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雷前龍屬

雷前龍屬屬名Antetonitrus)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属,生存於早侏罗世非洲南部。牠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龍,與其他蜥腳下目的近親相比,體型較小型。但是,雷前龍在其生活的環境仍是最大型的生物,約有10米長及體重2公噸,仍然有一些原始的適應演化特徵,可用前肢來抓東西,而非單純支撐身體。

雷前龙属
化石时期:早侏罗世
正模標本包含的骨骼部位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腳下目 Sauropoda
科: 莱森龙科 Lessemsauridae
属: 雷前龙属 Antetonitrus
Yates & Kitching, 2003
模式種
巨腳雷前龍
Antetonitrus ingenipes

Yates & Kitching, 2003

命名 编辑

於2003年,澳洲蜥腳形亞目專家亞當·耶茨(Adam Yates)與南非的詹姆斯·基欽(James Kitching)共同命名了雷前龍。這個名字是由拉丁文的「ante-」(意即「之前的」)及「tonitrus」(意即「雷」)而來的,是指牠們的生存年代比其他蜥腳下目更早,尤其是雷龍。當時雷龍尚被認為是迷惑龍異名,但此名卻比迷惑龍更常被使用,而一般大眾也多以雷龍一名來通稱蜥腳下目恐龍。雷前龍目前只有一個巨腳雷前龍A. ingenipes),種名是由拉丁文的「ingens」(意即「巨大」)及「pes」(意即「腳」)組成,因為牠是前腳只用來支撐的蜥腳類恐龍。

化石 编辑

 
雷前龍的復原圖

1981年,基欽在南非自由邦省發現雷前龍的正模標本(編號BP/1/4952),這批化石被存放於南非金山大學普萊斯研究所(Bernard Price Institute,現已改為演化研究所英语Evolutionary Studies Institute),並被標名為優肢龍。但耶茨後來辨認出牠們是另一種未被描述的恐龍,並於幾年後發表研究。正模標本包含了幾塊脊椎,以及很多前後肢的骨頭,這些化石被認為來自於同一個體。另外,有五塊較小型恐龍的四肢骨頭,被認為可能是屬於雷前龍。

雷前龍有幾種特徵使牠較接近蜥腳下目,但仍然保有原始特徵。不像其他的小型祖先,雷前龍主要以四足方式移動。與其他早期生物相比,雷前龍的前肢與後肢比例更長,而手腕骨亦較寬、厚,可以支撐重量。拇指是靈活的,能做出相對於其他指的動作,因此能與手掌抓東西。在更為進化的蜥腳下目恐龍,手腕骨都是大而厚的,手掌只能朝下,用以支撐身體,而不能抓取東西。

一個2003年的分支系統學分析認為雷前龍是基礎蜥腳下目恐龍,位於較衍化的伊森龍火山齒龍,以及較基礎的近蜥龍黑丘龍之間。背椎非常似來自南美洲萊森龍;四肢骨則類似另一種生存於三疊紀南非的貝里肯龍,體型巨大。但是,這些恐龍都沒有包括在該分支系統學分析中,因為牠們本身的研究都不甚清楚[1]

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早期的蜥腳下目及牠們的基础蜥腳形亚目近親,這是由於當時各大洲屬於同一個盤古大陸,牠們分佈於整個世界性的地域。

參考 编辑

  1. ^ Yates, A.M. & Kitching, J.W. 2003. The earliest known sauropod dinosaur and the first steps towards sauropod locomotion.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B: Biological Sciences 270: 1753-1758.

外部連結 编辑

  • National Geographic有關發現雷前龍的報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雷前龍屬, 屬名, antetonitrus, 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属, 生存於早侏罗世的非洲南部, 牠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龍, 與其他蜥腳下目的近親相比, 體型較小型, 但是, 雷前龍在其生活的環境仍是最大型的生物, 約有10米長及體重2公噸, 仍然有一些原始的適應演化特徵, 可用前肢來抓東西, 而非單純支撐身體, 雷前龙属, 化石时期, 早侏罗世, preЄ, n正模標本包含的骨骼部位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蜥形纲, sauropsida总目, 恐龍總目, d. 雷前龍屬 屬名 Antetonitrus 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属 生存於早侏罗世的非洲南部 牠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龍 與其他蜥腳下目的近親相比 體型較小型 但是 雷前龍在其生活的環境仍是最大型的生物 約有10米長及體重2公噸 仍然有一些原始的適應演化特徵 可用前肢來抓東西 而非單純支撐身體 雷前龙属 化石时期 早侏罗世 PreYe Ye O S D C P T J K Pg N正模標本包含的骨骼部位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蜥形纲 Sauropsida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目 蜥臀目 Saurischia亚目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下目 蜥腳下目 Sauropoda科 莱森龙科 Lessemsauridae属 雷前龙属 Antetonitrus Yates amp Kitching 2003模式種巨腳雷前龍Antetonitrus ingenipesYates amp Kitching 2003 目录 1 命名 2 化石 3 參考 4 外部連結命名 编辑於2003年 澳洲的蜥腳形亞目專家亞當 耶茨 Adam Yates 與南非的詹姆斯 基欽 James Kitching 共同命名了雷前龍 這個名字是由拉丁文的 ante 意即 之前的 及 tonitrus 意即 雷 而來的 是指牠們的生存年代比其他蜥腳下目更早 尤其是雷龍 當時雷龍尚被認為是迷惑龍的異名 但此名卻比迷惑龍更常被使用 而一般大眾也多以雷龍一名來通稱蜥腳下目恐龍 雷前龍目前只有一個種 巨腳雷前龍 A ingenipes 種名是由拉丁文的 ingens 意即 巨大 及 pes 意即 腳 組成 因為牠是前腳只用來支撐的蜥腳類恐龍 化石 编辑 nbsp 雷前龍的復原圖1981年 基欽在南非自由邦省發現雷前龍的正模標本 編號BP 1 4952 這批化石被存放於南非金山大學普萊斯研究所 Bernard Price Institute 現已改為演化研究所 英语 Evolutionary Studies Institute 並被標名為優肢龍 但耶茨後來辨認出牠們是另一種未被描述的恐龍 並於幾年後發表研究 正模標本包含了幾塊脊椎 以及很多前後肢的骨頭 這些化石被認為來自於同一個體 另外 有五塊較小型恐龍的四肢骨頭 被認為可能是屬於雷前龍 雷前龍有幾種特徵使牠較接近蜥腳下目 但仍然保有原始特徵 不像其他的小型祖先 雷前龍主要以四足方式移動 與其他早期生物相比 雷前龍的前肢與後肢比例更長 而手腕骨亦較寬 厚 可以支撐重量 拇指是靈活的 能做出相對於其他指的動作 因此能與手掌抓東西 在更為進化的蜥腳下目恐龍 手腕骨都是大而厚的 手掌只能朝下 用以支撐身體 而不能抓取東西 一個2003年的分支系統學分析認為雷前龍是基礎蜥腳下目恐龍 位於較衍化的伊森龍或火山齒龍 以及較基礎的近蜥龍或黑丘龍之間 背椎非常似來自南美洲的萊森龍 四肢骨則類似另一種生存於三疊紀南非的貝里肯龍 體型巨大 但是 這些恐龍都沒有包括在該分支系統學分析中 因為牠們本身的研究都不甚清楚 1 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早期的蜥腳下目及牠們的基础蜥腳形亚目近親 這是由於當時各大洲屬於同一個盤古大陸 牠們分佈於整個世界性的地域 參考 编辑 Yates A M amp Kitching J W 2003 The earliest known sauropod dinosaur and the first steps towards sauropod locomotion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B Biological Sciences 270 1753 1758 外部連結 编辑National Geographic有關發現雷前龍的報導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雷前龍屬 amp oldid 6674301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