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王昌龄

王昌齡(698年?—755年?),字少伯京兆[1]:127,(一說太原人),因為曾做江寧丞及龍標尉,人稱王江寧王龍標[2]:303。 王昌齡曾高中進士博學宏詞試,先後授官校書郎汜水尉、江寧丞,兩度被貶謫南方。王昌齡是盛唐邊塞派詩人,善寫七絕,被推許為「詩天子」、「七絕聖手」,作品感情充沛,形象動人,景象含蓄,韻味深長,其邊塞詩代表了盛唐氣象,著名詩作有《出塞》、《從軍行》等。王昌齡也善寫閨怨詩與宮怨詩,名作有《閨怨》、《長信秋詞》。文學評論方面,王昌齡撰有《詩格》,討論作詩如何謀篇佈局,引發靈感及呈現物色,使氣勢貫通無礙,其文論受到佛教唯識宗思想影響。

王昌齡
王昌齡畫像
出生698年?
逝世755年?
濠州
職業官員、詩人
創作時期盛唐
體裁詩歌、文論
代表作《出塞》、《從軍行》
施影響於空海

籍贯 编辑

新唐书》卷二〇三《文艺传》下说是江宁(今南京)人,傅璇琮认为可能是王昌龄做过江宁丞,又被后人称为“王江宁”而误为籍贯江宁[3]

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中“王昌龄”条又稱:“太原王昌龄”。《唐才子传》从《河岳英灵集》,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提到王昌龄有《宿灞上寄侍御玙弟》一詩,認為王璵时任侍御史,與王昌龄同族;又据《新唐书》卷七二《宰相世系表》所载“琅琊(今青岛市黄岛区)有方庆、璵……”与《博异志》載“琅琊王昌龄自吴抵京国”句,认为:“则王璵之族望为琅琊,王昌龄当亦同此。又《博异志》有《王昌龄》一篇,起首曰:‘開元中,琅琊王昌齡自吳抵京國。’《博异志》为唐人传奇,所载大多怪诞不经,然称王昌龄为琅琊,当亦有所本。”进一步认为太原或琅琊可能是郡望,《旧唐书·文苑传》所称京兆(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才是他的实际居住地。

生年 编辑

王昌龄生年不可确考。傅璇琮根据王维称其为“江宁大兄”及岑参与王昌龄同年所做诗都称王昌龄“白首”、“空老”,推算王昌龄生年当在690年左右到701年之间[3]闻一多《唐诗大系》则定为698年,所据不明。

生平 编辑

王昌龄父母家庭已不可考,只知其早年生活较为贫困[3]。王昌齡年輕時曾自長安出發,東遊等州,小住在河南嵩山,曾向道士求煉丹及道經。723年,王昌齡自嵩山北向進入河東境,想藉唐玄宗出巡河東之便,找尋仕進機會,但並無所得,遂返回關中,向吏部侍郎李元紘上書求薦拔,並無收穫[1]:129-131,約725年,王昌齡有西北塞外之行,此行旨在進入軍幕,投筆從戎,以謀仕進之路,但並無所成,於726年秋從西北塞外歸來[1]:135、4。(芳村弘道則認為王昌齡最遠只到了涇州,沒有再西進[4]:121。)

727年,王昌齡進士及第,一起登第的還有好友常建。728年,與入京的孟浩然交遊。731年高中博學宏詞試,授官秘書省校書郎[1]:136、5、138[3],734年再應博學宏詞試,及第後授職汜水尉。735年,王昌齡被貶謫,行至江陵一帶,受孟浩然的邀約,住了下來。739年,朝廷又申前令,王昌齡被貶至嶺南[1]:139、142、144(一說貶謫為郴縣縣令[4]:129),前往至桂陽。同年唐玄宗大赦天下,王昌齡次年即自桂陽北返,途經襄陽,再與孟浩然會晤歡聚,飲宴後不久孟浩然遽然死去。王昌齡沿漢水東下,至江南探問母親,然後循運河返回京城[1]:7、143-144

741年,王昌齡重獲起用,授為江寧丞,他對這職位不甚滿意。745年,王昌齡曾到長安住下,與李白王維交遊,同年底離開長安[1]:10、13。天宝二年(743年)至天宝十二载之间(753年)[3],因“不護細行,屢見貶斥”[5],被贬为龙标(湖南黔阳县)尉[6],世人又称他王龙标[7]

安史之亂爆發後,王昌齡北上回鄉。天宝十四载十月至至德二载(757年)之间被刺史闾丘晓所杀[8]。据说高适曾为此而为王昌龄伸冤[3]

詩歌 编辑

王昌齡詩歌感情充沛,形象動人,景象含蓄[9]:117七絕情景相生,興象高遠,充滿感人力量[2]:309,在唐代十分流行[9]:115,廣為世人傳唱[4]:119。今存世詩歌有196首,其中邊塞詩有25首[10]:162、185,代表了盛唐氣象。《出塞》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詩句言簡意賅,勾勒出明月照著關塞那種荒寒寂寞的景象,表現千古以來所有征人的悲哀,意境廣闊[2]:309、315,在明月和關塞漠然無言的見證下,戰爭不斷發生,而士卒仍然一代又一代地邁向沙場,老死邊塞[1]:80;只要有一個像李廣那樣有膽略有勇氣的將軍,就絕不會讓胡人的兵馬來到我們的土地上[2]:315-316。《從軍行》其四:「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寫出邊疆地帶的廣遠、陰慘和寒冷,將士身經百戰,身上的鐵甲都磨穿了,但若不為國建立功勳就永不回去,詩歌充滿奮發高揚的精神[2]:309、313-314。《從軍行》其五:「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廣闊的沙漠上,狂風和沙塵使日光昏暗,軍隊在風沙中從軍營趕赴戰場,不久得到前軍的捷報,昨天夜裏在洮河以北已俘虜了一批外敵[2]:309、314-315。《江山聞笛》描述從笛聲想到自己個人的感遇身世,飄泊生涯,進而想到江山別離之苦,征夫走卒遷人謫客之痛,或北到胡關,或南越楚山,殘秋霜月,此情此景,咸從笛聲傳出表達[1]:112

 
王昌龄《西宮春怨》詩意图,选自月冈芳年《月百姿》

王昌齡今存閨怨詩22首[10]:185。《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前半寫少婦的快樂,在大好春日打扮得漂漂亮亮地「上翠樓」觀賞美好春景;面對如此美好景色,但夫婿卻遠別以覓封侯,後悔的心情頓然而生,更何況當時是自己要他去的,想想當時真是不識愁滋味[11]:40。王昌齡擅長寫宮怨詩,《西宮春怨》描述春夜百花飄香,一位宮人寂處西宮,聽到樹外昭陽殿傳來的笑聲笑語,使她的孤寂更加難受,唯有退居房子深處,以琵琶自娛自解[1]:91、96。《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寫班婕妤在長信宮寂寞孤獨的生活[2]:300-301,用「玉顏」和「寒鴉」的對比所產生的反諷表露怨情[11]:32,寒鴉尚能分得一點日照的光彩,自己卻得不到君王的一點思念[2]:302

王昌齡今存離別詩有50首,多用五言古體詩及五、七言絕句,充滿真實樸素的惜別深情[10]:162-163、165。其詩往往描寫月夜之景,多寫水邊的景象[10]:177、166,月字往往跟水、波、江、山、夢等字配合使用,月表示孤單和懷念,水、波、江和夢是表示聯繫分居兩地朋友間的感情[1]:90。《芙蓉樓送辛漸》其一:「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孤獨的遊子乘舟浮江,相隔千里的人靠明月連在一起,充滿清澈的寒涼感覺[10]:166,舟行於寒雨連江之夜,透露了道途的艱難和詩人的不安,末句借用鮑照的「清如玉壺冰,何慚宿昔意」來表示自己的潔白[1]:86。《送劉十五之郡》描述清曉的江面寒霧籠罩,友人跨馬來到江邊,一葉扁舟將載友人直赴洛陽,抬頭只見朦朦月光,隱現空中[10]:168。送別詩裏用「雲」字來封句,是王昌齡喜用的手法,如《巴陵送李十二》末句「日暮蒹葭空水雲」[1]:88。羈旅詩《太湖秋夕》表達了作者秋日傍晚獨宿太湖孤舟時的感懷[10]:170,「水宿煙雨寒,洞庭霜落微」,以煙雨、霧、月光、雁聲的意象,觸發憂愁的情調[9]:119

文學評論 编辑

 
《王昌齡詩集》書影

王昌齡撰有《詩格》兩卷,部份保存在日僧空海文鏡秘府論》中。他分析出四種類型的詩歌傳統,每種代表一個不同的歷史階段。第一種是發於自然,源自生民的原始生活狀態,如「日出而作」。第二種是說理衛道的詩歌,《詩經》是其代表作。第三種內容主要是哲理的,《易經繫辭是其代表作[1]:36-37。第四種是由賈誼開始的抒情詩,到建安時期趨於成熟。王昌齡認為六朝詩歌,除謝靈運鮑照以外,一般比較細瑣和欠缺生活內容。王昌齡談到三種不同的「意」:思想、感情、「興感」(靈感)[1]:38-39,興感源於實際的或想像的世界。王昌齡強調詩人的心必須能「通寂」,即心在非常寂靜而無雜念的狀態。安眠可以神安心暢,而神怡心暢是作詩必不可少的條件。作者的精神必須無所牽掛,而後能超越自身,透澈外物,並融合大千。從想像找「意」的方法有三種,第一是「忘身」,讓想像自由馳騁,第二是休息養神,第三是抄集詩人妙句作一本「隨手卷子」[1]:40-42。在創作開始的階段,要超越時空的限制,進入一種超經驗的領域,將外在現實轉化為內在心象,是一種不自覺的忘我境界[12]:89。詩歌乃抒發憤氣之作,由於「中心不快,眾不我知」,更需要詩歌用強烈的藝術力量來表現[13]:57

聲律方面,王昌齡認為如果律可能有礙意的表達,則詩人應棄律就意。關於調聲,寫五言古詩時,王昌齡指明了「輕」和「重」(即每字聲母)的分別,強調一句的第一字和第五字都應是「輕」字則即使中間三字全是重字,全句的音調即可安穩。王昌齡把一首詩分為三部份:頭、肚、尾,當中以頭最重要,因為詩頭的作用是點明詩題,立下色調,並決定全詩的行文組織。「肚寬」的作用,除了可使詩篇獲得豐富多彩的容顏物色,還可以帶給詩「百般縱橫,變動數出」的機會[1]:42、46。王昌齡對如何表達所呈現的物色,提出四種方法,第一是聯想,第二是誇大,第三是先注意一個近物,然後擴展視界,第四是直言其事。王昌齡另作有「十七勢」,提出比較詳盡的技術問題,以處理詩頭、肚、尾的結構[1]:49-50、53,表現詩人如何謀章取句。「勢」既有關於結構,也有關於氣勢,雖然每一勢著重處理一首詩中的一部份,整體來說是為了將各部份銜接在一起,使從頭到尾氣勢貫通無礙。如第一勢「直把入作勢」,說的是一開如就點明詩篇的主題[1]:67、53-54;第二勢是「都商量入作勢」說明是詩的起頭兩句還未建立詩題的範圍,而詩的主要內容和主旨則在第三、第四或第五句才入手;第六勢是「比興入作勢」,說明第一句除了交代場合及建立情緒氣氛外,尚含比興的作用[1]:56、59

王昌齡的詩論受佛教影響。他根據題材將詩境分為三大類:物境、情境、意境,物境是一種超經驗的直覺觀照[14]:49-50、54,意境是純粹主觀的產物,情境則是「被主觀作用所變化的客觀境」。此說三境說源自唯識宗三類境」之說[14]:56、58、49。王昌齡文學創作論以「意」為中心,也是借鑑佛教「意」和「意識」的觀念[12]:96

作品 编辑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王昌龄集五卷”,北宋时的《崇文总目》载王昌龄诗一卷,南宋时《郡斋读书志》载王昌龄诗六卷,《直斋书录题解》载王江宁集一卷,《宋史·艺文志》载王昌龄集十卷。这些卷本均已亡佚[3]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元和元年(806年)返回日本携有《王昌龄集》一卷,也已亡佚[3]

其诗今存180多首,《全唐诗》编为四卷。王昌龄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出塞》、《从军行》为代表作的边塞诗,另一类是描写妇女生活的诗,代表作有《采莲曲》、《越女》等,閨怨詩為其擅長的類型。

出塞 采莲曲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新唐书·艺文志》载王昌龄《诗格》二卷,《直斋书录题解》载《诗格》一卷,《诗中秘旨》一卷。现存《诗格》和《诗中秘旨》各一卷收于明朝的《格致丛书》。这两本书是否为王昌龄所撰,后世一直有怀疑,可能是伪托,也可能只是部分内容为王昌龄所写。[3]《直斋书录题解》杂家类还载有《瑞应图》十卷,认为可能是王昌龄作。《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郗昂《乐府古今题解》三卷,下注“一作王昌龄”,书已亡佚。

王昌龄现存文章六篇,载于《全唐文》。

評價 编辑

王昌龄交游广阔。与李白有很深的友情,与边塞诗人岑参高适李颀王之涣也有交情,与诗人王维孟浩然崔国辅储光羲常建也有往来[3]

与王昌龄同时代出版的《河岳英灵集》选诗以“声律风骨”为标准,选王昌龄诗最多,达16首,认为他的诗继承了建安文学的风骨[15]。到晚唐时,顾陶《唐诗类选》已将他评为仅次于杜甫李白的诗人。

王昌齡受推許為「七絕聖手」[16]:41,唐代殷璠讚許王昌齡真正能繼承建安風骨,「驚耳駭目」[13]:56,是東晉以後幾百年間內振起頹勢的「中興之作」,認可王昌齡與儲光羲可與曹植謝靈運並駕齊驅。晚唐時流行的一部說詩雜著《琉璃堂墨客圖》,尊稱王昌齡為「詩天子」[1]:125、34。南宋嚴羽認為王昌齡詩可說是透徹玲瓏,無跡可求,言有盡而意無窮。明清時的詩評家推許《出塞》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是唐代七絕第一[1]:150、78、68。明代胡應麟讚賞王昌齡詩意味無窮:「優柔婉麗,意味無窮,風骨內含,精芒外隱,如清廟朱絃,一唱三嘆。」[16]:41清代沈德潛欣賞王昌齡詩耐人尋味:「龍標絕句,深情幽怨,音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2]:309在宋代,王昌龄的七绝就和李白的相混淆[3]。明清时期文人更是多将他与李白并称[17][18][19][20],而清初的王夫之更将他的七绝推为唐人第一[3]

參考文献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李珍華. 《王昌齡研究》. 西安: 太白文藝出版社. 1994. ISBN 7806050744 (中文(简体)).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葉嘉瑩. 《葉嘉瑩說初盛唐詩》. 北京: 中華書局. 2007. ISBN 9787101058789 (中文(简体)).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傅璇琮. 唐代诗人丛考. 北京: 中华书局. 2003: 109–150. ISBN 7101035965. 
  4. ^ 4.0 4.1 4.2 芳村弘道. 《唐代的詩人研究》. 秦嵐等譯. 北京: 中華書局. 2014. ISBN 9787101095883 (中文(简体)). 
  5. ^ 《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
  6.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 ^ 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載“……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明人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卷下著录《王龙标集》七卷。
  8. ^ 《旧唐书·张镐传》云:“……镐至淮口,宋州已陷,镐怒晓,即杖杀之。……《新唐书·孟浩然传(附王昌龄)》云:(丘)辞曰:‘有亲,乞贷余命。’镐曰:‘王昌龄之亲欲谁养?’晓默然。”;《唐才子传》卷二“王昌龄”載:“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惭沮。”。《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张镐闻睢阳围急,倍道亟进,檄浙东、浙西、淮南、北海诸节度及谯郡太守闾丘晓,使共救之。晓素傲很,不受镐命。比镐至,睢阳城已陷三日。镐召晓,杖杀之。”《新唐书》和《旧唐书》皆云闾丘晓为濠州(豪州)刺史,《资治通鉴考异》认为闾丘晓为濠州刺史有误,因“濠州在淮南,去睢陽遠。毫州與睢陽接境,必毫州也。”
  9. ^ 9.0 9.1 9.2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 《盛唐詩》. 賈晉華譯. 北京: 三聯書店. 2004. ISBN 9787108048097 (中文(简体)).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松原朗日语松原朗. 《中國離別詩形成論考》. 李寅生譯. 北京: 中華書局. 2014. ISBN 9787101096323 (中文(简体)). 
  11. ^ 11.0 11.1 曹逢甫. 《從語言學看文學:唐宋近體詩三論》. 台北: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2004. ISBN 9787301273470 (中文(繁體)). 
  12. ^ 12.0 12.1 蔡宗齊. 〈王昌齡以“意”為中心的創作論及其唯識學淵源〉. 《復旦大學學報》. 2017, 4: 87–97 [2022-08-28]. (原始内容于2021-12-24) (中文(简体)). 
  13. ^ 13.0 13.1 李珍華; 傅璇琮. 《河岳英靈集研究》. 北京: 中華書局. 1992. ISBN 9787101009347 (中文(繁體)). 
  14. ^ 14.0 14.1 蔡宗齊. 〈唯識三類境與王昌齡詩學三境說〉. 《文學遺產》. 2018, 1: 49–59 [2022-08-28]. (原始内容于2021-04-15) (中文(简体)). 
  15. ^ 河岳英灵集》: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迹,且两贤气同体别,而王稍声峻。
  16. ^ 16.0 16.1 沈紹輝. 〈試論王昌齡七絕的藝術特色〉. 《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2, 4: 41–50 [2022-08-28]. (原始内容于2023-04-05) (中文(简体)). 
  17. ^ 焦竑.诗评.
  18. ^ 王世贞.漫堂说诗.
  19. ^ 胡震亨唐音癸签》卷5引徐献忠《唐诗品》: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越。七言小诗儿与太白比肩,当时乐府采录无出具右。王言古作与储光羲不相下,而稍逸致可采,高才玩世,流荡不持,卒取闾丘之祸,轻华之致,不并珪璋,岂亦定见耶!
  20. ^ 《艺苑卮言》:七言绝句,王江宁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

延伸閱讀 编辑

  • 邱冠儒. 〈王昌齡五古、七絕於歷代唐詩選本梗概抉微〉 (PDF). 《東海中文學報》. 2021, 41: 35–72 [2022-08-28] (中文(繁體)). 
  • 蔡瑜. 〈王昌齡的「身境」論——《詩格》析義〉 (PDF). 《漢學研究》. 2010, 28:2: 297–325 [2022-08-28] (中文(繁體)). 
  • 黃永武. 〈敦煌所見王昌齡詩七首的價值〉. 《中外文學》. 1978, 6:8: 4–12 [2022-08-28] (中文(繁體)). 

王昌龄, 王昌齡, 698年, 755年, 字少伯, 京兆人, 一說太原人, 因為曾做江寧丞及龍標尉, 人稱王江寧或王龍標, 王昌齡曾高中進士及博學宏詞試, 先後授官校書郎, 汜水尉, 江寧丞, 兩度被貶謫南方, 王昌齡是盛唐邊塞派詩人, 善寫七絕, 被推許為, 詩天子, 七絕聖手, 作品感情充沛, 形象動人, 景象含蓄, 韻味深長, 其邊塞詩代表了盛唐氣象, 著名詩作有, 出塞, 從軍行, 王昌齡也善寫閨怨詩與宮怨詩, 名作有, 閨怨, 長信秋詞, 文學評論方面, 王昌齡撰有, 詩格, 討論作詩如何謀篇佈局, 引. 王昌齡 698年 755年 字少伯 京兆人 1 127 一說太原人 因為曾做江寧丞及龍標尉 人稱王江寧或王龍標 2 303 王昌齡曾高中進士及博學宏詞試 先後授官校書郎 汜水尉 江寧丞 兩度被貶謫南方 王昌齡是盛唐邊塞派詩人 善寫七絕 被推許為 詩天子 七絕聖手 作品感情充沛 形象動人 景象含蓄 韻味深長 其邊塞詩代表了盛唐氣象 著名詩作有 出塞 從軍行 等 王昌齡也善寫閨怨詩與宮怨詩 名作有 閨怨 長信秋詞 文學評論方面 王昌齡撰有 詩格 討論作詩如何謀篇佈局 引發靈感及呈現物色 使氣勢貫通無礙 其文論受到佛教唯識宗思想影響 王昌齡王昌齡畫像出生698年 逝世755年 濠州職業官員 詩人創作時期盛唐體裁詩歌 文論代表作 出塞 從軍行 施影響於空海 目录 1 籍贯 2 生年 3 生平 4 詩歌 5 文學評論 6 作品 7 評價 8 參考文献 9 延伸閱讀籍贯 编辑 新唐书 卷二 三 文艺传 下说是江宁 今南京 人 傅璇琮认为可能是王昌龄做过江宁丞 又被后人称为 王江宁 而误为籍贯江宁 3 殷璠 河岳英灵集 卷中 王昌龄 条又稱 太原王昌龄 唐才子传 从 河岳英灵集 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傅璇琮 唐才子传校笺 提到王昌龄有 宿灞上寄侍御玙弟 一詩 認為王璵时任侍御史 與王昌龄同族 又据 新唐书 卷七二 宰相世系表 所载 琅琊 今青岛市黄岛区 有方庆 璵 与 博异志 載 琅琊王昌龄自吴抵京国 句 认为 则王璵之族望为琅琊 王昌龄当亦同此 又 博异志 有 王昌龄 一篇 起首曰 開元中 琅琊王昌齡自吳抵京國 博异志 为唐人传奇 所载大多怪诞不经 然称王昌龄为琅琊 当亦有所本 进一步认为太原或琅琊可能是郡望 旧唐书 文苑传 所称京兆 即长安 今陕西省西安市 人 才是他的实际居住地 生年 编辑王昌龄生年不可确考 傅璇琮根据王维称其为 江宁大兄 及岑参与王昌龄同年所做诗都称王昌龄 白首 空老 推算王昌龄生年当在690年左右到701年之间 3 闻一多 唐诗大系 则定为698年 所据不明 生平 编辑王昌龄父母家庭已不可考 只知其早年生活较为贫困 3 王昌齡年輕時曾自長安出發 東遊汴 宋等州 小住在河南嵩山 曾向道士求煉丹及道經 723年 王昌齡自嵩山北向進入河東境 想藉唐玄宗出巡河東之便 找尋仕進機會 但並無所得 遂返回關中 向吏部侍郎李元紘上書求薦拔 並無收穫 1 129 131 約725年 王昌齡有西北塞外之行 此行旨在進入軍幕 投筆從戎 以謀仕進之路 但並無所成 於726年秋從西北塞外歸來 1 135 4 芳村弘道則認為王昌齡最遠只到了涇州 沒有再西進 4 121 727年 王昌齡進士及第 一起登第的還有好友常建 728年 與入京的孟浩然交遊 731年高中博學宏詞試 授官秘書省校書郎 1 136 5 138 3 734年再應博學宏詞試 及第後授職汜水尉 735年 王昌齡被貶謫 行至江陵一帶 受孟浩然的邀約 住了下來 739年 朝廷又申前令 王昌齡被貶至嶺南 1 139 142 144 一說貶謫為郴縣縣令 4 129 前往至桂陽 同年唐玄宗大赦天下 王昌齡次年即自桂陽北返 途經襄陽 再與孟浩然會晤歡聚 飲宴後不久孟浩然遽然死去 王昌齡沿漢水東下 至江南探問母親 然後循運河返回京城 1 7 143 144 741年 王昌齡重獲起用 授為江寧丞 他對這職位不甚滿意 745年 王昌齡曾到長安住下 與李白 王維交遊 同年底離開長安 1 10 13 天宝二年 743年 至天宝十二载之间 753年 3 因 不護細行 屢見貶斥 5 被贬为龙标 湖南省黔阳县 尉 6 世人又称他王龙标 7 安史之亂爆發後 王昌齡北上回鄉 天宝十四载十月至至德二载 757年 之间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8 据说高适曾为此而为王昌龄伸冤 3 詩歌 编辑王昌齡詩歌感情充沛 形象動人 景象含蓄 9 117 七絕情景相生 興象高遠 充滿感人力量 2 309 在唐代十分流行 9 115 廣為世人傳唱 4 119 今存世詩歌有196首 其中邊塞詩有25首 10 162 185 代表了盛唐氣象 出塞 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渡陰山 詩句言簡意賅 勾勒出明月照著關塞那種荒寒寂寞的景象 表現千古以來所有征人的悲哀 意境廣闊 2 309 315 在明月和關塞漠然無言的見證下 戰爭不斷發生 而士卒仍然一代又一代地邁向沙場 老死邊塞 1 80 只要有一個像李廣那樣有膽略有勇氣的將軍 就絕不會讓胡人的兵馬來到我們的土地上 2 315 316 從軍行 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寫出邊疆地帶的廣遠 陰慘和寒冷 將士身經百戰 身上的鐵甲都磨穿了 但若不為國建立功勳就永不回去 詩歌充滿奮發高揚的精神 2 309 313 314 從軍行 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 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 已報生擒吐谷渾 廣闊的沙漠上 狂風和沙塵使日光昏暗 軍隊在風沙中從軍營趕赴戰場 不久得到前軍的捷報 昨天夜裏在洮河以北已俘虜了一批外敵 2 309 314 315 江山聞笛 描述從笛聲想到自己個人的感遇身世 飄泊生涯 進而想到江山別離之苦 征夫走卒遷人謫客之痛 或北到胡關 或南越楚山 殘秋霜月 此情此景 咸從笛聲傳出表達 1 112 nbsp 王昌龄 西宮春怨 詩意图 选自月冈芳年 月百姿 王昌齡今存閨怨詩22首 10 185 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前半寫少婦的快樂 在大好春日打扮得漂漂亮亮地 上翠樓 觀賞美好春景 面對如此美好景色 但夫婿卻遠別以覓封侯 後悔的心情頓然而生 更何況當時是自己要他去的 想想當時真是不識愁滋味 11 40 王昌齡擅長寫宮怨詩 西宮春怨 描述春夜百花飄香 一位宮人寂處西宮 聽到樹外昭陽殿傳來的笑聲笑語 使她的孤寂更加難受 唯有退居房子深處 以琵琶自娛自解 1 91 96 長信秋詞 奉帚平明金殿開 暫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 猶帶昭陽日影來 寫班婕妤在長信宮寂寞孤獨的生活 2 300 301 用 玉顏 和 寒鴉 的對比所產生的反諷表露怨情 11 32 寒鴉尚能分得一點日照的光彩 自己卻得不到君王的一點思念 2 302 王昌齡今存離別詩有50首 多用五言古體詩及五 七言絕句 充滿真實樸素的惜別深情 10 162 163 165 其詩往往描寫月夜之景 多寫水邊的景象 10 177 166 月字往往跟水 波 江 山 夢等字配合使用 月表示孤單和懷念 水 波 江和夢是表示聯繫分居兩地朋友間的感情 1 90 芙蓉樓送辛漸 其一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孤獨的遊子乘舟浮江 相隔千里的人靠明月連在一起 充滿清澈的寒涼感覺 10 166 舟行於寒雨連江之夜 透露了道途的艱難和詩人的不安 末句借用鮑照的 清如玉壺冰 何慚宿昔意 來表示自己的潔白 1 86 送劉十五之郡 描述清曉的江面寒霧籠罩 友人跨馬來到江邊 一葉扁舟將載友人直赴洛陽 抬頭只見朦朦月光 隱現空中 10 168 送別詩裏用 雲 字來封句 是王昌齡喜用的手法 如 巴陵送李十二 末句 日暮蒹葭空水雲 1 88 羈旅詩 太湖秋夕 表達了作者秋日傍晚獨宿太湖孤舟時的感懷 10 170 水宿煙雨寒 洞庭霜落微 以煙雨 霧 月光 雁聲的意象 觸發憂愁的情調 9 119 文學評論 编辑 nbsp 王昌齡詩集 書影王昌齡撰有 詩格 兩卷 部份保存在日僧空海 文鏡秘府論 中 他分析出四種類型的詩歌傳統 每種代表一個不同的歷史階段 第一種是發於自然 源自生民的原始生活狀態 如 日出而作 第二種是說理衛道的詩歌 詩經 是其代表作 第三種內容主要是哲理的 易經 繫辭是其代表作 1 36 37 第四種是由賈誼開始的抒情詩 到建安時期趨於成熟 王昌齡認為六朝詩歌 除謝靈運和鮑照以外 一般比較細瑣和欠缺生活內容 王昌齡談到三種不同的 意 思想 感情 興感 靈感 1 38 39 興感源於實際的或想像的世界 王昌齡強調詩人的心必須能 通寂 即心在非常寂靜而無雜念的狀態 安眠可以神安心暢 而神怡心暢是作詩必不可少的條件 作者的精神必須無所牽掛 而後能超越自身 透澈外物 並融合大千 從想像找 意 的方法有三種 第一是 忘身 讓想像自由馳騁 第二是休息養神 第三是抄集詩人妙句作一本 隨手卷子 1 40 42 在創作開始的階段 要超越時空的限制 進入一種超經驗的領域 將外在現實轉化為內在心象 是一種不自覺的忘我境界 12 89 詩歌乃抒發憤氣之作 由於 中心不快 眾不我知 更需要詩歌用強烈的藝術力量來表現 13 57 聲律方面 王昌齡認為如果律可能有礙意的表達 則詩人應棄律就意 關於調聲 寫五言古詩時 王昌齡指明了 輕 和 重 即每字聲母 的分別 強調一句的第一字和第五字都應是 輕 字則即使中間三字全是重字 全句的音調即可安穩 王昌齡把一首詩分為三部份 頭 肚 尾 當中以頭最重要 因為詩頭的作用是點明詩題 立下色調 並決定全詩的行文組織 肚寬 的作用 除了可使詩篇獲得豐富多彩的容顏物色 還可以帶給詩 百般縱橫 變動數出 的機會 1 42 46 王昌齡對如何表達所呈現的物色 提出四種方法 第一是聯想 第二是誇大 第三是先注意一個近物 然後擴展視界 第四是直言其事 王昌齡另作有 十七勢 提出比較詳盡的技術問題 以處理詩頭 肚 尾的結構 1 49 50 53 表現詩人如何謀章取句 勢 既有關於結構 也有關於氣勢 雖然每一勢著重處理一首詩中的一部份 整體來說是為了將各部份銜接在一起 使從頭到尾氣勢貫通無礙 如第一勢 直把入作勢 說的是一開如就點明詩篇的主題 1 67 53 54 第二勢是 都商量入作勢 說明是詩的起頭兩句還未建立詩題的範圍 而詩的主要內容和主旨則在第三 第四或第五句才入手 第六勢是 比興入作勢 說明第一句除了交代場合及建立情緒氣氛外 尚含比興的作用 1 56 59 王昌齡的詩論受佛教影響 他根據題材將詩境分為三大類 物境 情境 意境 物境是一種超經驗的直覺觀照 14 49 50 54 意境是純粹主觀的產物 情境則是 被主觀作用所變化的客觀境 此說三境說源自唯識宗 三類境 之說 14 56 58 49 王昌齡文學創作論以 意 為中心 也是借鑑佛教 意 和 意識 的觀念 12 96 作品 编辑 新唐书 艺文志 著录 王昌龄集五卷 北宋时的 崇文总目 载王昌龄诗一卷 南宋时 郡斋读书志 载王昌龄诗六卷 直斋书录题解 载王江宁集一卷 宋史 艺文志 载王昌龄集十卷 这些卷本均已亡佚 3 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元和元年 806年 返回日本携有 王昌龄集 一卷 也已亡佚 3 其诗今存180多首 全唐诗 编为四卷 王昌龄诗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 出塞 从军行 为代表作的边塞诗 另一类是描写妇女生活的诗 代表作有 采莲曲 越女 等 閨怨詩為其擅長的類型 出塞 采莲曲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新唐书 艺文志 载王昌龄 诗格 二卷 直斋书录题解 载 诗格 一卷 诗中秘旨 一卷 现存 诗格 和 诗中秘旨 各一卷收于明朝的 格致丛书 这两本书是否为王昌龄所撰 后世一直有怀疑 可能是伪托 也可能只是部分内容为王昌龄所写 3 直斋书录题解 杂家类还载有 瑞应图 十卷 认为可能是王昌龄作 新唐书 艺文志 著录有郗昂 乐府古今题解 三卷 下注 一作王昌龄 书已亡佚 王昌龄现存文章六篇 载于 全唐文 評價 编辑王昌龄交游广阔 与李白有很深的友情 与边塞诗人岑参 高适 李颀 王之涣也有交情 与诗人王维 孟浩然 崔国辅 储光羲 常建也有往来 3 与王昌龄同时代出版的 河岳英灵集 选诗以 声律风骨 为标准 选王昌龄诗最多 达16首 认为他的诗继承了建安文学的风骨 15 到晚唐时 顾陶 唐诗类选 已将他评为仅次于杜甫李白的诗人 王昌齡受推許為 七絕聖手 16 41 唐代殷璠讚許王昌齡真正能繼承建安風骨 驚耳駭目 13 56 是東晉以後幾百年間內振起頹勢的 中興之作 認可王昌齡與儲光羲可與曹植 謝靈運並駕齊驅 晚唐時流行的一部說詩雜著 琉璃堂墨客圖 尊稱王昌齡為 詩天子 1 125 34 南宋嚴羽認為王昌齡詩可說是透徹玲瓏 無跡可求 言有盡而意無窮 明清時的詩評家推許 出塞 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 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是唐代七絕第一 1 150 78 68 明代胡應麟讚賞王昌齡詩意味無窮 優柔婉麗 意味無窮 風骨內含 精芒外隱 如清廟朱絃 一唱三嘆 16 41清代沈德潛欣賞王昌齡詩耐人尋味 龍標絕句 深情幽怨 音旨微茫 令人測之無端 玩之無盡 2 309在宋代 王昌龄的七绝就和李白的相混淆 3 明清时期文人更是多将他与李白并称 17 18 19 20 而清初的王夫之更将他的七绝推为唐人第一 3 參考文献 编辑 1 00 1 01 1 02 1 03 1 04 1 05 1 06 1 07 1 08 1 0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17 1 18 1 19 1 20 1 21 李珍華 王昌齡研究 西安 太白文藝出版社 1994 ISBN 7806050744 中文 简体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葉嘉瑩 葉嘉瑩說初盛唐詩 北京 中華書局 2007 ISBN 9787101058789 中文 简体 3 00 3 01 3 02 3 03 3 04 3 05 3 06 3 07 3 08 3 09 3 10 3 11 傅璇琮 唐代诗人丛考 北京 中华书局 2003 109 150 ISBN 7101035965 4 0 4 1 4 2 芳村弘道 唐代的詩人研究 秦嵐等譯 北京 中華書局 2014 ISBN 9787101095883 中文 简体 河岳英灵集 说他 再历遐荒 旧唐书 本传说他 不护细行 屡见贬斥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顾况 监察御史储公集序 載 擢第常建少府 王龙标昌龄 此数人皆当时之秀 明人陈第 世善堂藏书目录 卷下著录 王龙标集 七卷 旧唐书 张镐传 云 镐至淮口 宋州已陷 镐怒晓 即杖杀之 新唐书 孟浩然传 附王昌龄 云 丘 辞曰 有亲 乞贷余命 镐曰 王昌龄之亲欲谁养 晓默然 唐才子传 卷二 王昌龄 載 以刀火之际归乡里 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后张镐按军河南 晓衍期 将戮之 辞以亲老 乞恕 镐曰 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 晓大惭沮 资治通鉴 卷二百二十 张镐闻睢阳围急 倍道亟进 檄浙东 浙西 淮南 北海诸节度及谯郡太守闾丘晓 使共救之 晓素傲很 不受镐命 比镐至 睢阳城已陷三日 镐召晓 杖杀之 新唐书 和 旧唐书 皆云闾丘晓为濠州 豪州 刺史 资治通鉴考异 认为闾丘晓为濠州刺史有误 因 濠州在淮南 去睢陽遠 毫州與睢陽接境 必毫州也 9 0 9 1 9 2 宇文所安 Stephen Owen 盛唐詩 賈晉華譯 北京 三聯書店 2004 ISBN 9787108048097 中文 简体 10 0 10 1 10 2 10 3 10 4 10 5 10 6 松原朗 日语 松原朗 中國離別詩形成論考 李寅生譯 北京 中華書局 2014 ISBN 9787101096323 中文 简体 11 0 11 1 曹逢甫 從語言學看文學 唐宋近體詩三論 台北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2004 ISBN 9787301273470 中文 繁體 12 0 12 1 蔡宗齊 王昌齡以 意 為中心的創作論及其唯識學淵源 復旦大學學報 2017 4 87 97 2022 08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2 24 中文 简体 13 0 13 1 李珍華 傅璇琮 河岳英靈集研究 北京 中華書局 1992 ISBN 9787101009347 中文 繁體 14 0 14 1 蔡宗齊 唯識三類境與王昌齡詩學三境說 文學遺產 2018 1 49 59 2022 08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5 中文 简体 河岳英灵集 元嘉以还 四百年内 曹 刘 陆 谢 风骨顿尽 顷有太原王昌龄 鲁国储光羲颇从厥迹 且两贤气同体别 而王稍声峻 16 0 16 1 沈紹輝 試論王昌齡七絕的藝術特色 延安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1982 4 41 50 2022 08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4 05 中文 简体 焦竑 诗评 王世贞 漫堂说诗 胡震亨 唐音癸签 卷5引徐献忠 唐诗品 少伯天才流丽 音唱疏越 七言小诗儿与太白比肩 当时乐府采录无出具右 王言古作与储光羲不相下 而稍逸致可采 高才玩世 流荡不持 卒取闾丘之祸 轻华之致 不并珪璋 岂亦定见耶 艺苑卮言 七言绝句 王江宁与太白争胜毫厘 俱是神品 延伸閱讀 编辑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王昌龄邱冠儒 王昌齡五古 七絕於歷代唐詩選本梗概抉微 PDF 東海中文學報 2021 41 35 72 2022 08 28 中文 繁體 蔡瑜 王昌齡的 身境 論 詩格 析義 PDF 漢學研究 2010 28 2 297 325 2022 08 28 中文 繁體 黃永武 敦煌所見王昌齡詩七首的價值 中外文學 1978 6 8 4 12 2022 08 28 中文 繁體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王昌龄 amp oldid 7686308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