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敦刻尔克级战列舰

敦刻尔克级战列舰(英語:Dunkerque-class)是法國海軍於1930年代建造的战列舰。本級艦是法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批建造完成的主力艦,代替在戰後因財務拮据而停工的諾曼第級戰列艦,以及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停建的里昂級戰列艦,其主要目的在針對德國海軍的德國級裝甲艦。艦上主要武器為8門330毫米/50倍徑1931年型主砲在2座四聯裝砲塔內,裝甲帶最大厚度為225毫米(8.9英寸)。為了符合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本級艦的標準排水量較小,僅26,500長噸(26,900公噸);火炮口徑也在410毫米(16英寸)限制以下,然而在航速上可達29.5節(54.6公里每小時;33.9英里每小時),是法國首款高速戰艦。因本級艦的特徵,除了被歸類為高速戰艦外,亦曾被歸類為小型戰艦[2]戰鬥巡洋艦[3]

敦刻尔克级
Dunkerque Class
1937年5月17日 敦刻尔克号代表法国参加英王乔治六世加冕礼
美國海軍情報局於1942年10月印製的敦克爾克級識別圖。
概觀
艦種戰艦
艦名出處法国地名
擁有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法蘭西國
前型里昂级战列舰(計劃)
布列塔尼级战列舰(實際)
次型黎塞留级战列舰
同型敦刻尔克斯特拉斯堡
完成數2艘
損失數2艘
技术数据
標準排水量26,500長噸(26,900公噸)(敦刻尔克)
27,300長噸(27,700公噸)(斯特拉斯堡)
滿載排水量35,500公噸(34,900長噸;39,100短噸)(敦刻尔克)
36,380公噸(35,810長噸;40,100短噸)(斯特拉斯堡)
全長214.5米(704英尺)
全寬31.08米(102.0英尺)
吃水8.57至9.71米(28.1至31.9英尺)(敦刻尔克)
8.73至9.89米(28.6至32.4英尺)(斯特拉斯堡)
鍋爐6台英德萊特英语Fonderie d'Indret蒸氣鍋爐
动力4組帕森英语Parsons Marine Steam Turbine Company齒輪傳動汽輪機
功率設計:107,500匹馬力(80,200千瓦特)
最大:135,585匹馬力(101,106千瓦特)
最高速度31.06節(57.52公里每小時;35.74英里每小時)(敦刻尔克)
30.4節(56.3公里每小時;35.0英里每小時)(斯特拉斯堡)
續航距離7,850海里(14,540公里;9,030英里)/15節(28公里每小時;17英里每小時)
2,450海里(4,540公里;2,820英里)/28.5節(52.8公里每小時;32.8英里每小時)
乘員1302-1381人
武器裝備8門330毫米/50倍徑1931年型主砲在2座四聯裝砲塔內
16門130毫米(5.1英寸)/45倍徑英语Canon de 130 mm Modèle 1932 and 1935高平兩用砲在3座四聯裝與2座雙聯裝砲塔內
10門37毫米(1.5英寸)口徑防空炮英语Canon de 37 mm Modèle 1925在5座雙聯裝砲塔內[a]
32挺13.2毫米(0.52英寸)口徑防空機槍在8座四聯裝砲塔內
裝甲裝甲帶:225毫米(8.9英寸)(敦刻尔克)/283毫米(11.1英寸)(斯特拉斯堡)
甲板:115毫米(4.5英寸)
炮塔:330毫米(13英寸)(敦刻尔克)/360毫米(14英寸)(斯特拉斯堡)
司令塔:270毫米(11英寸)
艦載機4架水上飛機

本級艦共建成2艘,分別為敦克爾克號史特拉斯堡號,2艦在1937年與1939年陸續服役,並一同編入襲擊部隊英语Force de Raid第一線總隊(1st Division of the Line),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分別與英國皇家海軍一同執行搜尋德國的商船襲擊艦隊。後來為了應付義大利,於1940年4月調往法屬北非基地凱比爾港。然而僅過2個月,法國陸軍在本土遭德軍擊敗,並向納粹德國投降,迫使在凱比爾港的法軍艦隊被迫停戰。同年7月,英國皇家海軍發動凱比爾港海戰,敦克爾克號在戰鬥中受到重創,但史特拉斯堡號成功地閃躲過英國艦隊的攻擊而先行逃回土倫。重創的敦克爾克號在凱比爾港進行臨時維修,直至1942年2月才返回土倫。

凱比爾港海戰後,史特拉斯堡號擔任維琪法國在地中海艦隊旗艦,敦克爾克號則被安排至乾塢進行大修。由於戰時物資短缺,敦克爾克號的維修工程進展緩慢,而史特拉斯堡號也較少出港。當同盟國成功於1942年11月初登陸北非後,德軍在同月迅速占領自由區作為報復,並準備搶奪停靠在土倫的維琪法國艦隊。為了避免德軍計畫得逞,法國海軍決定將所有艦艇鑿沉。2艘敦克爾克級最終成功被法國海軍鑿沉,其殘骸在1955年至1958年間報廢拆解。

建造背景

華盛頓海軍公約影響

1922年,各個海權強國因簽署華盛頓海軍條約,而將接下來十年間所有的新戰艦建造計畫暫停,但法國和義大利在1927年後被允許可建造新戰艦取代兩艘舊戰艦[4],新造戰艦的總噸位最多不可超過70,000長噸(71,000公噸)。[5]

條約簽訂後,在簽訂前建造的戰艦成為1920年代晚期各國主要戰力,這些戰艦在主要武器上多數裝配8門15英寸(381毫米)口徑主砲,並配置於4座雙聯裝砲塔[b],或是使用16英寸(406毫米)口徑主砲。[c]法國在戰艦設計上不像美國、英國、日本重視裝甲防禦,只希望能將舊式軍艦現代化、更新推進系統、升級主砲等。然而條約嚴格地限制,阻礙了法國海軍現代化工程。1927年後,根據條約新造戰艦的70,000長噸(71,000公噸)總限制,法國工程師開始構想出建造2艘35,000長噸(36,000公噸)、3艘23,000長噸(23,000公噸)、3艘17,500長噸(17,800公噸)等戰艦方案。[11]

早期發展概念

 
敦克爾克級的37,000長噸(38,000公噸)設計描繪圖。

1925年,義大利第一艘重巡洋艦特倫托級英语Trento-class cruiser開始建造,並在隔年下水。這艘新型的軍艦可能會威脅到法國本土北非殖民地之間的海上運輸航路。[12]亨利·薩隆英语Henri Salaun (French Navy officer)海軍中將在1926年至1927年間便開始提出對策;首先提出的是17,500長噸(17,800公噸)級戰艦方案,在此條件下可容許建造4艘戰艦,主要武器上預計採用原諾曼第級戰列艦里昂級戰列艦的四聯裝305毫米(12.0英寸)口徑主砲塔設計[5];另外參考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的設計方案,將主砲塔全佈置於前甲板。航速預計在34至35節(63至65公里每小時;39至40英里每小時)之間,裝甲可抵擋203毫米(8.0英寸)口徑砲彈的攻擊。然而在評估後,發現此設計連義大利的舊戰艦都無法應付,因此最後沒有採納。[13][14]

法國設計人員後來在1927年至1928年間,以17,500長噸(17,800公噸)級的設計為基礎研發37,000長噸(38,000公噸)級戰艦。在早期試航結果顯示,37,000長噸(38,000公噸)級船艦的標準排水量估計介於32,000至33,000長噸(33,000至34,000公噸)之間,這非常接近條約限制的上限值。在37,000長噸(38,000公噸)級設計方案上共有2種草圖[15][16];最初的設計是以絮弗伦級重巡洋艦英语Suffren-class cruiser加大船體而來,船長254米(833英尺)、船寬30.5米(100英尺),另有2座傾斜式煙囪。主要武器為12門305毫米(1.001英尺)口徑主砲,放置在3座四聯裝主砲塔內,其射控指揮儀放置在三腳前桅的上方。2座主砲塔佈置在前甲板,另外1座則在後甲板。次要武器採用8門單裝90毫米(0.30英尺)口徑1926年型火炮,以及12門單裝37毫米(1.5英寸)口徑1925年型防空炮英语Canon de 37 mm Modèle 1925,另配有三聯裝魚雷管以備不時之需。裝甲帶厚度從220至280毫米(0.72至0.92英尺)不等。機庫位於上層建築後方,2座飛機彈射器與第2座煙囪並列。動力系統設計參考自杜肯級重巡洋艦,由12組奧蓋特·迪·湯普勒(Guyot du Temple)鍋爐提供,分成2組鍋爐及渦輪發動機運轉,共可提供180,000匹馬力(130,000千瓦特),最高航速達33節(61公里每小時;38英里每小時)。[17]

1928年,原先的37,000長噸(38,000公噸)級經更改後產生第2種方案,在武器上更改為3座雙聯裝406毫米(1.332英尺)口徑主砲塔與4座四聯裝130毫米(0.43英尺)口徑副砲塔。船長縮短至235米(771英尺),但船寬增加至31米(102英尺);裝甲厚度有所加強,但動力輸出略下降,最高航速僅27節(50公里每小時;31英里每小時)。[17]

然而,當時的法國沒有能力建造35,000長噸(36,000公噸)級以上的戰艦,因為沒有足夠大的船塢可容下250米(820英尺)長以上的船體。若要建造所需的造船基礎設施,所花的費用與建造2艘戰艦的成本相同,這將干擾當時其他的建造計劃。[18]此外,國際聯盟與英國準備聯手推動更進一步的裁軍協定,試圖將噸位限制在25,000長噸(25,000公噸),戰艦主砲口徑限制在305毫米(1.001英尺)[19],此時法國人不想冒著會撕毀協定的風險艦造新艦。在諸多考量後,法國海軍決定暫停37,000長噸(38,000公噸)級方案。[20]

1929年,時任法國海軍參謀總長英语Chief of Staff of the French Navy的路易斯·維羅泰特(Louis Violette)海軍中將下令法國海军技术与建造局(Service Technique des Constructions Navales)開始研究有關於防護巡洋艦的建造計畫。在這項計畫中,船艦總噸位在23,690長噸(24,070公噸),主要武器採用10門305毫米(1.001英尺)口徑火炮,分別配置於2座三聯裝與1座四聯裝砲塔內;前甲板將佈置1座三聯裝與1座四聯裝砲塔,後甲板則佈置1座三聯裝砲塔。次要武器採用8門138毫米(0.453英尺)口徑火炮,配置在4座雙聯裝砲塔內;以及16門100毫米(0.33英尺)口徑防空炮,配置在8座雙聯裝砲塔內。最高航速可達29節(54公里每小時;33英里每小時),裝甲可抵擋203毫米(0.666英尺)口徑的砲彈襲擊。船體上方的建築與煙囪的設計近似於阿爾及利亞號重巡洋艦,而此設計草案成為敦克爾克級前身。[18]

首艦-敦克爾克號成型

 
1940年時的敦克爾克號彩繪描圖。

當德國於1929年2月開始建造德國級裝甲艦後,法國人開始感受到威脅,儘管德國宣稱該艦仍在凡爾賽條約限制內,但實際上遠超出凡爾賽條約的最大限;其性能超越當時除英國胡德號戰鬥巡洋艦名望級戰鬥巡洋艦等主力艦,並且非常適合執行海運掠奪任務。[21]為此,法國工程師立即準備能與德國級對抗的設計草案。在設計目標中,首要條件是裝甲能夠抵抗德國280毫米(11英寸)口徑砲彈,同時盡可能地將最大航速設定在30節(56公里每小時;35英里每小時);為了能符合英國提出的排水量限制,新艦排水量需落在23,000至25,000長噸(23,000至25,000公噸)之間。[22]

1930年4月,各海軍強權國家簽署倫敦海軍條約,將華盛頓海軍條約延長至1936年,儘管法國也是簽署國之一,但仍能根據舊條約建造新的戰艦來取代舊型號。然而由於德國的新軍艦陸續服役,法國拒絕遵守與巡洋艦有關的新限制。義大利後來以法國拒絕遵守條約為由,同樣拒絕接受這些新的限制。[23][24]

法國最後在17,000長噸(17,000公噸)、23,333長噸(23,707公噸)、35,000長噸(36,000公噸)級的設計方案中,決定執行23,333長噸(23,707公噸)級的設計方案。方案中明定船長213米(699英尺)、船寬27.5米(90英尺),前甲板佈置2座四聯裝305毫米(12.0英寸)口徑主砲塔,後甲板佈置3座四聯裝130毫米(5.1英寸)口徑高平兩用砲塔;裝甲帶厚度230毫米(9.1英寸),水平裝甲厚度150毫米(5.9英寸),最高航速30節(56公里每小時;35英里每小時)。此設計草案在1931年5月提交至法國國會審核,但在經過2個月的激辯後,認為建造一艘比德國級噸位大兩倍[d],並僅針對德國級的戰艦不符需求,因而將此計畫退回。儘管原計畫被退回,但國會仍同意法國海軍可在7月份時重新提交修改後的設計草案。[26]

時任法國海軍參謀總長英语Chief of Staff of the French Navy海軍中將喬治·杜蘭維爾法语Georges Durand-Viel下令設計人員將305毫米(12.0英寸)55倍徑主砲換成330毫米/50倍徑1931年型主砲,以便能對抗義大利的舊戰艦;不過這項更換同時增加3,000長噸(3,000公噸)排水量,使總噸位達到26,500長噸(26,900公噸)。為了能安置330毫米(13英寸)口徑主砲,船全長增加2米(6英尺7英寸),船寬增加2.5米(8英尺2英寸),但最高航速降至29.5節(54.6公里每小時;33.9英里每小時)。艦上預計加裝2座雙聯裝130毫米(5.1英寸)口徑高平兩用砲塔,裝甲帶與甲板防護部分也比原設計有所加強。[27][26]重新提交的設計草案經法國國會審核後,於1932年正式通過。首艦敦克爾克號於10月26日正式下單,並在12月24日開始建造。[28]

二號艦-史特拉斯堡號增建計畫

 
1942年時的史特拉斯堡號彩繪描圖。

在德國人得知敦克爾克級開始建造後,於1935年開始建造2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反制,此級艦配置9門28公分口徑C/34型艦炮英语28 cm SK C/34 naval gun,在火力與裝甲防護上皆優於德國級。德國甚至在1935年與英國簽署新協定前,便已打破凡爾賽協約,在艦艇上裝設重型武器。[2]儘管如此,法國人仍認為敦克爾克級的設計能承受280毫米(11英寸)口徑砲彈的攻擊,因此暫不需要研發新戰艦。[29]

然而同是法國海軍對手的義大利,認為敦克爾克級破壞原本地中海的平衡。為了反制法國海軍,貝尼托·墨索里尼在1934年5月26日宣布將依照條約給予的權利建造新戰艦;幾天後,阿根齊·斯特凡尼英语Agenzia Stefani在報告中提及已經開始建造2艘總噸位35,000長噸(36,000公噸)的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30]為了因應新情勢,法國除了加速研發黎塞留级战列舰[31],也開始改善原敦克爾克級的垂直裝甲設計,在1934年7月16日下單後,立刻於11月開始建造二號艦史特拉斯堡號。[27]

各設計草案列表

敦克爾克級1926年至1931年各設計提案細節
17,500噸計畫[13][14] 37,000噸A計畫[15][16] 37,000噸B計畫[17] 23,333噸計畫[26] 26,500噸計畫[27][26]
提出年份 1926 1927—1928 1928 1930 1931
排水量
標準排水量(噸) 17,500 32,000—33,000 32,000—33,000 23,333 26,500
正常排水量(噸) 不適用 37,000 37,000 不適用
船體尺寸
全長×舷寬
205×24.5 254×30.5 235×31 213×27.5 215×30
最高航速(節) 35 33 27 30 29.5
武器 2座305公釐55倍徑四聯裝主砲塔 3座305公釐口徑四聯裝主砲塔
12門130公釐口徑副砲
3座406公釐口徑雙聯裝主砲塔
16門130公釐口徑副砲
2座305公釐口徑四聯裝主砲塔
12門130公釐口徑高平兩用砲
2座330釐口徑四聯裝主砲塔
16門130公釐口徑高平兩用砲
裝甲厚度(公釐)
裝甲帶 150—180 220—280 不適用 215—230 250
水平裝甲 不適用 75 100—130 130—140

設計

 
敦克爾克級內側面圖。
敦克爾克級兩同型艦噸位比較[32]
部位 敦克爾克號 史特拉斯堡號
船體 7,011噸 7,040噸
配件 2,767噸 2,809噸
火炮 4,858噸 4,858噸
火炮防護 2,676噸 2,885噸
船體防護 8,364噸 8,904噸
推進系統設備 2,214噸 2,214噸
油料(75%狀況下) 2,860噸 2,860噸
總計 30,750噸 31,570噸

敦克爾克級的主要武器為8門330毫米/50倍徑1931年型主砲,並採用主砲塔全佈置於前甲板的設計。最初建造時,首艦敦克爾克號的標準排水量預計26,500長噸(26,900公噸)、船體全長215米(705英尺)、船寬31米(102英尺)、吃水8.57米(28.1英尺)深;推進系統可輸出107,000匹馬力(80,000千瓦特)、航速29.5節(54.6公里每小時;33.9英里每小時)、裝甲帶最大厚度241毫米(9.5英寸)。[33]史特拉斯堡號在垂直裝甲上有所加強,其餘設計數據皆與敦克爾克號相等,因而在排水量略微增至27,300長噸(27,700公噸),吃水深度也增加0.16米(0.52英尺)。[34]

由於本級艦與英國皇家海軍虎號戰鬥巡洋艦有諸多相似之處,因而亨利·勒馬松法语Henri Le Masson認為敦克爾克級近似於戰鬥巡洋艦而非戰列艦。[3]虎號與敦克爾克級的整體數據相似[e],不過本級艦主砲全佈置於前甲板,使得敦克爾克級的砲塔裝甲重量比虎號減少27%[28],推進系統也比虎號更現代化。[37]除相對降低砲塔裝甲重量外,本級艦在主砲塔正面裝甲厚度加強10公分,使主砲塔正面裝甲厚度達330毫米(13英寸)[38],比起虎號的正面裝甲厚度多許多[39];在水平裝甲甲板方面,敦克爾克級的厚度在115至125毫米(4.5至4.9英寸)之間[38],也同樣超出虎號的設計水準。[40][f]

另一艘與敦克爾克級近似的艦艇為英國納爾遜級戰艦,這2級別戰艦皆將推進系統放置於艦艉一側,縮短船軸長度來節省重量,並使用傾斜裝甲帶來增加其有效厚度。次要武器上,這2級別戰艦皆放置於艦艉側,採高弧發射,並將主射控系統架設在船樓建築頂部。然而,納爾遜級優先考量火力及裝甲防護,速度則是次要考量,敦克爾克級的考量順序卻恰巧與納爾遜級相反,這不同的設計考量反映了2國在船艦設計上追求不同目地,同時顯現了法國在軍艦設計的演變。[41]

武器配備

主要武器

 
敦克爾克級的主砲塔以背負式佈局排列於前甲板側。

敦克爾克級使用的四聯裝主砲塔設計方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諾曼第級里昂級建造項目中便已呈現,但這2級別戰艦最終沒有任何一艘建成。主砲塔全佈置於前甲板的方案則參考自英國皇家海軍納爾遜級戰艦,不過納爾遜級在前甲板共有3座三聯裝主砲塔,而且因主裝甲甲板上的裝甲重量限制,使得納爾遜級的第三座砲塔的高度無法超過第二座砲塔,僅第一座與第二座砲塔採用背負式佈局排列,造成第三座砲塔的射角受到限制。[42]相較之下,敦克爾克級的2座四聯裝330毫米(13英寸)口徑主砲塔以背負式佈局排列於前甲板側,使所有炮口可毫無阻礙地指向前方,近戰時可以小幅度射角對敵方開火。[43]

 
敦克爾克級使用的330毫米(13英寸)口徑1935年型被帽穿甲彈。

在四聯裝主砲塔的設計中,最大問題點在於若不幸被砲火擊中,可能使整座砲塔癱瘓,進而面臨艦上至少一半的主炮無法使用。為了降低損失,敦克爾克級的四聯裝主砲塔內設有艙壁,將主砲塔分隔成左右兩部分,使損傷範圍能縮小。[33]此方案在凱比爾港海戰中證實有效,當時敦克爾克號第2號主砲塔的右半部遭381毫米(15.0英寸)口徑炮彈擊中而癱瘓,但因艙壁的保護使該砲塔左半部仍能運作;這一設計概念之後延續到黎塞留级上。[44]

為避免各主砲塔的彈藥庫過於靠近而增加殉爆風險,2座主砲塔相隔間距27毫米(1.1英寸)。[27]當法國設計師在1911年設計諾曼第級時,認為27毫米(1.1英寸)的船寬即可配置四聯裝340毫米(13英寸)口徑主砲塔,不過在設計本級艦時船寬則規劃到31毫米(1.2英寸),盡可能地確保艦體能裝設四聯裝330毫米(13英寸)口徑主砲塔。為了避免所需船寬過大,砲塔內各主砲的支架是以成對方式支撐[28],這一概念後應用於敦克爾克級與黎塞留级上,但因成對的主炮間距僅1.69米(5英尺7英寸),同時射擊時會因砲彈之間的尾流效應導致過度分散[45],此問題直到黎塞留號戰列艦在1948年改裝後才得以解決。[46]

四聯裝330毫米(13英寸)口徑主砲塔由聖尚翁製造廠英语Compagnie des forges et aciéries de la marine et d'Homécourt製造,其重量1,497公噸(1,473長噸),近似於義大利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使用的三聯裝381毫米(15.0英寸)口徑主砲塔。砲塔的最大仰角為35度、槍口初速870米每秒(2,900英尺每秒)、最大仰角時射程可達41,500米(45,400碼),彈道軌跡相對平坦。射擊速度平時為40秒一次(即每分鐘1.5輪),但在理想狀況下可提升至30秒一次(即每分鐘2輪)。砲塔水平旋轉速度為每秒5度,炮口上升速度則是每秒6度。[43]儘管主砲塔在理想上可於任何仰角下填充砲彈,但在實際狀況下,當砲管在較高的射角時容易發生砲彈卡在後膛的狀況,因此在實際操作時,最多僅在15度仰角下填充砲彈。[34]

本級艦使用的砲彈口徑為330毫米(13英寸),其長度1.65米(5英尺5英寸)、重量570公斤(1,260英磅),幾乎是德國德國級使用的砲彈2倍重。[47][g]這種330毫米(13英寸)口徑的砲彈屬被帽穿甲彈,在法國海軍登記為1935年型,這一型號的穿甲彈又分成OPf與OPfK[h]2種型號。艦上預計使用的高爆彈為1935年型的延伸型,但最後並未使用。[50]

儘管大口徑的火炮易於對付敵艦,但若將炮口朝接近船艉方向射擊時,容易使指揮室遭受到射擊後產生的火花、煙霧、嘈雜等干擾,因而在砲口水平轉向上無法實際發揮至最大角度。另一個困擾在於本級艦的船體體積相對較小,無法減緩大口徑火炮射擊後產生的強大反作用力,因此在射擊時容易對艦艇自身造成傷害。[28]

次要武器

 
敦克爾克號在1937年5月時艦艉攝像,顯示艦艉的艦載機設備及130毫米(5.1英寸)口徑四聯裝高平兩用炮塔。

敦克爾克級採用的次要武器屬於高平兩用砲,這是首次有主力艦裝設此類型武器。此類型火炮可同時反艦及遠距防空,後來的黎塞留级與英國乔治五世级皆使用此武器。[51]3座四聯裝副砲塔全放置於艦艉,其中1座砲塔位在機庫上方,另外2座則放置在後船樓左右兩側。副砲塔的設計如同330毫米(13英寸)口徑四聯裝主砲塔,由20毫米(0.79英寸)寬的鋼製艙壁分隔左右兩對火炮,這兩對火炮分隔0.55米(1英尺10英寸);其中2座砲塔僅只有20毫米(0.79英寸)的防碎片裝甲護板保護。[52]

在反艦模式下,130毫米(5.1英寸)口徑火砲使用33.4公斤(74英磅)重的半穿甲彈,這種砲彈研發自130毫米(5.1英寸)口徑1933年型穿甲彈,其槍口初速為800米每秒(2,600英尺每秒),在炮口仰角45度時最遠射程達20,800米(68,200英尺);防空模式時則使用29.5公斤(65英磅)重的定時引信高爆彈,這種砲彈為1934年型,其槍口初速為840米每秒(2,800英尺每秒),在炮口仰角75度時最遠射程達12,000米(39,000英尺)。副砲射擊速度約每分鐘可發射10到12輪,砲塔水平旋轉速度為每秒12度,炮口上升速度則是每秒8度。[53]

然而130毫米(5.1英寸)口徑火砲實際反艦效率不足[54],法國海軍後來研發火力更強大的136.8毫米(5.39英寸)及138.6毫米(5.46英寸)口徑火砲,這些火炮以單裝方式安裝在後來建造的驅逐艦上,但最終未安裝在本級艦上。[18]相較之下,軸心國海軍則偏好使用150毫米(5.9英寸)口徑左右的火炮,如德國沙恩霍斯特級俾斯麥級使用的28年型15厘米速射炮英语15 cm SK C/28[55],以及義大利維托里奧·維內托級使用的152毫米(6.0英寸)55倍徑火炮英语152 mm /55 Italian naval gun Models 1934 and 1936[56]

130毫米(5.1英寸)口徑1932年型火炮另一個問題點是近距離防空狀況下效率不夠充足,主要是每分鐘10輪的射擊速度對付俯衝轟炸機過於緩慢。[54]儘管法國海軍的副砲口徑在同盟國海軍中略為中等[i],但美製的馬克12型5英寸38倍徑Mk 30主炮英语5"/38 caliber gun,搭配馬克37型火炮射控系統英语Ship gun fire-control system,其火炮射速達每分鐘15輪,在短時間內甚至可將射速提升至每分鐘22輪,比起法國海軍使用的副砲系統更有效率地對付水面與空中目標。[59]英國皇家海軍使用的133.3毫米(5.25英寸)口徑雙用途炮英语QF 5.25 inch gun在特徵上與法國海軍使用的130毫米(5.1英寸)口徑火炮相似,但在搭配RP10與RP10Mk2型號的射控系統下,砲塔水平旋轉速度及炮口上升速度可提升至每秒20度,在同時搭配高角控制系統英语HACS下,可將副砲性能發揮至最大,使其能力超越法國海軍的副砲系統[60]

敦克爾克級後來在艦上安裝遠距動力控制系統(Remote Power Control,RPC),成為法國第一艘架設此系統的主力艦,此系統可控制所有主要及次要武器的水平旋轉及炮口升降等運作,但操作人員後來發現法製的绍特尔-哈爾-布隆德爾(Sauter-Harlé-Blondel)遠距動力控制系統在操作水平瞄準機構時,其性能相當不可靠,因而從未使用此系統。[41]法製的第一代雷達被稱為《電磁檢測裝置》(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 Device),這種雷達僅用於對海與對空警報,在1942年時安裝在史特拉斯堡號上[61],並同時安裝在黎胥留號讓·巴爾號[62][63]

防空武器

敦克爾克級的防空武器包括5座37毫米(1.5英寸)口徑1933年型半自動化雙聯裝防空炮塔、8挺13.7毫米(0.54英寸)口徑機關槍配置在四聯裝炮塔內等,相對改裝後的黎胥留號而言,本級艦缺少輕型速射炮等防空武器。1920年代後期,法國海軍艦艇經常將37毫米(1.5英寸)50倍徑防空炮當作輕型防空武器,這種武器必須手動裝載彈藥,供給此武器的彈藥夾每盒可供6輪射擊次數的彈藥,射擊速度在理想狀況下可每分鐘20到30輪,但實際上只有10到15輪。這樣的性能在當時同口徑武器之間算是非常地慢。[64]相比之下,英國的碰碰炮英语QF 2-pounder naval gun與瑞典的波佛斯40公釐/L60型火砲射速皆在達120至200rpm之間。[65][66]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法國海軍決定開發一款新型武器,這種武器名為37毫米(1.5英寸)70倍徑1935年型防空炮,並配置在1936年型自動化雙聯裝防空炮塔內,每組射擊指揮儀與1門炮或2門砲相連,其射速預期達165至172rpm之間。[64][67]然而此設計遭遇許多困難,因此無法趕在首艦敦克爾克號完工之前安裝在艦上。[68]

在首艦敦克爾克號海試期間,僅加裝24挺霍奇克斯M1929重機槍在6座四聯裝砲塔內,這些砲塔配置於艦舯以及上層建築頂部。當敦克爾克號完工時,艦上配備6座37毫米(1.5英寸)口徑防空炮,並裝設在1925年型半自動化單裝防空炮塔內;但到了1939年初期,這些武器被37毫米(1.5英寸)口徑1933年型半自動化雙聯裝防空炮塔取代。這些砲塔有2座位於第二座主砲塔左右後側,另外2座位於煙囪與後船樓之間,配有4組指向儀,其中2組供前方2座防空炮塔使用,另外2組供後方2座防空炮塔使用。1939年8月,敦克爾克號上加裝1座37毫米(1.5英寸)口徑1933年型半自動化雙聯裝防空炮塔,這座砲塔位於船軸線上的130毫米(5.1英寸)口徑四聯裝副砲塔後方。史特拉斯堡號上僅有4座37毫米(1.5英寸)口徑1933年型半自動化雙聯裝防空炮塔,比敦克爾克號少1座,不足的部分由13.2毫米(0.52英寸)口徑四聯裝機槍頂替。[1]

艦載機設施

 
羅爾130式水上飛機英语Loire 130與敦克爾克號模型。

敦克爾克級上的艦載機設施包含乾舷甲板、機庫、彈射器和起重機等,這樣完善的設施為1920年代舊戰艦改裝方面取得重大進展。[69]例如英國的胡德號戰鬥巡洋艦曾在1929年於艦艉加裝飛機彈射器,但因為該艦艦艉缺乏乾舷甲板,在北大西洋航行時,飛機彈射器經常被海水沖刷,最後不得不在1932年移除。[70]本級艦的彈射器長22米(72英尺),位於船軸線後四分之一處。運轉方式為空氣壓縮,操作時以103公里/小時的速度將3.5長噸(3.6公噸)重的飛機發射升空;起重機的最大載重為4.5長噸(4.6公噸);機庫附近另有設飛機保修室。[69]

艦上預計搭載的飛機為4架羅爾130式水上飛機英语Loire 130,停放時可將機翼摺疊起來,以成對方式停靠在機庫內,1架則待命在彈射器上隨時準備升空,另1架則可能垂吊在起重機上待命。機庫內的飛機利用軌道移動至升降機,再佈署至彈射器上升空;當任務結束時,飛機駕駛員會在海上降落並滑行至艦艇旁,再由起重機將飛機移至艦上。航空燃料的儲存槽位在艦艉上方,其周圍設有冷卻和自動灑水系統,以及設置惰性氣體來保護廢燃料等防護措施,保障周邊安全。[71]

裝甲防護

 
敦克爾克級的裝甲佈局,每处參數代表该处區域的裝甲厚度,單位為公釐;水平裝甲以藍色表示,垂直裝甲則以紅色表示。
敦克爾克級兩同型艦裝甲厚度比較(單位:公釐)[38]
敦克爾克號 史特拉斯堡號
垂直裝甲帶
裝甲帶 225 283
前艙壁 210 228
後艙壁 180 210
水平裝甲帶
甲板(輪機艙上方) 115
甲板(彈藥庫上方) 125
下甲板 40
司令塔
前方與兩側 270
後側 220
頂部 150 /130
330公釐口徑四聯裝砲塔
正面 330 360
側面 250
後側 345(1號主砲)
335(2號主砲)
352(1號主砲)
342(2號主砲)
頂部 150 160
炮座(主甲板以上) 310 340
130公釐口徑四聯裝砲塔
正面 135
頂部 90
後側 80
側面 90
炮座 120

在裝甲保護上,敦克爾克級的裝甲重量相當於預計排水量的35.9%[32],這在當時的戰列艦中是最高比例,連當時英國最先進的納爾遜級也僅占預計排水量34%。[72]在裝甲佈局上,本級艦採用重點防護英语All or nothing (armor)概念,這種新型概念不同於德國軍艦建造思維。上層建築總長126米(413英尺),相當於全長的60%,與納爾遜級的57%相當,不過沒有特別為前側設計裝甲保護。[73]以下為本級艦的裝甲防護:[74]

  • 裝甲帶能抵抗德國280毫米(11英寸)口徑海軍炮,裝甲傾斜角度11°30',厚度225毫米(8.9英寸),包括前艙壁裝甲厚度210毫米(8.3英寸),後艙壁裝甲厚度180毫米(7.1英寸)。
  • 甲板裝甲厚度115毫米(4.5英寸)/125毫米(4.9英寸);下甲板裝甲厚度40毫米(1.6英寸)。
  • 司令塔前方與兩側裝甲厚度270毫米(11英寸),後側裝甲厚度220毫米(8.7英寸),上方裝甲厚度150毫米(5.9英寸)/130毫米(5.1英寸)。[75]
  • 主砲塔的炮座裝甲厚度為310毫米(12英寸);正面裝甲厚度330毫米(13英寸),裝甲傾角30°;第1號主砲塔後側裝甲厚度345毫米(13.6英寸),第2號主砲塔後側裝甲厚度335毫米(13.2英寸);主砲塔頂部的裝甲厚度為150毫米(5.9英寸)。[76]
  • 130毫米(5.1英寸)口徑四聯裝炮塔的炮座裝甲厚度為120毫米(4.7英寸),砲塔正面裝甲厚度135毫米(5.3英寸),後側裝甲厚度80毫米(3.1英寸),其中2座砲塔的裝甲護板僅20毫米(0.79英寸)。[77]

在建造二號艦史特拉斯堡號時,法國海軍局建議必須在原本的垂直裝甲進行改進,以下為更改的部分:[38]

  • 裝甲帶283毫米(11.1英寸),裝甲傾斜角度11°50',包括前艙壁裝甲厚度228毫米(9.0英寸),後艙壁裝甲厚度210毫米(8.3英寸)。
  • 主砲塔炮座的裝甲厚度340毫米(13英寸);第1座主砲塔正面裝甲厚360毫米(14英寸);第1號主砲塔後側裝甲厚352毫米(13.9英寸);第2號主砲塔後側裝甲342毫米(13.5英寸);主砲塔頂部的裝甲厚度為160毫米(6.3英寸)。

由於史特拉斯堡號的裝甲防禦升級,增加了749公噸(737長噸;826短噸)的裝甲重量,因而裝甲重量占預計排水量百分比增加到37.2%。[52]

水下防護

水下防護設計方面,敦克爾克級採用三明治防雷隔艙、輕型水密隔艙、多重內浮力隔艙,或在隔艙之間填充水或是泡沫橡膠等物質,來吸收魚雷的爆炸力。傾斜裝甲帶外面的隔艙最大深度為1.5毫米(0.059英寸),內部充滿硬膠質泡沫顆粒。隔艙內側相鄰一16毫米(0.63英寸)厚的艙壁,包圍著一0.9毫米(0.035英寸)寬的空隙艙,間著緊鄰3.9毫米(0.15英寸)深的油燃料艙。燃料艙被0.7毫米(0.028英寸)寬的空隔艙包圍起來,之後相鄰一10毫米(0.39英寸)的隔艙;後方為一特殊鋼材製作的30毫米(1.2英寸)寬防魚雷艙壁。[78]在前側及後側與彈藥庫和船龍骨成直角的區域設有防魚雷艙壁,這些艙壁厚度在40至50毫米(1.6至2.0英寸)之間,燃料艙周圍更以填充著硬膠質泡沫顆粒的隔間保護著。本級艦將隔艙最大寬度為7.5米(25英尺),而當時其他國家戰艦的隔艙設計,最大寬度不超過5米(16英尺),相比下本級艦的設計超出許多。[78]

推進系統

法國設計師在設計敦克爾克級時,其概念在26,500公噸(26,100長噸;29,200短噸)的預計排水量上,確保艦體擁有能對抗德國德國級裝甲艦的能力。然而因敦克爾克級船全長215米(705英尺),僅勉強能在布雷斯特海軍造船廠200米(660英尺)長的船塢建造,使最大航速上限制在29.5節(54.6公里每小時;33.9英里每小時)。[79]艦上使用6台英德萊特英语Fonderie d'Indret蒸氣鍋爐以及4組帕森英语Parsons Marine Steam Turbine Company齒輪傳動汽輪機。在二號艦史特拉斯堡上,使用的英德萊特蒸氣鍋爐是在彭霍特造船廠英语Chantiers de l'Atlantique當地建造。這些蒸氣鍋爐在溫度350 °C(662 °F)、壓力27千克每平方厘米(380磅力每平方英寸)下運作,鍋爐長5.33米(17.5英尺)、寬6.5米(21英尺)、高5.34米(17.5英尺),6台鍋爐以2台為一組,設置在3個鍋爐房內。[80]艦內佈局將機械裝置與鍋爐分離成不同艙房,此設計概念最早出自法國首艘條約巡洋艦杜肯號英语French cruiser Duquesne,可保證當船艦受到損壞時,仍能確保航行能力。[81]

在每個輪機艙中共有2組渦輪機,而每組渦輪機驅動一螺旋槳;不過在規格上,2同型艦的螺旋槳規格有所不同,首艦敦克爾克號上使用的是直徑4.2毫米(0.17英寸)三葉螺旋槳,史特拉斯堡號上使用的則是直徑4.045毫米(0.1593英寸)四葉螺旋槳。每個輪機艙包括2台高壓27千克每平方厘米(380磅力每平方英寸)渦輪機(型號分別為HP1和HP2)、中壓8.5千克每平方厘米(121磅力每平方英寸)渦輪機、低壓正向與逆向渦輪機,這些渦輪機組成HP1系列當作巡航渦輪使用。在四分之一的輸出功率下,驅動兩軸時可提供15.5節(28.7公里每小時;17.8英里每小時)航速,四軸以上時則可提供20節(37公里每小時;23英里每小時)航速,此時HP2渦輪機最大功率在34%至50%之間。輪機艙之間配置4組渦輪發電機,共可產生900千瓦特(1,200匹馬力)的電力。[82]

首艦敦克爾克號海試期間,發現艦上煙囪排放的煙霧似乎會干擾到司令塔後方的測距儀,因而在1938年3月至5月期間,於煙囪頂部加裝一煙囪帽,降低煙霧的干擾效應,此煙囪帽之後又被戲稱為禮帽;二號艦史特拉斯堡號也於1938年9月和12月期間加裝煙囪帽。[83][45]

本級艦在設計時,預計輸出功率107,000匹馬力(80,000千瓦特),最高航速在29.5節(54.6公里每小時;33.9英里每小時)。首艦敦克爾克號在1936年5月的航速測試中顯示,在排水量30,000公噸(30,000長噸;33,000短噸)及輸出功率114,000匹馬力(85,000千瓦特)條件下,可維持30節(56公里每小時;35英里每小時)航速長達8個小時;若將輸出功率提升至135,585匹馬力(101,106千瓦特)時,航速可提升到31.6節(58.5公里每小時;36.4英里每小時)。二號艦史特拉斯堡號在1938年7月海試期間,其結果與首艦敦克爾克號相似,當輸出功率為115,000匹馬力(86,000千瓦特)時可使航速達30節(56公里每小時;35英里每小時),若將輸出功率加大到131,960匹馬力(98,400千瓦特)時,航速便可提升到30.9節(57.2公里每小時;35.6英里每小時)。[80]

在和平時期,本級艦最大燃料載運量為4,500至5,000公噸(4,400至4,900長噸;5,000至5,500短噸)之間,但在戰時為了將水下防護發揮到最大效率,避免過多的液態燃料對艙壁造成額外壓力,導致艙壁吸收爆炸波的能力降低,因此最大燃料載運量會減少到3,700公噸(3,600長噸;4,100短噸)。在續航能力上,若以15節(28公里每小時;17英里每小時)航速巡航,其續航半徑可達7,850海里(14,540公里;9,030英里);20節(37公里每小時;23英里每小時)航速時續航半徑為6,300海里(11,700公里;7,200英里);若以28.5節(52.8公里每小時;32.8英里每小時)高速巡航時,其續航半徑僅2,450海里(4,540公里;2,820英里)。[84]

服役歷程

同型艦

艦名 造船廠 名稱來源 架設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結局 附註
敦克爾克號 布雷斯特兵工廠英语Arsenal de Brest 敦克爾克 1932年12月24日 1935年10月2日 1937年5月1日 於1942年11月27日在土倫由法國海軍鑿沉 [79][85]
史特拉斯堡號 聖納澤爾彭霍特造船廠英语Chantiers de l'Atlantique 史特拉斯堡 1934年11月25日 1936年12月12日 1938年9月15日 [86][87]

敦克爾克號

 
敦克爾克號。

敦克爾克號是本級艦的首艦,此艦以法國城市敦克爾克命名,於1932年12月24日在布雷斯特兵工廠英语Arsenal de Brest放置龍骨,1935年10月2日時下水,至1937年5月1日正式在法國海軍服役。[79]剛服役不久的敦克爾克號,立刻參與英國的海上閱兵,同時代表法國出席英王喬治六世和伊麗莎白王后加冕儀式英语coronation of King George VI and Queen Elizabeth[88]

敦克爾克號與姊妹艦史特拉斯堡號接下來一同編入襲擊部隊英语Force de Raid第一線總隊(1st Division of the Line)。[86]儘管本艦在二次大戰初期時,曾在大西洋海域嘗試搜尋德艦施佩伯爵海軍上將號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瑙號等,但最後都無功而返。[89][90]在義大利蠢蠢欲動的態勢下,法國海軍將敦克爾克號調往地中海海域。[91][92]然而在抵達凱比爾港過後2個月,法國在陸上戰役傳來噩耗,隨後於6月22日向納粹德國投降,這迫使停靠在凱比爾港的法國艦隊僅能靜待下一步指示。[93]

英國此時為了避免納粹德國獲得法國艦艇,遂派遣皇家海軍欲勸降法軍,但當得知法國將領們拒絕英國任何一個條件後,立刻發動凱比爾港海戰,準備擊沉在凱比爾港內的法艦。[94]儘管敦克爾克號在戰鬥中盡全力反擊,但只有對胡德號艦體造成輕微損傷,以及2名英船員傷亡[95][96];而敦克爾克號也因無法抵抗英艦的15英寸(380毫米)口徑砲彈而受到重創,僅能擱淺在停泊處的另一邊岸上。[44]第一波攻擊結束後,法國海軍原樂觀預估敦克爾克號能迅速恢復運轉,同時向阿爾及利亞新聞社發送公報[97],然而此舉同時引來英國的第二波攻擊,使得本艦受到第二次重創。[98][97]總結這2波攻擊中,敦克爾克號上共陣亡210人[99],並經過很長的臨時維修才得以於1942年2月回到土倫[100]

回到土倫後的敦克爾克號僅能停在乾塢準備大修,但因材料和勞動力短缺,導致修理進度緩慢。[100]當同盟國成功登陸北非後,德意志國防軍迅速占領自由區作為報復,並開始策畫搶奪停靠在土倫的維琪法國艦隊。為了避免德軍計畫得逞,法國海軍決定將所有艦艇鑿沉[100][85]儘管敦克爾克號還在維修,且艦長艾米爾(Amiel)以沒有書面命令為由拒絕鑿沉艦體,但最終被拉加利索尼埃號英语French cruiser La Galissonnière上的指揮官說服而鑿沉。[101]破壞船體的炸藥隨後放置定位,引爆後的大火迅速吞沒整個船身。[100][85]其殘骸隨後由軸心國人員接管並拆解[102],當戰爭結束時仍有一部分的殘骸留在土倫,直到1958年才賣給拆船商報廢。[100][101]

史特拉斯堡號

 
凱比爾港海戰時的史特拉斯堡號(圖中)正試圖從港內的停泊處駛離英艦攻擊範圍。

史特拉斯堡號是本級艦的二號艦,其艦名取自法國城市史特拉斯堡,於1934年11月25日在聖納澤爾彭霍特造船廠英语Chantiers de l'Atlantique放置龍骨,1936年12月12日時下水,至1938年9月15日正式服役。法國海軍一開始將史特拉斯堡號與敦克爾克號一同編入襲擊部隊英语Force de Raid第一線總隊(1st Division of the Line)[86],並在1939年隨艦隊出訪至巴西與英國各大城市。[103][104]二戰初期時曾與阿爾及利亞號杜布雷號,以及英航艦競技神號一同在大西洋搜尋施佩伯爵海軍上將號[105],並將艦上供主砲使用的800份火藥粉末卸置在達喀爾,這些庫存最後在達喀爾戰役期間供黎胥留號380公釐主砲使用。[106]

1940年,為了因應義大利與地中海的情勢,史特拉斯堡號隨襲擊部隊英语Force de Raid於4月24日抵達法國在北非的海軍基地凱比爾港[91],然而法國陸軍在6月份時便因戰敗而投降,位在凱比爾港的海軍艦艇也只得全部被迫停戰。[93]英國為了避免納粹德國取得法國艦艇,遂派遣皇家海軍欲勸降法軍,但當得知法國將領們拒絕英國任何一個條件後,開始發動凱比爾港海戰準備擊沉在凱比爾港內的法艦。[94]戰爭開始後,史特拉斯堡號在港內謹慎地躲過15英寸(380毫米)口徑砲彈攻擊並順利地離開港口,後來在5艘驅逐艦的護衛下向東北方逃離。[107]當英國人得知本艦已經離港準備逃走時為之震驚,立刻調遣胡德號皇家方舟號上的劍魚式魚雷轟炸機進行追擊,然而史特拉斯堡號已傾全力逃離,英國人最後不得不在21:30時停止追擊。儘管史特拉斯堡號在海戰中僅受輕微傷害,但艦上仍有數名船員傷亡。最後,本艦沿著薩丁尼亞島西部海岸,順利地返回土倫[108][109]

在返回土倫後,維希法國人員考慮到在地中海域僅剩史特拉斯堡號這艘主力艦能正常運轉,因而任命本艦為新艦隊旗艦,由讓·德·拉波爾德英语Jean de Laborde海軍上將擔任艦隊總司令。[110]不過因燃料供應不足,艦隊一直駐紮在港內,僅有幾次為了護衛從凱比爾港歸來的船艦而出港巡航。[108]當同盟國於1942年11月成功登陸北非後,德意志國防軍迅速以占領自由區作為報復,並開始策畫搶奪停靠在土倫的維希法國艦隊,而法國海軍也決定將所有艦艇鑿沉作為反擊。[100][85]當德軍裝甲師於11月27日凌晨抵達海軍基地大門時,在旗艦史特拉斯堡號上的拉波爾德立刻向全艦隊下達鑿沉命令。[111][100]儘管德軍試圖阻止,但法軍仍成功將本艦鑿沉,爆炸後的大火迅速吞噬整個船體,隨後缓缓地坐沉在2米(6英尺7英寸)深的淤泥中。[87]軸心國人員隨後接管破損的艦體,拆卸還能使用的部分。[87]1944年,盟軍在龍騎兵行動後接管本艦殘骸,原試圖將艦體脫淺,但因損壞過於嚴重而打消念頭,轉而當作水下爆炸的試驗平台。1955年3月22日,史特拉斯堡號從法國海軍除籍,並在5月27日出售給拆船廠拆解。[101][87]

注釋

腳註

  1. ^ 史特拉斯堡號僅8門37毫米(1.5英寸)口徑防空炮在4座雙聯裝砲塔內。[1]
  2. ^ 此類船包括伊丽莎白女王级[6]复仇级[7]海軍上將級英语Admiral-class battlecruiser[8]
  3. ^ 此類船包括科罗拉多级长门级[9][10]
  4. ^ 當時德國對外宣稱德國級裝甲艦僅10,000長噸(10,000公噸)。[25]
  5. ^ 虎號戰鬥巡洋艦排水量28,500長噸(29,000公噸),主要武器採用8門13.5英寸(340毫米)口徑火炮、船體長214.6米(704英尺)、船寬27.6米(91英尺)、吃水深度 9.9米(32英尺)、推進系統可輸出108,000匹馬力(81,000千瓦特)、航速29節(54公里每小時;33英里每小時)[35][36]
  6. ^ 虎號戰鬥巡洋艦的主砲塔正面裝甲厚度為229毫米(9.0英寸)[39],水平裝甲甲板裝甲厚度為25至76毫米(0.98至2.99英寸)。[40]
  7. ^ 德國德國級使用的砲彈重量為300公斤(660英磅)、沙恩霍斯特級使用的穿甲彈重量為336公斤(741英磅)[47];義大利戰艦305毫米(12.0英寸)口徑主砲使用的砲彈重量為452公斤(996英磅),320毫米(13英寸)口徑主砲使用的砲彈重量為525公斤(1,157英磅)[48];英國戰艦在凱比爾港海戰中對付法國海軍的砲彈重量為875公斤(1,929英磅)。[49]
  8. ^ OPf為穿甲彈的法文縮寫,後方的K代表染色裝置。[50]
  9. ^ 美國海軍使用的副砲口徑為127毫米(5.0英寸)[57]英國皇家海軍使用的副砲口徑為133.3毫米(5.25英寸)[58]

引用

  1. ^ 1.0 1.1 Jordan & Dumas 2009,第41-42頁.
  2. ^ 2.0 2.1 Breyer 1973,第79頁.
  3. ^ 3.0 3.1 Le Masson 1969,第17頁.
  4. ^ Breyer 1973,第71–72頁.
  5. ^ 5.0 5.1 Labayle-Couhat 1974,第37–38頁.
  6. ^ Lenton 1972,第10–22頁.
  7. ^ Lenton 1972,第23–28頁.
  8. ^ Lenton 1972,第37–41頁.
  9. ^ Lenton 1968,第26–29頁.
  10. ^ Watts 1971,第18–21頁.
  11. ^ Jordan & Dumas 2009,第17頁.
  12. ^ Masson 1991,第13–15頁.
  13. ^ 13.0 13.1 Dumas, Dunkerque 2001,第13–15頁.
  14. ^ 14.0 14.1 Jordan & Dumas 2009,第19–22頁.
  15. ^ 15.0 15.1 Jordan & Dumas 2009,第20–21頁.
  16. ^ 16.0 16.1 Jordan & Dumas 2009,第23–25頁.
  17. ^ 17.0 17.1 17.2 Jordan & Dumas 2009,第22–24頁.
  18. ^ 18.0 18.1 18.2 Jordan & Dumas 2009,第24–26頁.
  19. ^ Greger 1997,第222頁.
  20. ^ Jordan & Dumas 2009,第29頁.
  21. ^ Breyer 1973,第286頁.
  22. ^ Jordan & Dumas 2009,第26頁.
  23. ^ Jordan & Dumas 2009,第27頁.
  24. ^ Breyer 1973,第72頁.
  25. ^ Pope 2005,第3頁.
  26. ^ 26.0 26.1 26.2 26.3 Jordan & Dumas 2009,第28–29頁.
  27. ^ 27.0 27.1 27.2 27.3 Dumas, Dunkerque 2001,第16–17頁.
  28. ^ 28.0 28.1 28.2 28.3 Breyer 1973,第433頁.
  29. ^ Jordan & Dumas 2009,第94–95頁.
  30. ^ Giorgerini & Nani 1973,第37–38頁.
  31. ^ Jordan & Dumas 2009,第98頁.
  32. ^ 32.0 32.1 Dumas, Dunkerque 2001,第21頁.
  33. ^ 33.0 33.1 Le Masson 1969,第69頁.
  34. ^ 34.0 34.1 Jordan & Dumas 2009,第38頁.
  35. ^ Breyer 1973,第110頁.
  36. ^ Breyer 1973,第135頁.
  37. ^ Breyer 1973,第136頁.
  38. ^ 38.0 38.1 38.2 38.3 Jordan & Dumas 2009,第44頁.
  39. ^ 39.0 39.1 Roberts 1997,第112–113頁.
  40. ^ 40.0 40.1 Burt 1986,第214頁.
  41. ^ 41.0 41.1 Jordan & Dumas 2009,第40頁.
  42. ^ Breyer 1973,第176頁.
  43. ^ 43.0 43.1 Jordan & Dumas 2009,第37頁.
  44. ^ 44.0 44.1 Dumas, Dunkerque 2001,第69頁.
  45. ^ 45.0 45.1 Dumas, Dunkerque 2001,第89–90頁.
  46. ^ Dumas, Richelieu 2001,第73頁.
  47. ^ 47.0 47.1 Breyer 1973,第257頁.
  48. ^ Breyer 1973,第369頁.
  49. ^ Breyer 1973,第106頁.
  50. ^ 50.0 50.1 Jordan & Dumas 2009,第36頁.
  51. ^ Lenton 1972,第52頁.
  52. ^ 52.0 52.1 Dumas, Dunkerque 2001,第22頁.
  53. ^ Jordan & Dumas 2009,第37–38頁.
  54. ^ 54.0 54.1 Dumas, Dunkerque 2001,第90頁.
  55. ^ Campbell 2002,第241頁.
  56. ^ Gardiner & Chesneau 1980,第289頁.
  57. ^ NavWeaps (5 inch/38).
  58. ^ Campbell, Warship,第46頁.
  59. ^ Campbell 2002,第106頁.
  60. ^ Campbell 2002,第45頁.
  61. ^ Jordan & Dumas 2009,第91頁.
  62. ^ Dumas, Richelieu 2001,第36頁.
  63. ^ Jordan & Dumas 2009,第156頁.
  64. ^ 64.0 64.1 Jordan & Dumas 2009,第41頁.
  65. ^ Hogg & Thurston 1972,第28頁.
  66. ^ NavWeaps (40 mm/60).
  67. ^ Jordan & Dumas 2009,第169頁.
  68. ^ Jordan & Dumas 2009,第42頁.
  69. ^ 69.0 69.1 Jordan & Dumas 2009,第51頁.
  70. ^ Raven & Roberts 1976,第189–191頁.
  71. ^ Jordan & Dumas 2009,第51–52頁.
  72. ^ Breyer 1973,第177頁.
  73. ^ Breyer 1973,第435頁.
  74. ^ Jordan & Dumas 2009,第43-47頁.
  75. ^ Jordan & Dumas 2009,第44-45頁.
  76. ^ Jordan & Dumas 2009,第45頁.
  77. ^ Jordan & Dumas 2009,第45-46頁.
  78. ^ 78.0 78.1 Jordan & Dumas 2009,第47-49頁.
  79. ^ 79.0 79.1 79.2 Dumas, Dunkerque 2001,第65頁.
  80. ^ 80.0 80.1 Jordan & Dumas 2009,第49頁.
  81. ^ Jordan & Moulin 2013,第57頁.
  82. ^ Jordan & Dumas 2009,第49-50頁.
  83. ^ Dumas, Dunkerque 2001,第68頁.
  84. ^ Jordan & Dumas 2009,第50頁.
  85. ^ 85.0 85.1 85.2 85.3 Dumas, Dunkerque 2001,第74頁.
  86. ^ 86.0 86.1 86.2 Dumas, Dunkerque 2001,第67–68頁.
  87. ^ 87.0 87.1 87.2 87.3 Jordan & Dumas 2009,第93頁.
  88. ^ Jordan & Dumas 2009,第59頁.
  89. ^ Rohwer 2005,第6頁.
  90. ^ Rohwer 2005,第9頁.
  91. ^ 91.0 91.1 Dumas, Dunkerque 2001,第68–69頁.
  92. ^ Rohwer 2005,第21頁.
  93. ^ 93.0 93.1 Rohwer 2005,第29–30頁.
  94. ^ 94.0 94.1 Robertson & Dent 2007,第25頁.
  95. ^ Taylor 2008,第202–203頁.
  96. ^ Taylor 2012,第170頁.
  97. ^ 97.0 97.1 Jordan & Dumas 2009,第84–85頁.
  98. ^ Dumas, Dunkerque 2001,第70–72頁.
  99. ^ Rohwer 2005,第31–32頁.
  10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Whitley 1998,第52頁.
  101. ^ 101.0 101.1 101.2 Dumas, Dunkerque 2001,第75頁.
  102. ^ Garzke & Dulin 1980,第50頁.
  103. ^ Whitley 1998,第50頁.
  104. ^ Jordan & Dumas 2009,第66頁.
  105. ^ Jordan & Moulin 2013,第178頁.
  106. ^ Dumas, Richelieu 2001,第50頁.
  107. ^ Jordan & Dumas 2009,第83頁.
  108. ^ 108.0 108.1 Dumas, Dunkerque 2001,第73頁.
  109. ^ Jordan & Dumas 2009,第84頁.
  110. ^ Jordan & Dumas 2009,第89-90頁.
  111. ^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2007,第1242頁.

參考來源

書目

  • Lenton, H. T. German surface vessels 1. London: Macdonald&Co Publishers Ltd. 1966 (英语). 
  • Amiral Lepotier. Les derniers cuirassés. Paris: Editions France-Empire. 1967 (英语). 
  • Greger, René. Battleships of the worl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7. ISBN 978-1557500694 (英语). 
  • Lenton, H.T. American battleships, carriers and cruisers. London: Macdonald&Co Publishers Ltd. 1968. ISBN 978-0-356-01511-8 (英语). 
  • Watts, Anthony. Japanese Warships of World War II. London: Ian Allan Ltd. 1971. ISBN 0-7110-0215-0 (英语). 
  • Archibald, E.H.H. The Metal Fighting Ship in the Royal Navy 1860–1970. London: Blandford Press Ltd. 1971. ISBN 978-0-7137-0551-5 (英语). 
  • Lenton, H. T. British battleships and aircraft carriers. London: Macdonald&Co Publishers Ltd. 1972. ISBN 978-0-356-03869-8 (英语). 
  • Le Masson, Henri. The French Navy Volume 1. London: Macdonald&Co Publishers Ltd. 1969. ISBN 0-356-02384-2 (英语). 
  • Pope, Dudley. The Battle of the River Plate: The Hunt for the German Pocket Battleship Graf Spee. Ithaca, NY: McBooks Press. 2005. ISBN 978-1-59013-096-4. 
  • Masson, Philippe. La marine française et la guerre 1939–1945. Paris: Éditions Taillandier. 1991. ISBN 2-235-02041-0 (法语). 
  • Macyntire, Donald G.F.W.; Bathe, Basil W. Les navires de combat à travers les âges. Paris: Stock. 1971 (法语). 
  • Breyer, Siegfried. Battleships and battle cruisers 1905–1970. London: Macdonald and Jane's. 1973. ISBN 978-0-356-04191-9 (英语). 
  • Giorgerini, Giorgio; Nani, Antonio. Le Navi di Linea Italiane 1861–1969. Roma: Ufficio Storico della Marina Militare. 1973 (意大利语). 
  • Lenton, H. T. British cruisers. London: Macdonald&Co Publishers Ltd. 1973. ISBN 978-0-356-03869-8 (英语). 
  • Labayle-Couhat, Jean. French Warships of World War I. London: Ian Allan Ltd. 1974. ISBN 978-0-7110-0445-0 (英语). 
  • Dumas, Robert. Les cuirassés Dunkerque et Strasbourg. Nantes: Marine Éditions. 2001. ISBN 978-2-909675-75-6 (法语). 
  • Dumas, Robert. Le cuirassé Richelieu 1935–1968. Nantes: Marine Éditions. 2001. ISBN 978-2-909675-75-6 (法语). 
  • Jordan, John; Dumas, Robert. French battleships 1922–1956. Seaforth Punblishing. 2009. ISBN 978-1-84832-034-5 (英语). 
  • Campbell, John.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2002. ISBN 0-87021-459-4 (英语). 
  • Gardiner, Robert; Chesneau, Roger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22–1946.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0. ISBN 0-87021-913-8 (英语). 
  • Campbell, John. British Naval Guns 1880-1945 No 14. Warship 8. Conway Maritime Press (英语). 
  • Raven, Alan; Roberts, John. British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Two: The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History of the Royal Navy's Battleship and Battlecruisers from 1911 to 1946.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76. ISBN 0-87021-817-4 (英语). 
  • Hogg, I.V.; Thurston, L.F. British Artillery Weapons & Ammunition 1914-1918. London: Ian Allan. 1972. ISBN 9781908487124 (英语). 
  • Jordan, John; Moulin, Jean. French Cruisers: 1922-1956. Seaforth Publishing. 2013. ISBN 9781848321335 (英语). 
  • Rohwer, Jürgen. Chronology of the War at Sea, 1939–1945: The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Two. Annapolis: U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5. ISBN 1-59114-119-2 (英语). 
  • Robertson, Stuart; Dent, Stephen. Conway's The War at Sea in Photographs 1939–1945. London, UK: Conway Maritime Press. 2007. ISBN 978-1-84486-045-6 (英语). 
  • Taylor, Bruce. The Battlecruiser HMS Hood: An Illustrated Biography, 1916–1941.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8. ISBN 978-1-86176-216-0 (英语). 
  • Taylor, Bruce. The End of Glory: War & Peace in HMS Hood 1916-1941. Seaforth Publishing. 2012. ISBN 9781848321397 (英语). 
  • Whitley, M. J.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II.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8. ISBN 1-55750-184-X (英语). 
  • Hart, B.H. Liddell.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Connecticut: Konecky & Konecky. 2007. ISBN 978-1568526270 (英语). 
  • Garzke, William H., Jr.; Dulin, Robert O., Jr. British, Soviet, French, and Dutch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II. London: Jane's. 1980. ISBN 0-7106-0078-X (英语). 
  • Roberts, John. Battlecruisers.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7. ISBN 1-55750-068-1 (英语). 
  • Burt, R. A. British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One.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6. ISBN 0-87021-863-8 (英语). 

在線來源

  • DiGiulian, Tony. . navweaps.com. 2006-11-01 [2007-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5) (英语). 
  • DiGiulian, Tony. . navweaps.com. 2006-11-01 [2007-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6) (英语). 

外部連結

  • . www.bobhenneman.info. [200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9). 

敦刻尔克级战列舰, 英語, dunkerque, class, 是法國海軍於1930年代建造的战列舰, 本級艦是法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批建造完成的主力艦, 代替在戰後因財務拮据而停工的諾曼第級戰列艦, 以及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停建的里昂級戰列艦, 其主要目的在針對德國海軍的德國級裝甲艦, 艦上主要武器為8門330毫米, 50倍徑1931年型主砲在2座四聯裝砲塔內, 裝甲帶最大厚度為225毫米, 9英寸, 為了符合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 本級艦的標準排水量較小, 僅26, 500長噸, 900公噸, 火炮口徑. 敦刻尔克级战列舰 英語 Dunkerque class 是法國海軍於1930年代建造的战列舰 本級艦是法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批建造完成的主力艦 代替在戰後因財務拮据而停工的諾曼第級戰列艦 以及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停建的里昂級戰列艦 其主要目的在針對德國海軍的德國級裝甲艦 艦上主要武器為8門330毫米 50倍徑1931年型主砲在2座四聯裝砲塔內 裝甲帶最大厚度為225毫米 8 9英寸 為了符合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 本級艦的標準排水量較小 僅26 500長噸 26 900公噸 火炮口徑也在410毫米 16英寸 限制以下 然而在航速上可達29 5節 54 6公里每小時 33 9英里每小時 是法國首款高速戰艦 因本級艦的特徵 除了被歸類為高速戰艦外 亦曾被歸類為小型戰艦 2 戰鬥巡洋艦等 3 敦刻尔克级 Dunkerque Class1937年5月17日 敦刻尔克号代表法国参加英王乔治六世加冕礼美國海軍情報局於1942年10月印製的敦克爾克級識別圖 概觀艦種戰艦艦名出處法国地名擁有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法蘭西國前型里昂级战列舰 計劃 布列塔尼级战列舰 實際 次型黎塞留级战列舰同型敦刻尔克 斯特拉斯堡完成數2艘損失數2艘技术数据標準排水量26 500長噸 26 900公噸 敦刻尔克 27 300長噸 27 700公噸 斯特拉斯堡 滿載排水量35 500公噸 34 900長噸 39 100短噸 敦刻尔克 36 380公噸 35 810長噸 40 100短噸 斯特拉斯堡 全長214 5米 704英尺 全寬31 08米 102 0英尺 吃水8 57至9 71米 28 1至31 9英尺 敦刻尔克 8 73至9 89米 28 6至32 4英尺 斯特拉斯堡 鍋爐6台英德萊特 英语 Fonderie d Indret 蒸氣鍋爐动力4組帕森 英语 Parsons Marine Steam Turbine Company 齒輪傳動汽輪機功率設計 107 500匹馬力 80 200千瓦特 最大 135 585匹馬力 101 106千瓦特 最高速度31 06節 57 52公里每小時 35 74英里每小時 敦刻尔克 30 4節 56 3公里每小時 35 0英里每小時 斯特拉斯堡 續航距離7 850海里 14 540公里 9 030英里 15節 28公里每小時 17英里每小時 2 450海里 4 540公里 2 820英里 28 5節 52 8公里每小時 32 8英里每小時 乘員1302 1381人武器裝備8門330毫米 50倍徑1931年型主砲在2座四聯裝砲塔內16門130毫米 5 1英寸 45倍徑 英语 Canon de 130 mm Modele 1932 and 1935 高平兩用砲在3座四聯裝與2座雙聯裝砲塔內10門37毫米 1 5英寸 口徑防空炮 英语 Canon de 37 mm Modele 1925 在5座雙聯裝砲塔內 a 32挺13 2毫米 0 52英寸 口徑防空機槍在8座四聯裝砲塔內裝甲裝甲帶 225毫米 8 9英寸 敦刻尔克 283毫米 11 1英寸 斯特拉斯堡 甲板 115毫米 4 5英寸 炮塔 330毫米 13英寸 敦刻尔克 360毫米 14英寸 斯特拉斯堡 司令塔 270毫米 11英寸 艦載機4架水上飛機本級艦共建成2艘 分別為敦克爾克號與史特拉斯堡號 2艦在1937年與1939年陸續服役 並一同編入襲擊部隊 英语 Force de Raid 第一線總隊 1st Division of the Line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分別與英國皇家海軍一同執行搜尋德國的商船襲擊艦隊 後來為了應付義大利 於1940年4月調往法屬北非基地凱比爾港 然而僅過2個月 法國陸軍在本土遭德軍擊敗 並向納粹德國投降 迫使在凱比爾港的法軍艦隊被迫停戰 同年7月 英國皇家海軍發動凱比爾港海戰 敦克爾克號在戰鬥中受到重創 但史特拉斯堡號成功地閃躲過英國艦隊的攻擊而先行逃回土倫 重創的敦克爾克號在凱比爾港進行臨時維修 直至1942年2月才返回土倫 凱比爾港海戰後 史特拉斯堡號擔任維琪法國在地中海艦隊旗艦 敦克爾克號則被安排至乾塢進行大修 由於戰時物資短缺 敦克爾克號的維修工程進展緩慢 而史特拉斯堡號也較少出港 當同盟國成功於1942年11月初登陸北非後 德軍在同月迅速占領自由區作為報復 並準備搶奪停靠在土倫的維琪法國艦隊 為了避免德軍計畫得逞 法國海軍決定將所有艦艇鑿沉 2艘敦克爾克級最終成功被法國海軍鑿沉 其殘骸在1955年至1958年間報廢拆解 目录 1 建造背景 1 1 華盛頓海軍公約影響 1 2 早期發展概念 1 3 首艦 敦克爾克號成型 1 4 二號艦 史特拉斯堡號增建計畫 1 5 各設計草案列表 2 設計 2 1 武器配備 2 1 1 主要武器 2 1 2 次要武器 2 1 3 防空武器 2 1 4 艦載機設施 2 2 裝甲防護 2 2 1 水下防護 2 3 推進系統 3 服役歷程 3 1 同型艦 3 2 敦克爾克號 3 3 史特拉斯堡號 4 注釋 5 參考來源 6 外部連結建造背景 编辑華盛頓海軍公約影響 编辑 1922年 各個海權強國因簽署華盛頓海軍條約 而將接下來十年間所有的新戰艦建造計畫暫停 但法國和義大利在1927年後被允許可建造新戰艦取代兩艘舊戰艦 4 新造戰艦的總噸位最多不可超過70 000長噸 71 000公噸 5 條約簽訂後 在簽訂前建造的戰艦成為1920年代晚期各國主要戰力 這些戰艦在主要武器上多數裝配8門15英寸 381毫米 口徑主砲 並配置於4座雙聯裝砲塔內 b 或是使用16英寸 406毫米 口徑主砲 c 法國在戰艦設計上不像美國 英國 日本重視裝甲防禦 只希望能將舊式軍艦現代化 更新推進系統 升級主砲等 然而條約嚴格地限制 阻礙了法國海軍現代化工程 1927年後 根據條約新造戰艦的70 000長噸 71 000公噸 總限制 法國工程師開始構想出建造2艘35 000長噸 36 000公噸 3艘23 000長噸 23 000公噸 3艘17 500長噸 17 800公噸 等戰艦方案 11 早期發展概念 编辑 敦克爾克級的37 000長噸 38 000公噸 設計描繪圖 1925年 義大利第一艘重巡洋艦特倫托級 英语 Trento class cruiser 開始建造 並在隔年下水 這艘新型的軍艦可能會威脅到法國本土到北非殖民地之間的海上運輸航路 12 亨利 薩隆 英语 Henri Salaun French Navy officer 海軍中將在1926年至1927年間便開始提出對策 首先提出的是17 500長噸 17 800公噸 級戰艦方案 在此條件下可容許建造4艘戰艦 主要武器上預計採用原諾曼第級戰列艦與里昂級戰列艦的四聯裝305毫米 12 0英寸 口徑主砲塔設計 5 另外參考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的設計方案 將主砲塔全佈置於前甲板 航速預計在34至35節 63至65公里每小時 39至40英里每小時 之間 裝甲可抵擋203毫米 8 0英寸 口徑砲彈的攻擊 然而在評估後 發現此設計連義大利的舊戰艦都無法應付 因此最後沒有採納 13 14 法國設計人員後來在1927年至1928年間 以17 500長噸 17 800公噸 級的設計為基礎研發37 000長噸 38 000公噸 級戰艦 在早期試航結果顯示 37 000長噸 38 000公噸 級船艦的標準排水量估計介於32 000至33 000長噸 33 000至34 000公噸 之間 這非常接近條約限制的上限值 在37 000長噸 38 000公噸 級設計方案上共有2種草圖 15 16 最初的設計是以絮弗伦級重巡洋艦 英语 Suffren class cruiser 加大船體而來 船長254米 833英尺 船寬30 5米 100英尺 另有2座傾斜式煙囪 主要武器為12門305毫米 1 001英尺 口徑主砲 放置在3座四聯裝主砲塔內 其射控指揮儀放置在三腳前桅的上方 2座主砲塔佈置在前甲板 另外1座則在後甲板 次要武器採用8門單裝90毫米 0 30英尺 口徑1926年型火炮 以及12門單裝37毫米 1 5英寸 口徑1925年型防空炮 英语 Canon de 37 mm Modele 1925 另配有三聯裝魚雷管以備不時之需 裝甲帶厚度從220至280毫米 0 72至0 92英尺 不等 機庫位於上層建築後方 2座飛機彈射器與第2座煙囪並列 動力系統設計參考自杜肯級重巡洋艦 由12組奧蓋特 迪 湯普勒 Guyot du Temple 鍋爐提供 分成2組鍋爐及渦輪發動機運轉 共可提供180 000匹馬力 130 000千瓦特 最高航速達33節 61公里每小時 38英里每小時 17 1928年 原先的37 000長噸 38 000公噸 級經更改後產生第2種方案 在武器上更改為3座雙聯裝406毫米 1 332英尺 口徑主砲塔與4座四聯裝130毫米 0 43英尺 口徑副砲塔 船長縮短至235米 771英尺 但船寬增加至31米 102英尺 裝甲厚度有所加強 但動力輸出略下降 最高航速僅27節 50公里每小時 31英里每小時 17 然而 當時的法國沒有能力建造35 000長噸 36 000公噸 級以上的戰艦 因為沒有足夠大的船塢可容下250米 820英尺 長以上的船體 若要建造所需的造船基礎設施 所花的費用與建造2艘戰艦的成本相同 這將干擾當時其他的建造計劃 18 此外 國際聯盟與英國準備聯手推動更進一步的裁軍協定 試圖將噸位限制在25 000長噸 25 000公噸 戰艦主砲口徑限制在305毫米 1 001英尺 19 此時法國人不想冒著會撕毀協定的風險艦造新艦 在諸多考量後 法國海軍決定暫停37 000長噸 38 000公噸 級方案 20 1929年 時任法國海軍參謀總長 英语 Chief of Staff of the French Navy 的路易斯 維羅泰特 Louis Violette 海軍中將下令法國海军技术与建造局 Service Technique des Constructions Navales 開始研究有關於防護巡洋艦的建造計畫 在這項計畫中 船艦總噸位在23 690長噸 24 070公噸 主要武器採用10門305毫米 1 001英尺 口徑火炮 分別配置於2座三聯裝與1座四聯裝砲塔內 前甲板將佈置1座三聯裝與1座四聯裝砲塔 後甲板則佈置1座三聯裝砲塔 次要武器採用8門138毫米 0 453英尺 口徑火炮 配置在4座雙聯裝砲塔內 以及16門100毫米 0 33英尺 口徑防空炮 配置在8座雙聯裝砲塔內 最高航速可達29節 54公里每小時 33英里每小時 裝甲可抵擋203毫米 0 666英尺 口徑的砲彈襲擊 船體上方的建築與煙囪的設計近似於阿爾及利亞號重巡洋艦 而此設計草案成為敦克爾克級前身 18 首艦 敦克爾克號成型 编辑 1940年時的敦克爾克號彩繪描圖 當德國於1929年2月開始建造德國級裝甲艦後 法國人開始感受到威脅 儘管德國宣稱該艦仍在凡爾賽條約限制內 但實際上遠超出凡爾賽條約的最大限 其性能超越當時除英國胡德號戰鬥巡洋艦與名望級戰鬥巡洋艦等主力艦 並且非常適合執行海運掠奪任務 21 為此 法國工程師立即準備能與德國級對抗的設計草案 在設計目標中 首要條件是裝甲能夠抵抗德國280毫米 11英寸 口徑砲彈 同時盡可能地將最大航速設定在30節 56公里每小時 35英里每小時 為了能符合英國提出的排水量限制 新艦排水量需落在23 000至25 000長噸 23 000至25 000公噸 之間 22 1930年4月 各海軍強權國家簽署倫敦海軍條約 將華盛頓海軍條約延長至1936年 儘管法國也是簽署國之一 但仍能根據舊條約建造新的戰艦來取代舊型號 然而由於德國的新軍艦陸續服役 法國拒絕遵守與巡洋艦有關的新限制 義大利後來以法國拒絕遵守條約為由 同樣拒絕接受這些新的限制 23 24 法國最後在17 000長噸 17 000公噸 23 333長噸 23 707公噸 35 000長噸 36 000公噸 級的設計方案中 決定執行23 333長噸 23 707公噸 級的設計方案 方案中明定船長213米 699英尺 船寬27 5米 90英尺 前甲板佈置2座四聯裝305毫米 12 0英寸 口徑主砲塔 後甲板佈置3座四聯裝130毫米 5 1英寸 口徑高平兩用砲塔 裝甲帶厚度230毫米 9 1英寸 水平裝甲厚度150毫米 5 9英寸 最高航速30節 56公里每小時 35英里每小時 此設計草案在1931年5月提交至法國國會審核 但在經過2個月的激辯後 認為建造一艘比德國級噸位大兩倍 d 並僅針對德國級的戰艦不符需求 因而將此計畫退回 儘管原計畫被退回 但國會仍同意法國海軍可在7月份時重新提交修改後的設計草案 26 時任法國海軍參謀總長 英语 Chief of Staff of the French Navy 海軍中將喬治 杜蘭維爾 法语 Georges Durand Viel 下令設計人員將305毫米 12 0英寸 55倍徑主砲換成330毫米 50倍徑1931年型主砲 以便能對抗義大利的舊戰艦 不過這項更換同時增加3 000長噸 3 000公噸 排水量 使總噸位達到26 500長噸 26 900公噸 為了能安置330毫米 13英寸 口徑主砲 船全長增加2米 6英尺7英寸 船寬增加2 5米 8英尺2英寸 但最高航速降至29 5節 54 6公里每小時 33 9英里每小時 艦上預計加裝2座雙聯裝130毫米 5 1英寸 口徑高平兩用砲塔 裝甲帶與甲板防護部分也比原設計有所加強 27 26 重新提交的設計草案經法國國會審核後 於1932年正式通過 首艦敦克爾克號於10月26日正式下單 並在12月24日開始建造 28 二號艦 史特拉斯堡號增建計畫 编辑 1942年時的史特拉斯堡號彩繪描圖 在德國人得知敦克爾克級開始建造後 於1935年開始建造2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反制 此級艦配置9門28公分口徑C 34型艦炮 英语 28 cm SK C 34 naval gun 在火力與裝甲防護上皆優於德國級 德國甚至在1935年與英國簽署新協定前 便已打破凡爾賽協約 在艦艇上裝設重型武器 2 儘管如此 法國人仍認為敦克爾克級的設計能承受280毫米 11英寸 口徑砲彈的攻擊 因此暫不需要研發新戰艦 29 然而同是法國海軍對手的義大利 認為敦克爾克級破壞原本地中海的平衡 為了反制法國海軍 貝尼托 墨索里尼在1934年5月26日宣布將依照條約給予的權利建造新戰艦 幾天後 阿根齊 斯特凡尼 英语 Agenzia Stefani 在報告中提及已經開始建造2艘總噸位35 000長噸 36 000公噸 的维托里奥 维内托级战列舰 30 為了因應新情勢 法國除了加速研發黎塞留级战列舰外 31 也開始改善原敦克爾克級的垂直裝甲設計 在1934年7月16日下單後 立刻於11月開始建造二號艦史特拉斯堡號 27 各設計草案列表 编辑 敦克爾克級1926年至1931年各設計提案細節17 500噸計畫 13 14 37 000噸A計畫 15 16 37 000噸B計畫 17 23 333噸計畫 26 26 500噸計畫 27 26 提出年份 1926 1927 1928 1928 1930 1931排水量標準排水量 噸 17 500 32 000 33 000 32 000 33 000 23 333 26 500正常排水量 噸 不適用 37 000 37 000 不適用船體尺寸全長 舷寬 205 24 5 254 30 5 235 31 213 27 5 215 30最高航速 節 35 33 27 30 29 5武器 2座305公釐55倍徑四聯裝主砲塔 3座305公釐口徑四聯裝主砲塔 12門130公釐口徑副砲 3座406公釐口徑雙聯裝主砲塔 16門130公釐口徑副砲 2座305公釐口徑四聯裝主砲塔 12門130公釐口徑高平兩用砲 2座330釐口徑四聯裝主砲塔 16門130公釐口徑高平兩用砲裝甲厚度 公釐 裝甲帶 150 180 220 280 不適用 215 230 250水平裝甲 不適用 75 100 130 130 140設計 编辑 敦克爾克級內側面圖 敦克爾克級兩同型艦噸位比較 32 部位 敦克爾克號 史特拉斯堡號船體 7 011噸 7 040噸配件 2 767噸 2 809噸火炮 4 858噸 4 858噸火炮防護 2 676噸 2 885噸船體防護 8 364噸 8 904噸推進系統設備 2 214噸 2 214噸油料 75 狀況下 2 860噸 2 860噸總計 30 750噸 31 570噸敦克爾克級的主要武器為8門330毫米 50倍徑1931年型主砲 並採用主砲塔全佈置於前甲板的設計 最初建造時 首艦敦克爾克號的標準排水量預計26 500長噸 26 900公噸 船體全長215米 705英尺 船寬31米 102英尺 吃水8 57米 28 1英尺 深 推進系統可輸出107 000匹馬力 80 000千瓦特 航速29 5節 54 6公里每小時 33 9英里每小時 裝甲帶最大厚度241毫米 9 5英寸 33 史特拉斯堡號在垂直裝甲上有所加強 其餘設計數據皆與敦克爾克號相等 因而在排水量略微增至27 300長噸 27 700公噸 吃水深度也增加0 16米 0 52英尺 34 由於本級艦與英國皇家海軍虎號戰鬥巡洋艦有諸多相似之處 因而亨利 勒馬松 法语 Henri Le Masson 認為敦克爾克級近似於戰鬥巡洋艦而非戰列艦 3 虎號與敦克爾克級的整體數據相似 e 不過本級艦主砲全佈置於前甲板 使得敦克爾克級的砲塔裝甲重量比虎號減少27 28 推進系統也比虎號更現代化 37 除相對降低砲塔裝甲重量外 本級艦在主砲塔正面裝甲厚度加強10公分 使主砲塔正面裝甲厚度達330毫米 13英寸 38 比起虎號的正面裝甲厚度多許多 39 在水平裝甲甲板方面 敦克爾克級的厚度在115至125毫米 4 5至4 9英寸 之間 38 也同樣超出虎號的設計水準 40 f 另一艘與敦克爾克級近似的艦艇為英國納爾遜級戰艦 這2級別戰艦皆將推進系統放置於艦艉一側 縮短船軸長度來節省重量 並使用傾斜裝甲帶來增加其有效厚度 次要武器上 這2級別戰艦皆放置於艦艉側 採高弧發射 並將主射控系統架設在船樓建築頂部 然而 納爾遜級優先考量火力及裝甲防護 速度則是次要考量 敦克爾克級的考量順序卻恰巧與納爾遜級相反 這不同的設計考量反映了2國在船艦設計上追求不同目地 同時顯現了法國在軍艦設計的演變 41 武器配備 编辑 主要武器 编辑 敦克爾克級的主砲塔以背負式佈局排列於前甲板側 敦克爾克級使用的四聯裝主砲塔設計方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諾曼第級和里昂級建造項目中便已呈現 但這2級別戰艦最終沒有任何一艘建成 主砲塔全佈置於前甲板的方案則參考自英國皇家海軍納爾遜級戰艦 不過納爾遜級在前甲板共有3座三聯裝主砲塔 而且因主裝甲甲板上的裝甲重量限制 使得納爾遜級的第三座砲塔的高度無法超過第二座砲塔 僅第一座與第二座砲塔採用背負式佈局排列 造成第三座砲塔的射角受到限制 42 相較之下 敦克爾克級的2座四聯裝330毫米 13英寸 口徑主砲塔以背負式佈局排列於前甲板側 使所有炮口可毫無阻礙地指向前方 近戰時可以小幅度射角對敵方開火 43 敦克爾克級使用的330毫米 13英寸 口徑1935年型被帽穿甲彈 在四聯裝主砲塔的設計中 最大問題點在於若不幸被砲火擊中 可能使整座砲塔癱瘓 進而面臨艦上至少一半的主炮無法使用 為了降低損失 敦克爾克級的四聯裝主砲塔內設有艙壁 將主砲塔分隔成左右兩部分 使損傷範圍能縮小 33 此方案在凱比爾港海戰中證實有效 當時敦克爾克號第2號主砲塔的右半部遭381毫米 15 0英寸 口徑炮彈擊中而癱瘓 但因艙壁的保護使該砲塔左半部仍能運作 這一設計概念之後延續到黎塞留级上 44 為避免各主砲塔的彈藥庫過於靠近而增加殉爆風險 2座主砲塔相隔間距27毫米 1 1英寸 27 當法國設計師在1911年設計諾曼第級時 認為27毫米 1 1英寸 的船寬即可配置四聯裝340毫米 13英寸 口徑主砲塔 不過在設計本級艦時船寬則規劃到31毫米 1 2英寸 盡可能地確保艦體能裝設四聯裝330毫米 13英寸 口徑主砲塔 為了避免所需船寬過大 砲塔內各主砲的支架是以成對方式支撐 28 這一概念後應用於敦克爾克級與黎塞留级上 但因成對的主炮間距僅1 69米 5英尺7英寸 同時射擊時會因砲彈之間的尾流效應導致過度分散 45 此問題直到黎塞留號戰列艦在1948年改裝後才得以解決 46 四聯裝330毫米 13英寸 口徑主砲塔由聖尚翁製造廠 英语 Compagnie des forges et acieries de la marine et d Homecourt 製造 其重量1 497公噸 1 473長噸 近似於義大利维托里奥 维内托级战列舰使用的三聯裝381毫米 15 0英寸 口徑主砲塔 砲塔的最大仰角為35度 槍口初速870米每秒 2 900英尺每秒 最大仰角時射程可達41 500米 45 400碼 彈道軌跡相對平坦 射擊速度平時為40秒一次 即每分鐘1 5輪 但在理想狀況下可提升至30秒一次 即每分鐘2輪 砲塔水平旋轉速度為每秒5度 炮口上升速度則是每秒6度 43 儘管主砲塔在理想上可於任何仰角下填充砲彈 但在實際狀況下 當砲管在較高的射角時容易發生砲彈卡在後膛的狀況 因此在實際操作時 最多僅在15度仰角下填充砲彈 34 本級艦使用的砲彈口徑為330毫米 13英寸 其長度1 65米 5英尺5英寸 重量570公斤 1 260英磅 幾乎是德國德國級使用的砲彈2倍重 47 g 這種330毫米 13英寸 口徑的砲彈屬被帽穿甲彈 在法國海軍登記為1935年型 這一型號的穿甲彈又分成OPf與OPfK h 2種型號 艦上預計使用的高爆彈為1935年型的延伸型 但最後並未使用 50 儘管大口徑的火炮易於對付敵艦 但若將炮口朝接近船艉方向射擊時 容易使指揮室遭受到射擊後產生的火花 煙霧 嘈雜等干擾 因而在砲口水平轉向上無法實際發揮至最大角度 另一個困擾在於本級艦的船體體積相對較小 無法減緩大口徑火炮射擊後產生的強大反作用力 因此在射擊時容易對艦艇自身造成傷害 28 次要武器 编辑 敦克爾克號在1937年5月時艦艉攝像 顯示艦艉的艦載機設備及130毫米 5 1英寸 口徑四聯裝高平兩用炮塔 敦克爾克級採用的次要武器屬於高平兩用砲 這是首次有主力艦裝設此類型武器 此類型火炮可同時反艦及遠距防空 後來的黎塞留级與英國乔治五世级皆使用此武器 51 3座四聯裝副砲塔全放置於艦艉 其中1座砲塔位在機庫上方 另外2座則放置在後船樓左右兩側 副砲塔的設計如同330毫米 13英寸 口徑四聯裝主砲塔 由20毫米 0 79英寸 寬的鋼製艙壁分隔左右兩對火炮 這兩對火炮分隔0 55米 1英尺10英寸 其中2座砲塔僅只有20毫米 0 79英寸 的防碎片裝甲護板保護 52 在反艦模式下 130毫米 5 1英寸 口徑火砲使用33 4公斤 74英磅 重的半穿甲彈 這種砲彈研發自130毫米 5 1英寸 口徑1933年型穿甲彈 其槍口初速為800米每秒 2 600英尺每秒 在炮口仰角45度時最遠射程達20 800米 68 200英尺 防空模式時則使用29 5公斤 65英磅 重的定時引信高爆彈 這種砲彈為1934年型 其槍口初速為840米每秒 2 800英尺每秒 在炮口仰角75度時最遠射程達12 000米 39 000英尺 副砲射擊速度約每分鐘可發射10到12輪 砲塔水平旋轉速度為每秒12度 炮口上升速度則是每秒8度 53 然而130毫米 5 1英寸 口徑火砲實際反艦效率不足 54 法國海軍後來研發火力更強大的136 8毫米 5 39英寸 及138 6毫米 5 46英寸 口徑火砲 這些火炮以單裝方式安裝在後來建造的驅逐艦上 但最終未安裝在本級艦上 18 相較之下 軸心國海軍則偏好使用150毫米 5 9英寸 口徑左右的火炮 如德國沙恩霍斯特級與俾斯麥級使用的28年型15厘米速射炮 英语 15 cm SK C 28 55 以及義大利維托里奧 維內托級使用的152毫米 6 0英寸 55倍徑火炮 英语 152 mm 55 Italian naval gun Models 1934 and 1936 56 130毫米 5 1英寸 口徑1932年型火炮另一個問題點是近距離防空狀況下效率不夠充足 主要是每分鐘10輪的射擊速度對付俯衝轟炸機過於緩慢 54 儘管法國海軍的副砲口徑在同盟國海軍中略為中等 i 但美製的馬克12型5英寸38倍徑Mk 30主炮 英语 5 38 caliber gun 搭配馬克37型火炮射控系統 英语 Ship gun fire control system 其火炮射速達每分鐘15輪 在短時間內甚至可將射速提升至每分鐘22輪 比起法國海軍使用的副砲系統更有效率地對付水面與空中目標 59 英國皇家海軍使用的133 3毫米 5 25英寸 口徑雙用途炮 英语 QF 5 25 inch gun 在特徵上與法國海軍使用的130毫米 5 1英寸 口徑火炮相似 但在搭配RP10與RP10Mk2型號的射控系統下 砲塔水平旋轉速度及炮口上升速度可提升至每秒20度 在同時搭配高角控制系統 英语 HACS 下 可將副砲性能發揮至最大 使其能力超越法國海軍的副砲系統 60 敦克爾克級後來在艦上安裝遠距動力控制系統 Remote Power Control RPC 成為法國第一艘架設此系統的主力艦 此系統可控制所有主要及次要武器的水平旋轉及炮口升降等運作 但操作人員後來發現法製的绍特尔 哈爾 布隆德爾 Sauter Harle Blondel 遠距動力控制系統在操作水平瞄準機構時 其性能相當不可靠 因而從未使用此系統 41 法製的第一代雷達被稱為 電磁檢測裝置 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 Device 這種雷達僅用於對海與對空警報 在1942年時安裝在史特拉斯堡號上 61 並同時安裝在黎胥留號及讓 巴爾號上 62 63 防空武器 编辑 敦克爾克級的防空武器包括5座37毫米 1 5英寸 口徑1933年型半自動化雙聯裝防空炮塔 8挺13 7毫米 0 54英寸 口徑機關槍配置在四聯裝炮塔內等 相對改裝後的黎胥留號而言 本級艦缺少輕型速射炮等防空武器 1920年代後期 法國海軍艦艇經常將37毫米 1 5英寸 50倍徑防空炮當作輕型防空武器 這種武器必須手動裝載彈藥 供給此武器的彈藥夾每盒可供6輪射擊次數的彈藥 射擊速度在理想狀況下可每分鐘20到30輪 但實際上只有10到15輪 這樣的性能在當時同口徑武器之間算是非常地慢 64 相比之下 英國的碰碰炮 英语 QF 2 pounder naval gun 與瑞典的波佛斯40公釐 L60型火砲射速皆在達120至200rpm之間 65 66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法國海軍決定開發一款新型武器 這種武器名為37毫米 1 5英寸 70倍徑1935年型防空炮 並配置在1936年型自動化雙聯裝防空炮塔內 每組射擊指揮儀與1門炮或2門砲相連 其射速預期達165至172rpm之間 64 67 然而此設計遭遇許多困難 因此無法趕在首艦敦克爾克號完工之前安裝在艦上 68 在首艦敦克爾克號海試期間 僅加裝24挺霍奇克斯M1929重機槍在6座四聯裝砲塔內 這些砲塔配置於艦舯以及上層建築頂部 當敦克爾克號完工時 艦上配備6座37毫米 1 5英寸 口徑防空炮 並裝設在1925年型半自動化單裝防空炮塔內 但到了1939年初期 這些武器被37毫米 1 5英寸 口徑1933年型半自動化雙聯裝防空炮塔取代 這些砲塔有2座位於第二座主砲塔左右後側 另外2座位於煙囪與後船樓之間 配有4組指向儀 其中2組供前方2座防空炮塔使用 另外2組供後方2座防空炮塔使用 1939年8月 敦克爾克號上加裝1座37毫米 1 5英寸 口徑1933年型半自動化雙聯裝防空炮塔 這座砲塔位於船軸線上的130毫米 5 1英寸 口徑四聯裝副砲塔後方 史特拉斯堡號上僅有4座37毫米 1 5英寸 口徑1933年型半自動化雙聯裝防空炮塔 比敦克爾克號少1座 不足的部分由13 2毫米 0 52英寸 口徑四聯裝機槍頂替 1 艦載機設施 编辑 羅爾130式水上飛機 英语 Loire 130 與敦克爾克號模型 敦克爾克級上的艦載機設施包含乾舷甲板 機庫 彈射器和起重機等 這樣完善的設施為1920年代舊戰艦改裝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69 例如英國的胡德號戰鬥巡洋艦曾在1929年於艦艉加裝飛機彈射器 但因為該艦艦艉缺乏乾舷甲板 在北大西洋航行時 飛機彈射器經常被海水沖刷 最後不得不在1932年移除 70 本級艦的彈射器長22米 72英尺 位於船軸線後四分之一處 運轉方式為空氣壓縮 操作時以103公里 小時的速度將3 5長噸 3 6公噸 重的飛機發射升空 起重機的最大載重為4 5長噸 4 6公噸 機庫附近另有設飛機保修室 69 艦上預計搭載的飛機為4架羅爾130式水上飛機 英语 Loire 130 停放時可將機翼摺疊起來 以成對方式停靠在機庫內 1架則待命在彈射器上隨時準備升空 另1架則可能垂吊在起重機上待命 機庫內的飛機利用軌道移動至升降機 再佈署至彈射器上升空 當任務結束時 飛機駕駛員會在海上降落並滑行至艦艇旁 再由起重機將飛機移至艦上 航空燃料的儲存槽位在艦艉上方 其周圍設有冷卻和自動灑水系統 以及設置惰性氣體來保護廢燃料等防護措施 保障周邊安全 71 裝甲防護 编辑 敦克爾克級的裝甲佈局 每处參數代表该处區域的裝甲厚度 單位為公釐 水平裝甲以藍色表示 垂直裝甲則以紅色表示 敦克爾克級兩同型艦裝甲厚度比較 單位 公釐 38 敦克爾克號 史特拉斯堡號垂直裝甲帶裝甲帶 225 283前艙壁 210 228後艙壁 180 210水平裝甲帶主甲板 輪機艙上方 115主甲板 彈藥庫上方 125下甲板 40司令塔前方與兩側 270後側 220頂部 150 130330公釐口徑四聯裝砲塔正面 330 360側面 250後側 345 1號主砲 335 2號主砲 352 1號主砲 342 2號主砲 頂部 150 160炮座 主甲板以上 310 340130公釐口徑四聯裝砲塔正面 135頂部 90後側 80側面 90炮座 120在裝甲保護上 敦克爾克級的裝甲重量相當於預計排水量的35 9 32 這在當時的戰列艦中是最高比例 連當時英國最先進的納爾遜級也僅占預計排水量34 72 在裝甲佈局上 本級艦採用重點防護 英语 All or nothing armor 概念 這種新型概念不同於德國軍艦建造思維 上層建築總長126米 413英尺 相當於全長的60 與納爾遜級的57 相當 不過沒有特別為前側設計裝甲保護 73 以下為本級艦的裝甲防護 74 裝甲帶能抵抗德國280毫米 11英寸 口徑海軍炮 裝甲傾斜角度11 30 厚度225毫米 8 9英寸 包括前艙壁裝甲厚度210毫米 8 3英寸 後艙壁裝甲厚度180毫米 7 1英寸 主甲板裝甲厚度115毫米 4 5英寸 125毫米 4 9英寸 下甲板裝甲厚度40毫米 1 6英寸 司令塔前方與兩側裝甲厚度270毫米 11英寸 後側裝甲厚度220毫米 8 7英寸 上方裝甲厚度150毫米 5 9英寸 130毫米 5 1英寸 75 主砲塔的炮座裝甲厚度為310毫米 12英寸 正面裝甲厚度330毫米 13英寸 裝甲傾角30 第1號主砲塔後側裝甲厚度345毫米 13 6英寸 第2號主砲塔後側裝甲厚度335毫米 13 2英寸 主砲塔頂部的裝甲厚度為150毫米 5 9英寸 76 130毫米 5 1英寸 口徑四聯裝炮塔的炮座裝甲厚度為120毫米 4 7英寸 砲塔正面裝甲厚度135毫米 5 3英寸 後側裝甲厚度80毫米 3 1英寸 其中2座砲塔的裝甲護板僅20毫米 0 79英寸 77 在建造二號艦史特拉斯堡號時 法國海軍局建議必須在原本的垂直裝甲進行改進 以下為更改的部分 38 裝甲帶283毫米 11 1英寸 裝甲傾斜角度11 50 包括前艙壁裝甲厚度228毫米 9 0英寸 後艙壁裝甲厚度210毫米 8 3英寸 主砲塔炮座的裝甲厚度340毫米 13英寸 第1座主砲塔正面裝甲厚360毫米 14英寸 第1號主砲塔後側裝甲厚352毫米 13 9英寸 第2號主砲塔後側裝甲342毫米 13 5英寸 主砲塔頂部的裝甲厚度為160毫米 6 3英寸 由於史特拉斯堡號的裝甲防禦升級 增加了749公噸 737長噸 826短噸 的裝甲重量 因而裝甲重量占預計排水量百分比增加到37 2 52 水下防護 编辑 水下防護設計方面 敦克爾克級採用三明治防雷隔艙 輕型水密隔艙 多重內浮力隔艙 或在隔艙之間填充水或是泡沫橡膠等物質 來吸收魚雷的爆炸力 傾斜裝甲帶外面的隔艙最大深度為1 5毫米 0 059英寸 內部充滿硬膠質泡沫顆粒 隔艙內側相鄰一16毫米 0 63英寸 厚的艙壁 包圍著一0 9毫米 0 035英寸 寬的空隙艙 間著緊鄰3 9毫米 0 15英寸 深的油燃料艙 燃料艙被0 7毫米 0 028英寸 寬的空隔艙包圍起來 之後相鄰一10毫米 0 39英寸 的隔艙 後方為一特殊鋼材製作的30毫米 1 2英寸 寬防魚雷艙壁 78 在前側及後側與彈藥庫和船龍骨成直角的區域設有防魚雷艙壁 這些艙壁厚度在40至50毫米 1 6至2 0英寸 之間 燃料艙周圍更以填充著硬膠質泡沫顆粒的隔間保護著 本級艦將隔艙最大寬度為7 5米 25英尺 而當時其他國家戰艦的隔艙設計 最大寬度不超過5米 16英尺 相比下本級艦的設計超出許多 78 推進系統 编辑 法國設計師在設計敦克爾克級時 其概念在26 500公噸 26 100長噸 29 200短噸 的預計排水量上 確保艦體擁有能對抗德國德國級裝甲艦的能力 然而因敦克爾克級船全長215米 705英尺 僅勉強能在布雷斯特海軍造船廠200米 660英尺 長的船塢建造 使最大航速上限制在29 5節 54 6公里每小時 33 9英里每小時 79 艦上使用6台英德萊特 英语 Fonderie d Indret 蒸氣鍋爐以及4組帕森 英语 Parsons Marine Steam Turbine Company 齒輪傳動汽輪機 在二號艦史特拉斯堡上 使用的英德萊特蒸氣鍋爐是在彭霍特造船廠 英语 Chantiers de l Atlantique 當地建造 這些蒸氣鍋爐在溫度350 C 662 F 壓力27千克每平方厘米 380磅力每平方英寸 下運作 鍋爐長5 33米 17 5英尺 寬6 5米 21英尺 高5 34米 17 5英尺 6台鍋爐以2台為一組 設置在3個鍋爐房內 80 艦內佈局將機械裝置與鍋爐分離成不同艙房 此設計概念最早出自法國首艘條約巡洋艦杜肯號 英语 French cruiser Duquesne 可保證當船艦受到損壞時 仍能確保航行能力 81 在每個輪機艙中共有2組渦輪機 而每組渦輪機驅動一螺旋槳 不過在規格上 2同型艦的螺旋槳規格有所不同 首艦敦克爾克號上使用的是直徑4 2毫米 0 17英寸 三葉螺旋槳 史特拉斯堡號上使用的則是直徑4 045毫米 0 1593英寸 四葉螺旋槳 每個輪機艙包括2台高壓27千克每平方厘米 380磅力每平方英寸 渦輪機 型號分別為HP1和HP2 中壓8 5千克每平方厘米 121磅力每平方英寸 渦輪機 低壓正向與逆向渦輪機 這些渦輪機組成HP1系列當作巡航渦輪使用 在四分之一的輸出功率下 驅動兩軸時可提供15 5節 28 7公里每小時 17 8英里每小時 航速 四軸以上時則可提供20節 37公里每小時 23英里每小時 航速 此時HP2渦輪機最大功率在34 至50 之間 輪機艙之間配置4組渦輪發電機 共可產生900千瓦特 1 200匹馬力 的電力 82 首艦敦克爾克號海試期間 發現艦上煙囪排放的煙霧似乎會干擾到司令塔後方的測距儀 因而在1938年3月至5月期間 於煙囪頂部加裝一煙囪帽 降低煙霧的干擾效應 此煙囪帽之後又被戲稱為禮帽 二號艦史特拉斯堡號也於1938年9月和12月期間加裝煙囪帽 83 45 本級艦在設計時 預計輸出功率107 000匹馬力 80 000千瓦特 最高航速在29 5節 54 6公里每小時 33 9英里每小時 首艦敦克爾克號在1936年5月的航速測試中顯示 在排水量30 000公噸 30 000長噸 33 000短噸 及輸出功率114 000匹馬力 85 000千瓦特 條件下 可維持30節 56公里每小時 35英里每小時 航速長達8個小時 若將輸出功率提升至135 585匹馬力 101 106千瓦特 時 航速可提升到31 6節 58 5公里每小時 36 4英里每小時 二號艦史特拉斯堡號在1938年7月海試期間 其結果與首艦敦克爾克號相似 當輸出功率為115 000匹馬力 86 000千瓦特 時可使航速達30節 56公里每小時 35英里每小時 若將輸出功率加大到131 960匹馬力 98 400千瓦特 時 航速便可提升到30 9節 57 2公里每小時 35 6英里每小時 80 在和平時期 本級艦最大燃料載運量為4 500至5 000公噸 4 400至4 900長噸 5 000至5 500短噸 之間 但在戰時為了將水下防護發揮到最大效率 避免過多的液態燃料對艙壁造成額外壓力 導致艙壁吸收爆炸波的能力降低 因此最大燃料載運量會減少到3 700公噸 3 600長噸 4 100短噸 在續航能力上 若以15節 28公里每小時 17英里每小時 航速巡航 其續航半徑可達7 850海里 14 540公里 9 030英里 20節 37公里每小時 23英里每小時 航速時續航半徑為6 300海里 11 700公里 7 200英里 若以28 5節 52 8公里每小時 32 8英里每小時 高速巡航時 其續航半徑僅2 450海里 4 540公里 2 820英里 84 服役歷程 编辑同型艦 编辑 艦名 造船廠 名稱來源 架設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結局 附註敦克爾克號 布雷斯特兵工廠 英语 Arsenal de Brest 敦克爾克 1932年12月24日 1935年10月2日 1937年5月1日 於1942年11月27日在土倫由法國海軍鑿沉 79 85 史特拉斯堡號 聖納澤爾彭霍特造船廠 英语 Chantiers de l Atlantique 史特拉斯堡 1934年11月25日 1936年12月12日 1938年9月15日 86 87 敦克爾克號 编辑 敦克爾克號 主条目 敦克爾克號戰列艦 敦克爾克號是本級艦的首艦 此艦以法國城市敦克爾克命名 於1932年12月24日在布雷斯特兵工廠 英语 Arsenal de Brest 放置龍骨 1935年10月2日時下水 至1937年5月1日正式在法國海軍服役 79 剛服役不久的敦克爾克號 立刻參與英國的海上閱兵 同時代表法國出席英王喬治六世和伊麗莎白王后加冕儀式 英语 coronation of King George VI and Queen Elizabeth 88 敦克爾克號與姊妹艦史特拉斯堡號接下來一同編入襲擊部隊 英语 Force de Raid 第一線總隊 1st Division of the Line 86 儘管本艦在二次大戰初期時 曾在大西洋海域嘗試搜尋德艦施佩伯爵海軍上將號 沙恩霍斯特號 格奈森瑙號等 但最後都無功而返 89 90 在義大利蠢蠢欲動的態勢下 法國海軍將敦克爾克號調往地中海海域 91 92 然而在抵達凱比爾港過後2個月 法國在陸上戰役傳來噩耗 隨後於6月22日向納粹德國投降 這迫使停靠在凱比爾港的法國艦隊僅能靜待下一步指示 93 英國此時為了避免納粹德國獲得法國艦艇 遂派遣皇家海軍欲勸降法軍 但當得知法國將領們拒絕英國任何一個條件後 立刻發動凱比爾港海戰 準備擊沉在凱比爾港內的法艦 94 儘管敦克爾克號在戰鬥中盡全力反擊 但只有對胡德號艦體造成輕微損傷 以及2名英船員傷亡 95 96 而敦克爾克號也因無法抵抗英艦的15英寸 380毫米 口徑砲彈而受到重創 僅能擱淺在停泊處的另一邊岸上 44 第一波攻擊結束後 法國海軍原樂觀預估敦克爾克號能迅速恢復運轉 同時向阿爾及利亞新聞社發送公報 97 然而此舉同時引來英國的第二波攻擊 使得本艦受到第二次重創 98 97 總結這2波攻擊中 敦克爾克號上共陣亡210人 99 並經過很長的臨時維修才得以於1942年2月回到土倫 100 回到土倫後的敦克爾克號僅能停在乾塢準備大修 但因材料和勞動力短缺 導致修理進度緩慢 100 當同盟國成功登陸北非後 德意志國防軍迅速占領自由區作為報復 並開始策畫搶奪停靠在土倫的維琪法國艦隊 為了避免德軍計畫得逞 法國海軍決定將所有艦艇鑿沉 100 85 儘管敦克爾克號還在維修 且艦長艾米爾 Amiel 以沒有書面命令為由拒絕鑿沉艦體 但最終被拉加利索尼埃號 英语 French cruiser La Galissonniere 上的指揮官說服而鑿沉 101 破壞船體的炸藥隨後放置定位 引爆後的大火迅速吞沒整個船身 100 85 其殘骸隨後由軸心國人員接管並拆解 102 當戰爭結束時仍有一部分的殘骸留在土倫 直到1958年才賣給拆船商報廢 100 101 史特拉斯堡號 编辑 凱比爾港海戰時的史特拉斯堡號 圖中 正試圖從港內的停泊處駛離英艦攻擊範圍 主条目 史特拉斯堡號戰列艦 史特拉斯堡號是本級艦的二號艦 其艦名取自法國城市史特拉斯堡 於1934年11月25日在聖納澤爾彭霍特造船廠 英语 Chantiers de l Atlantique 放置龍骨 1936年12月12日時下水 至1938年9月15日正式服役 法國海軍一開始將史特拉斯堡號與敦克爾克號一同編入襲擊部隊 英语 Force de Raid 第一線總隊 1st Division of the Line 86 並在1939年隨艦隊出訪至巴西與英國各大城市 103 104 二戰初期時曾與阿爾及利亞號 杜布雷號 以及英航艦競技神號一同在大西洋搜尋施佩伯爵海軍上將號 105 並將艦上供主砲使用的800份火藥粉末卸置在達喀爾 這些庫存最後在達喀爾戰役期間供黎胥留號380公釐主砲使用 106 1940年 為了因應義大利與地中海的情勢 史特拉斯堡號隨襲擊部隊 英语 Force de Raid 於4月24日抵達法國在北非的海軍基地凱比爾港 91 然而法國陸軍在6月份時便因戰敗而投降 位在凱比爾港的海軍艦艇也只得全部被迫停戰 93 英國為了避免納粹德國取得法國艦艇 遂派遣皇家海軍欲勸降法軍 但當得知法國將領們拒絕英國任何一個條件後 開始發動凱比爾港海戰準備擊沉在凱比爾港內的法艦 94 戰爭開始後 史特拉斯堡號在港內謹慎地躲過15英寸 380毫米 口徑砲彈攻擊並順利地離開港口 後來在5艘驅逐艦的護衛下向東北方逃離 107 當英國人得知本艦已經離港準備逃走時為之震驚 立刻調遣胡德號與皇家方舟號上的劍魚式魚雷轟炸機進行追擊 然而史特拉斯堡號已傾全力逃離 英國人最後不得不在21 30時停止追擊 儘管史特拉斯堡號在海戰中僅受輕微傷害 但艦上仍有數名船員傷亡 最後 本艦沿著薩丁尼亞島西部海岸 順利地返回土倫 108 109 在返回土倫後 維希法國人員考慮到在地中海域僅剩史特拉斯堡號這艘主力艦能正常運轉 因而任命本艦為新艦隊旗艦 由讓 德 拉波爾德 英语 Jean de Laborde 海軍上將擔任艦隊總司令 110 不過因燃料供應不足 艦隊一直駐紮在港內 僅有幾次為了護衛從凱比爾港歸來的船艦而出港巡航 108 當同盟國於1942年11月成功登陸北非後 德意志國防軍迅速以占領自由區作為報復 並開始策畫搶奪停靠在土倫的維希法國艦隊 而法國海軍也決定將所有艦艇鑿沉作為反擊 100 85 當德軍裝甲師於11月27日凌晨抵達海軍基地大門時 在旗艦史特拉斯堡號上的拉波爾德立刻向全艦隊下達鑿沉命令 111 100 儘管德軍試圖阻止 但法軍仍成功將本艦鑿沉 爆炸後的大火迅速吞噬整個船體 隨後缓缓地坐沉在2米 6英尺7英寸 深的淤泥中 87 軸心國人員隨後接管破損的艦體 拆卸還能使用的部分 87 1944年 盟軍在龍騎兵行動後接管本艦殘骸 原試圖將艦體脫淺 但因損壞過於嚴重而打消念頭 轉而當作水下爆炸的試驗平台 1955年3月22日 史特拉斯堡號從法國海軍除籍 並在5月27日出售給拆船廠拆解 101 87 注釋 编辑腳註 史特拉斯堡號僅8門37毫米 1 5英寸 口徑防空炮在4座雙聯裝砲塔內 1 此類船包括伊丽莎白女王级 6 复仇级 7 海軍上將級 英语 Admiral class battlecruiser 8 此類船包括科罗拉多级與长门级 9 10 當時德國對外宣稱德國級裝甲艦僅10 000長噸 10 000公噸 25 虎號戰鬥巡洋艦排水量28 500長噸 29 000公噸 主要武器採用8門13 5英寸 340毫米 口徑火炮 船體長214 6米 704英尺 船寬27 6米 91英尺 吃水深度 9 9米 32英尺 推進系統可輸出108 000匹馬力 81 000千瓦特 航速29節 54公里每小時 33英里每小時 35 36 虎號戰鬥巡洋艦的主砲塔正面裝甲厚度為229毫米 9 0英寸 39 水平裝甲甲板裝甲厚度為25至76毫米 0 98至2 99英寸 40 德國德國級使用的砲彈重量為300公斤 660英磅 沙恩霍斯特級使用的穿甲彈重量為336公斤 741英磅 47 義大利戰艦305毫米 12 0英寸 口徑主砲使用的砲彈重量為452公斤 996英磅 320毫米 13英寸 口徑主砲使用的砲彈重量為525公斤 1 157英磅 48 英國戰艦在凱比爾港海戰中對付法國海軍的砲彈重量為875公斤 1 929英磅 49 OPf為穿甲彈的法文縮寫 後方的K代表染色裝置 50 美國海軍使用的副砲口徑為127毫米 5 0英寸 57 英國皇家海軍使用的副砲口徑為133 3毫米 5 25英寸 58 引用 1 0 1 1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41 42頁 2 0 2 1 Breyer 1973 第79頁 3 0 3 1 Le Masson 1969 第17頁 Breyer 1973 第71 72頁 5 0 5 1 Labayle Couhat 1974 第37 38頁 Lenton 1972 第10 22頁 Lenton 1972 第23 28頁 Lenton 1972 第37 41頁 Lenton 1968 第26 29頁 Watts 1971 第18 21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17頁 Masson 1991 第13 15頁 13 0 13 1 Dumas Dunkerque 2001 第13 15頁 14 0 14 1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19 22頁 15 0 15 1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20 21頁 16 0 16 1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23 25頁 17 0 17 1 17 2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22 24頁 18 0 18 1 18 2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24 26頁 Greger 1997 第222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29頁 Breyer 1973 第286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26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27頁 Breyer 1973 第72頁 Pope 2005 第3頁 26 0 26 1 26 2 26 3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28 29頁 27 0 27 1 27 2 27 3 Dumas Dunkerque 2001 第16 17頁 28 0 28 1 28 2 28 3 Breyer 1973 第433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94 95頁 Giorgerini amp Nani 1973 第37 38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98頁 32 0 32 1 Dumas Dunkerque 2001 第21頁 33 0 33 1 Le Masson 1969 第69頁 34 0 34 1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38頁 Breyer 1973 第110頁 Breyer 1973 第135頁 Breyer 1973 第136頁 38 0 38 1 38 2 38 3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44頁 39 0 39 1 Roberts 1997 第112 113頁 40 0 40 1 Burt 1986 第214頁 41 0 41 1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40頁 Breyer 1973 第176頁 43 0 43 1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37頁 44 0 44 1 Dumas Dunkerque 2001 第69頁 45 0 45 1 Dumas Dunkerque 2001 第89 90頁 Dumas Richelieu 2001 第73頁 47 0 47 1 Breyer 1973 第257頁 Breyer 1973 第369頁 Breyer 1973 第106頁 50 0 50 1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36頁 Lenton 1972 第52頁 52 0 52 1 Dumas Dunkerque 2001 第22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37 38頁 54 0 54 1 Dumas Dunkerque 2001 第90頁 Campbell 2002 第241頁 Gardiner amp Chesneau 1980 第289頁 NavWeaps 5 inch 38 Campbell Warship 第46頁 Campbell 2002 第106頁 Campbell 2002 第45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91頁 Dumas Richelieu 2001 第36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156頁 64 0 64 1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41頁 Hogg amp Thurston 1972 第28頁 NavWeaps 40 mm 60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169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42頁 69 0 69 1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51頁 Raven amp Roberts 1976 第189 191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51 52頁 Breyer 1973 第177頁 Breyer 1973 第435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43 47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44 45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45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45 46頁 78 0 78 1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47 49頁 79 0 79 1 79 2 Dumas Dunkerque 2001 第65頁 80 0 80 1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49頁 Jordan amp Moulin 2013 第57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49 50頁 Dumas Dunkerque 2001 第68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50頁 85 0 85 1 85 2 85 3 Dumas Dunkerque 2001 第74頁 86 0 86 1 86 2 Dumas Dunkerque 2001 第67 68頁 87 0 87 1 87 2 87 3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93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59頁 Rohwer 2005 第6頁 Rohwer 2005 第9頁 91 0 91 1 Dumas Dunkerque 2001 第68 69頁 Rohwer 2005 第21頁 93 0 93 1 Rohwer 2005 第29 30頁 94 0 94 1 Robertson amp Dent 2007 第25頁 Taylor 2008 第202 203頁 Taylor 2012 第170頁 97 0 97 1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84 85頁 Dumas Dunkerque 2001 第70 72頁 Rohwer 2005 第31 32頁 100 0 100 1 100 2 100 3 100 4 100 5 100 6 Whitley 1998 第52頁 101 0 101 1 101 2 Dumas Dunkerque 2001 第75頁 Garzke amp Dulin 1980 第50頁 Whitley 1998 第50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66頁 Jordan amp Moulin 2013 第178頁 Dumas Richelieu 2001 第50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83頁 108 0 108 1 Dumas Dunkerque 2001 第73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84頁 Jordan amp Dumas 2009 第89 90頁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2007 第1242頁 參考來源 编辑書目 Lenton H T German surface vessels 1 London Macdonald amp Co Publishers Ltd 1966 英语 Amiral Lepotier Les derniers cuirasses Paris Editions France Empire 1967 英语 Greger Rene Battleships of the worl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7 ISBN 978 1557500694 英语 Lenton H T American battleships carriers and cruisers London Macdonald amp Co Publishers Ltd 1968 ISBN 978 0 356 01511 8 英语 Watts Anthony Japanese Warships of World War II London Ian Allan Ltd 1971 ISBN 0 7110 0215 0 英语 Archibald E H H The Metal Fighting Ship in the Royal Navy 1860 1970 London Blandford Press Ltd 1971 ISBN 978 0 7137 0551 5 英语 Lenton H T British battleships and aircraft carriers London Macdonald amp Co Publishers Ltd 1972 ISBN 978 0 356 03869 8 英语 Le Masson Henri The French Navy Volume 1 London Macdonald amp Co Publishers Ltd 1969 ISBN 0 356 02384 2 英语 Pope Dudley The Battle of the River Plate The Hunt for the German Pocket Battleship Graf Spee Ithaca NY McBooks Press 2005 ISBN 978 1 59013 096 4 Masson Philippe La marine francaise et la guerre 1939 1945 Paris Editions Taillandier 1991 ISBN 2 235 02041 0 法语 Macyntire Donald G F W Bathe Basil W Les navires de combat a travers les ages Paris Stock 1971 法语 Breyer Siegfried Battleships and battle cruisers 1905 1970 London Macdonald and Jane s 1973 ISBN 978 0 356 04191 9 英语 Giorgerini Giorgio Nani Antonio Le Navi di Linea Italiane 1861 1969 Roma Ufficio Storico della Marina Militare 1973 意大利语 Lenton H T British cruisers London Macdonald amp Co Publishers Ltd 1973 ISBN 978 0 356 03869 8 英语 Labayle Couhat Jean French Warships of World War I London Ian Allan Ltd 1974 ISBN 978 0 7110 0445 0 英语 Dumas Robert Les cuirasses Dunkerque et Strasbourg Nantes Marine Editions 2001 ISBN 978 2 909675 75 6 法语 Dumas Robert Le cuirasse Richelieu 1935 1968 Nantes Marine Editions 2001 ISBN 978 2 909675 75 6 法语 Jordan John Dumas Robert French battleships 1922 1956 Seaforth Punblishing 2009 ISBN 978 1 84832 034 5 英语 Campbell John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2002 ISBN 0 87021 459 4 英语 Gardiner Robert Chesneau Roger 编 Conway s All the World s Fighting Ships 1922 1946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0 ISBN 0 87021 913 8 英语 Campbell John British Naval Guns 1880 1945 No 14 Warship 8 Conway Maritime Press 英语 Raven Alan Roberts John British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Two The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History of the Royal Navy s Battleship and Battlecruisers from 1911 to 1946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76 ISBN 0 87021 817 4 英语 Hogg I V Thurston L F British Artillery Weapons amp Ammunition 1914 1918 London Ian Allan 1972 ISBN 9781908487124 英语 Jordan John Moulin Jean French Cruisers 1922 1956 Seaforth Publishing 2013 ISBN 9781848321335 英语 Rohwer Jurgen Chronology of the War at Sea 1939 1945 The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Two Annapolis U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5 ISBN 1 59114 119 2 英语 Robertson Stuart Dent Stephen Conway s The War at Sea in Photographs 1939 1945 London UK Conway Maritime Press 2007 ISBN 978 1 84486 045 6 英语 Taylor Bruce The Battlecruiser HMS Hood An Illustrated Biography 1916 1941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8 ISBN 978 1 86176 216 0 英语 Taylor Bruce The End of Glory War amp Peace in HMS Hood 1916 1941 Seaforth Publishing 2012 ISBN 9781848321397 英语 Whitley M J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II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8 ISBN 1 55750 184 X 英语 Hart B H Liddell History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Connecticut Konecky amp Konecky 2007 ISBN 978 1568526270 英语 Garzke William H Jr Dulin Robert O Jr British Soviet French and Dutch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II London Jane s 1980 ISBN 0 7106 0078 X 英语 Roberts John Battlecruisers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7 ISBN 1 55750 068 1 英语 Burt R A British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One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6 ISBN 0 87021 863 8 英语 在線來源 DiGiulian Tony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5 38 127 mm Mark 12 navweaps com 2006 11 01 2007 03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2 05 英语 DiGiulian Tony USA Bofors 40 mm 60 Model 1936 navweaps com 2006 11 01 2007 03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2 16 英语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敦刻尔克级战列舰History of the Dunkerque Class www bobhenneman info 2008 02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8 29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敦刻尔克级战列舰 amp oldid 7354142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