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補怛洛伽山

坐标8°43′N 77°22′E / 8.717°N 77.367°E / 8.717; 77.367

補怛洛伽山梵語पोतलक Potalaka),其名又譯作布呾落迦補陀落伽普陀洛迦(“洛”和“落”、“伽”與“迦”常通用)、普陀珞珈逋多羅布达拉等,一般簡稱爲普陀普陀落補陀洛(“落”、“洛”通用),意譯為光明山[1]海島山[2]小花樹山小白花樹山[3];為現今南印度帕帕纳萨姆,位於蒂魯內爾維利縣境。大乘佛教傳說爲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後中國浙江舟山上一座海島因“不肯去觀音”的典故,也更名爲普陀洛迦山,作為觀音菩薩的應化道場。

概論 编辑

大乘佛教《華(花)嚴經》上授記此山爲觀世音菩薩多羅菩薩常住之地。經上言此山清淨,花、果、樹林遍佈,溪流、池沼眾多,善財童子就在此山請教過觀音菩薩[4][5]

印度曾有好幾座山都有普陀洛迦山之傳說。據考察,一般公認位於今南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提納弗利(Tirunelveli/Tinnevery)縣境內的,秣剌耶山以东的帕帕纳萨姆(Papanasam;又譯巴波那桑)山即普陀洛迦山。

衍生 编辑

舟山普陀山 编辑

中國浙江舟山普陀山由此得名。

傳說普陀山曾被秦始皇認定爲蓬萊山,來此求長生不老藥,此山也因為被稱為“海上仙山”,歷史上有諸多道士慕名前來,著名道士梅福(字子真)也在其列。相傳梅福漢平帝元始年間到此山隱居,故此山自西漢宋代時叫梅岑山唐代時,也有梵僧(天竺國僧人)來山上的潮音洞邊焚指供佛,引起觀世音菩薩現身,後來潮音洞旁常有信士來此效仿焚指,引起僧團和官府的禁止,告誡禁止燃指的石碑至今仍在。故此山古來已是佛道信仰的聖地。

傳說,公元858年,唐朝大中十二年,日本臨濟宗高僧慧锷参访五台山,并请得一尊观音菩萨像准备回国,行至现在的舟山群島普陀山要坐船離島,突然海上狂風起,巨浪沖天,慧锷法師只好停下待風浪平息再出發。翌日,慧锷準備再度啟程,豈料海上忽然又升起白霧,擋住前行視線,他左右繞道避開霧氣,卻鬼使神差又繞回了島上。第三日,終而天氣晴朗,慧锷又要出發,可是烏雲忽然蔽日,眼看又要風浪大作,慧锷心想不宜久留,強行出海,可是越往前風浪越大,驀然海上升起諸多鐵蓮花圍住行船,慧锷大驚,清楚觀音菩薩像祈告指明前路,此時,海中鉆出一頭鐵牛,吞掉鐵蓮花,一條海路出現在慧锷的眼前。慧锷的船一路跟隨,駛進了普陀山。此後,慧锷感歎“觀音菩薩不肯離去此地”,便在普陀山建起不肯去觀音院,此山也被視作觀音菩薩的道場而流行起來。[6]

宋代時,人們見此山光明清淨,多有小白花,符合《華嚴經》上對觀音菩薩道場普陀洛迦山的描述,且傳說此地多有觀音菩薩顯聖的瑞相,便認定此山就是普陀洛迦山,也就漸漸改名喚作普陀洛迦山。再後來,當地又將這裡兩座大山分別叫做普陀山和珞珈山(洛伽山),從而普陀洛迦山變成了由兩座山峰構成,但一般仍喚作普陀山作為簡稱[7]

布達拉宮 编辑

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始建於581年,名中的“布達拉”即“補陀洛”的異譯。此處亦是觀音菩薩的應化道場,被稱作“第二普陀山”[7]

其他 编辑

另有多個以普陀洛迦為名的地點或建築,如日本紀伊半島補陀洛山寺等等。

參考文獻 编辑

  1. ^ 《華嚴經探玄記》卷十九:「光明山者,彼山樹華常有光明,表大悲光明普門示現。此山在南印度南邊,天竺本名逋多羅山。此無正翻。以義譯之,名小樹蔓莊嚴山。又十一面經在此山說。」
  2. ^ 《陀羅尼集經》卷二:「補陀落伽山,此云海島也。」
  3. ^ 《慧苑音義》:「補怛洛迦山,此翻為小花樹山。謂此山中多有小白花樹,其花甚香,香氣遠及也。」
  4. ^ 華嚴經》說:「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伽山,彼有菩薩名觀世音自在。」又云:「海上有山多聖賢,聚寶所成極清淨,華果樹林香遍滿,眾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善財童子受教向南而行,漸至此山:「見其山巖谷之中,泉流縈映,樹林翡鬱,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伽趺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繞,而為宣說大慈悲法。」
  5. ^ 《大唐西域記》卷十秣羅矩吒國:「秣剌耶山東,有布呾落伽山,山徑危險,巖谷敧傾。山頂有池,其水澄鏡,派出大河,周流繞山二十匝,入南海。池側有石天宮,觀自在菩薩往來遊舍。其有願見菩薩者,不顧身命,厲水登山,忘其艱險,能達之者,蓋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請見,或作自在山形,或為塗灰外道,慰喻其人,果遂其願。」
  6. ^ 《佛祖统纪》卷四十二、《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三、《释氏稽古略》卷三、日本《橋本進吉博士著作集·慧蕚和尚年譜》、日本《元亨釋書》
  7. ^ 7.0 7.1 徐春伟.〈去普陀山的客运站,为何像极了布达拉宫?〉.《澎湃新聞》.2018-03-03. [2018-09-29]. (原始内容于2018-09-29). 

關連項目 编辑

補怛洛伽山, 关于与,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普陀, 坐标, 梵語, तलक, potalaka, 其名又譯作布呾落迦, 補陀落伽, 普陀洛迦, 常通用, 普陀珞珈, 逋多羅, 布达拉等, 一般簡稱爲普陀, 普陀落, 補陀洛, 通用, 意譯為光明山, 海島山, 小花樹山, 小白花樹山, 為現今南印度帕帕纳萨姆山, 位於蒂魯內爾維利縣境, 大乘佛教傳說爲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後中國浙江舟山上一座海島因, 不肯去觀音, 的典故, 也更名爲普陀洛迦山, 作為觀音菩薩的應化道場, 目录, 概論, 衍生, 舟山普陀山. 关于与 補怛洛伽山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普陀 坐标 8 43 N 77 22 E 8 717 N 77 367 E 8 717 77 367 補怛洛伽山 梵語 प तलक Potalaka 其名又譯作布呾落迦 補陀落伽 普陀洛迦 洛 和 落 伽 與 迦 常通用 普陀珞珈 逋多羅 布达拉等 一般簡稱爲普陀 普陀落 補陀洛 落 洛 通用 意譯為光明山 1 海島山 2 小花樹山 小白花樹山 3 為現今南印度帕帕纳萨姆山 位於蒂魯內爾維利縣境 大乘佛教傳說爲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後中國浙江舟山上一座海島因 不肯去觀音 的典故 也更名爲普陀洛迦山 作為觀音菩薩的應化道場 目录 1 概論 2 衍生 2 1 舟山普陀山 2 2 布達拉宮 2 3 其他 3 參考文獻 4 關連項目概論 编辑大乘佛教 華 花 嚴經 上授記此山爲觀世音菩薩和多羅菩薩常住之地 經上言此山清淨 花 果 樹林遍佈 溪流 池沼眾多 善財童子就在此山請教過觀音菩薩 4 5 印度曾有好幾座山都有普陀洛迦山之傳說 據考察 一般公認位於今南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提納弗利 Tirunelveli Tinnevery 縣境內的 秣剌耶山以东的帕帕纳萨姆 Papanasam 又譯巴波那桑 山即普陀洛迦山 衍生 编辑舟山普陀山 编辑 中國浙江舟山的普陀山由此得名 傳說普陀山曾被秦始皇認定爲蓬萊山 來此求長生不老藥 此山也因為被稱為 海上仙山 歷史上有諸多道士慕名前來 著名道士梅福 字子真 也在其列 相傳梅福漢平帝元始年間到此山隱居 故此山自西漢至宋代時叫梅岑山 唐代時 也有梵僧 天竺國僧人 來山上的潮音洞邊焚指供佛 引起觀世音菩薩現身 後來潮音洞旁常有信士來此效仿焚指 引起僧團和官府的禁止 告誡禁止燃指的石碑至今仍在 故此山古來已是佛道信仰的聖地 傳說 公元858年 唐朝大中十二年 日本臨濟宗高僧慧锷参访五台山 并请得一尊观音菩萨像准备回国 行至现在的舟山群島普陀山要坐船離島 突然海上狂風起 巨浪沖天 慧锷法師只好停下待風浪平息再出發 翌日 慧锷準備再度啟程 豈料海上忽然又升起白霧 擋住前行視線 他左右繞道避開霧氣 卻鬼使神差又繞回了島上 第三日 終而天氣晴朗 慧锷又要出發 可是烏雲忽然蔽日 眼看又要風浪大作 慧锷心想不宜久留 強行出海 可是越往前風浪越大 驀然海上升起諸多鐵蓮花圍住行船 慧锷大驚 清楚觀音菩薩像祈告指明前路 此時 海中鉆出一頭鐵牛 吞掉鐵蓮花 一條海路出現在慧锷的眼前 慧锷的船一路跟隨 駛進了普陀山 此後 慧锷感歎 觀音菩薩不肯離去此地 便在普陀山建起不肯去觀音院 此山也被視作觀音菩薩的道場而流行起來 6 宋代時 人們見此山光明清淨 多有小白花 符合 華嚴經 上對觀音菩薩道場普陀洛迦山的描述 且傳說此地多有觀音菩薩顯聖的瑞相 便認定此山就是普陀洛迦山 也就漸漸改名喚作普陀洛迦山 再後來 當地又將這裡兩座大山分別叫做普陀山和珞珈山 洛伽山 從而普陀洛迦山變成了由兩座山峰構成 但一般仍喚作普陀山作為簡稱 7 布達拉宮 编辑 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始建於581年 名中的 布達拉 即 補陀洛 的異譯 此處亦是觀音菩薩的應化道場 被稱作 第二普陀山 7 其他 编辑 主条目 普陀 另有多個以普陀洛迦為名的地點或建築 如日本紀伊半島的補陀洛山寺等等 參考文獻 编辑 華嚴經探玄記 卷十九 光明山者 彼山樹華常有光明 表大悲光明普門示現 此山在南印度南邊 天竺本名逋多羅山 此無正翻 以義譯之 名小樹蔓莊嚴山 又十一面經在此山說 陀羅尼集經 卷二 補陀落伽山 此云海島也 慧苑音義 補怛洛迦山 此翻為小花樹山 謂此山中多有小白花樹 其花甚香 香氣遠及也 華嚴經 說 於此南方有山 名補怛洛伽山 彼有菩薩名觀世音自在 又云 海上有山多聖賢 聚寶所成極清淨 華果樹林香遍滿 眾流池沼悉具足 勇猛丈夫觀自在 為利眾生住此山 汝應往問諸功德 彼當示汝大方便 善財童子受教向南而行 漸至此山 見其山巖谷之中 泉流縈映 樹林翡鬱 香草柔軟右旋布地 觀自在菩薩 於金剛寶石上 結伽趺坐 無量菩薩 皆坐寶石 恭敬圍繞 而為宣說大慈悲法 大唐西域記 卷十秣羅矩吒國 秣剌耶山東 有布呾落伽山 山徑危險 巖谷敧傾 山頂有池 其水澄鏡 派出大河 周流繞山二十匝 入南海 池側有石天宮 觀自在菩薩往來遊舍 其有願見菩薩者 不顧身命 厲水登山 忘其艱險 能達之者 蓋亦寡矣 而山下居人 祈心請見 或作自在山形 或為塗灰外道 慰喻其人 果遂其願 佛祖统纪 卷四十二 佛祖历代通载 卷二十三 释氏稽古略 卷三 日本 橋本進吉博士著作集 慧蕚和尚年譜 日本 元亨釋書 7 0 7 1 徐春伟 去普陀山的客运站 为何像极了布达拉宫 澎湃新聞 2018 03 03 2018 09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9 29 關連項目 编辑普陀山 布達拉宮 補陀落渡海 補陀洛山寺 淨土 日光山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補怛洛伽山 amp oldid 7765780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