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重北輕南

重北輕南,又稱南北差距,意指台灣經濟和政治的發展高度集中在政經中心臺北及其周圍縣市[1],使得臺北所在的北臺灣在金融、經濟、科技、政治、教育、學術、文化各領域都遙遙領先台灣其他地區的現象[2][3]

根據統計,從1980年到2023年之間,北台灣總人口增加768萬,中台灣增加214萬,南台灣減少296萬,長期的趨勢是金融、經濟產業以及人口持續往首都台北集中,人口成長的趨勢是距離臺北越近則人口增加越多,此現象是和台灣經濟長期高速成長與台北擁有強大的磁吸效應有關[4]

历史沿革 编辑

臺北市 编辑

首都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地位高於台灣的其他縣市,在財政上受惠於《財政收支劃分法》對於直轄市可保留較多稅收的規定,成為全台財政最佳的直轄市。隨著台灣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取得成果,中央政府亦大舉注資首都臺北市周邊的各項都市建設,包括興建台北捷運、拓寬人行道、開闢綠地等等。自1960年代起,台灣的建設(由中央統籌分配的各地方政府總支出、經濟建設投資、交通建設投資等)有將近一半投入台北市[5][6]。 台北因為是台灣的經濟、金融、政治、文化、傳播媒體與學術教育之中心,因此持續吸引大量的國際觀光客前來臺北,帶來無限的商機。

高雄市 编辑

高雄市自1970年代以來,隨著台灣的產業主力面臨轉型升級,加工出口產業大量外移,導致高雄港逐漸喪失重要貨源,經濟持續下滑進入大幅衰退,人口也長期大量外移[7][8][9][10]


南北差距 编辑

1994年起陸續有學術文獻研究中以各項數據(包含:預算分配、汙染問題、台灣河川整治順位、公共衛生資源的差距、國際賽事地點、藝文活動數量、大學師生比)來呈現南北的差異。

稅制問題 编辑

營業稅法:「各省(市)徵收營業稅,應以其轄境為範圍,按營利事業之營業額,依本法分類計徵標的表課徵之。其未規定之營業,比照其性質類似之營業辦理。其無類似之營業者,報由財政部核定之。」

是故,營業稅的繳納地點係以營業行為的發生地點為準;又企業總公司經辦的業務即為訂貨、收款、銷售等營業行為,不同於工廠負責之生產、儲存、送貨等事宜。許多公司行號考慮到台北市的基礎建設完善,企業在營運上較為方便,加上台北市政府財源豐富,連帶對於公司行號的稅捐稽查較為寬鬆,無形中讓企業可以省下許多成本,於是便把企業營運總部設立在台北市。

高汙染工業 编辑

中南部的一種觀點認為,地方上許多包含重工業在內等高汙染產業,在台灣長期扮演著原料生產和資源供應的角色,地方並因此需要自行負擔維持這些產業運作所需投入之相關行政資源(例如:人力、道路橋梁養護、行政程序、治安、環保、教育、......)以及面對例如環境污染等負面的外溢成本問題。

財政收支劃分法 编辑

早期,財政劃分收支法規定,營業稅屬於地方稅,地方政府徵收地方營利事業繳納的稅款後,30%可由地方政府自用,50%上繳臺灣省政府(省政府),20%提交給省政府統籌分配給其下級政府使用(統籌分配款)。當時雖然已經有縣市政府向省政府反映,臺灣的經濟結構由農業逐步轉型為勞力密集工業,許多農田轉做為廠房,田賦漸趨式微,營業稅取代田賦成為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地方政府不僅蒙受田賦短收的損失,卻還須盡義務替多數總公司所在地的台北市政府投入相關公家資源來維護工廠營運,有失公允。但由於台灣所有縣市都是省政府的下級單位,企業無論是向哪個地方政府繳納營業稅,都不會影響省政府的歲入資金,因此省政府在知悉問題後僅表達同情,未有實際改革作為。

隨著台灣從傳統農村社會逐步進入工商業社會,大量外縣市人口遷入台北市,衍生出市區人口擴張問題。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為了給予台北市政府更多資源去完善都市基礎建設,遂於1967年將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台北市政府的上級機關從此不再是省政府而是層級更高的中央政府。升格為直轄市的台北市,依照當時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不再需要向省政府繳納所徵得之大部分營業稅。

高雄市的工業高汙染形象 编辑

高雄市推動市容綠美化政策,意圖改變工業城市形象及重工業帶來的汙染,但效果很差[11][12]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在2018年時認為,高雄市政府只進行城市美化,沒有其他軟體、融資等配套,也沒有規劃產業類型,是高雄就業機會沒有起色及人口結構老化的原因之一[13]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Chu, Tu-Bin; Liu, Tsai-Ching; Chen, Chin-Shyan; Tsai, Yi-Wen; Chiu, Wen-Ta. Household out-of-pocket medical expenditures and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in Taiwan: income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Springer Nature). 2005-09-02, 5 (1). ISSN 1472-6963. doi:10.1186/1472-6963-5-60. 
  2. ^ 調查看天下/當舉債成為地方政府重要財源…|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 2015-07-28 [2017-12-23]. (原始内容于2017-12-23) (中文). 
  3. ^ 全球傳播與國際焦點. Google Books. [2017-12-23] (中文). 
  4. ^ 邱燕玲. 南北區域經濟發展嚴重失衡…政府重北輕南 立院籲正視 -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0-10-02 [2017-12-23]. (原始内容于2017-12-23) (中文). 
  5. ^ 楊重信. 台北都會發展與展望. 台北都會區發展研討規畫論文集. 1990. 
  6. ^ Andersson, Martin; Klinthäll, Martin. The opening of the North–South divide: Cumulative causation, household income disparity and the regional bonus in Taiwan 1976–2005.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Elsevier BV). 2012, 23 (2): 170–179. ISSN 0954-349X. doi:10.1016/j.strueco.2012.02.001. 
  7. ^ YouTube上的高雄市改制直轄市(1979.7.1)
  8. ^ 諶淑婷. . 線上讀報. 2010-08-30 [2019-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9). 
  9. ^ 張翰璧. 臺灣全志卷九:社會志經濟與社會篇. 南投縣: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ISBN 978-986-00-6759-0. OCLC 799803809 (中文). 
  10. ^ Friendly Investment Environment. 高雄市政府全球資訊網(英文網). 2016-09-30 [2019-04-10]. (原始内容于2019-06-30) (中文). Taiwan created the “Taiwan Miracle” when the island emerged as a world leader in manufacturing in the 1960s. Kaohsiung was the Industry engine behind the miracle. 
  11. ^ 2014年綠色品牌選拔 高雄獲綠色生活城市首獎-工務局以永續建築環境改造行動成功創造品牌.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建築管理處. 2014-09-04 [2018-11-21]. (原始内容于2018-11-22) (中文). 
  12. ^ 翻轉工業城市風貌 高雄厝立體綠化的宜居生活 立體綠化系列講座教你怎麼做.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建築管理處. 2014-09-04 [2018-11-21]. (原始内容于2018-11-22) (中文). 
  13. ^ 周信佑. 周信佑》誰讓高雄明珠蒙塵. 中時電子報. 2018-11-20 [2018-11-21]. (原始内容于2019-06-30) (中文). 究其原因,我們認為高雄市政府長期以來,一味硬體思維規劃,進行城市美化、綠化,卻缺乏軟體、融資、法規與流程等配套,更沒有思考在地居民適合或實際需要的產業類型,徒讓市府債台高築,卻無助於在地就業,也難以吸引青年在地創業深根,以致新投資乏善可陳,每逢選舉卻又以「重北輕南」、「資源不均」作為在地經濟沒有起色的藉口。 

重北輕南, 又稱南北差距, 意指台灣經濟和政治的發展高度集中在政經中心臺北及其周圍縣市, 使得臺北所在的北臺灣在金融, 經濟, 科技, 政治, 教育, 學術, 文化各領域都遙遙領先台灣其他地區的現象, 根據統計, 從1980年到2023年之間, 北台灣總人口增加768萬, 中台灣增加214萬, 南台灣減少296萬, 長期的趨勢是金融, 經濟產業以及人口持續往首都台北集中, 人口成長的趨勢是距離臺北越近則人口增加越多, 此現象是和台灣經濟長期高速成長與台北擁有強大的磁吸效應有關, 目录, 历史沿革, 臺北市, 高雄市. 重北輕南 又稱南北差距 意指台灣經濟和政治的發展高度集中在政經中心臺北及其周圍縣市 1 使得臺北所在的北臺灣在金融 經濟 科技 政治 教育 學術 文化各領域都遙遙領先台灣其他地區的現象 2 3 根據統計 從1980年到2023年之間 北台灣總人口增加768萬 中台灣增加214萬 南台灣減少296萬 長期的趨勢是金融 經濟產業以及人口持續往首都台北集中 人口成長的趨勢是距離臺北越近則人口增加越多 此現象是和台灣經濟長期高速成長與台北擁有強大的磁吸效應有關 4 目录 1 历史沿革 1 1 臺北市 1 2 高雄市 2 南北差距 3 稅制問題 3 1 高汙染工業 3 2 財政收支劃分法 3 3 高雄市的工業高汙染形象 4 參見 5 參考文獻历史沿革 编辑臺北市 编辑 首都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地位高於台灣的其他縣市 在財政上受惠於 財政收支劃分法 對於直轄市可保留較多稅收的規定 成為全台財政最佳的直轄市 隨著台灣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取得成果 中央政府亦大舉注資首都臺北市周邊的各項都市建設 包括興建台北捷運 拓寬人行道 開闢綠地等等 自1960年代起 台灣的建設 由中央統籌分配的各地方政府總支出 經濟建設投資 交通建設投資等 有將近一半投入台北市 5 6 台北因為是台灣的經濟 金融 政治 文化 傳播媒體與學術教育之中心 因此持續吸引大量的國際觀光客前來臺北 帶來無限的商機 高雄市 编辑 高雄市自1970年代以來 隨著台灣的產業主力面臨轉型升級 加工出口產業大量外移 導致高雄港逐漸喪失重要貨源 經濟持續下滑進入大幅衰退 人口也長期大量外移 7 8 9 10 南北差距 编辑 產業結構的轉變 衝擊原來的藍領就業結構 高雄的失業人口逐年攀升 去年更創下3 67 的高失業率 失業加上不景氣 造成部分人口外移 五年來 高雄的平均人口成長率低於1 幾乎成為停滯狀態 成為都市發展上的隱憂 天下雜誌 1998年7月主条目 臺灣南北差距 1994年起陸續有學術文獻研究中以各項數據 包含 預算分配 汙染問題 台灣河川整治順位 公共衛生資源的差距 國際賽事地點 藝文活動數量 大學師生比 來呈現南北的差異 稅制問題 编辑營業稅法 各省 市 徵收營業稅 應以其轄境為範圍 按營利事業之營業額 依本法分類計徵標的表課徵之 其未規定之營業 比照其性質類似之營業辦理 其無類似之營業者 報由財政部核定之 是故 營業稅的繳納地點係以營業行為的發生地點為準 又企業總公司經辦的業務即為訂貨 收款 銷售等營業行為 不同於工廠負責之生產 儲存 送貨等事宜 許多公司行號考慮到台北市的基礎建設完善 企業在營運上較為方便 加上台北市政府財源豐富 連帶對於公司行號的稅捐稽查較為寬鬆 無形中讓企業可以省下許多成本 於是便把企業營運總部設立在台北市 高汙染工業 编辑 中南部的一種觀點認為 地方上許多包含重工業在內等高汙染產業 在台灣長期扮演著原料生產和資源供應的角色 地方並因此需要自行負擔維持這些產業運作所需投入之相關行政資源 例如 人力 道路橋梁養護 行政程序 治安 環保 教育 以及面對例如環境污染等負面的外溢成本問題 財政收支劃分法 编辑 早期 財政劃分收支法規定 營業稅屬於地方稅 地方政府徵收地方營利事業繳納的稅款後 30 可由地方政府自用 50 上繳臺灣省政府 省政府 20 提交給省政府統籌分配給其下級政府使用 統籌分配款 當時雖然已經有縣市政府向省政府反映 臺灣的經濟結構由農業逐步轉型為勞力密集工業 許多農田轉做為廠房 田賦漸趨式微 營業稅取代田賦成為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 地方政府不僅蒙受田賦短收的損失 卻還須盡義務替多數總公司所在地的台北市政府投入相關公家資源來維護工廠營運 有失公允 但由於台灣所有縣市都是省政府的下級單位 企業無論是向哪個地方政府繳納營業稅 都不會影響省政府的歲入資金 因此省政府在知悉問題後僅表達同情 未有實際改革作為 隨著台灣從傳統農村社會逐步進入工商業社會 大量外縣市人口遷入台北市 衍生出市區人口擴張問題 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為了給予台北市政府更多資源去完善都市基礎建設 遂於1967年將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 台北市政府的上級機關從此不再是省政府而是層級更高的中央政府 升格為直轄市的台北市 依照當時的財政收支劃分法 不再需要向省政府繳納所徵得之大部分營業稅 高雄市的工業高汙染形象 编辑 高雄市推動市容綠美化政策 意圖改變工業城市形象及重工業帶來的汙染 但效果很差 11 12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在2018年時認為 高雄市政府只進行城市美化 沒有其他軟體 融資等配套 也沒有規劃產業類型 是高雄就業機會沒有起色及人口結構老化的原因之一 13 參見 编辑東京一極集中 日本東京的近似情況 韩国迁都计划 大韓民國首爾的近似情況參考文獻 编辑 Chu Tu Bin Liu Tsai Ching Chen Chin Shyan Tsai Yi Wen Chiu Wen Ta Household out of pocket medical expenditures and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in Taiwan income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Springer Nature 2005 09 02 5 1 ISSN 1472 6963 doi 10 1186 1472 6963 5 60 調查看天下 當舉債成為地方政府重要財源 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 2015 07 28 2017 12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2 23 中文 全球傳播與國際焦點 Google Books 2017 12 23 中文 邱燕玲 南北區域經濟發展嚴重失衡 政府重北輕南 立院籲正視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0 10 02 2017 12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2 23 中文 楊重信 台北都會發展與展望 台北都會區發展研討規畫論文集 1990 Andersson Martin Klinthall Martin The opening of the North South divide Cumulative causation household income disparity and the regional bonus in Taiwan 1976 2005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Elsevier BV 2012 23 2 170 179 ISSN 0954 349X doi 10 1016 j strueco 2012 02 001 YouTube上的高雄市改制直轄市 1979 7 1 諶淑婷 營造公平環境 抗貧富差距 線上讀報 2010 08 30 2019 03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3 09 張翰璧 臺灣全志卷九 社會志經濟與社會篇 南投縣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ISBN 978 986 00 6759 0 OCLC 799803809 中文 Friendly Investment Environment 高雄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英文網 2016 09 30 2019 04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30 中文 Taiwan created the Taiwan Miracle when the island emerged as a world leader in manufacturing in the 1960s Kaohsiung was the Industry engine behind the miracle 2014年綠色品牌選拔 高雄獲綠色生活城市首獎 工務局以永續建築環境改造行動成功創造品牌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建築管理處 2014 09 04 2018 1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22 中文 翻轉工業城市風貌 高雄厝立體綠化的宜居生活 立體綠化系列講座教你怎麼做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建築管理處 2014 09 04 2018 1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22 中文 周信佑 周信佑 誰讓高雄明珠蒙塵 中時電子報 2018 11 20 2018 1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30 中文 究其原因 我們認為高雄市政府長期以來 一味硬體思維規劃 進行城市美化 綠化 卻缺乏軟體 融資 法規與流程等配套 更沒有思考在地居民適合或實際需要的產業類型 徒讓市府債台高築 卻無助於在地就業 也難以吸引青年在地創業深根 以致新投資乏善可陳 每逢選舉卻又以 重北輕南 資源不均 作為在地經濟沒有起色的藉口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臺北市 分類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重北輕南 amp oldid 7915604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