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更始政權

更始政權(23年3月11日-25年),是中國歷史介於兩漢之際的短暫政權,由當時以推翻王莽新朝為目標的各派勢力組成的政治軍事聯盟,僅劉玄一代,僅建立了3年時間。

23年—25年
新莽末期群雄割據形勢
京城 
• 23年
• 23年-24年
洛陽
• 24年-25年
長安
国君姓氏
君主漢更始帝劉玄
兴衰
• 23年3月11日
劉玄在淯水邊被擁立為皇帝,復國號
• 25年
赤眉軍攻入長安,劉玄投降,更始政權滅亡。
前身
继承

新朝末年,中原掀起「反莽復漢」的活動,各地大大小小起兵反抗王莽政權的起義軍,最終匯合成以南方綠林軍和北方赤眉軍為中心的兩股勢力。更始元年二月初一日(23年3月11日),劉玄在南陽淯水之濱被擁立為皇帝,復國號漢,改元更始元年。更始元年(23年)九月,更始軍攻入長安,新朝滅亡。

到了更始二年(24年)時,更始政權建立了一套中央及地方的政治制度,名義己佔據了原西漢朝的大部分疆域,但對於地方的控制力極為微弱,地方豪強擁兵自重。更始三年(25年)九月,赤眉軍攻入長安。更始三年(25年)十月,劉玄投降,更始政權滅亡。

更始政權的建立,是西漢末年農民起義發展到更高階段的重要標誌,是反莽抗爭進一步廣泛開展的里程碑。由於出現了與王莽相對立的更始政權,對各地起義具有很大的號召力,「是時海內豪傑翕然響應,皆殺其牧守,自稱將軍,用漢年號,以待詔命,旬月之間,遍於天下」。更始政權的建立是值得肯定的。[1]

名稱 编辑

在現今的專書及論文大多稱劉玄的漢政權為「更始政權」,但也有少數的書籍將此政權稱之為「玄漢」。[2][3]

歷史 编辑

 
中国历史系列條目
史前時代
舊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
传说時代
三皇五帝
新石器時代
黄河文明长江文明

前21世紀—前17世纪

前17世紀—前11世紀

前11世紀

前256年
西周 前11世紀—前771年
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 前770年—前476年
戰國 前475年—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西楚 前206年—前202年

前202年

220年
西汉 前202年—9年
9年—23年
更始政權 23年—25年
东汉 25年—220年
三国
220年—280年

220年—266年
蜀漢
221年—263年

229年—280年

266年—420年
西晋 266年—316年
东晋
317年—420年
五胡十六国
304年—439年



420年

589年
420年—479年 北魏
386年—534年
479年—502年
502年—557年 西魏
535年—557年
东魏
534年—550年
557年—589年 北周
557年—581年
北齐
550年—577年
581年—619年
618年—907年
武周 690年—705年




907年

979年
後梁
907年—923年
十國
南唐
吳越
前蜀後蜀
荆南
南汉北汉
907年—979年

(契丹)

916年—1125年

西辽
1124年—1218年
後唐
923年—937年
後晉
936年—947年
後漢
947年—951年
後周
951年—960年

960年

1279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西夏
1038年—1227年

1115年—1234年
大蒙古國 1206年—1635年
1271年—1368年
北元 1368年—1388年
1368年—1644年
南明 1644年—1662年
後金 1616年—1636年
1636年—1912年
中華民國
大陆时期 1912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至今
中華民國
臺灣時期 1949年至今
相关条目
  中国历史年表

綠林起義 编辑

在王莽統治的十餘年間,由於政局動蕩,社會經濟凋敝,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再加旱災及蝗災連年不斷,飢民數量劇增,餓殍遍布四野,青徐地區甚至出現人相食的慘狀。這就使西漢末年的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農民起義相繼爆發,並彙成聲勢浩大的綠林和和赤眉的大起義,繼居攝二年(7年),長安附近爆發趙明、霍鴻領導的起義之後,新天鳳二年(15年),邊五原及代郡又爆發人民起義。新天鳳四年(17年),又有臨淮瓜田儀起義於會稽。同年,琅琊海曲(今山東日照西)呂母,因兒子呂育被宰殺,遂聚眾百餘人為子復仇,並發展成萬餘人的起義隊伍。各地農民起義方興未艾,更大規模的綠林起義,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爆發的。[4]

新天鳳四年(17年),荊州地區飢荒嚴重,百姓只能挖掘草根充飢,生命受到嚴重威脅。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人王匡、王遂被飢民推為渠帥,率領數百人起義。接著,南陽人馬武,穎川人王常、成丹等,也加入起義隊伍。這支起義軍據守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不久發展成七、八千人的隊伍,歷史上被稱為綠林軍。新地皇二年(21年),荊州兩萬官兵進剿綠林軍,遭到起義軍迎頭痛擊。王臣等在雲杜(今湖北京山)迎擊荊州軍,殺敵數千,繳獲官軍所有的作戰物資。起義軍乘勝攻取竟陵(今湖北潛江西北)、雲杜、安陸(今湖北安陸北)等地。起義軍回到綠林山時,隊伍已發展到五萬餘人。[4]

新地皇三年(22年),綠林山一帶疫病流行,起義軍死亡很多,不得不分兵兩路,向其它地區轉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領,西入南郡,稱為「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鳳、馬武、朱鮪、張皍等率領,北進南陽,稱為「新市兵」。新地皇三年(22年)七月,王匡等率起義軍進攻隋縣(今湖北隋縣),平林(今湖北隋縣北)人陳牧、廖湛等率千餘人響應,稱為「平林兵」。[4]

荊州起義軍不斷發展壯大,新莽政權搖搖欲墜,一些貴族豪富無不為之震驚。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經濟利益,紛紛打出反莽的旗號,加入起義軍。如西漢宗室劉玄,在陳牧起義後,即加入了平林軍。另一宗室劉縯、劉秀兄弟,則聚族人七、八千人,起兵於舂陵(今湖北棗陽南),稱為「舂陵兵」,並與新市兵、平林兵聯合反莽。與南方綠林起義幾乎同時,另一支義軍勁旅赤眉軍,正在東部地區逐漸發展壯大。[4]

棘陽大捷 编辑

更始政權建立 编辑

棘陽大捷後,以綠林為主的反莽聯軍已達十餘萬人。形勢的發展使各路義軍的首領都感到迫切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政權組織,而劉氏集團的加入,使皇權主義在起義隊伍中的影響增加。所以,在當時起義軍要建立統一組織,没有別的形勢可選擇,只有推舉出一個皇帝爲政權的代表。更始元年二月初一日(23年3月11日),新市、下江、平林、舂陵各路綠林系統的義軍匯集於淯陽,經過協議推舉,共議以劉玄爲帝。因劉玄曾爲平林軍之更始將軍,故稱為更始帝,建元曰更始元年。[1]

諸將領推舉劉玄爲帝不是偶然的。劉玄,字聖公,是劉秀之族兄,當然也屬遠族皇親。當綠林軍起義之時,劉玄是較早的投入到起義隊伍中的劉氏宗族的一員。當他加入到平林人陳牧所領導的平林軍,爲其軍安集掾時,劉縯和劉秀才率舂陵兵與農民軍會合。另外,劉玄與王莽政權的爭鬥也應是很堅決的,在他參加平林軍之前,就是因爲「弟爲人所殺,聖公結客欲報之。客犯法」,他才「避吏於平林」的。可見,劉玄與王莽政權没有任何妥協的可能。以上三項條件:1.劉氏宗族;2.較早投入農民軍;3.與王莽政權誓不兩立。使劉玄成爲當時綠林軍選擇的最合適的皇帝。這是由綠林軍隊伍内部各種力量相互牽制關係決定的:自劉縯、劉玄的舂陵兵加入綠林軍中,農民起義隊伍就帶有濃厚的恢復劉氏政權的色彩。地主們又大造輿論「劉氏復起」,也不能不給起義的農民以影響。「故羣雄之起兵者,無不以劉氏號」,造成一種「人心思漢,舉天下不謀而同」的氣氛。當時反莽的起義,大多以「興漢」、「輔漢」相號召。淳樸的綠林軍領袖自然也不會超越這種認識水準。欲推舉皇帝,只能在劉氏宗族中挑選,這似乎是不成問題的事。問題是選哪一個皇族。劉縯起事前就「懷復社稷之慮」,並不惜「傾身破產,交結天下英俊」。起事後,又「自稱柱天都部」,可見他確是有稱帝的慾望。南陽地主也多欲推他爲帝。但綠林軍卻不擁護他;舂陵兵也是新加入義軍的一支數量不大的武裝,諸義軍領袖是不會推舉劉縯的。而劉玄所具備的三個條件,一方面爲劉氏宗族所率的地主武裝所擁護;另一方面也爲廣大的起義軍所信任。這樣,更始就理所當然地被推到綠林軍皇帝的位置上了。[1]

劉玄稱帝後,以族父劉良爲國三老,王匡爲定國上公,王鳳爲成國上公,朱鮪爲大司馬,劉縯爲大司徒,陳牧爲大司空。其餘諸將分別爲九卿、將軍等。更始元年(23年)五月,劉縯攻克宛。更始元年(23年)六月,劉玄入都宛城,盡封宗室及諸將、列侯百餘人。建立起組織機構較為完整的更始政權。[1]

昆陽之戰 编辑

更始帝敗亡 编辑

政治制度 编辑

更始政權的政治制度以西漢官制為基礎,並雜以一些新朝的機構設置。在中央,設有三公和丞相制度,同時還有九卿和其他中央官制,其中上公與侍中仍源自新朝;在地方,州設州牧或置刺史,郡置太守,縣設縣令,都尉、長史及郡屬亦見史籍。此外,更始政權還獨創國三老、郡三老制度,改諫大夫為「諫議大夫」,僕射為「祭酒」,後為東漢所承襲。

疆域 编辑

更始政權承襲著西漢106郡國,直接控制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風、弘農、河東、河內、河南、潁川、汝南、梁、沛、淮陽、魯、東、濟陰、山陽、陳留、東平、平原、千乘、臨淮、東海、泗水、楚、廣陵、魏、常山、鉅鹿、信都、真定、中山、河間、廣平、清河、渤海、涿、廣陽、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玄菟、樂浪、代、太原、上黨、雁門、定襄、雲中、西河、上、五原、北地、朔方、漢中、南陽、南、江夏、零陵、武陵、桂陽、長沙、蒼梧、交阯、南海、鬰林、合浦、九真、日南、豫章、丹陽、會稽、六安、九江、廣德、廣宗、廣世等79個郡國,間接控制泰山、城陽、濟南、齊、北海、高密、膠東、淄川、東萊、琅琊、安定、泰山、隴西、武威、金城、張掖、酒泉、武都、敦煌等19個郡國,未控制廬江、蜀、廣漢、巴、越巂、犍為、牂牁、益州等8個郡國。

君主年表 编辑

更始君主與年号23年-25年) 
肖像 庙号 谥号 名讳 在世时间 在位时间 年号 年号使用时间 陵寝
淮阳武順王
(东汉光武帝諡)
劉玄 ?-25年 23年3月11日25年 更始 23年25年 霸陵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1.0 1.1 1.2 1.3 林劍鳴. 《新編秦漢史(下)》. 中華民國: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2月27日: 第979頁-第981頁. ISBN 9789571105758 (中文). 棘陽大捷後,以綠林為主的反莽聯軍已達十餘萬人。形勢的發展使各路義軍的首領都感到迫切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政權組織,而劉氏集團的加入,使皇權主義在起義隊伍中的影響增加。所以,在當時起義軍要建立統一組織,没有別的形勢可選擇,只有推舉出一個皇帝爲政權的代表。地皇四年(公元二二年)二月初一,新市、下江、平林、舂陵各路綠林系統的義軍匯集於淯陽,經過協議推舉,共議以劉玄爲帝。因劉玄曾爲平林軍之更始將軍,故稱為更始帝,建元曰更始元年。諸將領推舉劉玄爲帝不是偶然的。劉玄,字聖公,是劉秀之族兄,當然也屬遠族皇親。當綠林軍起義之時,劉玄是較早的投入到起義隊伍中的劉氏宗族的一員。當他加入到平林人陳牧所領導的平林軍,爲其軍安集掾時,劉縯和劉秀才率舂陵兵與農民軍會合。另外,劉玄與王莽政權的爭鬥也應是很堅決的,在他參加平林軍之前,就是因爲「弟爲人所殺,聖公結客欲報之。客犯法」(《後漢書.劉玄劉盆子列傳》),他才「避吏於平林」的。可見,劉玄與王莽政權没有任何妥協的可能。以上三項條件:1.劉氏宗族;2.較早投入農民軍;3.與王莽政權誓不兩立。使劉玄成爲當時綠林軍選擇的最合適的皇帝。這是由綠林軍隊伍内部各種力量相互牽制關係決定的:自劉縯、劉玄的舂陵兵加入綠林軍中,農民起義隊伍就帶有濃厚的恢復劉氏政權的色彩。地主們又大造輿論「劉氏復起」(《後漢書·光武帝紀》,也不能不給起義的農民以影響。「故羣雄之起兵者,無不以劉氏號」,造成一種「人心思漢,舉天下不謀而同」(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三)的氣氛。當時反莽的起義,大多以「興漢」、「輔漢」相號召。淳樸的綠林軍領袖自然也不會超越這種認識水準。欲推舉皇帝,只能在劉氏宗族中挑選,這似乎是不成問題的事。問題是選哪一個皇族。劉縯起事前就「懷復社稷之慮」,並不惜「傾身破產,交結天下英俊」。起事後,又「自稱柱天都部」(《後漢書·宗室四王三侯列傳》),可見他確是有稱帝的慾望。南陽地主也多欲推他爲帝。但綠林軍卻不擁護他;舂陵兵也是新加入義軍的一支數量不大的武裝,諸義軍領袖是不會推舉劉縯的。而劉玄所具備的三個條件,一方面爲劉氏宗族所率的地主武裝所擁護;另一方面也爲廣大的起義軍所信任。這樣,更始就理所當然地被推到綠林軍皇帝的位置上了。劉玄稱帝後,以族父劉良爲國三老,王匡爲定國上公,王鳳爲成國上公,朱鮪爲大司馬,劉縯爲大司徒,陳牧爲大司空。其餘諸將分別爲九卿、將軍等。五月,劉縯攻克宛。六月,劉玄入都宛城,盡封宗室及諸將、列侯百餘人。建立起組織機構較為完整的更始政權。更始政權的建立,是西漢末年農民起義發展到更高階段的重要標誌,是反莽抗爭進一步廣泛開展的里程碑。由於出現了與王莽相對立的更始政權,對各地起義具有很大的號召力,「是時海內豪傑翕然響應,皆殺其牧守,自稱將軍,用漢年號,以待詔命,旬月之間,遍於天下」(《後漢書·劉玄劉盆子列傳》)。更始政權的建立是值得肯定的。 
  2. ^ 劉清陽. 《諸班史跡考》. 中華民國: lulu.com. 2013年11月: 第117頁. ISBN 9781304664129. (原始内容于2023-05-13) (中文). 史稱王郎政權為趙漢,以區別於更始帝劉玄的玄漢、劉盆子的赤眉漢。 
  3. ^ 柏楊《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第2卷,星光出版社,1977年。
  4. ^ 4.0 4.1 4.2 4.3 潘國基. 《秦漢史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京出版社. 1992年7月: 第331頁-第332頁. ISBN 9787200015621 (中文). 在王莽統治的十餘年間,由於政局動蕩,社會經濟凋敝,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再加旱災及蝗災連年不斷,飢民數量劇增,餓殍遍布四野,青徐地區甚至出現人相食的慘狀。這就使西漢末年的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農民起義相繼爆發,並彙成聲勢浩大的綠林和和赤眉的大起義,繼居攝二年(公元7年),長安附近爆發趙明、霍鴻領導的起義之後,天鳳二年(公元15年),邊五原及代郡又爆發人民起義。天鳳四年(公元17年),又有臨淮瓜田儀起義於會稽。同年,琅琊海曲(今山東日照西)呂母,因兒子呂育被宰殺,遂聚眾百餘人為子復仇,並發展成萬餘人的起義隊伍。各地農民起義方興未艾,更大規模的綠林起義,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爆發的。天鳳四年(公元17年),荊州地區飢荒嚴重,百姓只能挖掘草根充飢,生命受到嚴重威脅。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人王匡、王遂被飢民推為渠帥,率領數百人起義。接著,南陽人馬武,穎川人王常、成丹等,也加入起義隊伍。這支起義軍據守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不久發展成七、八千人的隊伍,歷史上被稱為綠林軍。地皇二年(公元21年),荊州兩萬官兵進剿綠林軍,遭到起義軍迎頭痛擊。王臣等在雲杜(今湖北京山)迎擊荊州軍,殺敵數千,繳獲官軍所有的作戰物資。起義軍乘勝攻取竟陵(今湖北潛江西北)、雲杜、安陸(今湖北安陸北)等地。起義軍回到綠林山時,隊伍已發展到五萬餘人。地皇三年(公元22年),綠林山一帶疫病流行,起義軍死亡很多,不得不分兵兩路,向其它地區轉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領,西入南郡,稱為「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鳳、馬武、朱鮪、張皍等率領,北進南陽,稱為「新市兵」。同年七月,王匡等率起義軍進攻隋縣(今湖北隋縣),平林(今湖北隋縣北)人陳牧、廖湛等率千餘人響應,稱為「平林兵」。荊州起義軍不斷發展壯大,新莽政權搖搖欲墜,一些貴族豪富無不為之震驚。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經濟利益,紛紛打出反莽的旗號,加入起義軍。如西漢宗室劉玄,在陳牧起義後,即加入了平林軍。另一宗室劉縯、劉秀兄弟,則聚族人七、八千人,起兵於舂陵(今湖北棗陽南),稱為「舂陵兵」,並與新市兵、平林兵聯合反莽。與南方綠林起義幾乎同時,另一支義軍勁旅赤眉軍,正在東部地區逐漸發展壯大。 
中国朝代和政权
前朝
更始政權
23年3月11日-25年
后朝
· 東漢赤眉漢

更始政權, 23年3月11日, 25年, 是中國歷史介於兩漢之際的短暫政權, 由當時以推翻王莽新朝為目標的各派勢力組成的政治軍事聯盟, 僅劉玄一代, 僅建立了3年時間, 漢23年, 25年新莽末期群雄割據形勢京城, 23年宛, 23年, 24年洛陽, 24年, 25年長安国君姓氏劉君主漢更始帝劉玄兴衰, 23年3月11日劉玄在淯水邊被擁立為皇帝, 復國號漢, 25年赤眉軍攻入長安, 劉玄投降, 滅亡, 前身, 继承新, 東漢成家新朝末年, 中原掀起, 反莽復漢, 的活動, 各地大大小小起兵反抗王莽政權的起義軍, 最. 更始政權 23年3月11日 25年 是中國歷史介於兩漢之際的短暫政權 由當時以推翻王莽新朝為目標的各派勢力組成的政治軍事聯盟 僅劉玄一代 僅建立了3年時間 漢23年 25年新莽末期群雄割據形勢京城 23年宛 23年 24年洛陽 24年 25年長安国君姓氏劉君主漢更始帝劉玄兴衰 23年3月11日劉玄在淯水邊被擁立為皇帝 復國號漢 25年赤眉軍攻入長安 劉玄投降 更始政權滅亡 前身 继承新 東漢成家新朝末年 中原掀起 反莽復漢 的活動 各地大大小小起兵反抗王莽政權的起義軍 最終匯合成以南方綠林軍和北方赤眉軍為中心的兩股勢力 更始元年二月初一日 23年3月11日 劉玄在南陽淯水之濱被擁立為皇帝 復國號漢 改元更始元年 更始元年 23年 九月 更始軍攻入長安 新朝滅亡 到了更始二年 24年 時 更始政權建立了一套中央及地方的政治制度 名義己佔據了原西漢朝的大部分疆域 但對於地方的控制力極為微弱 地方豪強擁兵自重 更始三年 25年 九月 赤眉軍攻入長安 更始三年 25年 十月 劉玄投降 更始政權滅亡 更始政權的建立 是西漢末年農民起義發展到更高階段的重要標誌 是反莽抗爭進一步廣泛開展的里程碑 由於出現了與王莽相對立的更始政權 對各地起義具有很大的號召力 是時海內豪傑翕然響應 皆殺其牧守 自稱將軍 用漢年號 以待詔命 旬月之間 遍於天下 更始政權的建立是值得肯定的 1 目录 1 名稱 2 歷史 2 1 綠林起義 2 2 棘陽大捷 2 3 更始政權建立 2 4 昆陽之戰 2 5 更始帝敗亡 3 政治制度 4 疆域 5 君主年表 6 参考文献 6 1 引用名稱 编辑在現今的專書及論文大多稱劉玄的漢政權為 更始政權 但也有少數的書籍將此政權稱之為 玄漢 2 3 歷史 编辑 nbsp 中国历史系列條目史前時代註 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传说時代 三皇五帝 新石器時代 黄河文明 长江文明 夏前21世紀 前17世纪商前17世紀 前11世紀周前11世紀 前256年 西周 前11世紀 前771年东周前770年 前256年 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戰國 前475年 前221年秦 前221年 前207年西楚 前206年 前202年汉前202年 220年 西汉 前202年 9年新 9年 23年更始政權 23年 25年东汉 25年 220年三国220年 280年 魏220年 266年 蜀漢221年 263年 吳229年 280年晋266年 420年 西晋 266年 316年东晋317年 420年 五胡十六国304年 439年南北朝420年 589年 宋 420年 479年 北魏 386年 534年齐 479年 502年梁 502年 557年 西魏535年 557年 东魏534年 550年陳 557年 589年 北周557年 581年 北齐550年 577年隋 581年 619年唐 618年 907年武周 690年 705年五代十國907年 979年 後梁907年 923年 十國 吳 南唐吳越 閩前蜀 後蜀荆南 楚南汉 北汉 907年 979年 辽 契丹 916年 1125年西辽1124年 1218年後唐923年 937年後晉936年 947年後漢947年 951年後周951年 960年宋960年 1279年 北宋960年 1127年南宋1127年 1279年 西夏1038年 1227年 金1115年 1234年大蒙古國 1206年 1635年元 1271年 1368年北元 1368年 1388年明 1368年 1644年南明 1644年 1662年後金 1616年 1636年清 1636年 1912年中華民國大陆时期 1912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 中華民國臺灣時期 1949年至今相关条目中国史学史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朝代 中国首都 中国语言 艺术史 经济史 教育史 科技史 法制史 新闻史 军事史 水军史 統一史 nbsp 中国历史年表查论编綠林起義 编辑 在王莽統治的十餘年間 由於政局動蕩 社會經濟凋敝 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再加旱災及蝗災連年不斷 飢民數量劇增 餓殍遍布四野 青徐地區甚至出現人相食的慘狀 這就使西漢末年的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 農民起義相繼爆發 並彙成聲勢浩大的綠林和和赤眉的大起義 繼居攝二年 7年 長安附近爆發趙明 霍鴻領導的起義之後 新天鳳二年 15年 邊五原及代郡又爆發人民起義 新天鳳四年 17年 又有臨淮瓜田儀起義於會稽 同年 琅琊海曲 今山東日照西 呂母 因兒子呂育被宰殺 遂聚眾百餘人為子復仇 並發展成萬餘人的起義隊伍 各地農民起義方興未艾 更大規模的綠林起義 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爆發的 4 新天鳳四年 17年 荊州地區飢荒嚴重 百姓只能挖掘草根充飢 生命受到嚴重威脅 新市 今湖北京山東北 人王匡 王遂被飢民推為渠帥 率領數百人起義 接著 南陽人馬武 穎川人王常 成丹等 也加入起義隊伍 這支起義軍據守綠林山 今湖北大洪山 不久發展成七 八千人的隊伍 歷史上被稱為綠林軍 新地皇二年 21年 荊州兩萬官兵進剿綠林軍 遭到起義軍迎頭痛擊 王臣等在雲杜 今湖北京山 迎擊荊州軍 殺敵數千 繳獲官軍所有的作戰物資 起義軍乘勝攻取竟陵 今湖北潛江西北 雲杜 安陸 今湖北安陸北 等地 起義軍回到綠林山時 隊伍已發展到五萬餘人 4 新地皇三年 22年 綠林山一帶疫病流行 起義軍死亡很多 不得不分兵兩路 向其它地區轉移 一路由王常 成丹率領 西入南郡 稱為 下江兵 一路由王匡 王鳳 馬武 朱鮪 張皍等率領 北進南陽 稱為 新市兵 新地皇三年 22年 七月 王匡等率起義軍進攻隋縣 今湖北隋縣 平林 今湖北隋縣北 人陳牧 廖湛等率千餘人響應 稱為 平林兵 4 荊州起義軍不斷發展壯大 新莽政權搖搖欲墜 一些貴族豪富無不為之震驚 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 經濟利益 紛紛打出反莽的旗號 加入起義軍 如西漢宗室劉玄 在陳牧起義後 即加入了平林軍 另一宗室劉縯 劉秀兄弟 則聚族人七 八千人 起兵於舂陵 今湖北棗陽南 稱為 舂陵兵 並與新市兵 平林兵聯合反莽 與南方綠林起義幾乎同時 另一支義軍勁旅赤眉軍 正在東部地區逐漸發展壯大 4 棘陽大捷 编辑 更始政權建立 编辑 棘陽大捷後 以綠林為主的反莽聯軍已達十餘萬人 形勢的發展使各路義軍的首領都感到迫切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政權組織 而劉氏集團的加入 使皇權主義在起義隊伍中的影響增加 所以 在當時起義軍要建立統一組織 没有別的形勢可選擇 只有推舉出一個皇帝爲政權的代表 更始元年二月初一日 23年3月11日 新市 下江 平林 舂陵各路綠林系統的義軍匯集於淯陽 經過協議推舉 共議以劉玄爲帝 因劉玄曾爲平林軍之更始將軍 故稱為更始帝 建元曰更始元年 1 諸將領推舉劉玄爲帝不是偶然的 劉玄 字聖公 是劉秀之族兄 當然也屬遠族皇親 當綠林軍起義之時 劉玄是較早的投入到起義隊伍中的劉氏宗族的一員 當他加入到平林人陳牧所領導的平林軍 爲其軍安集掾時 劉縯和劉秀才率舂陵兵與農民軍會合 另外 劉玄與王莽政權的爭鬥也應是很堅決的 在他參加平林軍之前 就是因爲 弟爲人所殺 聖公結客欲報之 客犯法 他才 避吏於平林 的 可見 劉玄與王莽政權没有任何妥協的可能 以上三項條件 1 劉氏宗族 2 較早投入農民軍 3 與王莽政權誓不兩立 使劉玄成爲當時綠林軍選擇的最合適的皇帝 這是由綠林軍隊伍内部各種力量相互牽制關係決定的 自劉縯 劉玄的舂陵兵加入綠林軍中 農民起義隊伍就帶有濃厚的恢復劉氏政權的色彩 地主們又大造輿論 劉氏復起 也不能不給起義的農民以影響 故羣雄之起兵者 無不以劉氏號 造成一種 人心思漢 舉天下不謀而同 的氣氛 當時反莽的起義 大多以 興漢 輔漢 相號召 淳樸的綠林軍領袖自然也不會超越這種認識水準 欲推舉皇帝 只能在劉氏宗族中挑選 這似乎是不成問題的事 問題是選哪一個皇族 劉縯起事前就 懷復社稷之慮 並不惜 傾身破產 交結天下英俊 起事後 又 自稱柱天都部 可見他確是有稱帝的慾望 南陽地主也多欲推他爲帝 但綠林軍卻不擁護他 舂陵兵也是新加入義軍的一支數量不大的武裝 諸義軍領袖是不會推舉劉縯的 而劉玄所具備的三個條件 一方面爲劉氏宗族所率的地主武裝所擁護 另一方面也爲廣大的起義軍所信任 這樣 更始就理所當然地被推到綠林軍皇帝的位置上了 1 劉玄稱帝後 以族父劉良爲國三老 王匡爲定國上公 王鳳爲成國上公 朱鮪爲大司馬 劉縯爲大司徒 陳牧爲大司空 其餘諸將分別爲九卿 將軍等 更始元年 23年 五月 劉縯攻克宛 更始元年 23年 六月 劉玄入都宛城 盡封宗室及諸將 列侯百餘人 建立起組織機構較為完整的更始政權 1 昆陽之戰 编辑 更始帝敗亡 编辑政治制度 编辑更始政權的政治制度以西漢官制為基礎 並雜以一些新朝的機構設置 在中央 設有三公和丞相制度 同時還有九卿和其他中央官制 其中上公與侍中仍源自新朝 在地方 州設州牧或置刺史 郡置太守 縣設縣令 都尉 長史及郡屬亦見史籍 此外 更始政權還獨創國三老 郡三老制度 改諫大夫為 諫議大夫 僕射為 祭酒 後為東漢所承襲 疆域 编辑更始政權承襲著西漢106郡國 直接控制京兆尹 左冯翊 右扶風 弘農 河東 河內 河南 潁川 汝南 梁 沛 淮陽 魯 東 濟陰 山陽 陳留 東平 平原 千乘 臨淮 東海 泗水 楚 廣陵 魏 常山 鉅鹿 信都 真定 中山 河間 廣平 清河 渤海 涿 廣陽 上谷 漁陽 右北平 遼西 遼東 玄菟 樂浪 代 太原 上黨 雁門 定襄 雲中 西河 上 五原 北地 朔方 漢中 南陽 南 江夏 零陵 武陵 桂陽 長沙 蒼梧 交阯 南海 鬰林 合浦 九真 日南 豫章 丹陽 會稽 六安 九江 廣德 廣宗 廣世等79個郡國 間接控制泰山 城陽 濟南 齊 北海 高密 膠東 淄川 東萊 琅琊 安定 泰山 隴西 武威 金城 張掖 酒泉 武都 敦煌等19個郡國 未控制廬江 蜀 廣漢 巴 越巂 犍為 牂牁 益州等8個郡國 君主年表 编辑更始君主與年号 23年 25年 查论编 肖像 庙号 谥号 名讳 在世时间 在位时间 年号 年号使用时间 陵寝 淮阳武順王 东汉光武帝諡 劉玄 25年 23年3月11日 25年 更始 23年 25年 霸陵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1 0 1 1 1 2 1 3 林劍鳴 新編秦漢史 下 中華民國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2月27日 第979頁 第981頁 ISBN 9789571105758 中文 棘陽大捷後 以綠林為主的反莽聯軍已達十餘萬人 形勢的發展使各路義軍的首領都感到迫切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政權組織 而劉氏集團的加入 使皇權主義在起義隊伍中的影響增加 所以 在當時起義軍要建立統一組織 没有別的形勢可選擇 只有推舉出一個皇帝爲政權的代表 地皇四年 公元二二年 二月初一 新市 下江 平林 舂陵各路綠林系統的義軍匯集於淯陽 經過協議推舉 共議以劉玄爲帝 因劉玄曾爲平林軍之更始將軍 故稱為更始帝 建元曰更始元年 諸將領推舉劉玄爲帝不是偶然的 劉玄 字聖公 是劉秀之族兄 當然也屬遠族皇親 當綠林軍起義之時 劉玄是較早的投入到起義隊伍中的劉氏宗族的一員 當他加入到平林人陳牧所領導的平林軍 爲其軍安集掾時 劉縯和劉秀才率舂陵兵與農民軍會合 另外 劉玄與王莽政權的爭鬥也應是很堅決的 在他參加平林軍之前 就是因爲 弟爲人所殺 聖公結客欲報之 客犯法 後漢書 劉玄劉盆子列傳 他才 避吏於平林 的 可見 劉玄與王莽政權没有任何妥協的可能 以上三項條件 1 劉氏宗族 2 較早投入農民軍 3 與王莽政權誓不兩立 使劉玄成爲當時綠林軍選擇的最合適的皇帝 這是由綠林軍隊伍内部各種力量相互牽制關係決定的 自劉縯 劉玄的舂陵兵加入綠林軍中 農民起義隊伍就帶有濃厚的恢復劉氏政權的色彩 地主們又大造輿論 劉氏復起 後漢書 光武帝紀 也不能不給起義的農民以影響 故羣雄之起兵者 無不以劉氏號 造成一種 人心思漢 舉天下不謀而同 趙翼 廿二史札記 卷三 的氣氛 當時反莽的起義 大多以 興漢 輔漢 相號召 淳樸的綠林軍領袖自然也不會超越這種認識水準 欲推舉皇帝 只能在劉氏宗族中挑選 這似乎是不成問題的事 問題是選哪一個皇族 劉縯起事前就 懷復社稷之慮 並不惜 傾身破產 交結天下英俊 起事後 又 自稱柱天都部 後漢書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 可見他確是有稱帝的慾望 南陽地主也多欲推他爲帝 但綠林軍卻不擁護他 舂陵兵也是新加入義軍的一支數量不大的武裝 諸義軍領袖是不會推舉劉縯的 而劉玄所具備的三個條件 一方面爲劉氏宗族所率的地主武裝所擁護 另一方面也爲廣大的起義軍所信任 這樣 更始就理所當然地被推到綠林軍皇帝的位置上了 劉玄稱帝後 以族父劉良爲國三老 王匡爲定國上公 王鳳爲成國上公 朱鮪爲大司馬 劉縯爲大司徒 陳牧爲大司空 其餘諸將分別爲九卿 將軍等 五月 劉縯攻克宛 六月 劉玄入都宛城 盡封宗室及諸將 列侯百餘人 建立起組織機構較為完整的更始政權 更始政權的建立 是西漢末年農民起義發展到更高階段的重要標誌 是反莽抗爭進一步廣泛開展的里程碑 由於出現了與王莽相對立的更始政權 對各地起義具有很大的號召力 是時海內豪傑翕然響應 皆殺其牧守 自稱將軍 用漢年號 以待詔命 旬月之間 遍於天下 後漢書 劉玄劉盆子列傳 更始政權的建立是值得肯定的 劉清陽 諸班史跡考 中華民國 lulu com 2013年11月 第117頁 ISBN 9781304664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13 中文 史稱王郎政權為趙漢 以區別於更始帝劉玄的玄漢 劉盆子的赤眉漢 柏楊 中國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 第2卷 星光出版社 1977年 4 0 4 1 4 2 4 3 潘國基 秦漢史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京出版社 1992年7月 第331頁 第332頁 ISBN 9787200015621 中文 在王莽統治的十餘年間 由於政局動蕩 社會經濟凋敝 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再加旱災及蝗災連年不斷 飢民數量劇增 餓殍遍布四野 青徐地區甚至出現人相食的慘狀 這就使西漢末年的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 農民起義相繼爆發 並彙成聲勢浩大的綠林和和赤眉的大起義 繼居攝二年 公元7年 長安附近爆發趙明 霍鴻領導的起義之後 天鳳二年 公元15年 邊五原及代郡又爆發人民起義 天鳳四年 公元17年 又有臨淮瓜田儀起義於會稽 同年 琅琊海曲 今山東日照西 呂母 因兒子呂育被宰殺 遂聚眾百餘人為子復仇 並發展成萬餘人的起義隊伍 各地農民起義方興未艾 更大規模的綠林起義 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爆發的 天鳳四年 公元17年 荊州地區飢荒嚴重 百姓只能挖掘草根充飢 生命受到嚴重威脅 新市 今湖北京山東北 人王匡 王遂被飢民推為渠帥 率領數百人起義 接著 南陽人馬武 穎川人王常 成丹等 也加入起義隊伍 這支起義軍據守綠林山 今湖北大洪山 不久發展成七 八千人的隊伍 歷史上被稱為綠林軍 地皇二年 公元21年 荊州兩萬官兵進剿綠林軍 遭到起義軍迎頭痛擊 王臣等在雲杜 今湖北京山 迎擊荊州軍 殺敵數千 繳獲官軍所有的作戰物資 起義軍乘勝攻取竟陵 今湖北潛江西北 雲杜 安陸 今湖北安陸北 等地 起義軍回到綠林山時 隊伍已發展到五萬餘人 地皇三年 公元22年 綠林山一帶疫病流行 起義軍死亡很多 不得不分兵兩路 向其它地區轉移 一路由王常 成丹率領 西入南郡 稱為 下江兵 一路由王匡 王鳳 馬武 朱鮪 張皍等率領 北進南陽 稱為 新市兵 同年七月 王匡等率起義軍進攻隋縣 今湖北隋縣 平林 今湖北隋縣北 人陳牧 廖湛等率千餘人響應 稱為 平林兵 荊州起義軍不斷發展壯大 新莽政權搖搖欲墜 一些貴族豪富無不為之震驚 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 經濟利益 紛紛打出反莽的旗號 加入起義軍 如西漢宗室劉玄 在陳牧起義後 即加入了平林軍 另一宗室劉縯 劉秀兄弟 則聚族人七 八千人 起兵於舂陵 今湖北棗陽南 稱為 舂陵兵 並與新市兵 平林兵聯合反莽 與南方綠林起義幾乎同時 另一支義軍勁旅赤眉軍 正在東部地區逐漸發展壯大 中国朝代和政权前朝 新 更始政權23年3月11日 25年 后朝 漢 東漢 赤眉漢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更始政權 amp oldid 7908742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