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票擬

票擬,又有「擬票」、「調帖」、「票旨」、「調旨」、「擬旨」等稱[1]。是指明清官員皇帝上行的题本,要先送内阁(明代由司礼监文书房轉發內閣),由內閣大學士代擬旨意,寫成紙條貼在題本封面供皇帝參考,之後再交給皇帝批閱。皇帝用朱筆(紅筆)在題本或奏本上批示,叫做「批紅」。杨士奇《汉府之变二》云:“凡中外所进章疏,专命公批。未及命,携出条旨,许用小票墨书,帖各疏,面以进。”[2]

明朝朱元璋洪武十三年罷相後,中央官制不設宰相永樂帝靖難奪位後,召胡廣、楊榮、解縉等入值文淵閣參預機務,此為明代內閣制度確立之始[3]。因文淵閣地處皇宮大內,因此被稱作「內閣」。正統之後,內閣中資歷最深者為內閣首輔,後票擬多由首輔執筆。

歷史

明朝宣德帝起,官員遞入宮內的上行題本,由通政使司遞交司禮監文書房,登記交皇帝御覽,然後送內閣。由內閣大學士做出初步處理、代擬旨意,寫成紙條貼在題本封面供皇帝參考,叫做票擬。明初部分非內閣大學士的親信大臣也可參預票擬。「宣德中詔少師吏部尚書蹇義、少保太子太傅戸部尚書夏原吉輟部事,朝夕侍左右,賜珊瑚筆,格玉硯條旨,然不與閣職。」「內閣臣職在司內外制而已,未有所謂調旨也。自宣德中大學士二楊公與尚書蹇、夏始有調旨之說。」[4]蹇義、夏原吉並未入閣,而處理奏章主要還是召大臣面議為主。故宣德朝實有調旨票擬之事,並無調旨票擬之制。後票擬成為內閣的專職。

明英宗正統初年,「英宗九歲登極,凡事啟太后,太后避專,令內閣議行,此內閣票旨之所由始也。」[5]

內閣初無首輔次輔之分,票擬之事則由閣臣同寅協恭,共同商議。「弘、正以後居首者始秉筆,地望與次相懸絶矣。」[4]

嘉靖帝時,嚴嵩專斷,與次輔不相關白,後夏言為首輔「凡所擬旨,行意而已,不復顧問嵩。」[6]萬曆初,張居正為首輔,「三日不出閣,吏以函捧章奏就第票擬,次相在閣坐候,票進乃出。」[7]可知明中葉,嘉靖隆慶、萬曆初三朝(1521-1582年,61年間),調旨票擬之權盡落首輔之手。張居正死後,調旨票擬之權又回到群輔「協恭」,天啟帝時,再由內閣同官「協恭」轉換成「分票」,崇禎帝時,因閣臣傾軋角爭,內閣作用僅剩「分票」署名票擬,以便追查責任,內閣票擬徒具虛名。

评价

從“票擬”的實質來,明朝內閣终究與前朝的宰相不同。

參考

  1. ^ 譚天星. 第二章 內閣的結構範圍及職權目標. 《明代內閣政治》.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6年6月: 43. 
  2. ^ 黄训:《名臣经济录》卷二
  3. ^ 清·張廷玉等. 卷72·內閣. 《明史》. 成祖即位,特簡解縉、胡廣、楊榮等直文淵閣,參預機務。閣臣之預務自此始。然其時,入內閣者皆編、檢、講讀之官,不置官屬,不得專制諸司。諸司奏事,亦不得相關白。 
  4. ^ 4.0 4.1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五
  5. ^ 孫承澤《春明夢餘錄・内閣》
  6. ^ 《明史紀事本末》卷54
  7. ^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六十九

注釋

票擬, 又有, 擬票, 調帖, 票旨, 調旨, 擬旨, 等稱, 是指明清官員向皇帝上行的题本, 要先送内阁, 明代由司礼监文书房轉發內閣, 由內閣大學士代擬旨意, 寫成紙條貼在題本封面供皇帝參考, 之後再交給皇帝批閱, 皇帝用朱筆, 紅筆, 在題本或奏本上批示, 叫做, 批紅, 杨士奇, 汉府之变二, 凡中外所进章疏, 专命公批, 未及命, 携出条旨, 许用小票墨书, 帖各疏, 面以进, 明朝在朱元璋洪武十三年罷相後, 中央官制不設宰相, 永樂帝靖難奪位後, 召胡廣, 楊榮, 解縉等入值文淵閣參預機務, 此為明代內. 票擬 又有 擬票 調帖 票旨 調旨 擬旨 等稱 1 是指明清官員向皇帝上行的题本 要先送内阁 明代由司礼监文书房轉發內閣 由內閣大學士代擬旨意 寫成紙條貼在題本封面供皇帝參考 之後再交給皇帝批閱 皇帝用朱筆 紅筆 在題本或奏本上批示 叫做 批紅 杨士奇 汉府之变二 云 凡中外所进章疏 专命公批 未及命 携出条旨 许用小票墨书 帖各疏 面以进 2 明朝在朱元璋洪武十三年罷相後 中央官制不設宰相 永樂帝靖難奪位後 召胡廣 楊榮 解縉等入值文淵閣參預機務 此為明代內閣制度確立之始 3 因文淵閣地處皇宮大內 因此被稱作 內閣 正統之後 內閣中資歷最深者為內閣首輔 後票擬多由首輔執筆 目录 1 歷史 2 评价 3 參考 4 注釋歷史 编辑明朝宣德帝起 官員遞入宮內的上行題本 由通政使司遞交司禮監文書房 登記交皇帝御覽 然後送內閣 由內閣大學士做出初步處理 代擬旨意 寫成紙條貼在題本封面供皇帝參考 叫做票擬 明初部分非內閣大學士的親信大臣也可參預票擬 宣德中詔少師吏部尚書蹇義 少保太子太傅戸部尚書夏原吉輟部事 朝夕侍左右 賜珊瑚筆 格玉硯條旨 然不與閣職 內閣臣職在司內外制而已 未有所謂調旨也 自宣德中大學士二楊公與尚書蹇 夏始有調旨之說 4 蹇義 夏原吉並未入閣 而處理奏章主要還是召大臣面議為主 故宣德朝實有調旨票擬之事 並無調旨票擬之制 後票擬成為內閣的專職 明英宗正統初年 英宗九歲登極 凡事啟太后 太后避專 令內閣議行 此內閣票旨之所由始也 5 內閣初無首輔次輔之分 票擬之事則由閣臣同寅協恭 共同商議 弘 正以後居首者始秉筆 地望與次相懸絶矣 4 嘉靖帝時 嚴嵩專斷 與次輔不相關白 後夏言為首輔 凡所擬旨 行意而已 不復顧問嵩 6 萬曆初 張居正為首輔 三日不出閣 吏以函捧章奏就第票擬 次相在閣坐候 票進乃出 7 可知明中葉 嘉靖 隆慶 萬曆初三朝 1521 1582年 61年間 調旨票擬之權盡落首輔之手 張居正死後 調旨票擬之權又回到群輔 協恭 天啟帝時 再由內閣同官 協恭 轉換成 分票 崇禎帝時 因閣臣傾軋角爭 內閣作用僅剩 分票 署名票擬 以便追查責任 內閣票擬徒具虛名 评价 编辑從 票擬 的實質來 明朝內閣终究與前朝的宰相不同 參考 编辑 譚天星 第二章 內閣的結構範圍及職權目標 明代內閣政治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6年6月 43 黄训 名臣经济录 卷二 清 張廷玉等 卷72 內閣 明史 成祖即位 特簡解縉 胡廣 楊榮等直文淵閣 參預機務 閣臣之預務自此始 然其時 入內閣者皆編 檢 講讀之官 不置官屬 不得專制諸司 諸司奏事 亦不得相關白 4 0 4 1 弇山堂别集 卷四十五 孫承澤 春明夢餘錄 内閣 明史紀事本末 卷54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 卷之六十九注釋 编辑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票擬 amp oldid 7510969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