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艾兹拉·庞德

艾兹拉·庞德(英語:Ezra Pound,1885年10月30日—1972年11月1日)是美国著名诗人文学家意象主義诗歌的主要代表人物。

艾兹拉·庞德1963年于威尼斯

生平 编辑

1885年,庞德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海莱市。21岁时获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在早年,他自稱要“成為全世界最通達詩的人”。[1]

1909年前往伦敦,与当时在文坛上颇为活跃的T·E·休姆英语T. E. Hulme等人结识,庞德早期从事意象主義的写作便是受这些人的影响。1913年,F·S·福林特英语F. S. Flint发表著名的意象派三点纲领(Imagisme),在两年后的《意象派诗选英语Des Imagistes》的序言中,庞德又加了三条新原则:提倡用准确的日常语言,创造新的律以及自由选材。这些主张对现代自由体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而也为庞德之后改写现代派诗作了准备。

1917年,庞德参与温德汉·路易斯英语Wyndham Lewis创办的《风暴》杂志中,以表现力量为目的,宣扬应该改革意象派创作上的弊陋,要求那些善于写作平淡和伤感性诗歌的诗人用有力的、有运动感的意象和节奏来创作。由于意见的相违,渐渐的庞德脱离出意象派,1917年之后他开始了现代派modernism英语Modernist poetry)的写作。除此之外,庞德还是一个热衷于介绍中国古典诗歌和哲学翻译家,他自稱為儒者[2]。经他改编并翻译了《神州集》、《诗经》、《论语》等儒家经典。

艾兹拉·庞德后期转向法西斯主义,在二战爆发之前,庞德就来到意大利,在当地组织了一个反美广播电台,支持墨索里尼。他被以叛国罪逮捕。他在好友的劝说下,通过装精神病人,躲过了叛国罪的审判,被关押在华盛顿伊丽莎白医院13年。期间他的诗歌大放异彩,获得了国家文学奖。后被释放。释放后,他又回到意大利并死在威尼斯

著作 编辑

  • 《神州集》(1915年)
  • 《休·赛尔温·莫伯利》(1920年)
  • 《诗章》(1916-1968年)
  • 《漢字作為詩媒》(1935年,與歐内斯特·費諾羅薩合著)(The Chinese Written Character as a Medium for Poetry
  • 《美联储的秘密》揭露美国垄断金融势力的巨著,最后由他的好友尤斯塔斯·穆斯林完成出版

庞德与意象主义 编辑

1911年5月,希尔达·杜利特尔与诗人弗朗西斯·格雷格和格雷格的母亲一起从费城抵达伦敦。等到那年9月份他们再回来时,杜利特尔决定就此驻足。庞德把她介绍给了他的朋友,包括杜利特尔未来的丈夫诗人理查德奥尔丁顿。在他们结婚之前,三人住在肯辛顿(庞德住在 10号,Doolittle在 6号和Aldington在8号), 并且在大英博物馆阅览室工作。[3]

庞德定期与策展人兼诗人劳伦斯·宾扬在博物馆会面。宾扬向他介绍了东亚艺术和文学概念,并且以此启发了庞德后期的诗歌意象与技巧。博物馆的参观者书籍显示,1912年和1913年期间,庞德经常在印刷室检查日本浮世绘。这些浮世绘里,有的刻有日本的和歌,一种可能促成意象派构图技术的诗歌类型。[4][5]这期间,庞德正在创作Ripostes(1912),诗歌风格也渐渐脱离了他早期作品的影子。在翻译的过程中,他渐渐意识到:翻译工作的难度并不是因为他对其他语言的了解程度不够,而在于他对英语的掌控能力不足:“我不是说要去使用一种语言来沟通,而是以一种语言思维来思考。”

1912年,住在Church Walk的庞德,奥尔丁顿和杜利特尔开始研究“语言的想法“。 一天下午,在大英博物馆的茶室裡,这三位学者决定发动一场名为意象主义的诗歌“运动”。 意象主义,庞德将在Riposte写到,“只关心语言和表达”。这个运动的目标是一种清晰感:而这目的恰好与抽象,浪漫主义,修辞,语序倒置以及过度使用形容词等手法产生不同。 他们就此制定了三个原则: 1.直接对待“事物”,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 2.绝对不要使用无助于表达的词。 3.关于节奏:按照乐句的顺序组成,而不是按照节拍器的顺序。[6]

多余的词语应当被避免使用,尤其是形容词。庞德写道,自然物体永远是“称职的象徵”。诗人不应该用平庸的诗句重新讲述散文中已经讲过的东西。[6]

这个想法的实际行动在庞德的“在地铁站”(1913)中可见一斑,这首诗的灵感来自于他在巴黎地下铁的一段经历。他花费了一整年的时间来打磨这首诗,最后终于将其精华浓缩于到日式俳句的风格之中。尽管庞德的意象主义作品的确是缘起日本文化,但他的创作目标是去重新制作 ——或者像庞德所说的,“创新”——— 以及融合不同的文化风格,而不是直接无情地复制。


代表作品 编辑

英文原诗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Ezra Pound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部分中文译本:[7]

裘小龙 杜运燮 流沙河 余光中 雷人
地铁车站
人群里忽隐忽现的张张面庞,
黝黑沾湿枝头的点点花瓣。

又译: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
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又译:

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
人群里这些脸忽然闪现;
花丛在一条湿黑的树枝。
人群中,这些面孔的鬼影;
潮湿的黑树枝上的花瓣。
地铁站
蜂拥而出的人群面孔幽幽;
湿漉漉黑枝桠上蓓蕾瓣瓣。
 1919年庞德做于巴黎 

相關人物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Ezra Pound. Poetry Foundation. [2019-08-28]. (原始内容于2017-08-16). 
  2. ^ 吉川幸次郎,《艾茲拉·龐德》,收錄於《對中國文化的鄉愁》,2005年,第140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3. ^ Keith Ridler. Poet's Idaho home is reborn. the Seattle Times. the Seattle Times. [2018-05-22]. [永久失效連結]
  4. ^ Rupert Richard Arrowsmith. Cosmopolitanism and Modernism. Vimeo.com. [2018-05-22]. (原始内容于2020-04-11). 
  5. ^ Rupert Richard Arrowsmith. Cosmopolitanism and Modernism. Vimeo.com. London University School of Advanced Study. [2018-05-22]. (原始内容于2020-04-11). 
  6. ^ 6.0 6.1 Ezra Pound. Literary Essays of Ezra Pound. New York: 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1968: 3–5 [2018-05-22]. (原始内容于2021-02-01). 
  7. ^ . 译林出版社. 2009 [2014-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8). 

外部連結 编辑

  • 蓝 峰 (Feng (Aaron) Lan). "Ezra Pound / Ming Mao: A Liberal Disciple of Confucius." 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 2003年秋季, 卷号: 27, 期号: 1-2. p. 79-89. DOI (數位物件識別號): 10.2979/JML.2003.27.1-2.79. Available fr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stor, available fr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roject Muse. Available from Gale Cengage Learning (EN): Academic OneFile Infotrac, General OneFile Infotrac, Academic ASAP Infotrac, Expanded Academic ASAP Infotrac, and Literature Resource Center, Document Number: GALE|A122924691. Also available from Academic Search Complete (EN).

艾兹拉, 庞德,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2023年11月10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标签, 英語, ezra, po.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2023年11月10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a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a 标签 艾兹拉 庞德 英語 Ezra Pound 1885年10月30日 1972年11月1日 是美国著名诗人 文学家 意象主義诗歌的主要代表人物 艾兹拉 庞德1963年于威尼斯 目录 1 生平 2 著作 3 庞德与意象主义 3 1 代表作品 4 相關人物 5 參考資料 6 外部連結生平 编辑1885年 庞德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海莱市 21岁时获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在早年 他自稱要 成為全世界最通達詩的人 1 1909年前往伦敦 与当时在文坛上颇为活跃的T E 休姆 英语 T E Hulme 等人结识 庞德早期从事意象主義的写作便是受这些人的影响 1913年 F S 福林特 英语 F S Flint 发表著名的意象派三点纲领 Imagisme 在两年后的 意象派诗选 英语 Des Imagistes 的序言中 庞德又加了三条新原则 提倡用准确的日常语言 创造新的韵律以及自由选材 这些主张对现代自由体诗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而也为庞德之后改写现代派诗作了准备 1917年 庞德参与温德汉 路易斯 英语 Wyndham Lewis 创办的 风暴 杂志中 以表现力量为目的 宣扬应该改革意象派创作上的弊陋 要求那些善于写作平淡和伤感性诗歌的诗人用有力的 有运动感的意象和节奏来创作 由于意见的相违 渐渐的庞德脱离出意象派 1917年之后他开始了现代派 modernism 英语 Modernist poetry 的写作 除此之外 庞德还是一个热衷于介绍中国古典诗歌和哲学的翻译家 他自稱為儒者 2 经他改编并翻译了 神州集 诗经 论语 等儒家经典 艾兹拉 庞德后期转向法西斯主义 在二战爆发之前 庞德就来到意大利 在当地组织了一个反美广播电台 支持墨索里尼 他被以叛国罪逮捕 他在好友的劝说下 通过装精神病人 躲过了叛国罪的审判 被关押在华盛顿伊丽莎白医院13年 期间他的诗歌大放异彩 获得了国家文学奖 后被释放 释放后 他又回到意大利并死在威尼斯 著作 编辑 神州集 1915年 休 赛尔温 莫伯利 1920年 诗章 1916 1968年 漢字作為詩媒 1935年 與歐内斯特 費諾羅薩合著 The Chinese Written Character as a Medium for Poetry 美联储的秘密 揭露美国垄断金融势力的巨著 最后由他的好友尤斯塔斯 穆斯林完成出版庞德与意象主义 编辑1911年5月 希尔达 杜利特尔与诗人弗朗西斯 格雷格和格雷格的母亲一起从费城抵达伦敦 等到那年9月份他们再回来时 杜利特尔决定就此驻足 庞德把她介绍给了他的朋友 包括杜利特尔未来的丈夫诗人理查德奥尔丁顿 在他们结婚之前 三人住在肯辛顿 庞德住在 10号 Doolittle在 6号和Aldington在8号 并且在大英博物馆阅览室工作 3 庞德定期与策展人兼诗人劳伦斯 宾扬在博物馆会面 宾扬向他介绍了东亚艺术和文学概念 并且以此启发了庞德后期的诗歌意象与技巧 博物馆的参观者书籍显示 1912年和1913年期间 庞德经常在印刷室检查日本浮世绘 这些浮世绘里 有的刻有日本的和歌 一种可能促成意象派构图技术的诗歌类型 4 5 这期间 庞德正在创作Ripostes 1912 诗歌风格也渐渐脱离了他早期作品的影子 在翻译的过程中 他渐渐意识到 翻译工作的难度并不是因为他对其他语言的了解程度不够 而在于他对英语的掌控能力不足 我不是说要去使用一种语言来沟通 而是以一种语言思维来思考 1912年 住在Church Walk的庞德 奥尔丁顿和杜利特尔开始研究 语言的想法 一天下午 在大英博物馆的茶室裡 这三位学者决定发动一场名为意象主义的诗歌 运动 意象主义 庞德将在Riposte写到 只关心语言和表达 这个运动的目标是一种清晰感 而这目的恰好与抽象 浪漫主义 修辞 语序倒置以及过度使用形容词等手法产生不同 他们就此制定了三个原则 1 直接对待 事物 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 2 绝对不要使用无助于表达的词 3 关于节奏 按照乐句的顺序组成 而不是按照节拍器的顺序 6 多余的词语应当被避免使用 尤其是形容词 庞德写道 自然物体永远是 称职的象徵 诗人不应该用平庸的诗句重新讲述散文中已经讲过的东西 6 这个想法的实际行动在庞德的 在地铁站 1913 中可见一斑 这首诗的灵感来自于他在巴黎地下铁的一段经历 他花费了一整年的时间来打磨这首诗 最后终于将其精华浓缩于到日式俳句的风格之中 尽管庞德的意象主义作品的确是缘起日本文化 但他的创作目标是去重新制作 或者像庞德所说的 创新 以及融合不同的文化风格 而不是直接无情地复制 代表作品 编辑 英文原诗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Ezra Pound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部分中文译本 7 裘小龙译 杜运燮译 流沙河译 余光中译 雷人译地铁车站 人群里忽隐忽现的张张面庞 黝黑沾湿枝头的点点花瓣 又译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 湿漉漉 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又译 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 人群里这些脸忽然闪现 花丛在一条湿黑的树枝 人群中 这些面孔的鬼影 潮湿的黑树枝上的花瓣 地铁站 蜂拥而出的人群面孔幽幽 湿漉漉黑枝桠上蓓蕾瓣瓣 1919年庞德做于巴黎相關人物 编辑吉川幸次郎參考資料 编辑 Ezra Pound Poetry Foundation 2019 08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8 16 吉川幸次郎 艾茲拉 龐德 收錄於 對中國文化的鄉愁 2005年 第140頁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Keith Ridler Poet s Idaho home is reborn the Seattle Times the Seattle Times 2018 05 22 永久失效連結 Rupert Richard Arrowsmith Cosmopolitanism and Modernism Vimeo com 2018 05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11 Rupert Richard Arrowsmith Cosmopolitanism and Modernism Vimeo com London University School of Advanced Study 2018 05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11 6 0 6 1 Ezra Pound Literary Essays of Ezra Pound New York 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1968 3 5 2018 05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1 诗歌语篇衔接的断裂与意象意义生成 庞德 在地铁车站 的另一种解读 译林出版社 2009 2014 03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3 28 外部連結 编辑蓝 峰 Feng Aaron Lan Ezra Pound Ming Mao A Liberal Disciple of Confucius 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 2003年秋季 卷号 27 期号 1 2 p 79 89 DOI 數位物件識別號 10 2979 JML 2003 27 1 2 79 Available fro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stor available fro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roject Muse Available from Gale Cengage Learning EN Academic OneFile Infotrac General OneFile Infotrac Academic ASAP Infotrac Expanded Academic ASAP Infotrac and Literature Resource Center Document Number GALE A122924691 Also available from Academic Search Complete EN 英語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Ezra Pound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艾兹拉 庞德 amp oldid 7970383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