热带气旋环流中吹西北风象限内者较为普遍,其维持时间随当时形成热带气旋的气象环流条件不同而异,出现时间或长或短。[31][32]

危害 编辑

一架飞机经风暴的风眼墙飞入云淡风轻的风眼

虽然风眼是风暴中已知最平静的部分,其中通常云淡风轻,但位于海上时却往往是最危险的区域。风眼墙中海浪因风的驱动都朝同一方向前进,但风眼中心的海浪却会自四面八方向中间收紧,飘忽不定的浪头可能相互堆积起来发展成疯狗浪。飓风中的最大浪高暂无定论,但测量数量表明2004年飓风伊万在处于四级强度时,其风眼墙附近巨浪的有效波高估计超过了40米。[33]

受到飓风或台风袭击地区的居民经常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在相对平静的风眼经过时就以为风暴已经过去,于是走出户外检查财产遭受的损失,结果被另一面的风眼墙杀了个措手不及,这在那些不经常遭受这类气象灾害打击的地区更为常见。美国国家气象局强烈建议人们在整场风暴过去前都不要离开避难所。[34]

其他风暴 编辑

 
2006年北美暴风雪就是一场温带风暴,在其处于最高强度时表现出眼状特征(如图上德玛瓦半岛以东不远处)。

虽然只有热带气旋中拥有这种正式名称叫“风眼”的结构,但还是有其它天气系统中也可以呈现出类似的眼状特征[1][35]

极地低压 编辑

极地低压属中尺度天气系统,通常位于两极附近,跨度小于1000公里。与热带气旋类似,极地低压在相对温暖的水面上空形成,其中可以包括深层对流和烈风或更高强度风速。但是与热带系统不同的是,其活跃的区域温度远低于热带气旋,纬度则相反。极地低压通常规模较小,持续时间也短,很少能够存在超过一天。虽然有这些区别存在,但极地低压的结构仍然可能和热带气旋非常相似,其中会有一个清晰的“眼”,周围有“眼墙”和雨带或雪带环绕。[36]

温带风暴 编辑

温带气旋是指多个不同气团的边界中存在的低气压区。几乎所有位于中纬度地区的风暴都属于温带风暴,其中包括北美东北风暴欧洲风暴英语European windstorm。最强烈温带风暴中气压最低的位置可能会出现一个清晰的“眼”,其周围通常由位置较低、靠近风暴末端的云层环绕,不过这些云层没有对流性质。[37]

亚热带风暴 编辑

亚热带风暴是指拥有部分温带天气系统特征和部分热带系统特征的气旋,因此其中可能会有眼状特征,但又不具备真正的热带系统特质。亚热带风暴可能会非常危险,产生狂风巨浪,而且经常会演变成热带风暴。对此,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从2002年开始为亚热带风暴命名并发布公告。[38]

龙卷风 编辑

龙卷风是规模较小但极具破坏力的风暴,可以产生的地球上最快的风速。龙卷风主要分两类,其中单漩涡龙卷中只包括一个旋转的空气柱,多漩涡龙卷则包括小型吸力漩涡,仿佛多个小型龙卷风齐集在一起,并且全部围绕同一个中心旋转。这两类龙卷风在理论上来说都拥有较为平静的中心,一些气象学家把这些中心称为“眼”。目击者的描述和气象雷达的多普勒速度观测都证实了这一理论。[39][40]

外星风暴 编辑

 
土星的南极出现一个飓风般的风暴,显示出数十公里高的风眼墙。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在2006年11月发布报告,称卡西尼号太空船土星南极发现“飓风一般”的风暴,这一风暴还拥有非常层次分明的风眼墙。人类此前还从未在地球外的任何行星上发现过风眼墙云带,伽利略号探测器之前试图观察木星大气层中的风眼墙也未能成功,因此卡西尼号的这次发现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41]。2007年,欧洲空间局金星特快车金星的两极都发现了非常大规模的涡流,其中都拥有相似的眼状结构[42]

注释说明 编辑

  1. ^ 大型飓风指最大持续风速可以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达到三级或以上的风暴[13]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Landsea, Chris; Goldenberg, Stan. A: Basic definitions. Dorst, Neal (编).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 4.5.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2012-06-01. pp. A11: What is the 'eye'? [2014-07-08]. (原始内容于2014-01-25). 
  2. ^ Landsea, Chris; Goldenberg, Stan. A: Basic definitions. Dorst, Neal (编).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 4.5.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2012-06-01. pp. A9: What is a "CDO"? [2014-07-08]. (原始内容于2013-12-07). 
  3. ^ Webmaster. Tropical Cyclone Structure. JetStream – Online School for Weather.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2010-01-05 [2014-07-08]. (原始内容于2013-12-07). 
  4. ^ Landsea, Chris; Goldenberg, Stan. A: Basic definitions. Dorst, Neal (编).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 4.5.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2012-06-01. pp. A7: What is an extra-tropical cyclone? [2014-07-08]. (原始内容于2013-10-29). 
  5. ^ Velden, Christopher S.; Olander, Timothy L.; Zehr, Raymond M. . Weather and Forecasting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98, 13 (1): 173 [2014-07-08]. Bibcode:1998WtFor..13..172V. ISSN 1520-0434. doi:10.1175/1520-0434(1998)013<0172:DOAOST>2.0.CO;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6. ^ Schubert, Wayne H.; et al. .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99, 59 (9): 1197–1223 [2014-07-08]. Bibcode:1999JAtS...56.1197S. ISSN 1520-0469. doi:10.1175/1520-0469(1999)056<1197:PEAECA>2.0.CO;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6-09). 
  7. ^ Beven, Jack. Hurricane Wilma Discussion Number 14 (报告). Hurricane Wilma Advisory Archiv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0-08 [2014-07-08]. (原始内容于2013-11-09). 
  8. ^ 8.0 8.1 8.2 Landsea, Chris; Goldenberg, Stan. D: Tropical cyclone winds and energy. Dorst, Neal (编).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 4.5.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2012-06-01. pp. D8: What are "concentric eyewall cycles" … ? [2014-07-08]. (原始内容于2013-12-07). 
  9. ^ Lander, Mark A. . Monthly Weather Review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99, 127 (1): 137–142 [2014-07-08]. Bibcode:1999MWRv..127..137L. ISSN 1520-0493. doi:10.1175/1520-0493(1999)127<0137:ATCWAV>2.0.CO;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8). 
  10. ^ Beven, Jack; Cobb, Hugh. Hurricane Isabel: 6–19 September 2003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 [2014-07-08]. (原始内容于2014-03-30). 
  11. ^ 11.0 11.1 11.2 11.3 Vigh, Jonathan. Formation of the Hurricane Eye (PDF). 27th Conference on Hurricanes and Tropical Meteorology. Monterey, California: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06 [2014-07-08]. (原始内容 (PDF)于2012-03-06). 
  12. ^ Gutro, Rob. (新闻稿). NASA. 2005-06-08 [2013-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1). 
  13. ^ Glossary of NHC Terms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3-03-25 [2014-06-15]. (原始内容于2014-06-01). 
  14. ^ Posey, C. Hurricanes --- Reaping the whirlwind. Omni 16 (General Media). 1994-03: 34–47.  Note: This replaces a prior citation to an expired Google Cache entry accessed 2006-07-04; some details for this citation were taken from the reference list for the online article .
  15. ^ Williams, Jack. Project Stormfury attempted to weaken hurricanes in the 1960s and 70s. USA Today (Gannett). 1999-10-12 (2006-04-18) [2013-11-14]. (原始内容于2012-10-21). 
  16. ^ Williams, Jack. "Stormfury attempted to weaken hurricanes". USA Today. 2005-05-05 [2013-11-14]. (原始内容于2013-09-07). 
  17. ^ McNoldy, Brian D. Triple Eyewall in Hurricane Juliette (PDF).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04, 85 (11): 1663–1666 [2014-07-08]. Bibcode:2004BAMS...85.1663M. ISSN 1520-0477. doi:10.1175/BAMS-85-11-1663. [永久失效連結]
  18. ^ Rozoff, Christopher M.; Schubert, Wayne H.; McNoldy, Brian D.; Kossin, James P. Rapid filamentation zones in intense tropical cyclones.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06, 63 (1): 325–340 [2014-07-08]. Bibcode:2006JAtS...63..325R. ISSN 1520-0469. doi:10.1175/JAS3595.1. 
  19. ^ 19.0 19.1 19.2 Montgomery, Michael T.; Vladimirov, Vladimir A.; Denissenko, Peter V. (PDF).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471: 1–32 [2014-07-08]. Bibcode:2002JFM...471....1M. ISSN 0022-1120. doi:10.1017/S002211200200164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1-25). 
  20. ^ Aberson, Sim D.; Black, Michael L.; Montgomery, Michael T.; Bell, Michael. A Record Wind Measurement in Hurricane Isabel: Direct Evidence of an Eyewall Mesocyclone? (PDF). 26th Conference on Hurricanes and Tropical Meteorology. Miami, Florida: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04 [2014-07-08]. (原始内容 (PDF)于2014-02-02). 
  21. ^ Kossin, James P.; McNoldy, Brian D.; Schubert, Wayne H. . Monthly Weather Review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02, 130 (12): 3144–3149 [2014-07-08]. Bibcode:2002MWRv..130.3144K. ISSN 1520-0493. doi:10.1175/1520-0493(2002)130<3144:VSIHEC>2.0.CO;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22. ^ Kossin, James. P.; Schubert, Wayne H. .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01, 58 (15): 2196–2209 [2014-07-08]. Bibcode:2001JAtS...58.2196K. ISSN 1520-0469. doi:10.1175/1520-0469(2001)058<2196:MPFPAR>2.0.CO;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7). 
  23. ^ Wright, John E.; Bennett, Shawn P. Meso-Vorticies Observed By WSR-88D In The Eye (新闻稿).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2009-01-16 [2013-05-07]. (原始内容于2013-05-15). 
  24. ^ Hawkins, Harry F.; Rubsam, Daryl T. . Monthly Weather Review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68, 96 (9): 617–636 [2014-07-08]. Bibcode:1968MWRv...96..617H. ISSN 1520-0493. doi:10.1175/1520-0493(1968)096<0617:HH>2.0.CO;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25. ^ Gray, W. M.; Shea, D. J. .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73, 30 (8): 1565–1576 [2014-07-08]. Bibcode:1973JAtS...30.1565G. ISSN 1520-0469. doi:10.1175/1520-0469(1973)030<1565:THICRI>2.0.CO;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26. ^ Hawkins, Harry F.; Imbembo, Stephen M. . Monthly Weather Review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76, 104 (4): 418–442 [2014-07-08]. Bibcode:1976MWRv..104..418H. ISSN 1520-0493. doi:10.1175/1520-0493(1976)104<0418:TSOASI>2.0.CO;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27. ^ Beven, John L. Tropical Storm Beta Discussion Number 3 (报告). Hurricane Beta Advisory Archiv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0-27 [2014-07-08]. (原始内容于2012-09-21). 
  28. ^ Marks, Frank D.; Stewart, Stacy R. (PDF) (Presentation). TRMM Workshops. Boulder, Colorado: 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7–25. 2001 [2014-07-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1-22). 
  29. ^ (新闻稿).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2008-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7). 
  30. ^ Brown, Daniel; Roberts, Dave. (新闻稿).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08-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7). 
  31. ^ 财团法人气象应用推广基金会. 财团法人气象应用推广基金会:台风的结构. [2015年4月28日]. (原始内容于2015-05-18). (繁體中文)
  32. ^ 香港热带气旋追击站. HKCOC热带气旋字典——云字:云卷风眼. [2015年4月28日]. (原始内容于2015年5月18日). (繁體中文)
  33. ^ Wang, David W.; Mitchell, Douglas A.; Teague, William J.; Jarosz, Ewa; Hulbert, Mark S. Extreme Waves Under Hurricane Ivan. Scienc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2005, 309 (5736): 896 [2014-07-08]. PMID 16081728. doi:10.1126/science.1112509. (原始内容于2011-07-09). 
  34. ^ Webmaster. Tropical Cyclone Safety. JetStream – Online School for Weather.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2010-01-05 [2014-07-08]. (原始内容于2013-12-21). 
  35. ^ .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1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1). 
  36. ^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 [201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4). 
  37. ^ Maue, Ryan N. .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Conference. 2006-04-25 [2014-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7). 
  38. ^ Cappella, Chris. Weather Basics: Subtropical storms. USA Today. 2003-04-22 [2014-07-09]. (原始内容于2012-10-11). 
  39. ^ Monastersky, R. . Science News. 1999-05-15 [2006-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30). 
  40. ^ Justice, Alonzo A. Seeing the Inside of a Tornado (PDF). Monthly Weather Review: 205–206. 1930-05 [2014-07-09]. (原始内容 (PDF)于2013-10-22). 
  41. ^ . NASA. 2006-11-09 [2014-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5). 
  42. ^ Piccioni, G.; et al. South-polar features on Venus similar to those near the north pole. Nature. 2007-11-29, 450 (7170): 637–640 [2014-07-09]. Bibcode:2007Natur.450..637P. PMID 18046395. doi:10.1038/nature06209. (原始内容于2013-12-27). 

外部链接 编辑

  • 大西洋海洋和气象实验室的“常见问题”页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央氣象局-氣象百科 9. 什麼叫颱風眼?其形狀及大小為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央氣象局-氣象百科 10. 為什麼颱風有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風眼, 风眼是强烈热带气旋中心天气情况相对平静的区域, 通常呈圆形, 直径大多在30到65公里之间, 周围由眼壁环绕, 后者是环状的强烈雷暴区, 通常是气旋中天气最恶劣的地方, 风眼中拥有整个气旋的最低气压, 可比风暴外的气压低15, 2003年9月15日从国际空间站所拍攝到的飓风伊莎贝尔, 在其中心可看見非常明显的风眼結構, 2018年9月25日从国际空间站拍攝到的颱風潭美, 可見其四周都被高聳的雲牆環繞, 强烈热带气旋中的风眼通常云淡风轻, 四面八方均环绕着密集, 均匀的风眼墙, 相对较弱的热带气旋中风眼界线较. 风眼是强烈热带气旋中心天气情况相对平静的区域 通常呈圆形 直径大多在30到65公里之间 周围由眼壁环绕 后者是环状的强烈雷暴区 通常是气旋中天气最恶劣的地方 风眼中拥有整个气旋的最低气压 可比风暴外的气压低15 1 2003年9月15日从国际空间站所拍攝到的飓风伊莎贝尔 在其中心可看見非常明显的风眼結構 2018年9月25日从国际空间站拍攝到的颱風潭美風眼 可見其四周都被高聳的雲牆環繞 强烈热带气旋中的风眼通常云淡风轻 四面八方均环绕着密集 均匀的风眼墙 相对较弱的热带气旋中风眼界线较为模糊 并且有可能会被中心密集雲團 一种高厚云层区域 在卫星图像上显示成亮区 掩盖 强度更弱或是组织结构紊乱的风暴中也可能存在风眼墙 但不足以完全闭合将风眼环绕起来 或是风眼区域内会出现暴雨 不过无论是哪种风暴 风眼都是气压最低的区域 1 2 目录 1 结构 2 形成和探测 3 相关现象 3 1 眼墙置换循环 3 2 沟壑 3 3 风眼墙中尺度涡旋 3 4 体育场效应 3 5 眼状特征 3 6 云卷风眼 4 危害 5 其他风暴 5 1 极地低压 5 2 温带风暴 5 3 亚热带风暴 5 4 龙卷风 6 外星风暴 7 注释说明 8 参见 9 参考资料 10 外部链接结构 编辑 nbsp 成熟热带气旋的横截面图 箭头代表空气在风眼内及其周围流动的方向 风眼通常坐落在热带气旋的几何中心 直径30到65公里之间 风眼可能完全处于透明状态 也可能含有少量云朵形成的斑点 还可能被中心密集云区遮挡 同时风眼内的风力和雨量都很小 特别是接近中心的部分 这点上与周围环绕的风眼墙形成鲜明对比 后者通常包含有风暴中最强烈的风 3 由于热带气旋的机制影响 风眼内及其正上方的空气温度会比周边要高 4 风眼通常情况下虽然形状对称 但也可能呈椭圆等不规则形状 特别是在风暴逐渐减弱的时候 所谓 不规则的风眼 是指风眼不是圆形 且呈支离破碎之态 表明热带气旋的强度较弱 或是正在减弱 开放式风眼 则是指风眼墙没有完全把风眼包裹起来 这也表明气旋正在减弱 并且其中的水分已经大量丧失 这些观测结果都可以用来通过德沃夏克分析法估算热带气旋的强度 5 风眼墙通常是圆环状 但也有可能呈现出从三角形到六面形在内的多种明显的多边形状 6 虽然大多成熟风暴的风眼宽度达到数十英里 但正处于爆发性增强期的风暴却能够发展出现尺寸极小并且非常清晰的圆形风眼 这样的风眼有时会被称为 针眼 拥有针孔式风眼的风暴容易出现大幅强度波动 给气象部门的预测工作带来困难 7 直径小于19公里的风眼经常会引发眼墙置换周期 原有风眼墙外围另有新的风眼墙形成 位置在内层风眼外15至数百公里间 这时风暴中将发展出两个 同心风眼墙 或是 一个风眼内存在另一个风眼 大部分情况下 外围风眼墙在形成后很后会开始收紧 内层的风眼墙则会逐渐消失 这样就会出现一个规模更大但也更加稳定的风眼 通常来说眼墙置换周期会令风暴强度减弱 但新的风眼墙会在原本的风眼墙消散后很快出现收缩 令风暴得以再度增强 这又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眼墙置换周期 8 风眼的直径跨度很大 例如1960年太平洋台风季期间的台风卡门风眼就达到320公里宽 而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飓风威尔玛则只有3公里 9 虽然风眼较大的飓风通常强度不会太高 但其中也有例外情况 例如2003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飓风伊莎贝尔就是一例 截至2014年6月 伊莎贝尔仍是有纪录以来第11强烈的北大西洋热带气旋 其存在期间就曾保有一个直径65至80公里的大型风眼数天之久 10 形成和探测 编辑 nbsp 温暖的海洋上空水汽冷凝时释放的能量将引发正反馈循环 从而形成热带气旋 nbsp 气象雷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很方便地探测到风眼的存在 上图即是飓风安德鲁的雷达图像 清晰显示出位于佛罗里达州最南端上空的风眼 热带气旋通常源于热带海域的大规模扰动天气区域 随着形成并聚集起来的雷暴越来越多 风暴将会发展出雨带 这些雨带会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进行旋转 接下来风暴逐渐增强 距旋转中心还有一段距离的位置上会形成一片以更强烈对流组成的环 由于强烈的上升气流会伴随着强烈的雷暴和降雨 因此风暴表面的气压会开始下降 空气会在气旋上层积累 11 这些变化将导致上层反气旋的形成 或是在中心密集云区上方形成高气压区 因此 大部分这样形成的热带气旋上方都会有反气旋产生的气流积聚 而在逐渐形成的风眼以外 大气层上层反气旋将令朝向气旋中心的气流得到增强 令空气朝风眼墙推进 引发正反馈循环 11 不过 也有小部分堆积起来的空气并不会向外流动 反而会朝内部的风暴中心流动 这会促使气压进一步降低 并且空气的重量将会抵消掉风暴中心上空气流的强度 气旋中心的空气开始沉降 形成一片基本上没有降雨的区域 这就是新形成的风眼 11 这一过程中有许多方面仍然是个谜 例如科学家仍未确定为什么对流会以环状形式围绕环流中心旋转 而不是位于环流中心的上方 并且也不清楚为什么上层反气旋只会排出风暴上方的过剩空气 对于风眼形成的确切过程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论解释 但唯一能够肯定的是 热带气旋要达到很高的风速 风眼是必不可少的 风眼的形成几乎总是表明热带气旋的组织结构和强度得到增强 因此气象预报人员都会密切关切正在发展风暴中形成风眼的迹象 11 对于那些风眼清晰的风暴 对其风眼的探测很简单 只需查看气象卫星拍摄的图像即可 但对于那些边界模糊 或是被云层填满 或是完全被中心密集云区遮挡的风眼则必须通过其他的监测手段 船只和飓风猎人侦察机可以直接通过肉眼来观察风眼的存在 也可以通过寻找风暴中心风速较低 并且雨量很少的区域来确定风眼的位置 美国 韩国 以及为数不多的其他几个国家拥有NEXRAD 英语 NEXRAD 气象雷达站组成的网络 可能探测到接近海岸线的风眼 气象卫星上还可以携带设备测量大气中的水蒸气和云层温度 这些数据能够用来确认逐渐形成风眼的存在 此外 科学家还在近年发现风眼中的臭氧含量远高于风眼墙 这主要是因为富含臭氧的平流层空气下沉导致 因此可以利用对臭氧敏感的工具在空气上升和下沉的气流柱中进行测量 根据得到的结果 科学家甚至可以在卫星图像能够表明风眼形成前就判断出风眼是否正在形成 12 相关现象 编辑 nbsp 1997年太平洋台风季期间台风安珀的卫星照片 其上可以看到外围和内侧风眼墙 表明气旋正处 眼墙置换循环 眼墙置换循环 编辑 主条目 眼墙循环 眼墙置换循环又称同心眼墙周期 通常发生在风速超过每小时185公里 或是达到大型飓风标准 注 1 的强烈热带气旋中 热带气旋达到这一强度时 风眼墙已经收缩到很小 部分外围雨带可能会增强并组织成环状雷暴 形成外围风眼墙 因此出現 雙眼牆 結構 新的风眼墙缓慢收缩 逐渐夺走了内层风眼墙继续保持所需要的水分和角动量 因为气旋的风眼墙通常是其最强风力的所在 所以在眼墙置换的过程中热带气旋通常会减弱 内层风眼墙逐渐被外层 扼杀 最终内层风眼墙将会消失 外层风眼墙则继续收缩 风暴此后有可能再度增强 8 美国政府曾在20世纪60年代试图通过一项名为破风计划 英语 Project Stormfury 的实验找到改变或削弱飓风强度的方法 具体的做法包括向风眼和风眼墙外围投放碘化银等 促使新的风眼墙形成 令风暴减弱 14 15 16 但之后科学家发现这只是强烈热带气旋的一个自然过程 破风计划也因此很快废弃 8 几乎所有强烈的热带气旋都会经过至少一次眼墙置换周期 1980年的飓风艾伦就经过了反复的眼墙置换周期 强度也在萨菲尔 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和三级标准范围反复波动 2001年飓风朱丽叶 英语 Hurricane Juliette 2001 则出现了非常罕有的三层风眼墙 17 沟壑 编辑 热带气旋中的沟壑是指风眼墙外围或是同心风眼墙之间的清晰环状区域 其中包含的是缓慢下沉的空气 产生的降水量很少或是完全没有 沟壑内的气流是由伸展和切变的累积效果主导 风眼墙之间的沟壑是一片空气转速变化较大的区域 并且变化幅度与其和风暴中心的距离成正比 这样的区域在任何拥有足够强度的旋涡中都有可能出现 但还是以强烈的热带气旋中最为常见 18 风眼墙中尺度涡旋 编辑 风眼墙的中尺度涡旋 英语 Mesovortices 是指强烈热带气旋风眼墙中的小规模涡旋 总的来说 这种涡旋和漩涡龙卷风 英语 Multiple vortex tornado 中的小型吸力漩涡类似 19 这些涡旋内的风速有可能会比风眼墙内其它任何地方都快 20 风眼墙中尺度涡旋在那些正在强化的热带气旋中最为常见 19 风眼墙出现 中尺度涡旋 通常表明热带气旋会出现异常举动 一般会围绕低气压中心旋转的气旋 有时会停止移动 甚至还有记载表明风眼墙中尺度涡旋曾穿越风暴的风眼 这些现象既有在实际观测中发现 21 也曾于实验中证实 19 并且理论上也已经有了解释 22 风眼墙的中尺度涡旋对热带气旋登陆后催生龙卷风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这些中尺度涡旋可以在单独的雷暴中催生出旋转气流 产生中尺度气旋 进而引发龙卷风活动 热带气旋登陆时会与陆地产生摩擦 使得中尺度涡旋下降到地表 导致龙卷风形成 23 体育场效应 编辑 nbsp 2015年3月31日 从国际空间站上拍下了这张台风美莎克的风眼照片 显示有明显的 体育场效应 体育场效应 是强烈热带气旋的一种常见现象 风眼墙的云层从表面向外凸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 风眼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开放式的圆顶 仿佛是个体育场 风眼总是位于风暴顶端并且尺寸较大 风暴最底端则最小 因为风眼墙中的上升空气跟随相同角动量的等值线活动 并且也会向外凸出 风眼非常小的热带气旋的体育场效应最为明显 24 25 26 眼状特征 编辑 正在强化的热带气旋中经常可以发现眼状特征 看上去和风眼类似 都是风暴环球中心的一片缺少对流的圆形区域 即对流空洞 眼状特征在正在增强的热带风暴和一级飓风中最为常见 以2005年飓风贝塔 英语 Hurricane Beta 为例 其风速在每小时80公里时就出现了眼状特征 这一强度还远远低于飓风标准 27 这一特征通常无法在太空中通过可见光波长或是红外线波长发现 但在微波卫星图像中就可以很轻易地找到 28 眼状特征在中层大气层的发展与完整的风眼类似 但由于垂直风切变的影响 这一特征有可能会出现水平位移 29 30 云卷风眼 编辑 云卷风眼 是热带气旋中心当中 由螺旋云带旋卷成之缺乏组织的眼墙 结构看来较不佳 此现象以发生在热带气旋环流中吹西北风象限内者较为普遍 其维持时间随当时形成热带气旋的气象环流条件不同而异 出现时间或长或短 31 32 危害 编辑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一架飞机经风暴的风眼墙飞入云淡风轻的风眼虽然风眼是风暴中已知最平静的部分 其中通常云淡风轻 但位于海上时却往往是最危险的区域 风眼墙中海浪因风的驱动都朝同一方向前进 但风眼中心的海浪却会自四面八方向中间收紧 飘忽不定的浪头可能相互堆积起来发展成疯狗浪 飓风中的最大浪高暂无定论 但测量数量表明2004年的飓风伊万在处于四级强度时 其风眼墙附近巨浪的有效波高估计超过了40米 33 受到飓风或台风袭击地区的居民经常会犯下这样的错误 在相对平静的风眼经过时就以为风暴已经过去 于是走出户外检查财产遭受的损失 结果被另一面的风眼墙杀了个措手不及 这在那些不经常遭受这类气象灾害打击的地区更为常见 美国国家气象局强烈建议人们在整场风暴过去前都不要离开避难所 34 其他风暴 编辑 nbsp 2006年北美暴风雪就是一场温带风暴 在其处于最高强度时表现出眼状特征 如图上德玛瓦半岛以东不远处 主条目 气旋 虽然只有热带气旋中拥有这种正式名称叫 风眼 的结构 但还是有其它天气系统中也可以呈现出类似的眼状特征 1 35 极地低压 编辑 极地低压属中尺度天气系统 通常位于两极附近 跨度小于1000公里 与热带气旋类似 极地低压在相对温暖的水面上空形成 其中可以包括深层对流和烈风或更高强度风速 但是与热带系统不同的是 其活跃的区域温度远低于热带气旋 纬度则相反 极地低压通常规模较小 持续时间也短 很少能够存在超过一天 虽然有这些区别存在 但极地低压的结构仍然可能和热带气旋非常相似 其中会有一个清晰的 眼 周围有 眼墙 和雨带或雪带环绕 36 温带风暴 编辑 主条目 温带气旋 温带气旋是指多个不同气团的边界中存在的低气压区 几乎所有位于中纬度地区的风暴都属于温带风暴 其中包括北美东北风暴和欧洲风暴 英语 European windstorm 最强烈温带风暴中气压最低的位置可能会出现一个清晰的 眼 其周围通常由位置较低 靠近风暴末端的云层环绕 不过这些云层没有对流性质 37 亚热带风暴 编辑 主条目 亚热带气旋 亚热带风暴是指拥有部分温带天气系统特征和部分热带系统特征的气旋 因此其中可能会有眼状特征 但又不具备真正的热带系统特质 亚热带风暴可能会非常危险 产生狂风巨浪 而且经常会演变成热带风暴 对此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从2002年开始为亚热带风暴命名并发布公告 38 龙卷风 编辑 龙卷风是规模较小但极具破坏力的风暴 可以产生的地球上最快的风速 龙卷风主要分两类 其中单漩涡龙卷中只包括一个旋转的空气柱 多漩涡龙卷则包括小型吸力漩涡 仿佛多个小型龙卷风齐集在一起 并且全部围绕同一个中心旋转 这两类龙卷风在理论上来说都拥有较为平静的中心 一些气象学家把这些中心称为 眼 目击者的描述和气象雷达的多普勒速度观测都证实了这一理论 39 40 外星风暴 编辑 nbsp 土星的南极出现一个飓风般的风暴 显示出数十公里高的风眼墙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在2006年11月发布报告 称卡西尼号太空船在土星南极发现 飓风一般 的风暴 这一风暴还拥有非常层次分明的风眼墙 人类此前还从未在地球外的任何行星上发现过风眼墙云带 伽利略号探测器之前试图观察木星大气层中的风眼墙也未能成功 因此卡西尼号的这次发现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41 2007年 欧洲空间局的金星特快车在金星的两极都发现了非常大规模的涡流 其中都拥有相似的眼状结构 42 注释说明 编辑 大型飓风指最大持续风速可以在萨菲尔 辛普森飓风等级中达到三级或以上的风暴 13 参见 编辑 nbsp 热带气旋主题 最大风速半径 风暴潮参考资料 编辑 1 0 1 1 1 2 Landsea Chris Goldenberg Stan A Basic definitions Dorst Neal 编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 4 5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2012 06 01 pp A11 What is the eye 2014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1 25 Landsea Chris Goldenberg Stan A Basic definitions Dorst Neal 编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 4 5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2012 06 01 pp A9 What is a CDO 2014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2 07 Webmaster Tropical Cyclone Structure JetStream Online School for Weather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2010 01 05 2014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2 07 Landsea Chris Goldenberg Stan A Basic definitions Dorst Neal 编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 4 5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2012 06 01 pp A7 What is an extra tropical cyclone 2014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0 29 Velden Christopher S Olander Timothy L Zehr Raymond M Development of an Objective Scheme to Estimate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from Digital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Infrared Imagery Weather and Forecasting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98 13 1 173 2014 07 08 Bibcode 1998WtFor 13 172V ISSN 1520 0434 doi 10 1175 1520 0434 1998 013 lt 0172 DOAOST gt 2 0 CO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09 Schubert Wayne H et al Polygonal Eyewalls Asymmetric Eye Contraction and Potential Vorticity Mixing in Hurricanes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99 59 9 1197 1223 2014 07 08 Bibcode 1999JAtS 56 1197S ISSN 1520 0469 doi 10 1175 1520 0469 1999 056 lt 1197 PEAECA gt 2 0 CO 2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0 06 09 Beven Jack Hurricane Wilma Discussion Number 14 报告 Hurricane Wilma Advisory Archiv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 10 08 2014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1 09 8 0 8 1 8 2 Landsea Chris Goldenberg Stan D Tropical cyclone winds and energy Dorst Neal 编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 4 5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2012 06 01 pp D8 What are concentric eyewall cycles 2014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2 07 Lander Mark A A Tropical Cyclone with a Very Large Eye Monthly Weather Review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99 127 1 137 142 2014 07 08 Bibcode 1999MWRv 127 137L ISSN 1520 0493 doi 10 1175 1520 0493 1999 127 lt 0137 ATCWAV gt 2 0 CO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2 08 Beven Jack Cobb Hugh Hurricane Isabel 6 19 September 2003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 2014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3 30 11 0 11 1 11 2 11 3 Vigh Jonathan Formation of the Hurricane Eye PDF 27th Conference on Hurricanes and Tropical Meteorology Monterey California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06 2014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2 03 06 Gutro Rob Ozone Levels Drop When Hurricanes Are Strengthening 新闻稿 NASA 2005 06 08 2013 05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3 11 Glossary of NHC Terms 报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3 03 25 2014 06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6 01 Posey C Hurricanes Reaping the whirlwind Omni 16 General Media 1994 03 34 47 Note This replaces a prior citation to an expired Google Cache entry accessed 2006 07 04 some details for this citation were taken from the reference list for the online articleAn overview of hurricanes Williams Jack Project Stormfury attempted to weaken hurricanes in the 1960s and 70s USA Today Gannett 1999 10 12 2006 04 18 2013 11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0 21 请检查 publication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Williams Jack Stormfury attempted to weaken hurricanes USA Today 2005 05 05 2013 11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9 07 McNoldy Brian D Triple Eyewall in Hurricane Juliette PDF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04 85 11 1663 1666 2014 07 08 Bibcode 2004BAMS 85 1663M ISSN 1520 0477 doi 10 1175 BAMS 85 11 1663 永久失效連結 Rozoff Christopher M Schubert Wayne H McNoldy Brian D Kossin James P Rapid filamentation zones in intense tropical cyclones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06 63 1 325 340 2014 07 08 Bibcode 2006JAtS 63 325R ISSN 1520 0469 doi 10 1175 JAS3595 1 19 0 19 1 19 2 Montgomery Michael T Vladimirov Vladimir A Denissenko Peter V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hurricane mesovortices PDF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471 1 32 2014 07 08 Bibcode 2002JFM 471 1M ISSN 0022 1120 doi 10 1017 S0022112002001647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4 01 25 Aberson Sim D Black Michael L Montgomery Michael T Bell Michael A Record Wind Measurement in Hurricane Isabel Direct Evidence of an Eyewall Mesocyclone PDF 26th Conference on Hurricanes and Tropical Meteorology Miami Florida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04 2014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4 02 02 Kossin James P McNoldy Brian D Schubert Wayne H Vortical swirls in hurricane eye clouds Monthly Weather Review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02 130 12 3144 3149 2014 07 08 Bibcode 2002MWRv 130 3144K ISSN 1520 0493 doi 10 1175 1520 0493 2002 130 lt 3144 VSIHEC gt 2 0 CO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09 Kossin James P Schubert Wayne H Mesovortices polygonal flow patterns and rapid pressure falls in hurricane like vortices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01 58 15 2196 2209 2014 07 08 Bibcode 2001JAtS 58 2196K ISSN 1520 0469 doi 10 1175 1520 0469 2001 058 lt 2196 MPFPAR gt 2 0 CO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7 17 Wright John E Bennett Shawn P Meso Vorticies Observed By WSR 88D In The Eye 新闻稿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2009 01 16 2013 05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15 Hawkins Harry F Rubsam Daryl T Hurricane Hilda 1964 II Structure and budgets of the hurricane on October 1 1964 Monthly Weather Review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68 96 9 617 636 2014 07 08 Bibcode 1968MWRv 96 617H ISSN 1520 0493 doi 10 1175 1520 0493 1968 096 lt 0617 HH gt 2 0 CO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09 Gray W M Shea D J The hurricane s inner core region II Thermal stability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73 30 8 1565 1576 2014 07 08 Bibcode 1973JAtS 30 1565G ISSN 1520 0469 doi 10 1175 1520 0469 1973 030 lt 1565 THICRI gt 2 0 CO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09 Hawkins Harry F Imbembo Stephen M The structure of a Small Intense Hurricane Inez 1966 Monthly Weather Review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76 104 4 418 442 2014 07 08 Bibcode 1976MWRv 104 418H ISSN 1520 0493 doi 10 1175 1520 0493 1976 104 lt 0418 TSOASI gt 2 0 CO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09 Beven John L Tropical Storm Beta Discussion Number 3 报告 Hurricane Beta Advisory Archiv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 10 27 2014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9 21 Marks Frank D Stewart Stacy R TRMM Satellite Data Applications to Tropical Cyclone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PDF Presentation TRMM Workshops Boulder Colorado 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7 25 2001 2014 07 0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4 01 22 STORM project 新闻稿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2008 03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9 27 Brown Daniel Roberts Dave Interpretation of passive microwave imagery 新闻稿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08 09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9 27 财团法人气象应用推广基金会 财团法人气象应用推广基金会 台风的结构 2015年4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5 18 繁體中文 香港热带气旋追击站 HKCOC热带气旋字典 云字 云卷风眼 2015年4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5月18日 繁體中文 Wang David W Mitchell Douglas A Teague William J Jarosz Ewa Hulbert Mark S Extreme Waves Under Hurricane Ivan Scienc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2005 309 5736 896 2014 07 08 PMID 16081728 doi 10 1126 science 1112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7 09 Webmaster Tropical Cyclone Safety JetStream Online School for Weather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2010 01 05 2014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2 21 Glossary of Meteorology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12 02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2 11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Polar Lows 2013 0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2 04 Maue Ryan N Warm seclusion cyclone climatology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Conference 2006 04 25 2014 07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2 07 Cappella Chris Weather Basics Subtropical storms USA Today 2003 04 22 2014 07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0 11 Monastersky R Oklahoma Tornado Sets Wind Record Science News 1999 05 15 2006 09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4 30 Justice Alonzo A Seeing the Inside of a Tornado PDF Monthly Weather Review 205 206 1930 05 2014 07 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3 10 22 NASA Sees into the Eye of a Monster Storm on Saturn NASA 2006 11 09 2014 07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1 05 Piccioni G et al South polar features on Venus similar to those near the north pole Nature 2007 11 29 450 7170 637 640 2014 07 09 Bibcode 2007Natur 450 637P PMID 18046395 doi 10 1038 nature06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2 27 外部链接 编辑大西洋海洋和气象实验室的 常见问题 页面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加拿大飓风中心 飓风术语词汇表 中央氣象局 氣象百科 9 什麼叫颱風眼 其形狀及大小為何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央氣象局 氣象百科 10 為什麼颱風有眼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風眼 amp oldid 7997679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