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拿督公

拿督公廣東話Na Tok Kong,又作嗱督公藍卓公藍啅公等)是東南亞民間信仰的神祇,通常見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南部和印度尼西亞马六甲海峽沿岸地區,是一個混合馬來亞祖靈崇拜回教蘇非派信仰和中國民間信仰產生的神祇。

華人民俗信仰的拿督公神龕

華人信仰的拿督公 编辑

華人信仰拿督公可以追溯至19世紀初,初到南洋的華人將異地的神靈引入傳統的中國民間信仰,以線香火燭水果冥鈔的傳統方式祭祀,祈求庇佑地方的安寧,演變到後來,華人社群會在住宅區、商業區或工業區處的空曠處或角落,設置一個専門供奉拿督公的神龕,視為保佑地方和生活的地主神[1][2]華人信仰的拿督公形像是一個身穿馬來民族服飾的長者,安置在大馬路旁的紅色神龕,神龕內有香爐、神主牌、令旗等道教法器,在神主牌位的顯眼位置有「唐」、「番」的字樣,「唐」代表的是唐人(華人)的土地神,「番」代表的是馬來人的土地神,也被稱為「Ang Kong」。

馬來人信仰的拿督公 编辑

馬來人信仰的拿督公稱為「Datuk Keramat」,是回教傳入東南亞以前就已經存在的神靈。所謂的「拿督」,是對馬來王國的大臣長老酋長貴族的稱謂,當這些「拿督」逝世後,他的子民將他的靈格神化,稱之為「聖跡」(Keramat),祈求他的神靈能夠庇佑地方上的安寧。[1]

馬來人信仰的拿督公並沒有固定的形象,野外的洞穴、老樹、岩石都可能是拿督公的居處,鱷魚老虎蟒蛇之類的野獸被視作是拿督公的化身。許多迷信者認為,如果一個地方的拿督公性格頑劣的話,必須定期以香花、檳榔、栳葉、菸草與蠟燭等祭品進行祭祀,加以安撫,否則會引起拿督公的不滿而招惹麻煩。[1]

自馬來亞獨立至1980年代以後,馬來亞馬來人對信仰的認識加深,強調唯一的真主安拉,基本上已經摒棄拿督公信仰。不過,拿督公信仰仍有小部分在馬來社群間流傳,衹不過馬來巫師捨棄召喚拿督公降靈的方式,改以「真主的名義」呼喚拿督公降乩辦事。[3]

華人民間信仰認為「拿督公」類似地主神,「大伯公」往往是職能相同的,所以給予兩者相同的祭祀儀式,可是馬來人並不以同樣的方式祭拜華人神祇,並將華人的神祇統稱為「Tok Kong」。[1][4]

印度人信仰的拿督公 编辑

印度人信仰的拿督公較接近馬來人信仰的原貌,認為拿督公是嗜好血食的神靈,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製造麻煩,也不是華人信仰的「五方五土」說法的衍伸。印度人也認為,信徒可以利用降靈的方式與拿督公進行交流,在付出一定代價後,滿足信徒的個人愿望,一旦無法給予拿督公滿意或等價的交換條件的話,就會召來惩罰。[3]

另見 编辑

參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梅井. . 孝恩文化. 2003-08-27 [2012-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9). 
  2. ^ 王琛發. . 孝恩文化. 2002-01-04 [2012-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3.0 3.1 王琛發. . 孝恩文化. 2012-06-08 [2012-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2). 
  4. ^ 駱靜山. . 孝恩文化. 2002-05-17 [2012-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0). 

拿督公,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拿督, 廣東話, kong, 又作嗱督公, 藍卓公, 藍啅公等, 是東南亞民間信仰的神祇, 通常見於馬來西亞, 新加坡, 泰國南部和印度尼西亞的马六甲海峽沿岸地區, 是一個混合馬來亞祖靈崇拜, 回教的蘇非派信仰和中國民間信仰產生的神祇, 華人民俗信仰的神龕, 目录, 華人信仰的, 馬來人信仰的, 印度人信仰的, 另見, 參考華人信仰的, 编辑参见, kong, 華人信仰可以追溯至19世紀初, 初到南洋的華人將異地的神靈引入傳統的中國民間信仰, 以線香, 火燭, 水果, 冥鈔的傳統方.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拿督 拿督公 廣東話 Na Tok Kong 又作嗱督公 藍卓公 藍啅公等 是東南亞民間信仰的神祇 通常見於馬來西亞 新加坡 泰國南部和印度尼西亞的马六甲海峽沿岸地區 是一個混合馬來亞祖靈崇拜 回教的蘇非派信仰和中國民間信仰產生的神祇 華人民俗信仰的拿督公神龕 目录 1 華人信仰的拿督公 2 馬來人信仰的拿督公 3 印度人信仰的拿督公 4 另見 5 參考華人信仰的拿督公 编辑参见 en Na Tuk Kong 華人信仰拿督公可以追溯至19世紀初 初到南洋的華人將異地的神靈引入傳統的中國民間信仰 以線香 火燭 水果 冥鈔的傳統方式祭祀 祈求庇佑地方的安寧 演變到後來 華人社群會在住宅區 商業區或工業區處的空曠處或角落 設置一個専門供奉拿督公的神龕 視為保佑地方和生活的地主神 1 2 華人信仰的拿督公形像是一個身穿馬來民族服飾的長者 安置在大馬路旁的紅色神龕 神龕內有香爐 神主牌 令旗等道教法器 在神主牌位的顯眼位置有 唐 番 的字樣 唐 代表的是唐人 華人 的土地神 番 代表的是馬來人的土地神 也被稱為 Ang Kong 馬來人信仰的拿督公 编辑参见 en Datuk Keramat 馬來人信仰的拿督公稱為 Datuk Keramat 是回教傳入東南亞以前就已經存在的神靈 所謂的 拿督 是對馬來王國的大臣 長老 酋長或貴族的稱謂 當這些 拿督 逝世後 他的子民將他的靈格神化 稱之為 聖跡 Keramat 祈求他的神靈能夠庇佑地方上的安寧 1 馬來人信仰的拿督公並沒有固定的形象 野外的洞穴 老樹 岩石都可能是拿督公的居處 鱷魚 老虎 蟒蛇之類的野獸被視作是拿督公的化身 許多迷信者認為 如果一個地方的拿督公性格頑劣的話 必須定期以香花 檳榔 栳葉 菸草與蠟燭等祭品進行祭祀 加以安撫 否則會引起拿督公的不滿而招惹麻煩 1 自馬來亞獨立至1980年代以後 馬來亞馬來人對信仰的認識加深 強調唯一的真主安拉 基本上已經摒棄拿督公信仰 不過 拿督公信仰仍有小部分在馬來社群間流傳 衹不過馬來巫師捨棄召喚拿督公降靈的方式 改以 真主的名義 呼喚拿督公降乩辦事 3 華人民間信仰認為 拿督公 類似地主神 大伯公 往往是職能相同的 所以給予兩者相同的祭祀儀式 可是馬來人並不以同樣的方式祭拜華人神祇 並將華人的神祇統稱為 Tok Kong 1 4 印度人信仰的拿督公 编辑印度人信仰的拿督公較接近馬來人信仰的原貌 認為拿督公是嗜好血食的神靈 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製造麻煩 也不是華人信仰的 五方五土 說法的衍伸 印度人也認為 信徒可以利用降靈的方式與拿督公進行交流 在付出一定代價後 滿足信徒的個人愿望 一旦無法給予拿督公滿意或等價的交換條件的話 就會召來惩罰 3 另見 编辑城隍爺 Seng Ong Yah 大伯公 Tua Pek Kong 地主公 Teh Zhu Kong 地基主 境主公參考 编辑 1 0 1 1 1 2 1 3 梅井 馬來人風俗 卅四 沒有固定形象的拿督公 孝恩文化 2003 08 27 2012 12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2 29 王琛發 馬來西亞華人民間信仰中的外族神鬼祭祀 孝恩文化 2002 01 04 2012 12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3 0 3 1 王琛發 信仰的移植 詮釋與演變 馬來西亞華人拿督公崇拜的當前觀察 孝恩文化 2012 06 08 2012 12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1 22 駱靜山 大伯公與華族民間信仰 孝恩文化 2002 05 17 2012 12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2 10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拿督公 amp oldid 7199300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