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暗物质

宇宙学中,暗物質(英語:Dark Matter)是指不與电磁力產生作用的物质,也就是不會吸收、反射或發出。人们目前只能透过重力产生的效应得知,而且已經發现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的存在。[2]

引力透鏡產生的效應,星系團CL0024+17內部被發現存在有一個暗物質圈,在這張哈伯太空望遠鏡像片裡以藍色顯示出來。[1]
被暗物質包圍繞著的地球想像圖

现代天文学經由引力透镜、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微波背景辐射等方法和理论来探测暗物质。而根据ΛCDM模型,由普朗克卫星探测的数据得到:整个宇宙的构成中,常規物質(即重子物質)占4.9%,而暗物质則占26.8%,还有68.3%是暗能量质能等价)。[3][4][5]暗物质的存在可以解决大爆炸理论中的不自洽性(inconsistency),对结构形成也非常关键。暗物质很有可能是一种(或几种)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以外的新粒子所構成。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是现代宇宙学粒子物理的重要课题。

2015年11月,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蓋瑞·普里茲奧(Gary Prézeau)以ΛCDM模型模擬銀河系內暗物質流過地球與木星等行星的情形,發現這會使該暗物質流的密度明顯上升(地球:倍、木星:倍),並呈現毛髮狀的向外輻射分佈結構[6][7]

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一般星系的自轉曲線:預測值(A)和觀測值(B)。暗物質的存在可以解釋為何在半徑較大時速度幾乎不變。

最早提出证据并推断暗物质存在的是荷蘭科學家扬·奥尔特,在1932年他根据银河系恒星的运动提出银河系里面应该有更多的质量的想法。[8] 1933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茲威基研究后发座星系团时,使用维里定理推断出其内部有看不见的物质。[9][10] 但當時並未稱為暗物質,而是稱為被丟失了的質量。

星系自轉曲線

美国天文学家薇拉·鲁宾观测星系转速時,發現星系外側的旋轉速度較牛頓重力預期的快,故推測是有數量龐大的質能拉住星系外側組成,以使其不致因過大的離心力而脫離星系[11]。在1980年鲁宾和同事将其结果发表了一篇有影响力的论文[12]

星系與星系團觀測

2006年,美國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星系团1E 0657-558进行观测,無意間觀測到星系碰撞的過程,星系團碰撞威力之猛,使得暗物質與正常物質分開,因此发现了暗物質存在的直接证据[13]

虽然暗物质在宇宙中大量存在是一个普遍的看法,但是科学家们发现螺旋星系NGC 4736的旋转能完全依靠可见物质的引力来解释,也就是说这个星系没有暗物质或者暗物质很少[14]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今期與早期的宇宙質能分佈餅圖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簡稱CMB)最初發現於1964年。[15]對於背景輻射的進一步觀測也支持這個理論,並給予了更多架構理論模型的條件。這些觀測中最著名的當屬宇宙背景探測者(COBE)。COBE觀測到2.726K的輻射溫度,以及在1992年第一次觀測到約十萬分之一的溫度起伏(各向異性)。[16]在随后的幾十年裡,許多地上或高空氣球實驗對CMB的各向異性作了更進一步的觀測。這些實驗最初的目的是要去量測CMB譜密度的第一峰值,在之前COBE的量測並未給出足夠好的解析度。在2000到2001年間,毫米波段氣球觀天計畫[17]藉由量測觀測CMB的各向異性,發現宇宙是接近平坦的空間結構。在1990年代,第一峰值的量測上不斷提高了敏感度。毫米波段氣球觀天計畫提出了報告指出最大的譜密度波動發生在尺度約為一度角時。這些觀測足以排除宇宙弦英语Cosmic string作為宇宙結構形成的主因,而趨向於接受暴脹理論

暗物质的组成及理论模型

 
宇宙成分的推估中,有證據顯示一種暗物質佔極大部分,但是至今依然是理論和謎團。
未解決的物理學問題暗物質是甚麼?暗物質是怎樣生成的?暗物質是否與超對稱有關?  

雖然人們已經對暗物質作了許多天文觀測,其組成成份至今仍未能全然瞭解。早期暗物質的理論著重在一些隱藏起來的一般物質星體,例如:黑洞中子星、衰老的白矮星褐矮星等。這些星體一般歸類為暈族大質量緻密天體(MAssive Compact Halo Objects,縮寫為:MACHOs)然而多年來的天文觀測無法找到足夠量的MACHOs。[18][19][20]一般認為,難以探測的重子物質(如MACHOs以及一些氣體)確實貢獻了部分的暗物質,但證據指出這類的物質只佔了其中一小部分。[21][22]而其餘的部分稱作「非重子暗物质」。此外,星系轉速曲線重力透鏡、宇宙結構形成、重子在星系團中的比例以及星系團豐度(結合獨立得到的重子密度證據)等觀測數據也指出宇宙中85-90%的質量不參與電磁作用。這類「非重子暗物質」一般猜測是由一種或多種不同於一般物質(電子質子中子微中子等)的基本粒子所構成。

在众多可能是组成暗物质的成分中,最热门的要属一种被称为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简称WIMP)的新粒子了。这种粒子与普通物质的作用非常微弱,以致于他们虽然存在于我们周围,却从来没有被探测到过。还有一种被理论物理学家提出来解决强相互作用CP问题,被称为軸子的新粒子,也很有可能是暗物质的成分之一。惰性中微子(sterile neutrino)也有可能是组成暗物质的一种成分。2014年6月22日,臺灣大學天文物理所闕志鴻研究團隊發表論文主張,暗物質也可能是一種稱為Ψ暗物質的極輕型粒子,其質量為電子的10-28倍,波長約為一千光年,而密度則為液態水的一百萬倍[23]

歷史上,人們將可能的暗物質分為三個大類:冷暗物質溫暗物質熱暗物質[24] 這個分類並非依照粒子的真實溫度,而是依照其運動的速率。

雖然可以有第四個稱為混合暗物質(mixed dark matter)的分類,但是這個理論在1990年代由於暗能量的發現而被捨棄。

暗物质的探测

暗物质的探测在当代粒子物理天体物理领域是一个很热门的研究领域。对于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来说,物理学家可能通过放置在地下实验室,背景雜訊减少到极低的探测器直接探测WIMP,也可以通过地面或太空望远镜对这种粒子在星系中心,太阳中心或者地球中心湮灭产生的其他粒子来间接探测。人们也希望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或者未来的国际直线加速器英语International Linear Collider中人工创造出这些新粒子来。

直接探測實驗

對於暗物質的直接探測實驗一般都這設置於地底深處,以排除宇宙射線的背景雜訊。這類的實驗室包括美國的Soudan mine和DUSE、加拿大的SNOLAB地下實驗室、義大利的大薩索國家實驗室(Gran Sasso National Laboratory)、英國的Boulby mine以及中国四川省锦屏山地下2500米世界最深暗物质试验中國錦屏極深地下暗物質實驗室[27]

目前大部分的實驗使用低溫探測器或惰性液體探測器。低溫探測器是在低於100mK的環境下探射粒子撞擊這類的晶體接收器所產生的熱。惰性液體探測器則是探測液態或液態中粒子碰撞產生的閃爍。低溫探測實驗包括了CDMS、CRESST、EDEDWEISS及EURECA。惰性液體探測實驗包含了ZEPLIN、XENON、DEAP、ArDM、WARP、LUX和最深的中國暗物質實驗粒子和天体物理氙探测器。這兩種探測技術都能夠從其他粒子與電子對撞的雜訊中辨識出暗物質與核子的碰撞。其他種類的探測器實驗有SIMPLE和PICASSO。

DAMA/NaIDAMA/LIBRA實驗探測到一年性的事件數變化[28],並宣稱此現象是源自於暗物質。(隨著地球繞太陽公轉,探測器與暗物質的相對速度會做小幅度的變化。)目前這個說法並未受到證實,同時也很難與其他實驗的結果不相衝突[29]

方向性的暗物質探測方式是運用太陽系繞行銀河系的運動。利用低壓TPC,我們可以得知反彈路徑的資訊,並藉此去瞭解WIMP與原子核的作用。從太陽行進方向入射的WIMP訊號可以從各向同性的背景雜訊中分離出來。這類的探測實驗包括有DMTPC、DRIFT、Newage和MIMAC。

2009年12月17日,CDMS的研究團隊發表了兩個可能的WIMP事件。他們估計這兩起事件來自已知背景訊號(中子、錯認的β射線或是伽馬射線)的可能性是23%,並作出了這樣的結論:「這個分析結果無法被視作WIMP的有力證據,但我們不能排除這兩起事件來自WIMP的可能性。」[30]

CoGeNT实验於2011年5月公布先前15个月的探测结果,显示粒子的碰撞率呈现周期性变化,夏天较高而冬天比较低,这可以看作是暗物质存在的证据之一。这个结果支持已经进行了13年的意大利的DAMA/LIBRA暗物质探测实验。CoGeNT的实验结果显示探测到的WIMP的质量是中子质量的5到10倍,这与其他的某些实验不符,但是其他实验对低能暗物质的探测精度没有CoGeNT高[31][32]

間接探測實驗

暗物質的間接探測主要是觀測其兩兩湮滅時所產生的訊號。 由於其湮滅所產生的粒子與其暗物質的模型有關,有許多種類的實驗被提出。 假使暗物質是馬約拉那粒子,則兩個暗物質對撞會湮灭產生伽馬射線或正負粒子對。如此可能會在星系暈生成大量伽馬射線反質子正電子。實驗計畫PAMELA便是探測這類的訊號。然而在完全瞭解其他來源的背景雜訊以前,這類的探測不足以當作暗物質的決定性證據。[33][34]中国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現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像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空間探測器。[35]

EGRET伽馬射線望遠鏡過去觀測到了超出預期量的伽馬射線,但科學家認為這多半是來自系統中的效應。[36]自2008年6月11日開始啟動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則正在搜尋暗物質湮滅產生伽馬射線的事件。[37]在較高能量區間,地上的神奇伽馬射線望遠鏡已經對矮橢球星系[38] 以及星系團[39]中的暗物質給予了某些限制。

2017年11月30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悟空卫星發現可能是暗物質存在的證據。[40]

替代理論

雖然暗物質是目前在解釋各種星系及星系團觀測結果上最熱門的理論,但目前仍沒有暗物質的直接觀測證據。有一些不包含大量不可探測物質(即暗物質)的替代理論也被提出來解釋這些現象。這些替代理論大致可分成重力理論的修正以及量子重力。兩者的區別在於重力理論的修正單純地只對星系或宇宙尺度的重力效應作出修正,而不考慮量子尺度的問題。然而兩者都主張牛頓或愛因斯坦的理論並不完備,重力在不同的尺度會有不一樣的行為。

重力理論修正

重力理论修正(MOND)是对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修正,用以解释星系自转问题的替代暗物质理论。该理论由以色列物理学家莫德采·米爾格若姆创建于1983年[41]

量子重力

量子重力是一個熱門且廣泛的研究領域,有時它被稱作萬有理論。一般來說,它是指企圖統一重力以及量子力學的理論,這兩門物理至今未能被完全整合。迴圈量子重力超弦理論以及其繼任的M理論皆屬於這類的理論。

量子真空

物理学家Dragan Slavkov Hajdukovic提出,量子真空中的虚引力偶极能被邻近重恒星与星系中的重子物质引力极化(gravitationally polarized)。当虚偶极排列时,它们能产生额外的引力场,能与恒星及星系所产生的引力场结合,在星系的旋转曲线上产生相同的“加速”效应[42][43]

參見

參考資料

  1. ^ Hubble Finds Dark Matter Ring in Galaxy Cluster. (原始内容于2015-05-12). 
  2. ^ Dark Matter. CERN Physics. 20 January 2012 [2016-05-30]. (原始内容于2016-06-04). 
  3. ^ Ade, P. A. R.; Aghanim, N.; Armitage-Caplan, C.; et al. (Planck Collaboration). Planck 2013 results. I. Overview of products and scientific results – Table 9. (PD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ubmitted). 22 March 2013 [2013-05-01]. arXiv:1303.5062 . (原始内容 (PDF)于2015-09-04). 
  4. ^ Ade, P. A. R.; Aghanim, N.; Armitage-Caplan, C.; et al. (Planck Collaboration). .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ubmitted). 31 March 2013. arXiv:1303.5062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3月23日). 
  5. ^ First Planck results: the Universe is still weird and interesting. [2013-05-01]. (原始内容于2015-08-18). 
  6. ^ Gary Prézeau. Dense Dark Matter Hairs Spreading Out from Earth, Jupiter and Other Compact Bodie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15-11-25 [2015-11-27]. arXiv:1507.07009 . 
  7. ^ Elizabeth Landau. Earth Might Have Hairy Dark Matter. NASA'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015-11-24 [2015-11-27]. (原始内容于2015-11-27). 
  8. ^ The Hidden Lives of Galaxies: Hidden Mass. Imagine the Universe!. NASA/GSFC. [2013-05-01]. (原始内容于2013-05-12). 
  9. ^ Zwicky, F. Die Rotverschiebung von extragalaktischen Nebeln. Helvetica Physica Acta. 1933, 6: 110–127. Bibcode:1933AcHPh...6..110Z. 
  10. ^ Zwicky, F. On the Masses of Nebulae and of Clusters of Nebulae.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37, 86: 217. Bibcode:1937ApJ....86..217Z. doi:10.1086/143864. 
  11. ^ Bosma, A. The distribution and kinematics of neutral hydrogen in spiral galaxies of various morphological types (Ph.D. Thesis). Rijksuniversiteit Groningen. 1978 [2013-05-01]. (原始内容于2011-05-14). 
  12. ^ Rubin, V.; Ford, W. K. Jr.; Thonnard, N. Rotational Properties of 21 Sc Galaxies with a Large Range of Luminosities and Radii from NGC 4605(R = 4kpc)to UGC 2885(R = 122kpc).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80, 238: 471. Bibcode:1980ApJ...238..471R. doi:10.1086/158003. 
  13. ^ Clowe D, Bradac M; Gonzalez A H et al. A direct empirical proof of the existence of dark matter (PDF). Astrophys J Lett. 2006, (648): L109–L113 [2007-06-25]. (原始内容 (PDF)于2007-06-21). 
  14. ^ Stephen Battersby. . NewScientist.com. 6 February 2008 [200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9). 
  15. ^ Penzias, A.A.; Wilson, R. W. A Measurement of Excess Antenna Temperature at 4080 Mc/s.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65, 142: 419. Bibcode:1965ApJ...142..419P. doi:10.1086/148307. 
  16. ^ Boggess, N.W.; Mather, J. C.; Weiss, R.; Bennett, C. L.; Cheng, E. S.; Dwek, E.; Gulkis, S.; Hauser, M. G.; Janssen, M. A.; et al. The COBE Mission: Its Design and Performance Two Years after the launch.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92, 397: 420. Bibcode:1992ApJ...397..420B. doi:10.1086/171797. 
  17. ^ Melchiorri, A.; et al.. A Measurement of Ω from the North American Test Flight of Boomerang.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0, 536 (2): L63–L66. Bibcode:2000ApJ...536L..63M. arXiv:astro-ph/9911445 . doi:10.1086/312744. 
  18. ^ P. Tisserand et al., Limits on the Macho Content of the Galactic Halo from the EROS-2 Survey of the Magellanic Clouds, 2007, Astron. Astrophys. 469, 387–404
  19. ^ David Graff and Katherine Freese, [1], Analysis of a hubble space telescope search for red dwarfs: limits on baryonic matter in the galactic halo, Astrophys.J.456:L49,1996.
  20. ^ J. Najita, G. Tiede, and S. Carr, From Stars to Superplanets: The Low-Mass Initial Mass Function in the Young Cluster IC 348.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541, 1(2000),977–1003
  21. ^ Freese, Katherine. Death of Stellar Baryonic Dark Matter Candidates. 2000-07-28. Bibcode:2000astro.ph..7444F. arXiv:astro-ph/0007444 . 
  22. ^ Freese, Katherine. Death of Stellar Baryonic Dark Matter. 2000-02-02. Bibcode:2000fist.conf...18F. arXiv:astro-ph/0002058 . doi:10.1007/10719504_3. 
  23. ^ nature physics. [2014-07-07]. (原始内容于2016-11-03). 
  24. ^ Silk, Joseph. The Big Bang 1989. San Francisco: Freeman. 1980. chapter ix, page 182. ISBN 0716710854. 
  25. ^ Vittorio, N.; J. Silk. Fine-scale anisotropy of 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in a universe dominated by cold dark matter. Astrophysical Journal, Part 2 – Letters to the Editor. 1984, 285: L39–L43. Bibcode:1984ApJ...285L..39V. doi:10.1086/184361. 
  26. ^ Umemura, Masayuki; Satoru Ikeuchi. Formation of Subgalactic Objects within Two-Component Dark Matter.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85, 299: 583–592. Bibcode:1985ApJ...299..583U. doi:10.1086/163726. 
  27. ^ 最深的暗物质实验室,四川四川省锦屏山Pandax. [2013-02-26]. (原始内容于2013-02-28). 
  28. ^ A. Drukier, K. Freese, and D. Spergel. Detecting Cold Dark Matter Candidates. Physical Review D. 1986, 33 (12): 3495–3508. Bibcode:1986PhRvD..33.3495D. doi:10.1103/PhysRevD.33.3495. 
  29. ^ R. Bernabei; et al. First results from DAMA/LIBRA and the combined results with DAMA/NaI. Eur. Phys. J. C. 2008, 56 (3): 333–355. arXiv:0804.2741 . doi:10.1140/epjc/s10052-008-0662-y. 
  30. ^ The CDMS Collaboration, Z. Ahmed; et al. Results from the Final Exposure of the CDMS II Experiment. 2009. Bibcode:2010Sci...327.1619C. arXiv:0912.3592 . doi:10.1126/science.1186112. 
  31. ^ 这周发生的暗物质实验争论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2-09-17.
  32. ^ CoGeNT最新的暗物质结果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2-09-15.
  33. ^ Bertone, G; Hooper, D; Silk, J. Particle dark matter: evidence, candidates and constraints. Physics Reports. 2005, 405 (5–6): 279. Bibcode:2005PhR...405..279B. arXiv:hep-ph/0404175 . doi:10.1016/j.physrep.2004.08.031. 
  34. ^ Bertone, G. Dark matter dynamics and indirect detection. Modern Physics Letters A. 2005, 20 (14): 1021–1036. Bibcode:2005MPLA...20.1021B. arXiv:astro-ph/0504422 . doi:10.1142/S0217732305017391. 
  35. ^ 任霄鹏. 我国成功发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中國科學院. 2015-12-17 [2016-08-11]. (原始内容于2015-12-23). 
  36. ^ Stecker, F.W.; Hunter, S; Kniffen, D. The likely cause of the EGRET GeV anomaly and its implications. Astroparticle Physics. 2008, 29 (1): 25–29. Bibcode:2008APh....29...25S. arXiv:0705.4311 . doi:10.1016/j.astropartphys.2007.11.002. 
  37. ^ Atwood, W.B.; Abdo, A. A.; Ackermann, M.; Althouse, W.; Anderson, B.; Axelsson, M.; Baldini, L.; Ballet, J.; Band, D. L. The large area telescope on the Fermi Gamma-ray Space Telescope Mission.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9, 697 (2): 1071–1102. Bibcode:2009ApJ...697.1071A. arXiv:0902.1089 . doi:10.1088/0004-637X/697/2/1071. 
  38. ^ The MAGIC Collaboration, J. Albert; et al. Upper Limit for Gamma-Ray Emission above 140 GeV from the Dwarf Spheroidal Galaxy Draco.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8, 679 (1): 428–431. Bibcode:2008ApJ...679..428A. doi:10.1086/529135. 
  39. ^ The MAGIC Collaboration, J. Aleksic; et al. MAGIC Gamma-ray Telescope Observation of the Perseus Cluster of Galaxies: Implications for Cosmic Rays, Dark Matter, and NGC 1275.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9, 710 (1): 634–647. Bibcode:2010ApJ...710..634A. doi:10.1088/0004-637X/710/1/634. 
  40. ^ 存档副本. [2017-12-06]. (原始内容于2017-12-06). 
  41. ^ Milgrom, M. A modification of the Newtonian dynamics as a possible alternative to the hidden mass hypothesis.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83, 270: 365–370. Bibcode:1983ApJ...270..365M. doi:10.1086/161130. . Milgrom, M. A modification of the Newtonian dynamics - Implications for galaxies.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83, 270: 371–389. Bibcode:1983ApJ...270..371M. doi:10.1086/161131. . Milgrom, M. A modification of the Newtonian dynamics - Implications for galaxy systems.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83, 270: 384. Bibcode:1983ApJ...270..384M. doi:10.1086/161132. .
  42. ^ Lisa Zyga. Dark matter may be an illusion caused by the quantum vacuum. physorg.com. August 11, 2011 [2011-08-16]. (原始内容于2011-08-14). 
  43. ^ 暗物質也許是量子真空所造成的錯覺. [2011-09-03]. (原始内容于2011-08-23). 

外部連結

  • 开放式目录计划中和暗物质相关的内容
  • NASA Finds Direct Proof of Dark Matter (新闻稿). NASA. 2006-08-21 [2011-06-04]. (原始内容于2015-05-24). 
  • Tuttle, Kelen. . SLAC(史丹佛線性加速器中心)Today. August 22, 2006 [2011-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09). 
  • Astronomers claim first 'dark galaxy' find. New Scientist. 2005-02-23 [2011-06-04]. (原始内容于2006-12-10). 
  • Wikinews:Dark matter galaxy discovered
  • Sample, Ian. Dark Matter Detected. London: Guardian. 2009-12-17 [2010-05-01]. (原始内容于2009-12-25). 
  • (多信号方式暗物质探测)Spanish Project of the Consolider-Ingenio 2010 Programme.
  • Video lecture on dark matter by Scott Tremaine, IAS profess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cience Daily story "Astronomers' Doubts About the Dark Side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ciencepaper Online——天文学:相对论效应导致的宇宙暗物质现象

暗物质,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反物質, 关于与,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暗物質, 消歧義, 在宇宙学中, 暗物質, 英語, dark, matter, 是指不與电磁力產生作用的物质, 也就是不會吸收, 反射或發出光, 人们目前只能透过重力产生的效应得知, 而且已經發现宇宙中有大量的存在, 從引力透鏡產生的效應, 星系團cl0024, 17內部被發現存在有一個暗物質圈, 在這張哈伯太空望遠鏡像片裡以藍色顯示出來, 被暗物質包圍繞著的地球想像圖, 现代天文学經由引力透镜, 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形成, 微波背.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反物質 关于与 暗物质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暗物質 消歧義 在宇宙学中 暗物質 英語 Dark Matter 是指不與电磁力產生作用的物质 也就是不會吸收 反射或發出光 人们目前只能透过重力产生的效应得知 而且已經發现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的存在 2 從引力透鏡產生的效應 星系團CL0024 17內部被發現存在有一個暗物質圈 在這張哈伯太空望遠鏡像片裡以藍色顯示出來 1 被暗物質包圍繞著的地球想像圖 现代天文学經由引力透镜 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形成 微波背景辐射等方法和理论来探测暗物质 而根据LCDM模型 由普朗克卫星探测的数据得到 整个宇宙的构成中 常規物質 即重子物質 占4 9 而暗物质則占26 8 还有68 3 是暗能量 质能等价 3 4 5 暗物质的存在可以解决大爆炸理论中的不自洽性 inconsistency 对结构形成也非常关键 暗物质很有可能是一种 或几种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以外的新粒子所構成 对暗物质 和暗能量 的研究是现代宇宙学和粒子物理的重要课题 2015年11月 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蓋瑞 普里茲奧 Gary Prezeau 以LCDM模型模擬銀河系內暗物質流過地球與木星等行星的情形 發現這會使該暗物質流的密度明顯上升 地球 10 7 displaystyle 10 7 倍 木星 10 8 displaystyle 10 8 倍 並呈現毛髮狀的向外輻射分佈結構 6 7 目录 1 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1 1 星系自轉曲線 1 2 星系與星系團觀測 1 3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2 暗物质的组成及理论模型 3 暗物质的探测 3 1 直接探測實驗 3 2 間接探測實驗 4 替代理論 4 1 重力理論修正 4 2 量子重力 4 3 量子真空 5 參見 6 參考資料 7 外部連結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编辑 一般星系的自轉曲線 預測值 A 和觀測值 B 暗物質的存在可以解釋為何在半徑較大時速度幾乎不變 最早提出证据并推断暗物质存在的是荷蘭科學家扬 奥尔特 在1932年他根据银河系恒星的运动提出银河系里面应该有更多的质量的想法 8 1933年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 茲威基研究后发座星系团时 使用维里定理推断出其内部有看不见的物质 9 10 但當時並未稱為暗物質 而是稱為被丟失了的質量 星系自轉曲線 编辑 主条目 星系自转问题 美国天文学家薇拉 鲁宾观测星系转速時 發現星系外側的旋轉速度較牛頓重力預期的快 故推測是有數量龐大的質能拉住星系外側組成 以使其不致因過大的離心力而脫離星系 11 在1980年鲁宾和同事将其结果发表了一篇有影响力的论文 12 星系與星系團觀測 编辑 2006年 美國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对星系团1E 0657 558进行观测 無意間觀測到星系碰撞的過程 星系團碰撞威力之猛 使得暗物質與正常物質分開 因此发现了暗物質存在的直接证据 13 虽然暗物质在宇宙中大量存在是一个普遍的看法 但是科学家们发现螺旋星系NGC 4736的旋转能完全依靠可见物质的引力来解释 也就是说这个星系没有暗物质或者暗物质很少 14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编辑 今期與早期的宇宙質能分佈餅圖 主条目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簡稱CMB 最初發現於1964年 15 對於背景輻射的進一步觀測也支持這個理論 並給予了更多架構理論模型的條件 這些觀測中最著名的當屬宇宙背景探測者 COBE COBE觀測到2 726K的輻射溫度 以及在1992年第一次觀測到約十萬分之一的溫度起伏 各向異性 16 在随后的幾十年裡 許多地上或高空氣球實驗對CMB的各向異性作了更進一步的觀測 這些實驗最初的目的是要去量測CMB譜密度的第一峰值 在之前COBE的量測並未給出足夠好的解析度 在2000到2001年間 毫米波段氣球觀天計畫 17 藉由量測觀測CMB的各向異性 發現宇宙是接近平坦的空間結構 在1990年代 第一峰值的量測上不斷提高了敏感度 毫米波段氣球觀天計畫提出了報告指出最大的譜密度波動發生在尺度約為一度角時 這些觀測足以排除宇宙弦 英语 Cosmic string 作為宇宙結構形成的主因 而趨向於接受暴脹理論 暗物质的组成及理论模型 编辑 宇宙成分的推估中 有證據顯示一種暗物質佔極大部分 但是至今依然是理論和謎團 未解決的物理學問題 暗物質是甚麼 暗物質是怎樣生成的 暗物質是否與超對稱有關 雖然人們已經對暗物質作了許多天文觀測 其組成成份至今仍未能全然瞭解 早期暗物質的理論著重在一些隱藏起來的一般物質星體 例如 黑洞 中子星 衰老的白矮星 褐矮星等 這些星體一般歸類為暈族大質量緻密天體 MAssive Compact Halo Objects 縮寫為 MACHOs 然而多年來的天文觀測無法找到足夠量的MACHOs 18 19 20 一般認為 難以探測的重子物質 如MACHOs以及一些氣體 確實貢獻了部分的暗物質 但證據指出這類的物質只佔了其中一小部分 21 22 而其餘的部分稱作 非重子暗物质 此外 星系轉速曲線 重力透鏡 宇宙結構形成 重子在星系團中的比例以及星系團豐度 結合獨立得到的重子密度證據 等觀測數據也指出宇宙中85 90 的質量不參與電磁作用 這類 非重子暗物質 一般猜測是由一種或多種不同於一般物質 電子 質子 中子 微中子等 的基本粒子所構成 在众多可能是组成暗物质的成分中 最热门的要属一种被称为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 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 简称WIMP 的新粒子了 这种粒子与普通物质的作用非常微弱 以致于他们虽然存在于我们周围 却从来没有被探测到过 还有一种被理论物理学家提出来解决强相互作用中CP问题 被称为軸子的新粒子 也很有可能是暗物质的成分之一 惰性中微子 sterile neutrino 也有可能是组成暗物质的一种成分 2014年6月22日 臺灣大學天文物理所闕志鴻研究團隊發表論文主張 暗物質也可能是一種稱為PS暗物質的極輕型粒子 其質量為電子的10 28倍 波長約為一千光年 而密度則為液態水的一百萬倍 23 歷史上 人們將可能的暗物質分為三個大類 冷暗物質 溫暗物質 熱暗物質 24 這個分類並非依照粒子的真實溫度 而是依照其運動的速率 冷暗物質 在古典速度下運動的物質 25 温暗物質 粒子運動速度足以產生相對論效應 熱暗物質 粒子速度接近光速 26 雖然可以有第四個稱為混合暗物質 mixed dark matter 的分類 但是這個理論在1990年代由於暗能量的發現而被捨棄 暗物质的探测 编辑暗物质的探测在当代粒子物理及天体物理领域是一个很热门的研究领域 对于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来说 物理学家可能通过放置在地下实验室 背景雜訊减少到极低的探测器直接探测WIMP 也可以通过地面或太空望远镜对这种粒子在星系中心 太阳中心或者地球中心湮灭产生的其他粒子来间接探测 人们也希望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 或者未来的国际直线加速器 英语 International Linear Collider 中人工创造出这些新粒子来 直接探測實驗 编辑 對於暗物質的直接探測實驗一般都這設置於地底深處 以排除宇宙射線的背景雜訊 這類的實驗室包括美國的Soudan mine和DUSE 加拿大的SNOLAB地下實驗室 義大利的大薩索國家實驗室 Gran Sasso National Laboratory 英國的Boulby mine以及中国四川省锦屏山地下2500米世界最深暗物质试验中國錦屏極深地下暗物質實驗室 27 目前大部分的實驗使用低溫探測器或惰性液體探測器 低溫探測器是在低於100mK的環境下探射粒子撞擊鍺這類的晶體接收器所產生的熱 惰性液體探測器則是探測液態氙或液態氬中粒子碰撞產生的閃爍 低溫探測實驗包括了CDMS CRESST EDEDWEISS及EURECA 惰性液體探測實驗包含了ZEPLIN XENON DEAP ArDM WARP LUX和最深的中國暗物質實驗及粒子和天体物理氙探测器 這兩種探測技術都能夠從其他粒子與電子對撞的雜訊中辨識出暗物質與核子的碰撞 其他種類的探測器實驗有SIMPLE和PICASSO DAMA NaI DAMA LIBRA實驗探測到一年性的事件數變化 28 並宣稱此現象是源自於暗物質 隨著地球繞太陽公轉 探測器與暗物質的相對速度會做小幅度的變化 目前這個說法並未受到證實 同時也很難與其他實驗的結果不相衝突 29 方向性的暗物質探測方式是運用太陽系繞行銀河系的運動 利用低壓TPC 我們可以得知反彈路徑的資訊 並藉此去瞭解WIMP與原子核的作用 從太陽行進方向入射的WIMP訊號可以從各向同性的背景雜訊中分離出來 這類的探測實驗包括有DMTPC DRIFT Newage和MIMAC 2009年12月17日 CDMS的研究團隊發表了兩個可能的WIMP事件 他們估計這兩起事件來自已知背景訊號 中子 錯認的b射線或是伽馬射線 的可能性是23 並作出了這樣的結論 這個分析結果無法被視作WIMP的有力證據 但我們不能排除這兩起事件來自WIMP的可能性 30 CoGeNT实验於2011年5月公布先前15个月的探测结果 显示粒子的碰撞率呈现周期性变化 夏天较高而冬天比较低 这可以看作是暗物质存在的证据之一 这个结果支持已经进行了13年的意大利的DAMA LIBRA暗物质探测实验 CoGeNT的实验结果显示探测到的WIMP的质量是中子质量的5到10倍 这与其他的某些实验不符 但是其他实验对低能暗物质的探测精度没有CoGeNT高 31 32 間接探測實驗 编辑 暗物質的間接探測主要是觀測其兩兩湮滅時所產生的訊號 由於其湮滅所產生的粒子與其暗物質的模型有關 有許多種類的實驗被提出 假使暗物質是馬約拉那粒子 則兩個暗物質對撞會湮灭產生伽馬射線或正負粒子對 如此可能會在星系暈生成大量伽馬射線 反質子和正電子 實驗計畫PAMELA便是探測這類的訊號 然而在完全瞭解其他來源的背景雜訊以前 這類的探測不足以當作暗物質的決定性證據 33 34 中国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現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 能量解像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空間探測器 35 EGRET伽馬射線望遠鏡過去觀測到了超出預期量的伽馬射線 但科學家認為這多半是來自系統中的效應 36 自2008年6月11日開始啟動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則正在搜尋暗物質湮滅產生伽馬射線的事件 37 在較高能量區間 地上的神奇伽馬射線望遠鏡已經對矮橢球星系 38 以及星系團 39 中的暗物質給予了某些限制 2017年11月30日 中國科學院發布 悟空卫星發現可能是暗物質存在的證據 40 替代理論 编辑雖然暗物質是目前在解釋各種星系及星系團觀測結果上最熱門的理論 但目前仍沒有暗物質的直接觀測證據 有一些不包含大量不可探測物質 即暗物質 的替代理論也被提出來解釋這些現象 這些替代理論大致可分成重力理論的修正以及量子重力 兩者的區別在於重力理論的修正單純地只對星系或宇宙尺度的重力效應作出修正 而不考慮量子尺度的問題 然而兩者都主張牛頓或愛因斯坦的理論並不完備 重力在不同的尺度會有不一樣的行為 重力理論修正 编辑 重力理论修正 MOND 是对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修正 用以解释星系自转问题的替代暗物质理论 该理论由以色列物理学家莫德采 米爾格若姆创建于1983年 41 量子重力 编辑 主条目 量子重力 量子重力是一個熱門且廣泛的研究領域 有時它被稱作萬有理論 一般來說 它是指企圖統一重力以及量子力學的理論 這兩門物理至今未能被完全整合 迴圈量子重力 超弦理論以及其繼任的M理論皆屬於這類的理論 量子真空 编辑 物理学家Dragan Slavkov Hajdukovic提出 量子真空中的虚引力偶极能被邻近重恒星与星系中的重子物质引力极化 gravitationally polarized 当虚偶极排列时 它们能产生额外的引力场 能与恒星及星系所产生的引力场结合 在星系的旋转曲线上产生相同的 加速 效应 42 43 參見 编辑 物理学主题 天文学主题 光暗物质 英语 Light Dark Matter 镜物质 英语 Mirror matter 自相互作用暗物质 英语 Self interacting dark matter 变色龙粒子 英语 Chameleon particle 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 暈族大質量緻密天體 大质量重子天体强关联星团 大质量相互作用粒子 英语 SIMP SIMP 共形引力 英语 Conformal gravity 牛頓動力學修正 英语 Modified Newtonian dynamics MOND 标量场暗物质 英语 Scalar Field Dark Matter 暗物質暈 星系自轉問題 弱引力透镜 暗能量 微中子 非粒子物理 英语 Unparticle physics 參考資料 编辑 Hubble Finds Dark Matter Ring in Galaxy Cluster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5 12 Dark Matter CERN Physics 20 January 2012 2016 05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6 04 Ade P A R Aghanim N Armitage Caplan C et al Planck Collaboration Planck 2013 results I Overview of products and scientific results Table 9 PD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ubmitted 22 March 2013 2013 05 01 arXiv 1303 506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5 09 04 Ade P A R Aghanim N Armitage Caplan C et al Planck Collaboration Planck 2013 Results Papers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ubmitted 31 March 2013 arXiv 1303 50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3月23日 First Planck results the Universe is still weird and interesting 2013 05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8 18 Gary Prezeau Dense Dark Matter Hairs Spreading Out from Earth Jupiter and Other Compact Bodie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15 11 25 2015 11 27 arXiv 1507 07009 Elizabeth Landau Earth Might Have Hairy Dark Matter NASA 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015 11 24 2015 11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11 27 The Hidden Lives of Galaxies Hidden Mass Imagine the Universe NASA GSFC 2013 05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12 Zwicky F Die Rotverschiebung von extragalaktischen Nebeln Helvetica Physica Acta 1933 6 110 127 Bibcode 1933AcHPh 6 110Z Zwicky F On the Masses of Nebulae and of Clusters of Nebulae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37 86 217 Bibcode 1937ApJ 86 217Z doi 10 1086 143864 Bosma A The distribution and kinematics of neutral hydrogen in spiral galaxies of various morphological types Ph D Thesis Rijksuniversiteit Groningen 1978 2013 05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5 14 Rubin V Ford W K Jr Thonnard N Rotational Properties of 21 Sc Galaxies with a Large Range of Luminosities and Radii from NGC 4605 R 4kpc to UGC 2885 R 122kpc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80 238 471 Bibcode 1980ApJ 238 471R doi 10 1086 158003 Clowe D Bradac M Gonzalez A H et al A direct empirical proof of the existence of dark matter PDF Astrophys J Lett 2006 648 L109 L113 2007 06 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7 06 21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Stephen Battersby Galaxy without dark matter puzzles astronomers NewScientist com 6 February 2008 2008 02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3 19 Penzias A A Wilson R W A Measurement of Excess Antenna Temperature at 4080 Mc s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65 142 419 Bibcode 1965ApJ 142 419P doi 10 1086 148307 Boggess N W Mather J C Weiss R Bennett C L Cheng E S Dwek E Gulkis S Hauser M G Janssen M A et al The COBE Mission Its Design and Performance Two Years after the launch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92 397 420 Bibcode 1992ApJ 397 420B doi 10 1086 171797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Melchiorri A et al A Measurement of W from the North American Test Flight of Boomerang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0 536 2 L63 L66 Bibcode 2000ApJ 536L 63M arXiv astro ph 9911445 doi 10 1086 312744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P Tisserand et al Limits on the Macho Content of the Galactic Halo from the EROS 2 Survey of the Magellanic Clouds 2007 Astron Astrophys 469 387 404 David Graff and Katherine Freese 1 Analysis of a hubble space telescope search for red dwarfs limits on baryonic matter in the galactic halo Astrophys J 456 L49 1996 J Najita G Tiede and S Carr From Stars to Superplanets The Low Mass Initial Mass Function in the Young Cluster IC 348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541 1 2000 977 1003 Freese Katherine Death of Stellar Baryonic Dark Matter Candidates 2000 07 28 Bibcode 2000astro ph 7444F arXiv astro ph 0007444 Freese Katherine Death of Stellar Baryonic Dark Matter 2000 02 02 Bibcode 2000fist conf 18F arXiv astro ph 0002058 doi 10 1007 10719504 3 nature physics 2014 07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1 03 Silk Joseph The Big Bang 1989 San Francisco Freeman 1980 chapter ix page 182 ISBN 0716710854 Vittorio N J Silk Fine scale anisotropy of 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in a universe dominated by cold dark matter Astrophysical Journal Part 2 Letters to the Editor 1984 285 L39 L43 Bibcode 1984ApJ 285L 39V doi 10 1086 184361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Umemura Masayuki Satoru Ikeuchi Formation of Subgalactic Objects within Two Component Dark Matter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85 299 583 592 Bibcode 1985ApJ 299 583U doi 10 1086 163726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最深的暗物质实验室 四川四川省锦屏山Pandax 2013 02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2 28 A Drukier K Freese and D Spergel Detecting Cold Dark Matter Candidates Physical Review D 1986 33 12 3495 3508 Bibcode 1986PhRvD 33 3495D doi 10 1103 PhysRevD 33 3495 R Bernabei et al First results from DAMA LIBRA and the combined results with DAMA NaI Eur Phys J C 2008 56 3 333 355 arXiv 0804 2741 doi 10 1140 epjc s10052 008 0662 y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The CDMS Collaboration Z Ahmed et al Results from the Final Exposure of the CDMS II Experiment 2009 Bibcode 2010Sci 327 1619C arXiv 0912 3592 doi 10 1126 science 1186112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这周发生的暗物质实验争论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2 09 17 CoGeNT最新的暗物质结果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2 09 15 Bertone G Hooper D Silk J Particle dark matter evidence candidates and constraints Physics Reports 2005 405 5 6 279 Bibcode 2005PhR 405 279B arXiv hep ph 0404175 doi 10 1016 j physrep 2004 08 031 Bertone G Dark matter dynamics and indirect detection Modern Physics Letters A 2005 20 14 1021 1036 Bibcode 2005MPLA 20 1021B arXiv astro ph 0504422 doi 10 1142 S0217732305017391 任霄鹏 我国成功发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中國科學院 2015 12 17 2016 08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12 23 Stecker F W Hunter S Kniffen D The likely cause of the EGRET GeV anomaly and its implications Astroparticle Physics 2008 29 1 25 29 Bibcode 2008APh 29 25S arXiv 0705 4311 doi 10 1016 j astropartphys 2007 11 002 Atwood W B Abdo A A Ackermann M Althouse W Anderson B Axelsson M Baldini L Ballet J Band D L The large area telescope on the Fermi Gamma ray Space Telescope Mission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9 697 2 1071 1102 Bibcode 2009ApJ 697 1071A arXiv 0902 1089 doi 10 1088 0004 637X 697 2 1071 The MAGIC Collaboration J Albert et al Upper Limit for Gamma Ray Emission above 140 GeV from the Dwarf Spheroidal Galaxy Draco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8 679 1 428 431 Bibcode 2008ApJ 679 428A doi 10 1086 529135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The MAGIC Collaboration J Aleksic et al MAGIC Gamma ray Telescope Observation of the Perseus Cluster of Galaxies Implications for Cosmic Rays Dark Matter and NGC 1275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9 710 1 634 647 Bibcode 2010ApJ 710 634A doi 10 1088 0004 637X 710 1 634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存档副本 2017 12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2 06 Milgrom M A modification of the Newtonian dynamics as a possible alternative to the hidden mass hypothesis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83 270 365 370 Bibcode 1983ApJ 270 365M doi 10 1086 161130 Milgrom M A modification of the Newtonian dynamics Implications for galaxies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83 270 371 389 Bibcode 1983ApJ 270 371M doi 10 1086 161131 Milgrom M A modification of the Newtonian dynamics Implications for galaxy systems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83 270 384 Bibcode 1983ApJ 270 384M doi 10 1086 161132 Lisa Zyga Dark matter may be an illusion caused by the quantum vacuum physorg com August 11 2011 2011 08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8 14 暗物質也許是量子真空所造成的錯覺 2011 09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8 23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暗物质The Dark Matter Crisis The European astroparticle physics network A nice animation about dark matter 开放式目录计划中和暗物质相关的内容 NASA Finds Direct Proof of Dark Matter 新闻稿 NASA 2006 08 21 2011 06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5 24 Tuttle Kelen Dark Matter Observed SLAC 史丹佛線性加速器中心 Today August 22 2006 2011 06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9 09 Astronomers claim first dark galaxy find New Scientist 2005 02 23 2011 06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12 10 Wikinews Dark matter galaxy discovered Sample Ian Dark Matter Detected London Guardian 2009 12 17 2010 05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12 25 Multimessenger Approach for Dark Matter Detection 多信号方式暗物质探测 Spanish Project of the Consolider Ingenio 2010 Programme Video lecture on dark matter by Scott Tremaine IAS professor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cience Daily story Astronomers Doubts About the Dark Sid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ciencepaper Online 天文学 相对论效应导致的宇宙暗物质现象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暗物质 amp oldid 7535168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