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本我、自我与超我

心理動力論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之結構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佛洛伊德提出相關概念,以解釋意識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本我」(完全潛意識,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1]

通常用冰山比喻來形容佛洛伊德講的精神之間的關係

術語翻譯 编辑

術語「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並非弗洛伊德本人所創,而是其翻譯家詹姆斯·斯特拉奇(James Strachey)的拉丁化翻譯。弗洛伊德本人所寫的「das Es」、 [2]das Ich」、[3]和「das Über-Ich[4]——分別直譯為「它」、「我」和「超越-我」。因此,對德國讀者來說,弗洛伊德原始的術語在某種程度上是淺顯易懂的。

精神結構 编辑

本我 编辑

本我拉丁語id[5],德語:Es[2])是在无意识形态下的思想,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它的能量是來自「最大的儲水池」(the great reservoir)。只有本我是與生俱來的人格[6]。它是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英語:libido[7]等;此字为弗洛伊德根据乔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

本我为与生俱來的,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本我只遵循一个原则——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8]而不關心社會的規則,意为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或不愉快[9]。它不能忍受任何挫折,就像一個被溺愛的小孩子,想要什么就要什么[10]。弗洛伊德认为,享乐原则的影响最大化是在人的婴幼儿时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候。本我沒有對錯判斷力[11],也有想自我破壞的慾望[12]

意涵:僅注意人類生物需要的滿足,透過社會化的過程,把人類的「本我」加以限制馴服。

自我 编辑

心理學上的自我(拉丁語Ego,[13] 德語:Ich[3])這個概念是許多心理學學派所建構的關鍵概念,雖然各派的用法不儘相同,但大致上共通是指個人有意識的部分。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自我用現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暫時中止了快樂原則[14]。由此,個體學會區分心靈中的思想與圍繞著個體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環境中進行調節,如延遲享樂[15]。佛洛伊德認為自我是人格的執行者。

另一易混淆的概念是自性(self),則包括無意識。心理學上關於自我的研究的方法上十分複雜,並常牽涉到哲學中的形上學

意涵:個人的生物欲望和社會規範之間相互協調折衷,所表現出來的「自我」。

超我 编辑

超我(英語:super-ego[16],德語:über-Ich[4])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道德原則支配,想要完美[17],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份。在佛洛伊德的學說中,超我是父親形象與文化規範的符號同化,由於對客體的衝突,超我傾向於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18],而對「自我」帶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運作[19],維持個體的道德感、迴避禁忌,而令自我左右為難。超我的形成發生在戀母情結的崩解時期[20],是一種對父親形象的內化認同,由於小男孩無法成功地維持母親成為其愛戀的客體,對父親可能對其的閹割報復或懲罰產生阉割情结(castration anxiety),進而轉為認同父親。

意涵:因應社會文化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期待,形成「超我」的動力。

本我、自我、超我的關係 编辑

本我、自我、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可以從它們之間的聯繫中得到合理的解釋,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需要進行調節[21]。若個人承受的來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時,自我就會幫助啟動防御機制,並稱為心理防衛機制或自我防衛機制。防御機制有:壓抑、否認、退行、抵消、投射、昇華等等。生理學研究指出,本我對應了人腦中央部位,自我對應了前額葉皮質, 超我對應了眶額葉皮層[22]

引用來源 编辑

  1. ^ Freud, Sigmund.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Vol. XIX. Translated from the German under the General Editorship of James Strachey. In collaboration with Anna Freud. Assisted by Alix Strachey and Alan Tyson, Vintage, 1999. [Reprint.] ISBN 0-09-929622-5
  2. ^ 2.0 2.1 Laplanche, Jean; Pontalis, Jean-Bertrand. Id. The Language of Psychoanalysis. Abingdon-on-Thames: Routledge. 2018. ISBN 978-0-429-92124-7. 
  3. ^ 3.0 3.1 Laplanche, Jean; Pontalis, Jean-Bertrand (2018) [1973]. "Eg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4.0 4.1 Laplanche, Jean; Pontalis, Jean-Bertrand (2018) [1973]. "Super-Eg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Id.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February 22, 2016 [February 27, 2017]. (原始内容于2017-10-29). 
  6. ^ Cherry, Kendra. Freud and the Id, Ego, and Superego. VeryWellMind.com. November 6, 2018 [November 11, 2018]. (原始内容于2016-03-23). 
  7. ^ Carlson, N. R. (19992000). Personality. Psychology: the science of behavior (Canandian ed., p. 453). Scarborough, Ont.: Allyn and Bacon Canada.
  8. ^ Schacter, Daniel. Psychology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City: Worth Publishers. 2009: 481. ISBN 978-1-4292-3719-2. 
  9. ^ Rycroft, Charles. A Critical Dictionary of Psychoanalysis. Basic Books. 1968. 
  10. ^ Cervone, Daniel. Personality : theory and research Twelfth edition. Hoboken, NJ. ISBN 9781118360057. OCLC 794361798. 
  11. ^ Sigmund Freud, "The Ego and the Id", On Metapsychology (Penguin Freud Library 11) p. 369.
  12. ^ Sigmund Freud (1933). p. 138.
  13. ^ Ego.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February 22, 2016 [February 27, 2017]. (原始内容于2021-03-20). 
  14. ^ Noam, Gil G; Hauser, Stuart T.; Santostefano, Sebastiano; Garrison, William; Jacobson, Alan M.; Powers, Sally I.; Mead, Merrill. Ego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A Study of Hospitalized Adolescents. Child Development (Blackwell Publishing on behalf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February 1984, 55 (1): 189–194. doi:10.1111/j.1467-8624.1984.tb00283.x. 
  15. ^ Schacter, Gilbert, Wegner, Daniel (2011). Psychology (1. publ., 3. print. ed.). Cambridge: WorthPublishers. ISBN 978-1-429-24107-6.
  16. ^ Superego.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February 22, 2016 [February 27, 2017]. (原始内容于2018-01-18). 
  17. ^ Meyers, David G. Module 44 The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 Psychology Eighth Edition in Modules. Worth Publishers. 2007. ISBN 978-0-7167-7927-8. 
  18. ^ Snowden, Ruth. Teach Yourself Freud. McGraw-Hill. 2006: 105–107. ISBN 978-0-07-147274-6. 
  19. ^ Meyers, David G. Module 44 The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 Psychology Eighth Edition in Modules. Worth Publishers. 2007. ISBN 978-0-7167-7927-8. 
  20. ^ Sédat, Jacques. Freud. Collection Synthèse (Armand Colin). 2000, 109. ISBN 978-2-200-21997-0. 
  21. ^ Meyers, David G. Module 44 The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 Psychology Eighth Edition in Modules. Worth Publishers. 2007. ISBN 978-0-7167-7927-8. 
  22. ^ Big Think, Michio Kaku on the Science of Dreams, [2019-01-22] 

本我, 自我与超我, 在心理動力論中, 是由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之結構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 1923年, 佛洛伊德提出相關概念, 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 本我, 完全潛意識, 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 代表慾望, 受意識遏抑, 自我, 大部分有意識, 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 超我, 部分有意識, 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通常用冰山比喻來形容佛洛伊德講的精神之間的關係目录, 術語翻譯, 精神結構, 本我, 自我, 超我, 本我, 自我, 超我的關係, 引用來源術語翻譯, 编辑術語, 本我, 自我,. 在心理動力論中 本我 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之結構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 1923年 佛洛伊德提出相關概念 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 本我 完全潛意識 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 代表慾望 受意識遏抑 自我 大部分有意識 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 超我 部分有意識 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1 通常用冰山比喻來形容佛洛伊德講的精神之間的關係目录 1 術語翻譯 2 精神結構 2 1 本我 2 2 自我 2 3 超我 3 本我 自我 超我的關係 4 引用來源術語翻譯 编辑術語 本我 id 自我 ego 和 超我 super ego 並非弗洛伊德本人所創 而是其翻譯家詹姆斯 斯特拉奇 James Strachey 的拉丁化翻譯 弗洛伊德本人所寫的 das Es 2 das Ich 3 和 das Uber Ich 4 分別直譯為 它 我 和 超越 我 因此 對德國讀者來說 弗洛伊德原始的術語在某種程度上是淺顯易懂的 精神結構 编辑本我 编辑 本我 拉丁語 id 5 德語 Es 2 是在无意识形态下的思想 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 它的能量是來自 最大的儲水池 the great reservoir 只有本我是與生俱來的人格 6 它是人最为原始的 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 如饥饿 生气 性欲 英語 libido 7 等 此字为弗洛伊德根据乔治 果代克 Georg Groddeck 的作品所建 本我为与生俱來的 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 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 本我只遵循一个原则 快樂原則 pleasure principle 8 而不關心社會的規則 意为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 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 以及避免痛苦或不愉快 9 它不能忍受任何挫折 就像一個被溺愛的小孩子 想要什么就要什么 10 弗洛伊德认为 享乐原则的影响最大化是在人的婴幼儿时期 也是本我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候 本我沒有對錯判斷力 11 也有想自我破壞的慾望 12 意涵 僅注意人類生物需要的滿足 透過社會化的過程 把人類的 本我 加以限制馴服 自我 编辑 主条目 自我 心理學上的自我 拉丁語 Ego 13 德語 Ich 3 這個概念是許多心理學學派所建構的關鍵概念 雖然各派的用法不儘相同 但大致上共通是指個人有意識的部分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 自我用現實原則 reality principle 暫時中止了快樂原則 14 由此 個體學會區分心靈中的思想與圍繞著個體的外在世界的思想 自我在自身和其環境中進行調節 如延遲享樂 15 佛洛伊德認為自我是人格的執行者 另一易混淆的概念是自性 self 則包括無意識 心理學上關於自我的研究的方法上十分複雜 並常牽涉到哲學中的形上學 意涵 個人的生物欲望和社會規範之間相互協調折衷 所表現出來的 自我 超我 编辑 超我 英語 super ego 16 德語 uber Ich 4 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 由道德原則支配 想要完美 17 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份 在佛洛伊德的學說中 超我是父親形象與文化規範的符號同化 由於對客體的衝突 超我傾向於站在 本我 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 18 而對 自我 帶有侵略性 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運作 19 維持個體的道德感 迴避禁忌 而令自我左右為難 超我的形成發生在戀母情結的崩解時期 20 是一種對父親形象的內化認同 由於小男孩無法成功地維持母親成為其愛戀的客體 對父親可能對其的閹割報復或懲罰產生阉割情结 castration anxiety 進而轉為認同父親 意涵 因應社會文化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期待 形成 超我 的動力 本我 自我 超我的關係 编辑本我 自我 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 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可以從它們之間的聯繫中得到合理的解釋 自我是永久存在的 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 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 自我需要進行調節 21 若個人承受的來自本我 超我和外界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時 自我就會幫助啟動防御機制 並稱為心理防衛機制或自我防衛機制 防御機制有 壓抑 否認 退行 抵消 投射 昇華等等 生理學研究指出 本我對應了人腦中央部位 自我對應了前額葉皮質 超我對應了眶額葉皮層 22 引用來源 编辑 Freud Sigmund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Vol XIX Translated from the German under the General Editorship of James Strachey In collaboration with Anna Freud Assisted by Alix Strachey and Alan Tyson Vintage 1999 Reprint ISBN 0 09 929622 5 2 0 2 1 Laplanche Jean Pontalis Jean Bertrand Id The Language of Psychoanalysis Abingdon on Thames Routledge 2018 ISBN 978 0 429 92124 7 3 0 3 1 Laplanche Jean Pontalis Jean Bertrand 2018 1973 Ego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0 4 1 Laplanche Jean Pontalis Jean Bertrand 2018 1973 Super Ego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d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February 22 2016 February 27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0 29 Cherry Kendra Freud and the Id Ego and Superego VeryWellMind com November 6 2018 November 11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23 Carlson N R 19992000 Personality Psychology the science of behavior Canandian ed p 453 Scarborough Ont Allyn and Bacon Canada Schacter Daniel Psychology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City Worth Publishers 2009 481 ISBN 978 1 4292 3719 2 Rycroft Charles A Critical Dictionary of Psychoanalysis Basic Books 1968 Cervone Daniel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 Twelfth edition Hoboken NJ ISBN 9781118360057 OCLC 794361798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Sigmund Freud The Ego and the Id On Metapsychology Penguin Freud Library 11 p 369 Sigmund Freud 1933 p 138 Ego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February 22 2016 February 27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20 Noam Gil G Hauser Stuart T Santostefano Sebastiano Garrison William Jacobson Alan M Powers Sally I Mead Merrill Ego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A Study of Hospitalized Adolescents Child Development Blackwell Publishing on behalf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February 1984 55 1 189 194 doi 10 1111 j 1467 8624 1984 tb00283 x Schacter Gilbert Wegner Daniel 2011 Psychology 1 publ 3 print ed Cambridge WorthPublishers ISBN 978 1 429 24107 6 Superego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February 22 2016 February 27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1 18 Meyers David G Module 44 The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 Psychology Eighth Edition in Modules Worth Publishers 2007 ISBN 978 0 7167 7927 8 Snowden Ruth Teach Yourself Freud McGraw Hill 2006 105 107 ISBN 978 0 07 147274 6 Meyers David G Module 44 The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 Psychology Eighth Edition in Modules Worth Publishers 2007 ISBN 978 0 7167 7927 8 Sedat Jacques Freud Collection Synthese Armand Colin 2000 109 ISBN 978 2 200 21997 0 Meyers David G Module 44 The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 Psychology Eighth Edition in Modules Worth Publishers 2007 ISBN 978 0 7167 7927 8 Big Think Michio Kaku on the Science of Dreams 2019 01 22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本我 自我与超我 amp oldid 78586004 超我,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