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斯涅尔定律

光波從一種介質傳播到另一種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質時,會發生折射現象,其入射角與折射角之間的關係,可以用斯涅尔定律Snell's Law)來描述。斯涅尔定律是因荷兰物理学家威理博·斯涅尔而命名,又稱為「折射定律」。

威理博·斯涅尔
折射機制示意圖。

光學裏,光線跟蹤科技應用斯涅尔定律來計算入射角與折射角。在實驗光學與寶石學裏,這定律被應用來計算物質的折射率。對於具有負折射率负折射率超材料metamaterial),這定律也成立,允許光波因負折射角而朝後折射。

斯涅尔定律表明,當光波從介質1傳播到介质2時,假若兩種介質的折射率不同,則会发生折射現象,其入射光和折射光都處於同一平面,稱為「入射平面」,并且与界面法线的夹角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分别是两種介质的折射率分别是入射光、折射光与界面法线的夹角,分别叫做「入射角」、「折射角」。

這公式稱為「斯涅尔公式」。

斯涅尔定律可以從費馬原理推導出來,也可以從惠更斯原理平移對稱性馬克士威方程組推導出來。

歷史 编辑

 
伊本·沙爾的手稿頁面複印,證明他确实發現了折射定律。
 
按照沙爾作圖法詮釋,假設將長度比率 調整為與 相等,則入射線與折射線滿足斯涅尔定律。

最早有系統研究折射問題的學者是住在埃及的希臘人托勒密。西元二世紀,在著作《光學》(Optics)第五卷裏,他提出了他的折射實驗與定律。但是,他從做實驗得到的數據與結論並不準確,沒有給出正弦定律。在那時候,希臘學者不清楚正弦的概念。[1][2]

巴格達宮廷效勞的伊朗學者伊本·沙爾(Ibn Sahl)在984年的專著《論點火鏡子與透鏡》(On Burning Mirrors and Lenses)裏最先正確地描述折射定律。[3][4]他應用這定律來找出能夠將光聚焦而不會產生幾何像差透鏡的形狀。這種透鏡稱為曲折透鏡(anaclastic lens)。[5]很可惜的是其它學者並沒有注意到他的研究結果。之後很多年,人們都是從托勒密的錯誤理論開始研究折射。[1]

十一世紀初,阿拉伯學者海什木重做托勒密的實驗。他在著作《光學書》(Kitab al-Manazir, Book of Optics)裏,從做實驗得到的數據,粗略地總結出一些定則。他也沒有得到正弦定律。[6]

1602年,英國天文學者托馬斯·哈里奧特又重新發現了折射定律,可是,他並沒有發表他的結果,雖然他曾經在與约翰内斯·开普勒通信中提到這件事。[7]1621年,斯涅尔推導出一個數學等價形式,但是在他有生之年,學術界並不知道他的成就。勒内·笛卡儿在1637年專著《屈光學》(Dioptrics)裏,獨立地推導出這个定律,並且用他的理論解析了一系列光學問題。在這導引裏,他做了兩個假定,第一個假定是光的傳播速度與介質密度呈正比,第二個假定是光速度沿著界面方向的分量守恆。1662年,皮埃爾·德·費馬發表了另一種導引,從他的版本的最小作用量原理推導出同樣的定律,但是費馬的假定是光的傳播速度與介質密度呈反比。因此,他激烈地反駁笛卡儿的解答,認為笛卡爾的假定有誤。[1]1802年,托馬斯·楊做實驗發現,當光波從較低密度介質傳播到較高密度介质時,光波的波長會變短,他因此推論光波的傳播速度會降低。[8]

根據歷史學者以撒·福雪斯(Issac Vossius)在著作《De natura lucis et proprietate》裏的敘述,笛卡儿先閱讀了斯涅尔的論文,然後調製出自己的導引。有些歷史學者覺得這指控太過誇張,難以置信;但是很多歷史學者都存疑曾經發生了這回事,費馬與惠更斯分別多次重複地譴責笛卡儿的行為缺失。儘管這不名譽事件所造成的風波,在法國,斯涅尔定律被稱為「笛卡儿定律」,或「斯涅尔-笛卡儿定律」

1678年,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著作《光論》(Traité de la Lumiere)裏表明,應用惠更斯原理,可以從光的波動性質,解釋或推導出斯涅尔定律。

從费马原理推導 编辑

 
 
光線從點Q傳播至點O時,會被半圓形或混合形鏡子反射,最終抵達點P。

費馬原理又稱為「最短時間原理」:光線傳播的路徑是需時最少的路徑[9]。費馬原理更正確的版本應是「平穩時間原理」。對於某些狀況,光線傳播的路徑所需的時間可能不是最小值,而是最大值,或甚至是拐值。例如,對於平面鏡,任意兩點的反射路徑光程是最小值;對於半橢圓形鏡子,其兩個焦點的光線反射路徑不是唯一的,光程都一樣,是最大值,也是最小值;對於半圓形鏡子,其兩個端點Q、P的反射路徑光程是最大值;又如最右圖所示,對於由四分之一圓形鏡與平面鏡組合而成的鏡子,同樣這兩個點Q、P的反射路徑的光程是拐值。[8]

設定介質1、介質2的折射率分別為  ,光線從介質1在點O傳播進入介質2, 為入射角, 為折射角。

 
光線從介質1的點Q,在點O傳播進入介質2,發生折射,最後抵達介質2的點P。

從費馬原理,可以推導出斯涅尔定律。光線在介質1與介質2的速度    分別為

 
 

其中, 真空光速。

由於介質會減緩光線的速度,折射率  都大於 

如右圖所示,從點Q到點P的傳播時間 

 

根據費馬原理,光線傳播的路徑是所需時間為極值的路徑,取傳播時間 對變數 的導數,設定其為零:

 

根据正弦函数定义,可以得到傳播速度與折射角的關係式:

 

將傳播速度與折射率的關係式代入,就會得到斯涅尔定律:

 

從惠更斯原理推導 编辑

 
按照惠更斯作圖法,平面波的直線傳播與球面波的徑向傳播。

惠更斯原理表明,波前的每一点可以視为产生球面次波的點波源,而以後任何时刻的波前则可看作是正切这些次波的包络。假設傳播速度為 的波前,在時間 為平面,在這波前的每一點所產生的球面次波,在時間 已傳播了距離 ,由於正切這些球面次波的包络只能為平面,所以波前在時間 為平面。波前傳播的方向垂直於這兩個相互平行的平面。

 
惠更斯的分析

如右圖所示,光波從介質1傳播進入介質2,其入射角、折射角分別為  ,傳播速度分別為  ,假設 。在時間 時,光波的波前會包含點 和點  的位置,標記這時的波前為 。假設時間  之間的間隔為常數 ,則以下幾個直線段之間的長度相等關係成立:

 
 

從波前 的每一個點波源發射出的球面次波,分別在介質1、介質2的傳播速度為   必須正切這些球面次波。特別而言,在時間間隔 之後,波前 在介質1的部分必須平行於相距 的波前 ,而波前 在介質2的部分必須正切從點波源 發射出的半徑為 的球面次波。所以,在通過界面時,會出現彎曲的波前 

由於光波傳播的方向垂直於波前,所以在介質1、介質2裏,波前與界面之間的夾角分別等於入射角 、折射角 。直線段長度  之間的關係為

 

 

應用折射率 的定義式:

 

其中, 光速

總結,斯涅尔定律成立:

 

其中,  分別為介質1、介質2的折射率

從平移對稱性推導 编辑

假設對某系統整體做一個平移之後,這系統仍舊保持不變,則稱此系統具有平移對稱性。從平移對稱性,可以推導出斯涅尔定律。[10]這是建立於橫向均匀界面不能改變橫向動量的道理。由於波向量 光子的動量成正比,假設介質1、介質2的界面垂直於z-方向,則在介質1、介質2裏的光波橫向傳播方向必須保持不變:

 
 

因此,

 

應用折射率 的定義式:

 

其中, 是光波的角頻率

總結,斯涅尔定律成立:

 

微觀至原子尺寸,雖然沒有任何界面是完全均勻的,假若精細至光波波長尺寸,傳播區域可以估視為均勻,則平移對稱性仍不失為優良近似。

從馬克士威方程組推導 编辑

幾何光學的三條基礎定律為

  • 第一定律: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向量,與界面的法線共同包含於「入射平面」。
  • 第二定律:反射角等於入射角。這定律稱為「反射定律」。
  • 第三定律: 。這定律稱為「斯涅尔定律」,又稱為「折射定律」。

光波是電磁輻射,必須滿足馬克士威方程組與伴隨的邊界條件,其中一條邊界條件為,在邊界的臨近區域,電場平行於邊界的分量必須具有連續性。假設邊界為xy-平面,則在邊界,

 

其中,   分別為在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透射波)的電場平行於邊界的分量。

 
折射與反射機制示意圖。

假設入射波是頻率為 的單色平面波,則為了在任意時間滿足邊界條件,反射波、折射波的頻率必定為 。設定   的形式為

 
 
 

其中,   分別是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向量,   分別是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幅(可能是複值)。

為了在邊界任意位置 滿足邊界條件,相位變化必須一樣,必須設定

 

因此,

 
 

不失一般性,假設 ,則立刻可以推斷第一定律成立,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向量,與界面的法線共同包含於入射平面。

從波向量x-分量的相等式,可以得到

 

而在同一介質裏, 。所以,第二定律成立,入射角 等於反射角 

應用折射率 的定義式:

 

可以推斷第三定律成立:

 

其中,  分別是折射介質的折射率與折射角。

從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之間的相位關係,就可以推導出幾何光學的三條基礎定律。[11]

全內反射與臨界角 编辑

 
假射光線從折射率較大的介質傳播進入折射率較小的介質,則入射角越大,光線的折射角也越大,直至當入射角大於臨界角時,由於折射角不能大於90°,這時會出現全內反射

「光密介質」是折射率比較大的介質;「光疏介质」是折射率比较小的介质。假設光從折射率為 的光密介质傳播進入到折射率為 的光疏介质(例如,從玻璃傳播進入到空气中),而入射角 等於临界角 ,則折射光线会沿折射界面的切线进行,即折射角 。此时会有 。因此,可推得

 

假若入射角 ,則無法找到對應的折射角 ,不存在折射光,而只存在反射光,這現象稱為全内反射临界角 是促使全内反射发生的最小入射角,它的值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的比值:

 

例如,水的折射率为1.33,空气的折射率近似等于1.00,临界角為

 弧度,即48.8°(角度)。

耗損性、吸收性、導電性介質 编辑

在導電性介質裏,電容率與折射率都是複值,連帶的,折射角與波向數都是複值。這意味著,等實相位曲面的法線與界面的法線之間的角度等於折射角,而等波幅曲面是與界面相互平行的平面。由於這兩個曲面通常不會重疊在一起,這種波被稱為「非均勻波」。[12]折射波呈指數衰減,指數與折射率的虚数部分成正比。[8][13]

各向異性物質 编辑

對於各向同性或鏡面介質(例如玻璃),通常斯涅尔定律成立。對於各向異性介質,例如,方解石雙折射會將折射線分為兩束射線,「尋常射線」與「非常射線」。尋常射線照樣遵守斯涅尔定律,而非常射線可能會與入射線不共面。

参阅 编辑

  • 哈密頓光學英语Hamiltonian optics(Hamiltonian optics)
  • 隱失波(Evanescent wave)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1.2 Grattan-Guinness, Ivor, Companion 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 1 reprint, illustrated, annotated, JHU Press: pp. 262–264, 2003, ISBN 9780801873966 (英语) 
  2. ^ Ptolemy; Smith, A. Mark, Ptolemy's Theory of Visual Perception: 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Optics,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pp. 42ff, 1996, ISBN 9780871698629 (英语) 
  3. ^ Wolf, K. B. Geometry and dynamics in refracting systems.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s. 1995, 16: 14–20 (英语). 
  4. ^ Rashed, Roshdi. A pioneer in anaclastics: Ibn Sahl on burning mirrors and lenses. Isis. 1990, 81 (3): 464–491. doi:10.1086/355456 (英语). 
  5. ^ Sara Cerantola, "La ley física de Ibn Sahl: estudio y traducción parcial de su Kitāb al-ḥarraqāt / The physics law of Ibn Sahl: Study and partial translation of his Kitāb al-ḥarraqā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aquel de Estudios Árabes, 15 (2004): 57-95.
  6. ^ Mihas, Pavlos. (PDF). Eighth International History, Philosophy, Sociology & Science Teaching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Leeds, England. July 18, 20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年2月29日) (英语). 
  7. ^ Kwan, A., Dudley, J., and Lantz, E. Who really discovered Snell's law?. Physics World. 2002, 15 (4): 64 [2012-06-20]. (原始内容于2007-03-03) (英语). 
  8. ^ 8.0 8.1 8.2 Hecht, Eugene, Optics 4th,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ddison Wesley: pp. 106–111, 127–129, 141, 2002, ISBN 0-8053-8566-5 (英语) 
  9. ^ Dugas, R., A History Of Mechanics,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pp. 255ff, 274, 345–346, 1988, ISBN 0-486-65632-2 (英语) 
  10. ^ John D Joannopoulos, Johnson SG, Winn JN & Meade RD. Photonic Crystals: Molding the Flow of Light 2nd.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31 [2012-06-20]. ISBN 978-0-691-12456-8. (原始内容于2011-07-22) (英语). 
  11. ^ Griffiths, David J.,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 (3rd ed.), Prentice Hall: pp. 386–389, 1998, ISBN 0-13-805326-X (英语) 
  12. ^ Born; Wolf. 13.2. Refraction and reflection at a metal surface (英语). 
  13. ^ Orfanidis, S. J. 7.9, Oblique Incidence on a Lossy Medium. Electromagnetic Waves & Antennas (PDF). [2012-06-20]. (原始内容 (PDF)于2020-07-30) (英语). 


斯涅尔定律, 當光波從一種介質傳播到另一種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質時, 會發生折射現象, 其入射角與折射角之間的關係, 可以用, snell, 來描述, 是因荷兰物理学家威理博, 斯涅尔而命名, 又稱為, 折射定律, 威理博, 斯涅尔折射機制示意圖, 在光學裏, 光線跟蹤科技應用來計算入射角與折射角, 在實驗光學與寶石學裏, 這定律被應用來計算物質的折射率, 對於具有負折射率的负折射率超材料, metamaterial, 這定律也成立, 允許光波因負折射角而朝後折射, 表明, 當光波從介質1傳播到介质2時, 假若兩種介. 當光波從一種介質傳播到另一種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質時 會發生折射現象 其入射角與折射角之間的關係 可以用斯涅尔定律 Snell s Law 來描述 斯涅尔定律是因荷兰物理学家威理博 斯涅尔而命名 又稱為 折射定律 威理博 斯涅尔折射機制示意圖 在光學裏 光線跟蹤科技應用斯涅尔定律來計算入射角與折射角 在實驗光學與寶石學裏 這定律被應用來計算物質的折射率 對於具有負折射率的负折射率超材料 metamaterial 這定律也成立 允許光波因負折射角而朝後折射 斯涅尔定律表明 當光波從介質1傳播到介质2時 假若兩種介質的折射率不同 則会发生折射現象 其入射光和折射光都處於同一平面 稱為 入射平面 并且与界面法线的夹角满足如下关系 n 1 sin 8 1 n 2 sin 8 2 displaystyle n 1 sin theta 1 n 2 sin theta 2 其中 n 1 displaystyle n 1 n 2 displaystyle n 2 分别是两種介质的折射率 8 1 displaystyle theta 1 和8 2 displaystyle theta 2 分别是入射光 折射光与界面法线的夹角 分别叫做 入射角 折射角 這公式稱為 斯涅尔公式 斯涅尔定律可以從費馬原理推導出來 也可以從惠更斯原理 平移對稱性或馬克士威方程組推導出來 目录 1 歷史 2 從费马原理推導 3 從惠更斯原理推導 4 從平移對稱性推導 5 從馬克士威方程組推導 6 全內反射與臨界角 7 耗損性 吸收性 導電性介質 8 各向異性物質 9 参阅 10 參考文獻歷史 编辑 nbsp 伊本 沙爾的手稿頁面複印 證明他确实發現了折射定律 nbsp 按照沙爾作圖法詮釋 假設將長度比率L 1 L 2 displaystyle L 1 L 2 nbsp 調整為與n 1 n 2 displaystyle n 1 n 2 nbsp 相等 則入射線與折射線滿足斯涅尔定律 最早有系統研究折射問題的學者是住在埃及的希臘人托勒密 西元二世紀 在著作 光學 Optics 第五卷裏 他提出了他的折射實驗與定律 但是 他從做實驗得到的數據與結論並不準確 沒有給出正弦定律 在那時候 希臘學者不清楚正弦的概念 1 2 為巴格達宮廷效勞的伊朗學者伊本 沙爾 Ibn Sahl 在984年的專著 論點火鏡子與透鏡 On Burning Mirrors and Lenses 裏最先正確地描述折射定律 3 4 他應用這定律來找出能夠將光聚焦而不會產生幾何像差的透鏡的形狀 這種透鏡稱為曲折透鏡 anaclastic lens 5 很可惜的是其它學者並沒有注意到他的研究結果 之後很多年 人們都是從托勒密的錯誤理論開始研究折射 1 十一世紀初 阿拉伯學者海什木重做托勒密的實驗 他在著作 光學書 Kitab al Manazir Book of Optics 裏 從做實驗得到的數據 粗略地總結出一些定則 他也沒有得到正弦定律 6 1602年 英國天文學者托馬斯 哈里奧特又重新發現了折射定律 可是 他並沒有發表他的結果 雖然他曾經在與约翰内斯 开普勒通信中提到這件事 7 1621年 斯涅尔推導出一個數學等價形式 但是在他有生之年 學術界並不知道他的成就 勒内 笛卡儿在1637年專著 屈光學 Dioptrics 裏 獨立地推導出這个定律 並且用他的理論解析了一系列光學問題 在這導引裏 他做了兩個假定 第一個假定是光的傳播速度與介質密度呈正比 第二個假定是光速度沿著界面方向的分量守恆 1662年 皮埃爾 德 費馬發表了另一種導引 從他的版本的最小作用量原理推導出同樣的定律 但是費馬的假定是光的傳播速度與介質密度呈反比 因此 他激烈地反駁笛卡儿的解答 認為笛卡爾的假定有誤 1 1802年 托馬斯 楊做實驗發現 當光波從較低密度介質傳播到較高密度介质時 光波的波長會變短 他因此推論光波的傳播速度會降低 8 根據歷史學者以撒 福雪斯 Issac Vossius 在著作 De natura lucis et proprietate 裏的敘述 笛卡儿先閱讀了斯涅尔的論文 然後調製出自己的導引 有些歷史學者覺得這指控太過誇張 難以置信 但是很多歷史學者都存疑曾經發生了這回事 費馬與惠更斯分別多次重複地譴責笛卡儿的行為缺失 儘管這不名譽事件所造成的風波 在法國 斯涅尔定律被稱為 笛卡儿定律 或 斯涅尔 笛卡儿定律 1678年 克里斯蒂安 惠更斯在著作 光論 Traite de la Lumiere 裏表明 應用惠更斯原理 可以從光的波動性質 解釋或推導出斯涅尔定律 從费马原理推導 编辑 nbsp nbsp 光線從點Q傳播至點O時 會被半圓形或混合形鏡子反射 最終抵達點P 費馬原理又稱為 最短時間原理 光線傳播的路徑是需時最少的路徑 9 費馬原理更正確的版本應是 平穩時間原理 對於某些狀況 光線傳播的路徑所需的時間可能不是最小值 而是最大值 或甚至是拐值 例如 對於平面鏡 任意兩點的反射路徑光程是最小值 對於半橢圓形鏡子 其兩個焦點的光線反射路徑不是唯一的 光程都一樣 是最大值 也是最小值 對於半圓形鏡子 其兩個端點Q P的反射路徑光程是最大值 又如最右圖所示 對於由四分之一圓形鏡與平面鏡組合而成的鏡子 同樣這兩個點Q P的反射路徑的光程是拐值 8 設定介質1 介質2的折射率分別為n 1 displaystyle n 1 nbsp n 2 displaystyle n 2 nbsp 光線從介質1在點O傳播進入介質2 8 1 displaystyle theta 1 nbsp 為入射角 8 2 displaystyle theta 2 nbsp 為折射角 nbsp 光線從介質1的點Q 在點O傳播進入介質2 發生折射 最後抵達介質2的點P 從費馬原理 可以推導出斯涅尔定律 光線在介質1與介質2的速度 v 1 displaystyle v 1 nbsp 和 v 2 displaystyle v 2 nbsp 分別為 v 1 c n 1 displaystyle v 1 c n 1 nbsp v 2 c n 2 displaystyle v 2 c n 2 nbsp 其中 c displaystyle c nbsp 是真空光速 由於介質會減緩光線的速度 折射率n 1 displaystyle n 1 nbsp 和n 2 displaystyle n 2 nbsp 都大於1 displaystyle 1 nbsp 如右圖所示 從點Q到點P的傳播時間T displaystyle T nbsp 為 T x 2 a 2 v 1 b 2 l x 2 v 2 displaystyle T frac sqrt x 2 a 2 v 1 frac sqrt b 2 l x 2 v 2 nbsp 根據費馬原理 光線傳播的路徑是所需時間為極值的路徑 取傳播時間T displaystyle T nbsp 對變數x displaystyle x nbsp 的導數 設定其為零 d T d x x v 1 x 2 a 2 l x v 2 l x 2 b 2 0 displaystyle frac dT dx frac x v 1 sqrt x 2 a 2 frac l x v 2 sqrt l x 2 b 2 0 nbsp 根据正弦函数定义 可以得到傳播速度與折射角的關係式 d T d x sin 8 1 v 1 sin 8 2 v 2 0 displaystyle frac dT dx frac sin theta 1 v 1 frac sin theta 2 v 2 0 nbsp 將傳播速度與折射率的關係式代入 就會得到斯涅尔定律 n 1 sin 8 1 n 2 sin 8 2 displaystyle n 1 sin theta 1 n 2 sin theta 2 nbsp 從惠更斯原理推導 编辑 nbsp 按照惠更斯作圖法 平面波的直線傳播與球面波的徑向傳播 惠更斯原理表明 波前的每一点可以視为产生球面次波的點波源 而以後任何时刻的波前则可看作是正切这些次波的包络 假設傳播速度為v displaystyle v nbsp 的波前 在時間t 0 displaystyle t 0 nbsp 為平面 在這波前的每一點所產生的球面次波 在時間t D t displaystyle t Delta t nbsp 已傳播了距離v D t displaystyle v Delta t nbsp 由於正切這些球面次波的包络只能為平面 所以波前在時間t D t displaystyle t Delta t nbsp 為平面 波前傳播的方向垂直於這兩個相互平行的平面 nbsp 惠更斯的分析如右圖所示 光波從介質1傳播進入介質2 其入射角 折射角分別為8 1 displaystyle theta 1 nbsp 8 2 displaystyle theta 2 nbsp 傳播速度分別為v 1 displaystyle v 1 nbsp v 2 displaystyle v 2 nbsp 假設v 1 gt v 2 displaystyle v 1 gt v 2 nbsp 在時間t j displaystyle t j nbsp 時 光波的波前會包含點A j displaystyle A j nbsp 和點 B j displaystyle B j nbsp 的位置 標記這時的波前為A j B j displaystyle overline A j B j nbsp 假設時間t j displaystyle t j nbsp 與t j 1 displaystyle t j 1 nbsp 之間的間隔為常數D t displaystyle Delta t nbsp 則以下幾個直線段之間的長度相等關係成立 A 0 A 1 B 0 B 1 B 1 B 2 B 2 B 3 v 1 D t displaystyle A 0 A 1 B 0 B 1 B 1 B 2 B 2 B 3 v 1 Delta t nbsp A 1 A 2 A 2 A 3 A 3 A 4 B 3 B 4 v 2 D t displaystyle A 1 A 2 A 2 A 3 A 3 A 4 B 3 B 4 v 2 Delta t nbsp 從波前A 1 B 1 displaystyle overline A 1 B 1 nbsp 的每一個點波源發射出的球面次波 分別在介質1 介質2的傳播速度為v 1 displaystyle v 1 nbsp v 2 displaystyle v 2 nbsp A 2 B 2 displaystyle overline A 2 B 2 nbsp 必須正切這些球面次波 特別而言 在時間間隔D t displaystyle Delta t nbsp 之後 波前A 2 B 2 displaystyle overline A 2 B 2 nbsp 在介質1的部分必須平行於相距v 1 D t displaystyle v 1 Delta t nbsp 的波前A 1 B 1 displaystyle overline A 1 B 1 nbsp 而波前A 2 B 2 displaystyle overline A 2 B 2 nbsp 在介質2的部分必須正切從點波源A 1 displaystyle A 1 nbsp 發射出的半徑為v 2 D t displaystyle v 2 Delta t nbsp 的球面次波 所以 在通過界面時 會出現彎曲的波前A 2 B 2 displaystyle overline A 2 B 2 nbsp 由於光波傳播的方向垂直於波前 所以在介質1 介質2裏 波前與界面之間的夾角分別等於入射角8 1 displaystyle theta 1 nbsp 折射角8 2 displaystyle theta 2 nbsp 直線段長度B 1 B 3 displaystyle B 1 B 3 nbsp 與A 1 A 3 displaystyle A 1 A 3 nbsp 之間的關係為 B 1 B 3 sin 8 1 A 1 B 3 A 1 A 3 sin 8 2 displaystyle B 1 B 3 sin theta 1 A 1 B 3 A 1 A 3 sin theta 2 nbsp 即 v 1 sin 8 1 v 2 sin 8 2 displaystyle frac v 1 sin theta 1 frac v 2 sin theta 2 nbsp 應用折射率n displaystyle n nbsp 的定義式 n d e f c v displaystyle n stackrel def c v nbsp 其中 c displaystyle c nbsp 為光速 總結 斯涅尔定律成立 n 1 sin 8 1 n 2 sin 8 2 displaystyle n 1 sin theta 1 n 2 sin theta 2 nbsp 其中 n 1 displaystyle n 1 nbsp n 2 displaystyle n 2 nbsp 分別為介質1 介質2的折射率從平移對稱性推導 编辑假設對某系統整體做一個平移之後 這系統仍舊保持不變 則稱此系統具有平移對稱性 從平移對稱性 可以推導出斯涅尔定律 10 這是建立於橫向均匀界面不能改變橫向動量的道理 由於波向量k k x k y k z displaystyle mathbf k k x k y k z nbsp 與光子的動量成正比 假設介質1 介質2的界面垂直於z 方向 則在介質1 介質2裏的光波橫向傳播方向必須保持不變 k x 1 k x 2 displaystyle k x1 k x2 nbsp k y 1 k y 2 displaystyle k y1 k y2 nbsp 因此 k 1 sin 8 1 k 2 sin 8 2 displaystyle k 1 sin theta 1 k 2 sin theta 2 nbsp 應用折射率n displaystyle n nbsp 的定義式 n d e f c v c k w displaystyle n stackrel def frac c v frac ck omega nbsp 其中 w displaystyle omega nbsp 是光波的角頻率 總結 斯涅尔定律成立 n 1 sin 8 1 n 2 sin 8 2 displaystyle n 1 sin theta 1 n 2 sin theta 2 nbsp 微觀至原子尺寸 雖然沒有任何界面是完全均勻的 假若精細至光波波長尺寸 傳播區域可以估視為均勻 則平移對稱性仍不失為優良近似 從馬克士威方程組推導 编辑幾何光學的三條基礎定律為 第一定律 入射波 反射波 折射波的波向量 與界面的法線共同包含於 入射平面 第二定律 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這定律稱為 反射定律 第三定律 n 1 sin 8 1 n 2 sin 8 2 displaystyle n 1 sin theta 1 n 2 sin theta 2 nbsp 這定律稱為 斯涅尔定律 又稱為 折射定律 光波是電磁輻射 必須滿足馬克士威方程組與伴隨的邊界條件 其中一條邊界條件為 在邊界的臨近區域 電場平行於邊界的分量必須具有連續性 假設邊界為xy 平面 則在邊界 E i x y 0 E r x y 0 E t x y 0 displaystyle E i x y 0 E r x y 0 E t x y 0 nbsp 其中 E i displaystyle E i nbsp E r displaystyle E r nbsp E t displaystyle E t nbsp 分別為在入射波 反射波 折射波 透射波 的電場平行於邊界的分量 nbsp 折射與反射機制示意圖 假設入射波是頻率為w displaystyle omega nbsp 的單色平面波 則為了在任意時間滿足邊界條件 反射波 折射波的頻率必定為w displaystyle omega nbsp 設定E i displaystyle E i nbsp E r displaystyle E r nbsp E t displaystyle E t nbsp 的形式為 E i E i 0 e i k i r w t displaystyle E i E i0 e i mathbf k i cdot mathbf r omega t nbsp E r E r 0 e i k r r w t displaystyle E r E r0 e i mathbf k r cdot mathbf r omega t nbsp E t E t 0 e i k t r w t displaystyle E t E t0 e i mathbf k t cdot mathbf r omega t nbsp 其中 k i displaystyle mathbf k i nbsp k r displaystyle mathbf k r nbsp k t displaystyle mathbf k t nbsp 分別是入射波 反射波 折射波的波向量 E i 0 displaystyle E i0 nbsp E r 0 displaystyle E r0 nbsp E t 0 displaystyle E t0 nbsp 分別是入射波 反射波 折射波的波幅 可能是複值 為了在邊界任意位置 x y 0 displaystyle x y 0 nbsp 滿足邊界條件 相位變化必須一樣 必須設定 k i x x k i y y k r x x k r y y k t x x k t y y displaystyle k ix x k iy y k rx x k ry y k tx x k ty y nbsp 因此 k i x k r x k t x displaystyle k ix k rx k tx nbsp k i y k r y k t y displaystyle k iy k ry k ty nbsp 不失一般性 假設k i y k r y k t y 0 displaystyle k iy k ry k ty 0 nbsp 則立刻可以推斷第一定律成立 入射波 反射波 折射波的波向量 與界面的法線共同包含於入射平面 從波向量x 分量的相等式 可以得到 k i sin 8 i k r sin 8 r displaystyle k i sin theta i k r sin theta r nbsp 而在同一介質裏 k i k r displaystyle k i k r nbsp 所以 第二定律成立 入射角8 i displaystyle theta i nbsp 等於反射角8 r displaystyle theta r nbsp 應用折射率n displaystyle n nbsp 的定義式 n d e f c v c k w displaystyle n stackrel def frac c v frac ck omega nbsp 可以推斷第三定律成立 n i sin 8 i n t sin 8 t displaystyle n i sin theta i n t sin theta t nbsp 其中 n t displaystyle n t nbsp 8 t displaystyle theta t nbsp 分別是折射介質的折射率與折射角 從入射波 反射波 折射波之間的相位關係 就可以推導出幾何光學的三條基礎定律 11 全內反射與臨界角 编辑 nbsp 假射光線從折射率較大的介質傳播進入折射率較小的介質 則入射角越大 光線的折射角也越大 直至當入射角大於臨界角時 由於折射角不能大於90 這時會出現全內反射 光密介質 是折射率比較大的介質 光疏介质 是折射率比较小的介质 假設光從折射率為n 1 displaystyle n 1 nbsp 的光密介质傳播進入到折射率為n 2 displaystyle n 2 nbsp 的光疏介质 例如 從玻璃傳播進入到空气中 而入射角8 1 displaystyle theta 1 nbsp 等於临界角8 c displaystyle theta c nbsp 則折射光线会沿折射界面的切线进行 即折射角8 2 p 2 displaystyle theta 2 pi 2 nbsp 此时会有sin 8 2 1 displaystyle sin theta 2 1 nbsp 因此 可推得 sin 8 c sin 8 1 n 2 n 1 displaystyle sin theta c sin theta 1 n 2 n 1 nbsp 假若入射角8 1 gt 8 c displaystyle theta 1 gt theta c nbsp 則無法找到對應的折射角8 2 displaystyle theta 2 nbsp 不存在折射光 而只存在反射光 這現象稱為全内反射 临界角8 c displaystyle theta c nbsp 是促使全内反射发生的最小入射角 它的值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的比值 8 c sin 1 n 2 n 1 displaystyle theta c sin 1 n 2 n 1 nbsp 例如 水的折射率为1 33 空气的折射率近似等于1 00 临界角為 8 c sin 1 1 1 33 0 851 displaystyle theta c sin 1 1 1 33 0 851 nbsp 弧度 即48 8 角度 耗損性 吸收性 導電性介質 编辑在導電性介質裏 電容率與折射率都是複值 連帶的 折射角與波向數都是複值 這意味著 等實相位曲面的法線與界面的法線之間的角度等於折射角 而等波幅曲面是與界面相互平行的平面 由於這兩個曲面通常不會重疊在一起 這種波被稱為 非均勻波 12 折射波呈指數衰減 指數與折射率的虚数部分成正比 8 13 各向異性物質 编辑對於各向同性或鏡面介質 例如玻璃 通常斯涅尔定律成立 對於各向異性介質 例如 方解石 雙折射會將折射線分為兩束射線 尋常射線 與 非常射線 尋常射線照樣遵守斯涅尔定律 而非常射線可能會與入射線不共面 参阅 编辑哈密頓光學 英语 Hamiltonian optics Hamiltonian optics 隱失波 Evanescent wave 參考文獻 编辑 1 0 1 1 1 2 Grattan Guinness Ivor Companion 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 1 reprint illustrated annotated JHU Press pp 262 264 2003 ISBN 9780801873966 英语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Ptolemy Smith A Mark Ptolemy s Theory of Visual Perception 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Optics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pp 42ff 1996 ISBN 9780871698629 英语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Wolf K B Geometry and dynamics in refracting systems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s 1995 16 14 20 英语 Rashed Roshdi A pioneer in anaclastics Ibn Sahl on burning mirrors and lenses Isis 1990 81 3 464 491 doi 10 1086 355456 英语 Sara Cerantola La ley fisica de Ibn Sahl estudio y traduccion parcial de su Kitab al ḥarraqat The physics law of Ibn Sahl Study and partial translation of his Kitab al ḥarraqa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aquel de Estudios Arabes 15 2004 57 95 Mihas Pavlos Use of History in Developing ideas of refraction lenses and rainbow PDF Eighth International History Philosophy Sociology amp Science Teaching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Leeds England July 18 2005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8年2月29日 英语 Kwan A Dudley J and Lantz E Who really discovered Snell s law Physics World 2002 15 4 64 2012 06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3 03 英语 8 0 8 1 8 2 Hecht Eugene Optics 4th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ddison Wesley pp 106 111 127 129 141 2002 ISBN 0 8053 8566 5 英语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Dugas R A History Of Mechanics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pp 255ff 274 345 346 1988 ISBN 0 486 65632 2 英语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John D Joannopoulos Johnson SG Winn JN amp Meade RD Photonic Crystals Molding the Flow of Light 2nd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31 2012 06 20 ISBN 978 0 691 12456 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7 22 英语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Griffiths David J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 3rd ed Prentice Hall pp 386 389 1998 ISBN 0 13 805326 X 英语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Born Wolf 13 2 Refraction and reflection at a metal surface 英语 Orfanidis S J 7 9 Oblique Incidence on a Lossy Medium Electromagnetic Waves amp Antennas PDF 2012 06 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 07 30 英语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斯涅尔定律 amp oldid 7693874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