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领土

领土(英語:Territory),亦稱疆域,是指主权国家所管辖的地区範圍[1],通常包括一个该国国界邊境)内的陆地(即领陆)、內水(包括河流湖泊内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有时亦会包括领海[2]

世界上的領土、領海、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

領土與國家存亡有密切關係,因為領土是国家的一部份,形成國家的必要條件,國家行使主權的地域及顯示出國家獨有的主權的方式。[3]

此外,領土的英語對應詞「territory」亦可用來做為行政區劃的類型,例如加拿大的「地區」

起源

領土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當時人類逐漸由游牧轉至農耕,並由氏族轉至部落,擁有獨自的首領。部落擁有自己的農田、活動範圍,且階級制度開始形成,漸漸形成勢力範圍。勢力範圍是一個部落的管控地區,領土的基本概念形成。後來,勢力範圍便轉變成領土,部落轉變成國家,首領轉變成皇帝君主,領土正式形成,成為國家的一個象徵。[3]

領土在初時定義模糊,且疆界不清,難以考察國家的實際領土。直至近幾百年,領土疆界才逐漸清晰。[4]

國家領土

 
領土定義模型

國家擁有的領土理論上是不可分割、不可侵犯的。[5]國家在其領土上有完全的主權和管轄權,且其他國家理論上無權干涉。[6][7]領土大小也象徵著國家的強弱,如冷戰時兩大國美国苏联也是領土超過9,000,000平方公里的國家。又如殖民時代英法等歐洲列強殖民領土都象徵帝國強弱。[8][9][10]領土擁有權糾紛甚會直接導致戰爭,致使國家滅亡。[11]

每個國家都擁有不同大小的領土,其現今的領土視乎不同因素,如地理、歷史、民族等。[12]

沒有領土的國家稱之為流亡政府,如二战时期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國政府等等。[13][14]聖座亦是一個典型例子。聖座於1870年教宗国被吞併至1929年因簽訂《拉特朗条约》而成立梵蒂冈期間都是一個沒有任何領土的流亡政府。[15]

以下為一個國家在不同種類的領域中所擁有的主權:

國家在不同種類的領域中所擁有的主權
外层空间 (包括地球轨道月球、所有天體和其軌道)
國家领空 領海領空 毗連區空域 國際空域
領陸表面 內水水面 領海水面 毗連區水面 專屬經濟區水面 國際水域表面
內水 領水 专属经济区 國際水域
底土 大陆架表面 擴展大陸架表面 國際海底表面
大陆架底土 擴展大陸架底土 國際海底底土
  國家擁有完全管轄權主權
  國家擁有受到限制的管轄權和主權
  國家不能擁有任何管轄權或主權

構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領土和領水: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的爭議專屬經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其他國家的爭議專屬經濟區
 
菲律賓的領陸、領海、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

領土可分為四個部份:領陸领空領水底土[16]

領陸

领陆是指國家擁有的陸地領土,包括国界范围内的大陆部分和所属岛屿以至其底土。主權國家在領土中有絕對操控權,对所属陆地地表以下深度无限的地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领陆是国家领土组成的基本部分。領空、領水和底土也是由領陸洐生而來的。[17]:89

領水

 
領海定義

領水即國家擁有的水系領土,包括河流运河领海(包括内海)與湖泊(或內陸海)。[17]:89

内水

内水是一个由一國領土完全包圍的封閉性湖、河、內海,都被稱為內水。海岸邊緣沿岸國所屬島嶼外緣,與海岸國海岸的連接線內側都屬於內水。注入海中的河流河口,其靠岸邊一側的注口連線內側也算內水。由內水起算12海浬,為領海。主權國家對其內水有完全之司法管轄權,外國船隻在領海中允許的無害通過權,在內水裡是不允許的。[18]

海灣則另有特別規定。所謂灣乃指兩地岬(即海岸端突出之土地端點)所圈圍的大於半圓的水域。若此水域離陸皆不超過24海浬,則全部視為內水。[19]

河流

河流在主權國家領陸內便自動轉變為該國家的領土部份,主權國家在這些河流中有絕對操控權。例如长江黄河中华人民共和国領土的一部份。[17]:89

國內河流

國內河流(internal river)是發源地和河口都在一國境內的河流,也稱為內河。國內河流完全處在所在國管轄之下,除經國家同意,外國船舶無權進入和航行[17]:90。例如法國的塞納河羅亞爾河加龍河,義大利的台伯河,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的所有河流等[20]:11

界河

河流在主權國家領陸之間稱為界河(boundary river)。界河主權屬於擁有疆界的兩個或以上的主權國家。例如黑龙江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17]:90

多國河流

多國河流(multi-national river)是流經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河流。例如中國的元江流入越南為紅河。多國河流分屬於沿岸國所有,各國對流經本國境內的河段享有主權。由於多國河流涉及各沿岸國的共同利益,沿岸國在行使主權時必須顧及其他各段沿岸國的利益,不得濫用,比如上游國家不得故意使河流改道。[17]:90

國際河流

一些跨國河流會被承認為國際河流(international river),任何國家都能自由通商,自由航行,如欧洲多瑙河[17]:90

湖泊或內陸海

湖泊或內陸海在主權國家領陸內便自動轉變為該國家的領土部份,如贝加尔湖屬於俄羅斯。[18]

湖泊或內陸海在主權國家的邊疆,便會分由不同國家管理,如裏海鹹海五大湖等。[18]

運河

運河不管由誰挖掘,運河在主權國家的領陸內便屬於該國家的領土。主權國家在這些運河中有絕對操控權。例如巴拿马运河由美國挖掘,但主權屬於巴拿马共和國[17]:91

領海

领海是一个从领海基线,即沿岸国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或者岛国群岛水域以外向海洋延伸3-12海里的海域。但各國視實際狀況可能另有規定。一国主权及于领海及其上空和底土。要注意的是,专属经济区不是領海。[21]同樣,國家擁有對海洋的制海權不代表國家擁有該片海域。公海沒有被任何主權國家擁有,因此船隻能自由航行。[22]

領空

領空是一個主權國家領陸和領水的上空部份,主權國家在這些領空中有絕對或部份操控權。主權國家可以劃分禁飛區,甚至禁止任何他國飛機進入領空。[23]

底土

底土是一個主權國家領陸的地底部份,主權國家在這些地下土中有絕對操控權。主權國家能自由地開發底土的地下資源,如石油等。有時領海地底屬於底土。[24][25]

領土取得方式

國家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都有自己的領土,但國家領土很少是一成不變的。由於某種原因,國家可以取得新的領土,也可以失去領土。國家領土變更是指由於某種自然原因或人為原因,國家領土增加或喪失從而使領土面積發生變化[17]:91。依國際法,領土之取得有以下方式。

傳統

傳統的領土取得方式有先佔、時效、添附、割讓、征服。[20]:67[26]:176-185[17]:92

先佔

先佔(occupation)意指一個國家對無主地行使有效佔領而取得領土主權[17]:92。例如俄羅斯先佔西伯利亞的無人居住之地,即是典型的先佔例子。

先佔的構成要件有兩項。一為正式佔有,即一個國家做出佔有該領土的意思表示,例如透過發表聲明、宣言或通告的方式,將該領土置於其國家主權之下。二為行政管理,即佔領的形式必須是「有效佔領」,有效佔領的方式如建立行政、立法、司法機構,設立居民點,懸掛國旗等。[17]:92

近代,先佔已經是不可能發生的領土獲得方式,因為除南极洲以外(部份國家對其宣稱擁有主權),世界上所有領土都已被不同國家所擁有。[27]

時效

時效(prescription)意指一個國家長期、和平地在他國領土上行使主權,且他國不持續抗議或不提出反對主張,以致於在歷史發展下產生了普遍信念,認為事物現狀符合國際秩序,因而取得該領土的主權。[20]:91[17]:92然而,自從國際法學問世以來,一直有法學家反對以時效作為領土取得方式。[20]:91

時效的應用必須是對著本來屬於他國主權之下的領土,如果是對著無主地,那便是先佔(occupation),而不是時效的開始。另一方面,佔領國行使的必須是主權權利,如果僅是行政性質的權利,那便是臨時管理,因此交戰國英语belligerent軍事佔領區行使的,承租國於租借地上行使的,無論經過多久都不能取得領土主權。[26]:181

時效的完成必須不受干擾以及經過一段連續的必要歲月。如果他國繼續不斷地提出抗議和主張,主權的實際行使就不是不受干擾的,也就未產生所需要的認為事物現狀符合國際秩序的普遍信念。[20]:91至於連續的歲月應該多長才算原主權國已正式拋棄其權利和名義,有的國際法學者認為應該要「超出記憶」(going beyond memory),有的國際法學者則認為不能硬性規定,須視個別情況而定。1897年,英國委內瑞拉兩國在其邊界仲裁條約《華盛頓條約》中,則訂明英、委邊界土地的時效期限為五十年。一般說來,如果事實主權已與國際秩序相調和,時效期限應可縮短,如果仍未調和,時效就需要較長的歲月。近年交通方便,各國對其領土的每一角落都能控制,放棄領土主權的時效期限應可短於五十年了。[26]:181-182

由於藉由時效取得領土主權的實例,從來未曾有過,所以許多法學家不承認時效是國際法上取得領土的方式。雖然拍爾瑪斯島案英语Island of Palmas Case曾被當作適用時效原則的一例,但該案仲裁員胡伯(Max Huber)並不明示其裁定是基於時效原則,何況完成時效所須的時日又無國際法規則加以規定。[26]:182

1959年,在荷蘭比利時兩國將其邊界糾紛訴諸國際法庭仲裁的「邊境地案」(The Frontier Land Case)中,國際法庭的判決就排斥時效的概念,否決荷蘭以時效取得領土主權的訴求,並把爭議的邊界判給了比利時。[26]:182

現今不論成文法或習慣法,對於時效的期間並無具體規定,有說30年、有說50年、或100年、或完全否定時效的概念,至今仍沒有定論。在早期的國際習慣上(如果兩國間的問題有條約規定,則可不依照國際習慣、判例、學說),任何國家若確信其國土被敵意佔有,便有責任提出正式抗議(不必興訟,但該抗議需備案);若超過了時限下不作抗議或興訟,便不能宣稱該佔有為非法,佔有國便自然成為合法擁有者(起源於早期列強為爭奪瓜分殖民地利益所設下的規則,然而近百年來此規則已不被普遍接受)。時效是一個具爭議性的領土獲取方式,因此其在現實中實行的可能性不大。

添附

添附(accretion)是指一國領土由於自然原因或人為原因而增加。[17]:88

添附有兩種情況,即自然添附和人工添附。自然添附是指由於自然的作用使國家領土增加,如漲灘英语Alluvion三角洲、新生島嶼、廢河床等。人工添附是指通過人為作用使領土面積擴大,如圍海造田、築堤等。[17]:88

無論是自然添附或人工添附都獲得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按國際慣例,添附使領土面積增加,國家無須宣告,也無須其他國家承認。但人工添附有一定的限制,例如界河的沿岸國在改變其本國領土的自然狀態時不得使鄰國領土的自然狀態遭受不利;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一國的近海設施和人工島嶼,一國在專屬經濟區大陸棚公海上建造的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都不構成領土的添附。[17]:88

 
香港的填海工程,綠色為天然地,灰色為填海所得地

割讓

割讓(cession)是指一國的領土依據條約移轉給另一國。割讓可分為強制性的和非強制性的。[17]:93

強制性割讓通常是戰爭或武力脅迫的結果,即一國通過武力以簽定和約的形式迫使他國將領土無代價地移轉給自己。傳統國際法上的割讓,嚴格意義上是指這類割讓,當時戰爭是解決國家爭議的合法手段,強制性割讓也是取得領土的合法方式[17]:93。歷史上的例子有:1870年普法戰爭,法國割讓亞爾薩斯與洛林兩省給德國;1842年鴉片戰爭中國割讓香港島英國,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四年再度割讓九龍半島,1894年甲午戰爭後,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而贖回)台灣島及附屬島嶼澎湖群島給日本;1905年日俄戰爭俄羅斯割讓庫頁島南部及其附近一切島嶼給日本;1898年美西戰爭,西班牙割讓菲律賓波多黎各西印度群島關島給美國[28]:181。由於現代國際法已廢除了國家的戰爭權,強制性割讓也隨之失去其合法性[17]:93

非強制性割讓是國家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締結條約和平移轉部份領土,這在現代國際法上是合法有效的方式。其形式有購買、贈與、交換:[17]:93

征服

征服(conquest)是指國家以武力佔領他國領土的部份或全部,戰後經由兼併(annexation)而取得領土的主權。[20]:84[17]:93

 
蒙古帝国的大征服
 
大英帝国征服世界各地

依據傳統國際法,有效的征服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征服國正式表示兼併戰敗國領土的意思。如果兼併的是戰敗國的部份領土,戰敗國須放棄收復失地的企圖;如果兼併的是戰敗國的全部領土,征服國須對該國的全部領土實行有效的控制,同時戰敗國及其盟國須放棄一切抵抗。[17]:93

現代國際法嚴格禁止侵略戰爭,因此以征服取得被征服者的領土主權,是無效的、非法的。例如1990年,伊拉克武力侵佔科威特,並將其兼併,宣佈其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聯合國不僅宣佈伊拉克的行為無效,而且授權其成員國對其進行制裁。[17]:93

其他

公民投票

公民投票(referendum),簡稱公投,即由公民投票決定領土屬於何國,或是否要獨立建國[26]:185[17]:94。例如1919年《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薩爾地區交由國際聯盟託管十五年後再由當地居民決定其歸屬,後來當地居民舉行公民投票,結果為回歸德國;1961年英屬喀麥隆舉行公民投票,結果北部居民決定與奈及利亞合併,南部居民決定與喀麥隆合併;1967年直布羅陀舉行公民投票英语Gibraltar sovereignty referendum, 1967決定領土歸屬;1989年納米比亞舉行公民投票決定領土歸屬[17]:94;2014年克里米亞舉行公民投票決定領土歸屬。

實例
提议成立的国家 公投年份 独立前所属国家 是否多数赞成独立 是否独立 是否得到中央政府承认 备注 地圖
  蒙古 1945   中華民國 1945年公民投票而獨立的  蒙古人民共和国。中華民國政府於1946年1月公告表示接受公投結果,承認外蒙古獨立。[29]蒙古人民共和國之主權獨立地位就此確立並逐漸獲得國際承認。  
  阿尔及利亚 1962   法國 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公投而獨立的  阿尔及利亚  
  蒙特內哥羅 2006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2006年公民投票而獨立的  蒙特內哥羅  
  南蘇丹 2011   苏丹 [30] 2011年公民投票而獨立的  南蘇丹。独立成功,2011年7月9日获得独立,并加入联合国。  
  顿涅茨克 2014   烏克蘭 [31] 事实上[32] 2014年顿巴斯地位公投英语2014 Donbass status referendums而獨立并组建新俄羅斯聯邦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一个事实上独立的公投,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独立没有得到乌克兰政府的确认。  
  卢甘斯克 2014   烏克蘭 [31] 事实上[32] 2014年顿巴斯地位公投英语2014 Donbass status referendums而獨立并组建新俄羅斯聯邦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一个事实上独立的公投,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独立没有得到乌克兰政府的确认。  
  克里米亞共和國

  塞瓦斯托波爾

2014   烏克蘭 2014年公民投票而獨立并加入俄羅斯聯邦的  克里米亞共和國  塞瓦斯托波爾  

領土受到暫時控制

在特殊情況下,領土可能只受到暫時控制,而沒有被控制者真正取得。

租借

租借(lease),即在不同情況下(如戰敗),將領土在一個有效期內租借予別國,借地國擁有該地區的行政權以治理該地區(如警察權),但租國仍保留主權(只是已經喪失當地的行政權),稱為租借。例子如清朝租借新界予大英帝國。[33][34]

共管

共管(condominium),即一片領土受兩個或以上的國家管理,形成沒有國家擁有對該領土的絕對主權。例子有20世紀初的英埃共管蘇丹英國埃及共同管治)。[35]

 
英埃共管蘇丹領土,由英國和埃及共同管治

託管

 
國際聯盟在中東以及非洲的託管地

託管(mandate),戰敗國將殖民地交給戰勝國(如日本二戰戰敗後期將領土暫時交予美國管理)或其他原因,暫時將領土交予別國,稱為託管。接受託管領土的國家職責在於保護該領土或協助其獨立,而且不會擁有對該領土的絕對主權,該國家要在一些情況下(如託管期限結束),放棄該領土。[36]

軍事佔領

軍事佔領(military occupation)只是對佔領地進行暫時的管理,並不能取得佔領地的領土主權。[37][26]:181[17]:93

國際管理

即領土受國際管理,沒有主權國家擁有該領土,稱為國際託管。南极洲便是一例子。南極洲因於1961年生效的《南极条约体系》凍結一切對南極的領土要求,並禁止新的領土要求,所以沒有任何一國對南極洲擁有主權。而且,《南極條約體系》亦列明要求締約國對各自派出的觀察員和科學家行使管轄權,即受國際管理。[38]

类型

不同类型领土的示例包括:

  • 属地
  • 海外领土
  • 首都领地英语Capital_districts_and_territories
  • 争议领土,两个或多个敌对政府声称拥有主权的地理区域。例如,克什米尔的领土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宣称拥有主权;对于卷入争端的每个国家,整个领土都被视为现有国家的一部分。另一个例子是中华民国(通常被称为“台湾”),其主权地位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争议和领土主张。
  • 联邦领土,见澳大利亚行政区划加拿大行政区划
  • 海洋领土英语Maritime territory
  • 军事占领,即处于未获得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外部势力军事控制下的地区。当前的部份例子是被俄罗斯联邦占领的克里米亚;东耶路撒冷、加沙地带、戈兰高地和被以色列国占领的西岸;西撒哈拉,部分被摩洛哥王国占领。被占领土的其他例子包括被伊拉克短暂入侵后的科威特国1990 年、2003 年美国入侵后的伊拉克、二战后的德国和1999 年后的科索沃。
  • 无组织的领土英语Unorganized_territory,没有“正常”构成的政府体系的土地区域。这并不意味着该领土根本没有政府或它是无人认领的领土。实际上,这些地区总是人烟稀少。

未來

未来,領土可能不只包括在地球上。領土可能擴展至月球行星太阳系甚至是银河系。但在現代,根據《外层空间条约》,這些天體暫時不會成為任何一國的領土。[39][40]

領土爭議

領土爭議,是指兩個國家或以上對同一塊土地均宣示主權而引發的糾紛。[41]主權國與主權國之間的領土紛爭,通常是因歸還領土主權、時效、先佔等原因而引發出來的。[42]

部份領土爭議列表

非洲

 
马拉维湖

美洲

 
圣胡安河省

亚洲和大洋洲

 
釣魚台列嶼

参考文献

引用

  1. ^ Biersteker, Thomas; Weber, Cynthia. State Sovereignty as Social Construct. Cambridge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46.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9780521565998. 
  2. ^ Krasner, Professor Stephen D. Problematic Sovereignty: Contested Rules and Political Possibilities. 2001: 6–12 [2013-11-17]. ISBN 9780231121798. (原始内容于2022-10-14). 
  3. ^ 3.0 3.1 sovereignty (politic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5 August 2010]. (原始内容于2015-05-03). 
  4. ^ Stallybrass, William Teulon Swan. A society of states: Or, Sovereignty, independence, and equality in a league of nations. 1918. 
  5. ^ Talmon, Stefan. Recognition of Governments in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Monographs in International Law Se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50. ISBN 9780198265733. 
  6. ^ Newton, Kenneth. Foundations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democracies of the modern worl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7. ^ C-26/62 Van Gend en Loos v. Nederlanse Administratie Der Belastingen. Eur-Lex. [2007-01-19]. (原始内容于2007-03-21). 
  8. ^ Peace, War, and the European Powers, 1814–1914. Books.google.com. [2011-06-12]. 
  9. ^ Ideolog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Modern World. Books.google.com. [2011-06-12]. 
  10. ^ . [201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8). 
  11. ^ Power Transitions as the cause of w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Mälksoo, Lauri. Illegal Annexation and State Continuity: The Case of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Baltic States by the USSR. M. Nijhoff Publishers. 2003: 193. ISBN 9041121773. 
  13. ^ Nolan, Cathal J. The Greenwood Encyclopedia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ume 4.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2: 1559. 
  14. ^ Princeton University WordNet. [2013-11-16]. (原始内容于2020-08-08). 
  15. ^ Robert Araujo and John Lucal, Papal Diplomacy and the Quest for Peace, the Vatican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from the early years to the League of Nations, Sapienza Press (2004), ISBN 978-1-932589-01-6, p. 16. See also James Crawford, The Creation of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Law, (1979) p. 154.
  16. ^ . [2013-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0). 
  17. ^ 17.00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17.10 17.11 17.12 17.13 17.14 17.15 17.16 17.17 17.18 17.19 17.20 17.21 17.22 17.23 17.24 17.25 17.26 17.27 李廣民; 歐斌. 國際法. 北京市: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年. ISBN 7302125694. 
  18. ^ 18.0 18.1 18.2 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Territorial Sea and Contiguous Zone. [2013-11-16]. (原始内容于2008-03-16). 
  19. ^ . [2013-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2). 
  20.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勞特派特修訂; 王鐵崖、陳體強譯. 奧本海國際法. 上卷 第二分冊. 北京市: 商務印書館. 1989年. ISBN 7-100-00644-9. 
  21. ^ 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2013-11-16]. (原始内容于2008-03-16). 
  22. ^ 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r the Sea: Continental Shelf. [2013-11-16]. (原始内容于2021-05-23). 
  23. ^ U.S. airspace, as described in the Aeronautical Information Manual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3-02-07.
  24. ^ Håkansson, Inge; Reeder, Randall C. Subsoil compaction by vehicles with high axle load—extent, persistence and crop response. Volume 29, Issues 2–3.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77–304. March 1994 [October 11, 2012]. (原始内容于2021-05-23). 
  25. ^ Adams, Fred; . Moore, B. L. Chemical Factors Affecting Root Growth in Subsoil Horizons of Coastal Plain Soils. Vol. 47 No. 1.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99–102. January 1983 [October 11, 2012]. (原始内容于2015-06-10). 
  26.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陳治世. 國際法. 臺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5年5月15日. ISBN 9789570501889. 
  27. ^ Occupation and other forms of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territory (PDF). [2013-11-16]. (原始内容 (PDF)于2017-10-13). 
  28. ^ 28.0 28.1 28.2 28.3 趙明義. 當代國際法導論. 臺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1年9月1日. ISBN 9789571125862. 
  29. ^ 国民政府发表公告承认外蒙独立,中央日报(上海版)1946年1月6日,第2版

    国民政府发表公告承认外蒙独立(1946年1日5日)
    中央社重庆五日电)国府于一月五日发表承认外蒙独立之公告如下:外蒙古人民于民国卅四年十月廿日举行公民投票,中央曾派内政部次长雷法章前往观察,近据外蒙古投票事务人员之报告,公民投票结果,已证实外蒙古人民赞成独立,兹照国防会最高委员会之审议,法定承认外蒙古之独立,除由行政院转饬内政部将此项决议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特此公告。

  30. ^ South Sudan backs independence – results. [2020-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9). 
  31. ^ 31.0 31.1 In eastern Ukraine, polls close amid allegations of double-voting - CNN.com. CNN. 11 May 2014 [30 September 2014]. (原始内容于2021-02-24). 
  32. ^ 32.0 32.1 Russia Praises Ukraine's Autonomy Law for Rebel Areas. WSJ. 17 September 2014 [30 September 2014]. (原始内容于2014-09-22). 
  33. ^ WorldStatesmen—also by concession hold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or by country for non-colonial territories
  34. ^ Chisholm, Hugh, ed. (1911).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1th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5. ^ Select DEFRLUBEDELU.PDF (Map of condominium boundaries). [2013-06-02]. (原始内容于2020-08-08). 
  36. ^ (PDF).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21 June 1971: 28–32 [28 August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年1月6日). 
  37. ^ 勞特派特修訂; 王鐵崖、陳體強譯. 奧本海國際法. 下卷 第一分冊. 北京市: 商務印書館. 1989年: 第322頁. ISBN 7-100-00645-7. 
  38. ^ 维基文库:《南極條約體系》
  39. ^ Treaty on Principles Governing the Activities of States in the Exploration and Use of Outer Space, including the Moon and Other Celestial Bodies.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rmament Affairs. [2013-04-18]. (原始内容于2016-04-01). 
  40. ^ . 13 May 2013 [201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3). 
  41. ^ USState Department/ FloridaState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Border Studi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08-09-24.
  42. ^ Lectur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Malcolm Shaw entitled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Principles Relating to Territorial Disputes: The Acquisition of Title to Territory and Settling Territorial Disputes in the Lecture Seri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Audiovisual Library of International La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来源

  • Benton, Lauren. A Search for Sovereignty: Law and Geography in European Empires, 1400–190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0-521-88105-0. 
  • Philpott, Dan. Sovereignty.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13-11-17]. (原始内容于2020-12-18). 
  • Prokhovnik, Raia. Sovereignties: contempo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New York, N.Y: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ISBN 9781403913234. 
  • Prokhovnik, Raia. Sovereignty: history and theory. Exeter, UK Charlottesville, VA: Imprint Academic. 2008. ISBN 9781845401412. 
  • Thomson, Janice E. Mercenaries, pirates, and sovereigns: state-building and extraterritorial violence in early modern Europ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978-0-691-02571-1. 

外部連結

领土, 英語, territory, 亦稱疆域, 是指主权国家所管辖的地区範圍, 通常包括一个该国国界, 邊境, 内的陆地, 即领陆, 內水, 包括河流, 湖泊, 内海, 以及它们的底床, 底土和上空, 领空, 有时亦会包括领海, 世界上的領土, 領海, 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 領土與國家存亡有密切關係, 因為領土是国家的一部份, 形成國家的必要條件, 國家行使主權的地域及顯示出國家獨有的主權的方式, 此外, 領土的英語對應詞, territory, 亦可用來做為行政區劃的類型, 例如加拿大的, 地區, 目录, 起源. 领土 英語 Territory 亦稱疆域 是指主权国家所管辖的地区範圍 1 通常包括一个该国国界 邊境 内的陆地 即领陆 內水 包括河流 湖泊 内海 以及它们的底床 底土和上空 领空 有时亦会包括领海 2 世界上的領土 領海 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 領土與國家存亡有密切關係 因為領土是国家的一部份 形成國家的必要條件 國家行使主權的地域及顯示出國家獨有的主權的方式 3 此外 領土的英語對應詞 territory 亦可用來做為行政區劃的類型 例如加拿大的 地區 目录 1 起源 2 國家領土 3 構成 3 1 領陸 3 2 領水 3 2 1 内水 3 2 1 1 河流 3 2 1 2 湖泊或內陸海 3 2 1 3 運河 3 2 2 領海 3 3 領空 3 4 底土 4 領土取得方式 4 1 傳統 4 1 1 先佔 4 1 2 時效 4 1 3 添附 4 1 4 割讓 4 1 5 征服 4 2 其他 4 2 1 公民投票 4 2 1 1 實例 5 領土受到暫時控制 5 1 租借 5 2 共管 5 3 託管 5 4 軍事佔領 5 5 國際管理 6 类型 7 未來 8 領土爭議 8 1 部份領土爭議列表 8 1 1 非洲 8 1 2 美洲 8 1 3 亚洲和大洋洲 9 参考文献 9 1 引用 9 2 来源 10 外部連結起源 编辑領土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 當時人類逐漸由游牧轉至農耕 並由氏族轉至部落 擁有獨自的首領 部落擁有自己的農田 活動範圍 且階級制度開始形成 漸漸形成勢力範圍 勢力範圍是一個部落的管控地區 領土的基本概念形成 後來 勢力範圍便轉變成領土 部落轉變成國家 首領轉變成皇帝或君主 領土正式形成 成為國家的一個象徵 3 領土在初時定義模糊 且疆界不清 難以考察國家的實際領土 直至近幾百年 領土疆界才逐漸清晰 4 國家領土 编辑 領土定義模型 國家擁有的領土理論上是不可分割 不可侵犯的 5 國家在其領土上有完全的主權和管轄權 且其他國家理論上無權干涉 6 7 領土大小也象徵著國家的強弱 如冷戰時兩大國美国與苏联也是領土超過9 000 000平方公里的國家 又如殖民時代英法等歐洲列強殖民領土都象徵帝國強弱 8 9 10 領土擁有權糾紛甚會直接導致戰爭 致使國家滅亡 11 每個國家都擁有不同大小的領土 其現今的領土視乎不同因素 如地理 歷史 民族等 12 沒有領土的國家稱之為流亡政府 如二战时期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國政府等等 13 14 而聖座亦是一個典型例子 聖座於1870年教宗国被吞併至1929年因簽訂 拉特朗条约 而成立梵蒂冈期間都是一個沒有任何領土的流亡政府 15 以下為一個國家在不同種類的領域中所擁有的主權 國家在不同種類的領域中所擁有的主權 外层空间 包括地球轨道 月球 所有天體和其軌道 國家领空 領海領空 毗連區空域 國際空域領陸表面 內水水面 領海水面 毗連區水面 專屬經濟區水面 國際水域表面內水 領水 专属经济区 國際水域底土 大陆架表面 擴展大陸架表面 國際海底表面大陆架底土 擴展大陸架底土 國際海底底土 國家擁有完全管轄權和主權 國家擁有受到限制的管轄權和主權 國家不能擁有任何管轄權或主權構成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領土和領水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 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的爭議專屬經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其他國家的爭議專屬經濟區 菲律賓的領陸 領海 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 領土可分為四個部份 領陸 领空 領水和底土 16 領陸 编辑 领陆是指國家擁有的陸地領土 包括国界范围内的大陆部分和所属岛屿以至其底土 主權國家在領土中有絕對操控權 对所属陆地地表以下深度无限的地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领陆是国家领土组成的基本部分 領空 領水和底土也是由領陸洐生而來的 17 89 領水 编辑 領海定義 領水即國家擁有的水系領土 包括河流 运河 领海 包括内海 與湖泊 或內陸海 17 89 内水 编辑 主条目 内水 内水是一个由一國領土完全包圍的封閉性湖 河 內海 都被稱為內水 海岸邊緣沿岸國所屬島嶼外緣 與海岸國海岸的連接線內側都屬於內水 注入海中的河流河口 其靠岸邊一側的注口連線內側也算內水 由內水起算12海浬 為領海 主權國家對其內水有完全之司法管轄權 外國船隻在領海中允許的無害通過權 在內水裡是不允許的 18 海灣則另有特別規定 所謂灣乃指兩地岬 即海岸端突出之土地端點 所圈圍的大於半圓的水域 若此水域離陸皆不超過24海浬 則全部視為內水 19 河流 编辑 河流在主權國家領陸內便自動轉變為該國家的領土部份 主權國家在這些河流中有絕對操控權 例如长江和黄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領土的一部份 17 89 國內河流國內河流 internal river 是發源地和河口都在一國境內的河流 也稱為內河 國內河流完全處在所在國管轄之下 除經國家同意 外國船舶無權進入和航行 17 90 例如法國的塞納河 羅亞爾河 加龍河 義大利的台伯河 英格蘭 蘇格蘭 愛爾蘭的所有河流等 20 11 界河河流在主權國家領陸之間稱為界河 boundary river 界河主權屬於擁有疆界的兩個或以上的主權國家 例如黑龙江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 17 90 多國河流多國河流 multi national river 是流經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河流 例如中國的元江流入越南為紅河 多國河流分屬於沿岸國所有 各國對流經本國境內的河段享有主權 由於多國河流涉及各沿岸國的共同利益 沿岸國在行使主權時必須顧及其他各段沿岸國的利益 不得濫用 比如上游國家不得故意使河流改道 17 90 國際河流一些跨國河流會被承認為國際河流 international river 任何國家都能自由通商 自由航行 如欧洲的多瑙河 17 90 湖泊或內陸海 编辑 湖泊或內陸海在主權國家領陸內便自動轉變為該國家的領土部份 如贝加尔湖屬於俄羅斯 18 湖泊或內陸海在主權國家的邊疆 便會分由不同國家管理 如裏海 鹹海 五大湖等 18 運河 编辑 運河不管由誰挖掘 運河在主權國家的領陸內便屬於該國家的領土 主權國家在這些運河中有絕對操控權 例如巴拿马运河由美國挖掘 但主權屬於巴拿马共和國 17 91 領海 编辑 主条目 领海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领海是一个从领海基线 即沿岸国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 或者岛国群岛水域以外向海洋延伸3 12海里的海域 但各國視實際狀況可能另有規定 一国主权及于领海及其上空和底土 要注意的是 专属经济区不是領海 21 同樣 國家擁有對海洋的制海權不代表國家擁有該片海域 公海沒有被任何主權國家擁有 因此船隻能自由航行 22 領空 编辑 主条目 领空 領空是一個主權國家領陸和領水的上空部份 主權國家在這些領空中有絕對或部份操控權 主權國家可以劃分禁飛區 甚至禁止任何他國飛機進入領空 23 底土 编辑 主条目 底土 底土是一個主權國家領陸的地底部份 主權國家在這些地下土中有絕對操控權 主權國家能自由地開發底土的地下資源 如煤 石油等 有時領海地底屬於底土 24 25 領土取得方式 编辑國家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都有自己的領土 但國家領土很少是一成不變的 由於某種原因 國家可以取得新的領土 也可以失去領土 國家領土變更是指由於某種自然原因或人為原因 國家領土增加或喪失從而使領土面積發生變化 17 91 依國際法 領土之取得有以下方式 傳統 编辑 傳統的領土取得方式有先佔 時效 添附 割讓 征服 20 67 26 176 185 17 92 先佔 编辑 先佔 occupation 意指一個國家對無主地行使有效佔領而取得領土主權 17 92 例如俄羅斯先佔西伯利亞的無人居住之地 即是典型的先佔例子 先佔的構成要件有兩項 一為正式佔有 即一個國家做出佔有該領土的意思表示 例如透過發表聲明 宣言或通告的方式 將該領土置於其國家主權之下 二為行政管理 即佔領的形式必須是 有效佔領 有效佔領的方式如建立行政 立法 司法機構 設立居民點 懸掛國旗等 17 92近代 先佔已經是不可能發生的領土獲得方式 因為除南极洲以外 部份國家對其宣稱擁有主權 世界上所有領土都已被不同國家所擁有 27 時效 编辑 時效 prescription 意指一個國家長期 和平地在他國領土上行使主權 且他國不持續抗議或不提出反對主張 以致於在歷史發展下產生了普遍信念 認為事物現狀符合國際秩序 因而取得該領土的主權 20 91 17 92然而 自從國際法學問世以來 一直有法學家反對以時效作為領土取得方式 20 91時效的應用必須是對著本來屬於他國主權之下的領土 如果是對著無主地 那便是先佔 occupation 而不是時效的開始 另一方面 佔領國行使的必須是主權權利 如果僅是行政性質的權利 那便是臨時管理 因此交戰國 英语 belligerent 於軍事佔領區行使的 承租國於租借地上行使的 無論經過多久都不能取得領土主權 26 181時效的完成必須不受干擾以及經過一段連續的必要歲月 如果他國繼續不斷地提出抗議和主張 主權的實際行使就不是不受干擾的 也就未產生所需要的認為事物現狀符合國際秩序的普遍信念 20 91至於連續的歲月應該多長才算原主權國已正式拋棄其權利和名義 有的國際法學者認為應該要 超出記憶 going beyond memory 有的國際法學者則認為不能硬性規定 須視個別情況而定 1897年 英國與委內瑞拉兩國在其邊界仲裁條約 華盛頓條約 中 則訂明英 委邊界土地的時效期限為五十年 一般說來 如果事實主權已與國際秩序相調和 時效期限應可縮短 如果仍未調和 時效就需要較長的歲月 近年交通方便 各國對其領土的每一角落都能控制 放棄領土主權的時效期限應可短於五十年了 26 181 182由於藉由時效取得領土主權的實例 從來未曾有過 所以許多法學家不承認時效是國際法上取得領土的方式 雖然拍爾瑪斯島案 英语 Island of Palmas Case 曾被當作適用時效原則的一例 但該案仲裁員胡伯 Max Huber 並不明示其裁定是基於時效原則 何況完成時效所須的時日又無國際法規則加以規定 26 1821959年 在荷蘭與比利時兩國將其邊界糾紛訴諸國際法庭仲裁的 邊境地案 The Frontier Land Case 中 國際法庭的判決就排斥時效的概念 否決荷蘭以時效取得領土主權的訴求 並把爭議的邊界判給了比利時 26 182現今不論成文法或習慣法 對於時效的期間並無具體規定 有說30年 有說50年 或100年 或完全否定時效的概念 至今仍沒有定論 在早期的國際習慣上 如果兩國間的問題有條約規定 則可不依照國際習慣 判例 學說 任何國家若確信其國土被敵意佔有 便有責任提出正式抗議 不必興訟 但該抗議需備案 若超過了時限下不作抗議或興訟 便不能宣稱該佔有為非法 佔有國便自然成為合法擁有者 起源於早期列強為爭奪瓜分殖民地利益所設下的規則 然而近百年來此規則已不被普遍接受 時效是一個具爭議性的領土獲取方式 因此其在現實中實行的可能性不大 添附 编辑 添附 accretion 是指一國領土由於自然原因或人為原因而增加 17 88添附有兩種情況 即自然添附和人工添附 自然添附是指由於自然的作用使國家領土增加 如漲灘 英语 Alluvion 三角洲 新生島嶼 廢河床等 人工添附是指通過人為作用使領土面積擴大 如圍海造田 築堤等 17 88無論是自然添附或人工添附都獲得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 按國際慣例 添附使領土面積增加 國家無須宣告 也無須其他國家承認 但人工添附有一定的限制 例如界河的沿岸國在改變其本國領土的自然狀態時不得使鄰國領土的自然狀態遭受不利 依據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一國的近海設施和人工島嶼 一國在專屬經濟區 大陸棚及公海上建造的人工島嶼 設施和結構都不構成領土的添附 17 88 香港的填海工程 綠色為天然地 灰色為填海所得地割讓 编辑 割讓 cession 是指一國的領土依據條約移轉給另一國 割讓可分為強制性的和非強制性的 17 93強制性割讓通常是戰爭或武力脅迫的結果 即一國通過武力以簽定和約的形式迫使他國將領土無代價地移轉給自己 傳統國際法上的割讓 嚴格意義上是指這類割讓 當時戰爭是解決國家爭議的合法手段 強制性割讓也是取得領土的合法方式 17 93 歷史上的例子有 1870年普法戰爭 法國割讓亞爾薩斯與洛林兩省給德國 1842年鴉片戰爭後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四年再度割讓九龍半島 1894年甲午戰爭後 中國割讓遼東半島 後因三國干涉而贖回 台灣島及附屬島嶼 澎湖群島給日本 1905年日俄戰爭 俄羅斯割讓庫頁島南部及其附近一切島嶼給日本 1898年美西戰爭 西班牙割讓菲律賓 波多黎各 西印度群島 關島給美國 28 181 由於現代國際法已廢除了國家的戰爭權 強制性割讓也隨之失去其合法性 17 93 非強制性割讓是國家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 締結條約和平移轉部份領土 這在現代國際法上是合法有效的方式 其形式有購買 贈與 交換 17 93 購買 purchase 即國家向領土原持有者購買領土 例如1803年美國以一千五百萬美元向法國購買路易斯安那 1867年美國以七百二十萬美元向俄羅斯購買阿拉斯加 1899年德國以二千五百萬比塞塔向西班牙購買加羅林群島 1916年美國以二千五百萬美元向丹麥購買西印度群島 20 71 28 181 17 93 贈與 gift 即一國贈送領土給另一國 例如1950年英國贈與伊利湖中的馬蹄礁 Horseshoe Reef 給美國 1866年奧地利將威尼斯贈與法國 法國再轉贈與義大利 20 71 28 181 交換 exchange 即國與國以各自的領土進行交換 例如1875年日本與俄羅斯簽訂條約 以庫頁島換取俄羅斯的千島群島 1890年英國與德國簽訂 黑爾戈蘭 尚西巴條約 英语 Heligoland Zanzibar Treaty 以黑爾戈蘭島交換德國的尚西巴群島 28 1811960年中國與緬甸簽訂條約交換部份領土 17 93 美國領土變遷圖 征服 编辑 征服 conquest 是指國家以武力佔領他國領土的部份或全部 戰後經由兼併 annexation 而取得領土的主權 20 84 17 93 蒙古帝国的大征服 大英帝国征服世界各地依據傳統國際法 有效的征服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 征服國正式表示兼併戰敗國領土的意思 如果兼併的是戰敗國的部份領土 戰敗國須放棄收復失地的企圖 如果兼併的是戰敗國的全部領土 征服國須對該國的全部領土實行有效的控制 同時戰敗國及其盟國須放棄一切抵抗 17 93現代國際法嚴格禁止侵略戰爭 因此以征服取得被征服者的領土主權 是無效的 非法的 例如1990年 伊拉克武力侵佔科威特 並將其兼併 宣佈其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 聯合國不僅宣佈伊拉克的行為無效 而且授權其成員國對其進行制裁 17 93 其他 编辑 公民投票 编辑 主条目 公民投票 参见 獨立公投 公民投票 referendum 簡稱公投 即由公民投票決定領土屬於何國 或是否要獨立建國 26 185 17 94 例如1919年 凡爾賽條約 規定德國薩爾地區交由國際聯盟託管十五年後再由當地居民決定其歸屬 後來當地居民舉行公民投票 結果為回歸德國 1961年英屬喀麥隆舉行公民投票 結果北部居民決定與奈及利亞合併 南部居民決定與喀麥隆合併 1967年直布羅陀舉行公民投票 英语 Gibraltar sovereignty referendum 1967 決定領土歸屬 1989年納米比亞舉行公民投票決定領土歸屬 17 94 2014年克里米亞舉行公民投票決定領土歸屬 實例 编辑 提议成立的国家 公投年份 独立前所属国家 是否多数赞成独立 是否独立 是否得到中央政府承认 备注 地圖 蒙古 1945 中華民國 是 是 是 經1945年公民投票而獨立的 蒙古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6年1月公告表示接受公投結果 承認外蒙古獨立 29 蒙古人民共和國之主權獨立地位就此確立並逐漸獲得國際承認 阿尔及利亚 1962 法國 是 是 是 經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公投而獨立的 阿尔及利亚 蒙特內哥羅 2006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是 是 是 經2006年公民投票而獨立的 蒙特內哥羅 南蘇丹 2011 苏丹 是 30 是 是 經2011年公民投票而獨立的 南蘇丹 独立成功 2011年7月9日获得独立 并加入联合国 顿涅茨克 2014 烏克蘭 是 31 事实上 32 否 經2014年顿巴斯地位公投 英语 2014 Donbass status referendums 而獨立并组建新俄羅斯聯邦的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一个事实上独立的公投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独立没有得到乌克兰政府的确认 卢甘斯克 2014 烏克蘭 是 31 事实上 32 否 經2014年顿巴斯地位公投 英语 2014 Donbass status referendums 而獨立并组建新俄羅斯聯邦的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一个事实上独立的公投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独立没有得到乌克兰政府的确认 克里米亞共和國 塞瓦斯托波爾 2014 烏克蘭 是 是 否 經2014年公民投票而獨立并加入俄羅斯聯邦的 克里米亞共和國和 塞瓦斯托波爾 領土受到暫時控制 编辑在特殊情況下 領土可能只受到暫時控制 而沒有被控制者真正取得 租借 编辑 主条目 租借地 租借 lease 即在不同情況下 如戰敗 將領土在一個有效期內租借予別國 借地國擁有該地區的行政權以治理該地區 如警察權 但租國仍保留主權 只是已經喪失當地的行政權 稱為租借 例子如清朝租借新界予大英帝國 33 34 共管 编辑 共管 condominium 即一片領土受兩個或以上的國家管理 形成沒有國家擁有對該領土的絕對主權 例子有20世紀初的英埃共管蘇丹 英國與埃及共同管治 35 英埃共管蘇丹領土 由英國和埃及共同管治託管 编辑 國際聯盟在中東以及非洲的託管地 参见 國際聯盟託管地和聯合國託管理事會 託管 mandate 戰敗國將殖民地交給戰勝國 如日本二戰戰敗後期將領土暫時交予美國管理 或其他原因 暫時將領土交予別國 稱為託管 接受託管領土的國家職責在於保護該領土或協助其獨立 而且不會擁有對該領土的絕對主權 該國家要在一些情況下 如託管期限結束 放棄該領土 36 軍事佔領 编辑 主条目 軍事佔領 軍事佔領 military occupation 只是對佔領地進行暫時的管理 並不能取得佔領地的領土主權 37 26 181 17 93 國際管理 编辑 即領土受國際管理 沒有主權國家擁有該領土 稱為國際託管 南极洲便是一例子 南極洲因於1961年生效的 南极条约体系 凍結一切對南極的領土要求 並禁止新的領土要求 所以沒有任何一國對南極洲擁有主權 而且 南極條約體系 亦列明要求締約國對各自派出的觀察員和科學家行使管轄權 即受國際管理 38 类型 编辑不同类型领土的示例包括 属地 海外领土 欧洲联盟特别领域 海外省 英国海外领土 首都领地 英语 Capital districts and territories 争议领土 两个或多个敌对政府声称拥有主权的地理区域 例如 克什米尔的领土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宣称拥有主权 对于卷入争端的每个国家 整个领土都被视为现有国家的一部分 另一个例子是中华民国 通常被称为 台湾 其主权地位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争议和领土主张 联邦领土 见澳大利亚行政区划和加拿大行政区划 海洋领土 英语 Maritime territory 军事占领 即处于未获得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外部势力军事控制下的地区 当前的部份例子是被俄罗斯联邦占领的克里米亚 东耶路撒冷 加沙地带 戈兰高地和被以色列国占领的西岸 西撒哈拉 部分被摩洛哥王国占领 被占领土的其他例子包括被伊拉克短暂入侵后的科威特国1990 年 2003 年美国入侵后的伊拉克 二战后的德国和1999 年后的科索沃 无组织的领土 英语 Unorganized territory 没有 正常 构成的政府体系的土地区域 这并不意味着该领土根本没有政府或它是无人认领的领土 实际上 这些地区总是人烟稀少 未來 编辑在未来 領土可能不只包括在地球上 領土可能擴展至月球 行星 太阳系甚至是银河系 但在現代 根據 外层空间条约 這些天體暫時不會成為任何一國的領土 39 40 領土爭議 编辑主条目 世界主權爭端領土列表 領土爭議 是指兩個國家或以上對同一塊土地均宣示主權而引發的糾紛 41 主權國與主權國之間的領土紛爭 通常是因歸還領土主權 時效 先佔等原因而引發出來的 42 部份領土爭議列表 编辑 非洲 编辑 马拉维湖 哈拉伊卜三角区 埃及和苏丹 休达 梅利利亚及西属主权地 西班牙和摩洛哥 印度礁 欧罗巴岛 新胡安岛和格洛里厄斯群岛 法国 马达加斯加和葛摩 马拉维湖沿岸 马拉维和坦桑尼亚 马约特 法国和葛摩 欧加登 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 特罗姆兰岛 法国 毛里求斯 查戈斯群岛 英国 毛里求斯 西撒哈拉 摩洛哥 撒拉威美洲 编辑 圣胡安河省 聖胡安河省 哥斯达黎加和尼加拉瓜 福克兰群岛 英国和阿根廷 南喬治亞島與南桑威奇群島 英国和阿根廷亚洲和大洋洲 编辑 釣魚台列嶼 阿克塞钦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 藏南地區 印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突厥斯坦州 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不丹北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不丹 东耶路撒冷 以色列 联合国和巴勒斯坦 戈蘭高地 以色列和叙利亚 克什米尔 印度和巴基斯坦 朝鲜半岛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 南千岛群岛 俄罗斯和日本 獨島 日稱 竹島 大韓民國和日本 中沙群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国和菲律宾 西沙群岛 中華民國 越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釣魚臺列嶼 日稱 尖閣諸島 中華民國 日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南沙群岛 中華民國 中华人民共和国 越南 菲律宾 部分 马来西亚 部分 文莱 部分 和印尼 部分 臺灣 澎湖 金門 馬祖及中国大陆 中華民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Biersteker Thomas Weber Cynthia State Sovereignty as Social Construct Cambridge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46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9780521565998 Krasner Professor Stephen D Problematic Sovereignty Contested Rules and Political Possibilities 2001 6 12 2013 11 17 ISBN 978023112179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0 14 3 0 3 1 sovereignty politics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5 August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5 03 Stallybrass William Teulon Swan A society of states Or Sovereignty independence and equality in a league of nations 1918 Talmon Stefan Recognition of Governments in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Monographs in International Law Se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50 ISBN 9780198265733 Newton Kenneth Foundations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democracies of the modern worl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C 26 62 Van Gend en Loos v Nederlanse Administratie Der Belastingen Eur Lex 2007 01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3 21 Peace War and the European Powers 1814 1914 Books google com 2011 06 12 Ideolog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Modern World Books google com 2011 06 12 The Transformation of European Politics 1763 1848 2011 06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6 08 Power Transitions as the cause of war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lksoo Lauri Illegal Annexation and State Continuity The Case of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Baltic States by the USSR M Nijhoff Publishers 2003 193 ISBN 9041121773 Nolan Cathal J The Greenwood Encyclopedia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ume 4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2 1559 Princeton University WordNet 2013 1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8 Robert Araujo and John Lucal Papal Diplomacy and the Quest for Peace the Vatican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from the early years to the League of Nations Sapienza Press 2004 ISBN 978 1 932589 01 6 p 16 See also James Crawford The Creation of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Law 1979 p 154 Peace Palace Library Research Guide 2013 1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1 10 17 00 17 01 17 02 17 03 17 04 17 05 17 06 17 07 17 08 17 09 17 10 17 11 17 12 17 13 17 14 17 15 17 16 17 17 17 18 17 19 17 20 17 21 17 22 17 23 17 24 17 25 17 26 17 27 李廣民 歐斌 國際法 北京市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年 ISBN 7302125694 18 0 18 1 18 2 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Territorial Sea and Contiguous Zone 2013 1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3 16 U S Vice President announces contiguous zone 2013 1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4 12 20 0 20 1 20 2 20 3 20 4 20 5 20 6 20 7 勞特派特修訂 王鐵崖 陳體強譯 奧本海國際法 上卷 第二分冊 北京市 商務印書館 1989年 ISBN 7 100 00644 9 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2013 1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3 16 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r the Sea Continental Shelf 2013 1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23 U S airspace as described in the Aeronautical Information Manual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3 02 07 Hakansson Inge Reeder Randall C Subsoil compaction by vehicles with high axle load extent persistence and crop response Volume 29 Issues 2 3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77 304 March 1994 October 11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23 Adams Fred Moore B L Chemical Factors Affecting Root Growth in Subsoil Horizons of Coastal Plain Soils Vol 47 No 1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99 102 January 1983 October 11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6 10 26 0 26 1 26 2 26 3 26 4 26 5 26 6 陳治世 國際法 臺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5年5月15日 ISBN 9789570501889 Occupation and other forms of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territory PDF 2013 11 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10 13 28 0 28 1 28 2 28 3 趙明義 當代國際法導論 臺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1年9月1日 ISBN 9789571125862 国民政府发表公告承认外蒙独立 中央日报 上海版 1946年1月6日 第2版 国民政府发表公告承认外蒙独立 1946年1日5日 中央社重庆五日电 国府于一月五日发表承认外蒙独立之公告如下 外蒙古人民于民国卅四年十月廿日举行公民投票 中央曾派内政部次长雷法章前往观察 近据外蒙古投票事务人员之报告 公民投票结果 已证实外蒙古人民赞成独立 兹照国防会最高委员会之审议 法定承认外蒙古之独立 除由行政院转饬内政部将此项决议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 特此公告 South Sudan backs independence results 2020 07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7 09 31 0 31 1 In eastern Ukraine polls close amid allegations of double voting CNN com CNN 11 May 2014 30 Sept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4 32 0 32 1 Russia Praises Ukraine s Autonomy Law for Rebel Areas WSJ 17 September 2014 30 Sept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9 22 WorldStatesmen also by concession holder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r by country for non colonial territories Chisholm Hugh ed 1911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1th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elect DEFRLUBEDELU PDF Map of condominium boundaries 2013 06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8 Legal Consequences for States of the Continued Presence of South Africa in Namibia South West Africa notwithstanding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276 1970 PDF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21 June 1971 28 32 28 August 2010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5年1月6日 勞特派特修訂 王鐵崖 陳體強譯 奧本海國際法 下卷 第一分冊 北京市 商務印書館 1989年 第322頁 ISBN 7 100 00645 7 维基文库 南極條約體系 Treaty on Principles Governing the Activities of States in the Exploration and Use of Outer Space including the Moon and Other Celestial Bodies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rmament Affairs 2013 04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4 01 Azerbaijan improves legal framework for space cooperation 13 May 2013 2013 05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6 13 USState Department FloridaState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Border Studi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08 09 24 Lectur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Malcolm Shaw entitled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Principles Relating to Territorial Disputes The Acquisition of Title to Territory and Settling Territorial Disputes in the Lecture Seri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Audiovisual Library of International Law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来源 编辑 Benton Lauren A Search for Sovereignty Law and Geography in European Empires 1400 190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 0 521 88105 0 Philpott Dan Sovereignty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13 11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18 Prokhovnik Raia Sovereignties contempo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New York N Y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ISBN 9781403913234 Prokhovnik Raia Sovereignty history and theory Exeter UK Charlottesville VA Imprint Academic 2008 ISBN 9781845401412 Thomson Janice E Mercenaries pirates and sovereigns state building and extraterritorial violence in early modern Europ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978 0 691 02571 1 外部連結 编辑 Territory 搜索 Google 圖書 領土 搜索 Google 圖書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领土 amp oldid 7592369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