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蚓蜥

蚓蜥,又名蠕蜥,是蚓蜥类学名Amphisbaenia)动物的总称,与有鱗目中的正蜥类是近缘物种。蚓蜥类中有很多种蚓蜥拥有深红色身体,且外表看起来非常像蚯蚓蚓螈。蚓蜥主要分布于非洲南美洲,还有小部分种分布在西亚伊比利亚半岛中美洲加勒比地区佛罗里达半岛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墨西哥中部。

蚓蜥类
化石时期:99–0 Ma
白垩纪[1]- 全新世
現存的物種五趾雙足蚓蜥(Bipes biporus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綱 Reptilia
目: 有鳞目 Squamata
总科: 正蜥總科 Lacertoidea
演化支 蚓蜥类 Amphisbaenia
J. E. Gray, 1844
黑色:蚓蜥分布区

人们对蚓蜥的了解很少,因为它们是穴居动物而且比较少见。人们除了解剖它们外对它们一无所知,而解剖本身也很困难,因为它们的解剖结构实在太小了,蚓蜥类中有很多种的体长均小于150 mm。

特征

 
Amphisbaena alba

尽管蚓蜥类与一些原始蛇类的外表类似,其与其他爬虫类相比也有一些独一无二的特点。在蚓蜥体内,右肺体积变小以适应其狭长的身体,而在蛇体内是左肺体积变小。其骨架结构和皮肤与其他有鱗目差别也很大。[2]

蚓蜥的头比较粗大,而且没有明显的脖子,有弹头形、横扁形或者竖扁形的头,大部分种的头骨是硬骨,下颚中间有一颗独特的牙齿。它们的眼睛是不可见的,因为眼睛被皮肤和鳞片覆盖,视觉退化,外耳鼓膜也已退化。蚓蜥的身体可以伸缩,而且尾部可以缩回,很容易使人误以为是头部。蚓蜥的学名来自于一条身体两端各长有一个头的神蛇雙頭蛇(Amphisbaena)。包括有五趾雙足蚓蜥(Bipes biporus)的双足蚓蜥属(Bipes)中全部4种都是很不寻常的,因为它们都长有前肢,不过其他无足蚓蜥的骨盆和胸部肌肉结构都残留有四肢带痕迹。

蚓蜥可以像螃蟹鼹鼠一样挖掘隧道。在挖掘隧道时,蚓蜥用颈部和吻部作支点,身体如弓形般伸缩。由于其皮肤极为松弛,体表皮质会出现环状体节,就像拉奏的手风琴,看起来好像是皮拽着后边的身体移动,这与蚯蚓的爬行方式有相似之处。很独特的一点是蚓蜥可以用这种爬行方式转身。

蚓蜥是食肉动物,可用其有力的相交错的牙齿把猎物撕成大块。一些蚓蜥物种可以像蜥蜴一样在遇到危险时断开尾巴以逃跑。大部分种类会产卵,不过也有一些蚓蜥是胎生[2]

红蚓蜥英语Amphisbaena alba時常出沒於切葉蟻的巢穴之中,並以同樣棲居於切葉蟻窩中大型甲蟲的幼蟲為食[3]

科属

 
蚓蜥属 Amphisbaena sp.
  • 蚓蜥科(Amphisbaenidae) - Gray, 1865[4]:蚓蜥类中最大的一科,含18属147種。非洲伊比利亚半岛西亚、南美大陸、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均有分布。弹头形、横扁形和竖扁形的头部在这一科中均存在。有的种会将产在蚂蚁白蚁的巢内,由它们来孵化。目前只在欧洲发现过其化石Omoiotyphlops,是唯一的化石记录。
    • 蚓蜥属 Amphisbaena - Linnaeus, 1758:分布於南美洲、加勒比地区,蚓蜥类中包含种最多的属。
    • Ancylocranium - Parker, 1942
    • Anops - Bell, 1833
    • Aulura - Barbour, 1915
    • Baikia - Gray, 1865
    • 欧洲蚓蜥属 Blanus - Wagler, 1830:分布於伊比利亚半岛、北非、西亚,其中仅有一种伊比利亚蚓蜥(Blanus cinereus)分布在欧洲。
    • Bronia - Gray, 1865
    • Cadea - Gray, 1844
    • Chirindia - Boulenger, 1907
    • 赛氏蚓蜥属 Cynisca - Gray, 1844
    • Dalophia - Gray, 1865
    • Diphalus - Cope, 1861
    • Geocalamus - Günther, 1880
    • Leposternon - Wagler, 1824
    • Loveridgea - Vanzolini, 1951
    • Mesobaena - Mertens, 1925
    • 巨蚓蜥属 Monopeltis - Smith, 1848:分布於中非南非,体长约70 cm,含有蚓蜥类中体形最大的种。
    • Zygaspis - Cope, 1885
 
兩條歐洲蚓蜥屬的伊比利亞蚓蜥,攝於西班牙塞維利亞一庭院。
  • 双足蚓蜥科(Bipedidae) - Taylor, 1951[5]:共1属4種,生长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墨西哥中部。弹头形头部,头顶有点状孔,是蚓蜥类中最原始的一科。外耳柱消失,只剩下一个专门的点。双足蚓蜥科是蚓蜥类中唯一有足的成员,其骨盆带完整,保留有一对小的前肢,位于身体极前方,肢端有爪,爪有5指,可协助挖掘隧道。目前无化石记录。
    • 双足蚓蜥属 Bipes - Latreille, 1802
  • 布兰蚓蜥科 Blanidae
  • 卡得蚓蜥科 Cadeidae
  • 佛罗里达蚓蜥科(Rhineuridae,又名銼尾蚓蜥科) - Vanzolini, 1951[6]:有的研究者认为本科可属于蚓蜥科的亚科,这样蚓蜥类就含有3科。蚓蜥科前顎骨竖直突起幅度相对小,佛罗里达蚓蜥科前顎骨竖直突起幅度大,頭部全部是竖扁形。現在唯一的1属1種佛罗里达蚓蜥Rhineura floridana)生存于佛罗里达半岛上,化石相对于其他蚓蜥而言比較丰富,在北美洲广大地区曾发现过化石。現在蚓蜥类中最古老的化石在本科中,为Plesiorhineura属,於古新世後期产于北美洲。
  • 短头蚓蜥科(Trogonophidae,又名長鼻蚓蜥科、尖尾蚓蜥科) - Gray, 1865[7]:共4属6種,分布於北非西部、西亚阿拉伯半岛索马里半岛。頭部为圆型铲状,挖掘隧道的方式与其他科不同,差别在于本科蚓蜥是采用吻部左右摇摆的方式掘洞。这种独特的方式是源于其身体截面并非弹头形,而是等腰扁三角形,隧道形状跟截面形状相同,挖掘隧道时其旋转头部以支撑隧道。本科包含蚓蜥类内唯一的胎生種方格短头蚓蜥(Trogonophis wiegmanni)。已知化石種仍未发现。
    • 尖尾蚓蜥属 Agamodon - Peters, 1882
    • 阿拉伯蚓蜥属 Diplometopon - Nikolski, 1907
    • 索科特拉蚓蜥属 Pachycalamus - Günther, 1881
    • 短头蚓蜥属 Trogonophis - Kaup, 1830

參考資料

  1. ^ (英文)Wu X.-c., D. B. Brinkman, A. P. Russell, Z.-m. Dong, P. J. Currie, L.-h. Hou, & G.-h. Cui. 《Oldest known amphisbaenian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Chinese Inner Mongolia》. 《Nature》杂志. 1993, 第366期: 第57–59页. 
  2. ^ 2.0 2.1 (英文)Carl Gans. Cogger, H.G. & Zweifel, R.G. , 编. 《Encyclopedia of Reptiles and Amphibians》.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1998: 212–215. ISBN 0-12-178560-2. 
  3. ^ Piper, Ross (2007), Extraordinary Animals: An Encyclopedia of Curious and Unusual Animals, Greenwood Press.
  4. ^ Amphisbaenidae. ITIS. 2007 [19 August, 2007]. 
  5. ^ Bipedidae. ITIS. 2007 [19 August, 2007]. 
  6. ^ Rhineuridae. ITIS. 2007 [19 August, 2007]. 
  7. ^ Trogonophidae. ITIS. 2007 [19 August, 2007]. 

外部链接

  • (中文),中国古生物网

蚓蜥, 又名蠕蜥, 是类, 学名, amphisbaenia, 动物的总称, 与有鱗目中的正蜥类是近缘物种, 类中有很多种拥有深红色身体, 且外表看起来非常像蚯蚓和蚓螈, 主要分布于非洲和南美洲, 还有小部分种分布在西亚, 伊比利亚半岛, 中美洲, 加勒比地区, 佛罗里达半岛, 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和墨西哥中部, 化石时期, preЄ, 白垩纪, 全新世現存的物種五趾雙足, bipes, biporus,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爬行綱, reptilia目, . 蚓蜥 又名蠕蜥 是蚓蜥类 学名 Amphisbaenia 动物的总称 与有鱗目中的正蜥类是近缘物种 蚓蜥类中有很多种蚓蜥拥有深红色身体 且外表看起来非常像蚯蚓和蚓螈 蚓蜥主要分布于非洲和南美洲 还有小部分种分布在西亚 伊比利亚半岛 中美洲 加勒比地区 佛罗里达半岛 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和墨西哥中部 蚓蜥类 化石时期 99 0 Ma PreYe Ye O S D C P T J K Pg N 白垩纪 1 全新世現存的物種五趾雙足蚓蜥 Bipes biporus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爬行綱 Reptilia目 有鳞目 Squamata总科 正蜥總科 Lacertoidea演化支 蚓蜥类 Amphisbaenia J E Gray 1844科蚓蜥科 Amphisbaenidae 双足蚓蜥科 Bipedidae 布兰蚓蜥科 Blanidae 卡得蚓蜥科 Cadeidae 佛罗里达蚓蜥科 Rhineuridae 短头蚓蜥科 Trogonophidae黑色 蚓蜥分布区人们对蚓蜥的了解很少 因为它们是穴居动物而且比较少见 人们除了解剖它们外对它们一无所知 而解剖本身也很困难 因为它们的解剖结构实在太小了 蚓蜥类中有很多种的体长均小于150 mm 目录 1 特征 2 科属 3 參考資料 4 外部链接特征 编辑 Amphisbaena alba 尽管蚓蜥类与一些原始蛇类的外表类似 其与其他爬虫类相比也有一些独一无二的特点 在蚓蜥体内 右肺体积变小以适应其狭长的身体 而在蛇体内是左肺体积变小 其骨架结构和皮肤与其他有鱗目差别也很大 2 蚓蜥的头比较粗大 而且没有明显的脖子 有弹头形 横扁形或者竖扁形的头 大部分种的头骨是硬骨 下颚中间有一颗独特的牙齿 它们的眼睛是不可见的 因为眼睛被皮肤和鳞片覆盖 视觉退化 外耳和鼓膜也已退化 蚓蜥的身体可以伸缩 而且尾部可以缩回 很容易使人误以为是头部 蚓蜥的学名来自于一条身体两端各长有一个头的神蛇雙頭蛇 Amphisbaena 包括有五趾雙足蚓蜥 Bipes biporus 的双足蚓蜥属 Bipes 中全部4种都是很不寻常的 因为它们都长有前肢 不过其他无足蚓蜥的骨盆和胸部肌肉结构都残留有四肢带痕迹 蚓蜥可以像螃蟹和鼹鼠一样挖掘隧道 在挖掘隧道时 蚓蜥用颈部和吻部作支点 身体如弓形般伸缩 由于其皮肤极为松弛 体表皮质会出现环状体节 就像拉奏的手风琴 看起来好像是皮拽着后边的身体移动 这与蚯蚓的爬行方式有相似之处 很独特的一点是蚓蜥可以用这种爬行方式转身 蚓蜥是食肉动物 可用其有力的相交错的牙齿把猎物撕成大块 一些蚓蜥物种可以像蜥蜴一样在遇到危险时断开尾巴以逃跑 大部分种类会产卵 不过也有一些蚓蜥是胎生 2 红蚓蜥 英语 Amphisbaena alba 時常出沒於切葉蟻的巢穴之中 並以同樣棲居於切葉蟻窩中大型甲蟲的幼蟲為食 3 科属 编辑 蚓蜥属 Amphisbaena sp 蚓蜥科 Amphisbaenidae Gray 1865 4 蚓蜥类中最大的一科 含18属147種 非洲 伊比利亚半岛 西亚 南美大陸 中美洲 加勒比地区均有分布 弹头形 横扁形和竖扁形的头部在这一科中均存在 有的种会将卵产在蚂蚁或白蚁的巢内 由它们来孵化 目前只在欧洲发现过其化石Omoiotyphlops 是唯一的化石记录 蚓蜥属 Amphisbaena Linnaeus 1758 分布於南美洲 加勒比地区 蚓蜥类中包含种最多的属 Ancylocranium Parker 1942 Anops Bell 1833 Aulura Barbour 1915 Baikia Gray 1865 欧洲蚓蜥属 Blanus Wagler 1830 分布於伊比利亚半岛 北非 西亚 其中仅有一种伊比利亚蚓蜥 Blanus cinereus 分布在欧洲 Bronia Gray 1865 Cadea Gray 1844 Chirindia Boulenger 1907 赛氏蚓蜥属 Cynisca Gray 1844 Dalophia Gray 1865 Diphalus Cope 1861 Geocalamus Gunther 1880 Leposternon Wagler 1824 Loveridgea Vanzolini 1951 Mesobaena Mertens 1925 巨蚓蜥属 Monopeltis Smith 1848 分布於中非和南非 体长约70 cm 含有蚓蜥类中体形最大的种 Zygaspis Cope 1885 兩條歐洲蚓蜥屬的伊比利亞蚓蜥 攝於西班牙塞維利亞一庭院 双足蚓蜥科 Bipedidae Taylor 1951 5 共1属4種 生长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和墨西哥中部 弹头形头部 头顶有点状孔 是蚓蜥类中最原始的一科 外耳柱消失 只剩下一个专门的点 双足蚓蜥科是蚓蜥类中唯一有足的成员 其骨盆带完整 保留有一对小的前肢 位于身体极前方 肢端有爪 爪有5指 可协助挖掘隧道 目前无化石记录 双足蚓蜥属 Bipes Latreille 1802 布兰蚓蜥科 Blanidae 卡得蚓蜥科 Cadeidae 佛罗里达蚓蜥科 Rhineuridae 又名銼尾蚓蜥科 Vanzolini 1951 6 有的研究者认为本科可属于蚓蜥科的亚科 这样蚓蜥类就含有3科 蚓蜥科前顎骨竖直突起幅度相对小 佛罗里达蚓蜥科前顎骨竖直突起幅度大 頭部全部是竖扁形 現在唯一的1属1種佛罗里达蚓蜥 Rhineura floridana 生存于佛罗里达半岛上 化石相对于其他蚓蜥而言比較丰富 在北美洲广大地区曾发现过化石 現在蚓蜥类中最古老的化石在本科中 为Plesiorhineura属 於古新世後期产于北美洲 佛罗里达蚓蜥属 Rhineura Cope 1861 短头蚓蜥科 Trogonophidae 又名長鼻蚓蜥科 尖尾蚓蜥科 Gray 1865 7 共4属6種 分布於北非西部 西亚 阿拉伯半岛 索马里半岛 頭部为圆型铲状 挖掘隧道的方式与其他科不同 差别在于本科蚓蜥是采用吻部左右摇摆的方式掘洞 这种独特的方式是源于其身体截面并非弹头形 而是等腰扁三角形 隧道形状跟截面形状相同 挖掘隧道时其旋转头部以支撑隧道 本科包含蚓蜥类内唯一的胎生種方格短头蚓蜥 Trogonophis wiegmanni 已知化石種仍未发现 尖尾蚓蜥属 Agamodon Peters 1882 阿拉伯蚓蜥属 Diplometopon Nikolski 1907 索科特拉蚓蜥属 Pachycalamus Gunther 1881 短头蚓蜥属 Trogonophis Kaup 1830參考資料 编辑 英文 Wu X c D B Brinkman A P Russell Z m Dong P J Currie L h Hou amp G h Cui Oldest known amphisbaenian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Chinese Inner Mongolia Nature 杂志 1993 第366期 第57 59页 2 0 2 1 英文 Carl Gans Cogger H G amp Zweifel R G 编 Encyclopedia of Reptiles and Amphibians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1998 212 215 ISBN 0 12 178560 2 Piper Ross 2007 Extraordinary Animals An Encyclopedia of Curious and Unusual Animals Greenwood Press Amphisbaenidae ITIS 2007 19 August 2007 请检查 access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Bipedidae ITIS 2007 19 August 2007 请检查 access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Rhineuridae ITIS 2007 19 August 2007 请检查 access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Trogonophidae ITIS 2007 19 August 2007 请检查 access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蚓蜥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 蚓蜥 中文 两栖动物分类 中国古生物网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蚓蜥 amp oldid 6900000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