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林之助

林之助(1917年2月2日—2008年2月13日),台灣台中大雅人(現台中市大雅區),台灣畫家,被稱為「台灣膠彩畫之父」[1][2]:11-27,早年在日本台灣參加展覽,作品多以人物畫及生活景物為主。老年則轉以花鳥畫和風景畫為大宗[2]:70-77

林之助
Lîm Chi-chō͘
林之助
出生1917年2月2日
日治臺灣臺中廳葫蘆墩支廳栜東下堡
逝世2008年2月13日(2008歲—02—13)(91歲)
 美國加州洛杉磯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17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2008年)
民族臺灣人
语言臺灣話日語英語
职业繪畫
配偶王彩珠
儿女林長華(長女)
林宏一(長子)
林宏次(次子)
林敬忠(三子)
受影响于
  • 山口蓬春、川崎小虎

生平 编辑

 
林之助任教於台中師範學校時配置的學校宿舍(柳川西路162號,1928年建),林以此處作為創作畫室直至2006年遷出;2007年台中市文化局以林之助畫室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

林之助出生於今臺中市大雅區上楓里。[3]:13祖父林維修為清朝秀才,自幼家境富裕,天資聰慧。父母親雖然希望他學醫,但他卻選擇走上繪畫生涯。12歲到日本求學,及長,考進日本帝國美術學校(今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習畫,師事奧村土牛(1889-1990年)、山口蓬春(1893-1971年)、川崎小虎(1886-1977年)、小林巢居等人。[3]:16-20[4]24歲時以作品〈朝涼〉入選日本「紀元二六○○年奉祝美術展」[註 1],後來遭逢太平洋戰爭爆發,林之助於1941年返回台灣,其作品先後參加「府展」連續榮獲特選第一名 ,奠定了他在畫壇的地位。[2]:17-18而在旅日期間,林之助除了學習繪畫外,對藝術廣泛的興趣,也曾學習踢踏舞、三味弦等。[3]:28-29

二戰後,林之助於1946年進入台中師範學校(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任教,並編纂美術教科書。[3]:72-77教學與創作之餘,在1960年代中期,林之助在臺中開設咖啡館,成為當時台灣中部地區重要的藝文活動場所,且為提升中部地區美術創作水準,1954年林之助與顏水龍陳夏雨等創立「中部美術協會」,林氏多年來一直是中部畫壇的核心人物。[3]:36-37, 86-871979年林之助自臺中師範學校退休[2]:37-39。1985-1988年,林之助應當時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蔣勳的邀請,擔任美術系膠彩畫兼任老師,首開國內學院膠彩畫教育的先河,後來逐漸影響到其他美術院系,這股影響力正日漸擴大中。[2]:241988年林之助便隨兒子移居美國[2]:39。移居美國後,林之助仍持續創作,參加展覽,往返台灣、美國之間[2]:75-76,林氏於2008年12月13日逝世於美國洛杉磯。[5]

逝世後 编辑

2007年7月,臺中市文化局林之助畫室登錄為歷史建築[6]。2015年5月7日,由國立台灣美術館收藏的林之助《朝涼》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登錄為中華民國重要古物[7]。2015年6月6日,林之助畫室與週邊整修完成後以「林之助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8]

畫藝 编辑

林之助於1928年負笈東瀛學習膠彩畫,並參加日本畫院美展、新文展等,至1941年回臺後,持續參加府展全省美展等,直到1950年代初期其作品多以人物畫為主。在1950年代後期開始轉以花鳥畫和風景畫為大宗,林氏也在1950年代中期畫風改變,其繪製的題材造型更加的簡化,並受到「日本畫的西畫化」潮流影響,廣納二十世紀西方大師的創作理念及技法,為膠彩畫另闢蹊徑。[2]:50-50、70-73而在1970年代起,林之助的畫風逐漸回歸到寫實表現, 其晚年作品創作量雖日漸趨緩,風格卻更趨穩健。[2]:74-77

除繪畫以外,林之助並有圖案設計的作品,主要是替美術教科書設計封面,亦留下許多草稿。[3]:72-771964年還曾替台南大飯店描繪大廳壁畫,現不存。[3]:111-1131969年,林之助為臺中市立第七國民中學(今臺中市立東峰國民中學)校舍牆面設計兩幅壁畫,作品以馬賽克拼貼手法完成,由林之助親自指導弟子謝峰生施工。作品介於具象與抽象表現之間,意涵為時值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期許學子重視太空發展及懷抱寬廣宇宙觀。1999年921大地震後,其中一幅毀損,現今僅存一幅。過去作品當中尚未留下設計者與施工者的姓名,2006年5月29日,經過林之助本人同意,在作品旁設置說明,並取名為「太空登月」。[9][10]

膠彩畫定名與推廣 编辑

林之助與其他膠彩畫畫家一樣,在國民政府遷台初期,曾經被「正統國畫論」所困擾。戰後省展舉行,林之助一直都擔任國畫部的評審委員,但東洋畫以「國畫第二部」的名稱參與展覽,在地位上感覺也比水墨畫來的要低。雖然如此,林之助依然堅定不移地持續其膠彩風格的縱深探討和發揚。[3]:110-114且為顧及臺灣膠彩畫的發展,1971年林之助與林玉山陳進黃鷗波陳慧坤等組織「長流畫會」。[11]:1然而,1972年日本與臺灣斷交之後,省展無預警將「國畫第二部」(東洋畫部)取消,林之助積極協調,1977年「膠彩畫」一詞亦由其提出定名[註 2],使「膠彩畫」之詞可以正式使用在展覽名稱之上。1981年更林氏與林玉山、陳進、許深州、蔡草如組織「台灣省膠彩協會」並擔任理事長之職,終於在1983年第37屆省展將膠彩設立為獨立的畫部。[2]:22-24

林之助於1946年應省立臺中師範學校(現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邀請前往擔任美術教席至1979年,如曾得標、施華堂、黃登堂等出於其門下。退休後,於1985年受聘為東海大學美術系兼任教授指導膠彩畫,並於1988年將膠彩畫課程交棒給其門生詹前裕,詹氏也努力地將膠彩推廣至鄰近大學,並開設研究所課程。學者莊明中、曾得標等人認為膠彩畫在戰後日漸式微的頹勢中,尤能維持現今之局面,林之助應居首功。[2]:34-35、60

參考文獻 编辑

  1. ^ 林佳禾. 〈林之助膠彩畫「水影」之劣化與修復探討〉.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臺南市: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2007 (中文(臺灣)).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張, 慧玲 (编). 台灣膠彩畫的捍衛者 : 林之助特展. 臺中市: 國立臺灣美術館. 2007. ISBN 9789860095609.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廖, 瑾瑗. 膠彩.雅韻.林之助. 臺北市: 雄獅美術. 2003. ISBN 9789574740567. 
  4. ^ 林之助簡介. 林之助紀念館. [2023-07-13]. (原始内容于2023-07-13) (中文). 
  5. ^ 黃凱西. 膠彩畫家林之助逝世 享年九十二. 大紀元. 2008-12-13 [2023-07-18]. (原始内容于2023-07-18) (中文). 
  6. ^ 林之助畫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7. ^ 林之助 朝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8. ^ 台灣膠彩畫之父 林之助紀念館開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國時報,2015年06月07日
  9. ^ 張曉玲. 最美的東峰景致.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2020-07-20 [2023-07-19]. (原始内容于2023-07-19) (中文). 
  10. ^ 蘇孟娟. 「從人類登陸月球使用到現在」的老校舍終動土改建. 自由時報. 2015-07-19 [2023-07-19]. (原始内容于2023-07-19) (中文). 
  11. ^ 呂, 桂賓. 重生與蛻變-二十年來臺灣膠彩畫研究 (PDF). 臺灣美術季刊. 2005-01, (59): 1-8 [2026-07-19]. (原始内容 (PDF)于2023-07-19) –通过臺灣美術知識庫. 

註釋 编辑

  1. ^ 1940年(昭和15年),為紀念神武天皇即位2600年,而停辦新文展,改辦「紀元二千六百年奉祝美術展覽會」
  2. ^ 林之助說明膠彩畫技法是源自唐朝以膠彩繪的古老技法,且認為顏料與油混合而成的媒材繪製的作品稱為油畫,與水混合的為水彩畫,如此,與動物膠混和的顏料的作品應為「膠彩畫」。

林之助, 1917年2月2日, 2008年2月13日, 台灣台中大雅人, 現台中市大雅區, 台灣畫家, 被稱為, 台灣膠彩畫之父, 早年在日本及台灣參加展覽, 作品多以人物畫及生活景物為主, 老年則轉以花鳥畫和風景畫為大宗, lîm, chō, 出生1917年2月2日日治臺灣臺中廳葫蘆墩支廳栜東下堡逝世2008年2月13日, 2008歲, 91歲, 美國加州洛杉磯国籍, 大日本帝国, 1917年, 1945年, 中華民國, 1945年, 2008年, 民族臺灣人语言臺灣話, 日語, 英語职业繪畫配偶王彩珠儿女林長華. 林之助 1917年2月2日 2008年2月13日 台灣台中大雅人 現台中市大雅區 台灣畫家 被稱為 台灣膠彩畫之父 1 2 11 27 早年在日本及台灣參加展覽 作品多以人物畫及生活景物為主 老年則轉以花鳥畫和風景畫為大宗 2 70 77 林之助Lim Chi chō 林之助出生1917年2月2日日治臺灣臺中廳葫蘆墩支廳栜東下堡逝世2008年2月13日 2008歲 02 13 91歲 美國加州洛杉磯国籍 大日本帝国 1917年 1945年 中華民國 1945年 2008年 民族臺灣人语言臺灣話 日語 英語职业繪畫配偶王彩珠儿女林長華 長女 林宏一 長子 林宏次 次子 林敬忠 三子 学历 帝國美術學校受影响于 山口蓬春 川崎小虎 目录 1 生平 1 1 逝世後 2 畫藝 3 膠彩畫定名與推廣 4 參考文獻 5 註釋生平 编辑 nbsp 林之助任教於台中師範學校時配置的學校宿舍 柳川西路162號 1928年建 林以此處作為創作畫室直至2006年遷出 2007年台中市文化局以林之助畫室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林之助出生於今臺中市大雅區上楓里 3 13祖父林維修為清朝秀才 自幼家境富裕 天資聰慧 父母親雖然希望他學醫 但他卻選擇走上繪畫生涯 12歲到日本求學 及長 考進日本帝國美術學校 今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 習畫 師事奧村土牛 1889 1990年 山口蓬春 1893 1971年 川崎小虎 1886 1977年 小林巢居等人 3 16 20 4 24歲時以作品 朝涼 入選日本 紀元二六 年奉祝美術展 註 1 後來遭逢太平洋戰爭爆發 林之助於1941年返回台灣 其作品先後參加 府展 連續榮獲特選第一名 奠定了他在畫壇的地位 2 17 18而在旅日期間 林之助除了學習繪畫外 對藝術廣泛的興趣 也曾學習踢踏舞 三味弦等 3 28 29二戰後 林之助於1946年進入台中師範學校 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任教 並編纂美術教科書 3 72 77教學與創作之餘 在1960年代中期 林之助在臺中開設咖啡館 成為當時台灣中部地區重要的藝文活動場所 且為提升中部地區美術創作水準 1954年林之助與顏水龍 陳夏雨等創立 中部美術協會 林氏多年來一直是中部畫壇的核心人物 3 36 37 86 871979年林之助自臺中師範學校退休 2 37 39 1985 1988年 林之助應當時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蔣勳的邀請 擔任美術系膠彩畫兼任老師 首開國內學院膠彩畫教育的先河 後來逐漸影響到其他美術院系 這股影響力正日漸擴大中 2 241988年林之助便隨兒子移居美國 2 39 移居美國後 林之助仍持續創作 參加展覽 往返台灣 美國之間 2 75 76 林氏於2008年12月13日逝世於美國洛杉磯 5 逝世後 编辑 2007年7月 臺中市文化局將林之助畫室登錄為歷史建築 6 2015年5月7日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收藏的林之助 朝涼 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登錄為中華民國重要古物 7 2015年6月6日 林之助畫室與週邊整修完成後以 林之助紀念館 正式對外開放 8 畫藝 编辑林之助於1928年負笈東瀛學習膠彩畫 並參加日本畫院美展 新文展等 至1941年回臺後 持續參加府展 全省美展等 直到1950年代初期其作品多以人物畫為主 在1950年代後期開始轉以花鳥畫和風景畫為大宗 林氏也在1950年代中期畫風改變 其繪製的題材造型更加的簡化 並受到 日本畫的西畫化 潮流影響 廣納二十世紀西方大師的創作理念及技法 為膠彩畫另闢蹊徑 2 50 50 70 73而在1970年代起 林之助的畫風逐漸回歸到寫實表現 其晚年作品創作量雖日漸趨緩 風格卻更趨穩健 2 74 77除繪畫以外 林之助並有圖案設計的作品 主要是替美術教科書設計封面 亦留下許多草稿 3 72 771964年還曾替台南大飯店描繪大廳壁畫 現不存 3 111 1131969年 林之助為臺中市立第七國民中學 今臺中市立東峰國民中學 校舍牆面設計兩幅壁畫 作品以馬賽克拼貼手法完成 由林之助親自指導弟子謝峰生施工 作品介於具象與抽象表現之間 意涵為時值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 期許學子重視太空發展及懷抱寬廣宇宙觀 1999年921大地震後 其中一幅毀損 現今僅存一幅 過去作品當中尚未留下設計者與施工者的姓名 2006年5月29日 經過林之助本人同意 在作品旁設置說明 並取名為 太空登月 9 10 膠彩畫定名與推廣 编辑林之助與其他膠彩畫畫家一樣 在國民政府遷台初期 曾經被 正統國畫論 所困擾 戰後省展舉行 林之助一直都擔任國畫部的評審委員 但東洋畫以 國畫第二部 的名稱參與展覽 在地位上感覺也比水墨畫來的要低 雖然如此 林之助依然堅定不移地持續其膠彩風格的縱深探討和發揚 3 110 114且為顧及臺灣膠彩畫的發展 1971年林之助與林玉山 陳進 黃鷗波 陳慧坤等組織 長流畫會 11 1然而 1972年日本與臺灣斷交之後 省展無預警將 國畫第二部 東洋畫部 取消 林之助積極協調 1977年 膠彩畫 一詞亦由其提出定名 註 2 使 膠彩畫 之詞可以正式使用在展覽名稱之上 1981年更林氏與林玉山 陳進 許深州 蔡草如組織 台灣省膠彩協會 並擔任理事長之職 終於在1983年第37屆省展將膠彩設立為獨立的畫部 2 22 24林之助於1946年應省立臺中師範學校 現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邀請前往擔任美術教席至1979年 如曾得標 施華堂 黃登堂等出於其門下 退休後 於1985年受聘為東海大學美術系兼任教授指導膠彩畫 並於1988年將膠彩畫課程交棒給其門生詹前裕 詹氏也努力地將膠彩推廣至鄰近大學 並開設研究所課程 學者莊明中 曾得標等人認為膠彩畫在戰後日漸式微的頹勢中 尤能維持現今之局面 林之助應居首功 2 34 35 60參考文獻 编辑 林佳禾 林之助膠彩畫 水影 之劣化與修復探討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臺南市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2007 中文 臺灣 使用 accessdate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2 00 2 01 2 02 2 03 2 04 2 05 2 06 2 07 2 08 2 09 2 10 張 慧玲 编 台灣膠彩畫的捍衛者 林之助特展 臺中市 國立臺灣美術館 2007 ISBN 9789860095609 3 0 3 1 3 2 3 3 3 4 3 5 3 6 3 7 廖 瑾瑗 膠彩 雅韻 林之助 臺北市 雄獅美術 2003 ISBN 9789574740567 林之助簡介 林之助紀念館 2023 07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7 13 中文 黃凱西 膠彩畫家林之助逝世 享年九十二 大紀元 2008 12 13 2023 07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7 18 中文 林之助畫室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林之助 朝涼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台灣膠彩畫之父 林之助紀念館開幕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國時報 2015年06月07日 張曉玲 最美的東峰景致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2020 07 20 2023 07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7 19 中文 蘇孟娟 從人類登陸月球使用到現在 的老校舍終動土改建 自由時報 2015 07 19 2023 07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7 19 中文 呂 桂賓 重生與蛻變 二十年來臺灣膠彩畫研究 PDF 臺灣美術季刊 2005 01 59 1 8 2026 07 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3 07 19 通过臺灣美術知識庫 请检查 access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註釋 编辑 1940年 昭和15年 為紀念神武天皇即位2600年 而停辦新文展 改辦 紀元二千六百年奉祝美術展覽會 林之助說明膠彩畫技法是源自唐朝以膠彩繪的古老技法 且認為顏料與油混合而成的媒材繪製的作品稱為油畫 與水混合的為水彩畫 如此 與動物膠混和的顏料的作品應為 膠彩畫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林之助 amp oldid 7879867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