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粵語流行音樂

粵語流行音樂(英語:Cantopop),又名香港流行音樂廣東歌,通常指於香港創作的音樂,亦可用於指代音樂的創作、製作和消費的背景。[1]

粵語流行音樂於1970年代中期由《鐵塔凌雲》(許冠杰作曲及主唱、許冠文填詞)及《啼笑因緣》一曲[2](顧嘉煇作曲、葉紹德填詞、仙杜拉主唱)所帶動,因此被視为本地流行音樂的分水嶺;其後蓬勃發展(另有論者認為是1973年的《分飛燕[2])。

粵語流行音樂深受多種曲風影響,包括爵士搖滾節奏藍調電子西方流行音樂等,並擁有跨國的樂迷基礎,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等)[3]

起源

一般說法粵語流行曲源至於1930年代中期,但確切的源頭意見不一,有著不同的說法。惟初期的粵語流行曲脫胎自粵曲中的小曲,乃不爭的事實。小曲是傳統粵劇的過場譜子[4],除原有的廣東譜子外,亦都套用易於上口的曲子,填上粵語曲詞,以粵曲的唱腔及配樂出現。

1930年代-1960年代

早於三十年代,已有粤語歌曲出現,當中包括1930年由黃壽年主唱的《壽仔拍拖》,以及1935年由李綺年主唱的電影《生命線》主題曲《兒安眠》。

1950年代前的香港社會結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層:上層是政府高官、外資商行高層與部分華人商辦與富商;中產階層只佔少數;下層是傭工、文員、和佔大多數的勞動人口。各階層的交往與流動不多,涇渭分明,絕少互相溝通[5]。1949年大量移民湧入香港,香港人口激增到250萬人,是戰前的四倍多。这些香港移民之中,除了少數的資本商家和專業人士外,絕大部份都是操粵語的廣東基层居民,在1950年初期,真正流行的音樂是粵曲

從粵劇衍生出純演唱的粵曲歌壇,將全齣粵劇化整為零,在民間流傳,一般歌壇附設在茶樓之內,供人品茶聽曲,消費尚算普及,平民可以負擔,在五十年代初期,十分興旺[6]

1952年,香港和聲唱片公司製作首批粵語流行曲唱片。這些唱片的主要市場其實是東南亞、星加坡一帶的壙工,製作相對粗糙,在香港雖有一定流行程度,但未成氣候, 地位比較低微。這些歌曲繼承粵曲傳統,但體裁較短,多用西樂伴奏,演唱時多用自然發聲,歌詞貼近口語;當時被稱為粵語時代曲或粵語流行曲。當時製作這些粵語流行曲的,包括有周聰呂文成、王粵生等等。唱的包括有周聰、呂紅、何大傻、芳艷芬等。這段時期的粵語流行曲,曲不少是來自粵曲、但亦有改自國語歌曲及歐西音樂;當中更有部份是原創音樂。[7]

及至1960年代時,也是香港粵語電影流行的年代,不少香港電影更賣埠東南亞等地而大受歡迎,譚炳文鄧寄塵鄭君綿等當時的電影演員均曾推出唱片。當時粵語流行音樂只是粵語電影的附屬品,未能獨當一面成為藝人發展的事業。而且一般香港粵語片中粵劇風格的唱腔亦不易受年輕人的喜歡,被認為是陳舊和市井的,好像「廟街王子」-尹光就是其中的代表。1960年代後期,來自的馬來西亞鄭錦昌上官流雲新加坡麗莎打開香港市場,當時的鄭錦昌有「粵曲王子」之稱、而麗莎被稱為「粵曲王后」 [8]。他們的經典名曲包括《新禪院鐘聲》、《唐山大兄》、《相思淚》、改編披頭四的《行快啲啦》(Can't Buy Me Love)、《一心想玉人》(I Saw Her Standing There) 等,可是仍未令粵語流行音樂走出低下階層音樂的形象。其他當時的主要電影演員如陳寶珠胡楓呂奇蕭芳芳等也有不少歌曲作品,主要是電影插曲。

1960年代中期,本地戰後新生代開始成長。1964年披頭四訪港後,掀起乐队风潮,帶動一批香港本地年青人組合樂隊。當時本地著名歌手,大部份都是來自這些樂隊,較為現時香港人所熟悉的包括有祖·尊尼亞(Joe Junior)與黎愛蓮(Irene Ryder)和泰迪羅賓(Teddy Robin)等。到了70年代中期香港粵語流行曲興起時,台前幕後的音樂人很多亦是來自這些樂隊成員。

特色

樂器和設置

早期的粵語流行曲是從與西方流行音樂交雜粵劇音樂的發展。但音樂家很快就放棄使用像古箏二胡傳統中國樂器配合西式樂器。粵語流行曲通常由一個歌手主唱,有時帶有整個樂隊,伴隨著鋼琴合成器爵士鼓吉他低音吉他。幾乎所有早期的粵語流行曲的歌曲配有降貝斯,而這正是菲籍樂手的普遍風格。1980年代流行歌曲仍以弦樂為主,但黎小田周啟生、袁卓繁等樂手比較著重合成器,已故亞洲鼓王Donald Ashley比較著重爵士鼓等敲擊樂的編排。1985年開始Blue Jeans三子加入戰團,其中蘇德華自1985年於徐小鳳演唱會任結他手後,至80年代末期眾多歌手指定蘇德華為其御用結他手。差不多同一時間,和音於歌曲的重要性已逐漸增加,太極雷有曜雷有輝鄧建明、「和音界天王」張偉文、譚錫禧(結他手出身)成為許冠傑張國榮譚詠麟張學友林子祥等的指定和音。80年代末期,鮑比達盧東尼杜自持倫永亮開始轉為採取西方Adult contemporary、R&B風格編曲,樂器亦以合成器為主,以便其作品於卡拉OK市場流行。九十年代末期電音唱跳歌曲年代,雷頌德採取一式一樣的風格,只以合成器作為唯一樂器,但被指編曲方式過於單調,因此只是曇花一現。同期吳國敬伍樂城陳輝陽Johnny Yim將傳統樂隊編排重新融入歌曲,自此樂器及裝置的常規亦開始固定。

1970年代:粵語流行曲的萌芽

粵語流行曲的前夜

1970年代,粵語流行音乐此時開始萌芽。1971年,鄭少秋改編自《東京夜曲》(原唱李香蘭)的粵語歌《愛人結婚了》,已薄具名氣。1973年,用傳統粵樂填詞的港產粵語歌《分飛燕》發行後大受歡迎。

承先啟後-粵語流行曲中期發展史

1972年4月[9]許冠傑主唱的《鐵塔凌雲》更是近代粵語流行曲先例[10]無綫電視節目雙星報喜》第一輯播完後,主持許冠文遊歷世界,期間作了一首英文詩,回港後由另一主持許冠傑(許冠文弟)譯成中文,譜上旋律,並在新一輯《雙星報喜》演唱(當時叫《就此模樣》,後來才改名為《鐵塔凌雲》)。結果反應空前理想,帶動了香港當代粵語流行曲的發展。[11]

此外,港產電視劇在1970年代開始流行,為粵語流行曲注入生氣。1973年無綫電視播映劇集《煙雨濛濛》,其同名主題曲(顾嘉煇作曲、蘇翁作词、郑少秋主唱),開粵語音樂界一先河。然而曲風過於前衞而未能走红。1974年電視劇《啼笑因緣》的同名主題曲更脍炙人口。此後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作曲家顧嘉煇、黎小田以及填詞人黃霑、盧國沾、鄧偉雄、鄭國江等音樂人,譜寫了大量電視歌曲,當中不少傳頌至今,如:《楚留香》、《萬水千山總是情》、《小李飛刀》、《風雲》、《萬水千山縱橫》、《上海灘》。

港產片的興起亦有推動之功,如電影《鬼馬雙星》、《天才與白痴》裡許冠傑的歌曲及溫拿樂隊為電影《大家樂》所唱的歌曲就分別被樂評人黃志華稱為粵語流行曲振興的第二、第三波[12]:453。其後,1970年代末的香港新浪潮多元的題材更大大拓闊了詞人的創作空間,如《茄喱啡》的主題曲《人生小配角》描繪龍套的小人物心理、《點指兵兵》的同名歌曲談及際遇與宿命,均屬當年罕見的歌詞題材[13]:42-43。

《鐵塔凌雲》、《啼笑因緣》、《鬼馬雙星》等歌曲好評如潮後,大量廣東歌歌手湧現,眾皆獨當一面。其中最有名的有羅文温拿乐队徐小鳳關正傑甄妮林子祥葉麗儀葉振棠陳潔靈 等,大眾也不再認為只有唱英文歌和國語歌才是高格調的表現,罗文也在70年代中期远赴东瀛,习得泽田研二等视觉化舞台表演风格,为日后香港舞台表演视觉化立下基础。1978年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应运而生。

同時期,斯里蘭卡籍廣告人Hans Ebert在美國流行音樂權威雜誌《告示版》上首次使用「Cantopop」這個專有名詞來稱呼粵語流行曲[5],也介紹了他所認為的粵語流行曲鼻祖——許冠傑[14]

填詞風格上的改變

早期的粵語時代曲,有兩种填詞現象:一部份像粵曲一樣,或稱為鴛鴦蝴蝶派,用較嚴謹的書面語甚至文言文寫作歌詞。這一類比較文雅的歌曲至今仍為人熟悉的,有《天涯孤客》、《啼笑姻緣》與《一水隔天涯》等等(部分歌曲的填詞風格,也深受日本演歌的影響);另一類就是人們所說的「鬼馬歌」、廣東民間小調,以香港地道的粤语口語填詞,內容每每幽默詼諧,描寫一般市民大眾的生活和感受,所以得到草根階層的共鳴。例子有《半斤八兩》、《打雀英雄傳》等。[15]

「妹愛哥情重 哥愛妹風姿 為了心頭願 連理結雙枝。」-《一水隔天涯》

「行快啲啦喂 啦喂 行快啲啦喂 我招呼嗰個丁老八 佢就夠肥夠邋遢」-《行快啲啦》

隨著粵語流行曲逐漸脫離「時代曲」的框架,新一代的填詞人(如黃霑鄭國江盧國沾等等),憑藉深厚的文學素養,改革流行曲:將歌詞寫得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同時開拓新題材,撰寫非情歌,使粵語流行曲攀上高峰,並使流行曲歌詞升格到藝術層次。譬如1979年鄭國江的作品《故鄉的雨》[16],寫鄉思親情,情景交融,語意真切,動人心扉:

「一封家書 一聲關注 一句平常的體己語…… 滴滴細雨語兒時 問我有否記掛舊燕子 家鄉的細雨」-《故鄉的雨》

1980年代:巨星傳奇的時代

1980年代不僅是粵語流行曲百花齊放的日子,亦是香港樂壇的全盛時期,影響力遍及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地方。從1970年代中後期至1980年代初,個人風格強烈且能獨當一面的經典粵語歌手輩出,配合幕後音樂人才湧現,成就了經典巨星的時代。红馆于1983的落成更是标志着香港大型舞台表演启始。

演唱派如關正傑徐小鳳甄妮羅文钟镇涛,唱作型如許冠傑林子祥陳百強,以至中期冒起的超級偶像譚詠麟梅艷芳張國榮等,甚至当年的新人张学友陈慧娴叶倩文林忆莲及乐队达明一派Beyond都能大放異彩,至今仍擁有跨時代的影響力。八十年代的歌手無論在音樂造詣、現場功力及曲風多元等方面均有相當的水平,為樂壇後起者樹立了典範,而當時的唱片的發行量及銷售量,亦印證了這段時期的香港粵語流行樂壇已發展成熟。

三王一后

當中,譚詠麟張國榮陳百強梅艷芳,合稱「三王一后」,於1980年代開始雄霸樂壇,獲塑造為劃時代超級偶像,不但唱片銷售和演唱會場數屢創高峰,四人的歌藝、形象和台風亦風靡了大量的歌迷。每年的最具代表性樂壇盛事——由無綫電視台(TVB)自1983年起主辦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當中的最受注目獎項(由1984年第二屆起增設)為「最受歡迎男歌星」、「最受歡迎女歌星」及「金曲金獎」,80年代中期開始都主要由譚、張、梅三人囊括。80年代樂壇的流行榜及頒獎禮競爭非常激烈,每年的頒獎禮都是城中的重大話題。

男歌手方面, 陳百強自1979年甫出道即迅速走紅,音樂才華備受肯定、是香港流行樂壇史上第一位被冠「偶像」之藝人。有說當時「全香港至少有一半少男少女喜歡陳百強」。陳百強亲自作曲的金曲多不胜数,成为家傳戶曉的金曲,亦替陳百強帶來多个年齡階層的樂迷,雖然在1985至86年曾一度出現与唱片公司纠纷及創作樽頸,更一度被八卦雜誌誤傳死訊,不過在1986年下半年状态回勇,凭着原創作品《凝望》,《我的故事》分别為他贏得86年及87年十大中文金曲獎,在1988年,他推出的專輯《神仙也移民》中的《煙雨淒迷》讓他重回勁歌總選,直到90年淡出颁奖礼。

1979年,從溫拿單飛後的譚詠麟冒起,自1981年开始每届入选十大中文金曲及十大劲歌金曲,到在1984年憑著《霧之戀》和《愛的根源》兩張專輯,达到他事业巅峰四年,躍升為非常受歡迎的男歌星,在該年度的樂壇頒獎禮上獲得多個大獎。每一季度的季選上,譚詠麟都至少有兩首歌入圍,而《1984年度十大勁歌季選》四季共40首的金曲中,他一人更獨佔10首;譚詠麟曾於1984年至1987年四連奪「最受歡迎男歌星」獎項,直至1988年初終在頒獎台上宣布不再參加具有競爭性的樂壇頒獎禮。

張國榮出道初期(寶麗金時期)曾被指聲線過尖,模仿前辈罗文,发了《情人箭》专辑后更被唱片公司解约,此后一度在麗的電視电视剧及偶像电影混面熟。直至1983年由黎小田制作的《風繼續吹》開始確立低沉的唱法,才開始初尝走红滋味,1984年憑專輯《Leslie》中的主打歌《Monica》榮登一線歌手,與譚詠麟力爭一日長短,譚、張兩人於1984至87年間之爭可算是相當白熱化,雙方歌迷關係緊張,更發生雙方樂迷打架的事件,成為他宣布不再領獎的導火線。譚詠麟退出領獎後,張國榮亦在毫無懸念下大熱奪得1988年及1989年的「最受歡迎男歌星」獎項,隨後處於事業巔峰期的他宣佈「封咪」告別歌壇,並舉行了多場賣座的告別演唱會。

此外,陳、譚、張三人亦曾應邀出席日本音樂節與日本歌手同台演出,電視亦有播出。音樂製作上,譚詠麟曾改編多首日本曲,甚至特別邀請日本作曲家度身訂造廣東歌,又與谷村新司、玉置浩二、早見優等歌手合作。

女歌手方面,梅艷芳徐小鳳甄妮後稱霸樂壇,自1984年起可謂一支獨秀,有「百變梅艷芳」及「樂壇大姐大」的稱號。1982年,梅參加無綫電視舉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奪冠而入行成為歌手,首支歌曲《心債》 推出時已廣受注意。及至1985年,專輯《似水流年》和《壞女孩》令其登上「十大勁歌」「最受歡迎女歌星」的寶座;1985至1989年間,她更五度奪得此獎,直至1990年宣布不再領獎為止。1989年梅曾得藝術家年獎,得到流行文化以外的肯定。

改編日本的歌曲

從1970年代起改編日本歌曲並填上粵語歌詞,例如鄭少秋的《天涯孤客》、徐小鳳的《月亮光光》則改編自橋幸夫的《子連れ狼》,羅文的《前程錦繡》則改編自中村雅俊的《俺たちの旅》等。自顧嘉煇、黃霑,黎小田的電視劇歌曲在1980年代中期走下坡的同時,從這年代起,香港樂壇開始大量改編日本、歐美、台灣等歌曲並填上粵語歌詞,當中以日本歌曲最多,例如譚詠麟的《忘不了您》則改編自五輪真弓的《恋人よ》,而譚詠麟的《酒紅色的心》及蔡楓華的《月蝕》則改編自安全地帶的《ワインレッドの心》,張國榮的《不羈的風》則改編自大澤譽志辛的《La Vie En Rose》、《Monica》則改編自吉川晃司的《モニカ》,陳百強的《深愛著你》改編自稲垣潤一的《誰がために》。梅艷芳的《夕陽之歌》、陳慧嫻的《千千闋歌》、Blue Jeans的《無聊時候》均改編自近藤真彥的《夕燒けの歌》, 其中譚詠麟、梅艷芳和張國榮均有多首改編自中森明菜的歌曲。到了九十年代初至1995年3月21日前,四大天王時期, 日本改編曲仍是大行其道,其中寶麗金取得的日本改編曲最為盛行,而被改編的原曲均是來自日本叱吒一時的熱門歌手, 如小田和正桑田佳祐恰克與飛鳥中島美雪工藤靜香德永英明、荻野目洋子等。

新秀歌唱大賽

1982年,無綫電視舉辦首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由梅艷芳奪得。其後每年都會舉辦一屆,直至2000年代。該比賽為香港發掘出不少流行歌手,當中除了1980年代的天后級歌手梅艷芳之外,有部分歌手更是1990年代2000年代香港流行音樂的中流砥柱,例如周慧敏關淑怡鄭秀文楊千嬅何韻詩蘇永康李克勤黎明許志安鄭伊健梁漢文陳奕迅草蜢等。

1990年代:綻放異彩

「四大天王」時期

1992年起,張學友及以影视或广告走红的劉德華黎明郭富城被傳媒封為「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支配香港樂壇,並壟斷四大電子傳媒音樂頒獎典禮的獎項。雖然張學友憑著出眾的歌藝而雄霸整個香港樂壇,並成為了1990年代的樂壇巨星,但這時期的樂壇已開始出現吹捧偶像而不重實力的現象。整個粵語歌壇的一綫男歌手亦被認爲只有張學友一人是以實力爲主發展的歌手。黎明憑《那有一天不想你》於1994年度包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金曲金獎」、《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至尊歌曲」及「我最喜愛歌曲」、《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全球華人至尊金曲」、《新城勁爆頒獎禮》「年度歌曲」。1999年,黎明和張學友先後宣佈不領取樂壇獎項。

女歌手方面則分為幾個階段,九十年代初(1990-92年)毫無疑問是葉蒨文林憶蓮兩大天后爭霸的天下,兩人亦先後成功打開中港台市場,及至1993年實力派王菲的迅速崛起使三人同一時間各領風騷,後來,隨著葉林於1994年後分別淡出及轉移台灣市場發展,王菲於1994年至往後數年開始獨步樂壇,她的不少作品被認為是對多種另類音樂的嘗試,是80年代樂隊熱潮過后在粵語音樂上最具探索性、音樂個性最別樹一格的歌手之一;九十年代中期也曾出現過其他崛起的女歌手,當中包括彭羚鄭秀文曾相繼成功登上天后寶座,彭羚以出眾唱功實力獲得認同,而鄭秀文則以大膽鮮明形象及流行性較高的歌曲贏得大眾的注意與讚賞(鄭亦為1990年代出道女歌手紅館個人演唱會總場次最高的歌手)。到了九十年代末則有形象正面見稱的陳慧琳成功登頂。

天后王菲与两岸三地

1990年代的香港女歌手以王菲為主要代表人物,王菲亦是華語樂壇的女歌手代表之一,被海內外譽為大中華地區的「乐坛天后」「The Diva Of Pop」[17]。王菲是最早將夢幻流行神遊舞曲、人聲實驗、嘻哈音乐等音樂風格引入華語樂壇的歌手之一。王菲的音樂具有強烈的個人意識,專輯具有極高的概念性、音乐性和完整性,普遍保持高质量。王菲也是华语音乐文化大融合的代表之一,中国大陆的背景使她即使在香港发展却与内地音乐圈保持密切联系,留美经历更使她深受西方音乐文化的熏陶。她的团队不仅涵盖两岸三地林夕张亚东窦唯梁翘柏等顶尖音乐人,更有日本、欧美音乐人如中岛美雪极地双子星的参与,高度国际化,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华语音乐的多样性。王菲的歌曲《我愿意》被各国歌手翻译成10余种语言,是全球范围内知名度最高的华语歌曲之一。截至2000年3月,王菲在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地区有據可考的权威认证銷量達970萬張,被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認證為華語樂壇銷量最高的粵語女歌手[18]

音樂新嘗試

張學友於1996年與香港管弦樂團一連合作四場現場音樂會《愛與交響曲》,將流行音樂與交響樂相結合,當時贏得外界極佳的反響,令香港許多青年一代以最直接的方式接觸到交響樂甚至於古典音樂領域,多位歌手更是主動效仿,推出一系列的流行曲與交響曲合作的演出,均獲得了甚佳的反應。當然,最早期嘗試此舉的是張學友本人的偶像關正傑。他早於1982年就與顧嘉煇指揮的香港管弦樂團在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了一連四場的演唱會,成為一時佳話。

張學友於1997年展開大型音樂劇:《雪狼湖》的製作與表演,將粵語流行音樂與音樂劇容納在一身;當時在香港體育館接連加場,最後連續公演42場,成為當時全城熱議的話題。《雪狼湖》的成功對於流行音樂歌手是一種新的嘗試,但是因為種種因素,其他歌手並未主動效仿,並未帶來一種潮流。

廣告歌曲空前盛放

「四大天王」亦有大量參與廣告演出,使廣告歌曲非常流行,由1993年黎明的和記電訊廣告系列掀起熱潮。接著有張學友的電訊盈科光影歲月系列廣告、劉德華的愛立信廣告及郭富城的百事可樂,影響巨大。其他歌手亦爭相仿效,較深刻的包括王菲、鄭秀文、鄭伊健、陳慧琳的廣告歌。

大中華時期

1995年以及1996年,張學友取得世界音樂頒獎典禮的亞洲最傑出歌手以及最受歡迎華人歌手大獎;而其粵語專輯《情不禁》,《真情流露》亦讓他攀上銷量高峰。其後所發行的數張國語唱片如《吻别》和《祝福》等更為他成功打開中國大陸市場,並紅遍台灣新加坡等國語地區,正式為粵語流行樂揭開大中華流行音樂時代。他在1995年全年時間即舉辦了100場的世界巡迴演唱會,在北美、歐洲和澳洲不僅受到當地華人的歡迎,更令許多西方國家的本地傳媒及專業樂評人開始關注亞洲乃至香港的流行音樂。[19][20]

此時,部分非粵語為母語的歌手亦嘗試發行粵語唱片,如台灣吳奇隆蘇有朋金城武伊能靜吳倩蓮張信哲許茹芸蘇慧倫地區的陳潔儀許美靜巫啟賢;來自香港但在台灣主力發展的周華健邰正宵孫耀威等等。他們為粵語流行音樂添上了更多不同元素。

動畫歌曲

兒歌天后歐倩怡於1997年主唱日本動畫櫻桃小丸子》的香港版片尾曲《問題天天都多》,大受歡迎,奪得《1997年度兒歌金曲頒獎典禮》「十大兒歌金曲」兼「至NET兒歌大獎」,以及「最受歡迎兒歌女歌手」。《問題天天都多》流行程度絕不下於當年年度歌曲。

2000年代:實力逐漸下滑

1999年尾,雷頌德引入電子舞曲,替陳慧琳黎明創作了多首電子舞曲,取得空前成功,其他歌手如鄭秀文郭富城亦相繼加入潮流,掀起電子舞曲風潮,一發不可收拾。四人的電子舞曲風潮均風靡台灣中國大陸東南亞等地。可惜地,這種現象未能持續。

偶像派當紅

千禧年代初,由蔡卓妍鍾欣桐組成的二人女子組合Twins以陽光可愛形象吸引大眾關注與喜愛,一出道即大紅大紫,於歌影視三個領域成功多元發展,標志樂壇開始由偶像派稱霸,其特點為歌影雙棲發展,推出的唱片、電影、廣告不但產量高,而且唱片、電影的銷量及票房俱佳,唱片包裝精美,更附有精美贈品及海報。

2000年起,由於音樂界人才青黃不接,唱片公司陸續出現裁員和結業潮。唱片公司為尋找賺錢途徑而嘗試邀請電影界受歡迎的演員成為歌手,或者物色模特兒成為歌手,令香港樂壇變得只重視市場和形象而不重視歌唱實力,大量偶像派歌手紛紛出道,可是,大部分在這個時期出道的新歌手都沒有什麼影響力,出道不久就很快於樂壇銷聲匿跡。

2005年至2009年:唱功實力派抬頭

實力新人湧現

自2003年香港廉政公署的“舞影行動”一度拘捕22人,包括英皇娛樂楊受成無綫電視何麗全環球唱片前高層陳少寶等人,事件涉及娛樂圈行賄、買獎等醜聞後,2005年起,唱片公司開始轉捧實力派歌手,例如側田陳柏宇方大同小肥衛蘭王菀之泳兒鄧紫棋等等,被眾多樂評人推崇備至,可惜仍改變不了樂壇轉衰的局面。

其後,不少在1960年代後期到1970年初期曾在香港風行一時的粵語時代曲歌手亦再次回到香港開演唱會,例如鄭錦昌凌霄麗莎[21]。以唱作人身分出道的歌手也不少,他們往往是集作曲、填詞、歌手於一身,當中張敬軒方大同最為突出。

概念專輯出現

同時,歌手涉足另類音樂風格抑或創作完整的概念專輯(甚至是社會民生這類以往甚少出現在香港主流音樂的題材)的現象亦開始頻繁起來,最突出的莫過於2005年盧巧音的《天演論》與何韻詩的《梁祝下世傳奇》。一向以獨特風格引人注目的盧巧音除了令她走紅的幾首大熱情歌外,不少歌曲都是以搖滾或另類風格,而在同年推出的《天演論》更被不少樂評人譽為是十年難得一見的概念專輯,不僅音樂風格另類創新,而又概念完整探討生老病死與宗教等深奧主題,而一向以搖滾形象較為突出的何韻詩在同年推出的《梁祝下世傳奇》不僅首首制作精良,亦是香港極少有的探討敏感的同性戀題材的概念專輯;而何韻詩2008年推出的《Ten Days in the Madhouse》亦是因以探討社會各個被孤立的邊緣群體而被樂迷稱讚為「最有Heart」的概念專輯。除此之外,一線歌手的高評價專輯如楊千嬅極富文學概念的《電光幻影》、陳奕迅的引起樂迷極大共鳴的《U87》、古巨基以「人生」概念為主題,細說人生過程及道理引起樂迷極大回響的《Human我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僅各自獲得了當年四台聯頒大碟獎,而且至今被仍是被許多的樂迷倍受推崇的大碟。而王菀之謝安琪何韻詩黃耀明麥浚龍盧巧音等在主流樂壇別樹一格的歌手也被越來越多的聽眾談及,而一些不滿足於只聽K歌情歌的聽眾更樂於選擇這類歌手。這個現象和獨立音樂受到重視的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而原因也和流行音樂千篇一律導致樂迷口味改變、網絡發達和媒體推廣有關。

「歌神」張學友亦推出粵語流行音樂歷史的上第一張爵士樂專輯《Private Corner》,整張專輯的曲風為純粹的爵士樂風格,唱片的音樂風格並不貼近於最近的市場需求,並進行了大膽的反潮流音樂嘗試,多位樂評人認為現今華語樂壇只有到他這種高度和地位,沒有迎合市場的壓力,才會專心製作真正屬於音樂的唱片,打破現行模式下粵語流行音樂的單一性。

樂壇天后鄭秀文復出後的首張專輯大碟《》大膽地打破以往的情歌以及電子舞曲路線,改以流行福音歌曲作為主題,為香港樂壇史上少有的並且是最成功和暢銷的福音專輯,成功為福音唱片於香港及亞洲的主流音樂市場開創了先河。

版權風波

於2009年底開始,香港音像聯盟(HKRIA)就旗下成員唱片公司環球華納SonyEMI的音樂作品版權收費問題,和無綫電視(TVB)引發的爭議。2010年12月BMA加入香港音像聯盟而增加為五大唱片公司,因此五大唱片公司旗下歌手無法在TVB演出、露面及接受訪問,在2009及2010年度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中亦不能獲得任何獎項,而四大唱片歌手則罕見改以亮相亞洲電視有線電視Now等維持電視曝光,為香港電視史上的一大突破。事件持續至2013年3月才解決。而環球唱片旗下歌星李克勤則成為首位於版稅事件「破冰」後亮相無綫電視節目的歌手,但2015年起,無綫電視再次封殺環球旗下歌星,直至2021年2月曾志偉出任無綫綜藝、音樂製作及節目副總經理後,與音像協會成功斡旋,版權風波才告一段落。

獨立音樂人逐漸受到重視

而伴隨媒體的推廣,現代網絡的訊息流通以及樂迷的口味變化,有部份風格別致而音樂優質的獨立歌手或組合逐漸走進公眾視野而變得知名。其實不只是香港,近幾年世界各地(尤其以中國等亞洲地區尤其明顯)獨立音樂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與推崇,甚至有成為一股潮流的趨勢:大批的獨立音樂人擁有,甚至當中不少通過演出,與大品牌合作以及與主流歌手合作來提高知名度。現在這個高科技時代樂迷接觸音樂絕對可以不需要依附在如電臺電視臺雜誌這類的主流媒體了,他們當中有很多可以通過網絡來搜索適合自己口味的音樂,選擇比以往豐富得多。而且大多數獨立音樂人創作音樂時所考慮的市場因素比主流音樂少得多,有的甚至完全不考慮市場而只爲自己的愛好,這對於長期節奏主流K歌而感到厭倦的多數香港樂迷是一個相當新鮮的選擇。這個現象其實也在警醒著主流樂壇:主流音樂一定要有質量甚至是創新求變,再不能流水作業倒模生產,因為在選擇豐富的年代,只要不喜歡,聽眾是可以完全不賣帳而選擇其他音樂。

2010年代:正式步入低潮

在2010年代起,儘管普及網絡數碼化收費下載音樂,但仍然由於香港樂壇的生產力下降、樂壇巿場萎縮情況嚴重、樂壇頒獎典禮公信力下降、獎項被壟斷、青黃不接 (斷層)、韓國日本亞洲週邊國家的綜合流行文化崛起、最終導致年輕聽眾嚴重流失、被大眾聲稱 "香港樂壇已死" (即香港的粵語流行音樂已完了)。加上少數香港煽情的傳媒不重視香港歌手,而是被焦點在自2006年起少女模特兒 (俗稱靚模) 嘩眾取竉的報導取代,令香港新歌手入行更艱難。

2010年代初,多位歌手開始走出香港,如陳奕迅成為首位在高雄巨蛋開演唱會的香港歌手以及首位在O2 Arena開演唱會的華人歌手。2015年,陳奕迅更第二次成為台灣金曲獎國語金曲歌王。楊千嬅容祖兒等人亦於2010年代末開始將發展重心轉移至中國內地,但四人仍不時推出廣東歌。

壟斷樂壇獎項

2005年至2017年,陳奕迅容祖兒於樂壇一人稱霸。陳奕迅連奪多屆《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咤樂壇男歌手金獎」大獎。而容祖兒於2003年一曲《我的驕傲》開始,連奪多屆《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受歡迎女歌星」及《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咤樂壇女歌手金獎」大獎,2003年、2005年、2007年、2010年至2013年、2015年、2016年共9年均由容祖兒奪得所有女歌手大獎。故此由2014年開始,已不斷有民間聲音要求容祖兒不要再繼續奪此獎項,及效法前輩退出領獎給予後輩機會上位,容祖兒亦曾在報章透露歌神張學友曾勸她退出領獎,她亦在考慮當中。於2016年至2017年,即使容祖兒缺席頒獎禮仍獲得女歌手大獎。最終在2017年度起,出道十多年的衛蘭首奪《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咤樂壇女歌手金獎」及2018年度菊梓喬首奪《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受歡迎女歌星」,正式結束容祖兒十多年壟斷樂壇頒獎禮的局面。

歌唱選秀節目開播

在2009年,亞洲電視引入台灣歌唱選秀節目《星光大道》,改編製作成《亞洲星光大道》。無綫電視亦跟隨亞洲電視,製作歌唱選秀節目,為《超級巨聲》及《星夢傳奇》。節目成功發掘及培訓了一些樂壇新力軍,於2011年起出道,其中較為出名的有許廷鏗林欣彤胡鴻鈞馮允謙羅力威陳蕾亢帥克鄭俊弘吳業坤譚嘉儀鄧小巧等,某些本已轉型或淡出樂壇的實力派歌手亦因這個節目再次受到關注,如官恩娜羅敏莊劉美君等。

頒獎典禮公信力下降

大眾對樂壇頒獎禮的公信力,在這段時期的討論變得更為激烈,如新城電台舉辦的《新城勁爆頒獎禮》由於每年頒發的獎項數量太多,並設有各式各樣奇怪獎項,加上主辦方表明未能到場的歌手不會獲獎,其授獎標準及公信力多年來皆備受外界質疑,一直被批評為「分豬肉」。2019年2月,《新城勁爆頒獎禮2013》其中一個「新城勁爆躍進歌手」獎座被發現棄置於北角渣華道橋底[22]

而叱咤一時的《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則因2011年林峯憑民意不足的《Chok》獲得無綫電視(TVB)《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的「金曲金獎」最高殊榮歌曲大獎,令很多人評論為「香港樂壇已死」,《Chok》奪得金曲金獎掀起廣泛社會反應,更不停有坊間聲音甚至表示「未聽過此歌」,以至歌神張學友被傳媒問及看法時也表示「知道有這首歌但未有聽過」,《Chok》於其他三台並未獲得任何歌曲獎項。另外,當時正式出道樂壇只有3年的林峯亦因被無綫電視頒發2009年至2011年「亞太區最受歡迎男歌星」而備受批評及被嘲笑為「亞皆老街至太子道西區最受歡迎男歌星」。而王菀之奪得2011年「亞太區最受歡迎女歌星」也為人詬病。

2018年,HANA菊梓喬首奪「最受歡迎女歌星」亦備受坊間爭議,原因為菊梓喬於2016年出道,年資僅三年,論資排輩未能奪得該獎,於該年度並未獲得任何香港電台及商業電台頒獎禮獎項;而且「最受歡迎女歌星」的候選名單只有8位歌手,當中5位為TVB藝員,大部分唱片公司的歌手未有候選。事實上,HANA菊梓喬奪獎時,其主唱《使徒行者2》片尾曲《忘記我自己》已達1100萬點擊率。[23]

加上在四大唱片與無綫電視的HKRIA版權風波的影響下,大批歌手缺席頒獎禮多年,最終則漸漸由無綫旗下的星夢娛樂一眾歌手以及與無綫友好的英皇娛樂一眾歌手獨領風騷,導致結果《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曾一度被嘲笑為「星夢Annual Dinner」(星夢娛樂年度晚會)。[24]


歌手難以每年出實體唱片

2000年代活躍香港樂壇頒獎典禮的歌手大多每年至少推出2張唱片,否則容易被淘汰及被遺忘。但2017年起,即使活躍香港樂壇頒獎典禮的歌手也難以每年推出實體唱片,當中推出過無數實體唱片的容祖兒自2017年起即使每年推出全新單曲也未有推出全新實體廣東專輯。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更於2017年度起永久停辦,可見實體唱片業的發展舉步維艱。

2020年代:漸見起色

男團崛起

2018年7月,ViuTV首播選秀節目《Good Night Show 全民造星》,並於同年10月14日舉行十強總決賽,結果冠軍由姜濤奪得,亞軍為陳卓賢,季軍為楊樂文。比賽結束後,頭3名以及另外9名參賽者組成男團MIRROR

2021年1月1日,MIRROR於商業電台舉辦的《2020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中獲得「叱咤樂壇組合銅獎」,團體歌曲《IGNITED》獲得「專業推介叱咤十大—第三位」,成員柳應廷和盧瀚霆分別獲得「叱咤樂壇生力軍金獎」及「叱咤樂壇生力軍銅獎」,成員姜濤更獲得「叱咤樂壇我最喜愛的男歌手」及其歌曲《蒙著嘴說愛你》獲得「叱咤樂壇我最喜愛的歌曲」等共六個獎項。同年5月,於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辦共六場的演唱會《MIRROR "ONE AND ALL" LIVE 2021》。

「第五台」誕生,版權風波平息

2019年10月27日起,ViuTV推出流行音樂節目《Chill Club》,節目啟播初期時形式類似無綫的《勁歌金曲》及《流行經典50年》。

2021年1月24日ViuTV播出的音樂節目《Chill Club》中正式宣布將於2021年4月18日舉辦首屆頒獎典禮《Chill Club 推介榜年度推介》,並於2021年3月2日舉行記者會公布賽制和入圍名單。

2021年2月20日,剛重返無綫並加入管理層的曾志偉邀請前無綫非戲劇製作總監何麗全及前無綫音樂總監鄧智偉回巢重整綜藝節目及星夢娛樂,終止何哲圖時期星夢娛樂及英皇娛樂歌手壟斷的《勁歌金曲頒獎典禮》。

2021年2月24日,無綫於電視城舉行「音樂永續樂壇共享」記者招待會,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 代表、三大唱片公司(Sony Music大中華區、環球唱片大中華區(香港) 、華納唱片)總經理以及各大音樂品牌代表及歌手出席,正式重修無綫與三大唱片公司的關係,長達12年的HKRIA版權風波終告一段落,多間唱片公司歌手可重新亮相無綫節目[25],以及HKRIA歌手可以隨時亮相無綫節目,而亮相其他廣播機構節目之前亦不需要再知會無綫。

2021年3月13日,HKRIA會員唱片公司如環球的江海迦陳奕迅、寰亞的鄭欣宜、華納的薛凱琪成為首位於破冰後在無綫《勁歌金榜》上榜的歌手,並全數登上冠軍寶座,正式打破過往星夢及英皇壟斷《勁歌金榜》的局面。

無綫電視於2021年3月起允許星夢歌手亮相ViuTV節目甚至角逐ViuTV主辦的Chill Club 推介榜年度推介之獎項,而ViuTV亦指歡迎無綫派歌上榜,被媒體认为是「破格」之舉,对乐坛发展亦有帮助[26][27]

2021年4月11日至7月18日,逢星期日晚上9:30至10:30,全新改革的無綫《勁歌金曲》與ViuTV《Chill Club》同時段對撼,由於兩節目均非現場直播,因此有機會出現同一時段於兩間電視台出現同一位歌手演唱同一首歌曲的情況。然而,《勁歌金曲》輕易取得平均收視約10至12點,《Chill Club》平均收視僅約2至3點,僅及《勁歌金曲》的兩成。

2021年9月5日起,《勁歌金曲》的播放時段改為22:30-23:00(只播出半小時),再沒有與《Chill Club》正面對撼,及後《勁》播映時間更縮減至逢星期六至日晚上各播映10分鐘,並且經常因節目調動或播映特備節目而暫停播映,導致連該週「勁歌金榜」也不能於節目中公佈,而只於星期二凌晨03:15-04:15播出的《無間音樂》中公佈了事。此外於J2台逢星期六傍晚播映的《勁歌金曲一小時版》亦於2022年3月起停止製作,原有時段改為重播綜藝或資訊節目。

2021年4月,無綫大型歌唱選秀比賽《聲夢傳奇》播出,節目藍隊導師均為HKRIA歌手。節目投入不少唱片界人員作為評判,並請出李克勤譚詠麟出任節目主理人。節目學員其後先後推出歌曲正式出道,當中冠軍炎明熹及亞軍姚焯菲更於《2021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獲得「叱咤樂壇生力軍女歌手」銀獎及銅獎、於《新城勁爆頒獎禮2021》獲得「勁爆新人獎」。二人亦與其餘兩位《聲夢傳奇》學員鍾柔美詹天文組成女子組合After Class,並推出出道曲《要為今日回憶》。

2021年7月,星夢娛樂環球唱片相隔11年後再度合作,星夢旗下女歌手戴祖儀與環球旗下男歌手涂毓麟合唱歌曲《我們再不講再見》,而星夢娛樂行政總裁何麗全在《聲夢傳奇》宣傳活動接受傳媒訪問時指星夢及環球均已將上述歌曲派台至ViuTV(由於該計劃是由環球唱片作主導),並有待《Chill Club》製作組邀請及商討細節,因此戴祖儀可望成為首位於ViuTV演出的無綫合約歌手[28][29],惟最終ViuTV沒有安排歌曲上榜。

2021年11月,ViuTV推出《全民造星IV》,旨在培育港產女子組合。[30]最終在2021年12月25日《全民造星IV》決賽裡,邱彥筒沈貞巧許軼分別奪得三甲[31],直接晉身女團。其後在2022年1月12日舉辦的記者會中[32]宣佈女子組合名為COLLAR,並公佈另外五名成員李芯駖蘇芷晴陳泳伽蘇雅琳王家晴,之後八人上台演唱出道曲《Call My Name![33]

參見

參考文獻

  • 《早期香港粵語流行曲1950-1974》,黃志華著,三聯書店,2000年,ISBN 962-04-1794-1
  • 《粵語流行曲四十年》,黃志華著,三聯書店,1990年,ISBN 962-04-0876-4
  • DJ黃志淙訪問,談香港流行樂壇及新書《流聲》(聲音及視頻)
  • 香港流行樂壇回顧-黃湛森博士港大論文
  • 香港樂壇25年的發展
  • 粵語流行曲黑膠唱片
  • 尋回耳朵——香港粵語流行曲VERY簡史(1950-2002)

註腳

  1. ^ Ulrich Beck, Natan Sznaider, Rainer Winter (编). Global America?: The Cultural Consequences of Globalization.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2003: 227. ISBN 978-0853239185. 
  2. ^ 2.0 2.1 黃志華. 顧嘉煇老三與老大之誤. 信報. 2014-03-24. 
  3. ^ China Briefing Media. [2004] (2004) Business Guide to the Greater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Briefing Media Ltd. ISBN 988-98673-1-1
  4. ^ 《香港音樂發展概論》,朱瑞冰著,香港三聯書店,1999年
  5. ^ 5.0 5.1 《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 -1997)》 ,黃湛森,港大博士論文,2003年
  6. ^ 《粵曲歌壇話滄桑》,魯金 著,香港三聯書店,1994年,ISBN 962-04-1173-0
  7. ^ 黃霑. 電台流聲-粵語流行:三及底進行曲-延伸閱讀 – 黃湛森:粵語流行曲 (無障礙瀏覽版本). www.hkmemory.org. [2020-05-15]. 
  8. ^ 車淑梅主持,(2008年),《舊日的足跡》麗莎訪問,2008-05-18。
  9. ^ 無綫短訊:雙星報喜. 華僑日報. 1972-04-14: 15. 
  10. ^ 黃志華. 《鐵塔凌雲》再證主流說法該殺. 信報. 2012-12-03. 
  11. ^ Minghui LIAO. 香港流行文化與流行歌詞縱橫談. 考功集 (畢業論文選粹). 1996 [2017-04-25]. 
  12. ^ 黃志華. 《原創先鋒:粵曲人的流行曲調創作》. 三聯書店(香港). 2014年9月1日. ISBN 9789620436598. 
  13. ^ 朱耀偉. 歲月如歌——詞話香港粵語流行曲. 三聯書店(香港). 2009-09-01. ISBN 9789620428807. 
  14. ^ 我們都是這樣唱大的:第一集:許冠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MN1Se-B7wI
  15. ^ 黃志華:《粵語流行曲四十年》(香港:三聯書店,1990),頁8-11、30-34。
  16. ^ 改編自日本演歌《北國之春》,薰妮主唱
  17. ^ TIME Magazine Cover: The Divas of Pop - Oct. 14, 1996. TIME.com. [2020-08-14] (美国英语). 
  18. ^ . [2019-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23). 
  19. ^ Garden of Dreams: Madison Square Garden 125 Years (Hardcover) Stewart, Tabori and Chang; Not Indicated edition (November 1, 2004)
  20. ^ 紐約時報:《充滿甜美而柔情的粵語流行音樂之王》 發表于1995年10月10日《紐約時報》撰文:NEIL STRAUSS
  21. ^ 麗莎與鄭錦昌演唱會(加開兩場). 香港政府一站通. [2008-05-18]. [永久失效連結]
  22. ^ . 明報. [2019-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9). 
  23. ^ 菊梓喬13歲輟學養家力壓祖兒成天后 Hana:朋友話我做不成歌手我偏要做到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 娛樂. topick.hket.com. [2022-02-21]. 
  24. ^ Yahoo 娛樂圈. 【曾志偉出手】TVB與三大唱片公司破冰 邊個係輸家. Yahoo!新聞. 2021-02-22. 
  25. ^ 曾志偉入主無綫即與四大唱片公司破冰 全部高層雲集開記者會
  26. ^ 無綫王君馨入圍爭ViuTV女歌手獎 Viu金廣誠「開綠燈」 歡迎星夢派歌上榜
  27. ^ 無綫「破格」御准旗下歌手上ViuTV
  28. ^ 傳戴祖儀上《Chill Club》宣傳新歌 或成首位無綫藝人現身ViuTV
  29. ^ 【Chill ClubX刑偵日記】戴祖儀或現身ViuTV 宅男女神助兩台建立友誼
  30. ^ 叶萍. 《全民造星IV》开始!96位参赛者展命运之旅. 新唐人電視臺. 2021-11-02 [2021-11-16]. (原始内容于2021-11-05). 
  31. ^ Law, K. 《全民造星4》總決賽三甲賽果名單出爐!. HK 港生活. [2022-01-12] (中文(香港)). 
  32. ^ 【全民造星IV】《造星》女團1月12日正式出道 網上直播記招:耀眼新星劃破星空. 香港經濟日報 (TOPick). [2022-01-12] (中文(香港)). 
  33. ^ 「女版MIRROR」COLLAR正式出道 首唱《Call My Name!》. 明報. 2022-01-12. 

相關書目

  • 《粵語歌曲解讀:蛻變中的香港聲音》余少華著
  • 《香港音樂史論:粵語流行曲.嚴肅音樂.粵劇》劉靖之著

外部連結

  • 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

粵語流行音樂,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本條目為香港人口及, 文化系列之一香港人口普查2021年人口普查, 香港人, 新界原居民, 海外港人宗教與風俗, 哲學, 語文, 用語, 文學, 建築, 殯儀, 節日與公眾假期, 飲食, 燒烤文化, 電影, 電視, 音樂, .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本條目為香港人口及 文化系列之一香港人口普查2021年人口普查 dd 香港人 新界原居民 海外港人宗教與風俗 哲學 語文 用語 文學 建築 殯儀 節日與公眾假期 飲食 燒烤文化 電影 電視 音樂 傳媒 藝術 古蹟 漫畫 動畫 體育 網絡文化 高登文化 香港次文化無厘頭文化 MK文化MK Pop dd 港鐵文化 巴士迷文化 dd 其他香港系列地理 歷史 政治 教育 治安 經濟香港主題首頁查论编粵語流行音樂 英語 Cantopop 又名香港流行音樂或廣東歌 通常指於香港創作的音樂 亦可用於指代音樂的創作 製作和消費的背景 1 粵語流行音樂於1970年代中期由 鐵塔凌雲 許冠杰作曲及主唱 許冠文填詞 及 啼笑因緣 一曲 2 顧嘉煇作曲 葉紹德填詞 仙杜拉主唱 所帶動 因此被視为本地流行音樂的分水嶺 其後蓬勃發展 另有論者認為是1973年的 分飛燕 2 粵語流行音樂深受多種曲風影響 包括爵士 搖滾 節奏藍調 電子 西方流行音樂等 並擁有跨國的樂迷基礎 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和地區 包括馬來西亞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亞 泰國等 3 目录 1 起源 1 1 1930年代 1960年代 2 特色 2 1 樂器和設置 3 1970年代 粵語流行曲的萌芽 3 1 粵語流行曲的前夜 3 2 承先啟後 粵語流行曲中期發展史 3 3 填詞風格上的改變 4 1980年代 巨星傳奇的時代 4 1 三王一后 4 2 改編日本的歌曲 4 3 新秀歌唱大賽 5 1990年代 綻放異彩 5 1 四大天王 時期 5 2 天后王菲与两岸三地 5 3 音樂新嘗試 5 4 廣告歌曲空前盛放 5 5 大中華時期 5 6 動畫歌曲 6 2000年代 實力逐漸下滑 6 1 偶像派當紅 7 2005年至2009年 唱功實力派抬頭 7 1 實力新人湧現 7 2 概念專輯出現 7 3 版權風波 7 4 獨立音樂人逐漸受到重視 8 2010年代 正式步入低潮 8 1 壟斷樂壇獎項 8 2 歌唱選秀節目開播 8 3 頒獎典禮公信力下降 8 4 歌手難以每年出實體唱片 9 2020年代 漸見起色 9 1 男團崛起 9 2 第五台 誕生 版權風波平息 10 參見 11 參考文獻 12 註腳 13 相關書目 14 外部連結起源 编辑一般說法粵語流行曲源至於1930年代中期 但確切的源頭意見不一 有著不同的說法 惟初期的粵語流行曲脫胎自粵曲中的小曲 乃不爭的事實 小曲是傳統粵劇的過場譜子 4 除原有的廣東譜子外 亦都套用易於上口的曲子 填上粵語曲詞 以粵曲的唱腔及配樂出現 1930年代 1960年代 编辑 早於三十年代 已有粤語歌曲出現 當中包括1930年由黃壽年主唱的 壽仔拍拖 以及1935年由李綺年主唱的電影 生命線 主題曲 兒安眠 1950年代前的香港社會結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層 上層是政府高官 外資商行高層與部分華人商辦與富商 中產階層只佔少數 下層是傭工 文員 和佔大多數的勞動人口 各階層的交往與流動不多 涇渭分明 絕少互相溝通 5 1949年大量移民湧入香港 香港人口激增到250萬人 是戰前的四倍多 这些香港移民之中 除了少數的資本商家和專業人士外 絕大部份都是操粵語的廣東基层居民 在1950年初期 真正流行的音樂是粵曲 從粵劇衍生出純演唱的粵曲歌壇 將全齣粵劇化整為零 在民間流傳 一般歌壇附設在茶樓之內 供人品茶聽曲 消費尚算普及 平民可以負擔 在五十年代初期 十分興旺 6 1952年 香港和聲唱片公司製作首批粵語流行曲唱片 這些唱片的主要市場其實是東南亞 星加坡一帶的壙工 製作相對粗糙 在香港雖有一定流行程度 但未成氣候 地位比較低微 這些歌曲繼承粵曲傳統 但體裁較短 多用西樂伴奏 演唱時多用自然發聲 歌詞貼近口語 當時被稱為粵語時代曲或粵語流行曲 當時製作這些粵語流行曲的 包括有周聰 呂文成 王粵生等等 唱的包括有周聰 呂紅 何大傻 芳艷芬等 這段時期的粵語流行曲 曲不少是來自粵曲 但亦有改自國語歌曲及歐西音樂 當中更有部份是原創音樂 7 及至1960年代時 也是香港粵語電影流行的年代 不少香港電影更賣埠東南亞等地而大受歡迎 譚炳文 鄧寄塵和鄭君綿等當時的電影演員均曾推出唱片 當時粵語流行音樂只是粵語電影的附屬品 未能獨當一面成為藝人發展的事業 而且一般香港粵語片中粵劇風格的唱腔亦不易受年輕人的喜歡 被認為是陳舊和市井的 好像 廟街王子 尹光就是其中的代表 1960年代後期 來自的馬來西亞的鄭錦昌 上官流雲和新加坡的麗莎打開香港市場 當時的鄭錦昌有 粵曲王子 之稱 而麗莎被稱為 粵曲王后 8 他們的經典名曲包括 新禪院鐘聲 唐山大兄 相思淚 改編披頭四的 行快啲啦 Can t Buy Me Love 一心想玉人 I Saw Her Standing There 等 可是仍未令粵語流行音樂走出低下階層音樂的形象 其他當時的主要電影演員如陳寶珠 胡楓 呂奇 蕭芳芳等也有不少歌曲作品 主要是電影插曲 1960年代中期 本地戰後新生代開始成長 1964年披頭四訪港後 掀起乐队风潮 帶動一批香港本地年青人組合樂隊 當時本地著名歌手 大部份都是來自這些樂隊 較為現時香港人所熟悉的包括有祖 尊尼亞 Joe Junior 與黎愛蓮 Irene Ryder 和泰迪羅賓 Teddy Robin 等 到了70年代中期香港粵語流行曲興起時 台前幕後的音樂人很多亦是來自這些樂隊成員 特色 编辑樂器和設置 编辑 早期的粵語流行曲是從與西方流行音樂交雜粵劇音樂的發展 但音樂家很快就放棄使用像古箏 二胡等傳統中國樂器配合西式樂器 粵語流行曲通常由一個歌手主唱 有時帶有整個樂隊 伴隨著鋼琴 合成器 爵士鼓 吉他 低音吉他 幾乎所有早期的粵語流行曲的歌曲配有降貝斯 而這正是菲籍樂手的普遍風格 1980年代流行歌曲仍以弦樂為主 但黎小田 周啟生 袁卓繁等樂手比較著重合成器 已故亞洲鼓王Donald Ashley比較著重爵士鼓等敲擊樂的編排 1985年開始Blue Jeans三子加入戰團 其中蘇德華自1985年於徐小鳳演唱會任結他手後 至80年代末期眾多歌手指定蘇德華為其御用結他手 差不多同一時間 和音於歌曲的重要性已逐漸增加 太極的雷有曜 雷有輝 鄧建明 和音界天王 張偉文 譚錫禧 結他手出身 成為許冠傑 張國榮 譚詠麟 張學友 林子祥等的指定和音 80年代末期 鮑比達 盧東尼 杜自持 倫永亮開始轉為採取西方Adult contemporary R amp B風格編曲 樂器亦以合成器為主 以便其作品於卡拉OK市場流行 九十年代末期電音唱跳歌曲年代 雷頌德採取一式一樣的風格 只以合成器作為唯一樂器 但被指編曲方式過於單調 因此只是曇花一現 同期吳國敬 伍樂城 陳輝陽 Johnny Yim將傳統樂隊編排重新融入歌曲 自此樂器及裝置的常規亦開始固定 1970年代 粵語流行曲的萌芽 编辑粵語流行曲的前夜 编辑 1970年代 粵語流行音乐此時開始萌芽 1971年 鄭少秋改編自 東京夜曲 原唱李香蘭 的粵語歌 愛人結婚了 已薄具名氣 1973年 用傳統粵樂填詞的港產粵語歌 分飛燕 發行後大受歡迎 承先啟後 粵語流行曲中期發展史 编辑 1972年4月 9 許冠傑主唱的 鐵塔凌雲 更是近代粵語流行曲先例 10 無綫電視節目 雙星報喜 第一輯播完後 主持許冠文遊歷世界 期間作了一首英文詩 回港後由另一主持許冠傑 許冠文弟 譯成中文 譜上旋律 並在新一輯 雙星報喜 演唱 當時叫 就此模樣 後來才改名為 鐵塔凌雲 結果反應空前理想 帶動了香港當代粵語流行曲的發展 11 此外 港產電視劇在1970年代開始流行 為粵語流行曲注入生氣 1973年無綫電視播映劇集 煙雨濛濛 其同名主題曲 顾嘉煇作曲 蘇翁作词 郑少秋主唱 開粵語音樂界一先河 然而曲風過於前衞而未能走红 1974年電視劇 啼笑因緣 的同名主題曲更脍炙人口 此後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 作曲家顧嘉煇 黎小田以及填詞人黃霑 盧國沾 鄧偉雄 鄭國江等音樂人 譜寫了大量電視歌曲 當中不少傳頌至今 如 楚留香 萬水千山總是情 小李飛刀 風雲 萬水千山縱橫 上海灘 港產片的興起亦有推動之功 如電影 鬼馬雙星 天才與白痴 裡許冠傑的歌曲及溫拿樂隊為電影 大家樂 所唱的歌曲就分別被樂評人黃志華稱為粵語流行曲振興的第二 第三波 12 453 其後 1970年代末的香港新浪潮多元的題材更大大拓闊了詞人的創作空間 如 茄喱啡 的主題曲 人生小配角 描繪龍套的小人物心理 點指兵兵 的同名歌曲談及際遇與宿命 均屬當年罕見的歌詞題材 13 42 43 鐵塔凌雲 啼笑因緣 鬼馬雙星 等歌曲好評如潮後 大量廣東歌歌手湧現 眾皆獨當一面 其中最有名的有羅文 温拿乐队 徐小鳳 關正傑 甄妮 林子祥 葉麗儀 葉振棠 陳潔靈 等 大眾也不再認為只有唱英文歌和國語歌才是高格調的表現 罗文也在70年代中期远赴东瀛 习得泽田研二等视觉化舞台表演风格 为日后香港舞台表演视觉化立下基础 1978年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应运而生 同時期 斯里蘭卡籍廣告人Hans Ebert在美國流行音樂權威雜誌 告示版 上首次使用 Cantopop 這個專有名詞來稱呼粵語流行曲 5 也介紹了他所認為的粵語流行曲鼻祖 許冠傑 14 填詞風格上的改變 编辑 早期的粵語時代曲 有兩种填詞現象 一部份像粵曲一樣 或稱為鴛鴦蝴蝶派 用較嚴謹的書面語甚至文言文寫作歌詞 這一類比較文雅的歌曲至今仍為人熟悉的 有 天涯孤客 啼笑姻緣 與 一水隔天涯 等等 部分歌曲的填詞風格 也深受日本演歌的影響 另一類就是人們所說的 鬼馬歌 廣東民間小調 以香港地道的粤语口語填詞 內容每每幽默詼諧 描寫一般市民大眾的生活和感受 所以得到草根階層的共鳴 例子有 半斤八兩 打雀英雄傳 等 15 妹愛哥情重 哥愛妹風姿 為了心頭願 連理結雙枝 一水隔天涯 行快啲啦喂 啦喂 行快啲啦喂 我招呼嗰個丁老八 佢就夠肥夠邋遢 行快啲啦 隨著粵語流行曲逐漸脫離 時代曲 的框架 新一代的填詞人 如黃霑 鄭國江 盧國沾等等 憑藉深厚的文學素養 改革流行曲 將歌詞寫得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 同時開拓新題材 撰寫非情歌 使粵語流行曲攀上高峰 並使流行曲歌詞升格到藝術層次 譬如1979年鄭國江的作品 故鄉的雨 16 寫鄉思親情 情景交融 語意真切 動人心扉 一封家書 一聲關注 一句平常的體己語 滴滴細雨語兒時 問我有否記掛舊燕子 家鄉的細雨 故鄉的雨 1980年代 巨星傳奇的時代 编辑1980年代不僅是粵語流行曲百花齊放的日子 亦是香港樂壇的全盛時期 影響力遍及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地方 從1970年代中後期至1980年代初 個人風格強烈且能獨當一面的經典粵語歌手輩出 配合幕後音樂人才湧現 成就了經典巨星的時代 红馆于1983的落成更是标志着香港大型舞台表演启始 演唱派如關正傑 徐小鳳 甄妮 羅文 钟镇涛 唱作型如許冠傑 林子祥 陳百強 以至中期冒起的超級偶像譚詠麟 梅艷芳和張國榮等 甚至当年的新人张学友 陈慧娴 叶倩文 林忆莲及乐队达明一派 Beyond都能大放異彩 至今仍擁有跨時代的影響力 八十年代的歌手無論在音樂造詣 現場功力及曲風多元等方面均有相當的水平 為樂壇後起者樹立了典範 而當時的唱片的發行量及銷售量 亦印證了這段時期的香港粵語流行樂壇已發展成熟 三王一后 编辑 當中 譚詠麟 張國榮 陳百強和梅艷芳 合稱 三王一后 於1980年代開始雄霸樂壇 獲塑造為劃時代超級偶像 不但唱片銷售和演唱會場數屢創高峰 四人的歌藝 形象和台風亦風靡了大量的歌迷 每年的最具代表性樂壇盛事 由無綫電視台 TVB 自1983年起主辦的 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 當中的最受注目獎項 由1984年第二屆起增設 為 最受歡迎男歌星 最受歡迎女歌星 及 金曲金獎 80年代中期開始都主要由譚 張 梅三人囊括 80年代樂壇的流行榜及頒獎禮競爭非常激烈 每年的頒獎禮都是城中的重大話題 男歌手方面 陳百強自1979年甫出道即迅速走紅 音樂才華備受肯定 是香港流行樂壇史上第一位被冠 偶像 之藝人 有說當時 全香港至少有一半少男少女喜歡陳百強 陳百強亲自作曲的金曲多不胜数 成为家傳戶曉的金曲 亦替陳百強帶來多个年齡階層的樂迷 雖然在1985至86年曾一度出現与唱片公司纠纷及創作樽頸 更一度被八卦雜誌誤傳死訊 不過在1986年下半年状态回勇 凭着原創作品 凝望 我的故事 分别為他贏得86年及87年十大中文金曲獎 在1988年 他推出的專輯 神仙也移民 中的 煙雨淒迷 讓他重回勁歌總選 直到90年淡出颁奖礼 1979年 從溫拿單飛後的譚詠麟冒起 自1981年开始每届入选十大中文金曲及十大劲歌金曲 到在1984年憑著 霧之戀 和 愛的根源 兩張專輯 达到他事业巅峰四年 躍升為非常受歡迎的男歌星 在該年度的樂壇頒獎禮上獲得多個大獎 每一季度的季選上 譚詠麟都至少有兩首歌入圍 而 1984年度十大勁歌季選 四季共40首的金曲中 他一人更獨佔10首 譚詠麟曾於1984年至1987年四連奪 最受歡迎男歌星 獎項 直至1988年初終在頒獎台上宣布不再參加具有競爭性的樂壇頒獎禮 而張國榮出道初期 寶麗金時期 曾被指聲線過尖 模仿前辈罗文 发了 情人箭 专辑后更被唱片公司解约 此后一度在麗的電視电视剧及偶像电影混面熟 直至1983年由黎小田制作的 風繼續吹 開始確立低沉的唱法 才開始初尝走红滋味 1984年憑專輯 Leslie 中的主打歌 Monica 榮登一線歌手 與譚詠麟力爭一日長短 譚 張兩人於1984至87年間之爭可算是相當白熱化 雙方歌迷關係緊張 更發生雙方樂迷打架的事件 成為他宣布不再領獎的導火線 譚詠麟退出領獎後 張國榮亦在毫無懸念下大熱奪得1988年及1989年的 最受歡迎男歌星 獎項 隨後處於事業巔峰期的他宣佈 封咪 告別歌壇 並舉行了多場賣座的告別演唱會 此外 陳 譚 張三人亦曾應邀出席日本音樂節與日本歌手同台演出 電視亦有播出 音樂製作上 譚詠麟曾改編多首日本曲 甚至特別邀請日本作曲家度身訂造廣東歌 又與谷村新司 玉置浩二 早見優等歌手合作 女歌手方面 梅艷芳繼徐小鳳及甄妮後稱霸樂壇 自1984年起可謂一支獨秀 有 百變梅艷芳 及 樂壇大姐大 的稱號 1982年 梅參加無綫電視舉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奪冠而入行成為歌手 首支歌曲 心債 推出時已廣受注意 及至1985年 專輯 似水流年 和 壞女孩 令其登上 十大勁歌 最受歡迎女歌星 的寶座 1985至1989年間 她更五度奪得此獎 直至1990年宣布不再領獎為止 1989年梅曾得藝術家年獎 得到流行文化以外的肯定 改編日本的歌曲 编辑 從1970年代起改編日本歌曲並填上粵語歌詞 例如鄭少秋的 天涯孤客 徐小鳳的 月亮光光 則改編自橋幸夫的 子連れ狼 羅文的 前程錦繡 則改編自中村雅俊的 俺たちの旅 等 自顧嘉煇 黃霑 黎小田的電視劇歌曲在1980年代中期走下坡的同時 從這年代起 香港樂壇開始大量改編日本 歐美 台灣等歌曲並填上粵語歌詞 當中以日本歌曲最多 例如譚詠麟的 忘不了您 則改編自五輪真弓的 恋人よ 而譚詠麟的 酒紅色的心 及蔡楓華的 月蝕 則改編自安全地帶的 ワインレッドの心 張國榮的 不羈的風 則改編自大澤譽志辛的 La Vie En Rose Monica 則改編自吉川晃司的 モニカ 陳百強的 深愛著你 改編自稲垣潤一的 誰がために 梅艷芳的 夕陽之歌 陳慧嫻的 千千闋歌 Blue Jeans的 無聊時候 均改編自近藤真彥的 夕燒けの歌 其中譚詠麟 梅艷芳和張國榮均有多首改編自中森明菜的歌曲 到了九十年代初至1995年3月21日前 四大天王時期 日本改編曲仍是大行其道 其中寶麗金取得的日本改編曲最為盛行 而被改編的原曲均是來自日本叱吒一時的熱門歌手 如小田和正 桑田佳祐 恰克與飛鳥 中島美雪 工藤靜香 德永英明 荻野目洋子等 新秀歌唱大賽 编辑 1982年 無綫電視舉辦首屆新秀歌唱大賽 冠軍由梅艷芳奪得 其後每年都會舉辦一屆 直至2000年代 該比賽為香港發掘出不少流行歌手 當中除了1980年代的天后級歌手梅艷芳之外 有部分歌手更是1990年代至2000年代香港流行音樂的中流砥柱 例如周慧敏 關淑怡 鄭秀文 楊千嬅 何韻詩 蘇永康 李克勤 黎明 許志安 鄭伊健 梁漢文 陳奕迅 草蜢等 1990年代 綻放異彩 编辑 四大天王 時期 编辑 1992年起 張學友及以影视或广告走红的劉德華 黎明和郭富城被傳媒封為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 支配香港樂壇 並壟斷四大電子傳媒音樂頒獎典禮的獎項 雖然張學友憑著出眾的歌藝而雄霸整個香港樂壇 並成為了1990年代的樂壇巨星 但這時期的樂壇已開始出現吹捧偶像而不重實力的現象 整個粵語歌壇的一綫男歌手亦被認爲只有張學友一人是以實力爲主發展的歌手 黎明憑 那有一天不想你 於1994年度包辦 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 金曲金獎 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 至尊歌曲 及 我最喜愛歌曲 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 全球華人至尊金曲 新城勁爆頒獎禮 年度歌曲 1999年 黎明和張學友先後宣佈不領取樂壇獎項 女歌手方面則分為幾個階段 九十年代初 1990 92年 毫無疑問是葉蒨文及林憶蓮兩大天后爭霸的天下 兩人亦先後成功打開中港台市場 及至1993年實力派王菲的迅速崛起使三人同一時間各領風騷 後來 隨著葉林於1994年後分別淡出及轉移台灣市場發展 王菲於1994年至往後數年開始獨步樂壇 她的不少作品被認為是對多種另類音樂的嘗試 是80年代樂隊熱潮過后在粵語音樂上最具探索性 音樂個性最別樹一格的歌手之一 九十年代中期也曾出現過其他崛起的女歌手 當中包括彭羚及鄭秀文曾相繼成功登上天后寶座 彭羚以出眾唱功實力獲得認同 而鄭秀文則以大膽鮮明形象及流行性較高的歌曲贏得大眾的注意與讚賞 鄭亦為1990年代出道女歌手紅館個人演唱會總場次最高的歌手 到了九十年代末則有形象正面見稱的陳慧琳成功登頂 天后王菲与两岸三地 编辑 1990年代的香港女歌手以王菲為主要代表人物 王菲亦是華語樂壇的女歌手代表之一 被海內外譽為大中華地區的 乐坛天后 The Diva Of Pop 17 王菲是最早將夢幻流行 神遊舞曲 人聲實驗 嘻哈音乐等音樂風格引入華語樂壇的歌手之一 王菲的音樂具有強烈的個人意識 專輯具有極高的概念性 音乐性和完整性 普遍保持高质量 王菲也是华语音乐文化大融合的代表之一 中国大陆的背景使她即使在香港发展却与内地音乐圈保持密切联系 留美经历更使她深受西方音乐文化的熏陶 她的团队不仅涵盖两岸三地如林夕 张亚东 窦唯 梁翘柏等顶尖音乐人 更有日本 欧美音乐人如中岛美雪 极地双子星的参与 高度国际化 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华语音乐的多样性 王菲的歌曲 我愿意 被各国歌手翻译成10余种语言 是全球范围内知名度最高的华语歌曲之一 截至2000年3月 王菲在香港 台湾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日本等地区有據可考的权威认证銷量達970萬張 被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認證為華語樂壇銷量最高的粵語女歌手 18 音樂新嘗試 编辑 張學友於1996年與香港管弦樂團一連合作四場現場音樂會 愛與交響曲 將流行音樂與交響樂相結合 當時贏得外界極佳的反響 令香港許多青年一代以最直接的方式接觸到交響樂甚至於古典音樂領域 多位歌手更是主動效仿 推出一系列的流行曲與交響曲合作的演出 均獲得了甚佳的反應 當然 最早期嘗試此舉的是張學友本人的偶像關正傑 他早於1982年就與顧嘉煇指揮的香港管弦樂團在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了一連四場的演唱會 成為一時佳話 張學友於1997年展開大型音樂劇 雪狼湖 的製作與表演 將粵語流行音樂與音樂劇容納在一身 當時在香港體育館接連加場 最後連續公演42場 成為當時全城熱議的話題 雪狼湖 的成功對於流行音樂歌手是一種新的嘗試 但是因為種種因素 其他歌手並未主動效仿 並未帶來一種潮流 廣告歌曲空前盛放 编辑 四大天王 亦有大量參與廣告演出 使廣告歌曲非常流行 由1993年黎明的和記電訊廣告系列掀起熱潮 接著有張學友的電訊盈科光影歲月系列廣告 劉德華的愛立信廣告及郭富城的百事可樂 影響巨大 其他歌手亦爭相仿效 較深刻的包括王菲 鄭秀文 鄭伊健 陳慧琳的廣告歌 大中華時期 编辑 1995年以及1996年 張學友取得世界音樂頒獎典禮的亞洲最傑出歌手以及最受歡迎華人歌手大獎 而其粵語專輯 情不禁 真情流露 亦讓他攀上銷量高峰 其後所發行的數張國語唱片如 吻别 和 祝福 等更為他成功打開中國大陸市場 並紅遍台灣 新加坡等國語地區 正式為粵語流行樂揭開大中華流行音樂時代 他在1995年全年時間即舉辦了100場的世界巡迴演唱會 在北美 歐洲和澳洲不僅受到當地華人的歡迎 更令許多西方國家的本地傳媒及專業樂評人開始關注亞洲乃至香港的流行音樂 19 20 此時 部分非粵語為母語的歌手亦嘗試發行粵語唱片 如台灣的吳奇隆 蘇有朋 金城武 伊能靜 吳倩蓮 張信哲 許茹芸 蘇慧倫 新馬地區的陳潔儀 許美靜 巫啟賢 來自香港但在台灣主力發展的周華健 邰正宵 孫耀威等等 他們為粵語流行音樂添上了更多不同元素 動畫歌曲 编辑 兒歌天后歐倩怡於1997年主唱日本動畫 櫻桃小丸子 的香港版片尾曲 問題天天都多 大受歡迎 奪得 1997年度兒歌金曲頒獎典禮 十大兒歌金曲 兼 至NET兒歌大獎 以及 最受歡迎兒歌女歌手 問題天天都多 流行程度絕不下於當年年度歌曲 2000年代 實力逐漸下滑 编辑1999年尾 雷頌德引入電子舞曲 替陳慧琳及黎明創作了多首電子舞曲 取得空前成功 其他歌手如鄭秀文及郭富城亦相繼加入潮流 掀起電子舞曲風潮 一發不可收拾 四人的電子舞曲風潮均風靡台灣 中國大陸 東南亞等地 可惜地 這種現象未能持續 偶像派當紅 编辑 千禧年代初 由蔡卓妍和鍾欣桐組成的二人女子組合Twins以陽光可愛形象吸引大眾關注與喜愛 一出道即大紅大紫 於歌影視三個領域成功多元發展 標志樂壇開始由偶像派稱霸 其特點為歌影雙棲發展 推出的唱片 電影 廣告不但產量高 而且唱片 電影的銷量及票房俱佳 唱片包裝精美 更附有精美贈品及海報 2000年起 由於音樂界人才青黃不接 唱片公司陸續出現裁員和結業潮 唱片公司為尋找賺錢途徑而嘗試邀請電影界受歡迎的演員成為歌手 或者物色模特兒成為歌手 令香港樂壇變得只重視市場和形象而不重視歌唱實力 大量偶像派歌手紛紛出道 可是 大部分在這個時期出道的新歌手都沒有什麼影響力 出道不久就很快於樂壇銷聲匿跡 2005年至2009年 唱功實力派抬頭 编辑實力新人湧現 编辑 自2003年香港廉政公署的 舞影行動 一度拘捕22人 包括英皇娛樂的楊受成 無綫電視的何麗全 環球唱片前高層陳少寶等人 事件涉及娛樂圈行賄 買獎等醜聞後 2005年起 唱片公司開始轉捧實力派歌手 例如側田 陳柏宇 方大同 小肥 衛蘭 王菀之 泳兒 鄧紫棋等等 被眾多樂評人推崇備至 可惜仍改變不了樂壇轉衰的局面 其後 不少在1960年代後期到1970年初期曾在香港風行一時的粵語時代曲歌手亦再次回到香港開演唱會 例如鄭錦昌 凌霄 麗莎等 21 以唱作人身分出道的歌手也不少 他們往往是集作曲 填詞 歌手於一身 當中張敬軒 方大同最為突出 概念專輯出現 编辑 同時 歌手涉足另類音樂風格抑或創作完整的概念專輯 甚至是社會民生這類以往甚少出現在香港主流音樂的題材 的現象亦開始頻繁起來 最突出的莫過於2005年盧巧音的 天演論 與何韻詩的 梁祝下世傳奇 一向以獨特風格引人注目的盧巧音除了令她走紅的幾首大熱情歌外 不少歌曲都是以搖滾或另類風格 而在同年推出的 天演論 更被不少樂評人譽為是十年難得一見的概念專輯 不僅音樂風格另類創新 而又概念完整探討生老病死與宗教等深奧主題 而一向以搖滾形象較為突出的何韻詩在同年推出的 梁祝下世傳奇 不僅首首制作精良 亦是香港極少有的探討敏感的同性戀題材的概念專輯 而何韻詩2008年推出的 Ten Days in the Madhouse 亦是因以探討社會各個被孤立的邊緣群體而被樂迷稱讚為 最有Heart 的概念專輯 除此之外 一線歌手的高評價專輯如楊千嬅極富文學概念的 電光幻影 陳奕迅的引起樂迷極大共鳴的 U87 古巨基以 人生 概念為主題 細說人生過程及道理引起樂迷極大回響的 Human我生 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僅各自獲得了當年四台聯頒大碟獎 而且至今被仍是被許多的樂迷倍受推崇的大碟 而王菀之 謝安琪 何韻詩 黃耀明 麥浚龍和盧巧音等在主流樂壇別樹一格的歌手也被越來越多的聽眾談及 而一些不滿足於只聽K歌情歌的聽眾更樂於選擇這類歌手 這個現象和獨立音樂受到重視的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 而原因也和流行音樂千篇一律導致樂迷口味改變 網絡發達和媒體推廣有關 歌神 張學友亦推出粵語流行音樂歷史的上第一張爵士樂專輯 Private Corner 整張專輯的曲風為純粹的爵士樂風格 唱片的音樂風格並不貼近於最近的市場需求 並進行了大膽的反潮流音樂嘗試 多位樂評人認為現今華語樂壇只有到他這種高度和地位 沒有迎合市場的壓力 才會專心製作真正屬於音樂的唱片 打破現行模式下粵語流行音樂的單一性 樂壇天后鄭秀文復出後的首張專輯大碟 信 大膽地打破以往的情歌以及電子舞曲路線 改以流行福音歌曲作為主題 為香港樂壇史上少有的並且是最成功和暢銷的福音專輯 成功為福音唱片於香港及亞洲的主流音樂市場開創了先河 版權風波 编辑 主条目 HKRIA版權風波 於2009年底開始 香港音像聯盟 HKRIA 就旗下成員唱片公司環球 華納 Sony及EMI的音樂作品版權收費問題 和無綫電視 TVB 引發的爭議 2010年12月BMA加入香港音像聯盟而增加為五大唱片公司 因此五大唱片公司旗下歌手無法在TVB演出 露面及接受訪問 在2009及2010年度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中亦不能獲得任何獎項 而四大唱片歌手則罕見改以亮相亞洲電視 有線電視 Now等維持電視曝光 為香港電視史上的一大突破 事件持續至2013年3月才解決 而環球唱片旗下歌星李克勤則成為首位於版稅事件 破冰 後亮相無綫電視節目的歌手 但2015年起 無綫電視再次封殺環球旗下歌星 直至2021年2月曾志偉出任無綫綜藝 音樂製作及節目副總經理後 與音像協會成功斡旋 版權風波才告一段落 獨立音樂人逐漸受到重視 编辑 而伴隨媒體的推廣 現代網絡的訊息流通以及樂迷的口味變化 有部份風格別致而音樂優質的獨立歌手或組合逐漸走進公眾視野而變得知名 其實不只是香港 近幾年世界各地 尤其以中國等亞洲地區尤其明顯 獨立音樂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與推崇 甚至有成為一股潮流的趨勢 大批的獨立音樂人擁有 甚至當中不少通過演出 與大品牌合作以及與主流歌手合作來提高知名度 現在這個高科技時代樂迷接觸音樂絕對可以不需要依附在如電臺電視臺雜誌這類的主流媒體了 他們當中有很多可以通過網絡來搜索適合自己口味的音樂 選擇比以往豐富得多 而且大多數獨立音樂人創作音樂時所考慮的市場因素比主流音樂少得多 有的甚至完全不考慮市場而只爲自己的愛好 這對於長期節奏主流K歌而感到厭倦的多數香港樂迷是一個相當新鮮的選擇 這個現象其實也在警醒著主流樂壇 主流音樂一定要有質量甚至是創新求變 再不能流水作業倒模生產 因為在選擇豐富的年代 只要不喜歡 聽眾是可以完全不賣帳而選擇其他音樂 2010年代 正式步入低潮 编辑在2010年代起 儘管普及網絡數碼化收費下載音樂 但仍然由於香港樂壇的生產力下降 樂壇巿場萎縮情況嚴重 樂壇頒獎典禮公信力下降 獎項被壟斷 青黃不接 斷層 韓國 日本等亞洲週邊國家的綜合流行文化崛起 最終導致年輕聽眾嚴重流失 被大眾聲稱 香港樂壇已死 即香港的粵語流行音樂已完了 加上少數香港煽情的傳媒不重視香港歌手 而是被焦點在自2006年起少女模特兒 俗稱靚模 嘩眾取竉的報導取代 令香港新歌手入行更艱難 2010年代初 多位歌手開始走出香港 如陳奕迅成為首位在高雄巨蛋開演唱會的香港歌手以及首位在O2 Arena開演唱會的華人歌手 2015年 陳奕迅更第二次成為台灣金曲獎國語金曲歌王 楊千嬅 容祖兒等人亦於2010年代末開始將發展重心轉移至中國內地 但四人仍不時推出廣東歌 壟斷樂壇獎項 编辑 2005年至2017年 陳奕迅 容祖兒於樂壇一人稱霸 陳奕迅連奪多屆 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 叱咤樂壇男歌手金獎 大獎 而容祖兒於2003年一曲 我的驕傲 開始 連奪多屆 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 最受歡迎女歌星 及 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 叱咤樂壇女歌手金獎 大獎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2010年至2013年 2015年 2016年共9年均由容祖兒奪得所有女歌手大獎 故此由2014年開始 已不斷有民間聲音要求容祖兒不要再繼續奪此獎項 及效法前輩退出領獎給予後輩機會上位 容祖兒亦曾在報章透露歌神張學友曾勸她退出領獎 她亦在考慮當中 於2016年至2017年 即使容祖兒缺席頒獎禮仍獲得女歌手大獎 最終在2017年度起 出道十多年的衛蘭首奪 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 叱咤樂壇女歌手金獎 及2018年度菊梓喬首奪 勁歌金曲頒獎典禮 最受歡迎女歌星 正式結束容祖兒十多年壟斷樂壇頒獎禮的局面 歌唱選秀節目開播 编辑 在2009年 亞洲電視引入台灣歌唱選秀節目 星光大道 改編製作成 亞洲星光大道 無綫電視亦跟隨亞洲電視 製作歌唱選秀節目 為 超級巨聲 及 星夢傳奇 節目成功發掘及培訓了一些樂壇新力軍 於2011年起出道 其中較為出名的有許廷鏗 林欣彤 胡鴻鈞 馮允謙 羅力威 陳蕾 亢帥克 鄭俊弘 吳業坤 譚嘉儀 鄧小巧等 某些本已轉型或淡出樂壇的實力派歌手亦因這個節目再次受到關注 如官恩娜 羅敏莊 劉美君等 頒獎典禮公信力下降 编辑 大眾對樂壇頒獎禮的公信力 在這段時期的討論變得更為激烈 如新城電台舉辦的 新城勁爆頒獎禮 由於每年頒發的獎項數量太多 並設有各式各樣奇怪獎項 加上主辦方表明未能到場的歌手不會獲獎 其授獎標準及公信力多年來皆備受外界質疑 一直被批評為 分豬肉 2019年2月 新城勁爆頒獎禮2013 其中一個 新城勁爆躍進歌手 獎座被發現棄置於北角渣華道橋底 22 而叱咤一時的 勁歌金曲頒獎典禮 則因2011年林峯憑民意不足的 Chok 獲得無綫電視 TVB 勁歌金曲頒獎典禮 的 金曲金獎 最高殊榮歌曲大獎 令很多人評論為 香港樂壇已死 Chok 奪得金曲金獎掀起廣泛社會反應 更不停有坊間聲音甚至表示 未聽過此歌 以至歌神張學友被傳媒問及看法時也表示 知道有這首歌但未有聽過 Chok 於其他三台並未獲得任何歌曲獎項 另外 當時正式出道樂壇只有3年的林峯亦因被無綫電視頒發2009年至2011年 亞太區最受歡迎男歌星 而備受批評及被嘲笑為 亞皆老街至太子道西區最受歡迎男歌星 而王菀之奪得2011年 亞太區最受歡迎女歌星 也為人詬病 2018年 HANA菊梓喬首奪 最受歡迎女歌星 亦備受坊間爭議 原因為菊梓喬於2016年出道 年資僅三年 論資排輩未能奪得該獎 於該年度並未獲得任何香港電台及商業電台頒獎禮獎項 而且 最受歡迎女歌星 的候選名單只有8位歌手 當中5位為TVB藝員 大部分唱片公司的歌手未有候選 事實上 HANA菊梓喬奪獎時 其主唱 使徒行者2 片尾曲 忘記我自己 已達1100萬點擊率 23 加上在四大唱片與無綫電視的HKRIA版權風波的影響下 大批歌手缺席頒獎禮多年 最終則漸漸由無綫旗下的星夢娛樂一眾歌手以及與無綫友好的英皇娛樂一眾歌手獨領風騷 導致結果 勁歌金曲頒獎典禮 曾一度被嘲笑為 星夢Annual Dinner 星夢娛樂年度晚會 24 歌手難以每年出實體唱片 编辑 2000年代活躍香港樂壇頒獎典禮的歌手大多每年至少推出2張唱片 否則容易被淘汰及被遺忘 但2017年起 即使活躍香港樂壇頒獎典禮的歌手也難以每年推出實體唱片 當中推出過無數實體唱片的容祖兒自2017年起即使每年推出全新單曲也未有推出全新實體廣東專輯 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更於2017年度起永久停辦 可見實體唱片業的發展舉步維艱 2020年代 漸見起色 编辑男團崛起 编辑 2018年7月 ViuTV首播選秀節目 Good Night Show 全民造星 並於同年10月14日舉行十強總決賽 結果冠軍由姜濤奪得 亞軍為陳卓賢 季軍為楊樂文 比賽結束後 頭3名以及另外9名參賽者組成男團MIRROR 2021年1月1日 MIRROR於商業電台舉辦的 2020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 中獲得 叱咤樂壇組合銅獎 團體歌曲 IGNITED 獲得 專業推介叱咤十大 第三位 成員柳應廷和盧瀚霆分別獲得 叱咤樂壇生力軍金獎 及 叱咤樂壇生力軍銅獎 成員姜濤更獲得 叱咤樂壇我最喜愛的男歌手 及其歌曲 蒙著嘴說愛你 獲得 叱咤樂壇我最喜愛的歌曲 等共六個獎項 同年5月 於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辦共六場的演唱會 MIRROR ONE AND ALL LIVE 2021 第五台 誕生 版權風波平息 编辑 2019年10月27日起 ViuTV推出流行音樂節目 Chill Club 節目啟播初期時形式類似無綫的 勁歌金曲 及 流行經典50年 2021年1月24日ViuTV播出的音樂節目 Chill Club 中正式宣布將於2021年4月18日舉辦首屆頒獎典禮 Chill Club 推介榜年度推介 並於2021年3月2日舉行記者會公布賽制和入圍名單 2021年2月20日 剛重返無綫並加入管理層的曾志偉邀請前無綫非戲劇製作總監何麗全及前無綫音樂總監鄧智偉回巢重整綜藝節目及星夢娛樂 終止何哲圖時期星夢娛樂及英皇娛樂歌手壟斷的 勁歌金曲頒獎典禮 2021年2月24日 無綫於電視城舉行 音樂永續樂壇共享 記者招待會 國際唱片業協會 香港會 代表 三大唱片公司 Sony Music大中華區 環球唱片大中華區 香港 華納唱片 總經理以及各大音樂品牌代表及歌手出席 正式重修無綫與三大唱片公司的關係 長達12年的HKRIA版權風波終告一段落 多間唱片公司歌手可重新亮相無綫節目 25 以及HKRIA歌手可以隨時亮相無綫節目 而亮相其他廣播機構節目之前亦不需要再知會無綫 2021年3月13日 HKRIA會員唱片公司如環球的江海迦及陳奕迅 寰亞的鄭欣宜 華納的薛凱琪成為首位於破冰後在無綫 勁歌金榜 上榜的歌手 並全數登上冠軍寶座 正式打破過往星夢及英皇壟斷 勁歌金榜 的局面 無綫電視於2021年3月起允許星夢歌手亮相ViuTV節目甚至角逐ViuTV主辦的Chill Club 推介榜年度推介之獎項 而ViuTV亦指歡迎無綫派歌上榜 被媒體认为是 破格 之舉 对乐坛发展亦有帮助 26 27 2021年4月11日至7月18日 逢星期日晚上9 30至10 30 全新改革的無綫 勁歌金曲 與ViuTV Chill Club 同時段對撼 由於兩節目均非現場直播 因此有機會出現同一時段於兩間電視台出現同一位歌手演唱同一首歌曲的情況 然而 勁歌金曲 輕易取得平均收視約10至12點 Chill Club 平均收視僅約2至3點 僅及 勁歌金曲 的兩成 2021年9月5日起 勁歌金曲 的播放時段改為22 30 23 00 只播出半小時 再沒有與 Chill Club 正面對撼 及後 勁 播映時間更縮減至逢星期六至日晚上各播映10分鐘 並且經常因節目調動或播映特備節目而暫停播映 導致連該週 勁歌金榜 也不能於節目中公佈 而只於星期二凌晨03 15 04 15播出的 無間音樂 中公佈了事 此外於J2台逢星期六傍晚播映的 勁歌金曲一小時版 亦於2022年3月起停止製作 原有時段改為重播綜藝或資訊節目 2021年4月 無綫大型歌唱選秀比賽 聲夢傳奇 播出 節目藍隊導師均為HKRIA歌手 節目投入不少唱片界人員作為評判 並請出李克勤及譚詠麟出任節目主理人 節目學員其後先後推出歌曲正式出道 當中冠軍炎明熹及亞軍姚焯菲更於 2021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 獲得 叱咤樂壇生力軍女歌手 銀獎及銅獎 於 新城勁爆頒獎禮2021 獲得 勁爆新人獎 二人亦與其餘兩位 聲夢傳奇 學員鍾柔美 詹天文組成女子組合After Class 並推出出道曲 要為今日回憶 2021年7月 星夢娛樂與環球唱片相隔11年後再度合作 星夢旗下女歌手戴祖儀與環球旗下男歌手涂毓麟合唱歌曲 我們再不講再見 而星夢娛樂行政總裁何麗全在 聲夢傳奇 宣傳活動接受傳媒訪問時指星夢及環球均已將上述歌曲派台至ViuTV 由於該計劃是由環球唱片作主導 並有待 Chill Club 製作組邀請及商討細節 因此戴祖儀可望成為首位於ViuTV演出的無綫合約歌手 28 29 惟最終ViuTV沒有安排歌曲上榜 2021年11月 ViuTV推出 全民造星IV 旨在培育港產女子組合 30 最終在2021年12月25日 全民造星IV 決賽裡 邱彥筒 沈貞巧和許軼分別奪得三甲 31 直接晉身女團 其後在2022年1月12日舉辦的記者會中 32 宣佈女子組合名為COLLAR 並公佈另外五名成員李芯駖 蘇芷晴 陳泳伽 蘇雅琳及王家晴 之後八人上台演唱出道曲 Call My Name 33 參見 编辑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 香港音樂 香港唱片商會銷量榜冠軍唱片列表 香港四台冠軍歌曲及頒獎禮獲獎列表 歷年香港五台冠軍歌曲列表 香港歌手列表 香港唱片公司列表參考文獻 编辑 早期香港粵語流行曲1950 1974 黃志華著 三聯書店 2000年 ISBN 962 04 1794 1 粵語流行曲四十年 黃志華著 三聯書店 1990年 ISBN 962 04 0876 4 DJ黃志淙訪問 談香港流行樂壇及新書 流聲 聲音及視頻 香港音樂街文化發展協會 香港流行樂壇回顧 黃湛森博士港大論文 香港樂壇25年的發展 粵語流行曲黑膠唱片 尋回耳朵 香港粵語流行曲VERY簡史 1950 2002 註腳 编辑 Ulrich Beck Natan Sznaider Rainer Winter 编 Global America The Cultural Consequences of Globalization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2003 227 ISBN 978 0853239185 2 0 2 1 黃志華 顧嘉煇老三與老大之誤 信報 2014 03 24 China Briefing Media 2004 2004 Business Guide to the Greater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Briefing Media Ltd ISBN 988 98673 1 1 香港音樂發展概論 朱瑞冰著 香港三聯書店 1999年 5 0 5 1 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 香港流行音樂研究 1949 1997 黃湛森 港大博士論文 2003年 粵曲歌壇話滄桑 魯金 著 香港三聯書店 1994年 ISBN 962 04 1173 0 黃霑 電台流聲 粵語流行 三及底進行曲 延伸閱讀 黃湛森 粵語流行曲 無障礙瀏覽版本 www hkmemory org 2020 05 15 車淑梅主持 2008年 舊日的足跡 麗莎訪問 2008 05 18 無綫短訊 雙星報喜 華僑日報 1972 04 14 15 黃志華 鐵塔凌雲 再證主流說法該殺 信報 2012 12 03 Minghui LIAO 香港流行文化與流行歌詞縱橫談 考功集 畢業論文選粹 1996 2017 04 25 黃志華 原創先鋒 粵曲人的流行曲調創作 三聯書店 香港 2014年9月1日 ISBN 9789620436598 朱耀偉 歲月如歌 詞話香港粵語流行曲 三聯書店 香港 2009 09 01 ISBN 9789620428807 我們都是這樣唱大的 第一集 許冠傑https www youtube com watch v 0MN1Se B7wI 黃志華 粵語流行曲四十年 香港 三聯書店 1990 頁8 11 30 34 改編自日本演歌 北國之春 薰妮主唱 TIME Magazine Cover The Divas of Pop Oct 14 1996 TIME com 2020 08 14 美国英语 Arts and Media Pop Stars Canto Pop Female 2019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 03 23 Garden of Dreams Madison Square Garden 125 Years Hardcover Stewart Tabori and Chang Not Indicated edition November 1 2004 紐約時報 充滿甜美而柔情的粵語流行音樂之王 發表于1995年10月10日 紐約時報 撰文 NEIL STRAUSS 麗莎與鄭錦昌演唱會 加開兩場 香港政府一站通 2008 05 18 永久失效連結 邊個斷捨離 新城獎座被棄橋底 當年得獎者爭住否認 明報 2019 02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2 09 菊梓喬13歲輟學養家力壓祖兒成天后 Hana 朋友話我做不成歌手我偏要做到 香港經濟日報 TOPick 娛樂 topick hket com 2022 02 21 Yahoo 娛樂圈 曾志偉出手 TVB與三大唱片公司破冰 邊個係輸家 Yahoo 新聞 2021 02 22 曾志偉入主無綫即與四大唱片公司破冰 全部高層雲集開記者會 無綫王君馨入圍爭ViuTV女歌手獎 Viu金廣誠 開綠燈 歡迎星夢派歌上榜 無綫 破格 御准旗下歌手上ViuTV 傳戴祖儀上 Chill Club 宣傳新歌 或成首位無綫藝人現身ViuTV Chill ClubX刑偵日記 戴祖儀或現身ViuTV 宅男女神助兩台建立友誼 叶萍 全民造星IV 开始 96位参赛者展命运之旅 新唐人電視臺 2021 11 02 2021 1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05 Law K 全民造星4 總決賽三甲賽果名單出爐 HK 港生活 2022 01 12 中文 香港 全民造星IV 造星 女團1月12日正式出道 網上直播記招 耀眼新星劃破星空 香港經濟日報 TOPick 2022 01 12 中文 香港 女版MIRROR COLLAR正式出道 首唱 Call My Name 明報 2022 01 12 相關書目 编辑 粵語歌曲解讀 蛻變中的香港聲音 余少華著 香港音樂史論 粵語流行曲 嚴肅音樂 粵劇 劉靖之著外部連結 编辑 香港主题 音乐主题 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 CASH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粵語流行音樂 amp oldid 7458675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