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棒球

棒球(英語:Baseball、日韓稱為野球),為一種團體球類運動,由人數最少為9人的两支隊伍在一個扇形棒球場進行攻擊與守備。棒球球員分為攻方與守方,攻方球员利用球棒将守方投掷的球击出,随后以逆時針方向沿着四个壘位进行跑垒,當成功回到本壘就可得1分;而守方则利用手套将攻方击出的球接住或透過傳球将攻方球員封殺或觸殺出局。比賽中,兩隊輪流攻守,比賽結束後,得分較高的一隊會勝出;若雙方得分仍相同,則進入延長賽英语Extra_innings;在延長賽中每一局規則均按照正規賽最後一個半局計算,在該局下半局結束後若分數有差距即結束比賽。延長賽在台灣一般比賽只有3局,美國則是無限延長,如果是世界比賽或總冠軍,一定會分出勝負,延長賽基本上一開始二壘都有跑者。

棒球
臺北大巨蛋球場內部
最高管理机构世界棒壘球聯盟
起源18世纪中叶或更早、英格兰(早期形式)
1846年6月19日、紐泽西霍博肯(第一次有游戏规则的记录)
特征
隊员9
是否男女混合分開競賽
分類團隊運動球類運動
器材棒球
球棒
棒球手套
釘鞋
棒球場
比賽場地棒球場
存在
國家或地區全球(主要是北美洲和東亞)
奧運示範項目1912193619521956196419841988
正式項目1992年2008年2020年(主辦方自選項目)、2028年(主辦方自選項目)

棒球起源於19世紀的英格蘭,後流傳到北美洲;在美國成為國民運動後,分別流傳至中南美洲及亞洲東部;目前在日本韓國台灣為當地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之一;而在美國近年該運動的人氣則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棒球曾經在1992年至2008年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項目,但之後被從正式項目中移除,自此之後並非每屆舉辦;目前棒球的主要國際賽事是世界棒球經典賽世界棒球12強賽,在世界多個地區皆有職業棒球聯盟,而美國職棒大聯盟被公認是世界強度最高的職業棒球聯盟。

歷史 编辑

 
1744年的兒童書《小小口袋書》,顯示一些人正在玩相似於棒球的遊戲

棒球的起源英语Origins_of_baseball有許多種說法,曾經一般認為棒球是源自於繞圈球,這是一種流行於英國兒童間的一種運動。[1][2]近年的研究發現棒球和繞圈球都源自於凳球英语Stoolball[3][4]美國陸軍軍官阿布納·道布爾迪一度被認為是棒球的發明者,但其本人並未有明確的聲明,而且有諸多的證據表明此說法不成立,因此此說法已被歷史學家否定 [5][6]。已知最早提及到棒球的紀載是在1744年在英國出版的《小小口袋書日语小さなかわいいポケットブック》,該作者為約翰·紐伯瑞英语John_Newbery[7][8];1749年第一場被記載的棒球比賽出現在英國薩里進行,當時腓特烈·路易是該場比賽的球員[9],隨後此形式的運動傳到英屬加拿大[10][11]

1830年代初期北美地區開始流行棒球[12],在北美洲的第一場正式的棒球比賽是在1838年6月4日於加拿大安大略省進行[13],1845年,亞歷山大·卡特來特出版另一部運動書,並詳細的說明棒球規則,這是棒球最早的正式規則,而這份文件所記載的規則,已經符合大部份現代人對棒球的印象[14],是基於威廉·惠頓英语William_Wheaton在1837年修訂俱樂部中的棒球規則[15]。1846年6月19日,美國第一場有正式棒球比賽紀錄的出現,比賽地點位於曼哈頓對岸的紐泽西霍博肯舉行,但卡特來特率領的燈籠褲隊以1-23不敵紐約九人隊[14]南北戰爭對棒球運動的推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棒球運動在美國北部流行程度勝於南部。隨後,棒球在全美國高度的流行,即使在戰爭期間,也有兒童棒球隊,使棒球從戰爭前流行到戰爭後,成為美國的國民運動[16][17]

在1850年代中期,紐約都會區開始流行棒球運動[18];在1856年,棒球運動被報導為全國性的遊戲;隔年,美國棒球員協會英语National_Association_of_Base_Ball_Players成立,該協會在1867年禁止非裔美国人參與,當年的種族平等意識尚未發達[19][20]。在1876年,國家聯盟成立;不久後黑人聯盟成立,但持續時間很短暫[21]國際棒球員協會英语International_Association_for_Professional_Base_Ball_Players在1877年於加拿大成立,以加拿大與美國的球隊為主[22][23];在1893年,美國聯盟成立,由1885年成立的西部聯盟英语Western_League_(1885–1899)演變而來,此時美國有兩個職業聯盟,分別是國家聯盟及美國聯盟[24][25]。美國聯盟和國家聯盟有一段時間是兩兩獨立的狀態,直到1903年整合為美國職棒大聯盟,雖兩個聯盟仍有部分自主權,不過從此開始,每年兩個聯盟的冠軍隊伍會進行一場世界大賽[26]。在1919年世界大賽,發生了放水事件,這對美國的棒球圈造成了傷害,因此,隔年美國職棒大聯盟設立了主席職位[27],第一任主席由肯尼索·茂騰·藍迪斯英语Kenesaw Mountain Landis擔任;同年,黑人國家聯盟英语Negro_National_League_(1920–1931)成立,該聯盟運作到1931年;同時期的東部有色人種聯盟英语Eastern_Colored_League在1923年成立,該聯盟運作到1928年[28]

相較於現代,20世紀初期處於死球時代日语デッドボール時代,得分相對偏少,投手較具有主宰力[29];隨後,美國職棒大聯盟嚴格規範球的尺寸,並禁止投手在球上塗抹英语Spitball非法的物質,使得分相對提高[30]。在1930年前後,聖路易紅雀隊經理布蘭奇·里基英语Branch_Rickey投資了數個小聯盟球隊,設立了全球第一個棒球農場系統英语Farm_team球隊[31]。之後新的黑人國家聯盟英语Negro_National_League_(1933–1948)在1933年成立,在四年後黑人美國聯盟英语Negro_American_League成立;在1939年,少年棒球聯盟成立[32]

在1940年代初期,太平洋战争爆發,這導致了球員短缺,使部分小聯盟球隊解散;在此期間,菲利普·奈特·里格利英语Philip_K._Wrigley成立了全美女子棒球聯盟英语All-American_Girls_Professional_Baseball_League,這使棒球能平等的發展[33];隨着種族平等的意識上升,一般的聯盟逐漸接納非裔美國人的加入,傑基·羅賓森是第一位在美國職棒大聯盟出場的非裔美國人,他在1945年被布魯克林道奇簽下,並在1947年首次於美國職棒大聯盟出賽[34][35],此後不僅是非裔美國人,拉丁美洲的球員也陸續在美國職棒大聯盟出賽[36][37]

除美國與加拿大,古巴第一個棒球聯盟在1878年成立,多明尼加在1912年也舉辦了全國性的棒球比賽[38];在战间期,有許多的棒球聯盟相繼成立,包括1922年成立的荷蘭棒球聯盟、1934年成立的墨西哥棒球聯盟及1938年成立的波多黎各職業棒球聯盟[39][4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後,許多拉丁美洲的國家都建立自己的棒球聯盟,其中以委內瑞拉及多明尼加較為突出[41][42]

 
日本福岡市福岡巨蛋

在1870年代,棒球由美國人傳入日本[43],隨後棒球也成為該國的國民運動[44],不僅日本本土,當時的殖民地朝鮮半島臺澎群島也流行棒球[45][46],日本第一個職業棒球聯盟在1936年成立[39][40],該聯盟至今被認為是世界第二高強度的職業棒球聯盟[47],在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失去的朝鮮和臺灣兩個殖民地仍然持續的流行棒球,分別在1982年和1990年成立了各自的職棒聯盟[48][49]

美國職棒大聯盟是普遍認為世界最高水準的職棒聯盟,棒球曾經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賽項目,但在2005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宣布棒球自正式項目中移除,理由是參與的國家太少和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球員未能參加,美國職棒大聯盟因此舉辦世界棒球經典賽,於2006年3月舉行首屆比賽,其目的是在全球推廣棒球,使棒球項目重返奥林匹克运动会[50]

人員 编辑

球員 编辑

 
球員守備位置與代號:(1)投手(2)捕手(3)一壘手(4)二壘手(5)游擊手(6)三壘手(7)左外野手(8)中外野手(9)右外野手

球隊的人數會因主辦方的規定有所不同,像是美國職棒大聯盟就允許各隊登錄26名球員,以下是比較典型的角色:[51]

  • 8名各位置的先發野手。
  • 5名輪值的先發投手。
  • 7名替補投手,包括勝利組與敗戰處理組。
  • 1名替補捕手。
  • 5名替補野手。

世界上大多數職業棒球聯盟都設立指定打擊,包括中華職棒及美國職棒大聯盟[52]:78[53],但少數的職業棒球聯盟或層級較低的比賽不使用指定打擊,包括日本中央聯盟[54]

教練 编辑

教練是比賽中球隊的決策者,每場比賽前決定各守備位置的先發球員及先發打序,在比賽中進行球員替換及戰術的使用;每支球隊會由數名教練來協助球員的訓練;在職業棒球比賽中,會由兩名跑壘指導教練分別站在一壘及三壘附近的界外區,負責引導跑壘員的跑壘[55]。在棒球的教練與其他團隊運動的不同之處,是教練通常會穿著與球員相同的球衣[56]

裁判 编辑

每場比賽會有1至6名裁判,根據場上的狀況進行判決;在本壘後方會有一名裁判,稱為主審,能清楚的看到投手投球的進壘點,做出好球壞球的判決;在其他壘包也會設置裁判,稱為壘審,判決跑壘員的安全上壘或出局[52]:123—129。以美國職棒大聯盟為例,一般例行賽會有4名裁判,在季後賽會設置左線審與右線審,共計6名裁判[57][58]

裝備 编辑

 
手套和球棒

棒球有三項基本配備,分別是球、手套及球棒[59][60][61][62],球大約是成年人拳頭的大小,在防守的時候,守備員會穿上手套,進攻的時候擊球員會使用球棒擊球;在部分業餘棒球比賽中,可以使用金屬製造的球棒擊球;不過在職業棒球的比賽中,球員僅可使用木製的球棒;另外,為了避免受傷,捕手及主審會穿著可保護頭部、臉部、肩膀及胸、腹、膝等部位的護具,擊球員需戴上頭盔日语打撃用ヘルメット[63][52]:5—12。球衣聯盟也有規定

規則 编辑

棒球比賽每場比賽的局數依主辦方而定,每一局分上、下兩個半局,每場比賽每隊會有9名先發選手(如有指定打擊則多一位),每個半局輪流作為進攻方或防守方,到指定局數結束後,分數較多者為勝。若平手則進行延長賽,延長賽以一局為單位,部分比賽採突破僵局制,若無和局規定,則比到該局結束時分數不同為止。此外,若先攻方完成所有的進攻局數時分數仍然落後,則比賽結束;有些比賽可因分差過大或天候惡劣而提前結束。各隊可在比賽中替換球員,但被替換的球員該場比賽不得再上場[63][52]:全

在比賽中,進攻方每次由一名擊球員上場打擊,防守方有9名守備員(含投手)上場守備;擊球員的任務是將球擊出之後,從本壘起跑,採逆時針方向,經過一壘、二壘和三壘,最終回到本壘,來取得分數;守備員的任務是每局抓三個出局數並阻止得分。

投手向擊球員投球時,投在好球帶的位置或擊球員揮擊,視為「好球」(英語:Strike),反之視為「壞球」(英語:Ball);如果第三次好球擊球員沒有擊中且捕手在球落地前接住球(三振)、或擊出的球在沒落地前被防守方接到(接殺)、或被守備員持球碰到觸殺)、或在守備員先持球碰觸一壘壘包(封殺),或第三次好球擊球員沒有擊中且捕手未能在球落地前接住球,但在擊球員碰觸一壘壘包前守備員先持球碰觸一壘壘包,擊球員便被判出局(英語:Out)。以上情況之外,擊球員可上壘,成為跑壘員

界外球:擊球員在未達兩次好球時擊出界外球則視為好球,兩次好球時擊出界外球則不紀錄。

全壘打:若擊球員擊出的球,在界內範圍內未落地的情況下越過外野的牆,則擊球員和跑壘員依序通過壘包回本壘得分,紀錄上為全壘打

保送:若投手對擊球員投出四次壞球,擊球員自動上壘,稱為「四壞球保送」。若投手投球擊中擊球員,擊球員自動上壘,稱為「觸身球保送」。

當擊球員成為跑壘員後,可選擇繼續進壘或停止進壘。當擊球員出局或跑壘員留在壘包上時,下一位擊球員要上場打擊。跑壘員可以在任何時刻推進;若前面沒有空者的壘包,該跑壘員會進入強迫進壘的狀態,即擊球員擊出的球落到界內後須前進一個壘包,此時若守備員先持球碰觸跑壘員欲前進的壘包,跑壘員會出局;若擊球員擊出的飛球未落地而被接到,所有跑壘員會進入強迫回壘的狀態,此時若守備員先持球碰觸跑壘員原先的壘包,跑壘員會出局;若不符合強迫進壘或強迫回壘的情況,守備員須在跑壘員碰觸壘包前持球碰觸到跑壘員,跑壘員才算出局。

進攻方有三人出局之後,該局的進攻結束,雙方交換進攻和防守[63][52]:全

策略與戰術 编辑

在棒球比賽中,左投手對左擊球員時的被打擊率通常比面對右擊球員時低,同樣的,右投手對右擊球員時的被打擊率通常比面對左擊球員時低[64];這對教練的安排會有影響,進而做出對己方較有利的調度,例如對手派出左投手先發,教練在排先發打序時會多排一些右擊球員先發;當在比賽後段,對手派出右投手替補,教練可能會讓左擊球員上場代打。另外,當比賽後段球隊取得領先時,教練可能會讓守備能力較好的野手上場守備,頂替原本不太可能再上場擊球的野手[65]

在棒球比賽中,投手會依球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握法,然後將球投向本壘板,有些球會在本壘板前產生變化[66];投手有四種基本的球路,分別是快速球變速球曲球滑球[67],每個投手都會有各自擅長的球路;通常,投手在投球前,捕手會指定投手的球路及投球的位置[68]。當壘上的跑壘員離壘過遠時,投手可以傳往跑壘員所在的壘包,此為牵制,以降低跑壘員盜壘的可能性[69];但投手如果的牽制動作不當,就會被宣告投手犯規日语ボーク,壘上的跑壘員可推進一個壘包[70];若捕手認為跑壘員高機率有盜壘的打算,捕手可能會要求投手故意投明顯偏高的壞球英语Pitchout,藉此方便抓跑壘員[71]。針對有攻擊傾向的擊球員,守備方可能採取特殊的守備部陣,應對擊球員的習性[72]

當一壘有跑壘員時,攻擊方可能會用打帶跑戰術使一壘的跑壘員上二壘,以求一支安打就能使跑壘員得分[73];此外,攻擊方可能會用犧牲短打的戰術,透過擊球員的觸擊使一壘上的跑壘員上二壘[74]。當未滿兩人出局且三壘有跑壘員時,擊球員可能會嘗試打高遠飛球,即便出局也有構成高飛犧牲打的可能,使三壘上的跑壘員回本壘得分[72];此外,攻擊方可能會用強迫取分的戰術,透過擊球員的觸即使三壘上的跑壘員回本壘得分[74]。為了增加上壘的機率,當壞球次數多於好球次數達兩次時,擊球員會採取消極出棒,爭取保送的可能[75]

球場 编辑

 
棒球球場規格

棒球場通常是每邊九十英尺的正方形場地,每一個角各放一白色包垫,就是壘包,由本壘以逆時針方向,分别是一壘、二壘和三壘,一二三垒是由正方形胶皮所製造的垒包,而本壘與其他三個壘包不同,是由五邊形白化橡膠板製成。在內野與外野之間會有界線,以內的區域,稱為內野,通常會鋪上紅土;反之稱為外野,通常為草皮;本壘往一壘和三壘方向各有邊線延長,所包括的區域,就是界內[63][52]:2—4

雖然棒球場的規格相對沒有固定的尺寸,但為了公平,各棒球聯盟會限制尺寸;投手板離本壘距離為60英尺6英寸(18.44米),壘包距離為90英尺(27.43米)[63][52]:2—4美國職棒大聯盟於1958年規範在其新建的球場左右外野的距離應有325英尺(99.06米)以上,中外野為400英尺(121.92米)以上,但是沒有規定左右兩邊的規格相同 [76]

與其他團隊運動的差異 编辑

棒球有些元素與其他的團隊運動有所不同,其他團隊運動多數會有時間的壓力[77],比賽中個人的成分沒有很大[78],該項團隊運動中場地的差異較小等[79]板球與棒球非常相似,有許多與棒球相同的元素,但其他團隊運動沒有[80]

沒有時間的壓力 编辑

在有時間限制的團隊運動中,領先的一方會放慢節奏,減少落後的一方追分的機會;但棒球通常沒有設定時間,領先方通常在抓到最後一個出局數前不會被宣判獲勝[81][82]。自從職業棒球成立以來,比賽中消耗的時間不斷地增加,9局往往是職棒比賽正規的局數,以美國職棒大聯盟為例,在20世紀初,一場比賽平均只要一個半小時,但到1960年球季時增加至2小時38分[83];在1997年球季,美國聯盟及國家聯盟的比賽時間分別為2小時57分及2小時47分[84];雖然比賽時間在2004年球季縮短至2小時45分[83],但在2014年球季時的平均比賽時間已經超過三小時[85];比賽時間增加的原因歸咎於電視廣告的時間增加、投手投球的變化多、比賽的節奏變慢及擊球員頻繁的將球擊成界外球等[83][84];在2016年季後賽,正規九局的平均比賽時間為3小時35分,相較於2014年增加了21分鐘[86]

在其他職棒聯盟也遇到了這種狀況,中華職棒2020年球季的平均比賽時間為3小時33分;在2022年球季於球場裝上計時器,投手需在無跑壘員的情況下,在20秒內將球投出,擊球員則需在計時開時前10秒進入擊球區,藉此懲處花太多時間的投手及擊球員[87];美國職棒大聯盟在2023年球季也採許了上述措施,投手需在無跑壘員的情況下,需在15秒內投出,壘上有跑壘員時則是20秒,擊球員需在投手的計時剩餘8秒時告知投手[88]

個人焦點 编辑

雖然棒球是一項團隊運動,但個別球員經常受到關注,雖然有時會有掌聲,但有時會被描述為無情的[89],因為投手每一次投球都是一對一的與擊球員對決[90]。在場上,投手、擊球員與外野手皆較少有與隊友的配合,雖然教練可向擊球員及跑壘員下達戰術,但執行屬個人的行為;而棒球統計又能檢視個人的成績好壞,這增加了個人焦點的效果[78]

球場的差異較大 编辑

 
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芬威球場

與較多數的團隊運動不同,棒球場地的差異性相對較大;雖然美國職棒大聯盟及小聯盟有規定,在1958年6月以後興建的球場,左外野及右外野的全壘打牆與本壘至少要有325英尺,離本壘最遠的全壘打牆至少要有400英尺[91],但有些球隊沒有按照這個要求,例如休士頓太空人隊的主場美粒果球場,左外野的全壘打球距離本壘只有315英尺[92];在波士頓紅襪隊的主場芬威球場,左外野的全壘打牆綠色怪物,距離本壘只有310英尺,但該球場於1912年興建,不適用於此規定[93]

同樣的,棒球沒有界外區域的限制,當擊球員及出界外飛球時,同一個落點可能有些球場守備員能接,有些球場守備員不能接[94];當擊球員擊出貼者邊線的滾地球時,球在通過壘包後轉向界外,在部分的球場球因界外區太小會彈回界內區,若外野手反應不及容易則形成場內全壘打[95][96];球場的地面是不受限制的,儘管大多數的球場是使用天然草皮,但有部分的球場是使用人工草皮;而每個球場的紅土覆蓋區都不盡量同,有的球場是只有壘包附近使用紅土,有的球場是內野全用紅土;有些是室內棒球場,較高的飛球會擊中球場的屋頂[97][98];雖然足球也類似的差異,但因足球場的界外區比較不會影響到比賽,所以在影響的程度比較小[99]

球場的氣候及海拔,也會影響到球的飛行,像是在美國職棒科羅拉多落磯隊的主場庫爾斯球場,因考量到海拔高度達1610公尺,空氣稀薄而擊球的飛行距離較遠,故全壘打牆離本壘板的距離較其他球場遠;此外,有些球員會因主場球場的特性影響到生涯成績,在全壘打牆附近落點的飛球,會有有些飛球在這個球場會在全壘打前區域英语Warning track被守備員接殺,但在其他球場會形成全壘打的情況,這使球隊也會依主場球場的特性挑選適合的球員[100][93]

與壘球的關係 编辑

由於棒球易受天候的影響,當時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記者喬治·漢考克英语George_Hancock_(softball)在1887年時衍伸出了「室內棒球」;但在不久後,又移到室外進行[101];有很長一段時間這項運動沒有固定的名稱,出現包含「女孩球」、「軟球」等名稱[102],直到1930年代才比較固定,稱呼為「壘球」[103]。之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棒球與壘球彼此是獨立的運動項目 ,其管理機關分別為國際棒球總會及國際壘球總會,到2005年,這兩項運動沒有被列入倫敦奧運的比賽項目[104]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討論該兩個項目合併的可能性[105],到2013年,國際棒球總會及國際壘球總會合併為世界棒壘球總會[106]

數據 编辑

職業棒球聯盟比起其他職業運動聯盟更需要統計,每一個打席的紀錄與其他打席不太相關,且每一個打席可能的結果比較少;在19世紀後期,出生自大英帝國的前板球運動員亨利·查德威克英语Henry_Chadwick_(writer)開發了棒球比賽紀錄表英语Box_score_(baseball)及多項棒球指標[107],對往後的棒球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他被譽為棒球統計之父[107];在1920年代,許多棒球的球評開始使用他的棒球指標[108]。現今,許多棒球聯盟都進行的數據統計,供以球隊的管理階層參考[109]

基础数据如下:[110][63][52]:130—179

  • 得分(Run,R),擊球員将投手投出的球击出到界内,使跑壘員依序从一垒、二垒、三垒到本垒,每个跑壘員完成此动作时得1分。
  • 安打(Hit,H),擊球員把投手投出来的球击出到界内,使擊球員本身能至少安全上到一垒的情形。
  • 失误(Error,E),防守球员有机会处理而未确实处理该擊球員所击出的球,一般通称为失误。

野手數據如下:[63][52]:130—179[110]

  • 打擊率(Batting Average, AVG),安打數 打數,打擊率代表一位擊球員能擊出安打的機率,是棒球最原始簡單的數據之一。
  • 打点(Run Batted In,RBI),擊球員借由每次打席使垒包上的跑垒者或擊球員本身跑回本垒得分。
  • 上壘率(On-Base Percentage, OBP),(安打+四壞保送+觸身球 (打數+四壞保送+觸身球+高飛犧牲打),上壘率代表一個球員能夠上壘的能力。
  • 長打率(Slugging Percentage, SLG),壘打數 打數,意義是擊球員每個打席所能推進的壘包數,數字越高越好。
  • 整體攻擊指數(On-Base percentage Plus Slugging percentage, OPS),把上壘率跟長打率加在一起,成為評估球員攻擊能力,是現代棒球最重要的數據之一。
  • 純長打率(Isolated Power, IsoP), 把長打率減掉打擊率用以評估球員的純長打力。通常數值達到0.2以上就可視為有優異的長打能力。
  • 盜壘率(Steal Base,SB),盜壘成功 盜壘數,盜壘率代表著一位跑壘員的盜壘成功率。
  • RF(Range Factor)=(刺殺數 + 助殺數) (防守局數 9):平均九局守備方可以製造多少個比賽出局數。

投手數據如下:[63][52]:130—179[110]

  • 防禦率(Earned Run Average, ERA),(自責分 局數) 9,投手平均每九局丟掉的自責分,為投手壓制失分能力之指標,越低越好。
  • 三振率(Strikeouts per 9 Innings Pitched, K/9IP,簡稱“k9值”),每九局三振多少擊球員,是投手控球能力的指標,越高越好。
  • 保送率(Base on Balls per 9 Innings Pitched, BB/9IP),每九局保送多少擊球員,是投手控球能力的指標,越低越好。
  • WHIP,(被安打+保送) 局數,平均每局讓對手非以失誤上壘的人次,是投手投球穩定性的指標,越低越好。
  • 滾飛比(GO/AO),滾地球出局 飛球出局,使擊球員以滾地球出局數較多,此投手稱為滾地球投手;反之,稱為飛球投手;滾飛比越低的投手,被擊出長打率會高於滾飛比高的球員。

衍生作品 编辑

參見 编辑

世界性國際賽:
職業棒球
機構:
列表:
相似運動:

引注 编辑

  1. ^ Rounders (English Gam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8-10-23]. (原始内容于2015-04-26) (英语). 
  2. ^ Cohen, Claire. Save rounders! It's the only sport for people who hate sport. The Telegraph. 2015-02-02 [2018-10-23]. (原始内容于2019-12-26) (英语). 
  3. ^ Block 2005,第86,87,111–113,118–121,135–138,144,160頁.
  4. ^ Rader 2008,第7頁.
  5. ^ . National Baseball Hall of Fame and Museum. [2012-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英语). 
  6. ^ . [2015-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7. ^ Block 2005,第139,140,151,164,178,179,et seq.頁.
  8. ^ Hellier, Cathy. 紐伯里先生的小可愛口袋書. Colonial Williamsburg Foundation. [2008-04-12]. (原始内容于2011-01-10) (英语).  See Wikisource edition of 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
  9. ^ 為什麼棒球在英國不流行?. BBC News. 2013-07-26 [2013-07-26] (英语). 
  10. ^ Block 2005,第58, 160, 300, 307, 310頁.
  11. ^ Miller, Doug. .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5-08-02 [2009-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3-21) (英语). 
  12. ^ Block 2005,第4–5,11–15,25,33,59–61, et. seq.頁.
  13. ^ Giddens, David. How Canada invented 'American' football, baseball, basketball and hockey.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17-06-15 [2019-06-04]. (原始内容于2023-05-03) (英语). 
  14. ^ 14.0 14.1 Sullivan 1997,第292頁.
  15. ^ Kittel, Jeffrey. Evolution or Revolution? A Rule-By-Rule Analysis of the 1845 Knickerbocker Rules. Protoball. [2016-05-09]. (原始内容于2022-12-05) (英语). 
  16. ^ Crown, Daniel. The Battle Between Baseball and Cricket for American Sporting Supremacy. Atlas Obscura. 2017-10-19 [2023-01-05]. (原始内容于2023-01-05) (英语). 
  17. ^ Why cricket and America are made for each other. The Economist. [2023-01-05]. ISSN 0013-0613. (原始内容于2023-05-06) (英语). 
  18. ^ Rader 2008,第9-10頁.
  19. ^ Rader 2008,第27頁.
  20. ^ Sullivan 1997,第68-69頁.
  21. ^ Sullivan 1997,第115頁.
  22. ^ Bjarkman 2004,第73頁.
  23. ^ Burk 2001,第58頁.
  24. ^ Rader 2008,第71頁.
  25. ^ Sullivan 1997,第243–246頁.
  26. ^ Sullivan 1997,第13-16頁.
  27. ^ Powers 2003,第39, 47, 48頁.
  28. ^ Burgos 2007,第117, 118頁.
  29. ^ Sullivan 1997,第214頁.
  30. ^ Zoss 2004,第90頁.
  31. ^ Burk 2001,第34-37頁.
  32. ^ . Little League. [2007-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14) (英语). 
  33. ^ Lesko, Jeneane. . All-American Girls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Players Association. 2005 [2009-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4) (英语). 
  34. ^ Burgos 2007,第158頁.
  35. ^ Burgos 2007,第180, 191頁.
  36. ^ Powers 2003,第111頁.
  37. ^ Baseball: White Sox and Fans Speak Same Language, with a Spanish Accent. The New York Times. 2005-10-26 [2009-02-04]. (原始内容于2017-10-22) (英语). 
  38. ^ Bjarkman 2004,第xxiv頁.
  39. ^ 39.0 39.1 Bjarkman 2004,第356, 123, 137, xxiv, 11, 233頁.
  40. ^ 40.0 40.1 Gmelch 2006,第296頁.
  41. ^ Bjarkman 2004,第xxiv, xxv頁.
  42. ^ Burgos 2007,第46頁.
  43. ^ 赤石恵一(2013).「日本野球事始」『日本英学史学会報』129,4.
  44. ^ Edelman, Robert (编). Baseball's Global Diffusio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Sports History.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206. ISBN 9780197520956 (英语). 
  45. ^ Jeong, Andrew. What's That Rocketing Into the North Korean Sky? A Basebal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7-12-27 [2017-12-27]. (原始内容于2022-12-05) (英语). 
  46. ^ 曾文誠、盂峻瑋,《台灣棒球王》,我識出版社,2004年6月
  47. ^ NPBはMLBに次ぐ「世界最高のリーグ」 米メディア比較、韓国は「日本ほどでない」. Full-Count(フルカウント) ― 野球ニュース・速報・コラム ―. 2020-05-21 [2023-01-29]. (原始内容于2023-01-29) (日语). 
  48. ^ Bjarkman 2004,第362, 368頁.
  49. ^ Gmelch 2006,第100, 75, 59頁.
  50. ^ 吳清正. 經典賽專刊》經典賽 棒壇的頂點. 自由電子報. 2013-03-01 [2013-03-11]. (原始内容于2023-03-08). 
  51. ^ See, e.g., . Washington Nationals/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04-04 [2009-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4) (英语). 
  52. ^ 52.00 52.01 52.02 52.03 52.04 52.05 52.06 52.07 52.08 52.09 2023棒球規則 (PDF). 中華職棒大聯盟全球資訊網. [2023-04-29]. (原始内容 (PDF)于2023-04-29). 
  53. ^ Alexander, Charles C. 我们的比赛:美国棒球史. Macmillan. 1991: 290. ISBN 9780805015942. 
  54. ^ Ringolsby, Tracy. 越來越多比賽使用指定打擊.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16-01-20 [2018-04-22]. (原始内容于2019-08-27) (英语). 
  55. ^ Walfoort, Cleon, "Most 'Signs' Given by Coaches Are Merely Camouflage", Baseball Digest, December 1960 – January 1961, pp. 47–49.
  56. ^ "The Fans Speak Out" [Baseball Digest staff], Baseball Digest, August 1999, pp. 9–10; 指定打擊的官方规则/3.00——比赛预赛(规则3.15) (PDF).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04-27]. (原始内容 (PDF)于2009-05-20) (英语). 
  57. ^ Zoss 2004,第293頁.
  58. ^ 官方规则/9.00—裁判 (PDF).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02-18]. (原始内容 (PDF)于2009-02-24) (英语). 
  59. ^ Porterfield 2007,第23頁.
  60. ^ Official Rules/1.00—Objectives of the Game (Rule 1.09) (PDF).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02-02]. (原始内容 (PDF)于2009-02-05) (英语). 
  61. ^ Official Rules/1.00—Objectives of the Game (Rule 1.10a) (PDF).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02-02]. (原始内容 (PDF)于2009-02-05).  Fitzgerald, Stephen; et al. Polymer Composite Baseball Bat Endcap (U.S. Patent Application 20050176531). FreePatentsOnline.com. 2005-11-08 [2009-02-02]. (原始内容于2021-05-01) (英语). 
  62. ^ Official Rules/1.00—Objectives of the Game (Rules 1.12–1.15) (PDF).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02-02]. (原始内容 (PDF)于2009-02-05) (英语). 
  63. ^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中華民國棒球規則 (PDF). 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2023-04-29]. (原始内容 (PDF)于2023-04-29). 
  64. ^ Bast, Andrew. Southpaw's Revenge. Newsweek. 2008-07-18 [2009-02-08]. (原始内容于2010-03-09) (英语). 
  65. ^ See, e.g., Davis, Hank, Small-town Heroes: Images of Minor League Baseball (Univ. of Iowa Press, 1997), p. 186.
  66. ^ The Mechanics Of A Breaking Pitch. Popular Mechanics. 2004-12-06 [2018-04-23]. (原始内容于2023-05-16) (英语). 
  67. ^ Walsh, John. Fastball, Slider, Change-up, Curveball—An Analysis. The Hardball Times英语The Hardball Times]]. 2007-12-20 [2009-02-21]. (原始内容于2009-04-09) (英语). 
  68. ^ Stallings & Bennett 2003,第192頁.
  69. ^ McCarver, Tim; Peary, Danny. Tim McCarver's Baseball for Brain Surgeons and Other Fans: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Game So You Can Watch It Like a Pro. Random House. 2013: 71, 272–273. ISBN 9780307831774 (英语). 
  70. ^ Balk.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18-04-23]. (原始内容于2021-02-25) (英语). 
  71. ^ Stallings & Bennett 2003,第126-132頁.
  72. ^ 72.0 72.1 Stallings & Bennett 2003,第45頁.
  73. ^ McCarver, Tim; Peary, Danny. Tim McCarver's Baseball for Brain Surgeons and Other Fans: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Game So You Can Watch It Like a Pro. Random House. 2013: 71, 272–273. ISBN 9780307831774. 
  74. ^ 74.0 74.1 Stallings & Bennett 2003,第42–43, 47–48頁.
  75. ^ Stallings & Bennett 2003,第186頁.
  76. ^ 官方规则 1.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英文)
  77. ^ Guttmann 2007,第140頁.
  78. ^ 78.0 78.1 Mandelbaum 2005,第55–57頁.
  79. ^ Morris 2007,第xi頁.
  80. ^ Brancazio, Peter J. 最猛烈的打击. New Scientist. December 22–29, 1983: 880–883 [2017-08-06] (英语). 
  81. ^ Mount, Nicholas James, "Team Sports", in Encyclopedia of Time, ed. Samuel L. Macey (Taylor & Francis, 1994), pp. 588–590: p. 590.
  82. ^ Eastaway, Rob, What Is a Googly?: The Mysteries of Cricket Explained (Anova, 2005), p. 134.
  83. ^ 83.0 83.1 83.2 Bodley, Hal. 早期棒球只需要更短的時間. USA Today. 2004-02-26 [2009-02-03]. (原始内容于2012-03-14) (英语). 
  84. ^ 84.0 84.1 Greenfield, Jeff. . Time. 1998-07-13 [2009-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英语). 
  85. ^ Berg, Ted. Why Are Baseball Games Getting So Much Longer?. USA Today. 2014-09-30 [2014-12-27]. (原始内容于2014-12-28) (英语). 
  86. ^ Crasnick, Jerry. Major league teams playing marathon-length games in October. ESPN. 2017-10-17 [2017-10-18]. (原始内容于2021-05-08) (英语). 
  87. ^ 歐建智. 中職領先大聯盟!今年加裝投球計時器 另限制打者時間. Ettoday運動雲. 2022-03-07 [2023-05-07]. (原始内容于2022-03-11). 
  88. ^ Pitch Timer (2023 rule change) | Glossary. MLB.com. [2023-03-05]. (原始内容于2023-04-06) (英语). 
  89. ^ Ways to Stay Sane in Baseball. The New Yorker. 2015-04-04 [2023-05-07]. (原始内容于2022-12-09) (英语). 
  90. ^ Clarke & Dawson 1915,第48頁.
  91. ^ Official Rules/1.00—Objectives of the Game. (Rule 1.04a) (PDF).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02-02]. (原始内容 (PDF)于2009-02-05) (英语). 
  92. ^ Nightengale, Bob. No. 8: Out in Left Field in Houston's Crawford Boxes. USA Today. 2008-08-20 [2009-02-17]. (原始内容于2012-03-10) (英语). 
  93. ^ 93.0 93.1 Powers 2003,第85頁.
  94. ^ Powers 2003,第219頁.
  95. ^ Puhalla, Krans & Goatley 2003,第198頁.
  96. ^ Shaikin, Bill. Guerrero Becomes Mr. Inside. Los Angeles Times. 2006-05-27 [2009-02-17]. (原始内容于2010-12-06) (英语). 
  97. ^ Official Rules/1.00—Objectives of the Game. (Rule 1.04) (PDF).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02-02]. (原始内容 (PDF)于2009-02-05) (英语). 
  98. ^ Shaikin, Bill. No Fly Ball Routine in Dome. Los Angeles Times. 2002-10-08 [2009-02-17]. (原始内容于2010-12-06) (英语). 
  99. ^ Puhalla, Krans & Goatley 2003,第207頁.
  100. ^ Sheinin, Dave. After Move, a Breaking In Process. The Washington Post. 2008-03-26 [2009-02-17]. (原始内容于2017-05-25) (英语). 
  101. ^ David Levinson & Karen Christensen (编). Encyclopedia of World Sports. London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71–73. ISBN 0-19-512778-1 (英语). 
  102. ^ . International Softball Federation. [2006-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12) (英语). 
  103. ^ The Journal of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merican Physic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1940-10-02 [2023-05-21]. (原始内容于2023-04-17) –通过Google Books (英语). 
  104. ^ Michaelis, Vicki. Baseball, softball bumped from Olympics. USA Today. 2015-07-08 [2015-11-06]. (原始内容于2014-06-06) (英语). 
  105. ^ Kolatch, Jonathan. Baseball and softball belong in the Olympics. Los Angeles Times. 2013-09-03 [2015-11-06]. (原始内容于2015-11-17) (英语). 
  106. ^ . British Baseball Federation英语British Baseball Federation. 2013-04-03 [2015-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107. ^ 107.0 107.1 Tygiel 2000,第16頁.
  108. ^ Schwarz 2004,第50頁.
  109. ^ Official Rules/10.00—The Official Scorer (PDF).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02-22]. (原始内容 (PDF)于2009-02-24) (英语). 
  110. ^ 110.0 110.1 110.2 . 中國棒球協會. 2004-03-10 [2023-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9). 
  111. ^ . 小学館. [2013年6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9月29日) (日语). 
  112. ^ . 東宝 映画トピックス (東宝). 2004-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17) (日语). 
  113. ^ 不良的新熊 (12A).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2005-07-22 [2013-05-06]. (原始内容于2019-12-01) (英语). 
  114. ^ 点球成金 (12A).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2011-09-05 [2011-09-09]. (原始内容于2019-09-12) (英语). 
  115. ^ . [2009年9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1月6日). 
  116. ^ Yahoo!Taiwan. 球來就打(viva baseball). Yahoo. [2012-08-31]. (原始内容于2013-01-30) (中文(臺灣)). 
  117. ^ 封以恩. KANO來了 6萬人封街簇擁 魏德聖監製燒3億 不為得獎. 自由時報. 2014-02-23 [2023-04-30]. (原始内容于2017-08-03) (中文(繁體)). 
  118. ^ 天后劉香慈粗腿現形 買滷味臭臉踩街 2013.3.9 自由
  119. ^ 鑽石王牌:人氣棒球漫畫將於2016年連載,以及“第二幕”的最終話,包括大谷翔平的評論。. まんたんウェブ (MANTAN). 2022-10-26 [2022-10-26]. (原始内容于2022-11-05) (日语). 
  120. ^ スポーツニッポ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sponichi(日語)、2014年4月28日閲覧。
  121. ^ 首部劇情電影計劃 第一屆得獎作品. [2018-03-22]. (原始内容于2018-03-23). 
  122. ^ PEACH-PIT“Tesura Nika”新系列&“Grazeni”太平洋聯盟版上午. Comic Natalie (株式會社Natasha). 2018-03-29 [2018-03-29]. (原始内容于2018-03-29) (日语). 
  123. ^ 《我们的少年时代》热血开机 TFBOYS燃动全场. 凤凰网. [2016-11-04]. (原始内容于2019-06-10). 
  124. ^ 南宮珉加盟 SBS 新劇《Stove League》11月播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韓星網,2019-09-18

参考文献及来源 编辑

  • Bjarkman, Peter C. Diamonds Around the Globe: The Encyclopedia of International Baseball. Greenwood. 2004. ISBN 978-0-313-32268-6. OCLC 58806121. 
  • Block, David. Baseball Before We Knew It: A Search for the Roots of the Game .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5. ISBN 978-0-8032-6255-3. OCLC 70261798. 
  • Burgos, Adrian. Playing America's Game: Baseball, Latinos, and the Color Line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7. ISBN 978-0-520-25143-4. OCLC 81150202. 
  • Burk, Robert F. Never Just a Game: Players, Owners, and American Baseball to 1920.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1. ISBN 978-0-8078-4961-3. OCLC 28183874. 
  • Charlton, James (编). The Baseball Chronology: The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s in the Game of Baseball. Macmillan. 1991. ISBN 978-0-02-523971-5. OCLC 22704314. 
  • Clarke, William Jones & Fredrick Thomas Dawson. Baseball: Individual Play and Team Play in Detail.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15. OCLC 2781766. 
  • Gmelch, George. Baseball Without Borders: The International Pastim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6. ISBN 978-0-8032-7125-8. OCLC 64594333. 
  • González Echevarría, Roberto. The Pride of Havana: A History of Cuban Basebal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978-0-19-514605-9. OCLC 46601626. 
  • Guttmann, Allen. Sports: The First Five Millennia.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2007. ISBN 978-1-55849-610-1. OCLC 5912442808. 
  • Guzzo, Glenn. The New Ballgame: Baseball Statistics for the Casual Fan. ACTA. 2007. ISBN 978-0-87946-318-2. OCLC 123083947. 
  • Keri, Jonah (编). Baseball Between the Numbers: Why Everything You Know About the Game Is Wrong. Basic. 2007. ISBN 978-0-465-00547-5. OCLC 77795904. 
  • Koppett, Leonard. Koppett's Concise History of Major League Baseball. Carroll & Graf. 2004. ISBN 978-0-7867-1286-1. OCLC 54674804. 
  • Kte'pi, Bill. Baseball (Amateur). Rodney Carlisle (编). Encyclopedia of Play in Today's Society, Volume 1. SAGE. 2009. ISBN 978-1-4129-6670-2. OCLC 251215353. 
  • Lewis, Michael M. 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 W. W. Norton. 2003. ISBN 978-0-393-32481-5. OCLC 54896532. 
  • Mahony, Phillip. . McFarland Books. 2014. ISBN 978-0-7864-7964-1. (原始内容存档于August 13, 2014). 
  • Mandelbaum, Michael. The Meaning of Sports: Why Americans Watch Baseball, Football, and Basketball and What They See When They Do . PublicAffairs. 2005. ISBN 978-1-58648-330-2. OCLC 55539339. 
  • McNeil, William. Baseball's Other All-Stars: The Greatest Players from the Negro Leagues, the Japanese Leagues, the Mexican League, and the Pre-1960 Winter Leagues in Cuba, Puerto Rico, and the Dominican Republic . McFarland. 2000. ISBN 978-0-7864-0784-2. OCLC 42976826. 
  • Morris, Peter. Level Playing Fields: How the Groundskeeping Murphy Brothers Shaped Baseball.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7. ISBN 978-0-8032-1110-0. OCLC 70884952. 
  • Porterfield, Jason. Baseball: Rules, Tips, Strategy, and Safety. Rosen. 2007. ISBN 978-1-4042-0991-6. OCLC 67773742. 
  • Powers, Albert Theodore. The Business of Baseball. McFarland. 2003. ISBN 978-0-7864-1426-0. OCLC 50866929. 
  • Puhalla, Jim; Jeff Krans; Mike Goatley. Baseball and Softball Fields: Design, Construction, Renovation, and Maintenance. John Wiley & Sons. 2003. ISBN 978-0-471-44793-1. OCLC 50959054. 
  • Rader, Benjamin G. Baseball: A History of America's Game 3rd.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8. ISBN 978-0-252-07550-6. OCLC 176980876. 
  • Riess, Steven A. City Games: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Urban Society and the Rise of Sport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1. ISBN 978-0-252-06216-2. OCLC 23739530. 
  • Rudel, Anthony J. Hello, Everybody!: The Dawn of American Radio. Houghton Mifflin. 2008. ISBN 978-0-15-101275-6. OCLC 192042215. 
  • Schwarz, Alan. The Numbers Game: Baseball's Lifelong Fascination with Statistics. Thomas Dunne. 2004. ISBN 978-0-312-32222-9. OCLC 54692908. 
  • Stallings, Jack; Bob Bennett (编). Baseball Strategies: Your Guide to the Game Within the Game. American Baseball Coaches Association/Human Kinetics. 2003. ISBN 978-0-7360-4218-5. OCLC 50203866. 
  • Sullivan, Dean (编). Early Innings: 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Baseball, 1825–1908 .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7. ISBN 978-0-8032-9244-4. OCLC 36258074. 
  • Terry, Thomas Philip. Terry's Mexico: Handbook for Travellers 2nd rev. Gay and Hancock, Houghton Mifflin, and Sonora News. 1911. OCLC 7587420. 
  • Thurston, Bill. Coaching Youth Baseball: A Baffled Parents Guide . McGraw-Hill. 2000. ISBN 978-0-07-135822-4. OCLC 43031493. 
  • Tygiel, Jules. Past Time: Baseball as History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19-508958-5. OCLC 42290019. 
  • Votano, Paul. Stand and Deliver: A History of Pinch-Hitting. McFarland. 2013. ISBN 978-0-7864-1588-5. OCLC 52047315. 
  • Zimbalist, Andrew. In the Best Interests of Baseball?: The Revolutionary Reign of Bud Selig . John Wiley & Sons. 2007. ISBN 978-0-470-12824-4. OCLC 62796332. 
  • Zoss, Joel. Diamonds in the Rough: The Untold History of Baseball .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4. ISBN 978-0-8032-9920-7. OCLC 54611393. 

延伸阅读 编辑

  • Dickson, Paul. The Dickson Baseball Dictionary, 3rd ed. (W. W. Norton, 2009). ISBN 0-393-06681-9.
  • Fitts, Robert K. Remembering Japanese Baseball: An Oral History of the Gam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0-8093-2629-9.
  • Gillette, Gary, and Pete Palmer (eds.). The ESPN Baseball Encyclopedia, 5th ed. (Sterling, 2008). ISBN 1-4027-6051-5.
  • Peterson, Robert. Only the Ball Was White: A History of Legendary Black Players and All-Black Professional Tea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1970]). ISBN 0-19-507637-0.
  • Reaves, Joseph A. Taking in a Game: A History of Baseball in Asia (Bison, 2004). ISBN 0-8032-3943-2.
  • Ward, Geoffrey C., and Ken Burns. Baseball: An Illustrated History (Alfred A. Knopf, 1996). ISBN 0-679-40459-7.

外部連結 编辑

棒球, 此条目页的主題是运动, 关于运动所使用的球, 請見, 英語, baseball, 日韓稱為野球, 為一種團體球類運動, 由人數最少為9人的两支隊伍在一個扇形的場進行攻擊與守備, 球員分為攻方與守方, 攻方球员利用球棒将守方投掷的球击出, 随后以逆時針方向沿着四个壘位进行跑垒, 當成功回到本壘就可得1分, 而守方则利用手套将攻方击出的球接住或透過傳球将攻方球員封殺或觸殺出局, 比賽中, 兩隊輪流攻守, 比賽結束後, 得分較高的一隊會勝出, 若雙方得分仍相同, 則進入延長賽, 英语, extra, inning. 此条目页的主題是棒球运动 关于棒球运动所使用的球 請見 棒球 球 棒球 英語 Baseball 日韓稱為野球 為一種團體球類運動 由人數最少為9人的两支隊伍在一個扇形的棒球場進行攻擊與守備 棒球球員分為攻方與守方 攻方球员利用球棒将守方投掷的球击出 随后以逆時針方向沿着四个壘位进行跑垒 當成功回到本壘就可得1分 而守方则利用手套将攻方击出的球接住或透過傳球将攻方球員封殺或觸殺出局 比賽中 兩隊輪流攻守 比賽結束後 得分較高的一隊會勝出 若雙方得分仍相同 則進入延長賽 英语 Extra innings 在延長賽中每一局規則均按照正規賽最後一個半局計算 在該局下半局結束後若分數有差距即結束比賽 延長賽在台灣一般比賽只有3局 美國則是無限延長 如果是世界比賽或總冠軍 一定會分出勝負 延長賽基本上一開始二壘都有跑者 棒球臺北大巨蛋球場內部最高管理机构世界棒壘球聯盟起源18世纪中叶或更早 英格兰 早期形式 1846年6月19日 紐泽西霍博肯 第一次有游戏规则的记录 特征隊员9是否男女混合分開競賽分類團隊運動 球類運動器材棒球 球棒 棒球手套 釘鞋 棒球場比賽場地棒球場存在國家或地區全球 主要是北美洲和東亞 奧運示範項目 1912 1936 1952 1956 1964 1984 1988 正式項目 1992年 2008年 2020年 主辦方自選項目 2028年 主辦方自選項目 棒球起源於19世紀的英格蘭 後流傳到北美洲 在美國成為國民運動後 分別流傳至中南美洲及亞洲東部 目前在日本 韓國 台灣為當地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之一 而在美國近年該運動的人氣則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棒球曾經在1992年至2008年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項目 但之後被從正式項目中移除 自此之後並非每屆舉辦 目前棒球的主要國際賽事是世界棒球經典賽與世界棒球12強賽 在世界多個地區皆有職業棒球聯盟 而美國職棒大聯盟被公認是世界強度最高的職業棒球聯盟 目录 1 歷史 2 人員 2 1 球員 2 2 教練 2 3 裁判 3 裝備 4 規則 5 策略與戰術 6 球場 7 與其他團隊運動的差異 7 1 沒有時間的壓力 7 2 個人焦點 7 3 球場的差異較大 8 與壘球的關係 9 數據 10 衍生作品 11 參見 12 引注 13 参考文献及来源 14 延伸阅读 15 外部連結歷史 编辑 nbsp 1744年的兒童書 小小口袋書 顯示一些人正在玩相似於棒球的遊戲 棒球的起源 英语 Origins of baseball 有許多種說法 曾經一般認為棒球是源自於繞圈球 這是一種流行於英國兒童間的一種運動 1 2 近年的研究發現棒球和繞圈球都源自於凳球 英语 Stoolball 3 4 美國陸軍軍官阿布納 道布爾迪一度被認為是棒球的發明者 但其本人並未有明確的聲明 而且有諸多的證據表明此說法不成立 因此此說法已被歷史學家否定 5 6 已知最早提及到棒球的紀載是在1744年在英國出版的 小小口袋書 日语 小さなかわいいポケットブック 該作者為約翰 紐伯瑞 英语 John Newbery 7 8 1749年第一場被記載的棒球比賽出現在英國薩里進行 當時腓特烈 路易是該場比賽的球員 9 隨後此形式的運動傳到英屬加拿大 10 11 1830年代初期北美地區開始流行棒球 12 在北美洲的第一場正式的棒球比賽是在1838年6月4日於加拿大安大略省進行 13 1845年 亞歷山大 卡特來特出版另一部運動書 並詳細的說明棒球規則 這是棒球最早的正式規則 而這份文件所記載的規則 已經符合大部份現代人對棒球的印象 14 是基於威廉 惠頓 英语 William Wheaton 在1837年修訂俱樂部中的棒球規則 15 1846年6月19日 美國第一場有正式棒球比賽紀錄的出現 比賽地點位於曼哈頓對岸的紐泽西霍博肯舉行 但卡特來特率領的燈籠褲隊以1 23不敵紐約九人隊 14 南北戰爭對棒球運動的推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棒球運動在美國北部流行程度勝於南部 隨後 棒球在全美國高度的流行 即使在戰爭期間 也有兒童棒球隊 使棒球從戰爭前流行到戰爭後 成為美國的國民運動 16 17 在1850年代中期 紐約都會區開始流行棒球運動 18 在1856年 棒球運動被報導為全國性的遊戲 隔年 美國棒球員協會 英语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ase Ball Players 成立 該協會在1867年禁止非裔美国人參與 當年的種族平等意識尚未發達 19 20 在1876年 國家聯盟成立 不久後黑人聯盟成立 但持續時間很短暫 21 國際棒球員協會 英语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rofessional Base Ball Players 在1877年於加拿大成立 以加拿大與美國的球隊為主 22 23 在1893年 美國聯盟成立 由1885年成立的西部聯盟 英语 Western League 1885 1899 演變而來 此時美國有兩個職業聯盟 分別是國家聯盟及美國聯盟 24 25 美國聯盟和國家聯盟有一段時間是兩兩獨立的狀態 直到1903年整合為美國職棒大聯盟 雖兩個聯盟仍有部分自主權 不過從此開始 每年兩個聯盟的冠軍隊伍會進行一場世界大賽 26 在1919年世界大賽 發生了放水事件 這對美國的棒球圈造成了傷害 因此 隔年美國職棒大聯盟設立了主席職位 27 第一任主席由肯尼索 茂騰 藍迪斯 英语 Kenesaw Mountain Landis 擔任 同年 黑人國家聯盟 英语 Negro National League 1920 1931 成立 該聯盟運作到1931年 同時期的東部有色人種聯盟 英语 Eastern Colored League 在1923年成立 該聯盟運作到1928年 28 相較於現代 20世紀初期處於死球時代 日语 デッドボール時代 得分相對偏少 投手較具有主宰力 29 隨後 美國職棒大聯盟嚴格規範球的尺寸 並禁止投手在球上塗抹 英语 Spitball 非法的物質 使得分相對提高 30 在1930年前後 聖路易紅雀隊經理布蘭奇 里基 英语 Branch Rickey 投資了數個小聯盟球隊 設立了全球第一個棒球農場系統 英语 Farm team 球隊 31 之後新的黑人國家聯盟 英语 Negro National League 1933 1948 在1933年成立 在四年後黑人美國聯盟 英语 Negro American League 成立 在1939年 少年棒球聯盟成立 32 在1940年代初期 太平洋战争爆發 這導致了球員短缺 使部分小聯盟球隊解散 在此期間 菲利普 奈特 里格利 英语 Philip K Wrigley 成立了全美女子棒球聯盟 英语 All American Girls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這使棒球能平等的發展 33 隨着種族平等的意識上升 一般的聯盟逐漸接納非裔美國人的加入 傑基 羅賓森是第一位在美國職棒大聯盟出場的非裔美國人 他在1945年被布魯克林道奇簽下 並在1947年首次於美國職棒大聯盟出賽 34 35 此後不僅是非裔美國人 拉丁美洲的球員也陸續在美國職棒大聯盟出賽 36 37 除美國與加拿大 古巴第一個棒球聯盟在1878年成立 多明尼加在1912年也舉辦了全國性的棒球比賽 38 在战间期 有許多的棒球聯盟相繼成立 包括1922年成立的荷蘭棒球聯盟 1934年成立的墨西哥棒球聯盟及1938年成立的波多黎各職業棒球聯盟 39 4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後 許多拉丁美洲的國家都建立自己的棒球聯盟 其中以委內瑞拉及多明尼加較為突出 41 42 nbsp 在日本福岡市的福岡巨蛋 在1870年代 棒球由美國人傳入日本 43 隨後棒球也成為該國的國民運動 44 不僅日本本土 當時的殖民地朝鮮半島和臺澎群島也流行棒球 45 46 日本第一個職業棒球聯盟在1936年成立 39 40 該聯盟至今被認為是世界第二高強度的職業棒球聯盟 47 在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 失去的朝鮮和臺灣兩個殖民地仍然持續的流行棒球 分別在1982年和1990年成立了各自的職棒聯盟 48 49 美國職棒大聯盟是普遍認為世界最高水準的職棒聯盟 棒球曾經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賽項目 但在2005年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宣布棒球自正式項目中移除 理由是參與的國家太少和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球員未能參加 美國職棒大聯盟因此舉辦世界棒球經典賽 於2006年3月舉行首屆比賽 其目的是在全球推廣棒球 使棒球項目重返奥林匹克运动会 50 人員 编辑球員 编辑 nbsp 球員守備位置與代號 1 投手 2 捕手 3 一壘手 4 二壘手 5 游擊手 6 三壘手 7 左外野手 8 中外野手 9 右外野手 球隊的人數會因主辦方的規定有所不同 像是美國職棒大聯盟就允許各隊登錄26名球員 以下是比較典型的角色 51 8名各位置的先發野手 5名輪值的先發投手 7名替補投手 包括勝利組與敗戰處理組 1名替補捕手 5名替補野手 世界上大多數職業棒球聯盟都設立指定打擊 包括中華職棒及美國職棒大聯盟 52 78 53 但少數的職業棒球聯盟或層級較低的比賽不使用指定打擊 包括日本中央聯盟 54 教練 编辑 教練是比賽中球隊的決策者 每場比賽前決定各守備位置的先發球員及先發打序 在比賽中進行球員替換及戰術的使用 每支球隊會由數名教練來協助球員的訓練 在職業棒球比賽中 會由兩名跑壘指導教練分別站在一壘及三壘附近的界外區 負責引導跑壘員的跑壘 55 在棒球的教練與其他團隊運動的不同之處 是教練通常會穿著與球員相同的球衣 56 裁判 编辑 主条目 裁判 棒壘球 每場比賽會有1至6名裁判 根據場上的狀況進行判決 在本壘後方會有一名裁判 稱為主審 能清楚的看到投手投球的進壘點 做出好球或壞球的判決 在其他壘包也會設置裁判 稱為壘審 判決跑壘員的安全上壘或出局 52 123 129 以美國職棒大聯盟為例 一般例行賽會有4名裁判 在季後賽會設置左線審與右線審 共計6名裁判 57 58 裝備 编辑 nbsp 手套和球棒 棒球有三項基本配備 分別是球 手套及球棒 59 60 61 62 球大約是成年人拳頭的大小 在防守的時候 守備員會穿上手套 進攻的時候擊球員會使用球棒擊球 在部分業餘棒球比賽中 可以使用金屬製造的球棒擊球 不過在職業棒球的比賽中 球員僅可使用木製的球棒 另外 為了避免受傷 捕手及主審會穿著可保護頭部 臉部 肩膀及胸 腹 膝等部位的護具 擊球員需戴上頭盔 日语 打撃用ヘルメット 63 52 5 12 球衣聯盟也有規定規則 编辑主条目 棒球規則 棒球比賽每場比賽的局數依主辦方而定 每一局分上 下兩個半局 每場比賽每隊會有9名先發選手 如有指定打擊則多一位 每個半局輪流作為進攻方或防守方 到指定局數結束後 分數較多者為勝 若平手則進行延長賽 延長賽以一局為單位 部分比賽採突破僵局制 若無和局規定 則比到該局結束時分數不同為止 此外 若先攻方完成所有的進攻局數時分數仍然落後 則比賽結束 有些比賽可因分差過大或天候惡劣而提前結束 各隊可在比賽中替換球員 但被替換的球員該場比賽不得再上場 63 52 全 在比賽中 進攻方每次由一名擊球員上場打擊 防守方有9名守備員 含投手 上場守備 擊球員的任務是將球擊出之後 從本壘起跑 採逆時針方向 經過一壘 二壘和三壘 最終回到本壘 來取得分數 守備員的任務是每局抓三個出局數並阻止得分 投手向擊球員投球時 投在好球帶的位置或擊球員揮擊 視為 好球 英語 Strike 反之視為 壞球 英語 Ball 如果第三次好球擊球員沒有擊中且捕手在球落地前接住球 三振 或擊出的球在沒落地前被防守方接到 接殺 或被守備員持球碰到 觸殺 或在守備員先持球碰觸一壘壘包 封殺 或第三次好球擊球員沒有擊中且捕手未能在球落地前接住球 但在擊球員碰觸一壘壘包前守備員先持球碰觸一壘壘包 擊球員便被判出局 英語 Out 以上情況之外 擊球員可上壘 成為跑壘員 界外球 擊球員在未達兩次好球時擊出界外球則視為好球 兩次好球時擊出界外球則不紀錄 全壘打 若擊球員擊出的球 在界內範圍內未落地的情況下越過外野的牆 則擊球員和跑壘員依序通過壘包回本壘得分 紀錄上為全壘打 保送 若投手對擊球員投出四次壞球 擊球員自動上壘 稱為 四壞球保送 若投手投球擊中擊球員 擊球員自動上壘 稱為 觸身球保送 當擊球員成為跑壘員後 可選擇繼續進壘或停止進壘 當擊球員出局或跑壘員留在壘包上時 下一位擊球員要上場打擊 跑壘員可以在任何時刻推進 若前面沒有空者的壘包 該跑壘員會進入強迫進壘的狀態 即擊球員擊出的球落到界內後須前進一個壘包 此時若守備員先持球碰觸跑壘員欲前進的壘包 跑壘員會出局 若擊球員擊出的飛球未落地而被接到 所有跑壘員會進入強迫回壘的狀態 此時若守備員先持球碰觸跑壘員原先的壘包 跑壘員會出局 若不符合強迫進壘或強迫回壘的情況 守備員須在跑壘員碰觸壘包前持球碰觸到跑壘員 跑壘員才算出局 進攻方有三人出局之後 該局的進攻結束 雙方交換進攻和防守 63 52 全 策略與戰術 编辑在棒球比賽中 左投手對左擊球員時的被打擊率通常比面對右擊球員時低 同樣的 右投手對右擊球員時的被打擊率通常比面對左擊球員時低 64 這對教練的安排會有影響 進而做出對己方較有利的調度 例如對手派出左投手先發 教練在排先發打序時會多排一些右擊球員先發 當在比賽後段 對手派出右投手替補 教練可能會讓左擊球員上場代打 另外 當比賽後段球隊取得領先時 教練可能會讓守備能力較好的野手上場守備 頂替原本不太可能再上場擊球的野手 65 在棒球比賽中 投手會依球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握法 然後將球投向本壘板 有些球會在本壘板前產生變化 66 投手有四種基本的球路 分別是快速球 變速球 曲球及滑球 67 每個投手都會有各自擅長的球路 通常 投手在投球前 捕手會指定投手的球路及投球的位置 68 當壘上的跑壘員離壘過遠時 投手可以傳往跑壘員所在的壘包 此為牵制 以降低跑壘員盜壘的可能性 69 但投手如果的牽制動作不當 就會被宣告投手犯規 日语 ボーク 壘上的跑壘員可推進一個壘包 70 若捕手認為跑壘員高機率有盜壘的打算 捕手可能會要求投手故意投明顯偏高的壞球 英语 Pitchout 藉此方便抓跑壘員 71 針對有攻擊傾向的擊球員 守備方可能採取特殊的守備部陣 應對擊球員的習性 72 當一壘有跑壘員時 攻擊方可能會用打帶跑戰術使一壘的跑壘員上二壘 以求一支安打就能使跑壘員得分 73 此外 攻擊方可能會用犧牲短打的戰術 透過擊球員的觸擊使一壘上的跑壘員上二壘 74 當未滿兩人出局且三壘有跑壘員時 擊球員可能會嘗試打高遠飛球 即便出局也有構成高飛犧牲打的可能 使三壘上的跑壘員回本壘得分 72 此外 攻擊方可能會用強迫取分的戰術 透過擊球員的觸即使三壘上的跑壘員回本壘得分 74 為了增加上壘的機率 當壞球次數多於好球次數達兩次時 擊球員會採取消極出棒 爭取保送的可能 75 球場 编辑主条目 棒球場 nbsp 棒球球場規格 棒球場通常是每邊九十英尺的正方形場地 每一個角各放一白色包垫 就是壘包 由本壘以逆時針方向 分别是一壘 二壘和三壘 一二三垒是由正方形胶皮所製造的垒包 而本壘與其他三個壘包不同 是由五邊形白化橡膠板製成 在內野與外野之間會有界線 以內的區域 稱為內野 通常會鋪上紅土 反之稱為外野 通常為草皮 本壘往一壘和三壘方向各有邊線延長 所包括的區域 就是界內 63 52 2 4 雖然棒球場的規格相對沒有固定的尺寸 但為了公平 各棒球聯盟會限制尺寸 投手板離本壘距離為60英尺6英寸 18 44米 壘包距離為90英尺 27 43米 63 52 2 4 美國職棒大聯盟於1958年規範在其新建的球場左右外野的距離應有325英尺 99 06米 以上 中外野為400英尺 121 92米 以上 但是沒有規定左右兩邊的規格相同 76 與其他團隊運動的差異 编辑棒球有些元素與其他的團隊運動有所不同 其他團隊運動多數會有時間的壓力 77 比賽中個人的成分沒有很大 78 該項團隊運動中場地的差異較小等 79 板球與棒球非常相似 有許多與棒球相同的元素 但其他團隊運動沒有 80 沒有時間的壓力 编辑 在有時間限制的團隊運動中 領先的一方會放慢節奏 減少落後的一方追分的機會 但棒球通常沒有設定時間 領先方通常在抓到最後一個出局數前不會被宣判獲勝 81 82 自從職業棒球成立以來 比賽中消耗的時間不斷地增加 9局往往是職棒比賽正規的局數 以美國職棒大聯盟為例 在20世紀初 一場比賽平均只要一個半小時 但到1960年球季時增加至2小時38分 83 在1997年球季 美國聯盟及國家聯盟的比賽時間分別為2小時57分及2小時47分 84 雖然比賽時間在2004年球季縮短至2小時45分 83 但在2014年球季時的平均比賽時間已經超過三小時 85 比賽時間增加的原因歸咎於電視廣告的時間增加 投手投球的變化多 比賽的節奏變慢及擊球員頻繁的將球擊成界外球等 83 84 在2016年季後賽 正規九局的平均比賽時間為3小時35分 相較於2014年增加了21分鐘 86 在其他職棒聯盟也遇到了這種狀況 中華職棒在2020年球季的平均比賽時間為3小時33分 在2022年球季於球場裝上計時器 投手需在無跑壘員的情況下 在20秒內將球投出 擊球員則需在計時開時前10秒進入擊球區 藉此懲處花太多時間的投手及擊球員 87 美國職棒大聯盟在2023年球季也採許了上述措施 投手需在無跑壘員的情況下 需在15秒內投出 壘上有跑壘員時則是20秒 擊球員需在投手的計時剩餘8秒時告知投手 88 個人焦點 编辑 雖然棒球是一項團隊運動 但個別球員經常受到關注 雖然有時會有掌聲 但有時會被描述為無情的 89 因為投手每一次投球都是一對一的與擊球員對決 90 在場上 投手 擊球員與外野手皆較少有與隊友的配合 雖然教練可向擊球員及跑壘員下達戰術 但執行屬個人的行為 而棒球統計又能檢視個人的成績好壞 這增加了個人焦點的效果 78 球場的差異較大 编辑 nbsp 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的芬威球場 與較多數的團隊運動不同 棒球場地的差異性相對較大 雖然美國職棒大聯盟及小聯盟有規定 在1958年6月以後興建的球場 左外野及右外野的全壘打牆與本壘至少要有325英尺 離本壘最遠的全壘打牆至少要有400英尺 91 但有些球隊沒有按照這個要求 例如休士頓太空人隊的主場美粒果球場 左外野的全壘打球距離本壘只有315英尺 92 在波士頓紅襪隊的主場芬威球場 左外野的全壘打牆綠色怪物 距離本壘只有310英尺 但該球場於1912年興建 不適用於此規定 93 同樣的 棒球沒有界外區域的限制 當擊球員及出界外飛球時 同一個落點可能有些球場守備員能接 有些球場守備員不能接 94 當擊球員擊出貼者邊線的滾地球時 球在通過壘包後轉向界外 在部分的球場球因界外區太小會彈回界內區 若外野手反應不及容易則形成場內全壘打 95 96 球場的地面是不受限制的 儘管大多數的球場是使用天然草皮 但有部分的球場是使用人工草皮 而每個球場的紅土覆蓋區都不盡量同 有的球場是只有壘包附近使用紅土 有的球場是內野全用紅土 有些是室內棒球場 較高的飛球會擊中球場的屋頂 97 98 雖然足球也類似的差異 但因足球場的界外區比較不會影響到比賽 所以在影響的程度比較小 99 球場的氣候及海拔 也會影響到球的飛行 像是在美國職棒科羅拉多落磯隊的主場庫爾斯球場 因考量到海拔高度達1610公尺 空氣稀薄而擊球的飛行距離較遠 故全壘打牆離本壘板的距離較其他球場遠 此外 有些球員會因主場球場的特性影響到生涯成績 在全壘打牆附近落點的飛球 會有有些飛球在這個球場會在全壘打前區域 英语 Warning track 被守備員接殺 但在其他球場會形成全壘打的情況 這使球隊也會依主場球場的特性挑選適合的球員 100 93 與壘球的關係 编辑更多信息 壘球和世界棒壘球總會 由於棒球易受天候的影響 當時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記者喬治 漢考克 英语 George Hancock softball 在1887年時衍伸出了 室內棒球 但在不久後 又移到室外進行 101 有很長一段時間這項運動沒有固定的名稱 出現包含 女孩球 軟球 等名稱 102 直到1930年代才比較固定 稱呼為 壘球 103 之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 棒球與壘球彼此是獨立的運動項目 其管理機關分別為國際棒球總會及國際壘球總會 到2005年 這兩項運動沒有被列入倫敦奧運的比賽項目 104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討論該兩個項目合併的可能性 105 到2013年 國際棒球總會及國際壘球總會合併為世界棒壘球總會 106 數據 编辑主条目 棒球統計 職業棒球聯盟比起其他職業運動聯盟更需要統計 每一個打席的紀錄與其他打席不太相關 且每一個打席可能的結果比較少 在19世紀後期 出生自大英帝國的前板球運動員亨利 查德威克 英语 Henry Chadwick writer 開發了棒球比賽紀錄表 英语 Box score baseball 及多項棒球指標 107 對往後的棒球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他被譽為棒球統計之父 107 在1920年代 許多棒球的球評開始使用他的棒球指標 108 現今 許多棒球聯盟都進行的數據統計 供以球隊的管理階層參考 109 基础数据如下 110 63 52 130 179 得分 Run R 擊球員将投手投出的球击出到界内 使跑壘員依序从一垒 二垒 三垒到本垒 每个跑壘員完成此动作时得1分 安打 Hit H 擊球員把投手投出来的球击出到界内 使擊球員本身能至少安全上到一垒的情形 失误 Error E 防守球员有机会处理而未确实处理该擊球員所击出的球 一般通称为失误 野手數據如下 63 52 130 179 110 打擊率 Batting Average AVG 安打數 displaystyle div nbsp 打數 打擊率代表一位擊球員能擊出安打的機率 是棒球最原始簡單的數據之一 打点 Run Batted In RBI 擊球員借由每次打席使垒包上的跑垒者或擊球員本身跑回本垒得分 上壘率 On Base Percentage OBP 安打 四壞保送 觸身球 displaystyle div nbsp 打數 四壞保送 觸身球 高飛犧牲打 上壘率代表一個球員能夠上壘的能力 長打率 Slugging Percentage SLG 壘打數 displaystyle div nbsp 打數 意義是擊球員每個打席所能推進的壘包數 數字越高越好 整體攻擊指數 On Base percentage Plus Slugging percentage OPS 把上壘率跟長打率加在一起 成為評估球員攻擊能力 是現代棒球最重要的數據之一 純長打率 Isolated Power IsoP 把長打率減掉打擊率用以評估球員的純長打力 通常數值達到0 2以上就可視為有優異的長打能力 盜壘率 Steal Base SB 盜壘成功 displaystyle div nbsp 盜壘數 盜壘率代表著一位跑壘員的盜壘成功率 RF Range Factor 刺殺數 助殺數 displaystyle div nbsp 防守局數 displaystyle div nbsp 9 平均九局守備方可以製造多少個比賽出局數 投手數據如下 63 52 130 179 110 防禦率 Earned Run Average ERA 自責分 displaystyle div nbsp 局數 displaystyle times nbsp 9 投手平均每九局丟掉的自責分 為投手壓制失分能力之指標 越低越好 三振率 Strikeouts per 9 Innings Pitched K 9IP 簡稱 k9值 每九局三振多少擊球員 是投手控球能力的指標 越高越好 保送率 Base on Balls per 9 Innings Pitched BB 9IP 每九局保送多少擊球員 是投手控球能力的指標 越低越好 WHIP 被安打 保送 displaystyle div nbsp 局數 平均每局讓對手非以失誤上壘的人次 是投手投球穩定性的指標 越低越好 滾飛比 GO AO 滾地球出局 displaystyle div nbsp 飛球出局 使擊球員以滾地球出局數較多 此投手稱為滾地球投手 反之 稱為飛球投手 滾飛比越低的投手 被擊出長打率會高於滾飛比高的球員 衍生作品 编辑棒球大聯盟 滿田拓也作品 出版78卷 曾改編動畫 於2010年完結 從2015年開始連載棒球大聯盟2nd 111 棒球英豪 原名Touch 安达充的棒球漫畫作品 其他棒球漫画作品包括 H2好逑雙物語 青春野球部 偶像A 等 112 新少棒闯天下 2005年理查德 林克莱特执导的美国电影 113 点球成金 2011年班奈特 米勒执导的美国电影 114 無野之城 一部以棒球為題材的香港電影 由雲翔自監自編自導 115 球來就打 一部以棒球為題材的臺灣電影 由徐立功監製 涂芳祥編劇 尹祺導演 並有中華職棒球星參與演出 116 KANO 一部以臺灣真實棒球歷史為題材的臺灣電影 由魏德聖監製與編劇 馬志翔導演 117 天后之戰 一為2013年上映的臺灣電影 118 鑽石王牌 寺嶋裕二创作的棒球漫画 在周刊少年Magazine自2006年开始连载 2013年開播电视动画 119 罗斯福游戏 池井户润原著 福泽克雄等导演 唐泽寿明 香川照之等主演的2014年TBS日曜剧场电视剧 120 點五步 2016年香港电影 由陈志发执导 121 錢進球場 由森高夕次原作 足立金太郎負責作畫以日本職棒題材的日本漫畫作品 122 我们的少年时代 以棒球为剧情的电视剧 由成志超导演 郭敬明监制 TFBOYS 薛之谦 李小璐主演 123 Stove League 韩国SBS2019年12月播出的金土连续剧 李信和编剧 郑东允导演 南宫珉 朴恩斌主演 124 參見 编辑 nbsp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 Baseball nbsp 维基语录上的棒球名言语录 nbsp 維基教科書中的相關電子教程 Baseball nbsp 查看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baseball nbsp 棒球主题 世界性國際賽 世界棒球經典賽 世界棒球12強賽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棒球比赛 職業棒球 美國職棒 日本職棒 韓國職棒 中華職棒 墨西哥棒球聯盟 機構 香港棒球總會 世界棒壘球聯盟 列表 棒球術語列表 相似運動 壘球 軟式棒球 芬式垒球 板球引注 编辑 Rounders English Game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2018 10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4 26 英语 Cohen Claire Save rounders It s the only sport for people who hate sport The Telegraph 2015 02 02 2018 10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2 26 英语 Block 2005 第86 87 111 113 118 121 135 138 144 160頁 Rader 2008 第7頁 The Doubleday myth is Cooperstown s gain Pastoral village has become the heart of baseball folklore National Baseball Hall of Fame and Museum 2012 09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9 26 英语 人生好棒 謝國城先生 2015 10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Block 2005 第139 140 151 164 178 179 et seq 頁 Hellier Cathy 紐伯里先生的小可愛口袋書 Colonial Williamsburg Foundation 2008 04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1 10 英语 See Wikisource edition of A Little Pretty Pocket Book 為什麼棒球在英國不流行 BBC News 2013 07 26 2013 07 26 英语 Block 2005 第58 160 300 307 310頁 Miller Doug 匹茲菲爾德 小城市 棒球大鎮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5 08 02 2009 02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3 21 英语 Block 2005 第4 5 11 15 25 33 59 61 et seq 頁 Giddens David How Canada invented American football baseball basketball and hockey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17 06 15 2019 06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03 英语 14 0 14 1 Sullivan 1997 第292頁 Kittel Jeffrey Evolution or Revolution A Rule By Rule Analysis of the 1845 Knickerbocker Rules Protoball 2016 05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05 英语 Crown Daniel The Battle Between Baseball and Cricket for American Sporting Supremacy Atlas Obscura 2017 10 19 2023 01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1 05 英语 Why cricket and America are made for each other The Economist 2023 01 05 ISSN 0013 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06 英语 Rader 2008 第9 10頁 Rader 2008 第27頁 Sullivan 1997 第68 69頁 Sullivan 1997 第115頁 Bjarkman 2004 第73頁 Burk 2001 第58頁 Rader 2008 第71頁 Sullivan 1997 第243 246頁 Sullivan 1997 第13 16頁 Powers 2003 第39 47 48頁 Burgos 2007 第117 118頁 Sullivan 1997 第214頁 Zoss 2004 第90頁 Burk 2001 第34 37頁 History of Little League Little League 2007 06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5 14 英语 Lesko Jeneane League History All American Girls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Players Association 2005 2009 01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7 24 英语 Burgos 2007 第158頁 Burgos 2007 第180 191頁 Powers 2003 第111頁 Baseball White Sox and Fans Speak Same Language with a Spanish Accent The New York Times 2005 10 26 2009 0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0 22 英语 Bjarkman 2004 第xxiv頁 39 0 39 1 Bjarkman 2004 第356 123 137 xxiv 11 233頁 40 0 40 1 Gmelch 2006 第296頁 Bjarkman 2004 第xxiv xxv頁 Burgos 2007 第46頁 赤石恵一 2013 日本野球事始 日本英学史学会報 129 4 Edelman Robert 编 Baseball s Global Diffusio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Sports History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206 ISBN 9780197520956 英语 Jeong Andrew What s That Rocketing Into the North Korean Sky A Basebal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7 12 27 2017 12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05 英语 曾文誠 盂峻瑋 台灣棒球王 我識出版社 2004年6月 NPBはMLBに次ぐ 世界最高のリーグ 米メディア比較 韓国は 日本ほどでない Full Count フルカウント 野球ニュース 速報 コラム 2020 05 21 2023 01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1 29 日语 Bjarkman 2004 第362 368頁 Gmelch 2006 第100 75 59頁 吳清正 經典賽專刊 經典賽 棒壇的頂點 自由電子報 2013 03 01 2013 03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3 08 See e g 国民队最终确定25人名单 Washington Nationals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 04 04 2009 04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7 14 英语 52 00 52 01 52 02 52 03 52 04 52 05 52 06 52 07 52 08 52 09 2023棒球規則 PDF 中華職棒大聯盟全球資訊網 2023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3 04 29 Alexander Charles C 我们的比赛 美国棒球史 Macmillan 1991 290 ISBN 9780805015942 Ringolsby Tracy 越來越多比賽使用指定打擊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16 01 20 2018 04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27 英语 Walfoort Cleon Most Signs Given by Coaches Are Merely Camouflage Baseball Digest December 1960 January 1961 pp 47 49 The Fans Speak Out Baseball Digest staff Baseball Digest August 1999 pp 9 10 指定打擊的官方规则 3 00 比赛预赛 规则3 15 PDF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 04 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9 05 20 英语 Zoss 2004 第293頁 官方规则 9 00 裁判 PDF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 02 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9 02 24 英语 Porterfield 2007 第23頁 Official Rules 1 00 Objectives of the Game Rule 1 09 PDF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 02 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9 02 05 英语 Official Rules 1 00 Objectives of the Game Rule 1 10a PDF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 02 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9 02 05 Fitzgerald Stephen et al Polymer Composite Baseball Bat Endcap U S Patent Application 20050176531 FreePatentsOnline com 2005 11 08 2009 02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01 英语 Official Rules 1 00 Objectives of the Game Rules 1 12 1 15 PDF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 02 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9 02 05 英语 63 0 63 1 63 2 63 3 63 4 63 5 63 6 63 7 中華民國棒球規則 PDF 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2023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3 04 29 Bast Andrew Southpaw s Revenge Newsweek 2008 07 18 2009 02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3 09 英语 See e g Davis Hank Small town Heroes Images of Minor League Baseball Univ of Iowa Press 1997 p 186 The Mechanics Of A Breaking Pitch Popular Mechanics 2004 12 06 2018 04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16 英语 Walsh John Fastball Slider Change up Curveball An Analysis The Hardball Times 英语 The Hardball Times 2007 12 20 2009 02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4 09 英语 Stallings amp Bennett 2003 第192頁 McCarver Tim Peary Danny Tim McCarver s Baseball for Brain Surgeons and Other Fans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Game So You Can Watch It Like a Pro Random House 2013 71 272 273 ISBN 9780307831774 英语 Balk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18 04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5 英语 Stallings amp Bennett 2003 第126 132頁 72 0 72 1 Stallings amp Bennett 2003 第45頁 McCarver Tim Peary Danny Tim McCarver s Baseball for Brain Surgeons and Other Fans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Game So You Can Watch It Like a Pro Random House 2013 71 272 273 ISBN 9780307831774 74 0 74 1 Stallings amp Bennett 2003 第42 43 47 48頁 Stallings amp Bennett 2003 第186頁 官方规则 1 0 3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 英文 Guttmann 2007 第140頁 78 0 78 1 Mandelbaum 2005 第55 57頁 Morris 2007 第xi頁 Brancazio Peter J 最猛烈的打击 New Scientist December 22 29 1983 880 883 2017 08 06 英语 Mount Nicholas James Team Sports in Encyclopedia of Time ed Samuel L Macey Taylor amp Francis 1994 pp 588 590 p 590 Eastaway Rob What Is a Googly The Mysteries of Cricket Explained Anova 2005 p 134 83 0 83 1 83 2 Bodley Hal 早期棒球只需要更短的時間 USA Today 2004 02 26 2009 02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3 14 英语 84 0 84 1 Greenfield Jeff 午夜棒球 Time 1998 07 13 2009 02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9 30 英语 Berg Ted Why Are Baseball Games Getting So Much Longer USA Today 2014 09 30 2014 12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12 28 英语 Crasnick Jerry Major league teams playing marathon length games in October ESPN 2017 10 17 2017 10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08 英语 歐建智 中職領先大聯盟 今年加裝投球計時器 另限制打者時間 Ettoday運動雲 2022 03 07 2023 05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11 Pitch Timer 2023 rule change Glossary MLB com 2023 03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4 06 英语 Ways to Stay Sane in Baseball The New Yorker 2015 04 04 2023 05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09 英语 Clarke amp Dawson 1915 第48頁 Official Rules 1 00 Objectives of the Game Rule 1 04a PDF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 02 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9 02 05 英语 Nightengale Bob No 8 Out in Left Field in Houston s Crawford Boxes USA Today 2008 08 20 2009 02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3 10 英语 93 0 93 1 Powers 2003 第85頁 Powers 2003 第219頁 Puhalla Krans amp Goatley 2003 第198頁 Shaikin Bill Guerrero Becomes Mr Inside Los Angeles Times 2006 05 27 2009 02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12 06 英语 Official Rules 1 00 Objectives of the Game Rule 1 04 PDF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 02 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9 02 05 英语 Shaikin Bill No Fly Ball Routine in Dome Los Angeles Times 2002 10 08 2009 02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12 06 英语 Puhalla Krans amp Goatley 2003 第207頁 Sheinin Dave After Move a Breaking In Process The Washington Post 2008 03 26 2009 02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5 25 英语 David Levinson amp Karen Christensen 编 Encyclopedia of World Sports London amp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71 73 ISBN 0 19 512778 1 英语 The History of Softball International Softball Federation 2006 12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12 12 英语 The Journal of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merican Physic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1940 10 02 2023 05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4 17 通过Google Books 英语 Michaelis Vicki Baseball softball bumped from Olympics USA Today 2015 07 08 2015 11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6 06 英语 Kolatch Jonathan Baseball and softball belong in the Olympics Los Angeles Times 2013 09 03 2015 11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11 17 英语 WORLD BASEBALL AND SOFTBALL CONFEDERATION SETS OUT OLYMPIC VISION British Baseball Federation 英语 British Baseball Federation 2013 04 03 2015 11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英语 107 0 107 1 Tygiel 2000 第16頁 Schwarz 2004 第50頁 Official Rules 10 00 The Official Scorer PDF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09 02 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9 02 24 英语 110 0 110 1 110 2 棒球规则 第2章 术语定义 中國棒球協會 2004 03 10 2023 04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9 29 小学館漫画賞 歴代受賞者 小学館 2013年6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9月29日 日语 純愛故事巨作 Touch 將被拍成真人電影 由長澤雅美主演 東宝 映画トピックス 東宝 2004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 12 17 日语 不良的新熊 12A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2005 07 22 2013 05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2 01 英语 点球成金 12A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2011 09 05 2011 09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12 英语 信報財經新聞 2008年6月17日 2009年9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1月6日 Yahoo Taiwan 球來就打 viva baseball Yahoo 2012 08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30 中文 臺灣 封以恩 KANO來了 6萬人封街簇擁 魏德聖監製燒3億 不為得獎 自由時報 2014 02 23 2023 04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8 03 中文 繁體 天后劉香慈粗腿現形 買滷味臭臉踩街 2013 3 9 自由 鑽石王牌 人氣棒球漫畫將於2016年連載 以及 第二幕 的最終話 包括大谷翔平的評論 まんたんウェブ MANTAN 2022 10 26 2022 10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1 05 日语 スポーツニッポン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ponichi 日語 2014年4月28日閲覧 首部劇情電影計劃 第一屆得獎作品 2018 03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3 23 PEACH PIT Tesura Nika 新系列 amp Grazeni 太平洋聯盟版上午 Comic Natalie 株式會社Natasha 2018 03 29 2018 03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3 29 日语 我们的少年时代 热血开机 TFBOYS燃动全场 凤凰网 2016 11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10 南宮珉加盟 SBS 新劇 Stove League 11月播出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韓星網 2019 09 18参考文献及来源 编辑Bjarkman Peter C Diamonds Around the Globe The Encyclopedia of International Baseball Greenwood 2004 ISBN 978 0 313 32268 6 OCLC 58806121 Block David Baseball Before We Knew It A Search for the Roots of the Game nbsp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5 ISBN 978 0 8032 6255 3 OCLC 70261798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Burgos Adrian Playing America s Game Baseball Latinos and the Color Line nbs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7 ISBN 978 0 520 25143 4 OCLC 81150202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Burk Robert F Never Just a Game Players Owners and American Baseball to 1920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1 ISBN 978 0 8078 4961 3 OCLC 28183874 Charlton James 编 The Baseball Chronology The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s in the Game of Baseball Macmillan 1991 ISBN 978 0 02 523971 5 OCLC 22704314 Clarke William Jones amp Fredrick Thomas Dawson Baseball Individual Play and Team Play in Detail Charles Scribner s Sons 1915 OCLC 2781766 Gmelch George Baseball Without Borders The International Pastim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6 ISBN 978 0 8032 7125 8 OCLC 64594333 Gonzalez Echevarria Roberto The Pride of Havana A History of Cuban Basebal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978 0 19 514605 9 OCLC 46601626 Guttmann Allen Sports The First Five Millennia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2007 ISBN 978 1 55849 610 1 OCLC 5912442808 Guzzo Glenn The New Ballgame Baseball Statistics for the Casual Fan ACTA 2007 ISBN 978 0 87946 318 2 OCLC 123083947 Keri Jonah 编 Baseball Between the Numbers Why Everything You Know About the Game Is Wrong Basic 2007 ISBN 978 0 465 00547 5 OCLC 77795904 Koppett Leonard Koppett s Concise History of Major League Baseball Carroll amp Graf 2004 ISBN 978 0 7867 1286 1 OCLC 54674804 Kte pi Bill Baseball Amateur Rodney Carlisle 编 Encyclopedia of Play in Today s Society Volume 1 SAGE 2009 ISBN 978 1 4129 6670 2 OCLC 251215353 Lewis Michael M 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 W W Norton 2003 ISBN 978 0 393 32481 5 OCLC 54896532 Mahony Phillip Baseball Explained McFarland Books 2014 ISBN 978 0 7864 7964 1 原始内容存档于August 13 2014 Mandelbaum Michael The Meaning of Sports Why Americans Watch Baseball Football and Basketball and What They See When They Do nbsp PublicAffairs 2005 ISBN 978 1 58648 330 2 OCLC 55539339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McNeil William Baseball s Other All Stars The Greatest Players from the Negro Leagues the Japanese Leagues the Mexican League and the Pre 1960 Winter Leagues in Cuba Puerto Rico and the Dominican Republic nbsp McFarland 2000 ISBN 978 0 7864 0784 2 OCLC 42976826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Morris Peter Level Playing Fields How the Groundskeeping Murphy Brothers Shaped Baseball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7 ISBN 978 0 8032 1110 0 OCLC 70884952 Porterfield Jason Baseball Rules Tips Strategy and Safety Rosen 2007 ISBN 978 1 4042 0991 6 OCLC 67773742 Powers Albert Theodore The Business of Baseball McFarland 2003 ISBN 978 0 7864 1426 0 OCLC 50866929 Puhalla Jim Jeff Krans Mike Goatley Baseball and Softball Fields Design Construction Renovation and Maintenance John Wiley amp Sons 2003 ISBN 978 0 471 44793 1 OCLC 50959054 Rader Benjamin G Baseball A History of America s Game 3rd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8 ISBN 978 0 252 07550 6 OCLC 176980876 Riess Steven A City Games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Urban Society and the Rise of Sport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1 ISBN 978 0 252 06216 2 OCLC 23739530 Rudel Anthony J Hello Everybody The Dawn of American Radio Houghton Mifflin 2008 ISBN 978 0 15 101275 6 OCLC 192042215 Schwarz Alan The Numbers Game Baseball s Lifelong Fascination with Statistics Thomas Dunne 2004 ISBN 978 0 312 32222 9 OCLC 54692908 Stallings Jack Bob Bennett 编 Baseball Strategies Your Guide to the Game Within the Game American Baseball Coaches Association Human Kinetics 2003 ISBN 978 0 7360 4218 5 OCLC 50203866 Sullivan Dean 编 Early Innings 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Baseball 1825 1908 nbsp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7 ISBN 978 0 8032 9244 4 OCLC 36258074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Terry Thomas Philip Terry s Mexico Handbook for Travellers 2nd rev Gay and Hancock Houghton Mifflin and Sonora News 1911 OCLC 7587420 Thurston Bill Coaching Youth Baseball A Baffled Parents Guide nbsp McGraw Hill 2000 ISBN 978 0 07 135822 4 OCLC 43031493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Tygiel Jules Past Time Baseball as History nbsp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 0 19 508958 5 OCLC 42290019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Votano Paul Stand and Deliver A History of Pinch Hitting McFarland 2013 ISBN 978 0 7864 1588 5 OCLC 52047315 Zimbalist Andrew In the Best Interests of Baseball The Revolutionary Reign of Bud Selig nbsp John Wiley amp Sons 2007 ISBN 978 0 470 12824 4 OCLC 62796332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Zoss Joel Diamonds in the Rough The Untold History of Baseball nbsp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4 ISBN 978 0 8032 9920 7 OCLC 54611393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延伸阅读 编辑Dickson Paul The Dickson Baseball Dictionary 3rd ed W W Norton 2009 ISBN 0 393 06681 9 Fitts Robert K Remembering Japanese Baseball An Oral History of the Gam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0 8093 2629 9 Gillette Gary and Pete Palmer eds The ESPN Baseball Encyclopedia 5th ed Sterling 2008 ISBN 1 4027 6051 5 Peterson Robert Only the Ball Was White A History of Legendary Black Players and All Black Professional Tea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1970 ISBN 0 19 507637 0 Reaves Joseph A Taking in a Game A History of Baseball in Asia Bison 2004 ISBN 0 8032 3943 2 Ward Geoffrey C and Ken Burns Baseball An Illustrated History Alfred A Knopf 1996 ISBN 0 679 40459 7 外部連結 编辑世界棒壘球聯盟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美國職棒大聯盟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韓國棒球委員會 日本棒球機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華職棒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棒球總會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員機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棒球 amp oldid 8247717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