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心印智珣

本條目為概述雲居山住持高僧-心印智珣禪師的生平、史傳、著述。

生平簡介 编辑

心印智珣,北宋曹洞宗禪師,為圓通法秀之法嗣,饒州人。參圓通發悟,初住延昌,次遷開先佛國,白回奏紫方袍,張都尉奏以「心印」師號。

大觀末年間任雲居山真如禪寺住持。大慧宗杲禪師曾經謁見於門下參學,求學曹洞宗旨,相談甚歡,時享洞宗大德之名。與明寂珵、洞山微、奉聖初、堅首座、元首座等大宗師並駕齊驅。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壬辰歲九月三十日圓寂,葬雲居山,建塔於雲居山趙州關內明月湖左側山坳中。[1][2]

史傳 编辑

  1. 〈珣禪師〉,頁93,第四編人物志,第二章歷代住持,《雲居新志》。
  2. 《五燈全書》,卷35。[1]

著作語錄 编辑

不見存,目前僅留有上堂法語一二則。

上堂,僧問:「趙州三等接人,未審和尚幾等接人?」師曰:「隨家豐儉」。曰:「上上大機今已曉,中下之根事若何?」師曰:「領取鉤頭。意莫認定。」盤星問須菩提唱。無說而顯道。未審和尚以何顯道?師曰:「山僧祇似鐵」乃曰:「極目青天無片雲,萬象森羅全體露,若也擬議更商量,特地翻成箇露布,久立歸堂喫茶去。」[3]

參見 编辑

  1. 心印禪師塔
  2. 雲居山塔院

引用資料 编辑

  1. ^ 1.0 1.1 《五燈全書》,卷35。CBETA, X82, no. 1571, p. 20b1-3 。
  2. ^ 〈心印禪師塔〉,頁17-18,第一編總論,第三章全身塔墓,《雲居山新志》。
  3. ^ 《五燈全書》,卷35。CBETA, X82, no. 1571, p. 20b3-8 。

心印智珣, 本條目為概述雲居山住持高僧, 禪師的生平, 史傳, 著述, 目录, 生平簡介, 史傳, 著作語錄, 參見, 引用資料生平簡介, 编辑, 北宋曹洞宗禪師, 為圓通法秀之法嗣, 饒州人, 參圓通發悟, 初住延昌, 次遷開先佛國, 白回奏紫方袍, 張都尉奏以, 心印, 師號, 約宋大觀末年間任雲居山真如禪寺住持, 大慧宗杲禪師曾經謁見於門下參學, 求學曹洞宗旨, 相談甚歡, 時享洞宗大德之名, 與明寂珵, 洞山微, 奉聖初, 堅首座, 元首座等大宗師並駕齊驅, 宋徽宗政和二年, 1112, 壬辰歲九月三十日圓. 本條目為概述雲居山住持高僧 心印智珣禪師的生平 史傳 著述 目录 1 生平簡介 2 史傳 3 著作語錄 4 參見 5 引用資料生平簡介 编辑心印智珣 北宋曹洞宗禪師 為圓通法秀之法嗣 饒州人 參圓通發悟 初住延昌 次遷開先佛國 白回奏紫方袍 張都尉奏以 心印 師號 約宋大觀末年間任雲居山真如禪寺住持 大慧宗杲禪師曾經謁見於門下參學 求學曹洞宗旨 相談甚歡 時享洞宗大德之名 與明寂珵 洞山微 奉聖初 堅首座 元首座等大宗師並駕齊驅 宋徽宗政和二年 1112 壬辰歲九月三十日圓寂 葬雲居山 建塔於雲居山趙州關內明月湖左側山坳中 1 2 史傳 编辑 珣禪師 頁93 第四編人物志 第二章歷代住持 雲居新志 五燈全書 卷35 1 著作語錄 编辑不見存 目前僅留有上堂法語一二則 上堂 僧問 趙州三等接人 未審和尚幾等接人 師曰 隨家豐儉 曰 上上大機今已曉 中下之根事若何 師曰 領取鉤頭 意莫認定 盤星問須菩提唱 無說而顯道 未審和尚以何顯道 師曰 山僧祇似鐵 乃曰 極目青天無片雲 萬象森羅全體露 若也擬議更商量 特地翻成箇露布 久立歸堂喫茶去 3 參見 编辑心印禪師塔 雲居山塔院引用資料 编辑 1 0 1 1 五燈全書 卷35 CBETA X82 no 1571 p 20b1 3 心印禪師塔 頁17 18 第一編總論 第三章全身塔墓 雲居山新志 五燈全書 卷35 CBETA X82 no 1571 p 20b3 8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心印智珣 amp oldid 7773603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