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粉刺

粉刺(英語:comedo)是一种被角蛋白脂质填充而扩张和堵塞的毛囊“漏巵”(infundibulum,漏斗状孔腔、管道、器官)[1],属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發生于颜面、胸、背等处,尤常与周围的空气、粉尘相接触的部位。

粉刺
同义词英语单数:comedo,英语复数: comedones
正常毛孔与白头粉刺、黑头粉刺比较的图解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皮肤病学
MedlinePlus003238、​003236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粉刺分为黑头粉刺、白头粉刺两类,分别俗称为黑头、白头。黑头是开放性粉刺,黑色是因为黑色素在表面沉积;白头是闭合性粉刺,毛囊完全堵塞[2]。黑头粉刺外观为露在粗大毛孔外部的黑点,挤出後成條狀,或有黑色的头部。

粉刺是痤疮的前身,当痤瘡丙酸桿菌(Cutibacterium acnes)[3]引起粉刺的毛囊感染,则称为痤疮(acne)。

形成原因

皮脂腺分泌的油脂本身可以滋潤肌膚,當毛孔充滿多餘的油脂,毛孔被角質化的表皮細胞以及皮屑阻塞,油脂無法順利排出,這些油脂和皮屑等混合物被外界空氣氧化而形成粉刺。

身体自身因素、阳光、清洁过度、用手挤压粉刺部位、温度过高、熬夜过度、食用刺激性的食品。

參考來源

  1. ^ Bonamigo, Renan Rangel (编). Dermatology in Public Health Environments. 2018. doi:10.1007/978-3-319-33919-1. Bonamigo, R. R., & Dornelles, S. I. T. (Eds.). (2018). Dermatology in Public Health Environments: A Comprehensive Textbook. Springer. p461
  2. ^ Comedonal acne. dermnetnz.org. DermNet NZ. 2014-04 [2022-02-05]. (原始内容于2022-02-06) (英语). 
  3. ^ 许德田, 郑捷, 王秀丽. 痤疮丙酸杆菌更名为Cutibacterium acnes相关问题的探讨.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09-25, (53(11)): 948-949 [2022-02-05]. doi:10.35541/cjd.20190509. (原始内容于2022-02-05). 

粉刺,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痤疮或酒渣鼻,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0年4月21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痤疮或酒渣鼻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0年4月21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a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a 标签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粉刺 英語 comedo 是一种被角蛋白和脂质填充而扩张和堵塞的毛囊 漏巵 infundibulum 漏斗状孔腔 管道 器官 1 属于毛囊 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多發生于颜面 胸 背等处 尤常与周围的空气 粉尘相接触的部位 粉刺同义词英语单数 comedo 英语复数 comedones正常毛孔与白头粉刺 黑头粉刺比较的图解分类和外部资源醫學專科皮肤病学MedlinePlus003238 003236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粉刺分为黑头粉刺 白头粉刺两类 分别俗称为黑头 白头 黑头是开放性粉刺 黑色是因为黑色素在表面沉积 白头是闭合性粉刺 毛囊完全堵塞 2 黑头粉刺外观为露在粗大毛孔外部的黑点 挤出後成條狀 或有黑色的头部 粉刺是痤疮的前身 当痤瘡丙酸桿菌 Cutibacterium acnes 3 引起粉刺的毛囊感染 则称为痤疮 acne 形成原因 编辑皮脂腺分泌的油脂本身可以滋潤肌膚 當毛孔充滿多餘的油脂 毛孔被角質化的表皮細胞以及皮屑阻塞 油脂無法順利排出 這些油脂和皮屑等混合物被外界空氣氧化而形成粉刺 身体自身因素 阳光 清洁过度 用手挤压粉刺部位 温度过高 熬夜过度 食用刺激性的食品 參考來源 编辑 Bonamigo Renan Rangel 编 Dermatology in Public Health Environments 2018 doi 10 1007 978 3 319 33919 1 Bonamigo R R amp Dornelles S I T Eds 2018 Dermatology in Public Health Environments A Comprehensive Textbook Springer p461 Comedonal acne dermnetnz org DermNet NZ 2014 04 2022 02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06 英语 许德田 郑捷 王秀丽 痤疮丙酸杆菌更名为Cutibacterium acnes相关问题的探讨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 09 25 53 11 948 949 2022 02 05 doi 10 35541 cjd 2019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05 引文格式1维护 日期与年 link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粉刺 amp oldid 7240074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