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昆蟲採集

昆蟲採集是以興趣、學術或商業等目的來採集昆蟲的行為。昆蟲採集在世界各地是一種不分老幼受到歡迎的嗜好。採集的目的通常是作為學術上的研究,不過也可以作為藝術上的裝飾。大多數昆蟲有著堅硬的外骨骼,這代表在適當的條件下,昆蟲標本可以保存相當長一段時間。另一方面,昆蟲種類繁多,其中不乏色彩鮮豔或稀少的種類,因此也構成蒐集的條件。

歷史 编辑

 
Theatrum Insectorum (1634)

人類採集與觀察昆蟲已經有很久的歷史,然而要等到17世紀啟蒙時代人們才開始以科學的方法系統性研究昆蟲。其中最早一部關於昆蟲的巨作是1634年出版的《Insectorum sive Minimorum Animalium Theatrum》(昆蟲劇院),由Thomas Muffet與Konrad Gessner等自然學者所編著。[1]

其他早期著名的昆蟲學家還包括约翰·法布里丘斯(Johan C. Fabricius)與他的老師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法布里丘斯被認為是18世紀最重要的昆蟲學家,命名了超過1萬個物種,並建立了現代的昆蟲分類系統。林奈出版了10本關於昆蟲的著作,今日他的昆蟲標本仍收藏在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巴黎國立自然史博物館與哥本哈根丹麥自然史博物館。

 
British Moths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s (1845)

19世紀早期昆蟲學開始有很大的進展,這主要歸功於William Kirby。Kirby經常被描述為“昆蟲學之父”,他與William Spence在1815至1826年間出版了四卷的《昆蟲學入門》(Introduction to Entomology),並在1833年成立倫敦昆蟲學會。昆蟲採集在維多利亞時代成為一種受歡迎的消遣。工業革命的發展使得人們有更多閒暇時間與較高收入,人口大量移往城市使得人們開始在藝術、文學、詩歌上將大自然浪漫化。業餘的植物、昆蟲與賞鳥愛好者等博物學者開始研究自然環境,大量的昆蟲標本在19世紀成為博物館的收藏。Henry N. Humphreys在1843年出版了繪製精美的圖鑑《British Moths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s》,讓更多一般民眾對昆蟲的生活史有更深入的了解。[2]其他維多利亞時代著名的昆蟲學家還包括Thomas Say與尚-亨利·法布爾 (Jean-Henri Fabre)。

採集 编辑

採集前應先做好功課,瞭解昆蟲的棲息地點、活動時段、活動季節等,才不會撲空。

採集時應著長袖長褲,以防蚊蟲叮咬或草割。帶帽可以遮陽避暑。身上不要擦抹香水,以免招來蜂類等危險性昆蟲。背包中應準備緊急藥品,以備在深山中發生意外時使用。盡量不要一個人單獨採集,否則發生意外無人可求助。

工具 编辑

捕蟲網是採集昆蟲的基本工具。依照用途,捕蟲網可以分為三種:捕網是最常用的捕蟲網,主要用來捕捉飛蟲,網袋材質通常為尼龍紗,可避免傷害蝴蝶翅膀;掃網則主要用來捕捉草叢間的昆蟲,網柄較短,網袋材質也較捕網堅固;水網則是用來捕捉水棲昆蟲,網袋材質以金屬製居多。

徒手或用鑷子不太容易採集小型昆蟲,這時可以用吸蟲管來捕捉。吸蟲管是一種開口上插有一細塑膠管與一橡皮管的粗塑膠管。在細塑膠管上綁有紗布,可防止小蟲吸入口中。

採集到昆蟲後,如果想製成標本,則使用毒瓶毒管來殺死昆蟲,以防止昆蟲在掙扎的過程中受傷。毒瓶或毒管結構類似,只是大小不同。瓶內使用氰化鉀、或棉花沾乙醚四氯化碳醋酸乙酯等毒劑而成。若直接使用酒精殺死昆蟲會使得綠色昆蟲失去色素。毒斃後的昆蟲應盡快分類,註明採集日期與地點。毒瓶中的毒劑對人體也有影響,應避免長期接觸。氣態的毒劑揮發快,一定時間需要更換,避免藥性散失。

在捕獲蝶蛾類時,為防鱗片脫落,可將採集來的昆蟲置入三角袋中。三角袋的材質為光滑透明的臘紙,可以製成各種大小、放置不同大小的蝶蛾類。捕獲蝶蛾類後,以手指捏壓其胸部,再將翅膀摺好置入袋中。

採集到昆蟲後,如想飼養,可以將昆蟲裝入捕蟲籠中帶回飼養。捕蟲籠材質不一、型式多樣。主要方便捕獲的昆蟲丟入籠中,以及防止籠中昆蟲逃逸。

方法 编辑

一般採集法利用捕蟲網採集空中、草叢或水棲的昆蟲,或利用吸蟲管捕捉小型昆蟲。

燈火誘集法是利用昆蟲趨光的習性,捕捉趨光性昆蟲。在沒有月亮的黑夜,選擇適當的地點懸掛白布與誘蟲燈。趨光性昆蟲見到燈光,便會自動飛來。

陷阱法是將裝有誘餌的玻璃瓶埋入土中,步行性昆蟲受到引誘自然掉入陷阱中。步行性昆蟲由於無法飛行,因此掉入瓶中後也無法爬出。

 
圖1 受網、圖2 捕網、圖3 掃網、圖4 Forcep Nets、圖5 水網
 
圖1 Pincher forceps、圖2 鑷子、圖3 A digger、圖4 A bark knife、圖5 小型玻璃瓶、圖6 A quill、圖7 標本盒、圖8 A pocket larvae box、圖9 捕蟲籠、圖10 A bent pin、圖11 放大鏡、圖12 A stand、圖16 標本櫃

飼養 编辑

飼養昆蟲可以觀察昆蟲在各階段的型態、瞭解昆蟲的生活史。飼養前應先瞭解昆蟲的棲息環境、習性、食性等,否則帶回家也活不了多久。肉食性昆蟲只能單獨飼養,否則會自相殘殺。食物、排泄物應定期更換,否則會污染、發黴,影響昆蟲健康。外來種昆蟲不能隨便在野外放生

標本製作 编辑

工具 编辑

蟲針是一種不鏽鋼金屬針,用來固定昆蟲。一般不使用其它普通鐵針,以防生鏽破壞標本。蟲針可分成00號~6號,號數越小越細、越大越粗。

展翅板是用來固定蝴蝶等飛蟲翅膀的工具。下層材質為木板、上層鋪有兩片軟木保麗龍板,以供針插;板面光滑,避免傷害鱗粉。中間留有一溝,放置蟲體。展足板是鋪有軟木或保麗龍板的木板。可供調整甲蟲等昆蟲的肢體、觸角、姿勢等。

紙條用來固定昆蟲肢體、翅膀,為避免在標本翅膀上戳洞,半透明的蠟紙工作起來比較方便。留針則是用來固定紙條的針,用來整姿。

方法 编辑

乾燥標本法使用適當粗細的蟲針,垂直插入蟲體。以大頭針在展足板或展翅板上調整肢體、觸角、翅膀、姿勢等。綿球可以用來輔助固定,避免蟲體下垂。肉食性昆蟲需用刀片、鑷子將內臟取出,以脫脂綿填充,防止標本腐爛。標本量大時,需立即附上標籤避免日後混淆。固定好的蟲體置於乾燥不受光照處數週,標本需完全乾燥才不容易發黴,乾燥期間需注意蟑螂、螞蟻等其它昆蟲蛀食。

浸漬標本法適用於身體柔軟的昆蟲,例如昆蟲的幼蟲。先將蟲體浸於固定液中,時間依蟲體大小不定,再將蟲體置於保存液中。固定液與保存液各家方法不同,固定液可使用Carnoy's固定液(酒精:冰醋酸=3:1),保存液可使用純酒精。標本製成後,置於玻璃瓶內,瓶口密封。如瓶內保存液變色或蒸發,應立即更換瓶內保存液。

樹脂封埋標本是商業上常用的方法,將標本封埋於聚合樹脂中,製成鑰匙圈紙鎮等飾品。

鑑定與保存 编辑

標本製作完成後,需附上標準格式的蟲籤。蟲籤上詳細記載採集日期(時間)、地點(海拔、經緯度)、學名、採集者等資料。沒有標籤的標本,沒有任何學術價值。另外需注意書寫標籤應使用不易褪色、不與其它化學藥品作用的墨水。

標本的鑑定可以翻查昆蟲圖鑑,或是請專家學者幫忙鑑定。昆蟲的體色經常有個體上的差異,圖鑑上沒有並不代表發現新種,現代的新種認定均需要經過嚴謹的分子生物學分析,並核對資料文獻及模式標本才能發表。

製好的標本應放入特製的標本盒中保存,標本盒的四周放置粉、樟腦粉、石炭酸等驅蟲、防黴劑。再將標本盒放入標本櫃中收藏,保存於乾燥通風處,防止蟲蛀、發黴等問題破壞標本。避免陽光直射,以防標本褪色、脆化。

參考 编辑

  1. ^ Kristensen, Niels P. (1999).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In Kristensen, Niels P.. Lepidoptera, moths and butterflies: Evolution, Systematics and Biogeography. Volume 4, Part 35 of Handbuch der Zoologie:Eine Naturgeschichte der Stämme des Tierreiches. Arthropoda: Insecta. Walter de Gruyter. p. 1. ISBN 9783110157048.
  2. ^ Gates, B.T. Introduction: why Victorian natural history?. Victori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2007, 35 (02): pp 539–549. 
  • 春田俊郎. 昆虫―採集と標本づくり. 日本文芸社. 1983: 103 p. ISBN 978-4537001259. 
  • 徐堉峰 編譯。2002 年。研究昆蟲學的方法:採集、保存、蒐藏及鑑定。第16章,於昆蟲學概論。合記圖書出版社。476頁。
  • 詹美鈴. 昆蟲標本蒐藏管理. 昆蟲分類及進行研討會專刊. 1999: p. 137–153. 
  • Hangay, G. and M. Dingley, 1985, Arthropods: Insects and Others, chap.8. in Biological Museum Methods,Volume 2 Plants, Invertebrates and Techniques. Academic Press Australia, p. 77-174.
  • Triplehorn & Norman, 2004, Collecting, Preserving, and Studying Insect, Chap. 35, in Borror and Delong’s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sects. 7th Edition. Thomson Brooks/Cole. p. 745-778.

昆蟲採集, 是以興趣, 學術或商業等目的來採集昆蟲的行為, 在世界各地是一種不分老幼受到歡迎的嗜好, 採集的目的通常是作為學術上的研究, 不過也可以作為藝術上的裝飾, 大多數昆蟲有著堅硬的外骨骼, 這代表在適當的條件下, 昆蟲標本可以保存相當長一段時間, 另一方面, 昆蟲種類繁多, 其中不乏色彩鮮豔或稀少的種類, 因此也構成蒐集的條件, 目录, 歷史, 採集, 工具, 方法, 飼養, 標本製作, 工具, 方法, 鑑定與保存, 參考歷史, 编辑, nbsp, theatrum, insectorum, 1634, 人. 昆蟲採集是以興趣 學術或商業等目的來採集昆蟲的行為 昆蟲採集在世界各地是一種不分老幼受到歡迎的嗜好 採集的目的通常是作為學術上的研究 不過也可以作為藝術上的裝飾 大多數昆蟲有著堅硬的外骨骼 這代表在適當的條件下 昆蟲標本可以保存相當長一段時間 另一方面 昆蟲種類繁多 其中不乏色彩鮮豔或稀少的種類 因此也構成蒐集的條件 目录 1 歷史 2 採集 2 1 工具 2 2 方法 3 飼養 4 標本製作 4 1 工具 4 2 方法 5 鑑定與保存 6 參考歷史 编辑 nbsp Theatrum Insectorum 1634 人類採集與觀察昆蟲已經有很久的歷史 然而要等到17世紀啟蒙時代人們才開始以科學的方法系統性研究昆蟲 其中最早一部關於昆蟲的巨作是1634年出版的 Insectorum sive Minimorum Animalium Theatrum 昆蟲劇院 由Thomas Muffet與Konrad Gessner等自然學者所編著 1 其他早期著名的昆蟲學家還包括约翰 法布里丘斯 Johan C Fabricius 與他的老師卡爾 林奈 Carl Linnaeus 法布里丘斯被認為是18世紀最重要的昆蟲學家 命名了超過1萬個物種 並建立了現代的昆蟲分類系統 林奈出版了10本關於昆蟲的著作 今日他的昆蟲標本仍收藏在倫敦自然史博物館 巴黎國立自然史博物館與哥本哈根丹麥自然史博物館 nbsp British Moths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s 1845 19世紀早期昆蟲學開始有很大的進展 這主要歸功於William Kirby Kirby經常被描述為 昆蟲學之父 他與William Spence在1815至1826年間出版了四卷的 昆蟲學入門 Introduction to Entomology 並在1833年成立倫敦昆蟲學會 昆蟲採集在維多利亞時代成為一種受歡迎的消遣 工業革命的發展使得人們有更多閒暇時間與較高收入 人口大量移往城市使得人們開始在藝術 文學 詩歌上將大自然浪漫化 業餘的植物 昆蟲與賞鳥愛好者等博物學者開始研究自然環境 大量的昆蟲標本在19世紀成為博物館的收藏 Henry N Humphreys在1843年出版了繪製精美的圖鑑 British Moths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s 讓更多一般民眾對昆蟲的生活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其他維多利亞時代著名的昆蟲學家還包括Thomas Say與尚 亨利 法布爾 Jean Henri Fabre 採集 编辑採集前應先做好功課 瞭解昆蟲的棲息地點 活動時段 活動季節等 才不會撲空 採集時應著長袖長褲 以防蚊蟲叮咬或草割 帶帽可以遮陽避暑 身上不要擦抹香水 以免招來蜂類等危險性昆蟲 背包中應準備緊急藥品 以備在深山中發生意外時使用 盡量不要一個人單獨採集 否則發生意外無人可求助 工具 编辑 捕蟲網是採集昆蟲的基本工具 依照用途 捕蟲網可以分為三種 捕網是最常用的捕蟲網 主要用來捕捉飛蟲 網袋材質通常為尼龍紗 可避免傷害蝴蝶翅膀 掃網則主要用來捕捉草叢間的昆蟲 網柄較短 網袋材質也較捕網堅固 水網則是用來捕捉水棲昆蟲 網袋材質以金屬製居多 徒手或用鑷子不太容易採集小型昆蟲 這時可以用吸蟲管來捕捉 吸蟲管是一種開口上插有一細塑膠管與一橡皮管的粗塑膠管 在細塑膠管上綁有紗布 可防止小蟲吸入口中 採集到昆蟲後 如果想製成標本 則使用毒瓶或毒管來殺死昆蟲 以防止昆蟲在掙扎的過程中受傷 毒瓶或毒管結構類似 只是大小不同 瓶內使用氰化鉀 或棉花沾乙醚 四氯化碳 醋酸乙酯等毒劑而成 若直接使用酒精殺死昆蟲會使得綠色昆蟲失去色素 毒斃後的昆蟲應盡快分類 註明採集日期與地點 毒瓶中的毒劑對人體也有影響 應避免長期接觸 氣態的毒劑揮發快 一定時間需要更換 避免藥性散失 在捕獲蝶蛾類時 為防鱗片脫落 可將採集來的昆蟲置入三角袋中 三角袋的材質為光滑透明的臘紙 可以製成各種大小 放置不同大小的蝶蛾類 捕獲蝶蛾類後 以手指捏壓其胸部 再將翅膀摺好置入袋中 採集到昆蟲後 如想飼養 可以將昆蟲裝入捕蟲籠中帶回飼養 捕蟲籠材質不一 型式多樣 主要方便捕獲的昆蟲丟入籠中 以及防止籠中昆蟲逃逸 方法 编辑 一般採集法利用捕蟲網採集空中 草叢或水棲的昆蟲 或利用吸蟲管捕捉小型昆蟲 燈火誘集法是利用昆蟲趨光的習性 捕捉趨光性昆蟲 在沒有月亮的黑夜 選擇適當的地點懸掛白布與誘蟲燈 趨光性昆蟲見到燈光 便會自動飛來 陷阱法是將裝有誘餌的玻璃瓶埋入土中 步行性昆蟲受到引誘自然掉入陷阱中 步行性昆蟲由於無法飛行 因此掉入瓶中後也無法爬出 nbsp 圖1 受網 圖2 捕網 圖3 掃網 圖4 Forcep Nets 圖5 水網 nbsp 圖1 Pincher forceps 圖2 鑷子 圖3 A digger 圖4 A bark knife 圖5 小型玻璃瓶 圖6 A quill 圖7 標本盒 圖8 A pocket larvae box 圖9 捕蟲籠 圖10 A bent pin 圖11 放大鏡 圖12 A stand 圖16 標本櫃 nbsp 吸蟲管 nbsp 燈光誘集法飼養 编辑飼養昆蟲可以觀察昆蟲在各階段的型態 瞭解昆蟲的生活史 飼養前應先瞭解昆蟲的棲息環境 習性 食性等 否則帶回家也活不了多久 肉食性昆蟲只能單獨飼養 否則會自相殘殺 食物 排泄物應定期更換 否則會污染 發黴 影響昆蟲健康 外來種昆蟲不能隨便在野外放生 標本製作 编辑工具 编辑 蟲針是一種不鏽鋼金屬針 用來固定昆蟲 一般不使用其它普通鐵針 以防生鏽破壞標本 蟲針可分成00號 6號 號數越小越細 越大越粗 展翅板是用來固定蝴蝶等飛蟲翅膀的工具 下層材質為木板 上層鋪有兩片軟木或保麗龍板 以供針插 板面光滑 避免傷害鱗粉 中間留有一溝 放置蟲體 展足板是鋪有軟木或保麗龍板的木板 可供調整甲蟲等昆蟲的肢體 觸角 姿勢等 紙條用來固定昆蟲肢體 翅膀 為避免在標本翅膀上戳洞 半透明的蠟紙工作起來比較方便 留針則是用來固定紙條的針 用來整姿 方法 编辑 乾燥標本法使用適當粗細的蟲針 垂直插入蟲體 以大頭針在展足板或展翅板上調整肢體 觸角 翅膀 姿勢等 綿球可以用來輔助固定 避免蟲體下垂 肉食性昆蟲需用刀片 鑷子將內臟取出 以脫脂綿填充 防止標本腐爛 標本量大時 需立即附上標籤避免日後混淆 固定好的蟲體置於乾燥不受光照處數週 標本需完全乾燥才不容易發黴 乾燥期間需注意蟑螂 螞蟻等其它昆蟲蛀食 浸漬標本法適用於身體柔軟的昆蟲 例如昆蟲的幼蟲或蛹 先將蟲體浸於固定液中 時間依蟲體大小不定 再將蟲體置於保存液中 固定液與保存液各家方法不同 固定液可使用Carnoy s固定液 酒精 冰醋酸 3 1 保存液可使用純酒精 標本製成後 置於玻璃瓶內 瓶口密封 如瓶內保存液變色或蒸發 應立即更換瓶內保存液 樹脂封埋標本是商業上常用的方法 將標本封埋於聚合樹脂中 製成鑰匙圈 紙鎮等飾品 nbsp 蟲針 nbsp 展足板鑑定與保存 编辑標本製作完成後 需附上標準格式的蟲籤 蟲籤上詳細記載採集日期 時間 地點 海拔 經緯度 學名 採集者等資料 沒有標籤的標本 沒有任何學術價值 另外需注意書寫標籤應使用不易褪色 不與其它化學藥品作用的墨水 標本的鑑定可以翻查昆蟲圖鑑 或是請專家學者幫忙鑑定 昆蟲的體色經常有個體上的差異 圖鑑上沒有並不代表發現新種 現代的新種認定均需要經過嚴謹的分子生物學分析 並核對資料文獻及模式標本才能發表 製好的標本應放入特製的標本盒中保存 標本盒的四周放置萘粉 樟腦粉 石炭酸等驅蟲 防黴劑 再將標本盒放入標本櫃中收藏 保存於乾燥通風處 防止蟲蛀 發黴等問題破壞標本 避免陽光直射 以防標本褪色 脆化 nbsp 蟲籤 nbsp 甲蟲標本 nbsp 標本櫃參考 编辑 Kristensen Niels P 1999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In Kristensen Niels P Lepidoptera moths and butterflies Evolution Systematics and Biogeography Volume 4 Part 35 of Handbuch der Zoologie Eine Naturgeschichte der Stamme des Tierreiches Arthropoda Insecta Walter de Gruyter p 1 ISBN 9783110157048 Gates B T Introduction why Victorian natural history Victori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2007 35 02 pp 539 549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春田俊郎 昆虫 採集と標本づくり 日本文芸社 1983 103 p ISBN 978 4537001259 徐堉峰 編譯 2002 年 研究昆蟲學的方法 採集 保存 蒐藏及鑑定 第16章 於昆蟲學概論 合記圖書出版社 476頁 詹美鈴 昆蟲標本蒐藏管理 昆蟲分類及進行研討會專刊 1999 p 137 153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Hangay G and M Dingley 1985 Arthropods Insects and Others chap 8 in Biological Museum Methods Volume 2 Plants Invertebrates and Techniques Academic Press Australia p 77 174 Triplehorn amp Norman 2004 Collecting Preserving and Studying Insect Chap 35 in Borror and Delong s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sects 7th Edition Thomson Brooks Cole p 745 778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昆蟲採集 amp oldid 7170849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