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曾玉明

曾玉明臺灣話Tsan Gio̍k-bîng,1805年-1868年)[1],名藍田,字玉明,又號氷儒以字行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為中國清朝武官

曾藍田

籍貫 福建泉州府晉江縣
字號 字玉明
出生 1805
逝世 1868

生平

1841年時為千總,以剿匪出力,賞藍翎。後歷任嘉義守備鳳山縣遊擊、建寧鎮總兵等職。1862年(同治元年)奉旨接任曾元福擔任台灣鎮總兵。是台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區最高軍事首長。

曾玉明曾率林文察鄉勇在基隆擊退小刀會,也曾參與平定戴潮春事件。咸豐、同治年間,臺灣武官中有所謂的大曾與小曾,大曾指曾玉明,小曾指曾元福。兩曾原籍均福建泉州晉江縣,早年均行伍出身均官至臺灣總兵,皆參予平定戴萬生之役,兩人均在臺南置有宅第,且其次子均中舉人[1]

戴潮春事件評價

林豪在《東瀛紀事》一書中,以唐代哥舒翰以及明末孫傳庭的典故[a],描述臺灣鎮總兵林向榮的困境,直言致使斗六門失守、林向榮陣亡,遠在百里外的監軍(暗指臺灣道道臺洪毓琛)應引此為咎。此外,林豪也批評鹿港駐軍(曾玉明)作壁上觀、不作為的態度。[2]

根據奏章紀錄,原護理福建陸路提督石棟是派撥 1000 名「水陸精兵」隨曾玉明赴臺,但實際上僅 600 名兵員,而且並非曾玉明所熟悉的臺勇,兵源乃由石棟提供,而曾玉明也收到新任福建巡撫徐宗幹的指示,他來臺任務是「意在剿撫兼施,帶兵勇無多。」於是曾玉明來臺也以策反、離間天地會部眾為主。根據臺灣學者柯志明《熟番與奸民.下冊》一書中,敘述曾玉明來臺之後,幾乎僅守鹿港一方之地,少見戰功,被清末鄉紳林豪不時批評,吳德功亦評價不高,但柯志明卻認為曾玉明在僅有 600 兵員的條件下,能堅守一方,並多方彙整戰場狀況反應予朝廷,更與民間各路村莊建立聯絡管道,實屬不易。[3]:843-846

家族

曾玉明共五子,長雲從(筱田),次雲書(浦)三雲峰,四雲登,五雲鏞,次子曾浦係舉人出身,1866年曾玉明因其子科舉舞弊,坐徇庇,革職[1]

相關條目

注釋

  1. ^ 《東瀛紀事》原文:「熊襄愍有言:『令箭催而張帥殞命,馬上催而三路喪命』,是以哥舒翰奉詔出關,英雄扼腕,孫傳庭橫刀入陣,猛士成禽,坐令遠近震動,賊勢燎原,前事不忘,可為殷鑒,況彼才不及古人者乎!」

參考資料

書目
  •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 顧敏耀,東瀛紀事校注,台北:台灣書房,2011。
引用
  1. ^ 1.0 1.1 1.2 連景初,《大曾小曾兩總兵》. 臺南文化,第4卷第1期,頁56-58, 1954年. [2020-06-22]. (原始内容于2021-12-21). 
  2. ^ 林豪. .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7 [2022-03-25]. ISBN 9570092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中文(臺灣)). 
  3. ^ 柯志明. 《熟番與奸民: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 [Cultivated Aborigines and the Unruled Hans: Governance Deployment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in Qing Taiwan]. 臺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2021. ISBN 9789863504764 (中文(臺灣)). 
官衔
前任:
曾元福
台灣鎮總兵
1862年上任
繼任:
曾元福
前任:
葉長春
台灣北路協副將
1853年上任
繼任:
曾元福
前任:
曾元福
台灣北路協副將
1859年上任
繼任:
夏汝賢

曾玉明, 臺灣話, tsan, bîng, 1805年, 1868年, 名藍田, 字玉明, 又號氷儒, 以字行, 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 為中國清朝武官, 曾藍田, 大清記名提督台灣鎮總兵利勇巴圖魯籍貫, 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字號, 字玉明出生, 1805逝世, 1868, 目录, 生平, 戴潮春事件評價, 家族,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資料生平, 编辑1841年時為千總, 以剿匪出力, 賞藍翎, 後歷任嘉義守備, 鳳山縣遊擊, 建寧鎮總兵等職, 1862年, 同治元年, 奉旨接任曾元福擔任台灣鎮總兵, 是台灣清治時期. 曾玉明 臺灣話 Tsan Gio k bing 1805年 1868年 1 名藍田 字玉明 又號氷儒 以字行 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 為中國清朝武官 曾藍田 大清記名提督台灣鎮總兵利勇巴圖魯籍貫 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字號 字玉明出生 1805逝世 1868 目录 1 生平 1 1 戴潮春事件評價 2 家族 3 相關條目 4 注釋 5 參考資料生平 编辑1841年時為千總 以剿匪出力 賞藍翎 後歷任嘉義守備 鳳山縣遊擊 建寧鎮總兵等職 1862年 同治元年 奉旨接任曾元福擔任台灣鎮總兵 是台灣清治時期此期間 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區最高軍事首長 曾玉明曾率林文察與鄉勇在基隆擊退小刀會 也曾參與平定戴潮春事件 咸豐 同治年間 臺灣武官中有所謂的大曾與小曾 大曾指曾玉明 小曾指曾元福 兩曾原籍均福建泉州晉江縣 早年均行伍出身均官至臺灣總兵 皆參予平定戴萬生之役 兩人均在臺南置有宅第 且其次子均中舉人 1 戴潮春事件評價 编辑 林豪在 東瀛紀事 一書中 以唐代哥舒翰以及明末孫傳庭的典故 a 描述臺灣鎮總兵林向榮的困境 直言致使斗六門失守 林向榮陣亡 遠在百里外的監軍 暗指臺灣道道臺洪毓琛 應引此為咎 此外 林豪也批評鹿港駐軍 曾玉明 作壁上觀 不作為的態度 2 根據奏章紀錄 原護理福建陸路提督石棟是派撥 1000 名 水陸精兵 隨曾玉明赴臺 但實際上僅 600 名兵員 而且並非曾玉明所熟悉的臺勇 兵源乃由石棟提供 而曾玉明也收到新任福建巡撫徐宗幹的指示 他來臺任務是 意在剿撫兼施 帶兵勇無多 於是曾玉明來臺也以策反 離間天地會部眾為主 根據臺灣學者柯志明 熟番與奸民 下冊 一書中 敘述曾玉明來臺之後 幾乎僅守鹿港一方之地 少見戰功 被清末鄉紳林豪不時批評 吳德功亦評價不高 但柯志明卻認為曾玉明在僅有 600 兵員的條件下 能堅守一方 並多方彙整戰場狀況反應予朝廷 更與民間各路村莊建立聯絡管道 實屬不易 3 843 846家族 编辑曾玉明共五子 長雲從 筱田 次雲書 浦 三雲峰 四雲登 五雲鏞 次子曾浦係舉人出身 1866年曾玉明因其子科舉舞弊 坐徇庇 革職 1 相關條目 编辑鹿港聯庄戰役 馬鳴山燕霧堡會戰 嘉寶潭之役 斗六門戰役 後港仔竹圍戰役注釋 编辑 東瀛紀事 原文 熊襄愍有言 令箭催而張帥殞命 馬上催而三路喪命 是以哥舒翰奉詔出關 英雄扼腕 孫傳庭橫刀入陣 猛士成禽 坐令遠近震動 賊勢燎原 前事不忘 可為殷鑒 況彼才不及古人者乎 參考資料 编辑書目劉寧顏編 重修台灣省通志 台北市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4年 顧敏耀 東瀛紀事校注 台北 台灣書房 2011 引用 1 0 1 1 1 2 連景初 大曾小曾兩總兵 臺南文化 第4卷第1期 頁56 58 1954年 2020 06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2 21 林豪 東瀛紀事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7 2022 03 25 ISBN 9570092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2 23 中文 臺灣 柯志明 熟番與奸民 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 Cultivated Aborigines and the Unruled Hans Governance Deployment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in Qing Taiwan 臺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2021 ISBN 9789863504764 中文 臺灣 官衔前任 曾元福 台灣鎮總兵1862年上任 繼任 曾元福前任 葉長春 台灣北路協副將1853年上任 繼任 曾元福前任 曾元福 台灣北路協副將1859年上任 繼任 夏汝賢 这是一篇关于清朝人物的小作品 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查论编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曾玉明 amp oldid 7534150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